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人口老龄化国外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人口老龄化国外文献综述

推荐用凤眼莲(水葫芦)开题资料自己找

论文是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不是凭空编出来的,你连开题报告都不会写,又怎么能够完成调研和实践的。科学是实打实的,你的论文将来应该在实践中可以兑现!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 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 顺利。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 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 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 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 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 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 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 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 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 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 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 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 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 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 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 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 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 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 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 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 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 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 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 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 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 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 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 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 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 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 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 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 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 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国外人口老龄化研究文献综述

21世纪:全球性人口老龄化(海外风云) 编译:郭琳杰全球人口总量已经轻松越过了60亿的横竿,但横竿的上升速度将越来越慢。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世界总人口的增长率在1950-1955年期间为2.44%,1985-1990年期间为1.67%,预计在2020-2025年期间将降低至1.15%。因此到下个世纪中叶,全球人口总量增长有望得到控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的问题,各国社会保障制度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使老龄人口的比重逐步上升。1950年,65岁以上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5.1%,而预计在2025年这一比率将上升至9.7%。目前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但预计,未来欠发达地区的老龄化速度较快。从1950年到1980年,发达地区老龄人口所占的比重增加了一半多,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还会再增加一半。而在欠发达地区,尽管这一比率在1950年到1980年只上升了18%,但从1990年到2025年却要上升约78%。预计全球老年人口对适龄劳动人口的比率在都会提高。亚洲的提高速度将是最快的,预计从1990到2025年将会提升77.1%,非洲的提高幅度最小,是16.1%。到本世纪末,欧洲、北美洲和前苏联地区的适龄劳动人口的绝对数量都会急剧减少,估计在欧洲的下降幅度为4.6%,在北美洲的下降幅度为3.5%。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年型地区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早在1979年末,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人已占总人口的7.2%。1998年末,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3.3%。在未来20多年内,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将对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形成巨大压力。有关研究机构预测,在2030年时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62万至488万,比1998年增长0.96倍至1.07倍,而适龄劳动人口数在2010年时将比目前至少减少100万,在2035年时将比目前至少减少200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海不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收支有可能在下个世纪20年代或更早些时候出现严重赤字。世界各洲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情况世界各洲人口预期寿命(岁)的增长情况《国际金融报》 (1999年12月02日第5版)详见

联合国人口司发布了截止2006年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及世界各国和地区老龄化程度的数据。现编译部分内容。   一、2006年世界人口老龄化状况   1、据官方统计,2006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8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目前,世界上一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亚洲(占54%),其次是欧洲(22%)。   2、2006年是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联合国专题项目的研究估算,到2050年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到了2150年,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   3、老年人口本身也在老化。2006年8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老年人总数的13%,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0%。百岁以上老人也将从06年的7万增加到2050年的370万,多达13倍的增幅。   4、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大于男性,所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男女性别比例是82:100。80岁以上人群中这一比例更是只有55:100。   5、独居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4%。独居的女性老人比例为19%,明显高于男性的8%。发达国家独居老年人比例为24%,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的7%。   二、世界各国和地区老龄化程度   由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各国和地区老龄化程度数据(附后)中可以看出:   1、目前世界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是日本,达到了27%。其次是意大利和德国,分别为26%及25%,且这三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   2、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20%以上的国家有27个,其中19个为发达国家。   3、 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或超过10%以上的国家有74个, 10%—20%的国家47个,发达国家13个,占66%。   4、老龄化程度10%以下的国家有118个,均为发展中国家。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均在10%以上,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据统计近年发展中国家老龄化加深的速度明显比发达国家快很多。   人口老龄化这一最开始主要涉及发达国家的问题,如今在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会深深影响所有个人、家庭、社区及国家。

人口老龄化综述论文

你还没做好啊。我租好了,需要就发。来。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了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6)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了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文献综述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状况也有很大改变。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于2009年10月启动,以2010年11月1日为标准时点进行普查,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光电录入及数据处理工作,人口主要数据已经公布。1、常住总人口。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148126人,其中铁力市350358人、嘉荫县68566人、伊春区146074人、南岔区118060人、友好区53409人、西林区51938人、翠峦区44976人、新青区43054人、美溪区40697人、金山屯区39917人、五营区33980人、带岭区32256人、乌马河区31391人、汤旺河区30980人、红星区21838人、乌伊岭区21145人、上甘岭区19487人。2、家庭户人口。全市17个县(市)区共有家庭户461297户,家庭户人口为1132298人,占总人口的62%,平均每户人口为45人。3、按人口的性别构成。全市常住总人口中,男性为577388人,占29%;女性为570738人,占71%。性别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7。4、按人口的年龄构成。全市常住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7418人,占36%;15—64岁的人口为907731人,占0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977人,占58%。5、按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全市常住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1839人,占13%;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30679人,占09%;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586281人,占06%;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0186人,占69%(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129人,文盲率为8%。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十年中,我市人口变化的趋势是:1、全市总人口下降。本次人口普查我市常住总人口为1148126人,较2000年减少101495人。其中,男性人口577388人,减少58740人;女性人口570738人,减少42755人。全市17个县区中,只有伊春区、西林区人口略有增长。其中,伊春区人口增加1512人,西林区人口增加3884人。其它15个县区人口均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人口下降较多的有南岔区、友好区和嘉荫县,分别减少22786人、14239人和12438人。从年龄分组看,本次人口普查中15-45岁人口为53万人,较2000年减少15万人,其中25-35岁青壮年人口为7万人,减少14万人。表明我市青壮年劳动力大幅下降,而且多为高学历、高素质人口,这部分人多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家庭户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与2000年相比,我市平均家庭户规模从95人降低到45人,减少5人,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人。1-14岁人口为107418人,较2000年减少116987人,降幅为1%,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全省为96%,全国为60%),下降6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为132977人,较2000年增加47752人,增长0%,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8%,提高了93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7%,即为人口老龄化,我市高达58%,比国际标准高5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1个百分点(全国为87%)。同时也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保持低生育率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巨大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老龄化程度加快。从另一个角度看,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加重。3、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同2000年相比,全市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程度的由3647人上升为7128人,增长3481人(全国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7590人上升为20092人,增长2502人(全国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人45421上升为51064人,增长5643人(全国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0537人下降为15694人,减少4843人(全国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由91%下降为8%,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全国文盲率由72%下降为08%,下降64个百分点)。4、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本次人口普查我市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29%,女性人口占71%,性别比由2000年的7下降为17(全国由2000年的74下降为20),性别比趋于合理。

[1] 郑文峰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再认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05,(04) [2] 曲海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J] 人口研究 , 1989, (04) [3] 刘传江 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与对策专家研讨会综述[J] 社会学研究 , 1993, (06) [4] 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特点[J] 了望 , 2000,(38) [5] 蒋正华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对策[J] 求是 , 2005,(06) [6] 王先益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 1990, (05) [7] 张杰, 张展新 直面中国人口老龄化[J] 中关村 , 2004,(07) [8] 邬沧萍, 徐勤 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特点的新认识及对战略对策的新思考[J] 中国人口科学 , 1990, (02) [9] 朱忠祥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2,(01) [10] 杜寿杰, 张文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J] 发展论坛 , 1997,(11) [1] 丁葵桃 浅谈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0,(04) [2] 崔凤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新长征 , 1999,(05) [3] 李红 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 行政与法 , 1998,(02) [4] 成凤皋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对策[J] 理论建设 , 1996,(02) [5] 普建中 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 创造 , 2000,(07) [6] 刘观海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J] 福州党校学报 , 1996,(01) [7] 郭远发 , 陶立群 我国老龄科学的起步[J] 了望 , 1989, (37) [8] 周彦杰 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J] 前线 , 2001,(06) [9] 刘观海 福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J] 福州党校学报 , 2005,(02) [10] 杨伟国 人口老龄化挑战欧洲就业[J] 求是 , 2005,(13)

人口老龄化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 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 顺利。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 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 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文献综述的 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 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 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 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 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 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 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 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 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 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 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 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 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 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 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 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 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 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 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 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 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 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 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 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 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 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 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 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 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 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 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状况也有很大改变。我市第六次人口普查于2009年10月启动,以2010年11月1日为标准时点进行普查,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现场登记和光电录入及数据处理工作,人口主要数据已经公布。1、常住总人口。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148126人,其中铁力市350358人、嘉荫县68566人、伊春区146074人、南岔区118060人、友好区53409人、西林区51938人、翠峦区44976人、新青区43054人、美溪区40697人、金山屯区39917人、五营区33980人、带岭区32256人、乌马河区31391人、汤旺河区30980人、红星区21838人、乌伊岭区21145人、上甘岭区19487人。2、家庭户人口。全市17个县(市)区共有家庭户461297户,家庭户人口为1132298人,占总人口的62%,平均每户人口为45人。3、按人口的性别构成。全市常住总人口中,男性为577388人,占29%;女性为570738人,占71%。性别比(以女性人口数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7。4、按人口的年龄构成。全市常住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7418人,占36%;15—64岁的人口为907731人,占06%;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32977人,占58%。5、按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全市常住总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1839人,占13%;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30679人,占09%;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586281人,占06%;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80186人,占69%(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文盲人口(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129人,文盲率为8%。自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的十年中,我市人口变化的趋势是:1、全市总人口下降。本次人口普查我市常住总人口为1148126人,较2000年减少101495人。其中,男性人口577388人,减少58740人;女性人口570738人,减少42755人。全市17个县区中,只有伊春区、西林区人口略有增长。其中,伊春区人口增加1512人,西林区人口增加3884人。其它15个县区人口均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人口下降较多的有南岔区、友好区和嘉荫县,分别减少22786人、14239人和12438人。从年龄分组看,本次人口普查中15-45岁人口为53万人,较2000年减少15万人,其中25-35岁青壮年人口为7万人,减少14万人。表明我市青壮年劳动力大幅下降,而且多为高学历、高素质人口,这部分人多数流向经济发达地区。2、家庭户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与2000年相比,我市平均家庭户规模从95人降低到45人,减少5人,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4人。1-14岁人口为107418人,较2000年减少116987人,降幅为1%,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全省为96%,全国为60%),下降6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为132977人,较2000年增加47752人,增长0%,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8%,提高了93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比重7%,即为人口老龄化,我市高达58%,比国际标准高5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71个百分点(全国为87%)。同时也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保持低生育率的同时,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巨大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老龄化程度加快。从另一个角度看,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加重。3、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同2000年相比,全市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大专以上)程度的由3647人上升为7128人,增长3481人(全国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7590人上升为20092人,增长2502人(全国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人45421上升为51064人,增长5643人(全国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0537人下降为15694人,减少4843人(全国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由91%下降为8%,下降了11个百分点(全国文盲率由72%下降为08%,下降64个百分点)。4、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本次人口普查我市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29%,女性人口占71%,性别比由2000年的7下降为17(全国由2000年的74下降为20),性别比趋于合理。

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困扰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谈谈自己的观点。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4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 You may refer to the chart below if You should write about 200 words an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Trend of Population in ChinaPeriodPopulation aged 60 and aboveProportion of total 19 million136 million230 million410 8%2%6%4%Many countries will experience aging populations in the next century because of declining birth and mortality China will soon join their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aging of China's population will approach its peak by the middle of the next century, with the percentage of the people aged beyond 60 making up 4 percent of the That means one out of every four people will be As for the issue of aging, its situation has been growing increasingly severe in spite of the fact most people are still ignorant of the problems it brings Firstly, with families becoming smaller and living pace escalating, it is even graver for families to care for aged members Secondly, aging causes a relative decline in working force in that fewer people have to support the increasing aged Consequently,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whole society is affected to some Thirdly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 resulted from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family planning has not been synchronized with national economic   The rapidity of the population's aging has made it more urgent for the adoption of No doubt they key is to builda solid economic Meanwhile, importance shall be attached to overall social progress by changing the backward situation in social security, welfare and What's more, family care and community services shall also b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