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发布时间: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教育界》杂志不错,纯教育的省级期刊,可以试试。他们的官方网站:

录用比例极低。可以说是很不好投,你写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要前面的人没有写过的,还要吸引人的,有道理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1、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施昌海,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7-302、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刍议,施昌海,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8-283、研究生德育工作评估方法探析,施昌海,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03-174、简论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施昌海,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7-305、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基本特点及教育引导方法,施昌海,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5-306、论高校反腐倡廉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设,施昌海,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9-307、院系党组织工作的着力点: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施昌海,思想教育研究 2000-10-258、论研究生德育工作机制创新,施昌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09-109、高等教育国际化刍议,冯军; 施昌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5-1310、高等教育国际化,冯革 ; 施昌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9-3011、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张德宗; 施昌海,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我这里有篇好文,来与大家分享!贝奥武甫的人格结构摘 要:贝奥武甫的人格结构具有丰富的人性化内涵。他的童年经历对其心理结构的形成影响深刻,在他的身上,超我与本我不断碰撞与冲突。贝奥武甫以自己的死亡成就了英雄的完美,直到生命的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作为英雄的人格结构的和谐。 关键词:贝奥武甫 人格结构 超我与本我 《贝奥武甫》是中世纪欧洲第一篇民族史诗,英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主要内容是讲述高特王子贝奥武甫带领十二勇士来到丹麦王国,除去恶魔葛婪代及其母亲,为丹麦解除祸患赢得和平,得到荣誉和重赏后回到故土;后来贝奥武甫做了高特国王,没想到在五十年后,一条火龙扰乱了王国的安宁,贝奥武甫虽然已经英雄暮年,但仍壮志不已,独战火龙,终于壮烈牺牲。史诗将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穿插在一起,反映了氏族社会晚期日耳曼人的英雄精神和生活状况。在主人公贝奥武甫身上就集中体现了这个时期人们的英雄理想。无可否认,在诗中贝奥武甫上是被作为一个神化了的英雄来描写的,但这个神化了的英雄,与荷马笔下的英雄们又有很大的不同,他具有更复杂的性格和丰富的人格结构,具有更加人性化的内涵。如果我们把他仅仅作为一个凡人来考察,就会发现这个人身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琢磨的。通过对他的心理结构的分析,我们也许可以揭开所谓英雄的背后的秘密。 一、 贝奥武甫的童年经历对其心理结构的深刻影响 贝奥武甫童年的遭遇是不幸的。父母早丧,七岁时被外公领养,又亲眼目睹了发生在外公家的一场血光之灾。关于其双亲的事迹,诗中有两处提到而且都是通过丹麦国王“希尔德子孙的护主”罗瑟迦的回忆。当贝奥武甫初次来到丹麦,罗瑟迦听到消息后说: “原来是贝奥武甫!从小我就认识。 他已故的父亲名叫‘剑奴’艾奇瑟, 娶的是老王雷泽尔的女儿。” (第372~374行) 罗瑟迦设下宴席款待贝奥武甫时,又提起了他的父亲,以一种赞许的口吻说: “想当年,你父亲手起刀落, 杀了狼子族的何锁拉” (第458~459行) 然后又说起自己如何如何收留他的父亲、帮他化解了仇怨。 从这些回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贝奥武甫的父亲艾奇瑟本是风族一个武艺高强而且异常勇敢的人,只因为“杀了狼子族的何锁拉”,惹出了一桩大仇。族人惧怕狼子族发动战争报复,拒绝让他继续在部落里呆下去。艾奇瑟无奈之下只好飘洋过海来到了丹麦,投奔罗瑟迦,并在罗瑟迦的帮助下了解了仇怨,二人从此成为好友。虽然诗中再没有提及以后的事情,但是可以推断的出,实际上贝奥武甫的父亲终生流浪,英年早逝,客死异乡。他的母亲大约不久也跟着去世了。这样不幸的家庭悲剧发生在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对贝奥武甫来说,其影响必然是终身的。在全诗中,很难发现他谈及自己的父母,只是在他“屠龙”前的回忆里,他才终于略微提到,而这时的他,却已是髦耋老人。尽管贝奥武甫终身避而不谈父亲和母亲,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对父母之爱有一种强烈的渴求。尤其是在罗瑟迦认贝奥武甫为义子之后,贝奥武甫对他说的一段话: “假如我这一次为救援你 献出了生命,你仍旧是我的父亲, 依然有父亲的责任。” (第1477~1479行) 这里关键的地方在“责任”两个字上面。虽然贝奥武甫所提的责任不过是要求罗瑟迦保护他的战友,把罗瑟迦赏给他的财物转交给自己的舅舅。但把“责任”和“父亲”联系起来,正是他深藏内心多年的那种潜意识的流露。而最后弥留之际的话语,更是道出了英雄的心中永久的辛酸和悲痛,催人泪下: “命运摧折了我的全部亲人, 勇敢的贵族,无情的裁决。 现在,我也要跟他们去了。” (第2814~2816行) 贝奥武甫七岁的时候就被外公领养,和舅舅赫依拉一起生活,得到的父母之爱是微之又微的;所以当他说出“我的全部幸福都维系在你一身。除了你,赫依拉,我再无其他亲人了”这样最富有人情味的话时,这时候的贝奥武甫已经不是那个降妖除魔、武力非凡的勇士,而是一个寄人篱下、双眼含泪的孤儿。 此外,发生在大舅和二舅间的惨剧再一次给贝奥武甫的心灵投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不料二舅的疏忽,提大舅铺下了不该铺的灵床。 ……亲人倒地,兄弟的利镞,玷污了哥哥的鲜血。 这是无法补偿的一笔债,心头 最难以承受的一桩罪。尽管如此, 那王子还是白白扔下性命,不得复仇。” (第2435~2443行) 这一场灾难从此改变了外公的一家: “凄风代替了微笑:骑士睡了, 英雄的黄土,再没有竖琴的歌谣, 宫廷的飨宴,当年的热闹。” (第2457~24559行) 最疼爱他的外公也因过度的伤痛离开了人世: “终于,他被阴沉的忧伤所压垮, 抛下人世的欢乐,选择了上帝的光明。” (第2468~2469行) 对于贝奥武甫来说,这无疑是他已经不幸的命运的雪上加霜。从此,爱与恨的种子在他的心里互为消长疯狂的成长起来,报恩与复仇,战争与和平,成了他生命的主旋律。他一生中的几件大事都是围绕着这个主旋律的。 影响贝奥武甫心理结构形成的另外两个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即从小就受人歧视和与勃雷卡比赛的失败。在诗歌第2184行诗人插述一节贝奥武甫的遭遇:“少年时代他曾经被人小看了,高特人的儿子们视他为无用懦夫;蜜酒宴上,风族的首领也不给他名誉和黄金。他们以为他实在懒散,好欺负的王子一个。”可以想见,贝奥武甫在风族里得到这样不公平的待遇某种程度上是和他的父亲有关的。由于遭遇的特殊性,这种歧视不但没有摧垮贝奥武甫年轻的心,反倒磨练了他的意志,促使他奋发图强,等待着时机凭自己的武力去获取财富和荣誉-----做一个风族人眼中的真正的英雄。然而无庸讳言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完全避免歧视所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贝奥武甫也不例外。从他的言行里我们能够看出他的性格的某些缺陷:敏感、自负、惟我独尊以及对于财富和荣誉的一种几乎过分的渴求。如当翁弗思向他挑衅揭他伤疤的时候,他立即“一声冷笑”,劈头盖脸狠狠地回击: “听着,我的朋友翁弗思, 你一喝酒,讲起勃雷卡就没个完, 而且还是他那次冒险!实话实说, 有谁比得上我的水性、耐力, 汹汹恶浪里我那场苦战!” (第530~534行) 在和勃雷卡“到大洋上尝尝拼命的滋味”的比赛中,贝奥武甫的确是事实上失败者。在那个崇拜英雄的年代,胜利往往意味着荣誉,而失败则意味着耻辱。虽然贝奥武甫比赛失利是由于客观原因,但没有人会理解这个逃亡者的儿子。即使是罗瑟迦,刚开始对贝奥武甫也不是非常有信心的。所以贝奥武甫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都积极地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证实他的真实存在,竭力避免失败感,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自我满足。这也是对“浪水族唯一的根”威拉夫对为什么贝奥武甫明知无力独胜火龙却坚决要亲自屠龙的迷惑的最好的解释。 二、 贝奥武甫的矛盾:超我与本我的冲突 在诗人的笔下,贝奥武甫之所以成为古日耳曼人心中的理想英雄,是基于以下几点:(1)超凡的武力和英勇善战的本色;(2)对财富和荣誉的执着追求;(3)与民为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4)高度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诗人的赞扬总是离不开贝奥武甫“体格的标悍,力量的出众,勇气过人”,这是早期人类希望征服自然的心态的反映。与其说诗人是对英雄的赞美和崇拜,倒不如说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肯定和欣赏。在这个意义上,贝奥武甫是超我的。而作为个体的自由人,贝奥武甫必然有更深层的欲望和本能,这些欲望和本能迫使着他必须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实际上英雄的背后压抑着对自我满足的追求以及破坏和毁灭的冲动。在这个意义上,贝奥武甫是本我的。 贝奥武甫有很强烈的复仇意识。如当葛婪代的母亲为儿子报仇突袭鹿厅后,罗瑟迦忧虑如焚,贝奥武甫则镇定地说:“与其哀悼,毋宁复仇!”而且还鼓励罗瑟迦和他一起去“追寻葛婪代母亲的踪迹”,以致使得老王“如释负重,一跃而起,为听到如此豪言壮语感谢上帝”。贝奥武甫的复仇行动也是坚决果断甚至是残忍的。他曾这样来炫耀自己的武功: “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遍体敌人的血污; 一次就捆住五个、杀了一窝 巨人;黑夜里惊涛上 我砍倒一条条海怪(自寻烦恼, 谁叫它们当上我的对头!) 九死一生,替风族报还仇怨。” (第419~424行) 而后来他执意亲自“屠龙”,显然也是受到这种意识的支配。在贝奥武甫眼里,复仇的手段就是武力征服和杀戮。在劳动力低下和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想战胜敌人从而获得生活必需品,只有依靠体力。以武力获取财富,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此,贝奥武甫的复仇与杀戮的意识实质是在人类的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下对自然界强者(如动物、妖魔鬼怪以及不可知的恐惧)的破坏和毁灭的死亡本能,也是早期人类对自我力量的肯定的生存本能。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体现是贝奥武甫独战火龙。 火龙守护的宝藏是受过诅咒的。报信人是这样说的: “这份宝藏,暗地里的黄金 只会给主人带来凶信…… 所以,贝奥武甫并不明白 当他向墓冢的卫士挑起殊死的决斗, 永别人世的时刻如何到来------ 深深宝库,绝灭了的一族王公 植下的大咒:直至末日审判 任何人侵犯了那方地府 都将被罪孽锁住,绑在妖怪的怪圈, 身陷地狱的囹圄……” (第3059~3073行) 报信人虽然指出这个诅咒“贝奥武甫并不明白”,并不等于说他不知道,更多的意思也许是强调贝奥武甫对触犯这个诅咒的严重后果----死亡没有预料到。贝奥武甫要杀火龙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奴隶偷走火龙守护的酒盅,火龙察觉后大发雷霆之怒,向高特王国发起疯狂的报复,使高特王国“落入火海”。但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宝藏。这从他临死的话可以看出: “为了这座宝藏,…… 我为我的人民赢来,…… 为了这座宝藏,我交出了最后 一个冬天。” (第2794~2800行) 为了宝藏,他“必须向大蛇挑战”,哪怕是他已经预感到死亡: “他心中忧伤, 预感到了死亡。命运的裁决近在咫尺, 搜寻着皓首老人灵魂的宝库。 生命,即将告别躯体; 不久,肉与灵便不在一处了。” (第2418~2424行) 为了获得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财富,贝奥武甫作为人类强者的代表,他义不容辞要向自然的强者-------动物和不可知的恐惧------火龙和诅咒------发起挑战。只有破坏和毁灭才能获得人类的自我满足。这是源于人类的死亡和生存本能,而不仅仅是因为贝奥武甫对于个人荣誉的维护。贝奥武甫死前最后一眼要看看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战利品”,显然就是为了这种满足。 从另外一件事情上,我们也能看出本我是如何在贝奥武甫身上体现出来的。贝奥武甫跟随其主赫依拉弗里西人,赫依拉不幸战死沙场,“在弗里西人的土地上被利刃摧折”,而贝奥武甫却没有像日尔曼传统扈从那样与主共同战死,而是靠“自己的神力”和“非凡的水性”冲出重围,背着“缴获来的铠甲”只身逃会了高特王国。诗人在叙述这件事时,把它称为“孤零零的幸存者游回祖国”。没有谁追问这件事情,也没有谁责怪他。必须要提的是,在这件事之前,贝奥武甫的“英雄”身份是早已经得到公认了的。“老王”赫依拉死去,“英雄”平安归来-------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个残酷的竞争法则:在贝奥武甫甚至民众心里,“英雄”取代“老王”是不言而喻、理所当然的。“老王”的妻子慧德王后甚至还向贝奥武甫“捧上黄金和王位,项圈和宝座”。贝奥武甫选择逃亡,也可以说正是他意识到达到他生命颠峰的“机会”终于来到。这里潜伏着贝奥武甫的儿童时代受到压抑的欲望。 超我的贝奥武甫与本我的贝奥武甫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要做“英雄”,代表着社会道德的规范;另一方面,受到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则像地下的岩浆翻滚着,随时可能喷涌而出。他那“十指间不下三十个人的力量”的一双铁掌,总是在渴望着鲜血的浸淬。 那么贝奥武甫是如何调节自身的这种深刻矛盾的呢?第一,承认上帝,给自己的行为赋予正义性。如宣称“死亡攫走的人,须服从上帝的裁判”,把葛婪代称为“上帝的顽敌”、“上帝的叛逆”,把自己的胜利归结为上帝的护佑:“让英明的上帝,神圣的主裁判,胜利该归谁手,谁称他的心意!”(第686~387行)。第二,反抗命运,给自己的行动以合理性。认为“匆匆人生,无非一场拼斗”,“天意如何,自由它去”,即使“命运的裁决近在咫尺”之时仍然义无返顾。第三,诚心忏悔,以寻求自我安慰。火龙给高特民众带来了灾难,这个时候,“智慧的领袖以为自己冒犯了全能的上帝,永恒的天主,破坏了古老的规矩”,而且平生第一次“胸中涌起了黑暗的思绪”。第四,选择死亡,成为“完美”的英雄。贝奥武甫之死,是超我与本我矛盾的激化,是超我对本我的胜利。当火龙的威胁出现,战还是不战便成为贝奥武甫面临的选择。若战,死亡也许难以避免;若不战,则意味着对火龙的妥协和屈服,自己也就成了当年面对葛婪代手足无措的丹麦国王罗瑟加,“英雄”将不成为“英雄”了。所以,他“必须向大蛇挑战”,他必须选择死亡------贝奥武甫以自己的死亡成就了英雄的完美。直到生命的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作为英雄的人格结构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冯象译,《贝奥武甫》,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6月第1版 〔2〕金朝霞,《<贝奥武甫>中英雄主义精神和基督徒意识》,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7月,第41卷第4期 〔3〕王继辉,《再论贝奥武甫其人》,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一期 〔4〕王先霈、胡亚敏主编,《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姚元权地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E-mail:

都是核心期刊 一样一样的

给句中文啊,我不知道是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深层原因  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学界从历史沿革、经济结构、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虽然认识程度不一,表述不一,但基本上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户籍制度”等的实施,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外,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这是导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地区差别的直接原因。(注: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此外,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国经济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也会带来个人之间、行业间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二)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注: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此外,在改革和体制变迁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我国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在体制转轨中出现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注:赵人伟:《转型期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  (三)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  (四)制度的缺陷及政策制度不到位因素的影响。  (五)社会保障乏力、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的影响。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  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牵涉到库兹涅茨的“倒U 型”假说理论的争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一篇经典论文中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演变趋势为“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长期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均的变动,是沿着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 型轨迹进行的。这种“先恶化后改善”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100年时间。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Kuznets hypothesis)。库兹涅茨的“倒U 型假说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学者们持不同意见。  从文献考查看来,大多数的横向国别研究支持倒U 假设:时序资料分别证明了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别扩大,而在发达国家收入差别下降的现实:微观分解资料也并不否认倒U 假设的成立。不过,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轨经济的国家,其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是否符合库兹涅茨倒U 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有学者认为,库兹涅茨效应具有普遍性。当然,各国库兹涅茨效应也会因其不同的历史、文化、体制等原因有不同的表现,如初期增长的时间长短可能不一致,收入分布差距的上限和下限也可能不相同。(注:刘萌芽:《对库兹捏茨效应及其成因的思考一兼谈我国当前分配政策的取向》,《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因此,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存在,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是由经济不平衡发展引起的。(注: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库兹涅茨假说—兼论中国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也有学者利用省份横截面数据对库茨涅兹“倒U 型”假说进行经验验证,从经验分析中得出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不成立的结论,但认为,对于“倒U 型”假说,要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中国现在的数据不支持并不意味着将来的数据也不支持库茨涅兹“倒U 型”假说。(注:李实:《对收入分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答复》,《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也有学者认为,虽然横截面的经验研究有其价值,但以横截面的经验研究来否定倒U 形变化的结论在方法上是有问题的。判定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否呈倒U 形变化应该依据的是历史序列分析。  总的来说,学者们比较认同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与经济改革的进程相关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的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动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前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部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将会得到纠正或缩小。因此,库兹涅茨“倒U 型假说”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变动研究仍有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正处在倒U 型曲线的前半部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会加大。我们应坚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促进居民收入的变动及早走向倒U 的后半段,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三、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经济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二)加强法治建设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保障。  (三)必须注意实行正确的政策选择。  (四)发展教育、普及教育,使教育机会均等。   (五)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主 管:云南省教育厅主 办:云南大学主 编:卢云昆编辑出版:《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国内发行:昆明市邮政局 代号:64-85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代 号:BM 1860出版日期:单月18日开 本:标准16开页 码:96页国内统一刊号:CN53-1176/C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7511地 址: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文津楼A区三楼邮政编码:650091定 价:RMB00元 在哲学社会科学日益繁荣、日渐受到重视之际,《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于2002年8月创刊,施惟达教授任主编,卢云昆教授任副主编,林艺副编审任编辑部主任。《学报》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拓学术视野,弘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培养优秀的学术人才、促进高校学术研究的繁荣为办刊宗旨,强调研究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前沿性,坚持高质量、高品位的办刊方针。《学报》所设“哲学与文化”为本刊特色栏目,刊登精品文章,注重理论创新;“经济学探索”关注社会经济动态,探讨经济热点问题。此外,本刊还设有“文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学术评论”、“书评”等栏目。《学报》为双月刊,逢双月28号出刊,当前为96个页码。吴松校长专门撰写了“发刊词”,警言新创办的《学报》“若能以张扬学术良知、播布学术正义、塑造学术人格为已任,着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注重学术品位,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人文价值的高标,学问之人的成长和大学精神的塑造尽一份力,出一份力,则善莫大焉。”《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创办,还得到了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关心。耄耋之年的启功先生专门为《学报》题写了刊名,费孝通、雷洁琼、季羡林、任继愈、于光远、蒋学模等老一辈学者题辞祝贺,创刊号上刊登了汤一介、陈嘉映、张汝伦、邓伟志等知名学者的论文。2002年8月20日下午,《学报》在云南大学图书馆隆重召开了创刊座谈会。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社会科学院、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以及省内部分高校的领导、专家学者,省内各兄弟刊物负责人等到会。与会来宾对《学报》的创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宝贵的意见。继创刊座谈会之后,2002年12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在京专家学者座谈会,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云南大学校长吴松教授主持会议,施惟达主编介绍了《学报》的办刊情况。各位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学报》刊登的文章都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包容量大,同时对《学报》如何突出刊物特色、如何使栏目设置更加合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创刊当年,《学报》出版了三期刊物,作者均为全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共刊登了29篇论文,文章涉及哲学、文化、经济、历史、社会学、文学、美学等学科,对各学科领域中较深层次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探讨研究。29篇文章中有14篇17次在不同学术期刊上引起反响,反响率达到62%。2003年3月15日,学报编辑部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内举办了“在沪专家学者座谈会”,为进一步办好学报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意。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武建国教授主持,施惟达主编向与会专家和学者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到会专家学者们对2002年出版的刊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学报》总体设计朴实、大方、厚重,所刊文章学术质量高,能反映学科前沿问题,是一份学术品位较高的综合理论刊物。同时,对《学报》之不足,学者们也予以了中肯的建议。为庆祝云南大学建校80周年,2003年《学报》第2期特设“校庆80周年专稿”栏目,云大高发元书记及吴松校长为栏目撰写了专稿,高发元书记的文章是“风雨耕耘立宏业”,吴松校长的文章是“以人为本 学术兴校 弘扬传统 再铸辉煌”,这两篇文章全面总结了云南大学80年的办学历程,提出了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全体师生倍受鼓舞,在广大校友中引起良好反响。在两年多的办刊工作中,编辑部全体人员兢兢业业,认真遵守编辑规范,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学报》依照《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试行)规定》达到了执行评优标准,于2003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共同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证书》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研究中心颁发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DJCED)刊源证书》,同年10月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2004年9月,由资美编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副主编张建荣副教授设计的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另外,《学报》的英文翻译由有着深厚功底和丰富经验的云南师范大学何昌邑教授担当,保证了英文翻译的较高水准。截止到2004年10月为止,《学报》共出刊14期,编发文章158篇,先后刊登了国内诸多知名学者和学术界新锐的论文,这些文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新华文摘》、《中国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都对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文摘或复印率保持较高水准,其中2003年第4期《学报》最具代表性,该期共刊登了11篇文章,达到了100%的反响效果,《学报》已逐渐显露出其在学术界的影响力。编辑部常常收到读者的电话,要求订阅或购买刊物。为扩大发行量,编辑部于2003年7月与昆明市邮政局签订了国内邮发协议,代码为64-85,《学报》还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签订了国际发行协议,代号为BM1860。《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起又一个学术舞台,开启了又一扇学术窗口。虽然创刊至今还不足三年,在事业上才刚刚起步,与兄弟刊物相比,还有许多经验要学习借鉴。相信在学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云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会创造出更加光辉的业绩。 2003年10月,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荣誉证书。 2004年9月,学报封面获第五届中国大学出版协会颁发的装帧“艺术设计金奖”。2006年10月31日,学报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期刊评选优秀提名奖;“哲学与文化”栏目荣获优秀栏目奖。2007年12月,学报获云南省报刊出版质量评比A类期刊。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神秘主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神秘主义的。对待神秘主义要以牙还牙。一口黄口。神秘主义者,主要都是。沈碧神秘主义者出自。国外。对图在国外发流行就是必须的,你的嘴。神神秘秘的不说话,闭上嘴。现在的。神秘主义者,主要是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工作单位钟。不?不讲话。对的,是我对待事情高高挂起。不牵着自己。避而远之。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工作都需要有对公都很不利。我们应该克服这种神秘主义。努力参与。自己该做的工作。参与自己该学习,积极参与。努力参与,把工作做好。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经验分享

云南大学学报有3种: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法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即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也是 中文核心期刊,又是 CSCD核心期刊。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仅是中文核心期刊,但不是 CSSCI核心;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没名气的有影响力因子,可以查下复合影响因子:819综合影响因子:482所属分类: 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科学II教育综合期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主办:云南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0258-7971CN:53-1045/N邮发代号:64-29 现用刊名: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38 2008年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6年入选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2006、2009年评为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2005年评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9年荣获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7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1995年荣获全国重点大学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1992年、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1989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1989年获云南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云南省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2000年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被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被美化学文摘《CA》收录被美国《数学评论》(MR)收录被美《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CSA:Technology)收录

录用比例极低。可以说是很不好投,你写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要前面的人没有写过的,还要吸引人的,有道理的。因为学报其对文章和作者的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投稿审核的过程也很漫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