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华散文》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

《中华散文》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散文诗刊 名:散文诗刊 期:月刊主办单位:湖南益阳市文联 名誉主编:邹岳汉 主 编:冯明德 发稿编辑:罗小军 黎梦龙 责任编辑:吴又无 编辑出版:散文诗杂志社 社 址:湖南益阳市长坡路8号 邮 编:413000 电 话:0737-4207785 国际刊号:ISSN 1004-7573 中国刊号:CN43-1199/I 邮发代号:42-207 国外代号:M6185

兄弟,一万字的小说,卖不了钱,太少字了。且不说文笔好不好,就算很好,人家买来刚看就完了,谁不骂娘。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很美很美的。但是北京的秋天却是清清的,静静的,很悲凉的来。从西安来到北京这些年,又再一次亲身体验了这故都的秋天。 在大江南方,秋天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零的慢,天空中总是淡淡的,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杭,福州,广州,甚至香港的市民中间,只能感到一点点的清凉,那秋天的味道,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意境,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使人无法领略到秋天真正的风采。秋天并不是名贵的鲜花,也不是高档的美酒,用赏花及酒醉的态度去领略秋秋天是不合适的。 北京的秋天,陶然亭旁边的芦花,钓鱼台的垂柳,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在北京即使不出门,早晨起来,沏一杯香茶,坐在四和院里。一抬头就能看到蓝蓝的的天空,坐在槐树下,看着那透过树叶而穿出的一丝丝阳光。要么在后院的小小的菜地里,看那喇叭似的牵牛花。想来也能感觉那一分怡人的秋意。 北京的老槐树,也是一种秋天的点缀。似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出一点点的柔软。经过扫大街的大妈的清扫之后,土地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清闲,细腻。如今想起来竟然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也许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还有秋蝉的啼唱,北京原先到处是树,屋子也低,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得见。要是在在南方只有在郊外或在山上才能听得到。北京的秋天,雨也似乎比南方的秋雨下得有味,下得更象个雨的样子。灰蒙蒙的天空中,就那么来了一阵凉风,然后便淅沥淅沥地下起来了。一阵雨过后,云渐渐地向西飘去了,天又变的蓝蓝的了,太阳的面容又出现了。记得那时侯,老人们咬着烟袋锅,上桥头树底下一聚,聊聊天,溜溜鸟。日子到也悠闲。北京的果树到了秋天也是一种秋意到来的象征。就拿枣树来说,你看那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长大起来。象鸽蛋似的枣子,在小而且是椭圆型的细叶中间,显出淡淡的绿,微微的黄颜色的时候,也就到了秋的全盛时期,在这枣、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时候也正是北京的秋天中最美的时候,也是一年之中最美好时候。人类对秋天总是能引起深沉的感触来的。任何人到了秋天都会感到一种不能自我的深情。欧阳旬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就能使人感觉到中国的文华与秋天的关系很深。但这秋天的意境,秋天的味道,只有在北京才感受得彻底。 北京的秋天,真正的秋天。

网络投稿就可以的网络上可以查到所有杂志和报社的地址你可以具体在百度里找一下

《中华散文》杂志在线阅读

回答 《美文》(由平凹创办,一反《散文》传统,主张“大散文概念。”) 《散文家》 《中华散文》 《中华诗词》 《诗潮》(双月刊) 《散文诗》 《百花》(双月刊) 《绿风诗刊》(双月刊) 《青春诗歌》(双月刊) 《散文》(海外版)(双月刊) 《散文天地》(双月刊) 《新散文》 《当代》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主要版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旧文摘、直言、新民间文学(含网事随笔等)”。是中国最有影响的高品位的大型文学期刊之一。 感谢你咨询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14条 

散文诗刊 名:散文诗刊 期:月刊主办单位:湖南益阳市文联 名誉主编:邹岳汉 主 编:冯明德 发稿编辑:罗小军 黎梦龙 责任编辑:吴又无 编辑出版:散文诗杂志社 社 址:湖南益阳市长坡路8号 邮 编:413000 电 话:0737-4207785 国际刊号:ISSN 1004-7573 中国刊号:CN43-1199/I 邮发代号:42-207 国外代号:M6185

散文报刊投稿信箱 《散文》月刊 《美文》 《散文百家》杂志 《中华散文》杂志 《散文选刊》杂志 《海燕·都市美文》 《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讽刺幽默类短文每稿100-150元) 《羊城晚报》花地(文学) 《中国青年报》副刊 《钱江晚报》副刊 《新安晚报》文学之舟(要求一稿一投) 《江南游报》旅人笔记(不要大众化的) 《消费时报》副刊(散文随笔小品杂文不要诗歌)散文小说---报刊投稿名录 _shtml《家庭》杂志:千字600-1000元。重头稿8000-15000元/篇。 《知音》杂志:特别稿1000元/千字。一般稿300-500元/千字。 《伴你同行》杂志:头条稿300元/千字。普通稿150-200元/千字。 《爱人》杂志:特别稿500元/千字。纪实稿300元/千字。责任编辑:如风 《深圳青年》杂志:特别稿500元/千字。人物稿300元/千字。责任编辑:李非 《八小时以外》杂志:纪实稿200元/千字。 《家庭之友》杂志:纪实稿300-500元/千字。责任编辑:张硕 《家家乐》杂志:纪实稿300元/千字。责任编辑:张晓 《人之初》杂志:200元/千字。责任编辑:黄效德 《恋爱.婚姻.家庭》杂志:特别稿300-500元/千字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很美很美的。但是北京的秋天却是清清的,静静的,很悲凉的来。从西安来到北京这些年,又再一次亲身体验了这故都的秋天。 在大江南方,秋天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零的慢,天空中总是淡淡的,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杭,福州,广州,甚至香港的市民中间,只能感到一点点的清凉,那秋天的味道,秋天的颜色,秋天的意境,总是差那么一点点,使人无法领略到秋天真正的风采。秋天并不是名贵的鲜花,也不是高档的美酒,用赏花及酒醉的态度去领略秋秋天是不合适的。 北京的秋天,陶然亭旁边的芦花,钓鱼台的垂柳,玉泉的月夜,潭柘寺的钟声。在北京即使不出门,早晨起来,沏一杯香茶,坐在四和院里。一抬头就能看到蓝蓝的的天空,坐在槐树下,看着那透过树叶而穿出的一丝丝阳光。要么在后院的小小的菜地里,看那喇叭似的牵牛花。想来也能感觉那一分怡人的秋意。 北京的老槐树,也是一种秋天的点缀。似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出一点点的柔软。经过扫大街的大妈的清扫之后,土地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清闲,细腻。如今想起来竟然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也许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还有秋蝉的啼唱,北京原先到处是树,屋子也低,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得见。要是在在南方只有在郊外或在山上才能听得到。北京的秋天,雨也似乎比南方的秋雨下得有味,下得更象个雨的样子。灰蒙蒙的天空中,就那么来了一阵凉风,然后便淅沥淅沥地下起来了。一阵雨过后,云渐渐地向西飘去了,天又变的蓝蓝的了,太阳的面容又出现了。记得那时侯,老人们咬着烟袋锅,上桥头树底下一聚,聊聊天,溜溜鸟。日子到也悠闲。北京的果树到了秋天也是一种秋意到来的象征。就拿枣树来说,你看那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长大起来。象鸽蛋似的枣子,在小而且是椭圆型的细叶中间,显出淡淡的绿,微微的黄颜色的时候,也就到了秋的全盛时期,在这枣、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时候也正是北京的秋天中最美的时候,也是一年之中最美好时候。人类对秋天总是能引起深沉的感触来的。任何人到了秋天都会感到一种不能自我的深情。欧阳旬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就能使人感觉到中国的文华与秋天的关系很深。但这秋天的意境,秋天的味道,只有在北京才感受得彻底。 北京的秋天,真正的秋天。

《散文世界》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网站查询均不存在。这些组织实为一伙人所出,可能是非法组织。下设有会刊《中国散文家》、《华夏文学》和《诗词世界》,经在新闻出版署网站查询均没登记,即非法无刊号。文学们切勿虚名入会交费,被别人利用了心理。中国散文学会才是合法社团。

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以及相应的会刊、《华夏散文》都是一群人办的组织与非法刊物,同志们要警惕起来,不要,并积极向相关部门投诉,我已投诉,但可能一个人的力量不够,望大家积极向北京工商局投诉,以保护大家的利益,特别是精神上的。这些组织与刊物都不敢正面公布办公地址,不管是在哪都查不到,试问正式在工商注册的怎连办公点都不公布?这本刊物更是连刊号都没。在百度搜它们名称,便可知是一地之出,是非法皮包。还有个什么《诗词世界》月刊,又是一个非法刊。

id fence home looking around for

散文选刊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18个帖子-13个作者-新贴子:5天之前由《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与《安徽文学》杂志社等单位邀请国内著名。。。投稿截至时间·2009年12月31日。地址:北京市散文选刊投稿:

《美文》的思想境界比较高,需要深刻的理解力和思想境界《散文选刊》更通俗易懂

【美文】吧,【美文】的文章内容都很深刻,题材丰富是不错的文学杂志。

我推荐 杂志《美文》 散文写作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汉语写作的长河中,散文写作呈现出语言表达能力的宏远与精微。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读散文;要了解当代散文现状,建议读《美文》杂志。 《美文》杂志由作家贾平凹主编,1992年创刊。近十年来,它基本展示着当代散文写作的最新状态,发表了海内外作家一系列精心之作。优秀的作者队伍和挑剔的读者阅读,一直是《美文》杂志的立足之本。 《美文》杂志为半月刊,每月分上半月和下半月各出一期。 上半月刊以成人阅读为主,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散文写作提供朴实、自由、宽松的发表园地,展示作者的最佳新作。 下半月刊以文学少年阅读为主,全面刊发中小学生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新一代少年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少年写作好手,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文学少年新星。 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可根据不同年龄和阅读兴趣分别订阅。

《当代散文》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杨朔《杨朔文集》 徐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桑冷长河》 巴金的《随想录》 三毛《沙哈拉沙漠》朱自清《朱自清文集》 刘白羽《刘白羽文集》 秦牧《秦牧文集》毕淑敏《毕淑敏文集》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李乐薇《空中楼阁》《文化苦旅》是当代学者、作家余秋雨的一部散文集。于1992年首次出版,是余秋雨先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全书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别为如梦起点、中国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书凭借山水风物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该书获得了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阳关雪余秋雨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而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途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愈见凄迷。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讨论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选自《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上海1992

我推荐 杂志《美文》 散文写作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汉语写作的长河中,散文写作呈现出语言表达能力的宏远与精微。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读散文;要了解当代散文现状,建议读《美文》杂志。 《美文》杂志由作家贾平凹主编,1992年创刊。近十年来,它基本展示着当代散文写作的最新状态,发表了海内外作家一系列精心之作。优秀的作者队伍和挑剔的读者阅读,一直是《美文》杂志的立足之本。 《美文》杂志为半月刊,每月分上半月和下半月各出一期。 上半月刊以成人阅读为主,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散文写作提供朴实、自由、宽松的发表园地,展示作者的最佳新作。 下半月刊以文学少年阅读为主,全面刊发中小学生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新一代少年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少年写作好手,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文学少年新星。 上半月刊和下半月刊可根据不同年龄和阅读兴趣分别订阅。

美文有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散文就有下里巴人的意思,还是去名家散文集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