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是谁

发布时间: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是谁

1955年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以优异成绩结业,分配在中医研究院工作迄今。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兼任国务院古籍小组成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副主委等,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科带头人。

李经纬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中医史学泰斗。生于1929年,陕西咸阳人。1955年西安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卫生部1956 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分配到医史研究室。1976年—1982年 奉命组建医史研究所任所长。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史杂志》总编。现正致力于海外博士生的培养,首次招收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中国医学史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接待日、美、德、新、台学者进修考察。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发明创造、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疾病史、医史理论研究和主持编撰中医、医史工具书著称。1987年主持卫生部下达《中国医学通史》四巨册之编撰工作,任该书常务副总编;199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中医学名词术语译释研究。代表性著作或牵头编撰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中国古代医史图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大辞典》《中医人物辞典》等20 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中国古代医学科学技术发明举隅》、《中国古代免疫思想、技术与影响》、《传统医学发展与政策因素》、《关于评价医学家学术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创办中国医史博物馆。1982年正式开馆以来,颇受国内外学者注目。1983年以来,应邀 访问:泰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中药展览及中医药交流大会,任中国代表团顾问、专家组组长);日本(先后三次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东南亚传统医学现代化研究研讨会,第86届日本医史学术大会特别演讲等);美国(先后两次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纽约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150周年学术大会及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第5届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德国(参加中德合作项目研讨);英国(参加在剑桥召开的国际第6届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加拿大(中医免疫与肿瘤治疗经验交流)等。近年来先后三次应邀访台,研讨两岸中医药学学术交流前景等问题,作医学史学术报告,博士授课等,受聘为立夫基金会要员。1992年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创所所长

引用知道贡献者0558的回答:呗

李经纬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中医史学泰斗。生于1929年,陕西咸阳人。1955年西安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卫生部1956 年参加第一届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习,1958年分配到医史研究室。1976年—1982年 奉命组建医史研究所任所长。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史杂志》总编。现正致力于海外博士生的培养,首次招收新加坡、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的中国医学史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接待日、美、德、新、台学者进修考察。素以发掘古代中国医学发明创造、隋唐医学史、外科学史、疾病史、医史理论研究和主持编撰中医、医史工具书著称。1987年主持卫生部下达《中国医学通史》四巨册之编撰工作,任该书常务副总编;1991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课题:中医学名词术语译释研究。代表性著作或牵头编撰有《中国古代医学史略》、《中国古代医史图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大辞典》《中医人物辞典》等20 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中国古代医学科学技术发明举隅》、《中国古代免疫思想、技术与影响》、《传统医学发展与政策因素》、《关于评价医学家学术思想的几个问题》、《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创办中国医史博物馆。1982年正式开馆以来,颇受国内外学者注目。1983年以来,应邀 访问:泰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今日中药展览及中医药交流大会,任中国代表团顾问、专家组组长);日本(先后三次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东南亚传统医学现代化研究研讨会,第86届日本医史学术大会特别演讲等);美国(先后两次作为中国科学代表团成员参加在纽约召开的美国科学促进会150周年学术大会及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第5届国际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德国(参加中德合作项目研讨);英国(参加在剑桥召开的国际第6届中国科学技术史会议);加拿大(中医免疫与肿瘤治疗经验交流)等。近年来先后三次应邀访台,研讨两岸中医药学学术交流前景等问题,作医学史学术报告,博士授课等,受聘为立夫基金会要员。1992年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正式建立于1982年5月28日,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级主管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5年科技体制改革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编制50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史文献研究机构。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设有所长办公室、科研教育办公室、医学史研究室、中医文献研究室、民族医学研究室、古籍数字化研究室、术语与工具书研究室、医药文物研究室(含中国医史博物馆)、《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专题工作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民族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所;同时,也是《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史分会、中国药学会药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目前在岗人员42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8名。藏书5万余册,文物1000余件等。注册资本:44万人民币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

薛凤奎 男,1939年1月生,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中医学院教授、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现任辽宁沈城中医门诊部主任。

1947年至1948年兼任《中国针灸杂志》主编,1949年兼任华北国医学院教委会副主任委员及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成立前为筹备组工作人员。上世纪80年代起分别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级别

可口可乐

中国科学院属于国务院的事业单位,按照行政体制它不应该分行政级别。如果硬按级别属于准正部级,它下面的研究所为厅级。不过科技研究人员大都按照职称拿工资,只有管理人员套行政级别。

中科院是部级,下属的研究所当然是厅级

简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正式建立于1982年5月28日,隶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上级主管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5年科技体制改革被纳入国家中医药科研创新体系,编制50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史文献研究机构。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设有所长办公室、科研教育办公室、医学史研究室、中医文献研究室、民族医学研究室、古籍数字化研究室、术语与工具书研究室、医药文物研究室(含中国医史博物馆)、《中华医史杂志》编辑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医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研究专题工作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民族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我所;同时,也是《中华医史杂志》、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文献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史分会、中国药学会药史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目前在岗人员42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18名。藏书5万余册,文物1000余件等。注册资本:44万人民币

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是谁

第一任院长,常书鸿,             第二任院长,段文杰,           第三任院长,樊锦诗 ,         现任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一、基本信息成立时间:   1944年2月                                            办公地点:敦煌莫高窟地理位置: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                                 研究院方针:保护、研究、弘扬二、概述敦煌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西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保护、管理和研究的综合性专门机构。办院方针为“保护、研究、弘扬”。其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1950年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段文杰先后任所长;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任名誉院长,段文杰任院长。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为:院长樊锦诗,党委书记、副院长纪新民、副院长刘会林,党委副书记李金寿,副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设有院党委、院务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院属二级单位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兰州分院、外事处、计划财务处、总务处、科研处、保护研究所、美术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文献研究所、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数字中心、信息资料中心、《敦煌研究》编辑部、接待部、保卫处。研究院还设有下属企业: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管理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院现有正式职工266人、合同聘用人员250人。建院60多年来,始终遵循“保护、研究、弘扬”的工作方针,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工作、无私奉献,今天的敦煌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三、性质敦煌研究院是敦煌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也是保护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单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接待单位。

李正宇,河南省正阳县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敦煌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文史馆馆员。

1、艺术作品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家学会”。所绘油画《梳妆》、《病妇》、《裸女》静物画《葡萄》等作品,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葡萄》收归法国国有,《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妇》在1934年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在法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1936年秋回国在北平国立艺专任西画系主任兼教授,并于年底担任全国美展评审委员。2019年《当代敦煌绘画作品巡展》携全国优秀敦煌画派创作精品亮相甘肃艺术馆,将“纸上莫高窟”“搬”到都市,既有几乎1:1比例临摹的精美洞窟画,还结合中西方艺术和现代文化审美,用色彩展现对古老敦煌文化的“新解读”。2、筹备组建研究院1943年3月24日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满目苍凉、残垣断壁的寺院中,建立起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展开了对敦煌艺术的初级保护,壁画、彩塑的考察、临摹、研究等工作。常书鸿先生不单始终如一的将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持为己任,成为中国敦煌石窟艺术保护与研究的先驱,更重要的是:在人才方面不断加强培养、吸收了如董希文、张琳英、乌密风、周绍淼、潘洁兹、李浴、范文藻、常沙娜 段文杰、史维湘等这样一大批艺术家和专家学者。造就和总结了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临摹方针,奠定了今天在中国、甚至于在世界都是技艺超群、成果显赫并占领先地位的——敦煌研究院及美术研究所这个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临摹集体的基础。并对洞窟进行调查,制定洞窟内容表,将莫高窟的洞窟进行系统的重新编号,赴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等等。3、壁画临摹此时期常书鸿先生的壁画临摹作品有:257窟《鹿王本生》、285窟《作战图》、249窟《狩猎图》、156窟《张议潮、宋国夫人出行图》、428窟《萨陲那本生》、《须达拏太子本生》、《四飞天》254窟《萨陲那本生》等。油画创作有《莫高窟下寺外滑冰》、《野鸡》、《古瓜州之瓜》、《雪后莫高窟风景》、《南疆公路》、《敦煌中寺后院》、《三危山的傍晚》、《敦煌农民》、《古汉桥前》等作品 。4、其他作品1949年祖国解放后经过调整,至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归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常书鸿任所长。参加了对印度和缅甸的访问,炳灵寺、麦积山、天梯山及新疆各石窟等的考察工作。特别是1963—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组织进行了莫高窟南段窟区崖壁、栈道加固工程。文革其间遭到迫害,制使身心受到伤害,至1977年才完全恢复工作,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至1993年撰写和发表了《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敦煌壁画艺术》、《敦煌艺术》、《从敦煌艺术看中华民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特点》、《新疆石窟艺术》等文章。编辑和组织出版了《敦煌彩塑》、《敦煌唐代图案》《敦煌艺术小丛书》、《常书鸿油画集》等。敦煌壁画临本有217窟的《幻城喻品》285窟及榆林窟25窟全窟壁画的组织合作临摹等。油画作品有《哈萨克妇女》、《新疆维吾尔姑娘》、《雪后大佛殿》、《榆林窟风景》《林荫道》、《水仙花》、《印度晚霞》、《兰州白兰瓜》、《鱼》、《刘家峡水库》《丁香花》、《万紫千红》、《珠峰在云海中》、《献给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