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文题目有哪些

发布时间: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文题目有哪些

新旧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主要包括: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和共同愿望,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因此,它不可能指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文题目及答案

百度文库有!

留个联系方式 ,我给你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 ;《红旗谱》的作者是() ;《红岩》的 作者是() 、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 。 2 、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 、() 、() 、() 、() 。 3 、《随想录》的作者是()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 ;《回答》的作者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 4 、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 ();《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2 、伤痕文学 3 、朦胧诗 4 、先锋文学 四、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简析《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3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4 、以《文化苦旅》为例,简析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 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部或哪些,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请结合作家 作品来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杨沫 2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巴金;史铁生;北岛;舒婷 4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5 、残雪;刘震云; 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C 2 、 B 3 、 A 4 、 B 5 、 D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1 分) 2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2 分) 三、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2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 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分) 2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 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3 分) 3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4 、余秋雨散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游记散文移步换形、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而是将游历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显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门的触点,凭借山水风物以探求和透视民族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精神及人生真谛,反省民族文化和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成。因此,他笔下的山水并不仅仅是自然山水,更是人文山水。比如《道士塔》、《阳关雪》。在其笔下,许多风景名胜或镌刻着历史名人印迹的文化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成为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的物象。( 5 分)在艺术技法上,其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理性思考的深厚凝重与艺术想象的诗性激情的有机交融,体现出一种大散文的风范。( 2 分) 五、论述题( 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三红一青一创”指的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_ 、 等五部 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 2 、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 ____ 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 _______ 。 3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___ 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4 、《双桅船》的作者是___ ;《一代人》的作者是___ ;《迷途》的作者是___ 。 5 、《春之声》的作者是___ ;《山上的小屋》的作者是___ ;《一地鸡毛》的作者是___ ;《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 。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唯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 )。 A 、《红灯记》 B 、《白毛女》 C 、《沙家浜》 D 、《龙江颂》 2 、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 A 、《小二黑结婚》 B 、《“锻炼锻炼”》 C 、《三里湾》 D 、《套 不住的手》 3、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 )。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4、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5 、把散文当成诗来写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 1 、《茶馆》 2 、革命样板戏 3 、新写实小说 4 、先锋文学 三、简答题( 28 分,每小题 7 分) 1、 简析《创业史》中粱三老汉这一人物形象。 2 、朦胧诗在诗学与诗美上与传统诗歌相比,有什么不同和创新? 3 、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4、 寻根小说的“根”指什么,这类小说的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 22 分) 在当代文学史中,你对哪位作家最有兴趣,谈谈感兴趣的理由。(要结合作家的具体作品来说明)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红岩》、《红旗谱》、《青春之歌》吴强、罗广斌、粱斌、杨沫 2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3 、刘索拉; 4 、食指;舒婷;顾城;北岛 5 、王蒙;残雪;刘震云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C 2 、 B 3 、 B 4 、 D 5 、 A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戏剧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同时是北京人艺剧院演剧艺术的卓越代表。( 2 分)《茶馆》的艺术构思很独特,它的重要特征表现为使用了“反描法”、“侧面透露法”以及“人像展览式”方法。在艺术结构上则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3 分) 2 、革命样板戏是建国后一体化文学体制下戏曲革命化的极端产物。( 1 分)代表剧目有《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海港》等。( 1 分)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了一元化的毛泽东革命文艺路线、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以及三突出等基本原则。( 2 分)革命样板戏虽然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也直接导致了文革文艺千部一曲、千人一面的机械复制现象,从而基本上阉割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直接阻碍和破坏了新中国文学和文艺的 发展。( 1 分) 3 、新写实小说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2 分)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 2 分)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 1 分) 4 、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2 分) 四、简答题( 28 分,每题 7 分) 1 、粱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但这希望仅仅是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的长者。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粱生宝不愿听从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同妻子大吵,发泄对儿子地不满,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地小生产者意识。( 2 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地品质。土地的获得,痛苦的回忆,以及父子之情,使他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粱生宝及其所从事的事业。( 2 分)其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从这个形象的塑造中,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粱三老汉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具有典型意义。( 3 分) 2 、作为新思潮的朦胧诗,它以迥异于传统的现代诗歌艺术,打破了1949 年以后诗歌创作逐渐形成的自我封闭的艺术僵局,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特征。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等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们的作品尽管在个体风格上不尽相同,但在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上都有着大致相同的特征。他们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对现实的理性思索和自我心灵的反思寻觅中,塑造了一代人整体自我形象:觉醒、独立、思考、追求。他们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带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和强烈的精英意识,在迷惘感伤的诗情中,建构起了属于自己的诗学主题。( 4 分)在诗歌创作艺术上,朦胧诗人摒弃了当代诗歌的直白、滥情的统一模式。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艺术手法,在意象的凝聚组合和时空转换中,将深挚而多层次的情感寓于象征的暗示之中,从而创造出繁复的意象群落和以象征为中心的表现模式,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同时注重对直觉印象的捕捉,以情感逻辑代替事物的客观逻辑,以主观真实代替客观现实,使诗歌深具现代主义的色彩。( 3 分) 3 、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 2 分)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 2 分)《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2 分)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 1 分) 4 寻根文学的根一是指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 3 分)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询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4 分) 五、论述题( 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 一、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 8O 年代小说历经 _____ 、 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___ 等七个发展阶段。 2 、《创业史》的作者是 ___ ;林道静是小说 ____ 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 )。 3 、“三突出”原则是指___ 、___ 、___ 。 4 、《随想录》的作者是___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 ;《回答》的作者是 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 5 、谢惠敏是小说《 》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 》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 A 、绿原的《重读 < 圣经 > 》 B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公刘的《哎,大森林》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3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4 、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 A 、冰糖葫芦式 B 、一人一事式 C 、人像展览式 D 、锁闭式 5 、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 A 、新写实小说 B 、寻根小说 C 、新历史小说 D 、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 、三红一青 3 、朦胧诗 4 、文化散文 四、简答题( 28 分,每题 7 分) 1、 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2、 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 3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4 、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五、 论述题( 22 分) 巴金《随想录》的思想特色。 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 填空题( 20 分,每空 1 分) 1 、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 2 、柳青;《青春之歌》;杨沫。 3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4 、巴金;余秋雨;北岛;舒婷。 5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B 2 、 B 3 、 C 4 、 C 5 、 D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 1953 年 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 3 分) 2 、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 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 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 2 分)这些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 1 分) 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期,是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 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2 分), 四、简答题( 28 分,每题 7 分) 1 、《茶馆》是老舍 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 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 45 年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 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3 分)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茶馆》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 3 分)《茶馆》对中国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分) 2 、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释、道。( 3 分)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 4 分) 3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新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4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需展开论述)( 7 分) 五、论述题( 22 分) 略。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 5 -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 2 -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 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 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扣 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 2 分)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过程  中国政治思想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①思想形成期商代、西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②思想发展期汉唐时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③思想完善期宋明时期  ④思想反思期明末清初  ⑤思想转型期晚清  ⑥思想变革期辛亥革命以后  简述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从“无为自化”、“道法自然”的道论出发,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老子对“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集中表达主要体现在《老子》五十七章的四句话中:“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好静、无事、无欲都是对无为的申说,也是无为主张的具体化“好静”是针对统治者蹂躏骚扰百姓而发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政事繁苛残暴而发的,“无欲”是针对统治者贪婪糜烂的生活而发的也就是说,如果统治者为政能够实行无为,让人民自我化育、自然发展,自然地去完善,社会就归于纯朴和安定了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政若水,少私寡欲  2)不尚贤,使民不争  3)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4)绝圣弃智,使民无知无欲  5)顺乎民情,反对滥施淫威  6)主张以道佐人主,反对穷兵黩武  简述商鞅富国强兵的农战思想  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的目标,就是富国强兵为此,他主张把“农战”作为一项基本的国策他认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耕”与“战”,只要抓好这两件事,就可以富国强兵他说:“国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农战》)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拥有充足的粮食和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决定能否取胜的重要条件,商鞅主张把“农战”作为基本的国策加以实施,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  为了贯彻“农战”这一基本国策,商鞅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择其要者有:  1)奖励耕织他提出“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史记.商君列传》)即勤于耕织、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还规定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粮食的人,可以取得相应的官爵  2)利用行政管理的手段,打击不利于农业生产的行为如规定富人不得农业劳动力大兴土木;对脱离农业生产的游手好闲者收为官府奴婢;取消商店、旅店;不准自由迁徙  3)利用税收调节杠杆,保护农业生产商鞅认为粮价便宜伤农,钱重则富商,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主张对商人征收重税,即“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外内》)  实行这些重农抑商的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利于农战,但却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起来看,商鞅的政治思想适应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他的变法改革主张和农战思想促进了秦国的富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他的人性论和法治思想在今天也有一定借鉴价值  简述荀子的尊君爱民思想  在君与民的政治互动关系的探讨上,荀子也有他自己的新见解  首先,他探讨了君与民究竟谁为谁的问题这个问题,春秋以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民为君;一是君为民荀子持后一种看法他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大略》)基于此,在君与民的政治互动关系上,荀子提出了他的新思想——君民舟水论他说:“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惠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王制》)这种君民舟水论,到唐朝已经被李世民魏征等人总结成了一套很成熟的治国经验,并已成为聪明统治者的一种共识  其次,对如何君与民的关系,荀子提出君主必须“爱民”、“利民”,把人民作为治国的重点因素来考虑他说:“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君道》)荀子给当政者指点的很清楚,你就是为了你自己的位子也得爱民,而不能胡作非为  再次,荀子告诫了君主,还总怕民犯上作乱,危机到君主的位子,就又回过头来告诫民一定要“尊君”他说:“天子者,执位至尊,无敌于天下”(《正论》)又说“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二能长久者”(《致士》)  可见他的尊君爱民论,本质上仍是君主专制主义但这是一种开明专制论,尤其是当战国之时,封建君主制代替奴隶制是历史的进步荀子这些理论,就是为将要出现的统一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进行理论准备的所以,如果说在治国方略上,孔孟提出的更多的是宏观原则性意见的话,那么,荀子则更侧重实际操作性的设计因此,务实主义、现实主义是荀子思想的突出特征  总之,荀子“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还可以说集了百家的大成,……他是把百家的学说差不多融会贯通了”(郭沫若《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他的思想体系规模宏大,就其政治思想来说,有许多闪光之处,也有许多消极、矛盾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把社会等级秩序绝对化,把“少事长,贱事贵”(《仲尼》)看作是天下之通义,“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剥削阶级德立场十分明显,企图把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绝对化,看不到变化二是大讲什么“君道”驭下之术和“臣道”“持宠处位”之术等政治权术,“货与帝王家”的意味越来越浓所以,荀子既可说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又是使儒学媚俗邀宠走向犬儒哲学的始作俑者他把孔子神圣纯洁的儒学原旨,变成了操作性的工具手段三是他兼采百家是其优点,同时也导致了缺点他的思想体系非常驳杂,充满许多矛盾  简述韩非的君利中心论  关于君主、国家、臣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孟子从性善和仁政学说出发,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性恶论出发主张尊君爱民而韩非则站在极端君主专制制度的立场,认为君主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要以君利为中心  在君主与国家的关系上,韩非说:“国者,君之车也”(《外储说右下》)在理论上,韩非认为君主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君主的私有,因此,君主的利益也就体现着国家的利益  在君主与臣下的关系上,虽然韩非也说过君主霸天下离不开臣下的辅佐,但在君主与臣下的利益谁重要的问题上,韩非则坚决主张一切以君主的利益为转移,臣下的利益应该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他说:“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外储说右下》)而为人臣的则必须“无有二心,……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以上尽制之”(《有度》)也就是说,臣下必须一心一意,以服从为天职,只做听话的工具  在君主与民的关系上,韩非认为民众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君主所利用,“君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六反》)民对君的用处就是为君出力和卖命能够作到这两条的有如下六种类型,即“赴险殉诚,死节之民;寡闻从令,全法之民;力作而食,生利之民;嘉厚纯粹,整谷之民;重命畏事,尊上之民;挫贼遏奸,明上之民,”(《六反》)除此六种,其他都要给以惩罚对那些视君主若草芥,不愿为君主供职者,格杀无论  总之,臣下和民众,一切要以君主为中心,只有对君主有用、有利,才有存在的价值这些思想比民贵说是一种极大的反动,这种君利高于一切的主张,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核心  简述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极端君主专制论  在韩非之前的法家,慎到贵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而韩非从君利中心论出发,兼取三家之长,形成了他自己的极端君主专制的理论体系  关于“法”,韩非下定义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定法》)“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难三》)从这个定义来看法的基本特征,一是必须公开颁布,使全体百姓知晓,这是守法的前提;二是法设在官府,并以文字形式肯定下来的成文法;三是法律的统治对象是民众韩非认为法是君主进行统治的基本手段,而推行法的关键在于君主掌握刑、赏二柄他说:“明主之所以导致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为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二柄》)  在实践中,韩非提出实行法制的具体原则有:法不阿贵,即执行法律要公正;法一而固即法律要统一,不能随意解释;提出“法不信则君行危”(《有度》)即法要信,法律必须具有兑现的效力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于“术”,韩非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明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定法》)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南面之术,类似阴险狡诈之权术,不述也  关于“势”,即君主的地位、权力和威势韩非认为君主所以能为君,就是由于有势,离开了势,就不成为君所以君主一定要牢牢把臣下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时时刻刻防止为臣下所制因此,势对君主对“势”只能独擅除此以外,还要:禁止臣下结党营私;严格控制重臣的政治、经济实力;人臣不得专擅兵权、人权  总之,韩非的“君利中心论”和“法、术、势”理论都是围绕加强君主专制而展开的,为中国走向极权道路起了极大的助恶作用但这些主张在当时对于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根据  简述董仲舒君权至上论的内容与实质  理论的出发点是君权天授论他认为君主字权力来自于天,天以天下授天子,君主根据天的意志统治天下,只有君主才是社会最高的政治权威  董仲舒认为,宇宇宙间的根本法则是一,因而专制政治的基本格局也应该是大—统,臣子应该尊君,在思想方面应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论证君主权力至高无上的同时,他也强调君主应该遵循天的法则治国,如果君主滥用权力,天就要降灾异谴告君主  其君权至上理论的实质:用天的神性论证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和至上性,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  简述董仲舒的德治主张  董仲舒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德治,他认为天之道以阳为主,阴为辅,阳为德,阴为刑,因此为政治困任德不任刑德治的基本内容有:  1)行教化,在中央、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教化民众  2)省徭役,薄赋敛,减轻人民负担  3)限民名田,限制土地兼并和贫富分化,以缓和社会矛盾  4) 轻刑罚,以德治教化为主,以刑为辅,但并不是不要刑罚  简述李世民、魏征的民本思想  1)李世民、魏征鉴于隋朝灭亡的历史,深刻认识到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他们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君主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拥戴,迟早将被民众遗弃因而,在政治上李世民、魏征主张从民之欲,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藏富于民,宽缓刑政,以仁义治国李世民、魏征的民本思想,对于唐初的开明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过,民本思想的出发点是如何统治民众,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秩序,所以,民本思想并没有在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如何认识李世民、魏征谏议理论的实质  李世民、魏征在政治上主张广开言路,求谏纳谏,认为能否求谏纳谏是明君与暗君的根本区别,兼听则明,偏借则暗,求谏纳谏的前提是君主要有自知之明,君主不能刚愎自用,集思广益是君主的责任另一方面,臣下也负有极言直谏的义务君臣之间能够进谏、纳谏的基本条件是君臣之间相互信任,君主对待臣下尽礼,臣下事君尽忠  李世民、魏征的谏议理论对于贞观时期的开明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本质上谅谏理论是君主专制的政治理论,君主求谏纳谏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长治天下,从而实现对民众的牢固统治李世民、魏征强调臣下极言直谏的前提是臣下对于君主无条件地尽忠,而是否纳谏、求谏,在根本上决定于君主的意志  3)李世民、魏征求贤任贤思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李世民、魏征认为,为政治国的关键在于得人,而为政能否得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统治者有无求贤心理,善不善于求贤选拔人才的原则主要有三点:第一,不避亲疏,唯才是举,第二,量才授官,用得其人,第三,用人务求精而不求多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道德品行为主  求贤任贤思想的意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人治,每一代王朝政治是否开明,政治秩序能否安定,用人是关键,求贤任贤思想恰好抓住了这一关键贞观时期统治集团励精图治,君臣义均一体,与李世民魏征的求贤任贤思想是分不开的  10.简述唐代政治思想的主要特点?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各项制度都达到成熟阶段相应的,政治思想进入综合、深化阶段,走向成熟表现在:  1)儒学复兴经王通和贞观统治集团的努力,儒学由衰落走向复兴,重获主导地位  2)当朝君主、大臣如李世民、韩愈等积极探讨为君之道,治国之术,使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3)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做了总结柳宗元作《封建论》一文,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的高度,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他的观点代表着郡县制的最高成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1.简述墨家的尚贤思想  尚贤是墨子的一个基本政治主张在他设计的政治体系中,圣王、贤臣是同一天下之义,建立统治秩序的必要条件之一  墨子生活的时代,贵族政治是主流,各诸侯国君在选用官员是的基本做法还是任人唯亲墨子对这种状况很不满他认为,不少诸侯国之所以政治混乱,原因就是当权者不能做到任贤使能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使能以治之的用人原则,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再局限于富贵、亲戚的狭小范围内他主张在用人上要效法古代的圣王,甚尊尚贤而任使能,要把那些真正有才能和德行高尚者挑选出来,给他们适当的职位和相应的物质待遇墨子主张官员队伍要有一定的流动性,官员要能上能下,做到择优汰劣所谓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上》)  墨子特别提出,选用贤才不拘出身,即使出身低微,只要是贤才,也要选用他的一句名言是: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因为在他看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贵族与平民的身份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墨子还提出了判断一个人贤能与否标准他认为,作为贤者,要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终于职守,把功劳、安乐留给君主,自己承担怨恨诽谤和忧愁此外还要能帮助、教育民众,解决民的温饱问题,使社会秩序井然,人们各安其生  墨子所谓的贤能就是既忠于君主,能为君主效命,又能治理人民,以满足君主政治需要的人才  尚贤的原则确定了,墨子又提出了实施尚贤的具体方法,就是要为贤才置三本墨子解释说: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墨子认为,使用贤才就要给予必要的爵位、俸禄和权力,否则贤才难以树立权威,以发挥才能,实现治理置三本实际上是要解决贤者的经济、政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问题墨子认为这些是推行尚贤的根本措施  墨子尚贤主张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士阶层的政治期盼  简述鲍敬言的无君论思想  晋代政治混乱、战乱不已,社会矛盾激化,弊端丛生鲍敬言提出了无君思想,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了批判  鲍敬言认为,君不是从来就有的,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没有君主的理想社会君主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繁重的赋役成为人民沉重的经济负担,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统治者还以刑罚来治理民众,既增加了民众的痛苦,也不能根本消除罪恶,反而使社会更加混乱甚至,还出现了战争,使人民深受其害君主制建立在对人的压迫和奴役之上,违背了人的自由本性因而是不合理的  鲍敬言对于比较开明,能约束自己贪欲的君主,也表示反对因为此前本来就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和战争所以,明君不如无君返回到无君的社会就是鲍敬言的政治向往,他的思想是对君主政治的否定和批判  简述韩愈的尊君抑民的专制主义理论  韩愈尊君抑民的专制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性三品说韩愈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人性是善的,中等的人性可善可恶,下等的人性只是恶,上等人性的特点是愈学愈明,下等人性则是畏威而寡罪,只能由上等人统治下等人,君主的统治是天经地义的  韩愈认为君主是受命于天的圣人,在没有君主以前,人民与禽兽无别,没有自治能力,后来,出现了圣人,教会了人民衣食住行等一切技能,制定了礼乐刑政,君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治民的政策上,韩众主张实行愚民政策韩愈的君主专制理论,适应了专制主义政治统治的需要  简述柳宗元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主张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一直是汉魏以来思想家论争的主题柳宗元从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作《封建化》,论证了郡县制优于分封制的理由  1) 柳宗元认为,分封制是由原始部落向统一国家进化的过渡性政体,并不是圣人之决,分封制决定于当时落后的历史条件  2) 西周实行分封制,显然有过一段时间的政治稳定,但是,西周灭亡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分裂一样,也是由分封制造成的秦汉以来的历史证明,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国家统一  3) 针对当时藩镇割据的现状,柳宗元指出,藩镇割据的原因不在于郡县制,而在于骄兵悍将,绝对不能废除郡县制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柳宗元主张把兵权、州县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文题目是什么

都是汉大的怎么抄啊 汗

何时要?

同学,你是汉大的吧

钱穆的《中国思想史》,比较简略,个人不算很喜欢,冲着钱穆的名气可以读一读,提纲挈领;如果要掌握更详细的思想精英史全貌,可以读韦政通的《中国思想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李泽厚的三本思想史。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写法很特别,与上面的几本不同,他强调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强调罗列精英思想之外的一般思想历史,缺点是未能把这两种历史描述方法综合起来形成大家,有该说透的地方没说透和两种方法不能很好融合之感,但是无论如何,勇气可嘉,也非常新颖;余英时的《中国文化史通释》也强调思想的连续性和断裂性,特别是上下层思想潮流的互动;史怀哲(德国)的《中国思想史》,是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有些观点很直白,可以换换角度来看问题;许纪霖的《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主要用来弥补之前推荐的几本著作对近现代思想史研究较少的缺陷,中规中矩,适合入门者读;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思想史的经典,脉络清晰,缺点是写作时间较早。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论文题目

浅论《边城》的生命理想和艺术风采一、《边城》的创作背景二、《边城》承载的生命理想“地域故土”的眷念与失落寻觅中的“理想家园”翠翠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性格三、《边城》的艺术风采1.简练凝洁的叙述方式2.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3.雅俗交融的语言对话4.和谐优美的人景合一四、结语

中国思想史论文题目有哪些

中国精神的论文来帮你解决,专业,包满意 。

最好写 中日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写作时间:90 分钟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 浅析洋务运动 从两次鸦片战争看中国之变迁与发展 浅析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不同阶级的救亡运动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小组学习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小组中国近代史论文 6页 免费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4页 4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本内容,选取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2、近代中国落后原因分析。 3、中国近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论文题目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题目 1、为什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最终没能使23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及要求A(236)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A 卷)教学站 学号 开卷 100 分 姓名 手机号 成绩 考试题目: 试论近代中国近现代史课题论文桂林摩崖石刻在我国碑刻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斑。清朝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唐宋士大夫度 岭南来,题名赋诗,摩崖殆遍。”这种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论文题目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特别是加入 WTO 以后,中国经济进 入全面加速阶段,作为多边体制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在抗战历史中反省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 3、关于好与坏的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2页 免费 中国近代史论文选题 2页 1下载券 中国近代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 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 史,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关于近代史的一个课题论文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对近代史一个选择方向进行中国近代史上进行的一场引 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

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可以这样写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