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高校后勤研究期刊官网

发布时间:

高校后勤研究期刊官网

院长 朱新才 朱新才,男,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12月出生,燕山大学毕业,工学硕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院长。历任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重庆理工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重庆市机械电子学科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机械工程学科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重庆市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中文核心期刊《机床与液压》编委会副主任,《Hydromechatronics Engineering》编委会主任等职。 先后主持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冶金部、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课题15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1项(第一发明人),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主编教材3部,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液压传动技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 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师,重庆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副院长 何培斌 何培斌,男,汉族,民盟盟员,1958年4月出生,硕士,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副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工程执业资格高级考评员。 历任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大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重庆市委员会职业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十三届政协委员,重庆市第四届政协委员,重庆市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理事,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理事。 主编有本科及高职教材《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等13部,其中主编的高职教材《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是国家高职“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有重庆市精品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筑制图与识图》。主研的《土木工程本科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基于工学结合的《建筑制图与识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完成重庆市教委重点教改课题《房地产类专业“双证融通”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课题的研究。主持工程设计项目有资阳体育馆、遵义海关、阆中广播电视中心、北海海尚巴黎、重庆大学风雨楼等100多项。 曾荣获“重庆建筑大学优秀教师”、“重庆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沙坪坝区优秀政协委员”、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 副院长 陈新业 陈新业,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管理学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副院长。历任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重庆科技学院副校级调研员,重庆大学城校园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正院级干部)。 先后主持完成市教委人文社科课题3项,作为主研人员参研完成省部级课题7项。公开发表论文28篇(其中权威、核心、CSSCI、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指定期刊等8篇;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好作品评选”获二等奖3篇)。主持的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重庆大学城高校建设筹资方案研究》,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长期的高校管理工作中,曾任重庆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重庆高校基建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重庆高校发展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后勤研究会副主任。先后多次被市教委表彰为“重庆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个人”、“重庆市高校基建工作先进个人”,并获“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奖”等荣誉。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陈锦连 陈锦连,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国家高级培训师,全国计算机软件学会委员。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教务处教学参谋、政治干事、教导员、政治协理员、计算机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信用卡部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重庆农行培训学校校长,中国农行西南信用卡中心筹建组组长,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金融理论政策的研究。编著有《微型计算机基础及数据库》等,在中国管理科学院、人民日报、新华日报、重庆日报、农村金融研究等报刊、学报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浅析担保物权对金融信贷业务的影响》、《着眼城乡统筹、突出地域特色、全面系统服务“三农”》被重庆社会科学年鉴收录。 曾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评为先进个人,多年获实训室建设一、二、三等奖,教学质量一、二等奖,荣立三等功一次,被中国农业银行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 党委副书记 吴绍莲 吴绍莲,女,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2月出生,硕士,教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物业管理师高级考评员、房地产策划师,国家二级秘书。曾任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副主任,重庆市能源监测第六队队长,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培训中心任教。2001年6月至今,历任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学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招生就业处处长、学院理事会秘书、管理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 近三年来,担任《物业管理》等4门课程教学,指导物业管理等3个专业毕业设计。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骨干建设重点专业《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物业经营与管理》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 近三年来,主编《房地产企业办公自动化》等3部教材;主持完成重庆市教改项目《房地产中介行业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重庆市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院重大教改科研项目《物业管理专业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与实践》、学院重点教改科研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研究》,参与完成重庆市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民办高校内部体制机制管理研究》;发表论文《新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第一作者)、《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高职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二作者);在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中获取发明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重庆市民办教育先进教师光荣称号。

什么叫做“图组织结构”?这个问题你要说清楚了,我可以给你答案,我就重庆工商大学的在校学生

高校后勤研究期刊官网网址

去学校网站上看啊,或者是相思湖论坛啊

e江南 江南大学教务处

你是问这个吗,不过好像外网上不去。。。

高校后勤研究期刊

高校后勤研究 2009年第6期 ÷÷j餐簇鬓蘩攀j{}}}爹 透鬻ii漆骞滴∥ 针对经济贫困、心理困惑、学习困难、就 业困难的“四困生”进行有效的帮扶是高校育 人工作的应有之义。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四困 生”的帮扶工作,是高校后勤目前值得探讨的 一个课题。 一、高校后勤部门应该在帮扶工作中有所 作为。成为学校帮扶体系的重要补充 高校后勤部门对“四困生”的帮扶,帮得 上,有力帮,也必须帮。 帮得上。高校后勤工作与学生生活贴得很 近,吃住行,事事都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处 处都与学生直接打交道,对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也能作到有的放矢。 有力帮。高校后勤有比较多的资源,物质 上有食堂、公寓及商铺,有较强的财力支撑。 有比较多的管理、服务人员。可以提供大量 的勤工助学岗位。 必须帮。稳定的校园环境、和谐的后勤服 务,是高校后勤自身发展的基础。帮扶“四 困生”,既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稳 定,更有利于后勤的发展。帮助别人就是帮助 自己。 二、高校后勤帮扶“四困生”工作必须结 合自身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高校后勤帮扶“四困生”工作,必须与学 校的其他帮扶措施紧密结合,并根据自身特点 开展帮扶,使学校的各项帮扶工作成为有机的 整体。不宜独自为战,更不能替代学校正常的 帮扶措施。 帮扶工作要做到“三个结合”。 (一)信息结合。后勤部门掌握着学生伙 食、消费等数据。公寓管理人员,在对学生的 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在与来访的家长亲友的交 谈中,也能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因此,后勤 部门要主动与学生处、心理中心、辅导员等各 方联系,及时把掌握的信息进行通报。 (二)措施结合。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学 校一般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帮扶体系,后勤的 帮扶应该有机地融入到这一体系中,并使其更 完善、更丰富,并采取符合后勤实际的帮扶措 施,而不是另搞一套或重复学校已经有措施。 后勤的帮扶应针对学校措施中偏重于帮扶学习 成绩好的学生的特点,做一些贫困生普遍受益 或帮扶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肯吃苦的学生的 事,如有的学校后勤供应低于成本的低价菜, 有的学校后勤大力开发勤工助学岗位,均是实 实在在为贫困生办实事。 (三)机会结合。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的 学生,往往学习比较差、能力比较弱而失去很 多锻炼的机会,又因为缺乏机会而变得更差, 形成“马太效应”。后勤应该从机会和环境上 结合学校的帮扶措施进行帮扶。如有的学校为 了提高考研率,推行“考研寝室”,把准备考 研的同学集中住在一起,但这样做对那些学习 困难的学生明显不利,后勤在配合辅导员调整 公寓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在考研寝室中适 当安排学习困难但愿意努力的学生。又如,就 业困难的学生很多是因为能力比较弱, “授之 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他们锻炼能力的机会 更重要。后勤有很多岗位,从管理岗位、技术 49万方数据高校后勤研究 2009年第6期 岗位到实际操作岗位都有,可能通过勤工助 学、大学生实习岗等形式给就业困难学生以锻 炼的机会。只有把锻炼能力的机会与学校推荐 就业的机会相结合,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找工 作会更有效。 对帮困的学生要做到“三个特殊”。 (一)特殊照顾。困难学生,各有各的困 难,后勤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给予特殊的 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比如针对身 体残疾学生,在设备设施上进行人性化设计, 以便于残疾学生的出行和生活,对生病的同 学,给予特殊照顾措施,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心理困难的学生,后勤的 公寓管理服务人员要多关照、多沟通。很多贫 困生,见识并不多,动手能力也未必强,在他 们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后勤员工也要多照顾、 多指导,要手把手地教他们。 (二)特殊关注。后勤在生活服务中,要 特别留意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产生的原 因,尽力帮助他们。同时,对特殊的人群,要 有特殊的服务。对生病的学生,要有病号饭; 对少数民族学生,要根据他们的生活习俗提供 相应的饮食。 (三)特殊培养。后勤工作是烦杂劳累的 工作,但同时也是很锻炼人能力和体力的工 作,所以要把后勤为贫困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 岗位变成磨炼学生意志、提升学生能力的机 会。后勤也可以吸收一些就业困难的学生,到 管理、技术岗位上锻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 力,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三、我校后勤部门帮扶“四困生”的实践 (一)增设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我校后 勤服务总公司通过增设勤工助学岗位,扩大了 服务范围,增加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质 量,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从接受“资助”变为 “自助”。 (二)对身体残疾生进行特殊照顾。对身 体残疾不便的同学,调整宿舍安排放在一楼房 间以方便出入;对于不能自理而需父母陪伴 Sn 的安排单间,并提供低床铺。在学校道路环 境上,开辟“无障碍通道”,在残疾生办理各 类手续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三)开展生活用品回收捐赠活动。做好 毕业生的旧书回收再利用,开展“旧书无偿捐 助”活动,号召大学生捐出闲置的书籍传递给 需要的贫困学生。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贫困生, 经勤工助学中心审核并发给领书券,即可到后 勤捐赠点选择10本教育用书。 (四)从细微处关心有心理疾病和学习困 难的学生。发现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思想问题 和事件苗头,及时进行针对性解决。尤其是贫 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精神压力过大的心理倾 向,公寓工作人员在平时学习、生活上时刻关 注着他们的成长,从细微处关心学生,并根据 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他们联系勤工助 学岗,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自立。在检 查寝室卫生时,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 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各种不良行 为,通过劝导谈心并及时告诉学院辅导员,积 极配合学工部门做好工作。 (五)设立公寓文化节“爱心基金”。以公 寓文化节为平台,通过义卖、爱心捐赠、师生 员工捐助赠、企业赞助等方式,建立“爱心基 金”,成立基金管理委员会,通过申请手续, 帮助部分特困生、残疾生完成学业。 (六)提供大学生实习岗位,开展贫困生 就业推荐。

《着眼学生终身教育需要的教学改革》,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高校后勤社会化与产业化的关系》,《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9年04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估方案的研制与实践》,《体育科学》,2000年02月。《论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3月。《大学体育实践课教学评价量表的研制与实践》,《体育学刊》,2001年01月。《贪官心理透析》,《科学中国人》,2001年8月。

高校后勤研究杂志官网

你查一下相关的资料或者网上一些专业的人员,他们应该对你有帮助。

1、《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研究》,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独著26万字。2、《榜样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作者,28万字,2001-2002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南通市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高校后勤社会化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独著,21万字,第七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特别奖;第四届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南通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4、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教育研究》,2002,(4):30-32,独著。5、高校后勤改革的现状及趋向,《高等教育研究》,2005,(5):32-35,独著。6、高校招生人数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教育与经济》2008年第2期,独著。7、特点-难点-突破点—中小规模高校后勤社会化探析,《教育发展研究》,1999,(10):30-33,独著,省教育系统领导干部优秀调研论文二等奖,《中国高校后勤》全文转载。8、江苏省大学生公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江苏高教》,2003,(3):117-119,第一作者,省教育厅“千人百题”大型调研活动优秀调研报告。9、论榜样人格的现代转型,《中国青年研究》,2006,(11):27-30,独著。10、关于道德动因多元的研究,《理论学刊》2008年第11期,独著。

同学你好,我也是工商大学的学生。现在也需要组织结构图。可不可以传我一份啊。非常感谢。

高校后勤研究期刊官网投稿

这个有很多。期刊运营形式有两种:1,读者付费模式 2,作者付费模式。国内大部分期刊因为影响力太低,愿意付费订阅或查看的读者很少,因此,为了活下去大多数采取作者付费模式,不过有时候你要是不着急发表的话,可以和编辑部还价的。国外的期刊采取第一种模式的较多,想指导哪些期刊是免费的,推荐几个论坛和网站,比如小木虫,丁香园,MedSci等有详细的各大期刊的介绍。

修改表明有戏~~~

修改就说明有希望了的,按照他的要求进行更详尽的解释,改个两三遍差不多了,没多大问题。国内期刊还好,都不一定是编辑来审你的稿,有时候都是把稿放到各大高校的教授、研究院手里,甚至是这些人带的相关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来审,我以前就审过。如果写的太挫就会直接拒稿,不会让你修改了。

发表论文一般都要收版面费的啊!还有一些期刊还收审稿费呢,推荐一下汉斯出版社,审稿到录取之前是不收费的,而且对于学生还有折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