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明清史研究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明清史研究期刊投稿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p59y书名:明代社会生活史作者:陈宝良豆瓣评分:1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03页数:669内容简介:本书从服饰、饮食、居住、行旅交通、冠婚丧祭、宗教信仰、节日、休闲娱乐、社交礼仪诸多方面,对明朝人观念与生活的变迁作了详细的考察。并对上自皇宫贵族、士大夫,下至商贾百工、医卜星相各社会阶层的生活面貌作了具体的刻画,进而指出明朝人生活具有商业化、艺术化的趋向。作者简介: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明代文化历程新说》(1988年)、《中国流氓史》(1993年)、《中国的社与会》(1996年)、《明代城市生活长卷》(1996年)、《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2001年)等专著,以及明清史论文数十篇。

明清史研究期刊

明清史方面,孟森的《明史讲义》、 《清史讲义》值得一看。先秦史和秦汉史方面,杨宽的《西周史》和《战国史》及《战国史料编年辑证》,韩兆琦的 《史记全本全注全译 》以及他的《史记签证》都很权威。另外,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的史记著作也可以一看,他也是这方面的业界翘楚。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 》和 《万历十五年》,南炳文和汤纲的《明史》可以一看,南明史首推顾诚的《南明史》。此外,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和钱穆的史学著作也值得一读,他们四人无论是史学涉略面,还是史著述作量,以及史学识见度,在近现代史学家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如果真的要学习传统文化,不妨先读一些古代儿童开蒙的读物。比如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很多人觉得这是小儿科。但其实这些书说浅也并不浅。三字经当中包含了中国儒家的主要精神思想,还包括大量的文化常识。通读三字经之后,对于古代文献中常见的典故就不再陌生了。千字文的文字非常优美,是中国古代骈文中的代表之作。通读之后,对于阅读中国古代文学文献有很大的帮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是古代学习作诗的启蒙读物。今人可以把他们作为了解古代诗歌写作模式的入门书。兴趣不在这一方面就可以忽略。民国学者所写的开蒙读物,可以适当读一些。而当代学者所写的传统文化读物,因为良莠不齐,所以就不建议专门阅读。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明清史研究期刊投稿邮箱

《求是学刊》创刊于1974年,原名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双月刊)。30余年来,《求是学刊》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办刊方针政策,一贯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求是学刊》按学科主要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美学、史学。从创刊至今,《求是学刊》主要开设的专题研究有:“思维科学研究”、“哲学体系改革”、“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文化哲学: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文化哲学:后现代主义研究”、“文化哲学:全球化的文化反思”、“文化哲学:现代性研究新视阈”、“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 ”、“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20世纪末中国哲学重大问题检讨”、“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哲学思考”、“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海外来稿”、“学术对话”、“生产力经济学 ”、“第三产业问题研究”、“国有企业问题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农业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栏”、“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法制现代化研究”、“行政法新理念”、“苏联俄罗斯法学在中国”、“社会转型与法律多元”、“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重塑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20世纪中国美学批评”、“美学在当代”、“当代文学思潮前沿问题探讨”、“东北地方史研究”、“史学博士论坛”、“史学理论暨史学史”、“明清史研究”、“中外史学及其比较研究”等专栏 。至2006年止,《求是学刊》已出版中文版33卷174期,发表学术文章3 685篇,年平均发行量2万册左右,位于高校学报前列。《求是学刊》编发稿件质量上乘,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文摘报刊转载、摘编的文章数量一直名列全国学术期刊前10名。《求是学刊》在国外也有很好的影响,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都拥有众多的订户。《求是学刊》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文化理论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注意辨别期刊的真伪论文发表,首要的问题就是期刊的真伪鉴定问题。目前市场上很多的非法期刊,让人防不胜防。具体做法:我们拿着期刊名称去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进行检索系统,凡在检索系统里检索不到的期刊,一般都是非法期刊。所以,如果不知道刊物是否正规,不妨将刊物名称输入检索一下,如果检索不到,自然就是假的。 注意发表论文的防由于期刊发表行业比较混乱,什么样的机构与人员都有。很多人由于在发表期刊时,不注意而导致自己。现在该行业惯用的术主要有假冒期刊,把文章发表的赠刊上,直接拿钱跑人等。因此,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一下类型的广告,千万不要相信:如果对方只留手机号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只提供个人账户汇款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明显只有一个人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承诺包写包发的,请不要轻易相信。 论文发表注意时间和期刊的要求规定单位评职称也好,研究生毕业也好,对论文发表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现在很多的学术期刊,排版得很晚,比如一些核心期刊杂志,在2011年8月份就开始征集到了2012年的1月份的文章了。也就是说,作者8月份投稿,文章要在2012年1月份才能见刊,跨越时间很长了。如果是年底评职称,自然要错过递交材料的时间了。所以论文发表前,不妨先咨询下刊物的排版时间,尽量选择能早点出刊的杂志。 另外,很多单位对刊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部分刊物都要求刊物是省部级以上的。那样,如果刊物的主管主办单位为一般的县市级单位,那刊物可能就不管用了。还有单位要求发专业相关的期刊,比如评工程师发到教育类的刊物上,或教师职称发到工程类的期刊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不被算数,尽管刊物是没有问题。还有单位对论文的字符数也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单位是要求2000字以上,也有单位是要求3000字以上。还有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有要求,高级职称一般是要求3篇,中级是要求2篇,当然也有地区要求是有就可以。

刊名:明清小说研究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开本:32开ISSN:1004-3330CN:32-1017/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明清小说研究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明清小说研究 创办于1985年8月,先以书代刊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共出六辑。1988年国家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季刊,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主办,一直至今,是国内唯一的明清小说研究专业期刊。 本刊奉行繁荣学术、弘扬传统、百家争鸣、唯文是取的原则,竭诚欢迎海内外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本刊优先采用正面进行科学探讨的学术著作,尤其欢迎:一、有文献价值的论著;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论著;三、对某些问题作宏观研究的论著;四、中外比较,并在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色的论著;五、进行深入理论探讨,有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论著;六、各级研究课题的成果。本刊发表文章前请求作者承诺无抄袭,未一稿多投。来稿一般请控制在8000字以内,最长不要超过10000字。对于在文献资料方面有突破性发现的著作,本刊优先发表,不限篇幅本刊面向文史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史专业师生和广大明清小说爱好者,欢迎订阅。除经邮局发行外,编辑部常年存有部分过期和当期刊物,欢迎购买,本刊出具合法的可供报销的收据。每期每册80 ,另加邮费2元(存留稀少的过刊价格另定)。汇款请寄:21001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

百度文库

明清史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北方的学校大部分是以政治史为主,南方的学校经济史相对要强些,看你自己的了

您可以投稿一些国家级的文章 投稿要求只要是文章原创性合格 还有就是切勿一稿多投 您可以投稿到这个邮箱里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近年来,国内学者特别关注全球史观,并致力于发挥全球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全球史观最先由英国史学家G・巴勒克拉夫在其论文集《处于变动世界的史学》[1]提出。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已经不够了,西方需要“重新定向”,史学家应该“从西方和欧洲跳出,将视线投向所有的地区和时代。”他认为历史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来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   在G巴勒克拉夫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发展的全球史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全球史观强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各个学科内部的交流,也包括中西文化的交流;其次,全球史观强调全球性和整体性,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全球的组成部分,但是每个社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更加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第三,全球史观关注的是那些跨文明、跨区域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   一、用全球史观指导明清史研究的必要性   全球史观对明史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010年6月24日至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关于“明史在中国史上的研究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议题之一就是“明代历史对世界进程的影响”[2]。与会学者讨论的最热烈的问题,是在明史与世界是联系起来的研究过程中采取何种态度这一问题。全球史观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清朝时期,外国有多关于清朝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清朝与各国政府的文书、传教士在华活动记录以及西方殖民者对我国进行侵略时,夺走的清朝的档案资料。清史研究中仍有许多空白的地方,而外国人记载和收藏的关于清史资料,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社会情况不可或缺的资料。全球史观对于我们有效的利用国外关于清政府的资料,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二、全球史观在明清史研究中的具体指导作用   (一)全球史观的互动性   全球史观强调学科内部之间应相互交流、借鉴,在明清史研究方面同样具有指导作用。以明朝的史料利用为例,《明实录》[3]中的曲笔较多,其中《太祖实录》三次编修,曲笔回护的内容更是屡见不鲜。《太祖实录》中,朱棣将建文朝一朝的历史一笔勾销,把建文朝的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并且为自己发动叛乱、篡位夺权作粉饰。朱棣要求《太祖实录》增加朱元璋有意让朱棣即位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后人,而且如果没有其他史料,历史可能真被朱棣篡改了。但是我们在顾炎武的《顾亭林诗文集》[4]中可以看到,“然而再修、三修,所不同者,大抵为靖难一事”。并且在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5]一书中,作者引用上百种史料,力图恢复建文朝的史事。另外,《明实录》缺少建文、景泰以及崇祯三朝史事,谈迁的《国榷》详于万历以后的历史,可以与《明实录》的材料相互补充。关于明史的史书的相互补充、借鉴这一例子说明了全球史观学科内部之间的“互动”对明清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诗词、小说、书画以及戏曲等文学作品,它们的创作过程是从社会生活中吸取资料的,反过来也能反映社会生活,从而对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以清朝张应昌编辑的《国朝诗铎》[6]为例,诗歌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以诗证史。张应昌把诗按内容分类,不仅涉及了农业生产技术、赋税政策以及徭役的征发等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法律、军事方面的政策及具体的执行情况,另外还有国家行政方面以及各个阶级阶层的生活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张应昌编写的《国朝诗铎》,内容丰富且庞杂,加上作者是清朝人,由当朝人记录当朝事,张应昌也记录了清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这些诗歌中找到当时的历史痕迹。《国朝诗铎》为我们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佐证。这体现了全球史观所强调的学科之间的“互动”这一特点。   另外,全球史观要求我们要注意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明清史研究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中西方史学的相互借鉴与交流。西方殖民者在对我国进行侵略的同时,掠夺了明清两朝大量的档案文书。荷兰人所藏的涉及明末清初的历史的档案,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中荷关系、郑成功经营台湾的历史;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等处,藏有1844年《望厦条约》的中文本、19世纪初的中国政府的文书以及美国驻华公使有关使华的备忘录、草稿、摘要和公函。另外,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葡萄牙也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关于明清中国档案文书材料。我们在充分利用国外关于明清时代的档案材料时,也应注意吸收借鉴国外学者利用这一批档案材料做出的成果。这是在全球史观指导下的中西史学资源尤其是史料的交流学习情况。   (二)全球史观下世界各个名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一观点在明清史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是帮助我们辩证的认识中国与世界内在联系这一方面。   在张丽、骆昭东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季)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明清诸商帮的兴衰与当时全球经济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沿海商帮如闽帮、粤帮、浙帮等,内陆商帮诸如晋帮、徽帮以及江右帮等,它们的兴旺发达和衰落都与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以及中国商人、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有关。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越多、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中所占得份额越多,明清时期的商帮越发达;反之,越衰落。16至19世纪初,欧洲、日本以及美洲大陆的资本非常发达,国内原料无法满足这些国家自身的需求,需要从国外市场购买原材料。这一时期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大量需求以及来自海外的大量白银,使得中国海商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商人以及商业公司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采购原材料,并且凭着众多优惠条件,他们的原料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极大减少了海外市场资金的流入。而且,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的签定,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这使得中国商帮得优势逐渐丧失并且衰落。   (三)全球史观下的具有世界影响性的运动   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说明全球史观下的明清史研究。公元1405至1433年,我国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进行了七次的远航,活跃在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直至非洲东岸,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这就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不同的是,郑和下西洋传播的是文明,是和平,而不是掠夺和侵略。郑和下西洋也对途经国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7]一书中介绍的那样:“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海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在御制弘仁普济天妃之碑[8]中提出了郑和等人出使海外诸国应持有的立场:“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国,导以礼仪,变其蛮习。”即以中国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引导那些尚处于蒙昧状态的海外邦国,使其改变野蛮落后的习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的文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在郑和努力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海外各国受益颇多。   郑和凭着这七次下西洋的经历,有着巨大的海外影响,尤其是在东南亚的影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于郑和的寺庙多;关于郑和的遗迹、传说多;用当地语言出版的关于郑和的著作多;纪念郑和的活动和研究郑和的机构也逐渐增多。西方学者对郑和也有研究。以西方研究郑和的著作为例,英国学者梅辉立(W・F・mayers)撰《十五世纪中国人在印度洋的探险》(英文版<中国评论>1874~1875年第3~4卷),并且他成为最早研究郑和在世界航海上的地位的海外学者。近年来,美国、法国和英国的学者也出版了有关郑和的研究专著,如李露晔(Louise Leavthes)的《当中国称霸海上》(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法国学者皮埃尔・加玛拉(Pierre Gamarra):《郑和海军大元帅一生的奇迹》,((巴黎)马扎然出版公司,)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这两个问题,即怎样正确地比较郑和与他同时代的西方航海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及怎样将郑和研究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推向世界。中国古代书籍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记载,有一部分涉及对某些海外民族的评价,如认为他们“野蛮”、“落后”以及有可能会伤害某些民族的传说,加上中国古籍中有关帝王“君临天下”的封建观念,这些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郑和下西洋贡献的评价。对此,我们应该注重与国外学者的交流海外关于新课题的开展和新的研究成果,纠正西方对郑和以及郑和下西洋的误解,辨证地对待郑和及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三、明清史研究应如何在全球史的影响下走向世界   具体到将明清史研究推向世界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将明清史的研究与世界历史的背景有机结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明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并能利用我国丰富的档案文献资料、方志碑刻资料等深入这些问题的研究;其次,应该树立全球史观,仔细考虑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会对全人类问题(如人口史、环境史)的研究做出贡献,对于全人类有价值的课题应花费较大的精力,突出研究的重点问题;第三,我们应该在借鉴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我们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研究明清史,关注明清史研究中的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世界上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相信明清史研究会更上一层楼。

明清史研究期刊投稿要求

刊名:明清小说研究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开本:32开ISSN:1004-3330CN:32-1017/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明清小说研究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明清小说研究 创办于1985年8月,先以书代刊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共出六辑。1988年国家出版署正式批准为季刊,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主办,一直至今,是国内唯一的明清小说研究专业期刊。 本刊奉行繁荣学术、弘扬传统、百家争鸣、唯文是取的原则,竭诚欢迎海内外相应领域的专家、学者赐稿。本刊优先采用正面进行科学探讨的学术著作,尤其欢迎:一、有文献价值的论著;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论著;三、对某些问题作宏观研究的论著;四、中外比较,并在比较中探寻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色的论著;五、进行深入理论探讨,有利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论著;六、各级研究课题的成果。本刊发表文章前请求作者承诺无抄袭,未一稿多投。来稿一般请控制在8000字以内,最长不要超过10000字。对于在文献资料方面有突破性发现的著作,本刊优先发表,不限篇幅本刊面向文史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史专业师生和广大明清小说爱好者,欢迎订阅。除经邮局发行外,编辑部常年存有部分过期和当期刊物,欢迎购买,本刊出具合法的可供报销的收据。每期每册80 ,另加邮费2元(存留稀少的过刊价格另定)。汇款请寄:21001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

近年来,国内学者特别关注全球史观,并致力于发挥全球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全球史观最先由英国史学家G・巴勒克拉夫在其论文集《处于变动世界的史学》[1]提出。他认为:主要从西欧观点来解释历史已经不够了,西方需要“重新定向”,史学家应该“从西方和欧洲跳出,将视线投向所有的地区和时代。”他认为历史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来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   在G巴勒克拉夫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发展的全球史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全球史观强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既包括各个学科内部的交流,也包括中西文化的交流;其次,全球史观强调全球性和整体性,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全球的组成部分,但是每个社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更加注重世界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第三,全球史观关注的是那些跨文明、跨区域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运动。   一、用全球史观指导明清史研究的必要性   全球史观对明史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2010年6月24日至2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的关于“明史在中国史上的研究地位”国际学术研讨会中,议题之一就是“明代历史对世界进程的影响”[2]。与会学者讨论的最热烈的问题,是在明史与世界是联系起来的研究过程中采取何种态度这一问题。全球史观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清朝时期,外国有多关于清朝的历史资料,主要包括清朝与各国政府的文书、传教士在华活动记录以及西方殖民者对我国进行侵略时,夺走的清朝的档案资料。清史研究中仍有许多空白的地方,而外国人记载和收藏的关于清史资料,是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当时中国社会情况不可或缺的资料。全球史观对于我们有效的利用国外关于清政府的资料,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二、全球史观在明清史研究中的具体指导作用   (一)全球史观的互动性   全球史观强调学科内部之间应相互交流、借鉴,在明清史研究方面同样具有指导作用。以明朝的史料利用为例,《明实录》[3]中的曲笔较多,其中《太祖实录》三次编修,曲笔回护的内容更是屡见不鲜。《太祖实录》中,朱棣将建文朝一朝的历史一笔勾销,把建文朝的年号改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并且为自己发动叛乱、篡位夺权作粉饰。朱棣要求《太祖实录》增加朱元璋有意让朱棣即位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了后人,而且如果没有其他史料,历史可能真被朱棣篡改了。但是我们在顾炎武的《顾亭林诗文集》[4]中可以看到,“然而再修、三修,所不同者,大抵为靖难一事”。并且在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5]一书中,作者引用上百种史料,力图恢复建文朝的史事。另外,《明实录》缺少建文、景泰以及崇祯三朝史事,谈迁的《国榷》详于万历以后的历史,可以与《明实录》的材料相互补充。关于明史的史书的相互补充、借鉴这一例子说明了全球史观学科内部之间的“互动”对明清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诗词、小说、书画以及戏曲等文学作品,它们的创作过程是从社会生活中吸取资料的,反过来也能反映社会生活,从而对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以清朝张应昌编辑的《国朝诗铎》[6]为例,诗歌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以诗证史。张应昌把诗按内容分类,不仅涉及了农业生产技术、赋税政策以及徭役的征发等经济生活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法律、军事方面的政策及具体的执行情况,另外还有国家行政方面以及各个阶级阶层的生活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张应昌编写的《国朝诗铎》,内容丰富且庞杂,加上作者是清朝人,由当朝人记录当朝事,张应昌也记录了清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从这些诗歌中找到当时的历史痕迹。《国朝诗铎》为我们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佐证。这体现了全球史观所强调的学科之间的“互动”这一特点。   另外,全球史观要求我们要注意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的联系,具体到明清史研究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中西方史学的相互借鉴与交流。西方殖民者在对我国进行侵略的同时,掠夺了明清两朝大量的档案文书。荷兰人所藏的涉及明末清初的历史的档案,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中荷关系、郑成功经营台湾的历史;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等处,藏有1844年《望厦条约》的中文本、19世纪初的中国政府的文书以及美国驻华公使有关使华的备忘录、草稿、摘要和公函。另外,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葡萄牙也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关于明清中国档案文书材料。我们在充分利用国外关于明清时代的档案材料时,也应注意吸收借鉴国外学者利用这一批档案材料做出的成果。这是在全球史观指导下的中西史学资源尤其是史料的交流学习情况。   (二)全球史观下世界各个名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一观点在明清史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是帮助我们辩证的认识中国与世界内在联系这一方面。   在张丽、骆昭东在《中国经济史研究》(季)2009年第4期撰文指出,明清诸商帮的兴衰与当时全球经济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沿海商帮如闽帮、粤帮、浙帮等,内陆商帮诸如晋帮、徽帮以及江右帮等,它们的兴旺发达和衰落都与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以及中国商人、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有关。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越多、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中所占得份额越多,明清时期的商帮越发达;反之,越衰落。16至19世纪初,欧洲、日本以及美洲大陆的资本非常发达,国内原料无法满足这些国家自身的需求,需要从国外市场购买原材料。这一时期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大量需求以及来自海外的大量白银,使得中国海商应运而生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商人以及商业公司直接进入中国内地采购原材料,并且凭着众多优惠条件,他们的原料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极大减少了海外市场资金的流入。而且,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的签定,使得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这使得中国商帮得优势逐渐丧失并且衰落。   (三)全球史观下的具有世界影响性的运动   以郑和下西洋为例,说明全球史观下的明清史研究。公元1405至1433年,我国明朝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进行了七次的远航,活跃在东南亚、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直至非洲东岸,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这就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航海不同的是,郑和下西洋传播的是文明,是和平,而不是掠夺和侵略。郑和下西洋也对途经国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7]一书中介绍的那样:“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海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在御制弘仁普济天妃之碑[8]中提出了郑和等人出使海外诸国应持有的立场:“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国,导以礼仪,变其蛮习。”即以中国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引导那些尚处于蒙昧状态的海外邦国,使其改变野蛮落后的习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生活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郑和使团向亚非各国宣敷文教,传播中国的文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在郑和努力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海外各国受益颇多。   郑和凭着这七次下西洋的经历,有着巨大的海外影响,尤其是在东南亚的影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于郑和的寺庙多;关于郑和的遗迹、传说多;用当地语言出版的关于郑和的著作多;纪念郑和的活动和研究郑和的机构也逐渐增多。西方学者对郑和也有研究。以西方研究郑和的著作为例,英国学者梅辉立(W・F・mayers)撰《十五世纪中国人在印度洋的探险》(英文版<中国评论>1874~1875年第3~4卷),并且他成为最早研究郑和在世界航海上的地位的海外学者。近年来,美国、法国和英国的学者也出版了有关郑和的研究专著,如李露晔(Louise Leavthes)的《当中国称霸海上》(When China Ruled the Seas),(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法国学者皮埃尔・加玛拉(Pierre Gamarra):《郑和海军大元帅一生的奇迹》,((巴黎)马扎然出版公司,)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这两个问题,即怎样正确地比较郑和与他同时代的西方航海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以及怎样将郑和研究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研究推向世界。中国古代书籍中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记载,有一部分涉及对某些海外民族的评价,如认为他们“野蛮”、“落后”以及有可能会伤害某些民族的传说,加上中国古籍中有关帝王“君临天下”的封建观念,这些可能会影响人们对郑和下西洋贡献的评价。对此,我们应该注重与国外学者的交流海外关于新课题的开展和新的研究成果,纠正西方对郑和以及郑和下西洋的误解,辨证地对待郑和及郑和下西洋的研究。   三、明清史研究应如何在全球史的影响下走向世界   具体到将明清史研究推向世界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将明清史的研究与世界历史的背景有机结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明清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并能利用我国丰富的档案文献资料、方志碑刻资料等深入这些问题的研究;其次,应该树立全球史观,仔细考虑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会对全人类问题(如人口史、环境史)的研究做出贡献,对于全人类有价值的课题应花费较大的精力,突出研究的重点问题;第三,我们应该在借鉴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将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我们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研究明清史,关注明清史研究中的学科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世界上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相信明清史研究会更上一层楼。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注意辨别期刊的真伪论文发表,首要的问题就是期刊的真伪鉴定问题。目前市场上很多的非法期刊,让人防不胜防。具体做法:我们拿着期刊名称去新闻出版总署的网站上进行检索系统,凡在检索系统里检索不到的期刊,一般都是非法期刊。所以,如果不知道刊物是否正规,不妨将刊物名称输入检索一下,如果检索不到,自然就是假的。 注意发表论文的防由于期刊发表行业比较混乱,什么样的机构与人员都有。很多人由于在发表期刊时,不注意而导致自己。现在该行业惯用的术主要有假冒期刊,把文章发表的赠刊上,直接拿钱跑人等。因此,如果你在网上发现一下类型的广告,千万不要相信:如果对方只留手机号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只提供个人账户汇款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明显只有一个人的,请不要轻易相信。如果对方承诺包写包发的,请不要轻易相信。 论文发表注意时间和期刊的要求规定单位评职称也好,研究生毕业也好,对论文发表的时间都是有要求的。现在很多的学术期刊,排版得很晚,比如一些核心期刊杂志,在2011年8月份就开始征集到了2012年的1月份的文章了。也就是说,作者8月份投稿,文章要在2012年1月份才能见刊,跨越时间很长了。如果是年底评职称,自然要错过递交材料的时间了。所以论文发表前,不妨先咨询下刊物的排版时间,尽量选择能早点出刊的杂志。 另外,很多单位对刊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部分刊物都要求刊物是省部级以上的。那样,如果刊物的主管主办单位为一般的县市级单位,那刊物可能就不管用了。还有单位要求发专业相关的期刊,比如评工程师发到教育类的刊物上,或教师职称发到工程类的期刊上,那样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不被算数,尽管刊物是没有问题。还有单位对论文的字符数也有一定的要求,大部分单位是要求2000字以上,也有单位是要求3000字以上。还有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也有要求,高级职称一般是要求3篇,中级是要求2篇,当然也有地区要求是有就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