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自然灾害杂志电子版

发布时间:

自然灾害杂志电子版

火灾有认为,也有自然的,目前学界对于灾害的分类尚无统一方法。据笔者所知,有马宗晋先生的自然灾害七大类划分法,[1]宋乃平先生提出的灾害分类体系,[2]张波先生的农业灾害分类体系,[3]以及赵理真先生提出的人为灾害划分方法等,[4]此外还有人提出自然灾害的五类划分法。[5]各家对自然灾害的分类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在对自然灾害的分类上有五分法、四分法、七分法等几种方法,灾种的类属也不尽相同。从各自的分类体系看,七分法、五分法难免同一灾种在不同灾类中复出的缺憾,而四分法又存在灾种遗漏现象,不能将繁杂多样的灾种囊括竭尽。这就涉及到分类方法的恰当与否、分类标准的统一与否、分类体系的完善与否等方面的问题。按照分类学的要求,灾害分类时灾种在类属之间的重复或遗漏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有鉴于此,笔者提出灾害的三级分类体系。灾害的三级分类体系,就是把灾害按照灾型、灾类、灾种三级层次进行划分或归类。灾型为一级结构,灾类为二级结构,灾种为三级结构。灾害的三级分类体系,是建立在对灾害巨系统层次结构的认识之上的。系统是由各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或结构组合而成的整体,具有层次结构的特征。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系统,从结构层次上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作为地球巨系统组成部分的灾害,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影响范围上讲,它既涉及自然界的各个圈层,也涉及人类社会;从构成层次上看,在灾害的三级分类系统中,每一级结构都还存在着不同的次级结构,也就是亚型、亚类和亚种。就目前所知各灾种的性质而言,一般都包含致灾原因、成灾过程和为害后果三个方面。这是灾害共性之所在,因而据此可进行灾害分类的一级结构—灾型的划分。 一、灾型的划分 1、按灾因划分灾害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各灾因在地球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归结为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天文原因三大类,据此可把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型、社会灾害型、天文灾害型。2、按成灾过程划分从灾害发生过程看,一次灾害从发生到消失可分为孕育期、潜伏期、预兆期、暴发期、持续期、衰减期、平息期,[6]各个时期有长有短,而对人类影响最严重的时期是灾害的持续期。一般而言,持续期的长短与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成正比的。因此,可以根据灾害持续期的长短把灾害划分为突变型、暂变型和缓变型灾害持续期为数小时或数日以内者为突变型,持续期为数十日至数月者为暂变型,持续期为数年、数十年甚至数十年以上者为缓变型。因为灾害本身就是一种异常或变异现象,故以“变”字来概括灾害发展过程的性质。3、按为害后果划分灾害的发生是一种自然现象,灾害的影响却是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为生命和财产两个方面。有些灾害对人类的生命构成威胁,有些灾害造成财产损失,而更大一部分的灾害,其为害后果是两者兼而有之。因此,从灾害的成灾对象或为害后果上,可把灾害划分的三种类型:一为财产损失型,二为生命威胁型,三为生命财产危害型。4、灾型间关系按同一方法划分的灾型,它们之间是并列共存的关系,而不同方法划分的灾型,彼此之间没有并列共存关系,但可能具备部分藕合的性质。 二、灾类的划分 划分灾类就是对同一灾型内部各灾种根据某些性质的异同而进行的归类,性质不同或差异较大者另归他类。由于灾型的划分方法不一致,所得灾型也不相同,对灾类的划分也就难以统一地进行。从原则上讲,根据灾型内部各灾种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层次、灾害发生的地域范围以及灾害发生频率进行划分比较适宜。1、按灾害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层次划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自然灾害型、天文灾害型和社会灾害型灾害的分类(表1)。自然灾害型灾害可根据灾种在自然界各圈层中的位置来进行分类,依次可分为气象类灾害、水文类灾害、地质类灾害和生物类灾害四大类。气象类灾害指发生于大气圈的各灾种;水文类灾害指发生于水圈的各灾种;地质类灾害指发生于岩石圈的各灾种;生物类灾害指发生于生物圈的各灾种。社会灾害型可划分为政治类灾害、经济类灾害、文化类灾害三类。政治类灾害指战争、犯罪、社会动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影响层面主要在政治系统;经济类灾害指发生于经济系统(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货币金融领域等等)中的各种灾害;文化类灾害指在文化领域泛滥成灾的各种问题或现象,天文型灾害可在更大的层次上(以太阳系为界)划分为地外灾害与宇宙灾害。地外灾害指发生于地球之外太阳系之中而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事件的各种灾害;宇宙灾害指发生于太阳系之外而对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或产生不良影响的各种灾害。表1 灾害分类体系——I 2、按灾害发生的范围大小划分灾害发生、成灾的范围有大有小,因此它也可以做为灾类划分的一个标准。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生命威助型、财产损失型、生命财产危害型灾害的分类(表2)。生命威胁型灾害可根据受害人的数量多寡划分为群发类灾害和散发类灾害。群发类灾害指在一定时间内(<1天, 1月或1 年)使成百上千人受害的灾种或灾难性事件。散发类灾害指零星暴发、危害个别或少数人人身安全的灾种。财产损失型灾害可根据发生的地域范围进行划分,有村镇建筑设施类和土地植被类两类。村、镇建筑设施类指造成房倒屋塌、设施破坏的一系列灾害;土地植被类指侵害农田、森林、草场等的灾害。生命财产危害型灾害可根据成灾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区类灾害和局地类灾害两类。地区类灾害指使成片的地带受灾或跨区、跨省成灾的灾害;局地类灾害指在较小的范围发生、影响不过一市、一县或数县,且多是零星分布,不能成片、连带的成灾。表2 灾害分类体系——II 3、按灾害的发生频次进行划分灾害发生的频次有多有少,根据灾害在成灾地区复发的次数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这种划分法主要适用于突变型、暂变型和缓变型灾害的分类(表3)。突变型灾害破坏性大,可根据某个成灾区内重现的概率进行分类,划分为多发类灾害和偶发类灾害。多发类灾害指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一灾区中多次重现的灾害;偶发类灾害指重现的可能性较小或重现的概率较低的灾害。暂变型灾害成灾面积大,后果严重。根据暂变型灾害在l年中的发生频次划分为复发类少害和单发类灾害。凡在l年中发生达到两次或两次以上者,为复发类;l年仅发生一次者,为单发类。缓变型灾害的成害过程漫长而持久,有的长达数十年,有的长达百年甚至数百年之久,故可根据一次灾害持续期的长短划分为世纪类灾害和历史类灾害。持续时间在百年以内者,为世纪类灾害,持续时间在百年以上者,为历史类灾害。表3 灾容分类体系(三) 4、灾类之间的关系如上所述,已有三种灾型划分方法,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三种灾类划分方法。每一种方法均自成体系,不相混杂因而也就构成三种灾类分类体系,每一体系内部灾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共存关系,不同体系的灾类之间则可能存在部分藕合关系。 三、建立灾害分类体系的意义 灾害分类是灾害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建立正确的灾害分类体系,对于进行灾害历史的研究、目前做好减灾防灾工作以及进行灾害的定量化研究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进行灾情评估、灾害史料的定量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有助于灾情评估灾害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既涉及灾害的自然属性,也涉及灾害的社会属性。灾害的自然属性即灾害发生的强度和烈度,以灾级表示,不同灾种有不同的灾级计量方法;灾害的社会属性即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破坏的程度,以灾度表示,各类、各种灾害应该有统一的灾度计量方法。以学科范围看,灾级属于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范畴,灾度则属灾害学范畴。灾情评估应该包括灾级和灾度两个方面灾度计量可以参照表2进行,对这个问题,将作专文论述。2、有利于历史灾害史料的定量化分析根据表2进行灾度判定,将为历史灾害史料的定量化处理提供理论基础和适当的方法。历史灾害史料一般都包括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两项,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承灾能力确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双因子的灾度标准,进行历史灾害的灾度计算,然后进行历史灾害的定量化研究。[1] 全国重大自然灾害调研组《自然灾害与减灾600问答》P5,地震出版社,1990。[2] 宋乃平《灾害和灾害学体系及其研究方法》,《自然杂志》1992(3)。[3] 张波、李洪斌、冯风、张纶《农业灾害学刍论》,《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4] 杜一主编《灾害与灾害经济》P83,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8。[5] 谢应齐编著《自然灾害与减灾防灾》P4-6,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6] 郭强《论灾害行为》,《灾害学》1993(1)

不少单位评职称,不认可在灾害学上发表的论文,说是其论文基金项目、参考文献造假的多。

自然灾害分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考虑因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其特点和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就可将自然灾害分为以下七大类: (1)气象灾害。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雨、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干旱等; (2)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赤潮、海水入浸、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3)洪水灾害。包括洪涝、江河泛滥等; (4)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5)地震灾害。包括与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等。 (6)农作物灾害。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 境灾害等; (7)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垃圾期刊,现在就是敛财工具,编辑极其不负责任,收了审稿费连外审意见都不给,你说能好吗?

自然灾害杂志电子版官网

2009年1月1日后发生的不需要转出,可以抵扣。

地壳运动

去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而今,一场毫无预警的地震,更是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我们的防备是如此的无济于事,尤其是面对少有的南方冰雪极端气候和如此强大的地震。 那么,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面对这些突发性事件,我们首先不能慌乱,要竭力保持镇静,明白自己的处境。然后,果断做出决定,尽量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安全,必要时要有所放弃。要让自己尽快了解自己的处境,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适应性调整。 同时,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侵袭,社会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贡献。“人人奉献,众志成城”,这样既能保小我,又利大我。概括成功的经验,面对自然灾害,每个人都应尽量按以下十个字去做: 1.学:学习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 2.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发布的灾害信息,不听信谣传。 3.备:根据面临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 4.察:注意观察研究周围的自然变异现象,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进行某些测试研究。 5.报:即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不必惊恐。 但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 6.抗:灾害一旦发生,首先应该发扬大无畏精神,号召群众,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7.避:灾前作好个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灾害的行动安排,选好避灾的安全地方,一旦灾害发生,个人和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8.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火、煤气等灾源。 9.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准备一些必备药品,以在灾害期间,医疗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及时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除了个人保护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保险。 相信随着国家减灾体制的健全,减灾能力的提高,和全民每个成员的努力,一定会大幅度减少灾害损失。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关心人们的政府,我们赶上了一个信息技术极为发达的网络时代,两者相得益彰,给灾难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带来了上下一心的及时救助,也增强了灾区人民抵御天灾的决心和信心。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自然灾害,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只要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都有信心、有能力去战胜,再大的困难我们都有办法、有力量去克服,我们一定可以并最终取得抗击这场特别重大的地震灾害的最后胜利!

要转出的

自然灾害杂志电子版在哪看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如果是泛指的,应该是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如Web of Science、EI等收录的期刊吧。各类很多的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自然灾害杂志电子版在线阅读

秦林,属由于咱们想盖别墅乱砍树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比如砍树造成沙漠,还有赛特凯达斯大瀑布。

地壳运动

自然灾害杂志

灾害学杂志2018年被北大核心收录,但是为了被收录,该杂志论文基金项目造假、参考文献造假,现在正被调查,造成很不好的社会影响,一些单位,取消了论文在该期刊评职称认可。

《自然灾害学报》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的核心期刊。也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5-2016)收录的核心期刊。

不少单位评职称,不认可在灾害学上发表的论文,说是其论文基金项目、参考文献造假的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