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副教授,现为物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物理学、电子技术。该同志从事专业工作二十余年,一直活跃于教学第一线,先后讲授过《原子物理》、《录象机原理》、《电工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等多门课程,累计课时数达3000多节,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学功底深厚、教学效果优良,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注重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在学校组织的历次教学评估和教学检查中成绩优良。1991年获省教委教书育人奖,并多次获得过张掖师专校级优秀教学奖,1999年获得校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获校级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课题《三年制师专物理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及其实践效果》获1999年甘肃省教委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四川大学学报》、《电化教育研究》、《天水师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四篇,参与编写教材《录像技术基础》一部。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在物理系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及实验室评估、近物实验室规划与筹建、物理学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论证与筹建中起到了领导和组织作用。2003年获河西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8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7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6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曾任张掖师专(现已升格为河西学院)英语系教师、河西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河西学院英语系秘书、河西学院英语系办公室主任等职。1997年7月被评为张掖师专优秀教师。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副教授,同时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国英语教学》、《社科纵横》、《河西学院学报》、《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26篇,参编教材一部(任副主编),主持并完成院级教科研项目一项、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1项。主要科研成果目录(与中国知网查询结果相对应) 1.英语介词短语作表语时的动词意义探讨《张掖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王翰《凉州词(一)》的理解与英译《社科纵横》 53.朝圣者众生相《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4.《维纳丝与阿多尼》主题新探《社科纵横》 2001年第4期5.英语语篇标记研究《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阅读理解问题类型分析《中国英语教学》 2003年第 4期7.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特点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On the Informed Use Of IT in ELT Classrooms《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年第5期9.知识的彼岸是什么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领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听说技能领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2.影片《音乐之声》女主人公玛利亚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和田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13.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性思考----短篇小说《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沧桑》2007年第2期(总第86期)14.英语借代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0期15.“素质教育”一词的理解与英译《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6.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词典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沧桑》2008年第6期17.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词典使用策略变化趋势调查与分析《科技信息》2008年第36期18.常见英语词典对and引导从句现象的不平衡处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9.《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沧桑》2009年第6期20.《墙上的斑点》结构形式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1.《墙上的斑点》的元小说特征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

(一)发表的主要论文《关于做好艺术教育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1998年第7-8期;《论音乐的审美特征》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试论素质教育中的高师音乐教育》发表于《兰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对农村中小学音乐现状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2002年第12期;《少儿音乐创作应当走民族化的道路》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音乐教学创新中的作用》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第3期;《透视少数民族音乐热》发表于《小演奏家》2003年第7期;《对目前少数民族歌曲流行状况的担忧与思考》发表于《小演奏家》2006年第7期;《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发表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裕固族婚礼歌曲的艺术特色》发表于《小演奏家》2007年第7期;《河西宝卷—我国曲艺艺术瑰宝》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解析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解放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发表于《丝绸之路》2010年第4期;《谈音乐教学思维创新与应用》发表于《大舞台》2011年第3期。(二)主持科研项目主持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河西历史与文化”子项目《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2005年);主持河西学院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民族音乐、舞蹈课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裕固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2006年);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裕固族民歌合理开发的现实意义与实施方案》(2009年)。(三)出版教材、专著专辑《张爱民作品专辑—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发行(版号:ISPC-CN-A05-02-300-O/AJ6)(2002年8月);专著《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619-8)(2008年3月)专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922-9)(2010年3月)。(四)发表歌曲作品《我最亲爱的祖国》发表于《张掖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归来噢,香港》发表于《张掖报》(1997年);《赞红柳》发表于《祁连歌声》(1997年第5期);《等待在帐房外》、《裕固草原歌声嘹亮》发表于《甘泉》(1999年第4期);《母亲》发表于《甘泉》(2001年第4期);《太阳照高原》、《赤子之心》发表于《甘泉》(2002年第4期);《天使之歌》发表于《甘泉》(2003年第4期);《在这永远年轻的地方》发表于《甘泉》(2004年第4期);《体会》、《那年冬季》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6年);《格桑梅朵》发表于《张掖日报》》(2006年);《舞蹈生命》发表于《甘泉》(2006年第4期);VCD《枣乡临泽》收录歌曲《枣乡临泽》、《梦回枣园》、《枣树赞》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号:ISPC-CN-H07-06-0007-O/VJ6(2006年7月);《河西走廊的人们》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7年);《等待在帐房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山河的旋律》(2006年);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一)发表的主要论文《关于做好艺术教育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1998年第7-8期;《论音乐的审美特征》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试论素质教育中的高师音乐教育》发表于《兰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1期;《对农村中小学音乐现状的思考》发表于《甘肃教育》2002年第12期;《少儿音乐创作应当走民族化的道路》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音乐教学创新中的作用》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第3期;《透视少数民族音乐热》发表于《小演奏家》2003年第7期;《对目前少数民族歌曲流行状况的担忧与思考》发表于《小演奏家》2006年第7期;《论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发表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裕固族婚礼歌曲的艺术特色》发表于《小演奏家》2007年第7期;《河西宝卷—我国曲艺艺术瑰宝》发表于《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解析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发表于《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解放后裕固族传统文化的现状与问题》发表于《丝绸之路》2010年第4期;《谈音乐教学思维创新与应用》发表于《大舞台》2011年第3期。(二)主持科研项目主持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河西历史与文化”子项目《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2005年);主持河西学院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民族音乐、舞蹈课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裕固族民俗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研究》(2006年);主持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裕固族民歌合理开发的现实意义与实施方案》(2009年)。(三)出版教材、专著专辑《张爱民作品专辑—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发行(版号:ISPC-CN-A05-02-300-O/AJ6)(2002年8月);专著《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619-8)(2008年3月)专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版号:ISBN978-7-226-03922-9)(2010年3月)。(四)发表歌曲作品《我最亲爱的祖国》发表于《张掖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河西走廊,我亲爱的家乡》、《归来噢,香港》发表于《张掖报》(1997年);《赞红柳》发表于《祁连歌声》(1997年第5期);《等待在帐房外》、《裕固草原歌声嘹亮》发表于《甘泉》(1999年第4期);《母亲》发表于《甘泉》(2001年第4期);《太阳照高原》、《赤子之心》发表于《甘泉》(2002年第4期);《天使之歌》发表于《甘泉》(2003年第4期);《在这永远年轻的地方》发表于《甘泉》(2004年第4期);《体会》、《那年冬季》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6年);《格桑梅朵》发表于《张掖日报》》(2006年);《舞蹈生命》发表于《甘泉》(2006年第4期);VCD《枣乡临泽》收录歌曲《枣乡临泽》、《梦回枣园》、《枣树赞》甘肃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版号:ISPC-CN-H07-06-0007-O/VJ6(2006年7月);《河西走廊的人们》发表于《张掖广播电视报》(2007年);《等待在帐房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山河的旋律》(2006年);

曾任张掖师专(现已升格为河西学院)英语系教师、河西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河西学院英语系秘书、河西学院英语系办公室主任等职。1997年7月被评为张掖师专优秀教师。现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副教授,同时被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中国英语教学》、《社科纵横》、《河西学院学报》、《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26篇,参编教材一部(任副主编),主持并完成院级教科研项目一项、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1项。主要科研成果目录(与中国知网查询结果相对应) 1.英语介词短语作表语时的动词意义探讨《张掖师专学报》 1996年第1期2.王翰《凉州词(一)》的理解与英译《社科纵横》 53.朝圣者众生相《宿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4.《维纳丝与阿多尼》主题新探《社科纵横》 2001年第4期5.英语语篇标记研究《河西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阅读理解问题类型分析《中国英语教学》 2003年第 4期7.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特点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On the Informed Use Of IT in ELT Classrooms《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4年第5期9.知识的彼岸是什么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0.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领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听说技能领先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12.影片《音乐之声》女主人公玛利亚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和田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13.对人类命运的艺术性思考----短篇小说《这么多水,离家这么近》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沧桑》2007年第2期(总第86期)14.英语借代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10期15.“素质教育”一词的理解与英译《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6.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词典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沧桑》2008年第6期17.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词典使用策略变化趋势调查与分析《科技信息》2008年第36期18.常见英语词典对and引导从句现象的不平衡处理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19.《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沧桑》2009年第6期20.《墙上的斑点》结构形式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21.《墙上的斑点》的元小说特征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二作者)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李丽1(1980-)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2002年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发表论文有:李丽高校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以河西学院为例[J]河西学院学报,李丽河西走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河西学院学报等。

河池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楼上的不错,计划书乱写,不过这论文很容易找,你多改动改动

某的朋友大多都是不相信爱情的人,故年过二十还未有恋爱史,可也有不信邪的“异端”分子,Y君算是其中代表人物了。她与某小学相识,高中同校,又相聚于大学校园,甚是有缘,两人性情一般相似,说是情投意合也不为过,只恋爱一事背道而驰,让人扼腕且不说初中高中时期不为其承认的明恋暗恋数起,光大学的两次事迹就够我们津津乐道了!初时的男友和她是学生会同一部门的干事,有才,惜身宽体胖爱撒娇,真真没有男子气概。两人相处日子愈久,抱怨愈多,终于分手!Y君得知自己被甩后,伤心欲绝,自暴自弃直至学期结束,连累了周围一众好友,更是连累了自己,不值!故Y君发誓“斩断红尘”,大学期间不谈恋爱。不想Y君刚说嘴就打嘴,一月未过就又与初中同学共坠爱河,即“fall in love”了。现任男友孩子气十足,身边又有损友若干,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好在颇有自制力,对Y君真心爱护,两人吵吵闹闹不亦乐乎,也算目前修得正果了。不过可惜此人与某极不对盘,对其好感在冰点以下,属好友观察期。仔细想来,Y君两任男友都比她小,不禁让人怀疑:莫不是有老牛吃嫩草的嗜好?玩笑话,一笑了之吧!不过,Y君常常在我们面前抱怨,更是经常说羡慕我们单身人士,虽做不得真,但也看出恋爱非愚人不可为!惟愚人明知其苦而为之,惟愚人明知其累而愿之!但也因此品尝到了乐趣无数啊!某无此坚强心智,不想早早深陷其中,尚在观望中!

钦州学院,排在那几个学院前面,而且它现在正在筹建北部湾大学

1 论著:《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巴蜀书社 2001112 《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 《九江师专学报》增刊; V20; 20013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 《日本研究》; N2; 200106204 主编:《古文精粹》四川辞书出版社 105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4;6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NO1;1;7 独著:《 古诗精粹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108 参编:《唐宋八大家文观止》1998年2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 合著:《杜诗全集》1999年10月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10 独著:《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2004年6月四川辞书出版社11 《日本汉诗概论》;《日本问题研究》1993年1期12 《论白居易的闲适诗》;《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4期13 《苏轼政治讽喻师内容新探》;《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1期14 《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生命力》;《河池师专学报》1期15 《纪念黄庭坚诞辰9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州举行》;《文学遗产》1996年3期16 《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广西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3期17 《讨论黄山谷的两次贬谪及贬谪诗》;《河池师专学报》1996年4期18 《豪放健劲与婉约绝谷——杜甫写景咏物诗评谈》;《钦州师专学报》1期19 《无巧不成书与偶然和必然——<三言>,<二拍>中冤狱巧合现象杂论》;《钦州师专学报》1997年2期20 《论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其艺术创作观》;《日本研究》1998年2期21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2期22 《试论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和作用》;《河东学刊》1999年2期23 《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日本研究》1999年1期24 《苏文辩伪三题》;《钦州学刊》1999年3期25 《略论杜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3期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3期27 《陶渊明与小林一茶农事诗比较研究》;《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增刊28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日本研究》2002年3期29 《<烈女传>引<诗>得诌议当》;《钦州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1期30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3期31 《曾来余亦诗成僻,昨夜分明梦杜翁——谈谈杜诗对日本汉诗的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4期32 《略论白居易山水诗的淡美风格》;《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 4期33 《司空图‘韵味说’辩》;《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6月34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月35 《黄庭坚》;《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2期36 《古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成熟的研究》;《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2期全文转载)37 《论宋元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冤狱描写》;《河池师专学报》1995年4期38 《烈女传引诗考》;《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2期39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上);《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2期40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下);《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3期41 《论诗经中的天,鸟现象》;《钦州学刊》1997年4月42 《论西汉三家诗的正变说》;《河池师专学报》1997年4期43 《论郑板桥的风雅诗》;《钦州学刊》1998年1期44 《中唐元和讽喻诗小考》;《河东学刊》1998年1期45 《<陶渊明集>所收<问莱使>诗真伪考》;《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2期46 《简论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唐诗虚词初探》;《钦州学刊》1998年3期47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考》;《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3期48 《论刘向“幽厉”时代的诗经学》;《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4期49 《从“诗迹”看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中的“香径”一词》;《钦州学刊》1998年4期50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河池师专学报》1999年1期51 《评<诗经研究史概要>》;《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期52 《从“连章组诗”的试点看钱谦益对杜甫<秋兴八首>的接受与展开》;《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2期53 《从庞统和诸葛亮看三国故事中军师形象的变迁》;《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3期54 《蜀汉政权论》;《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99增刊55 《从试点的角度看白居易诗歌中身体语言的描写》;《钦州学刊》1999年3期56 《论金元诸宫调的韵》;《川东学刊》1999年3期57 《论<诗经>十五国风所体现的科学思想》;《第三届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8 《释<毛诗注疏>中的“若然”》;《第三届国际诗经研讨会论文集》59 《高吹万<诗经>收书轶事》;《第三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0 《论<毛诗注疏>对司马迁<史记>的有关评价》;《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1 《论<诗经>中鸟的表现寓意》;《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2 《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7期全文转载)63 《朱东润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嘉应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64 《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苔之含义考》;《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2期65 《略论<老莱子孝行>中孝的真义》;《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2期66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4期67 《郝敬的诗序论》;《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4期68 《从视力障碍的角度解释白居易诗歌中眼疾描写的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69 《略论<岁寒堂诗话>对杜甫与白居易诗歌的比较评论》;《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1期70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4期71 《陈奂传》,《陈奂研究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2 《陈硕甫年谱》《陈奂研究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3 《陈奂的经学思想》《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4 《陈奂<说文部目韵>考》《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4期75 《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与青年友人的关系》;《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3期76 《论杜甫的夔州诗》;《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4期77 《略论<儒林外史>中的“把”字结构》;《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3期78 《<诗经>与<坊记>——从以<诗经>为源头的<坊记>形成过程看人类所存在的基本理念志向》;《诗经研究丛刊第二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79 《论郑玄的诗经学》;《第五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0 《从归鸟意向与<易经>之关系释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2期81 《白居易<池上篇>考》;《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3期82 《论玄言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3期83 《季本的诗经观》;《嘉应大学学报》2004年4期84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的过程——谦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7期)85 《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5期86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民>诗》;《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2期87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期88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1期89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1期90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河池师专学报》2004年1期91 《郝敬的赋比兴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2期92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圣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93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的继承和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年3期94 《苏武,李陵诗考》;《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3期9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N3;20000396 《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节’》,九江师专学报;N1;20000197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N4;200004;98 《杜诗全集》,天地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99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V10;N2;200006;100 《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N3;200003;101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1102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1103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 , 《河池师专学报》2004·1104 《郝敬的赋比兴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105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06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3107 《苏武、李陵诗考》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8 《简析杜甫〈唐故万年县京兆杜氏墓志〉的写作特色——兼论‘义姑’京兆杜氏对杜甫的影响》, 《河池学院学报》2004·3109 《从〈大别狐妖〉到〈二刻拍案惊奇〉再到〈型世言〉看狐妖谭内容的变革与继承》 《明清小说研究》2004·4110 《简论〈饮酒〉(其十七)诗的寓意》, 《九江学院学报》2004·1111 《略论〈世说新语〉中“人”的自称词用法》,《河池学院学报》2004·5112 《略论王褒的送葬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3 《季本的诗经观》 《国际汉学论丛》(林庆彰主编)第二辑·台湾台北乐学书局)2005年2月出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