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论文

把你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简单的列举一下,自己试想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把自己觉得满意的地方和学生觉得不错的地方,拿出来分享,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就可以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额 这个可以上相关的论坛上搜集一下信息的吧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现代汉语语音研究汉语新词语研究汉语外来词语研究汉语字母词研究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汉语修辞研究汉语多音字研究汉语复活词研究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汉语惯用语研究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给病句一个理由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同志”的尴尬文学语言研究汉语语气词研究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汉语动物名称研究汉语植物名称研究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说“秀”(英show)汉语象声词研究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汉语感叹词研究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褒义词考查分析同义词辨析与运用贬义词考查分析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新闻语言研究广告用语研究法律、商贸语言研究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词类区分研究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应答句研究标题语法研究标题语用研究标题语义研究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东北官话语音研究东北官话词汇研究东北官话语法研究东北官话语用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现代汉语补语研究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 报刊语言研究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 法律语言研究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谈“俗话”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实验语音学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语音史研究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汉语中介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语言课的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带一路详解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题目现代汉语语音研究汉语新词语研究汉语外来词语研究汉语字母词研究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汉语修辞研究汉语多音字研究汉语复活词研究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汉语惯用语研究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给病句一个理由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同志”的尴尬文学语言研究汉语语气词研究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汉语动物名称研究汉语植物名称研究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说“秀”(英show)汉语象声词研究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汉语感叹词研究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褒义词考查分析同义词辨析与运用贬义词考查分析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新闻语言研究广告用语研究法律、商贸语言研究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词类区分研究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应答句研究标题语法研究标题语用研究标题语义研究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东北官话语音研究东北官话词汇研究东北官话语法研究东北官话语用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现代汉语补语研究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 报刊语言研究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 法律语言研究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谈“俗话”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实验语音学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语音史研究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汉语中介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语言课的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一带一路详解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论文3000字

你就算1万分也没人回答。

词或短语在语句结构里有不同的活动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次和短语作出不同的分类。一般认为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功能、形态、概念意义三个方面。1、 划分词类的一般标准: ① 形态标准:词的形态是词的不同语法内容体现在词的形式上面的标志,它是词的词法形式特征又叫做“词形变化”。它可以作为划分词类的直观的参考标准:如可以把具有性、数、格等语法内容上的形式变化的词归纳成“名词”,在英语中:boy—boys,box—boxes但是光凭形式标准是解决所有的问题的,特别是那些缺乏形态变化(汉语)和形态变化比较复杂(俄语)是不能依据这个标准对词类进行划分的。②概念意义标准: 在汉语里很早就是根据这个标准来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如马建忠〈〈马氏文通〉〉中“凡名字,名一切事物者;凡实字,言事物之行者”,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也是“名词指事物名称的词,用来表示观念中的实体的;动词用来叙述事物的动作或变化的词”一般说来,同类的词不仅在语法上具有相同的特征,而且在概念意义方面也确实存在一致性如:名词,通常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质、状态。动词表示行为的动作等。一般词类的定义也从这个传统的角度直观地概括。③功能标准: 任何语言的词都要在句子中发挥功能、组合和充当结构成分的功能是词的语法特征的本质体现。词的组合功能是一些词能够跟哪些词结合,如汉语中能够在前面加数量词组,但是不能在前面加副词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句子成分是一种更大范围里面的分布关系,不同类别的词在句法结构中充当成分的情况不同。例如,汉语名词经常在主、谓关系中充当主语或主语中心,在述宾关系的结构中充当宾语或宾语中心。但是在英语中有的词会通过形态变化使人感觉到它已经不在是原来的词性“seeing is believing”一般说来,具体语言的词根据句法功能与形态和意义的类别一致,但是当参考标准不起作用的时候功能标准起决定作用,对于没有形态变化的词,它们的语法分类更加只能根据功能标准了。2、 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汉语语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无论名词在句子里是在主语的位置还是在宾语的位置上,是单数还是复数;动词无论是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形容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都是没有词形变化的)所以要对汉语进行词类的划分就不能依靠句法功能。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里词形的转变词性的转变或活用会在形态上表现出来,而汉语则缺乏这种标志。3、汉语的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例如:学生,友谊,早晨,前面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例如:走,爱,使,能够,起来,是等。 (3)形容词 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例如:美丽,迅速等。 (4)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百,一些,第一等。 (5)量词 表示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例如:尺,趟等。 (6)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例如:我,什么,这等。 (7)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头,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例如:很,立刻,都,时常,忽然,不,竟等。 (8)介词 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如:从,向,在,把,按照,为了,对于,比,除了等。 (9)连词 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 例如:和,或者,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只有,如果等。 (10)助词 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的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例如:的,地,得,着,了,过,吗,啊等。 (11)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例如:喂,哎呀,嗯等。 (12)拟声词 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例如:砰,轰隆,哗啦啦等。 ※ 结构助词“地”“的”可以合用为“的”,即定语、状语都用“的”:(伟大)的人民:(勇敢)的前进。但不作硬性规定,如分开用,要用得正确,定语用“的”,状语用“地”。 ※ 暂拟系统把汉语的词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能够作句子成分,并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就能成为一个句子;虚词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能作句子成分(只有副词可作状语),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成为句子,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实词包括名词(包括方位词)、动词(包括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叹词,总共11类。4、 语词类的问题: 汉语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的,所以要对汉语进行词类的划分的标准就不能不主要依靠句法功能,在有形态变化的语言里,词性的转变或活用也在形态上表现出来而汉语则缺乏这种标志,因而在处理词性转变问题上常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多数情况下认为:凡是在相同的条件下,同类的词都可以这样用,不算词类转变:凡是在相同在条件下,同类的词不是都能这样用,而是决定于习惯的,是词类转变。大致有四种情况。① 在一定条件下,同类的词都能这样用,因而这种用法可以列入这类词的功能之内,例如: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句子的主语和动词的宾语但是也能修饰别的名词,不说是变成形容词。② 语义的变化比较特殊只是偶尔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变。如:“看远些!别这么近视眼!”里边的“近视眼”也是临时活用作为动词,这样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成为词类转变了。③ 语义有明显的变化,同类的词不能随便仿效是词类转变,如:锁门的锁是由名词转变成动词,一挑柴的柴是由动词转变为量词。④ 语义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语法特点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改变到什么程度就该认为词类已经转变,颇难决定。这个问题主要发生在“动词名用”上,“动名词”只适用于一般的“动词名用”不能兼指已经转变成表示动作的真正名词。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笔记 | 读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第一次读学术著作。在品读该作的两个、礼拜里,无时不被先生的理论造诣和学术精神所感染。我自知学识疏浅,不敢只凭着读过一本语法书加上上课学到的一点皮毛就妄发议论,去写一篇有关语法的专题文章,哪怕只是就其中一个小点写个读书报告。这毫无必要。我只是把自己读书时不成熟的想法及不够水平疑问写下来,做个读书笔记。没有系统,没有主题。以先生的顺序一一罗列。烦请各位能对照原作翻阅!但是,吕老先生在语法上的理论造诣及对语法研究的学术态度一直吸引着我。我的讳笔记中也可主要分为这两类。1、[9]中,先生认为语素的划分比词素的划分要好。非常赞同这一点。,“语素”不一定能独立成“词”,从逻辑上来说,它可以先于词,也就是必须有了“语素”才能有词。因此,如果把“词素”作为划分的最小单位,显然是不合理的。2、[15]中,在阐述语素何时成为词时,第二种方法很好。适合初学者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也能运用。3、[21]中,“‘高射’不能单说,这是个事实,但能不能说高射能单用?”这话让我费解。单说与单用是两个概念么?究竟什么是所谓的单用?4、[28]中,先生说“简称是一种过渡形式,用得久了,它就成了一个词。”,这让人看着很舒服。先生没有在一些不重要的问题上花力气去纠缠。干净利落描写了真实语言中的状态与规律。5、[30]非常欣赏先生“小句”这个术语。但是“分句”是怎么定义的呢?“分号”又是怎么定义的?如果说“分号”是用于复句并列分句中的停顿,那么这就是已经承认分号是用于复句中的。由此,“分句”也是复句中的中才能有的概念。因此,如果用“分句”这个术语来说句子的基本单位是不合适的。因为句子有单复句之分,用“分句”来称单句中的基本单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术语来指称用了分号的复句中的并列成分呢?恐怕还是要用“分句”这个术语。只是它的含义变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小句”这个概念下,依旧保留一个“分句”这个概念。前者是句子里比短语高一级的最小单位,后者是用于复句中并列成分的指称。这样也可以同“分号”这个概念打通。也不至于在单句中出现“分句”这样在逻辑上有矛盾的概念。6、[33]似乎觉得用心研究语素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构词很有好处。完成构词后,能更方便地进行短语的教学。但是就对外汉语教学中,我认为研究语素的价值与地位似乎比研究短语要高。因为短语可以通过结构进行分类,而根据普遍语法理论,在语言中的结构有很多是一致的,如英语与汉语中就存在着很多结构一致的短语。因此,如果外国学生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那么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有意识地短语构成,进而组合成句子。这是我的一个想法。7、[36]对于“语法”(对语言规律的抽象、概括及表述——我的观点)这个概念来说,似乎更希望发现形态上的明显规律。这在西方语言中适合。但就汉语来说似乎并不适合。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但是主治学家还有找出了一些形态变化的例子。我认为作为“语法“来讲,应该要有统一与一致性,不如把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形态分类都按功能进行分类表述。8、[46]关于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与英语字典上的标记v ,vi ,vt有什么区别?9、[47]“高兴”这个词在吴语中有“愿意”的意思,比如“我高兴(愿意)去的。”那么就是说“高兴”有作状语的功能,那么是否也可以归入副词或者是助动词(按吕老先生的说法)?同时我也认为同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类。 另外,我想说的是似乎北方语言里“高兴”没有这种用法。就像上次课上“把人病了”这个例子,很多北方的同学都说对,因此他们不承认能用来作“汉语”的例子进行分析,而我这个母语是吴语的同学来说,这听着非常熟悉。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现代汉语进行分析时,在语料上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很难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说清楚 ,二是方言成份的影响带来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是不是有必要在分析现代汉语之前先对被分析的语料先有个鉴定呢?10、[48]我认为划分词类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去运用词。所以,先生说能修饰动词的形容词是不是该归入副词,我以为完全可以归入。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正确地运用那些能修饰动词的形容词。11、[52]我赞成把助词当成后缀(准确地说是“后语缀”),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并能帮助实词构成意义,或能充当语法作用。这也许也能作为汉语中少数几个“明显形态形式”之一。但是我这个想法能不能成立的前提是:“缀”不仅仅用于词缀中(即有构词功能),它也能独立地用于句子构成中(即有语法功能),比如“现在你开心了!”中的“了”。它不是词缀,但是却在句子中有了语法功能。这样少了一类词,对于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很有,尤其是对那些习惯有了形态变化的语言的学生来说。12、[56]词的能产与不能产这种提法似乎没必要。语言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今天看起来不能说的词,只是我们不习惯而已,并不代表它就不能说。比如先生举例不能说“演奏家”,但是我们似乎很习惯说“马友友是个(大提琴)演奏家。”可见老先生的推测也是不妥的。13、[57]关于短语的分类我认为还是只有一种为好。我偏向于按功能分类,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和句子分析时打通。按结构分类怎么都觉得是对没有明显形态变化的汉语进行强性的结构分类。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结构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有很大的便利的。这又涉及到了一个语法研究的方向或者说是态度问题。我认为,角度+概括性的阐述=语法。无论从哪种角度,只要能正确描述就是语法。从各自的利用角度来分析语法这是允许的,不必要一定有一种标准的语法。不必要一定去讨论个结构分类与功能分类哪个更好这样的问题。14、[63]还是赞同“讲语法到句子为止”,根据句子的功能而分为“始发句”与“后续句”似乎是作文法中的东西。15、[72]先生讲这一节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讲分类要在同一平面上。不能自己和自己的术语打架,就像主语与宾语一样。16、[74]先生认为短语宜作为语素与句子间的蹭站,我非常赞同。有利于句子内部的划分。17、[81,82,83]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讲解可为精矣!需从两点来把握:一是语法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构、形态等内部结构上。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语义为好;二是如前面说的要注意分析的平面一致性。18、[90]汉语语法的研究对介绍外国的语法如英语语法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表语”的提法。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会用英语中的语法来解释汉语的语法,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汉语本身语法研究还末到家,二是汉语语法的普及末到家。19、[93]似乎“兼语”这个提法没必要。先生的“补语”概念我主观上觉得很好。但是只是停留在对他理念的理解上,具体在实际运用与分析中是不是真像先生说的那样,还不知道。先生的态度让人钦佩,比如他在[75]中的双宾语等的分类分析非常耐心细致。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论文

汉语的魅力 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隶书;从魏晋时期的行书,到隋唐时期的楷书。借助这些文字载体,我们时刻感受到汉语五千多年历史的不朽和辉煌。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语言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沧海桑田,汉语为何得以流传?是因为中华民族祈求统一、和平、强大的精神动力使然。五千多年来,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外族侵略,中华民族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着自己的文明和灵魂,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长久守护。《世界通史》中说过:如果一个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在唐朝时期复活的话,他会发现,人们的语言依然不变。如果一个生活在古罗马时期的人在几百年后复活的话,他会听到人们的语言与自己的语言大不相同。汉语的魅力由此略见一斑。 汉语简洁,语言结构简单;记载语言的文字音型结合、易懂易记,因而汉语的特点也得以延伸。汉语中的成语就是典型的例子。成语可以精炼概括一种现象,四字的成语等于用十几字甚至更多字描述出来的一种现象。而近十字的成语,说起来却十分顺口易记易理解。中国古代寓言中,常用成语为标题生动地说明这则寓言蕴含的哲理;而古希腊的寓言,在标题上则是用名词直叙地表白故事的片面。如中国的寓言《亡羊补牢》、《掩耳盗铃》和《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农夫和蛇》。这说明,汉语表面生动形象,实际上它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还有汉语中的俗语、谚语、歇后语十分形象,通俗易懂,上至高官,下至草根百姓,都能使用。俗语、谚语、歇后语的运用,使汉语的表现形式更丰富多彩。 汉语,因为它历史的悠久和使用的人口众多而走向全世界,成了世界地位最高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说汉语学汉语的人,汉语是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汉语使中国走向世界;汉语使世界了解中国。每一声问候、每一声祝福都传递着和谐、和平的信息。 汉语,这一种古老的语言,正在向世界散发出青春的魅力。

外国人快速学好汉语的“终南捷径”[1] 汉语由口语与书面语两个部分组成,如同其他绝大多数的语言一样。要学好汉语,就必须将口语与书面语这两个部分同时学好,而绝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这是因为,一个人,不论他(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即使他(她)在汉语口语的听说方面学得极好,但在汉语书面语的读写方面却学得极差或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么,就绝不能说他(她)已经学好了汉语。试想,一个读写能力极低或既不能读又不能写的汉语学习者,几乎就等于是一个“半文盲”或“文盲”,怎么能说他(她)已经学好了汉语?而在现实生活中,像这种汉语口语听说能力极强或很强,但汉语书面语读写能力极差的人,特别是那些汉语口语听说能力极强或很强,但汉语书面语读写能力极差的的外国人,却比比皆是。一位国外的汉语教学专家,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敏锐地指出过这样的一种奇怪现象:“根据我们在西方国家教汉语的经验,虽然去中国专门进修一、两年汉语的学生在回国后,口语既流利又得体,但是,他们无论是在阅读报纸、文学作品和其他书面材料,或者是自己写信、写报告和文章时,仍旧还有不少困难。这些问题一直到高年级,甚至到毕业时还继续存在。”[2]“长期居留在中国从事外交、经贸等任务的外国人绝大多数是汉字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一般没有能力单独进行日常的书面交际,如通信和处理各种业务文件。”[3]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方面的听说能力极强,却在汉语书面语方面的读写能力竟如此之弱呢?其原因就在于:汉语的口语使用的是一种由有限的语音元素(一共有57个语音元素,其中声母21个,韵母36个)经由简单的组合规律组合而成的语音系统(一共有400多个无声调的音节和1 000多个有声调的音节)。而汉语的书面语所使用的却是一种由几千个书面符号即汉字(常用汉字为3 000多个)经由复杂的组合规律组合而成的汉字系统。并且汉语口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书面语的汉字系统,二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必然的或规律性的联系。仅上述原因就足以使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汉语口语方面的听说能力极强,却在汉语书面语方面的读写能力竟如此之弱,以至于那些“长期居留在中国从事外交、经贸等任务的外国人绝大多数是汉字文盲或半文盲”。那么,对于长久以来在汉语书面语学习方面一直在困扰着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这一难题,其破解之道究竟何在?特别是,面对全球日益高涨的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人何时才能拿出一套可以使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像学习汉语口语那样容易地学习汉语书面语的切实行之有效的并且成本极低而效率又极高的汉语书面语的学习方法或学习方案呢?如果不能破解这一难题,或不能很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或方案,那么,很显然,汉语国际推广计划就只能仍然以高成本在慢速中前行,而汉语也很难像英语那样作为一种产业而被迅速地做大做强。实际上,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4]与电脑网络的紧密结合,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纸笔书写系统的现代化的先进的书写系统。而有效地使用这种现代化的先进的书写系统,不仅可以使我们以每分钟100~200字的速度99%以上的准确率进行中文速记即听打,而且可以使外国人在汉语书面语的学习方面与汉语口语的学习保持紧密的同步,使外国人可以最低的成本,即以最低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投入,在短时间内同时学好汉语的口语与书面语,即不仅在汉语口语的听说方面学得好获得成功,并且同时在汉语书面语的读写方面也同样学得好并获得成功。概而言之,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以同步高效完成听说教学与书写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步骤,可描述如下:1.在学生已经口头学完汉语拼音的声母与韵母之后,即开始借助普通电脑键盘,根据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对声母和韵母的定义,使用不同语速的声母和韵母的录音文件,训练学生在电脑键盘上反复练习汉语拼音的声母和韵母,直至学生将声母和韵母都定位于他(她)双手的十指之上,如同他(她)前此已将声母和韵母都定位于他(她)的发音器官上一样。2.在学生已经口头学完第一课的单词和基本词组之后(请务必注意,此处所说的是单词和基本词组,而非汉字!),即开始教学生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在电脑键盘上反复练习“书写”(也就是输入)这些单词和基本词组,并要求边念边“写”,直至这些单词和基本词组与相应的发音、字形与意义完全联结或融合在一起,并固化在大脑中。3.在学生已经口头学完第一课的句子之后,即开始教学生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在电脑键盘上反复练习“书写”(也就是输入)这些句子,并要求边念边“写”,直至这些句子与相应的发音、字形与意义完全联结或融合在一起,并固化在大脑中。4.对其后第二课、第三课等的单词和基本词组及句子,重复实施上述的第2步和第3步。如同上述那样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引进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并将该技术作为整个汉语教学过程中一项不可须臾离之的重要的教学工具加以使用,则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就将成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攀登汉语顶峰时可以加以利用的“终南捷径”。而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之所以可以成为外国人快速学好汉语的“终南捷径”,则是因为:1.使用苏永全中文电脑速记技术进行汉语书写的原理,与人使用其发音器官口说汉语的原理,二者是一样的,并且前者是在仿生学的意义上对后者所做的一种人工模拟。因此,汉语书面语的学习就变得与汉语口语的学习一样的比较容易。2.跳过了繁难、枯燥、耗时并需要重复练习同时又不得不一笔一划进行书写的汉字练写过程。3.通过使用键盘,与(汉语)思维或口语同步地进行书写。衷心希望海外三千万正在学习汉语的和更多的即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能借由此一“终南捷径”以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学好汉语。

听力、词汇、语法还有汉字方面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