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书画世界杂志版面费

发布时间:

书画世界杂志版面费

2008北京残奥会介绍 北京残奥会简介 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将于2008年9月6日至9月17日在北京举行,共有20个大项。其中18项比赛在北京举行,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 北京残奥会场馆 北京残奥会比赛场馆共20个,将全部使用奥运会比赛场馆。其中北京18个项目使用16个奥运会场馆,为了便于安排交通,绝大部分场馆集中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大学区。帆船和马术比赛场馆使用青岛和香港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北京残奥会时,奥运村将作为残奥村使用。 北京残奥会规模 北京残奥会约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官员参加这届运动会。按照以往残奥会情况,届时还将接待约4000名文字、摄影、广播、电视记者及相关的技术人员。 残奥会项目 北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有20个大项,即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5人制足球、7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击剑、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和轮椅网球。除帆船在青岛、马术在香港举行外,其它项目均在北京举行。根据残奥会规则,所有项目将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共设471枚金牌,以保证体育的公平竞争和比赛安全。 残奥会的项目(20个)和场馆(16个北京,2个京外)列表: 1 Archery 射箭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 2 Athletics 田径 国家体育场 3 Boccia 硬地滚球 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4 Cycling 自行车 老山自行车馆 5 Equestrian 马术 香港奥运赛马场 6 Football 5-a-side 五人制足球 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B场 7 Football 7-a-side 七人制足球 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A场 8 Goalball 盲人门球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 9 Judo 盲人柔道 工人体育馆 10 Powerlifting 举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 11 Rowing 赛艇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12 Sailing 帆船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 13 Shooting 射击 北京射击馆 14 Swimming 游泳 国家游泳中心 15 Table Tennis 乒乓球 北京大学体育馆 16 Volleyball Sitting 坐式排球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 17 Wheelchair Basketball 轮椅篮球 国家体育馆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预赛用,Preliminary Round) 18 Wheelchair Fencing 轮椅击剑 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19 Wheelchair Rugby 轮椅橄榄球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20 Wheelchair Tennis 轮椅网球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 北京残奥会的口号: 北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残奥会口号与“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辅相成,鲜明表达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 同一个世界: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其中相互交融,共享幸福生活。唯一的世界是全体人类共有的家园。 同一个梦想:实现和谐发展与世界和平也是残疾人的追求;超越“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同样也是残疾人运动员的梦想。北京残奥会鼓励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己的心智和身体去顽强拼搏,实现梦想。 北京残奥会会徽 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二是“Beijing 2008 Paralympic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会徽图形部分同时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之”,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会徽还以色彩选择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精神寓于运动”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北京残奥会会徽与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一脉相承,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共同诠释着“人文奥运”理念。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汉字作为会徽图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会徽图案,“中国字”和“中国印”都是中国传统典型的文化元素,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两者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遥相呼应。两个会徽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突出了“人文奥运”理念,寓意深刻,表现力强。 北京残奥会会徽于2004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三周年之际,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发布。 组织结构 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合作协议》,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奥组委也是第一届由一个组委会筹办两个奥运会的奥组委。为了保证“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北京奥组委承诺,北京残奥会保持与奥运会同等服务水平。 2008年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为此,我们慎重提出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北京奥组委将同时承担着两个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同时也意味着每个职能部门都承担两个奥运会的筹办工作。 优惠政策 北京残奥会将第一次向各参赛代表团配额内的人员提供免费国际旅费,并且依照惯例,提供免费食宿,并免收报名费。这一承诺受到了国际残奥委会和各国残奥委会的高度评价。由于北京残奥会为各代表团提供免费国际旅费,参加北京残奥会的代表团有望达到历史最高,估计约150个代表团。 无障碍 根据残奥会运行需要,奥组委制定了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工作指导意见,协调研究符合残奥会运行需求的无障碍设施标准;确定了无障碍设施评估、设计、审批、建设和验收工作程序,确保北京残奥会场馆有良好的无障碍条件。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无障碍设施的硬件和环境建设,围绕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需要,制定了工作计划,加强了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力度。 文化活动 中央政府和北京市对残奥会的宣传文化工作十分重视。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指示“要高度重视残奥会的筹备及宣传工作”。 北京奥组委于2006年1月25日印发了《北京残奥会宣传战略计划》;助残日前夕,5月19日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召开了新闻残奥会发布会;6月5日,北京奥组委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了残奥市场开发启动仪式;6月底,配合第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协同中国残联成功举办了大型残疾人书画艺术精品展。在活动期间,京内主要媒体大力纷纷报道、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对北京残奥会的了解,为筹备工作和成功举办汇聚了民心。 在下半年,继推出残奥会会徽和口号之后,北京奥组委将于9月6日北京残奥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隆重推出北京残奥会吉祥物;还将开展残奥会知识手机短信竞猜活动、举办网络残奥知识图片展、残奥志愿者活动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争取社会关注和参与。我们还将努力,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开辟残奥会专题版面,在电视节目中增加有关残奥会筹备的信息,在公益广告栏中增加残奥会内容提示,以宣传北京残奥会和我国在残疾人事业和人权保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可以通过114或者媒体的官方网站找到媒体的官方电话,咨询具体如何投稿。一般报纸上也有电话和投稿邮箱。但一般自己投的,很难被采纳,除非媒体刚好需要这方面的素材,或者文章的确写的好,具备新闻传播价值。建议花点钱,这种就几乎可以发布成功了。

北京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的灵感来自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具有以下特点: (一)诠释出丰富的北京残奥会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 牛,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牛的良好形象蕴含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残奥会运动员奋发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残奥会 “超越、融合、共享” 的理念相契合。 牛,朴实、乐观、勤奋,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倡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哲学,残奥会更倡导身体残疾的人们和健全人一样,享有在赛场上比赛的权利,并将这种精神延续到生活当中,做生活的强者,为社会的进步增添力量。 (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出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 牛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富有亲和力。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田园牧歌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礼赞,牛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自然、舒缓、诗意的田园生活中,体现出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憧憬与希望。 另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还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平安、祥和之意。 (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 设计方案吸收了中国民间版画、年画与玩具的造型与设计风格,并结合现代卡通造型的特点,体现了传统民族风格、大众情趣与时代气息的完美结合。 (四)牛的形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认同性 牛是人类最早表现的动物,如法国拉斯科壁画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涧岩画中都有牛的形象。牛的形象正面,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同。选择人类最熟识的动物形象作为残奥会吉祥物,有别于选取珍稀动物的传统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五)具有广阔的延展设计和市场开发空间 设计方案符合稳定性原则。它的基本形象适合体育项目造型与残奥会纪念品的搭配组合,也宜于绒毛、塑料等多种材质的开发。吉祥物纪念品可使用单一材质制作,也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结合形象特点进行组合制作。 内容有点多,如果你不着急,我就帮你翻译一下. 2008北京残奥会介绍 北京残奥会简介 2008年北京残奥会是第十三届残疾人奥运会,将于2008年9月6日至9月17日在北京举行,共有20个大项。其中18项比赛在北京举行,帆船比赛在青岛举行,马术比赛在香港举行。 北京残奥会场馆 北京残奥会比赛场馆共20个,将全部使用奥运会比赛场馆。其中北京18个项目使用16个奥运会场馆,为了便于安排交通,绝大部分场馆集中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和大学区。帆船和马术比赛场馆使用青岛和香港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北京残奥会时,奥运村将作为残奥村使用。 北京残奥会规模 北京残奥会约有15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2500多名教练员、官员参加这届运动会。按照以往残奥会情况,届时还将接待约4000名文字、摄影、广播、电视记者及相关的技术人员。 残奥会项目 北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有20个大项,即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5人制足球、7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击剑、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和轮椅网球。除帆船在青岛、马术在香港举行外,其它项目均在北京举行。根据残奥会规则,所有项目将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共设471枚金牌,以保证体育的公平竞争和比赛安全。 残奥会的项目(20个)和场馆(16个北京,2个京外)列表: 1 Archery 射箭 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 2 Athletics 田径 国家体育场 3 Boccia 硬地滚球 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4 Cycling 自行车 老山自行车馆 5 Equestrian 马术 香港奥运赛马场 6 Football 5-a-side 五人制足球 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B场 7 Football 7-a-side 七人制足球 奥林匹克公园曲棍球场A场 8 Goalball 盲人门球 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 9 Judo 盲人柔道 工人体育馆 10 Powerlifting 举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 11 Rowing 赛艇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12 Sailing 帆船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 13 Shooting 射击 北京射击馆 14 Swimming 游泳 国家游泳中心 15 Table Tennis 乒乓球 北京大学体育馆 16 Volleyball Sitting 坐式排球 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 17 Wheelchair Basketball 轮椅篮球 国家体育馆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预赛用,Preliminary Round) 18 Wheelchair Fencing 轮椅击剑 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 19 Wheelchair Rugby 轮椅橄榄球 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 20 Wheelchair Tennis 轮椅网球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场 北京残奥会的口号: 北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残奥会口号与“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辅相成,鲜明表达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主题。 同一个世界: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在其中相互交融,共享幸福生活。唯一的世界是全体人类共有的家园。 同一个梦想:实现和谐发展与世界和平也是残疾人的追求;超越“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同样也是残疾人运动员的梦想。北京残奥会鼓励残疾人运动员以自己的心智和身体去顽强拼搏,实现梦想。 北京残奥会会徽 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二是“Beijing 2008 Paralympic 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会徽图形部分同时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之”,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会徽还以色彩选择充分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红色,是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体现了“人文奥运”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以天、地、人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精神寓于运动”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北京残奥会会徽与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一脉相承,都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共同诠释着“人文奥运”理念。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天地人”以汉字作为会徽图案,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印章作为会徽图案,“中国字”和“中国印”都是中国传统典型的文化元素,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两者在思想上和艺术风格上遥相呼应。两个会徽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突出了“人文奥运”理念,寓意深刻,表现力强。 北京残奥会会徽于2004年7月13日晚北京申奥成功三周年之际,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发布。 组织结构 根据《主办城市合同》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合作协议》,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奥组委也是第一届由一个组委会筹办两个奥运会的奥组委。为了保证“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北京奥组委承诺,北京残奥会保持与奥运会同等服务水平。 2008年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郑重承诺。为此,我们慎重提出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北京奥组委将同时承担着两个奥运会的筹备工作,同时也意味着每个职能部门都承担两个奥运会的筹办工作。 优惠政策 北京残奥会将第一次向各参赛代表团配额内的人员提供免费国际旅费,并且依照惯例,提供免费食宿,并免收报名费。这一承诺受到了国际残奥委会和各国残奥委会的高度评价。由于北京残奥会为各代表团提供免费国际旅费,参加北京残奥会的代表团有望达到历史最高,估计约150个代表团。 无障碍 根据残奥会运行需要,奥组委制定了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工作指导意见,协调研究符合残奥会运行需求的无障碍设施标准;确定了无障碍设施评估、设计、审批、建设和验收工作程序,确保北京残奥会场馆有良好的无障碍条件。北京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无障碍设施的硬件和环境建设,围绕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需要,制定了工作计划,加强了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力度。 文化活动 中央政府和北京市对残奥会的宣传文化工作十分重视。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指示“要高度重视残奥会的筹备及宣传工作”。 北京奥组委于2006年1月25日印发了《北京残奥会宣传战略计划》;助残日前夕,5月19日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召开了新闻残奥会发布会;6月5日,北京奥组委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了残奥市场开发启动仪式;6月底,配合第四届奥林匹克文化艺术节,协同中国残联成功举办了大型残疾人书画艺术精品展。在活动期间,京内主要媒体大力纷纷报道、大力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对北京残奥会的了解,为筹备工作和成功举办汇聚了民心。 在下半年,继推出残奥会会徽和口号之后,北京奥组委将于9月6日北京残奥会倒计时两周年之际,隆重推出北京残奥会吉祥物;还将开展残奥会知识手机短信竞猜活动、举办网络残奥知识图片展、残奥志愿者活动等,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争取社会关注和参与。我们还将努力,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开辟残奥会专题版面,在电视节目中增加有关残奥会筹备的信息,在公益广告栏中增加残奥会内容提示,以宣传北京残奥会和我国在残疾人事业和人权保障上取得的突出成就。 “天地人” 一个中国字“之”,一个运动的“人”。 一次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彰显、一次对运动的精神和意志的赞颂…… 7月13日晚,北京中华世纪坛。当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在“北京2008”第二届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晚会上第一次向世人展现出动人的容颜时,掌声经久不息,彩旗满天飞舞。 残奥会会徽的诞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理解与欣赏 看着眼前的会徽,北京奥组委副主席蒋效愚感慨万千。这位见证了会徽征集、评选、修改、审定、通过和最后揭幕全过程的奥组委官员说:“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一样,2008年残奥会的筹备工作同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办好2008年残奥会同样是北京承担的历史性任务。”他说,残奥会会徽的诞生,是北京奥组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工作的结果,再次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尊重、理解与欣赏,代表了国际社会对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关注、信任与支持。 残奥会会徽是残奥会所倡导和追求的精神、理念的核心体现,也是一届残奥会最具影响力的形象标志。为保证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评选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北京奥组委在会徽的评选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程序进行,全程进行了公证。 通过反复评审、修改,作品“天地人”最终脱颖而出 今年3月24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征集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奥组委向具备设计资质的国内外专业设计机构发出了定向征集函件。截至4月30日,北京奥组委一共收到应征有效作品81件,其中由残疾人亲手创作的作品就有13件。5月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靳尚宜等9名海内外著名美术界和设计界权威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对所有作品进行了严格、认真的评选,从中选出了11件入围复评作品,由中央美院副教授刘波创作的“天地人”原作———048号作品就在这11件作品之列。 经过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在北京奥组委执委会进行初审后,确定集中对11件作品中的5件进行修改。6月4日,北京奥组委又专门请来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评议委员会,对前11名作品尤其是5件修改过的作品征求意见。评议结果,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在048号作品上。6月5日残奥会会徽评选委员会举行特别评审会,包括048号作品在内的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审定。6月10日,北京奥组委执委会一致同意将048号作品作为最佳方案,并再次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经过最后修改,最终确定了048号修改作品为残奥会会徽方案。 6月21日,国务院同意将048号修改作品提交给国际残奥委。6月25日,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方案在国际残奥委获得一致通过。这样,经过中外专家的严格评审、反复比较、认真筛选,又经过多次修改调整和各界人士论证等,第048号作品“天地人”最终脱颖而出。 国际残奥委主席称赞,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是中国文化同国际残奥委理念的完美结合 7月13日晚,“天地人”第一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它包括三部分,最上部是一个独立图形,中间是“Beijing 2008 Paralympic Games”字样,下面是国际残奥委标志。2008年残奥会会徽最上部的独立图形,看第一眼,神似一个运动的人,既像一个伸开双臂的体操运动员,又像一个正在旋转的鞍马运动员;细一看,分明是一个中国汉字“之”。这个形状曲折的“之”字有“往”的含义,也有“至”的含义,喻示着经由努力和不懈奋斗,终可以获得成功;同时,“之”字自上而下分别是红、蓝、绿三种颜色,和国际残奥委标志的三色相吻合,而且这里的红色代表着太阳,蓝色代表着天空,绿色代表着大地,合起来仿如一个“人”形,巧妙地体现了人与自然、身体与心智以及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会徽中间的“Beijing 2008”字样沿用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会徽上的简体汉字,既与“之”字相匹配,又暗含了与2008年夏季奥运会会徽的内在联系,还使整个会徽在结构和谐中蕴涵着变化。 国际残奥委对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赞不绝口,他们认为,会徽对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和核心理念的把握十分准确,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出色的残奥会会徽。国际残奥委主席菲利普·克雷文说,会徽的设计凸显了中国文化元素,非常有特色,是中国文化同国际残奥委理念的完美结合。会徽设计强调了运动员在运动中所体现的精神和意志,以及运动中所体现的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与国际残奥委倡导的“精神寓于运动”的格言与理念十分吻合。 参加评选的专家们也对残奥会会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会徽将“之”字巧妙地幻化成“人”形,其形象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精神,同时又充分反映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宗旨,强调了包括残疾人运动员在内的所有残疾人乐观坚强、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中国文化特色、奥林匹克精神和国际残奥会理念的完美融合。 社会各界也对残奥会会徽给予了积极肯定,认为这个会徽简洁、明快,有活力、有张力,有个性、有特点,是一件高水准的作品。一些残疾人亲眼看到会徽后,纷纷表示了由衷的喜爱。一位参加会徽评议的聋哑残疾人将这个会徽的特点概括为“好懂、好记、好看”,他用手语比划着“之”字的笔画说,到2008年,无论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人问起北京残奥会,我们用手语划一个“之”字就全明白了。 摄像机的镜头在聚焦,照相机的灯光在闪烁,便携电脑的键盘在跳动……在2004年7月13日晚,在中国首都北京,在“天地人”会徽的映照下,全世界再一次聆听到了一个东方古国和她的千年古都的庄严承诺———2008年,北京将为全世界奉献一届出色的夏季奥运会,也将为全世界奉献一届出色的残奥会。 2008年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6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残奥会火炬接力点火仪式将于2008年8月28日在北京天坛举行。从2008年8月28日开始,为期10天的北京残奥会火炬接力传递将分三条线路同时进行。传递城市和展示地点共计20个,取意北京残奥会20个比赛项目。2008年9月5日,三条线路在北京汇合。9月6日晚,火炬到达开幕式现场,并点燃北京残奥会主火炬塔。 2008年北京第13届残奥会 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英文口号为:One World,One Dream。 北京残奥会理念是超越、融和、共享 “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它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点;“超越”传达了残疾人运动员超越生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展现了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超越”也是心理上的超越,是残疾人摒弃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诉求,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精髓。 “融合”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方面。 “共享”体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共享”就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增加项目是赛艇项目

书画世界杂志

其实艺术这个词汇包罗万象,意义很广,一时间很难以概括。各种艺术类的杂志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文学艺术、有的是书法绘画艺术、有的是设计创意艺术、有的是雕塑艺术等等……如今我们先把艺术大概划分为以下几种:书法、绘画、雕塑  设计/创意、画报、杂技/魔术  书法/绘画、艺术理论、美术  戏剧、艺术类学报年鉴、艺术研究 艺术教育、声乐舞蹈下面介绍的是全球各种艺术行业的杂志:书法的有:《书画世界》双月刊 《中国文房四宝》半年刊 《中国书法》月刊《中国钢笔书法》月刊 《写字》双月刊 《书法》月刊《书法报》周刊(报) 《书法丛刊》季刊 《书法赏评》双月刊 《书法研究》双月刊 《书法之友》月刊 《书画艺术》双月刊 《书与画》月刊 《青少年书法 》月刊绘画的有:《all大美术》月刊 《美术之友》双月刊  《美术向导》双月刊  《中国油画》双月刊  《新美术》双月刊  《美术》月刊  《中国纺织美术》季刊  《浙江工艺美术》季刊  《艺苑(美术版)》季刊  《小画家》月刊  《西北美术》季刊  《世界美术》季刊  《国画家》双月刊  《画廊》季刊  《美术大观》月刊  《美术观察》月刊  《美术界》月刊  《美术启蒙》月刊  《美术学报》半年刊  《美苑》双月刊    雕塑的有: 《雕塑》双月刊   设计/创意的有:《iidea美与时代》月刊  《服装设计师》月刊  《SURFACE (美国) 》月刊  《HOW (美国) 》双月刊  《艺术与设计》月刊  《设计》月刊  《国际流行公报女士版》不定期刊  《国际流行公报男士版》半年刊  《L'UOMO VOGUE (意大利) 》月刊  《VOGUE(美国) 》月刊  《ALLURE(美国) 》月刊  《OBJEKT (英国) 》季刊  《收藏界 》月刊  《VANITY FAIR(美国) 》月刊  《GOLF DIGEST(美国) 》月刊  《ESQUIRE(英国) 》月刊  《GQ(英国) 》月刊  《ELLE(美国) 》月刊  《MARIE CLAIRE(美国) 》月刊  《HOMES & GARDENS(英国) 》月刊  《ICON (英国) 》月刊  《ICON (法国) 》半年刊  《ARCHITECTURE AUS (澳大利亚) 》双月刊  《THE PLAN (意大利) 》季刊   《ARTICHOKE (澳大利亚) 》季刊  《HOUSES (澳大利亚) 》月刊  《ELLE DECOR (意大利) 》月刊   《ESCAPARATISMO (西班牙) 》季刊  《包装与设计 》双月刊  《WEAR (德国) 》季刊  《NUMERO HOMME (法国) 》半年刊  《F THE FASHION BUSINESS(德国) 》半年刊  《FASHIONTREND (意大利) 》季刊  《WEAR (CHI)(德国) 》季刊  《JPEOPLE BRAND FILE(德国) 》半年刊  《ZOOM ON FASHION TRENDS (意大利) 》季刊  《LEATHER GARMENTS(意大利) 》半年刊  《I-D (英国) 》月刊  《CLEAR MAGAZINE (英国) 》季刊  《A MAGAZINE (法国) 》半年刊  《SPOSABELLA(意大利) 》季刊  《VOGUE SPOSA (意大利) 》季刊  《L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DOMIN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BOOK MODA SPOSA (意大利) 》半年刊  《MODERN BRIDE (美国) 》月刊  《IN STYLE WEDDING (美国) 》季刊  《BRIDES (美国) 》月刊  《BRIDAL GUIDE (美国) 》月刊  《OUI (法国) 》季刊  《ARCHITEKTUR & WOHNEN (德国) 》双月刊  《ABITARE (意大利)》月刊  《GRAPHIC (NETHERLANDS)(荷兰) 》半年刊  《THE BITE(英国)》季刊  《GRAFIK (英国)》月刊  《PRINT (美国)》双月刊  《ID (美国)》月刊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月刊  《设计新潮-建筑》双月刊  《创意》月刊  《VOGUE PAIRS(法国)》月刊 画报的有:《人民画报(中文版)》月刊  《中国画报(英文)》月刊  《PRINT (美国)》双月刊  《竞赛画报》半月刊  《上影画报》月刊  《阿凡提画报》月刊  《新疆画报》双月刊  《新疆画报(维文)》双月刊  《哈萨克少年儿童科学画报(哈文) 》双月刊  《江苏画刊》月刊杂技与魔术的有:《杂技与魔术》双月刊书法与绘画的有:《人民画报(中文版)》月刊  《all大美术》月刊  《世界知识画报A》半月刊  《周末画报》周刊(报)  《THE BITE(英国)》季刊  《书画世界》双月刊  《四川画报》双月刊  《上影画报》月刊  《北影画报》月刊  《新美域》双月刊  《小画家》月刊  《书法》月刊  《书法报》周刊(报)  《书法丛刊》季刊  《书法赏评》双月刊  《书法研究》双月刊  《书法之友》月刊  《书画艺术》双月刊  《书与画》月刊  《青少年书法》月刊  《拼拼读读画报》月刊  《故事大王画报》月刊  《国画家》双月刊  《黑龙江画报》双月刊  《画廊》季刊  《吉林画报》双月刊 艺术理论的有:《艺术与设计》月刊  《设计》月刊  《中国艺术》季刊  《上海艺术家》双月刊  《数码艺术》月刊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月  《现代艺术》双月刊  《艺术百家》季刊  《艺术殿堂(朝鲜文)》双月刊  《艺术教育 》月刊  《艺苑掇英 》季刊  《新玉文艺(维文)》双月刊  《新疆艺术(维文版)》双月刊  《西江文艺》月刊  《山南文艺(藏文)》季刊  《青海群众艺术(藏文)》季刊  《齐鲁艺苑》季刊  《内蒙古艺术》季刊  《民族文学研究》季刊  《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  《长江文艺》月刊  《东方艺术》双月刊  《佛山文艺》半月刊  《钢琴艺术》月刊  《广东艺术》双月刊  《江门文艺》半月刊  《解放军文艺》月刊  《金沙江文艺》双月刊 美术的有:《HOW (美国)》双月刊  《中国中小学美术》双月刊  《美术之友》双月刊  《连环画报》月刊  《艺术世界》月刊  《GRAPHIC(NETHERLANDS)(荷兰)》半年刊  《THE BITE(英国)》季刊  《GRAFIK (英国)》月刊  《美术向导》双月刊  《中国油画》双月刊  《中国版画》半年刊  《新美术》双月刊  《少儿美术》月刊  《美术》月刊  《阿凡提画报》月刊  《中外童话画刊》月刊  《中国书法》月刊  《中国连环画》月刊  《中国经贸画报》月刊  《中国纺织美术》季刊  《浙江工艺美术》季刊  《艺海》双月刊  《艺术导刊》双月刊  《艺术广角》双月刊  《艺术探索》季刊  《艺苑(美术版)》季刊  《新疆画报》双月刊  《新疆画报(哈文)》双月刊  《新疆画报(维文)》双月刊  《西北美术》季刊  《世界美术》季刊  《少儿画王》月刊  《少儿书画》月刊  《上海工艺美术》季刊  《当代美术家》季刊  《江苏画刊》月刊  《美术大观》月刊  《美术观察》月刊  《美术界》月刊  《美术启蒙》月刊  《美术学报》半年刊  《美术研究》季刊戏剧的有:《中国京剧》月刊  《中国戏剧》月刊  《中国戏剧年鉴》年刊  《中国电视戏曲》双月刊  《中国百老汇》月刊  《新剧本》双月刊  《戏剧丛刊》双月刊  《戏剧文学》月刊  《戏剧艺术》双月刊  《戏剧之家》双月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季刊  《戏曲艺术》季刊  《戏文》双月刊  《戏剧春秋》双月刊  《舞蹈》月刊  《舞台艺术》双月刊  《吐鲁番文艺(维文)》季刊  《四川戏剧》双月刊  《上海戏剧》月刊  《蒲剧艺术》季刊  《牧笛》双月刊  《安徽新戏》双月刊  《当代戏剧》双月刊  《歌剧艺术研究》双月刊  《黄梅戏艺术》季刊  《剧本》月刊  《剧影月报》双月刊  《剧作家》双月刊 艺术类学报年鉴的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季刊  《中华艺术导刊》双月刊  《中外学术导刊》半月刊  《管理学报》月刊  《解放军报》日报  《中国硬笔书法学报》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月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四川年鉴》年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季刊  《陕西年鉴》年刊  《齐鲁学刊》双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季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河南年鉴》年刊  《黑河学刊》双月刊  《黑龙江年鉴》年刊  《湖北年鉴 》年刊  《湖南年鉴 》年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火箭兵报》周刊(报)《吉林年鉴》年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晋阳学刊》双月刊  《空军报》周刊(报)  《兰州学刊》双月刊  《辽宁师专学报》双月刊  《洛阳大学学报》季刊 艺术研究的有:《设计》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季刊  《中国艺术》季刊  《上海艺术家》双月刊  《艺术世界》月刊  《中国军工报》周报  《艺术市场》月刊  《中国文艺家》月刊  《艺术与设计·产品设计》月  《现代艺术》双月刊  《人民武警报》周报  《艺术家》月刊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中国戏剧年鉴》年刊  《造型艺术》双月刊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季刊  《艺海》双月刊  《艺术·生活》双月刊  《艺术百家》季刊  《艺术导刊》双月刊  《艺术广角》双月刊  《艺术界》双月刊  《艺术探索》季刊  《艺苑掇英》季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新疆艺术(汉文版)》双月刊  《新疆艺术(维文版)》双月刊  《新疆画报(哈文)》双月刊  《戏剧艺术》双月刊  《戏剧之家》双月刊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季刊  《戏曲艺术》季刊  《舞台艺术》双月刊  《文艺理论文摘卡》季刊  《文艺理论研究》双月刊  《文艺理论与批评》双月刊  《文艺研究》双月刊  《外国文艺》双月刊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设计艺术》季刊  《曲艺》月刊  《青海群众艺术(藏文)》季刊  《蒲剧艺术》季刊  《南国红豆》双月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季刊  《内蒙古艺术》季刊  《民族艺林》双月刊  《民族艺术》季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双月刊  《东方艺术》双月刊  《福建艺术》双月刊  《歌剧艺术研究》双月刊  《广东艺术》双月刊  《黄梅戏艺术》季刊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美术研究》季刊 艺术教育的有:《中国中小学美术》双月刊  《设计》月刊  《中国音乐教育》月刊  《多来咪》双月刊  《小书画家乐园》月刊  《小艺术家》月刊  《中小学音乐教育》月刊  《艺术教育》月刊 声乐舞蹈的有:《中国京剧》月刊  《音像世界》月刊  《乐器》月刊  《中国电视戏曲》双月刊   《舞蹈》月刊  《安徽新戏》双月刊  《乐府新声》季刊

杨仁恺【人民鉴赏家、书画大家、美术史家,已故】 阳太阳【人民艺术家,已故】最值得我们尊重的是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态度,与世无争,平平淡淡,安安静静。他那种生存环境,他这个年龄,画得这么好,我很感慨。他的画把黄宾虹和石涛化了,尤能得其传统之妙谛,气足、韵长,气韵荒寒,那种老劲,从内到外我觉得他都达到了这种境界。那一幅幅充满勃勃生机的内美的作品,散发着令人遐思的高古情怀,亦古亦今,亦梦亦幻的气息使人竟然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繁而透,淡而厚,画之真境界。李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已故】石朴极善用笔,能含刚健于婀娜,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笔力入木三分,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入纸故而能离纸,方有精神灿烂出于纸上。气韵生动与水晕墨章不同,世人妄指水墨烟云为气韵生动,不知求之于笔,何相谬之甚!石朴气韵能于笔墨中出,故真气韵也!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对吾华画学体悟之深与所获之精,盖无求于世,大隐坐忘,起精神与古圣今贤相往来,非耽于浮名孔方者可以望其项背也。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美术理论家】“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黄宾虹先生题画句同为石朴先生题。孔仲起【中国美院教授、博导,著名山水画家】石朴的笔墨已达到自由的阶段,又不失厚重、拙朴。高古空灵的画风,用笔奔放率性,有抱石遗风,石壶遗韵,但却不失浑厚朴茂,已达到了深邃高古超然尘外的境界。摆在我们面前的作品足以说明,他是当今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他的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真理:艺术要耐得寂寞。秦金根【《书画世界》杂志主编】传统中国画一是看笔墨,一是看意味,石老两者俱为时冠,况用笔与修养俱入化境,当代已少见。王仲生【陕西省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当今当今某些画作的浮躁之气、市侩之气、脂粉之气,与石朴的画全然无涉。他的画,不造势,不煽情,不忽悠,就是那么安安静静,清新、纯净而高洁,透着高贵的气质,这不能不是一种奢侈。

书画世界杂志社

美术生就是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孩子啦,当然看《漫友》啦,还有《约绘》,《漫画世界》之类的,其他的看时尚杂志就能获得很多灵感哟。

看需要什么类型的美术期刊吧,美术类都挺多的,美术杂志看是哪一方面的,是风景,还是艺术之类的。

艺术年鉴可以看相当不错的一本书

你可以看看艺术与设计,还有美术大观

书画世界杂志投稿

1)Hamlet and His Delay《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之谜解》,(英文博士论文选刊),见《中国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硕士、博士论文文库》,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Poems of Mao Zedong《毛泽东诗词译注》(英文版)(英文注释并英译全部诗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The Book of Tao and Teh《老子英译》(英文版译著)(并撰有英汉语长篇论文),香港,199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4)Studies in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研究》(英文专著,),香港,1993;5) 150Masterpieces in Yuan Qu-poetry《元散曲150首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6)《英国浪漫派散文精华》,编译,作家出版社,1989年;7)《张爱玲散文精华》(主编),作家出版社,1989年;8)《第三世纪》,人民出版社,1989年,主译;9) 《世界名诗鉴赏词典》(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0)《中国二十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主编(与马相武合作),作家出版社,1991年;11) 《世界诗歌鉴赏大典》(主编)(上下卷),台湾地球出版社,1992;12) 《东西诗研究合璧论》(专著),香港,1993;13) 《林肯文集》(卷下),(译著),三联书店,1993;14)《辜正坤纯抒情诗选集》,香港,1993年;15) 《马约尔诗选》,(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16) 《未来之路》(比尔·盖茨著),(主译、主校)、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 《英美名诗选》(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8)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教程》(校内用自编教材),北京大学,1995;19)《中国古代名诗三百首》评注,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0)《外国名诗三百首》评论,主编,北京出版社,2000年;21) 《元曲300首英译》,(即出);22)《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见《莎士比亚全集》卷八,译林出版社,1998年;23)《汉英对照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辜正坤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汉英对照注释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台湾书林出版社1999年买走版权;24)《英美诗歌鉴赏金库》,辜正坤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25)《比较诗学》,迈纳著,王宇根等译,辜正坤审校,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6)《亨利六世》(上、中、下),覃学岚译,辜正坤校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27)《智慧书》,主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28)《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29)《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一,译林出版社,1998年;30)《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辜正坤校订,见《莎士比亚全集》卷二,译林出版社,1998年;31)《动物宝宝成长记》(法译中)(共6小分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11月。32)《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理论专著,修订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33)《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理论专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34)《莎士比亚〈哈姆莱特〉注译本》,中华书局约稿,(拟于2004年出版)。35)《古希腊文学史》,《莎士比亚概论》,1999年。36)《美国文学精华》(共四册),合译,四川师大出版,1985年;37)《中西文化比较演讲录》,(完稿,即出)。(上述书目中有些书是修订重版书,特注。) 1)《乌鸦与叩门》(比较文学论文)(英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二期;2)《古英语与古汉语句法结构比较》(英文),《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专刊》,1986年第1期;3) 《老子思想体系概论》,(英文),见Lao Tzu, New Century Publisher, Hong Kang, 1993;4)《论毛泽东诗词》(英文),见Poems of Mao Zedong, Peking University, 1993;5) 《莎士比亚阴阳论》(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peare & Company, 1993;此文并在洛杉矶召开的第六届世界莎士比亚大会中宣读;6) 《莎士比亚管窥》(英文),见《中国莎学年鉴》,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7) 《东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见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ILD PEONY出版社《文化对话与误读》(英文版)一书,1997年版;又见《贸易报》1996年4月号;8)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冒险家们》(英文),见Studies in Shakespeare, Shakespeare & Company, 1993;9) 《Chang Xiuzhen教授〈老子道德经英文翻译诠释书目研究〉序》,《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10)《论前导翻译学》(英文),《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2000年第2期;第30-36页。11)《玄翻译学原理》(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4期。12)《玄翻译学原理》(II)(Metatranslatology)(英文),《中国翻译》,2002年5期。 13)《荒原与凤凰涅盘》,《四川师大学报》《外国语文》1984年第一期;《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一期;14)《尝试与成功-荒原与凤凰涅盘语言风格略论》(比较文学论文),《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1期;15)《元文学与泛文学-兼论文学批评多向互补太极模式》,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一期;16)《三欲原动力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四期;17)《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中国翻译》,1989年第1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1期;《北京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当代翻译百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译学新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18)《万理万教相贯同源互补论》(古文体),《百家》,1989年第一期;19)《中西诗译例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3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20) 《互构语言学与人类的命运》,在全国第四届国外语言学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曾引起强烈反响;21)《西方莎评四四百年》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一,1992年;22) 《十九世纪西方倒莎论》,《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三期;23) 《互构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3年第一期;24)《汉语为什么没有演变成为拼音文字》,《汉语学习》,1993年第5期;25) 《十九世纪前西方倒莎论述评》,《国外文学》,1993年第五期;2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赏析》,《名作欣赏》,1993年第五期;27) 《诗书画论》,《巴黎龙报》,1993年9月18日;28) 《汉语与拼音文字》,《巴黎龙报》,1994年4月16日;29)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4年第三期;30) 《三欲论与莎士比亚和哈姆莱特之谜解》,在94国际莎士比亚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大会宣讲);31) 《诗与人类世界的命运》,人民日报《大地》月刊,1994年2月号;32)《翻译教学法研究》,(与安美华教授合作),《大学英语》,1993年第三期;33)《中国名诗300首》序(古文体),人民日报社主办《大地》月刊,1994年9月号;34) 《互构语言学中的三元结构论》,《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5年第一期;35)《人类语言音义同构现象与人类文化模式》,《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六期;36)1995年9月28日在国际华人文化研讨会上宣讲论文《语言音义同构论与文化发展之谜》(作为大会论文宣讲),其中提出的崭新的观点汉语音义同构论引起极强烈反响。大会评论人陈公仲教授在大会上发言说此文在国际国内宣告了一个崭新学科的诞生,并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语言文化学术界的重大突破;37) 《东西文化演进七大律》,在国际比较文化研讨会上宣讲的论文,1995年10月;北京大学校刊1996年第733-734连载;38)《互构语言学与三元结构模式》《学术月刊》,1996年第1期;39)《信息高速公路与人类大文化》,《人民日报》1996年5月22日;40)《电脑·信息·文化》,《中国电子报》,1996年5月28日;41)《电脑与哲学》,《市场经营报》,1996年6月;42)《电脑无端,大道不泯》,《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 1997年第一期(总第215期);43)《未来之路译名说》,《软件》杂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电子学会主办,1997年第二期(总第216期);44) 《翻译理论著作序言3篇》,《中国翻译》,2004年第2期。45)《经典翻译理论命题辩证》,《巴蜀译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6)《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47)《中国人失掉了人格吗?-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29期;48)《再谈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读书人报》,1998年第30期;49)《互构语言学与经典语言学命题辩证》,《语言研究丛刊》,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编,2004年第1辑。50)《我译智慧书》,《中华读书报》,1998年5月;51))评《走向混沌》,《演艺圈》,1999年第期;52)《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第77页—86页。53) 《高考试题设计理路与中学语文水平测试目的》,《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54)《语言演进律与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理论的批判》,《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4期。55)《译学大辞典》序,《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1999,1-2期。56)《莎士比亚的诗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一,1997年10月57)《莎士比亚的喜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二,1997年10月58)《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三,12,1997年10月59)《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调频节目《学者谈名著》四,1997年10月60)《莎士比亚的浪漫传奇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节目《学者谈名著》五,1997年10月61)《网络与中西文化》,见文池编《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力量》,新世界出版社,2000、6。62)《从罗塞蒂的一首诗歌论诗歌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翻译》,2000年第6期。64)《世界诗歌鉴赏五法门》(7万字论文),《世界名诗鉴赏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66)《中西智慧观与中西文化比较》,《博览群书》,67)《翻译理论著作序文四篇》,《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第23-27页。68)《致切斯菲尔德伯爵书》,译注加评论,《中国翻译》,2000年第3期,第71-74页。69)《文学翻译学建构理论略论-〈文学翻译学〉序》,《中国翻译》,2000年6期。70)《欣看译海卷新涛》(为黄新渠教授《翻译的浪花》一书所作序),见光明日报社《博览群书》2002年4期。71)《北京大学研究生翻译课程设置探讨》,《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翻译协会出版,2001年。72)《良药与毒药-中西文化比较》,见《知识的绝响-徘徊在空间、时间与创造之间》,沉睡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73)《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一千年》,见《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灵光》,新世界出版社,1。74)《中西文化比较略论》,见《北大讲座》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75)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召开的外国诗歌翻译座谈会上的发言,《世界文学》76)《难以相融的中西文化》,见《北大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7)《英语学习门径探微》,《外语沙龙》,5;转载《专家学者谈如何学习英语》,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78)为叶子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所做序,光明日报《博览群书》,79)《比较文学学科定位与元-泛比较文学论》,《北京大学学报》,80)《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8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2002年12月21日。82)《自发性家族共产社团考察与中国社会的前途》,北大讲座,即出。83)《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与经典翻译命题辩证》,《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一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84) 《从中西文明差别看中国的崛起及战略思考》,《科学中国人》2002年,第7期。85)《对话:学问—翻译—与国际接轨?》,(为叶子南《翻译对话录》一书所做的序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86) 《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8期。87) 《中西文化比较背景下的教育战略》,《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9期。88) 《辜正坤教授访谈录》,辜正坤谈,刘昊记录整理,〈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3年第2-3期。89) 《中西文化比较与教育观》,《博览群书》,2003年第8期。90) 《中西翻译大潮与西化问题》,《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91)《玄翻译学原理与诗歌翻译标准厘定问题》,第四届全国诗歌翻译研讨会论文(作为大会主题论文宣讲),2002年12月21日于广东中山大学。92) “The Raven” and “Knocking on the Door”,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V4, December 93) 《筛选积淀重译论与人类文化积淀重创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11期。94) 《玄翻译学与中国翻译理论建构的前途》,全国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研讨会大会首位宣讲论文,2003年7月13日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95) 《玄翻译学与中国文化建设问题》(大会宣讲论文),全国首届张谷若先生纪念会暨翻译研讨会,山东烟台,2003年8月13日。96) 《<;汉英双解英语同义词词典>;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97)《从中西文明比较看中国的崛起》,《北大讲座》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8) Shakespeare: Its Impact upo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BESETOHATokyo Conference 2003,East Asia through Other Eyes,Tokyo University,2004年3月。99)《对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批判与语言学新定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4月。100) 〈语言的必然性〉,〈语言学研究〉第三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101) 《中西文化价值定位与全球文化建构方略》,载《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中国哈佛—燕京学者2003年北京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02) 《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载《北大清华名师讲演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103) 《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与经典语言学命题新解》,《语言学研究》第二辑,2004年2月。104) 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辨》,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1期。(上述文章中有个别文章因不同刊物使用情况有别,有重复处,特注。) 105)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芙蓉芳姿情高洁》获奖专集当代书画名家栏目中,'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106)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北大人书画作品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07)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中国艺术家优秀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编,中国致公出版社,1999年;63)创作水墨荷花作品一幅,载《世界华人书画作品精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08)创作水墨荷花图一幅,载《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人民画报及中国画报出版社,2000年11月。109)水墨荷花图二幅,载《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年12月。110)水墨荷花图一幅载《映日荷花别样红》获奖专集当代中国诗书画印名家作品一栏中(第149页),'96中国芙蓉杯诗书画印大奖赛编委会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114)水墨荷花一幅载于《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珍藏本),(西北卷第25页),香港华人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月12月版。

陈金祥的艺术简要增添了,复活泥金画,中国泥金画好的人等由市融媒体采访内容请在百度搜吧。

作家简介: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著作目录: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中国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帷幕,我们成为奥运的主人!中国以东道主的身份,以51金100枚奖牌登上的冠军的高台。 改革开放的30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的得到改善,人民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40岁,增加了63岁。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去的“一大二公三纯”、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步缓行,进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书画世界杂志价格

张韬,字十翼,号大风堂,河南南阳邓州人。198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助教研究生班,师刘江、陈振濂先生。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师欧阳中石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理事,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秘书长。曾任《中国书画报》记者、编辑,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长,《中国书法教育》执行副主编,天津工会管理干部学院书法专业教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师。《青少年书法》杂志记者、编辑。现任教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副教授。2006年,南阳市委、市政府为其在家乡建立“张韬艺术馆”。 艺术学论文先后入选“全国第四届书学研讨会”,“全国第六届书学研讨会”,“全国隶书学术研讨会”,“全国书法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首届中国画暨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国篆刻学暨发展战略研讨会”“高等教育艺术论坛研讨会”等。《当代书法创作的三个质点》荣获第三届全国书学“书谱奖”。书法、篆刻、中国画作品,先后入选河南省第四届“墨海弄潮”19人作品展览;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览;荣获河南“中原书法大赛作品奖”;连续荣获全国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奖;“2004年申办奥运会书法、篆刻、中国画艺术展作品奖。”从1993年始,撰写各类艺术史、论、批评、教育学术文章近百万字,在《中国书法》、《国画家》、《书法》《中华书道》、《书画世界》、《书法报》、《中 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任: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书画杂志编辑部主任;文化部—《中国文化报》策划编辑;中华收藏家协会—《鉴藏》杂志副主编;安徽美术出版社—《书画世界》驻京办主任;黄山书社—《芥子园》杂志主编;中国工笔画学会—《中国工笔》编辑部主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荣宝斋》杂志编辑等职。

专业报刊发表理论文章《听燕阁学书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03年第36期《“让爱作主”》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3年第11期《能本色 自风流》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1期《金铭作品并非临作——与李庶民先生商榷》 《青少年书法》杂志2004年第4期《“买椟还珠”与“买珠还椟”——兼与何朝波商榷》 《书法导报》2004年第25期《平和心态 积极进取》 《书法导报》2004年第26期《我写自撰联》 《书法报》2004年第29期《张公者致魏春雷手札赏读》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8期《入古出新 当行本色——陆俨少书法摭谈》 《书法报》2004年第43期《依仁游艺 剑胆琴心——刘源涛其人其书》 《青少年书法报》2004年第39期《微瑕须细评——〈浙江书法百家〉读后》 《美术报》总第571期《创作手记》 《书法报》2004年第46期《聚沙集腋 功在不舍》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11期《也说“东道主现象”》 《青少年书法报》2004年第49期《晋唐以后无此作——白蕉书法摭谈》 《书法报》2004年第50期《省事却因多事力 无心翻似有心来》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4年第12期《草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1期《林则徐行书联赏析》 《书法报》2005年第4期《水到渠成与揠苗助长——兼评谢少承书法》 《书法报》2005年第6-7期《来楚生隶书联赏析》 《书法报》2005年第6-7期《听燕阁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05年第9期《行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10期《陈师曾篆书联赏析》 《书法报》2005年第23期《行书对联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27期《行书对联点评》 《书法报》2005年第48期《我的楹联书法创作》 《中国书画报》2006年第16期《从“必然”到“自由”》 《书法报》2006年第29期《草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7年第3期《心得其妙 笔始入神》 《青少年书法报》2007年第34期《草书作品点评》 《书法报》2007年第37期《创作手记》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18期《魏春雷书自家联》 《书法报》2009年第25期《一印一世界——张公者〈一印一世界〉读后》 《书法报》2009年第39期《扇面创作谈》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46期《题款摭谈》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47期《硬笔书法论札》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9年第12期《书法别谈》 《青少年书法报》2009年第51期《看“书”说“书”》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3期《听燕阁论书丛札》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5期《书法乱弹》 《美术报》总第848期(2010年2月20日)《“大”的杞忧》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12期《学隶丛札》 《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10年第5期《书印杂论》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0期《创作丛谈》 《美术报》总第863期(2010年6月5日)《听雁楼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4期《书法普及断想》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7期《获奖作品到底有多好》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28期《听燕阁书话》 《书法导报》2010年第28期《读书日与书法周》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32期《听雁楼随笔》 《青少年书法》杂志2010年第8期《临帖说》 《书法导报》2010年第44期《也说“横向取法”》 《书法报》2010年第43期《砚边断想》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50期《梦庐呓语》 《美术报》总第891期(2010年12月18日)《“学”自作诗与“写”自作诗》 《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第1期《“重复”的意义》 《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第6期《砚边断想》 《书法》杂志2011年第2期《砚边随笔》 《书法导报》2011年第7期《自弹古调作新声——杨中良书法印象》 《书画艺术》杂志2011年第3期《“伪二王”的意义》 《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第45期《书法欣赏随谈》 《青少年书法报》2011年第46期《杂谈“流行”》 《书法导报》2011年第45期《画余杂记》 《中国书画报》2011年第87期《闲说文人画及其他》 《中国书画报》2011年第94期《治印杂记》 《书法报》2012年第3期《创作随谈》 《青少年书法报》2012年第5期《学印笔记》 《青少年书法报》2012年第6期《高石篆刻印象》 《中国书画》杂志2012年第5期其他《魏春雷楹联选》 《青少年书法报》2005年第1期《魏春雷诗四首》 《青少年书法报》2006年第6期《听燕阁笔记》 《美术报》2006年12月6日《书法报-硬笔书法》2007年第1期(转载)《书法“乱弹”》 《书法报》2010年第10期(转载)《我的书法生活》 《书法导报》2010年第13期《“大”的杞忧》 《书法报》2010年第14期(转载)《“大”的杞忧》 《书法》杂志2010年第5期(转载)《雨中游兰亭(七绝二首)》 《中国书画》杂志2010年第9期《读书日与书法周》 《书法》杂志2010年第9期(转载)《书印杂论》 《书法导报》2010年第36期(转载)《聚沙集腋 功在不舍》 《青少年书法报》2010年第44期(转载)《春节话春联》 《语言文字报》第523期《重复的意义》 《书法》杂志2011年第4期(转载)《雨中游兰亭(七绝)》 《书法报》2011年第12期《当代书法缺什么》(节选) 《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7期《“伪二王”的意义》(节选) 《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8期《自弹古调作新声——杨中良书法印象》 《书画世界》杂志2011年9月号增刊《我看“流行书风”》(节选) 《中国书画》杂志2011年第10期《新放》(散文) 《书法报》2011年第46期《不信今时无古贤——当代精·典印风邀请展观后》 台湾《大观》杂志2011年第12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