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汽车界杂志社

发布时间:

中国汽车界杂志社

如下:TOP 1、《名车志》推荐:《名车志》作为一本历史悠久的汽车杂志,相信看过他的人都会有直观感受,精彩,值得收藏,看过有一种对汽车的向往,充满文学性的汽车试驾,洋溢着人文关怀的编辑点评,每月一个专题,每月一次饕餮盛宴。TOP 2、《汽车维修技师》推荐:《汽车维修技师》杂志以专业的视角剖析新车型、新技术;迅捷公布最新技术资料;披露修车高手的维修经验。杂志以专业的视角透视新车型、新技术;迅捷公布国内外新车维修资料;披露中外修车高手经验秘笈。TOP 3、《汽车杂志》推荐:《汽车杂志》的栏目设计丰富新颖,其中比较著名的栏目有试车栏目、音响栏目、自游人栏目、Q&A问答栏目、Mbuycar导购栏目等,体现了《汽车杂志》丰富新颖、领先业界的栏目设计。TOP 4、《汽车博览》推荐:《汽车博览》杂志一本让你了解和喜欢汽车的杂志,本刊与国际著名汽车期刊《automotorundspor》版权合作。车评,测试长城三厢家轿,看着不错,测试两厢赛欧,合资也便宜,驾驶增冈浩与三菱劲炫,专访奔驰三代设计掌门。TOP 5、《汽车之友》推荐:《汽车之友》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最具权威的汽车刊物。 2008年全国八大城市调查商务人士阅读的所有杂志,《汽车之友》位列第六,超过了《世界经理人》、《经理人》等传统公认高端读物。

《汽车之友》很不错,是月刊,还有《汽车杂志》、《世界汽车》、《清风车影》、《汽车导报》、《车世纪》、《车》、《车王》、《中国汽车画报》 、 《轿车情报》 、《时尚座驾大众机械师》等等,可以参考 ------------------------------------------------------------------个人认为销量排行这个东西是不可能搞到的。。

我是大三车辆工程的,我认识几个中国汽车界的王牌记者,要不要我帮你介绍一下?

在中国没有权威的部门对杂志做发行量的统计,多数都是自己杂志社自己报发行量。汽车后市场的多数都是月刊,比如《汽车维修与保养》 《汽车维修技师》等。

中国汽车界杂志

传统整车企业围绕原油技术与产业生态形成的壁垒,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正被逐一打破。通过智能电动化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中国本土品牌向上的新选择。这一次,它们能抓住机会吗?文/《汽车人》 张敏中国品牌再一次向高端化发起冲击。在一汽高端自主品牌红旗复兴如火如荼、C+级豪华车红旗H9下线后,东风全新高端电动品牌中文名和Logo标识也将在数日后发布。而在不久前,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其注册资本由9800万元增至88亿元,增幅为92%。据悉,接下来长安蔚来依靠长安研发体系,将推出高端品牌新能源车型。不仅是三大央企,地方国有企业也在运筹帷幄。上汽集团被曝出正在筹划全新的高端品牌M。同样被曝出打造新能源高端品牌计划的还有江淮汽车……更早些时候,北汽集团已经率先推出ARCFOX品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聚焦新能源实现高端品牌破局,且多集中在国有企业。这符合中国汽车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当汽车业进入智能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传统整车企业围绕原油技术与产业生态形成的壁垒,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正被逐一打破。通过智能电动化进行差异化竞争,成为中国本土品牌向上的新选择。这一次,它们能抓住机会吗?为何要继续向上?市场是最好的催化剂。今年4月份以来,汽车行业形势好转,原因是商用车和豪华车的恢复较快,但中国品牌市场份额4月开始剧烈下滑。市场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德系、日系品牌上半年市场份额均同比增长。5月份数据出炉时,《汽车人》曾经预见,1%不会是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最底谷。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证明了这点。6月,自主品牌份额缩至32%,创出近年份额新低。自主品牌传统汽车和新能源车危急。对中国品牌而言,“活下去”才能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当然,延续5月份趋势,头部中国品牌表现依旧优秀。今年6月,处于中国品牌第一阵营的吉利、长安等头部品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面复兴的红旗品牌更实现强势增长。同时,合资和豪华更是实现强势恢复。6月,豪华车零售同比增长27%,环比增长9%,市场份额创出9%的历史新高。其中,华晨宝马与北京奔驰分别增长了49%与20%,在车企销量排行中上升为11、12高位。豪华品牌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同样值得关注。源于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新能源车的拉动,6月,新能源乘用车环比增长了1%。数据显示,6月,特斯拉销量达到14954辆,环比增长35%。Model 3销量仅次于宝马3系,位居第二的位置。除特斯拉之外,蔚来6月销量也达到了9470辆,高端新能源车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在不断提升。这源于消费升级的高端换购需求和豪华车型促销折扣价格下探,带来的价格优势迅速引领细分市场回暖。这让中国品牌向上之路更为迫切。中国汽车品牌要实现高端化,一方面要实力真正达到“高端”水平,让用户主动选择;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升级的推动,消费者具备高端产品消费的经济能力。当下,这个两个条件都已经基本具备。十多年前,中国品牌起步阶段,正适逢汽车业进入家庭的第一波消费潮涌,车市处于史无前例的井喷阶段,中国品牌占据了中低端入门级市场。伴随着中国品牌技术品质的不断提升与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能力在不断升级,多数消费者买车越来越注重舒适度、品牌力与产品品质,自主品牌“向上”也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当下存量竞争时代,豪华车下调价格,挤压合资品牌市场份额,最终的压力都落在中国品牌上。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品牌以及产品竞争力方面的保证让消费者主动选择大品牌、技术实力更强的产品。这种状况在疫情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与合资品牌相比,中国品牌最大的短板是品牌竞争力。中国品牌必须迎头向上,坚定地提升品牌力。主流中国品牌正在尝试弥补短板,无论是吉利还是长安、长城,都在品牌战略上加强力量,实现品牌向上。利用新能源与智能化为品牌赋能成为中国品牌新的选择路径。为何是新能源?事实上,中国品牌借力新能源向上也不完全局限于国有企业。今年5月,吉利集团旗下几何汽车更新了全新的品牌发展目标——成为一个有趣的互联网纯电品牌,并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科技出行创意共享站“几何+”,重塑造车逻辑。此外,在国内汽车市场,新造车势力更是新能源产品主要提供者。其中的优秀代表蔚来、小鹏等一系列车企已经在中高端市场逐步站稳脚。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生力量,它们为何不约而同地将品牌高端化押宝到新能源上?在《汽车人》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自身发展需要,二是基于政策引领。众所周知,中国品牌的“高端之路”推进并不顺利。早在2008年前后,中国品牌曾集中向高端突围,也推出不少高端车型,但基于技术、制造水平的局限,并没有成功。随后多年来,中国品牌车企一次次地向“天花板”发起冲击,但多铩羽而归。直到2017年,以中高端起步的广汽传祺推出大中型SUV GS8,作为中型SUV的GS8定价达到了38万-98万元区间,这对于国产品牌来说,算是一次大胆尝试。高配版本的GS8价格几乎跟汉兰达齐平,无论从品牌还是产品本身来看,传祺GS8都达到中国品牌的高峰。但很可惜的是,最近一两年,曾经月销近万的传祺GS8,热销势头并没有延续下来。最近一两年,长城、吉利、奇瑞等车企开始另辟蹊径,实现了高端“进化”。它们或推出旗下高端旗舰车型,或另起炉灶,打造旗下全新高端品牌。吉利借力沃尔沃技术与品牌背书所推出的领克品牌,以及长城WEY、奇瑞星途等自主高端品牌新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矩阵,但突破国内“20万”天花板的仅长城WEY品牌与吉利的领克。其中,WEY品牌市场热度也不复前两年,与高峰期相比,下滑明显。相比而言,东风、长安等几大国有车企的自主发展一直饱受到品牌力桎梏,多年来并未实现高端品牌突破。东风公司旗下共有4个中国乘用车品牌,风神、风光、风行以及启辰四个品牌大部分产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随着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向中高端产品集中,这正是东风公司推出全新高端品牌的初衷之一。长安汽车则以产品向上推动品牌向上,此前推出长安睿骋、CS95,市场反应不佳。长安汽车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一直在追求的就是中国品牌能够不断地向上突破,而向上突破的希望在哪里?在于年轻人。今年3月,长安汽车推出面向未来的全新产品序列——UNI-T,希望以全新的设计语言、全新的智能车机系统,与更年轻消费群体进行交流,进而驱动品牌向上。这是长安汽车迈向高端化的第一步。无论是东风还是长安高层都意识到,在传统汽车领域,推出一个全新品牌的成功机会已然不多。随着汽车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自主向上之路也转移至新能源。随着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一封写给东风h事业部的信件,藏匿许久的h事业部显出真容。对于其高端定位,负责东风h事业部的东风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出h品牌一方面基于市场消费升级需求,另一方面,只有中高端市场可以承担未来东风汽车新技术的载体。东风官方认为,汽车产业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不可阻挡,汽车产业与互联网将高度融合。东风公司志在承担“排头兵”之责任,坚定新能源汽车路线,努力推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h事业部,正是这个任务的担当者、实践者、先锋者。这显现了国有汽车品牌发力新能源、推进产业转型的初衷。作为首个央企高端电动品牌,h品牌将在今年7月正式发布,新车最快将于明年亮相。h事业部仅仅公布4天后,上汽荣威也正式发布全新R标,作为荣威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标识,瞄准中高端新能源推进品牌转型升级。而上汽集团即将推出的全新电动车品牌将与荣威、名爵平行出现。从以上企业即将推出高端品牌路径看,它们综合考虑国家新能源战略、中国品牌向上趋势、高端电动车市场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成功的几率也会更高些。新路径的可能性在传统领域,很少有自主品牌成功敲开品牌高端化的大门,但换了条跑道后,新能源领域为自主品牌高端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也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新技术驱动变革等多重因素叠加的重大调整期。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这些将重构汽车产业业态、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也为中国品牌向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汽车新能源新时代已经到来。以电动车为例,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纯电动车在续航里程、技术和品牌等层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蓄谋已久的合资品牌,在市场培养成熟和充分竞争下堂而皇之到来。享受了超国民待遇的特斯拉国产化已经开始收割市场。当中国汽车市场在高点进入存量竞争和需求升级之时,更多成熟的技术产品即将投入市场,新能源高端市场即将迎来崛起时代。这正是中国品牌的机会,而那些拥有强悍产品实力及研发实力的企业则会因特斯拉的到来体现价值。以广汽新能源AION S、AION LX两款车型为例,已经成为了迈向高端的产品,并具备与合资竞争的实力。在行业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具备高端车型的条件。与传统汽车从低端市场逐步向高端市场攀升不同,新能源产品一般从高档车入手,电池、智能化配置等几乎是基本元素,而新能源带来的高成本,不得不去突破价格天花板。新能源汽车加速快、安静,智能化的元素就意味着要科技创新,大量采用前瞻技术,新技术带有一定程度的领先性。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中国汽车工业存在明显的短板,核心技术很难突破。与传统技术不同,国内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不错成绩,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汽车获得成功的难度没那么大。“新能源汽车可以更好地和智能网联技术结合,从而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吴松泉表示。电动化+智能化成为中国品牌向高端越级的重要砝码。再加上服务方面的经验、持续创新的商业模式,中国品牌完全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向高端化。问题是,谁将会为中国品牌高端车买单?如果高科技也是一种豪华和高端的话,那将是新一代消费者认可的豪华。他可能是对于传统BBA有所顾虑B级车主,也或许是希望一款更激情更科技的产品来证明品位的豪华车车主,当然也有仰望星空的年轻奋斗者,渴望一辆豪华车犒赏自己的才智与付出,但不希望仅仅为一个logo买单。随着全球车企新一轮技术竞赛的关键期到来,马太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头部企业将占据更大市场。对于中国品牌而言,这是拼实力、拼技术的时刻,也是实现品牌向上的契机。日前,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和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共同筹建的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将在5年内建成超级智能新能源技术平台,聚焦智能电动底盘、氢燃料动力、智能网联汽车三大业务领域研发。这也为三家央企借道新能源实现品牌向上提供了技术依托。(文/《汽车人》 张敏,本文原载于《中国汽车界》杂志2020-7月刊)【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经济: 《财经 》《第一财经周刊 》《商周刊 》《新经济 》《经济导刊 》政治:《半月谈》《新闻界 》《人物周刊 》《镜报 》 汽车:《中国汽车界 》《当代汽车 》《名车志 》《车迷 》 都可以在订阅网上订购的

世界汽车杂志社

你还是看看中国的杂志吧像汽车之友和汽车与你都很不错

在中国汽车方面的杂志也很多,比如 《汽车之友》、《铭车志》、《中国汽车画报》、《汽车杂志》、《汽车博览》等。我都买过,觉的《汽车之友》内容比较实在,定位于实在、效用的消费人群,一个月两期,页数不多,实用为上。而《名车志》很厚,当然价格也跟着来,15元每期每本。

车世界,里面画图很好的一种。

中国汽车界杂志人物

罗斯布朗和纽维算的上吧

不是什么都能排名的。

眼看年关已过,2019这个年份犹如流水般在我们的轨迹中穿行而过,伴随而来的,是2019一年中无数的记忆翻涌。在2019年,汽车界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人员变化也可谓是交错复杂,可谓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在这一期的文章里,我将带着大家再踏历史的船只,逆流而上回首2019年中离我们远去的那些汽车英豪。费迪南德?皮耶希(Ferdinand Pi?ch)“2019年8月25日,前大众集团董事长、监事局主席费迪南德·皮耶希因突发疾病去世,享年82岁。”今天我们要回顾的第一位汽车英豪名字叫费迪南德·皮耶希,没错,这个与费迪南德·保时捷拥有者一样姓名的人正是保时捷创始人外孙;大众集团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掌门人。费迪南德·皮耶希可谓是纯正“血液中流淌着汽油”的人,5岁时便学会与家中长辈配合无离合换挡;9岁独立驾驶汽车;25岁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26岁,进入大众集团;直到82岁辞世,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汽车二字牢牢捆绑在一起。按理说,这世上与汽车结伴终身的人不在少数,但能做到如同皮耶希一般伟大的仅有少数,皮耶希的伟大之处则在于凭一己之力将奥迪及大众从困境中拉出并走向辉煌,而这一切,除了过人的专业能力外,还有疯子般偏执的性格。先从奥迪开始说起,皮耶希刚进入奥迪时,干过四件改变奥迪地位的事儿,分别是坚持在奥迪车身上采用双面镀锌钢板工艺、坚持车辆轻量化设计、助推Quattro技术下线以及要求奥迪车身“零缝隙”。这四项技术中,双面镀锌工艺和零缝隙标准让奥迪成功拥有了“高级感”,轻量化设计及Quattro则让奥迪成为真正的“科技”代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奥迪成功避免沦为大众代工厂的命运,奥迪也从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正式变成奥迪公司。到1993年,皮耶希老爷子临危受命担任大众集团董事长,此时的大众可谓是一团糟,旗下各大子品牌如斯柯达、西雅特等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犹如烫手的山芋;集团生产及用人成本居高不下;北美及墨西哥市场受日本车企及经济危机的双重夹击举步维艰,当年的企业亏损高达10亿欧元。皮耶希接任大众董事长后,先进行人员大换血,接着抗住董事会的压力力保北美及墨西哥市场,一切稳定以后推行模块化生产,将大众从水深火热中救出;而后的时间里,皮耶希领导收购布加迪、兰博基尼及宾利,一举将大众集团举向高位,至此,大众集团正式成为成每年盈利26亿欧元、拥有12个品牌的汽车帝国。贯穿皮耶希的一生,技术与偏执二字始终伴随左右,几乎在所有人看来,车企都应当以盈利、财报为首要目标;皮耶希却将此放在次要位置,始终坚持技术为先,所以才会坚持推出连年亏损的布加迪以及辉腾。从报表上来看,这是皮耶希“走眼”之处,但从意义上来看,这又恰恰是皮耶希的伟大之处,正是这些车型,一次又一次地巩固了大众集团的顶级车企地位。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2019年9月26日,戴姆勒集团宣布董事会主席迪特·蔡澈(Dieter Zetsche)将在2019年5月的戴姆勒董事大会上正式卸任,辞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相当于CEO)、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的职位,结束其在戴姆勒集团42年的职业生涯。”如同皮耶希一般将车企从水火中救出的人当然不止他一人,来自奔驰的蔡澈也是如此。与皮耶希不同,蔡澈并不是什么汽车世家富三代,蔡澈所做的事仅为将一生奉献给戴姆勒,自毕业到退休,整整43年不曾缺席。在蔡澈加入戴姆勒的43年间,前11年都是围绕着产品研发,从产品中剥离加入到管理层,要从1988年开始说起,从这一年开始,蔡澈分别到巴西、阿根廷、美国以及戴姆勒总部担任董事,任职期间优异的管理才能也让他获得了第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空降克莱斯勒CEO。蔡澈在掌管克莱斯勒后,不仅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更是亲力亲为为克莱斯勒的产品做代言,白胡子“Z博士”的名号也是那个时候正式打响的。在蔡澈掌管克莱斯勒的时间里,克莱斯勒也并未神奇般恢复元气并成为市场骄子,事实上在蔡澈接手的七年中,克莱斯勒的总利润为-15亿欧,虽然比以前已有所好转,但亏损的势头还是没能好转。所以当蔡澈于2006年接过斯伦普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任戴姆勒总裁时,蔡澈做了一个很无情的决定——抛售克莱斯勒,与克莱斯勒断绝关系。在抛售克莱斯勒股份后,戴姆勒成功回血得以熬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克莱斯勒则成为悲剧性的产物几近消亡。此外,蔡澈还领导出售了三菱、空客、特斯拉以及劳斯莱斯的股权,匀出来的资金则投放到品牌的产品研发中,戴姆勒此时可谓是卸掉了肩上的重担,全心投入到自家的汽车业务中。干完这些活儿,戴姆勒可谓是重返正轨,可这并不足以奠定蔡澈的伟大,蔡澈真正让戴姆勒走向辉煌腾飞的,是决定将重心转向中国。在2010年,蔡澈宣布与北汽成立合资工厂,并在中国引进旗下的全部产品,对豪华品牌而言,此种举动奔驰是第一家。在2016年,奔驰全球销量达到208万辆,成功超越宝马重返豪华品牌销量冠军。在蔡澈执掌戴姆勒的13年间,蔡澈成功带领戴姆勒夺回豪华品牌冠军的宝座,收入从7亿欧元增长至1674亿欧元,涨幅高达70%;净利润从8亿欧元增至76亿欧元,翻了一倍。蔡澈的伟大,对于戴姆勒来说不言而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蔡澈能拿每天4250欧元的退休金,能够成为本篇文章的话题人物。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2019年4月8日,路透社报道称,日产汽车公司股东周一罢免了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董事职务。”接下来我们聊聊一位不太光彩却同样充满分量感的人物——卡洛斯·戈恩。卡洛斯·戈恩的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日产前——进入日产后——被逮捕”。在进入日产前,卡洛斯·戈恩在米其林集团工作了18年并先后成为米其林巴西、北美分部CEO,此时的戈恩虽已初露锋芒,但对于让世人铭记来说,略显不足。在1996年,戈恩正式加入雷诺集团出任雷诺汽车公司副总裁,此时的他,仍在厚积薄发。待时间来到1999年,雷诺成功收购日产后,戈恩正式被分配至日产担任首席运营官。此时的日产,已经连续7年陷入亏损状态,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下降到不足5%,用烂摊子来形容丝毫不过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有三根柱子不能动:年工序列(又称“论资排辈”)、终身雇用、劳工福利,这是顽疾,也是国情。戈恩上任后,制定了日产复兴计划,在公司内部进行换血式改革,先将零部件供应商由1300家减少至600家,只留下最有利的供应商,不论关系不论资历;而后削减员工福利,减少销售及管理成本;裁员1万人,关闭5家工厂;卖掉房地产股票并砍掉航天部门;由此一来,日产正式瘦身成功。在强势的改革背后,是无数的家庭面临失业、供应商破产,不可谓不血腥。戈恩的日产复兴计划,仅仅在两年就显露成效,经历了连续七年亏损的日产,在2000财政年度实现了27亿美元的赢利;在2001财政年度,公司综合营业利润达到2亿美元,综合税后纯利润7亿美元,工厂运转率由51%提高到75%。在这之后,戈恩还推出了“180”计划,三年后,戈恩宣布,与2001财政年度相比,日产实现了销售增加100万辆的目标,日产“180计划”全面完成。至此,戈恩“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已经得到至高的肯定,日本民众甚至将其定为救世主。有外媒记者表示:“尽管他登陆时并没有带来武装直升机和其他最新的西方奇妙装置,但卡洛斯戈恩的到来与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马太佩里一样预示着变化的开始。”来到第三阶段,戈恩略微有些晚节不保的意思在。在2018年,戈恩因涉嫌少申报自身报酬及滥用公款被捕,具体涉案金额或超5亿人民币。对于这件事,有人说是戈恩自食其果,也有人说是日产雷诺之间权力的斗争。无论如何,戈恩的时代的确过去了,即便戈恩晚年是在不光彩的光环之下度过的,无可否认的是,戈恩的确成功将日产从濒临破产到日益强大,这份成功,应当被人所铭记。祁玉民聊完国外三位有着乾坤之力的人,让我们将视线转回国内,对于国内汽车界而言,2019年我们也送走了一位算不上知名但同样伟大的人——祁玉民。说起祁玉民你可能不认识,但你一定知道华晨汽车,没错,华晨汽车就是靠着祁玉民一手揽活的,在祁玉民执掌华晨汽车的13年间,将华晨汽车由死拉向生,在今年4月,祁玉民正式宣布退休,退休的背后,则是13年的辛酸与悲凉。需要说明的是,祁玉民本并不是汽车圈中的人,在加入华晨汽车之前,祁玉民还只是大连市的市长;而此时的华晨汽车正陷入汽车低谷期,对内企业各地项目均搁浅,宁波罗孚项目、湖北雷诺项目、沈阳“奥斯汀”出租车项目接连中止,亏损严重;对外合资品牌华晨宝马萎靡不振,销量被一汽奥迪等合资品牌远抛脑后,企业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接过华晨汽车的大旗,祁玉民先打价格战,后拓宽产品线,紧接着在宣传上与宝马靠边,在市场上推出了大量高性价比的车型,在上任当年,华晨汽车的销量就达到了21万辆,同比增长70%;此外,祁玉民还针对品牌高端车型营销能力弱的缺陷,做出将财务权及销售权交于宝马的决定,此种气魄非常人能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祁玉民也指出汽车产业的核心无非是两个字:质和量。品牌的根本是品质,未来的发展不能依靠价格竞争,品质的核心是自有技术。可自从2008年后,华晨旗下自主品牌一蹶不振,华晨中华一直在吃老本,技术未有突破、车型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按祁老的话来说:“尽管有宝马的技术支持和老平台无偿转让,但开发能力太弱的华晨无力讲技术消化。比如其在宝马平台上开发的产品,估算下来的价格甚至贵于宝马本身。”老国企背后到底有多少无奈?祁玉民的感受肯定比我们的深。在2018年时,政策开放外资持股比例,宝马作为第一个响应的车企,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其持股比例提升至75%。到这为止,华晨汽车已经在往代工厂的路上越走越远,一时间网上对于祁玉民的指责也多了起来。祁玉民对此接手采访时曾说过:早变迟变都是要变,不如早点变,把一切条件都谈好,自己也无可奈何。从结果上来看,祁玉民已经为下一任将路铺好了,华晨汽车既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技术壁垒,对于宝马而言可谓毫无筹码,与其如此不如将所有有利条件提前谈好,最起码还能得到宝马继续留在沈阳的结果,对于政府而言,这也是能够接受的。再看祁玉民在华晨汽车的13年,颇有一种被磨平棱角的感觉,从最初铁腕态度推行改革,愤慨投资三十余亿进研发成绩迟缓,到后期无奈出让股权,为华晨宝马争取最后一分利益,这中间发生的一切我们无从而知。祁玉民应该是本年度中悲情色彩最浓重的一位汽车人,曾经如此强势、有踌躇之志的人在华晨汽车滚打13年后,经常说出的话变成了无可奈何。诚然,祁玉民没能成功改变华晨汽车,但毫无疑问的是,华晨汽车的确是祁玉民救回来的,这13年,祁老辛苦了。尼基·劳达(Niki?Lauda)“2019年5月20日,F1赛事传奇车手尼基·劳达(Niki Lauda)在接受肾脏透析之后去世,享年70岁。”最后,以一位不在汽车企业从业却又同样值得敬重的汽车人结尾吧,他就是传奇F1车手尼基·劳达。他的经历,想来想去或许用“力争上游,向命运抗争”来形容会比较合适。尼基·劳达的经历或许大家都很熟悉了,出生于富商家庭,热爱赛车却又不被家人认同。在家人切断自身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选择向命运抗争的尼基·劳达通过贷款买到了F2的车队席位,而后在赛场上不断证明自己,最终被F1法拉利车队赏识,得以进入F1赛组进行比赛。进入F1赛组后,尼基·劳达与詹姆斯·亨特的竞争故事更是被传为佳话以《极速风流》之名展现在荧幕之中,这是我第一次对F1赛事产生兴趣,也第一次被赛车手的拼搏精神所感染。1976年,尼基·劳达在纽伯格林赛道发生车祸被大火困在驾驶舱长达一分钟,最终尼基·劳达头部被严重烧伤,肺部也由于吸入大量高温有毒气体而受损,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退役二字。此时的尼基·劳达向我们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为尽早重返F1赛场,尼基·劳达没有选择耗时较长的整形手术,仅恢复了必要的身体机能部分后便重返赛场,此时距离事故仅有42天,在缺席三场赛事(其中一场为赛季收官赛)后,尼基·劳达赢得年度季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后来的时间里尼基·劳达先后退出汽车界开办了航空公司,在1982年还重返赛车场加入迈凯伦车队并拿下个人的第三个总冠军头衔;在2012年,尼基·劳达担任梅赛德斯大奖赛的非执行董事。可以说,尼基·劳达从未真正离开车坛。相比起上的三位汽车英豪,尼基·劳达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与命运斗争的勇气让全世界人都记住了他,这也是为什么无数并未看过他一场赛车的人,也纷纷在尼基·劳达先生辞世之时默默为其哀悼。总结重溯2019年离我们远去的汽车先辈,难免会有些唏嘘,那些几十年内不再有的传奇前辈们纷纷离去,或退休、或被捕、或辞世。但向前看,宝马集团有奥利弗·齐普策(Oliver Zipse)成为新一任的宝马集团董事长,能否重振宝马雄风,理清产品线并成功迎接未来?郑义善能否带领现代振兴,捷恩斯又能否重返中国?在FCA和PSA合并后,担任CEO的洛斯·塔瓦雷斯未来又将有何举动。所以,2020年,汽车界人物也定将精彩不断。在2019-2020交替之际,也来灌口鸡汤吧:即便你不像皮耶希一样有富三代的家庭背景;也不如蔡澈般有富有远见决策千里之外的能力;祁玉民般摧枯拉朽的魄力;更没有戈恩一样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千万不要悲伤,你还能拿出你钢铁般的意志,如同尼基·劳达般冲破命运的桎梏,加油吧2020!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貌似没有

中国汽车界杂志排名

个人推荐汽车族

《人志车》

《汽车之友》国内最早的专业汽车杂志

汽车之友 11-1308/U 汽车工程 11-2221/U 北京汽车 11-2227/U 汽车与驾驶维修 11-2984/U 中国汽车市场 11-3418/F 汽车与安全 11-3680/U 汽车与社会 11-3714/U 中国汽车画报 11-3717/U 汽车维修与保养 11-3940/U 商用汽车 11-4390/TH 汽车族 11-4420/TH 汽车知识 11-4722/TH 汽车导购 11-4837/TH 汽车测试报告 11-5043/TH 中国汽车界 11-5240/F 汽车观察 11-5288/U 汽车与运动 11-5325/U 家用汽车 11-5372/U 商用汽车新闻 11-5506/U 汽车制造业 11-5557/TH 汽车零部件 11-5661/TH 汽车周刊 11-5855/U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11-5904/U 汽车纵横 11-6024/TH CHINA AUTO中国汽车 12-1184/U 中英文 汽车运用 12-1186/U 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12-1228/U 世界汽车 12-1234/U 汽车生活 12-1318/U 军用汽车 12-1323/U 汽车工程师 12-1411/U 汽车维修技师 21-1465/TH 汽车文摘 22-1112/U 汽车技术 22-1113/C 汽车工艺与材料 22-1187/U 汽车维修 22-1218/U 大众汽车 22-1227/U 汽车工业研究 22-1231/U 汽车与配件 31-1219/U 上海汽车 31-1684/U 汽车维护与修理 32-1438/U 汽车世界 33-1342/U 军用汽车管理 34-1145/U 重型汽车 37-1259/TH 专用汽车 42-1292/U 汽车科技 42-1323/U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 42-1406/U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42-1448/TH 汽车之旅 42-1615/U 时代汽车 42-1738/TH 汽车电器 43-1097/TM 汽车与你 44-1203/U 汽车导报 44-1552/U 当代汽车 50-1179/U 汽车杂志 51-1130/U 汽车博览 51-1681/U 汽车驾驶员 61-1118/U 汽车实用技术 61-1394/TH 汽车自驾游 61-1480/G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