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光明教育家杂志

发布时间:

光明教育家杂志

中国青年报比较好,里面有很多涉及当今社会事件的文章,一可以增加阅历,二可以作为作文的素材,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已发展成为拥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及《书摘》《博览群书》《新天地》《留学》《教育家》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全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高中生书籍推荐《论语译注》 李申编 中华书局 2000年8月第1版了孔子丰富而明睿的儒家思想,广泛的内容中流淌着仁爱的人文关怀,言简意赅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二千多年来,浸润濡染着人民的道德、心理,对中华民族起着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998年5月第2版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为经,以各具风采的战争为纬,作者构绘了群雄逐鹿全景式的历史画卷。“智”的诸葛亮、“义”的关羽、“奸”的曹操······鲜活的浮雕式的人物家喻户晓。错综的形势、睿智的计谋、成功的战例,打造了我国最杰出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

一本杂志的。杂志铺的杂志上看到是同一本杂志哈。名字叫法不痛。具体还是看看他们的网上的介绍嘛。。

光明日报是官媒,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和《书摘》《博览群书》《新天地》《留学》《教育家》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全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发展价值《光明日报》除在北京印刷外,还在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兰州、成都、郑州、济南等十几个城市印刷。《光明日报》拥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巴基斯坦等22个驻外记者站,48个国内记者站。纵观《光明日报》的发展历史,回顾报纸的内容,使我们看到《光明日报》鲜明特色,也可以说是60多年来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历史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年代的久远,它的历史价值会越来越大。

光明教育家杂志社

回答 办学校要报教育局同意批准,选址,修建,聘请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教师,后勤,安保 无论办什么学校,都需要资质,所有条件一个都不可以少。 得取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硬性条件也要跟得上。 比如师资力量,学校的环境,设施,都要完备。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马虎不得。 提问 国家现在允许开设传统文化学校吗 国家现在允许开设传统文化学校吗 回答 当然可以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凝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光明《教育家》杂志社、光明教育家书院拟在各省遴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学校。 提问 据我所知 不好审批? 具体实施顺序是什么? 回答 更多12条 

国家级教育周刊中央新闻媒体。自2015年创刊以来,杂志以新闻性、专业性、前瞻性视角,发掘和传播有现代启示价值的人物典型

光明教育家杂志社徐功明

入驻方法是了解入驻的规则 明确教育类目要求,准备店铺资质相关材料,资质审核前期准备阶段资质审核 小二审核,商家在平台查询审核进度报名开课 商家按课程制作规范,对课程进行编辑、发布课程审核 商家可随时加入课程旺旺群,了解审核进度开课、入驻成功 店铺资质、课程发布通过审核,就可以入驻在线学习平台成功

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

1 参考消息 ( 新华社主办的一份独特的报纸,与环球时报同为中国大陆唯有的两家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新华通讯社 )2 人民日报 ( 创刊于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与新华社及中央电视台,并列为中共官方三大喉舌的传媒 )3 环球时报 ( 国际新闻报纸创刊于1993年,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国内较具投资价值媒体报纸,人民日报社主办 )4 南方周末 ( 创刊于1984年,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中国发行量较大的新闻周报之一,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 )5 光明日报 ( 创刊于1949年,中共中央主管主办,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机关报,面向知识分子的全国性报纸,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6 广州日报 ( 中国内地第一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化建设的先行者,发行量较大的党报之一,极具价值品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7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属系列报之一,面向广东省的珠三角地区的群众所创办的综合类日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8 中国青年报 ( 创刊于1951年,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十大名牌报纸,行业著名刊物 )9 经济日报 ( 创刊于1983年,由国务院主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机关报,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 )10 扬子晚报 ( 创刊于1986年,中国发行量较大的晚报都市报之一,中国较具投资价值媒体, 江苏省级报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

一本杂志的。杂志铺的杂志上看到是同一本杂志哈。名字叫法不痛。具体还是看看他们的网上的介绍嘛。。

光明教育家杂志主编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1921年冬,叶圣陶开始尝试童话创作。《小白船》是他的第一篇童话,表达的是“爱”和“善”的理想主义。从1921年冬至1922年夏,他一共写了23篇童话,于1923年结集出版,书名便是其中一篇童话的篇名《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隔膜》(小说集)1922《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1923《火灾》(小说集)1923《线下》(短篇小说)1925《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叶圣陶童话选童话代表作《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编辑本段报纸杂志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儿童文学》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详情臧克家(臧克家)7万 45"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著名诗人,[1]山东潍坊诸城人,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立山东大学[2](今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2]知名校友,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曾任《诗刊》主编,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且被选入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十七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人教版教材经作者同意后改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教材改版改回原题目)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二课。 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臧克家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8周岁零120天。[3]中文名臧克家别名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潍坊诸城人物关系 郑曼妻子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905年10月8日,臧克家出生在山东潍坊诸城臧场。诸城在胶东半岛上,这个县属古琅琊,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时曾在那儿刻石纪功,至今那儿还有非常有名的琅琊刻石。臧家庄在城西南十八里,它孤高地踞在一个小山岭上,村旁边有两座青山,一座是常山,一座是马耳山,苏东坡在密州作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留下“试扫北台看马耳”的诗句。臧克家的回忆录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这是一个封建家庭,但它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祖父、曾祖父都在前清有过不大不小的“功名”,他的父亲是从法政学堂毕业的。他8岁时,生母便去世了,他父亲患有肺病,终年咳血,仅仅活了34岁。由于家庭的不幸,诗人在入私塾之前有机会和贫苦人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从而对农民的悲惨、辛酸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又因为他家里文化氛围浓郁,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诗人后来年老了还能清楚地记得他儿时听到的一些歌谣,如:山老鸹,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娘背到山沟里,媳妇背到炕头上,出啦出啦吃面汤,吃完面汤想他娘,他娘变了个屎壳郎,碰了南墙碰北墙。臧克家臧克家的祖父和父亲都爱诗。祖父为人严肃沉默,令人不敢接近,但一高兴朗诵起诗来,声音里就饱含情感,进入诗的境界而成了另一个人。他小时候,祖父教他念古诗,当时臧克家虽不了解,但却能背得滚瓜烂熟。什么“打起黄莺儿”;“自君之出矣”;“床前明月光”;“壮士别燕丹”;什么“少小离家老大回”……祖父又写得一手好字,每年春节临近的时候,祖父总是亲手写春联,而年少的臧克家就负责按纸,堂屋里的门联年年换,大都是古人的佳句。像“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水能澹性为吾友,竹附虚心是我师”;“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等。大约在八九岁的时候,臧克家上了私塾,12岁的时候上本村的初级小学校。在私塾读书的那几年,他竟能背熟六十多篇古文。长点的像《滕王阁序》《吊古战场文》《李陵答苏武书》;短些的像《陋室铭》《读孟尝君传》等。他后来回忆说:“相隔近七十年,至今仍能背得出来,当年啃骨头,今日始解其中味,获益不浅。”在初小的两年间,孙梦星老先生常常慷慨陈词:我们堂堂大中华,有几千年的光荣历史,竟被小小日本这样欺压!而当局又一味忍让,弄得国亡无日,四万万黄帝的子孙,全将变成亡国奴了!臧克家怀着悲伤而激烈的心情倾听,年少的心灵撒下了仇恨帝国主义的种子,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这一年臧克家14岁,他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夏秋之间,北京学生运动组织派了当地的一名大学生丘纪明回乡做宣传鼓动工作。臧克家和同学们跟着他打着小旗到街头去宣传,还到商店去检查日货,登记封存、没收日货。在诸城县内有两处古迹,一处是秦始皇的琅琊碑,另一处是苏东坡的“超然台”。“超然台”是臧克家时常登临的地方。事隔千载,人隔生死,他似乎和苏轼心有相通。每临此境,臧克家北瞰潍水,南瞻“马耳”,东望庐山,西眺穆陵,口吟“大江东去”,时觉豪气满胸。他常默想:做一个诗人多好啊;千百年来,多少帝王将相,被东去的流水淘尽,而诗人的诗句,却永世长存,打动人心。著名作家臧克家 刘文韬编辑在“高小”学习了三年,臧克家受到新思想的影响,眼界和心智,都放宽了一些。“高小”三年毕业,当中因为丧父休学,臧克家推迟了一年毕业。1923年,臧克家到济南,升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该校校长王祝晨先生是高等优级师范学校毕业的,立志终生为教育献身,思想进步开明,常延请名人到校讲演,启迪学生的眼界和心胸,杜威、周作人、杨晦等人都曾到一师讲演过。在全班中,臧克家的国文成绩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就在那时,他开始写起了白话诗。一次,他向《语丝》投稿,周作人复了信,不久《语丝》将他的投稿登了出来,这是臧克家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大刊物上发表作品。接着他又向林兰女士主编的《徐文长的故事集》投去三篇稿子,又被采用,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书上,他真是“不亦乐乎”。著名作家臧克家 刘文韬 摄当时,山东第一师范算得上济南的一个开明学校,也是“五四”新思潮、新文化传播的一个阵地。在学校里,臧克家如饥似渴地读着许多新出版的书。那时,为了鼓励学生读书,学校还成立了“书报介绍社”,邓广铭就是它的负责人。1926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在山东的统治非常黑暗,臧克家感到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正当此时,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中有几句话给了他很大触动:“彻底的个人自由,在现在的制度之下,是追求不到的。”他便和同学结伴到武汉,那时武汉成立了革命政府,“南军”声威震全国,许许多多青年心向往之。1927年初,臧克家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曾随部队参加讨伐杨森、夏斗寅的战斗。他的诗集《自由的写照》就是描写武汉大革命生活的。大革命失败后,他回到故乡,不久,因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臧克家逃亡东北。诗人用诗歌给我们记录了他在东北的生活。生平履历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诸城。18岁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 共2张臧老墨宝1923年夏,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当时席卷全国的“五四运动”影响,开始习作新诗。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处女作《别十与天罡》,署名少全。1926年秋(有说1927年初),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曾参与北伐,加入讨伐夏斗寅的战役,失败后逃亡东北。1928年农历四月,和王深汀结婚。1929年,入读山东大学补习班,在青岛《民国日报》上第一次发表新诗《默静在晚林中》,署名克家。8月10日,长子臧乐源出生在济南。1930年,入读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 前身,1931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新诗创作上得到闻一多、王统照的鼓励与帮助。1932年,在《新月》4卷7期发表第一首诗作《难民》,另有《老马》等,描写旧中国农民的生活。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获闻一多、茅盾等好评。1934年,出版诗集《罪恶的黑手》。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4年至1937年,在山东省立临清中学任教,出版诗集《运河》和长诗《自己的写照》,创作了散文集《乱莠集》。1936年,参加中国文艺家协会,是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当选为襄阳、宜昌两分会理事。年初,与王深汀离婚。1938年至1941年夏初,任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宣传科教官、司令长官部秘书、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工作团团长、三十军参议。他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三赴台儿庄前线采访,写成长篇报告文学《津浦北线血战记》;他率第五战区战时文化工作团深入河南、湖北、安徽农村及大别山区,开展抗日文艺宣传和创作活动;他组织“文艺人从军部队”;赴随枣前线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随枣战役。这期间,创作和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及散文集《随枣行》,歌颂抗日军民的事迹。1941年秋,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参议、三一出版社副社长、代理社长,筹备出版了刊物《大地文丛》,创刊后,被当局查禁。1942年7月辞职,冒暑自河南叶县徒步赴重庆。8月,和邓曼结婚。1943年4月,在重庆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五届年会上当选为候补理事。1943年夏,任赈济委员会专员,并负责编辑《难童教养》杂志至1945年秋。1943年,出版了回忆录散文集《我的诗生活》、诗集《泥土的歌》。1944年,出版了《十年诗选》。历任上海《侨声报》文艺副刊、《文讯》月刊、《创造诗丛》主编。1948年12月,由于国民政府在上海的白色恐怖严重,一度逃亡到香港。1949年3月,由中共党组织安排来到北平。后历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文学创作研究室研究员,新闻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编审,《新华月报》编委,主编《新华月报》文艺栏。1949年7月,出席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1951年6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1954年,出版了《臧克家诗选》。1956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7年至1965年,任《诗刊》主编。经他联系,《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毛泽东的诗词十八首。1957年,和周振甫合著《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后改名《毛主席诗词讲解》)。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2年,回到北京。1976年1月,《诗刊》复刊,担任顾问兼编委。“四人帮”倒台后,年逾古稀的臧克家恢复创作,出版了《忆向阳》、《落照红》、《臧克家旧体诗稿》等诗集;《怀人集》、《诗与生活》等散文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等论文集。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0年8月,他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第五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11月,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2002年10月,被世界诗人大会和世界艺术文化学院授予荣誉人文学博士。12月,获第七届今世缘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臧克家全集》面世,共有12卷,近630万字。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因冠心病、尿毒症导致多脏器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安葬于北京万佛园华侨陵园。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山东大学知名校友,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曾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曾任《诗刊》主编,他的第一部诗集是《烙印》,主要讽刺诗集《宝贝儿》,文艺论文集《在文艺学习的道路上》。其短诗《有的人》被广泛传颂。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入选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十二课。  个人荣誉:  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4月,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文学期刊编辑荣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1月,获首届“厦新杯-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12月,2003年12月,《臧克家全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文学地位:  臧克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1905—2004).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引起广泛注意,受到欢迎。抗战爆发前,诗人又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了黑暗的旧社会。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又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诉蒋家王朝罪恶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华北大学三部研究员、人民出版社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