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武汉轻工大学期刊号查询

发布时间:

武汉轻工大学期刊号查询

武汉轻工大学的院校代码是10496。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武汉轻工大学是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截至2021年11月,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部),开办70个本科专业。历史沿革学校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1400余人,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9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优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和省部级高端人才和专家名师70人次。学校聘有国家“高端外专”人选、湖北省“百人计划”和“楚天学者计划”等50余位知名学者,陈焕春院士、印遇龙院士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马勇、杨金海等专家名师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0个;有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7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教学建设截至2018年5月,学校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近年来先后建成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8项。学术科研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截至2018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获授权专利645项,其中发明专利183项。馆藏资源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超过4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55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其中包含中文期刊10300多种,外文学术期刊2200多种;馆藏本地电子图书15万册,远程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640万篇。合作交流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高校也有往来和交流。学校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获批“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具备公派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资格。学校荣誉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党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校徽学校校徽分为徽志和徽章。徽志为双圆套形,内环中央图案以“书本”为元素,整体抽象成“工”字图案,形似波浪,寓意学校位于长江汉水之滨,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又形似一对展翅高飞的翅膀,寓意学校蓬勃发展。特色专业及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包装工程、动物科学湖北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安全、生物农业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土木工程湖北省重点二级学科:企业管理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不上班,但是有值班的《武汉轻工大学学报》创刊于1982年,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据2018年9月《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有16人,编辑1人,责任编辑3人。《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主要报道食品、生物、化工、机械、电气、计算机、交通、建筑与土木工程、营养与安全、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武汉轻工大学期刊号

截至2014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举办有继续教育学院;本科专业62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药物制剂、生物制药。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轻化工程。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药学。国际教育学院:轻工纺织食品类(啤酒酿造与饮料工艺)、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护理学、康复治疗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动画、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4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省(部)级专家2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7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湖北高校教学名师4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学校聘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讲座教授、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选24人,陈焕春院士、官春云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郑用琏教授等一批学者、专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刘大川、 胡健华、 刘民钢、 李庆龙、 宋光森、 何东平、侯永清、 刘启觉;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刘大川、 何东平、 宋光森、 同小军、 侯永清、邱银生、 张永林、 范正森、 刘海岷;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胡健华、 谢兆鸿、 李庆龙、 陈 平、 黄泽元、 周 坚、刘启觉、 张 麟、 王春维、 王继焕、 吴灵英。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侯永清;省级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何东平、 宋光森、 侯永清、 周 坚、 程四清、 刘玉兰、高新蕾。国家首届教学名师:郑用琏;全国优秀教师:谢宋和、 刘大川、 王继焕、 黄泽元;湖北省教学名师:范正森、 黄泽元、 吴灵英、 王继焕;省(部)优秀教师:胡健华、 秦治全、 黄泽元、 刘大川;湖北省劳动模范:徐广文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大宗粮油精深加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农产品加工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与转化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资源综合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农产品生物化工工程中心、湖北省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农副产品加工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谷加工工程中心、教育部农副产品蛋白质饲料资源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粮机设备及工艺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特色果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省级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底,图书馆收藏有纸质文献量近160万册,并长期订购中外文报刊近2000余种。图书馆逐步增加电子资源建设力度,引进国内外综合电子资源30余种;电子图书70万种(册),已初步实现馆藏图书数字化。同时,图书馆还建成了功能完备的硬、软件支撑体系,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网上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数字化图书馆与校园网千兆对接,馆内局域网百兆到桌面,金银湖馆的读者阅览区域已实现无线覆盖。图书馆采用ILASⅡ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与校园网、CERNET和Internet连接。校内外用户均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该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武汉轻工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主要报道国内外有关学科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建筑与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

江汉大学和长江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各有所长,要看具体专业。综合实力,是长江大学稍强。

武汉轻工大学期刊目录查询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武汉轻工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187位、2021年全国排名第194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247位学校有常青,金银湖两个校区。常青是老校区,所以环境不如金银湖,但是基本住宿环境,学习环境都还可以。两个校区有固定校车,搭校车一元钱,车程十分钟不到,非常方便快捷。学校历史几十多年,正规本科,有些专业办学历史很长,食品类、动物科学等是办学很长的,教学水平不错,还有医学类专业,护理本科、护理硕士培养质量不错的,就业质量很高,康复治疗是湖北省第一家本科,行业内蛮有名气的。学校食堂的饭菜还算是可以的,挺便捷的,美味算不上但还是可以的,价钱还算是普通人都能接受的,环境还算是可以的。宿舍方面,常青方面,所有宿舍都是有空调的,生工,医护,化环三个院的学生住在校外的常青公寓,四人间,上床下桌。公寓离学校大约步行十分钟路程,常青公寓内有一个食堂。土建,动科,食品住在校内,有六人间和四人间,也是都有空调,校内有两个食堂。

武汉轻工大学是由武汉工业学院(原武汉粮食工业学院)更名而来的,学校不属于传统的轻工类院校。为甩掉名字中的“粮食”和“食品”标签,历史上数易校名,几经变更,最终在2013年变更为轻工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查重

武汉轻工大学是2001-07-10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注册成立的,注册地址位于汉口常青花园学府南路68号。武汉轻工大学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124200004416255673,企业法人刘民钢,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武汉轻工大学的经营范围是:培养高等学历工业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以工科为主,工、管、文、农、医高等学历教育,专业科技及产业开发。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武汉轻工大学更多信息和资讯。

武汉轻工大学是个老牌的工科学校,过去属于部属,本科办学34年,研究生办学12年,现在有本科专业60多个,硕士点50多个。我们学校的学风比较好,目前在湖北二本学校的整体排名可以说是数一数二了,电气、机械、土木、工商管理类、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都是热门的高分专业,整体实力很强。今年学校的传统王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开始在一本招生了。学校马上就要升一本了。学校环境不错,交通也便利,是个不错的学校

回答 你好 很高兴可以为您提供解答 就业不挑的话,相对很容易,一般去机械类设备公司,重工、轻工、化工、石油、食品等均有涉及。考研的比例也较高。 起薪4000元/月起。 更多3条 

作为“九省通衢”的武汉被称为平民城市,它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但从经济和交通来看,却是中国的中心城市。雄浑浩渺的长江流经武汉,秀美温柔的汉水在这里注入长江,城市因而被分为三块,这就是武汉三镇的由来。所以!所有考生看过来!武汉轻工大学一定要了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志愿填报那么关键,全方位了解总是没错的吧!更不要说小编接下来阐述的这些非报不可的理由,一键解决大家的选择恐惧症!首先,这里有强大平台,助力梦想扬帆远航。学校“农业科学”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专业6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国家“双万计划”,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同时,学校拥有国内技术手段最为先进的“未来教室”,也是湖北省第一个启用“新维空间站”的高校,学校拥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学科专业不仅为大家提供多种选择,还能保质保量,再加上优质平台和资源的提供,为了满足学子治学读书和实践科研上的需求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其次,这里有你期待的大学校园生活,激发青春色彩。酸甜苦辣咸,轻工大的食堂有你要的全部口味,无论你来自天南海北、四海八方,总有一款美食适合你!除了食堂的丰富的佳肴,还要配备后街的小吃把学子年轻的口味牢牢抓住!同时,为了充分展示风华正茂的光彩,轻工大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锻炼自己的天地,校元旦晚会、各学院元旦晚会、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广告节、合唱比赛只要你想,舞台这片天空任你翱翔期待你成为下一个主角,享受艺术的快乐!还有丰富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让学子去经历、去感受、去奉献,彰显青春的价值!总之,偶像剧里的一切大学生生活,广大学子对大学的一切幻想尽在武汉轻工大学,推荐报考!

武汉轻工大学期刊分类号

武汉轻工大学近几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致使其排名上升。截至2018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获授权专利645项,其中发明专利183项。馆藏资源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超过4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55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其中包含中文期刊10300多种,外文学术期刊2200多种;馆藏本地电子图书15万册,远程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640万篇。学术期刊《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以基础理论、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高等教育研究和综述等栏目,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武汉轻工大学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2021高考填报志愿时,武汉轻工大学排名全国第几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大学排名信息,我们为大家整理了校友会版、软科版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武汉轻工大学全国排名情况,也是国内比较知名的排名,由于各机构排名指标不一样,排名位次仅供粗略参考,不要仅此认为学校排名就是多少。1、历年武汉轻工大学全国排名【校友会版】年度    学校名称全国排名    2021    武汉轻工大学194    2020    武汉轻工大学247    2019    武汉轻工大学360    2018    武汉轻工大学304    2017    武汉轻工大学346    2016    武汉轻工大学    368    2015    武汉轻工大学335    2014    武汉轻工大学313    2、历年武汉轻工大学全国排名【软科版】年份    学校名称全国排名    2021武汉轻工大学239    2020武汉轻工大学225    2019    武汉轻工大学220    2018    武汉轻工大学228    2017    武汉轻工大学226    3、武汉轻工大学简介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学校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