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口与社会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人口与社会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一般情况下,该期刊的初审审稿时间在1个半月到2个月左右,时间相对而言还是比较长的。

你要哪里的报刊阿,最好先投本地的,这样比较容易给你几个电子信箱信息时报副刊部 张鹏 电子邮件地址: 《爱人》 电子邮件地址: 《安徽商报》寂寞文章 电子邮件地址: 《百姓故事》 电子邮件地址: 《百姓故事》编辑部 电子邮件地址: 《春风》 电子邮件地址: 《东楚晚报》副刊 电子邮件地址: 《都市女报》文艺副刊部 孙亚睿 电子邮件地址: 《都市消费报》城市笔记 电子邮件地址: 《读写月报》编辑部写作版 电子邮件地址: China- 《儿童文学》 电子邮件地址: 《儿童文学》编辑部 电子邮件地址: 在下面的这个地址很全的

这还用问呀,想投哪一份报纸,就找他们的网站,每个版面都有自己的投稿方式,让别人帮你找那么多怎么能找得过来呀,还是自己帮自己吧,路帮你指明了,看你是不是厚道了!看来你还是个写手呢,祝你运气好喽!

您好,经过期刊导航网小编认真解读,查询,该杂志是非核心期刊,具体介绍如下,希望有所帮助:《人口与社会》是南京邮电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社会科学类期刊,其前身是《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于1985年,国际连续出版物刊号:ISSN 2095-7963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851/C。刊期为季刊,每季末15日出版。读者对象为从事人口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的高校师生及人口计生、社会管理部门人员等。目前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人口与社会热点话题专家谈、人口统计与预测、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生育政策与意愿研究、人口与生态资源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乡村治理与建设、城市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家庭变迁、家庭伦理与婚姻法、代际研究、女性研究等。其中,“人口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人口与发展期刊投稿经验分享会

人口与健康杂志是核心期刊。更名改版后的《人口与健康》杂志越办越好,成为全国卫健系统交流经验、互通信息的专业核心刊物。《人口与健康》杂志前身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是由原国家人口计生委指导下的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权威性刊物,以指导工作、推进改革、聚焦热点、服务读者为宗旨,深受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喜爱,一直与该杂志保持着深度交流,相互促进了工作的健康发展。《人口与健康》简介:伴随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2019年,杂志正式更名为《人口与健康》,将针对卫生健康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队伍的需求,放眼人口、立足健康,为各级卫生健康系统搭建一个理论学习、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互通信息、展示行业风采、反映基层情况的宣传平台。为契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优举措,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卫生健康宣传队伍,借助更高平台,让宣传通讯工作更上新台阶。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妥善地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这使今后的种种努力显得更为艰巨,也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三.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与土地与粮食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中国陆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被农林牧副渔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他三分之一则是沙漠、戈壁、冰川、石山或荒漠,利用难度很高,成本极大。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6.2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2.8亩。当时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5.5亩。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一倍,却是中国50多年的最高水平。1997年,中国的耕地面积约为14.3亿亩,人均只有1.15亩,比1952年下降了一倍多。1952-1997年间,耕地面积减少了近2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亿5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加剧。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预计15年后,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1亩以下。由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加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目前,中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1.5亿,到本世纪末,很可能突破2亿。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不仅表现在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而且表现在对土地环境的污染破坏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徘徊不前。由于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农民高强度地使用耕地,使耕地的污染和退化严重。目前,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法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使土地的结构遭到破坏、肥力下降、板结贫脊。耕地资源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中国的粮食生产在过去的50多年里有惊人的提高。194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2264亿斤,人均产量416斤;1997年总产量增长到9883亿斤,人均产量约为800斤。在这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但是由于同期人口总数从5.4亿增长到12.36亿,使人均产量增长不到1倍。目前,农业生产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问题。政府年年强调粮食播种面积,但我们仍然感到粮食供给处于紧张状态。中国的粮食亩产现已接近世界最高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已远不如过去,因此,为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必须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二)人口与森林和草原尽管中国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森林资源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中国的人口增长对木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一方面是对木材制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薪柴的需求。这种需求驱使人们对森林的大量坎伐。据统计,在全国140个森林局中,已有61个局处于过度采伐状态,25个局的森林资源已经基本枯竭(曲格平,李金昌,1991年)。目前,中国的用材、薪柴、纸浆和其他林业经济产品的供应都很紧张。与此同时崐,由于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耕地的需求,加剧了开荒毁林的过程。随着牧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草原出现了超载放牧和过度开垦的现象,其后果是草原的沙漠化。中国的沙漠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将有8万平方公里土地沙漠化。由于森林和草原的破坏,使水土流失严重。中国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多达50多亿吨,涉及11个省区,主要在黄土高原和南方的丘陵地区。黄河每立方米水含沙量在37公斤以上,为世界第一。长江每立方米水含沙量也达到了1公斤以上,为世界第四。长江上游多为红色土壤,土层最薄的地区只有4厘米,土层下则是坚硬的岩石。森林的开采、草原的沙化和水土的流失与人口增长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减少牧业和林业人口,实现人口的产业结构转变,是缓解森林和草原生态环境危机的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三)人口与矿产和能源中国是世界上能源储藏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种矿产资源种类比较齐全。有不少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居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高。由于人口迅速增长,高耗能工业广泛建立及能源价格长期偏低,使中国的能源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各种预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能源利用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农民滥采矿藏的问题十分严重,这无疑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自然环境的直接冲击。为保证矿产能源的长期和有效供给,提高开采效率和减少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之一。(四)人口与水资源中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虽然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利用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东南多、西北少;二是时间分配不尽人意,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的增长使水资源短缺现象更为突出。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多,相当于人均水资源减少了一倍多;与此同时,生活、生产用水量急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大片的缺水现象。以北京市为例,1962年前,北京市的水资源是供过于求,此后,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急剧上升,1970年基本上处于供需平衡状态,此后,水资源危机开始出现,目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北京市生产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2、人口的增长间接地使水资源总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导致“围湖造田”,破坏了地表水;二是人口增长导致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减少了地下水的总储量。由于超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发生了地面下沉,一些沿海城市还出现了海水侵入,影响了地下水的质量。3、人口经济活动导致了水体的严重污染。目前,中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为350-400亿吨,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业废水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水体。地下水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大部分城市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北方城市地下水的硬度逐年上升。四.总结就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各方面而言,中国已经制定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总体上的协调。但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必须改变就人口论人口、就资源论资源、就环境论环境、就经济论经济的单一倾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考虑到人口增长的长期需要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必须有利于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同时,人口控制和环境保护的本身也应该以保护和促进长期发展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建立起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因素综合治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和计划生育是关键问题

人口过多是一把双刃剑:正面的影响:1、人口多,在一方面充实了城市的劳动力资源,给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优势2、人口多,也繁华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和加快了城市的发展3、人口多也同时带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负面的影响:1、人口多,加重了城市的交通运输,交通堵塞和拥挤等问题接踵而来2、一方面也影响了城市的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运转3、也造成了城市很大的就业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加强,人情淡漠;人口多也影响了城市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及消耗。总之,人口多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人口也是一把双刃剑。扩展资料:中国为解决人口问题做出的决定:1、清醒认识全面加强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践。证明中国坚持不懈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促进世界人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30多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是:必须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和完善人口政策和生育政第;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宣传教育与利益导向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加强并改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开展国际人口与发展合作交流树立负责任人口大国的形象三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趋势到“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要控制 在13.6亿人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要控制在14.5亿人左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四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加强出生缺陷干预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行定期评估通报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医疗保健机构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大力宣传和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强婚育咨询和指导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促进住院分娩和母乳喂养为贫困妇女提供必要的生育救助和安全接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口问题

人口过的会给上海带来以下影响:正面的影响:1、人口多,在一方面充实了上海的劳动力资源,给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优势;2、人口多,也繁华了上海的经济发展,提高和加快了上海的发展;3、人口多也同时带动了上海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负面的影响:1、人口多,加重了上海的交通运输,交通堵塞和拥挤等问题接踵而来;人口多一方面也影响了上海的治安和社会秩序的运转;人口多也造成了城市很大的就业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加强,人情淡漠;人口多也影响了上海的资源分配和利用及消耗。总之,人口多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人口也是一把双刃剑。

人口与经济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排名分先后~

《人口研究》是人口学领域的顶刊,理论文章和数理文章兼收,更具学术性。《中国人口科学》缺乏理论文章,但是数理文章比《人口学刊》《人口与经济》水平更高一些。人口学期刊的排名是:《人口研究》(A)、《中国人口科学》(A-)、《人口学刊》(B)、《人口与经济》(B)、《人口与发展》(B-)、《南方人口》(C)、《西北人口》(C)、《人口与社会》(D)。

关于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学家中存在着争论,一派观点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害的其实,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是有害还是有利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和环境而定对于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与资源的丰歉程度没有关系: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起来了,而有不少资源丰裕的国家却至今仍然贫穷落后但是,如果不是从个别国家而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资源的过度使用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发展可能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但它也可以有助于环境的改善;环境的破坏可能阻碍经济发展,但环境的改善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环境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出现先恶化而后改善的情况但是,当今发展中国家不应走发达国家的老路,应该走边发展边保护环境的道路

人口与经济投稿经验分享

人口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的一对范畴。一方面,经济离不开人口。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任何经济的物质的生活,就没有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不会有社会经济制度及其运动。人口数量的多少,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口数量相对经济需要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劳动资源的浪费或劳动工具的闲置。延缓经济的发展;人口数量恰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则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分布合理、密度适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及其运动过程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不但决定着人口生产和再生产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地给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以影响,制约着人口数量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和人口质量的提高。同时,其还是人口迁移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口的密度和分布、人口迁移的流向和流量。

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有制与不平衡发展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资源利用与产值不平衡社会福利分配不平衡人民意识与经济增长不平衡医疗 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

人口研究期刊投稿经验分享会

毫无疑问,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期刊排名第一,社科院人口所的杂志。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中国人口科学都是B类权威期刊,人口研究偏数理。从发表难度来看,中国人口科学录用率不超过10%,人口研究在20%左右。

能更加准确的统计社会的发展变化。探讨人口统计学,他能更加准确的统计社会的发展变化,人口统计学是指研究人口发展及其规律,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n《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n《人口与发展》、n《人口经济》、n《南方人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