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吗?

发布时间: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吗?

你好,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也是北大核心期刊。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5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8%,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3%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  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5、0563、115、204;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  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都是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就是普通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cscd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南京师范大学还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江苏新型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省委宣传部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含培育点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1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5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德教育研究所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医药功能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全国妇联研究基地: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地理环境演化模拟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规模复杂系统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动力电池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三维打印装备与制造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智能信息技术与软件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水土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气装备电磁兼容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先进通信声频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信息安全保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医药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工程中心、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水产生物饵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社科类研究基地:江苏法治发展研究院、创新经济研究院、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语言信息科技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江苏城乡一体化研究基地、江苏民营经济研究基地、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江苏艺术强省建设研究基地 研究概况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第一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第一单位),8部专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该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自然科学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1992年科研经费投入比1985年增长6倍,应用科研项目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67%。承担了国家"八六三"高技术、"八五"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科研成果鉴定113项,获国家专利18项,公开出版专著800部,发表论文近7000篇,其中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120多篇,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奖91项。 社会科学研究 2015年,学校共获得各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二,重大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省首位。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中。该校获批5项,全国并列第七。 由该校地理科学学院郑洪波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的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中国中东部极端气候环境事件与农业起源发展和人类适应研究”于2014年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集中受理期间,该校共申报218项,其中65项获立项资助,包括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3项,立项总经费5万元。在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结果中,该校获批项目31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9项,青年项目7项),立项数首次突破30大关,申报项目的立项率为8%,远超全国平均立项率3%的水平。获批立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10名、全国师范院校第2名、全省高校第2名(仅次于南京大学)。其中,获批立项重点项目总数位列全国高校(含科研院所)第4名、全国师范院校和全省高校第1名。在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中,该校共获立项项目27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13项,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专项任务项目1项。 馆藏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是1952年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的基础上,调集前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金陵大学等单位所藏书刊资料组建而成。全馆形成了三区七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紫金校区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总馆)、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  截至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纸质馆藏已逾300万册,其中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馆藏文献尤为丰富,古籍、民国文献、工具书等颇具特色。古籍藏书12万余册,其中线装书11万余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有190种3000多册,其中孤本明末刊孚中道人的《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明天顺间刻本《宋学士文集》等,弥足珍贵。另有《四库全书》、民国时期教育学文献收藏、《方志丛书》等古籍影印精装本1万余册。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41部古籍入选《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23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图书约320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累计31000种,各类数据库资源112个。敬文图书馆(总馆):敬文图书馆得益于香港朱敬文教育基金会捐助,并以已故教育实业家朱敬文先生名字命名。文献收藏的重点是为教学服务的文理科中外文书刊、工具书,社科和理科中文样本图书、教学参考书和本校教师著作等。随园图书馆(文学图书馆):随园图书馆主要为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提供所需的中外文书刊,收藏的重点以文史为主,有古籍、工具书、文科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本校博硕士学位论文等。华夏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华夏图书馆原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图书馆。1988年5月得益于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捐助,建成中国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主要收藏中文人文样本图书、港台版图书等,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紫金图书馆(工科图书馆):馆藏以工科为主,同时藏有《中国国家标准》、《中国专利文献》等文献资料。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文理科中文图书采编中心设在该馆。生地图书馆:生地图书馆主要收藏生物、地理类中外文书刊资料约4万册。社科图书馆(含密集书库):社科图书馆面向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社会科学研究型文献约5万册。密集书库主要收藏用频较低的中外文书刊50万册。数理化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位面向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科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学院提供学科专业服务。有理学研究型文献约6万册。 学术期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术论文。2010年已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其刊登的论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主要文摘类刊物上的二次文献转摘率,在全国高校学报中名列前茅。一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上海图书馆编制的《全国报刊索引》、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编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该刊一直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其论文每年的被引频次在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中均排在20名以内。在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举办的优秀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获得社科类十佳期刊、优秀期刊的称号。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近三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报的评选中,分别获得了全国高校“双十佳”、“三十佳”学报和“全国社科学报名刊”荣誉称号。《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刊载的论文主要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和实验心理学等,其中的数学、生命科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有很大影响。该刊是国家科委确定的重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国家科委组建的国家级外向性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CSTA)第一批收录的大学自然科学学报,也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最早的成员期刊之一。收录该刊的中国国内外重要检索系统(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化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地理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是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论文。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显示,该刊2002—2005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025、0563、115、204;的被引频次分别为10、10、20、22、61。  已被国家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英国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数据库或文摘刊物收录。

第四编 自然科学(十一)N/Q,T/Y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1、科学通报 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11、中国科学E 辑 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 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学G 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8、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 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 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以上都是2008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都不是北大核心期刊,所以也就肯定不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了。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吗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其中,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CSCD已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席团指定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查询库,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申请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后期绩效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等指定查询库。 A *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 Applied Mseries B:A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 Acta Mathematica SEnglish Series 癌变畸变突变 *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 癌症 * Acta Mechanica Sinica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安徽农业科学 * Algebra Colloquium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B * Biomed Environl Sci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半导体光电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半导体技术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半导体学报 北京医学 爆破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爆破器材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爆炸与冲击 表面技术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 冰川冻土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 兵工学报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病毒学报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 波谱学杂志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玻璃钢/复合材料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C * Cell Research 蚕业科学 * Chem Res Chin Univ 草地学报 Chin Ann Math B 草业科学 * Chin Geograph Sci * 草业学报 * Chin J Aeronaut 测绘科学 * Chin J Astronomy Astrophysics * 测绘学报 * Chin J Cancer Res 测井技术 * Chin J Chem Eng 测控技术 * Chin J Lasers B 茶叶科学 * Chin J Mech Eng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hin J Nuclear Physics 长江科学院院报 * Chin J Oceanol Limnol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Chin J Polym Sci 肠外与肠内营养 * Chin Phys * 沉积学报 * Chin Phys Lett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Commun Theor Phys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 材料保护 城市规划汇刊 * 材料导报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 材料工程 * 传感技术学报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传感器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艺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 材料热处理学报 磁性材料及器件 * 材料研究学报 * 催化学报 D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地质找矿论丛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大豆科学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 第四纪研究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大气科学 * 电波科学学报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电池 弹道学报 电镀与环保 弹箭与制导学报 电镀与涂饰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电工电能新技术 低温工程 * 电工技术学报 * 低温物理学报 * 电化学 * 低温与超导 电机与控制学报 * 地层学杂志 电力电子技术 * 地理科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 地理科学进展 * 电力系统自动化 * 地理学报 电路与系统学报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电气传动 * 地理研究 * 电网技术 * 地球化学 * 电源技术 * 地球科学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 地球科学进展 * 电子技术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地球物理学进展 电子器件 地球信息科学 * 电子显微学报 * 地球学报 * 电子学报 * 地学前缘 * 电子与信息学报 * 地震 电子元件与材料 * 地震地质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地震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地震研究 *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地质地球化学 *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地质科技情报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地质科学 * 动力工程 地质力学学报 * 动物分类学报 * 地质论评 * 动物学报 地质通报 * 动物学研究 * 地质学报 * 动物学杂志 * 地质与勘探 锻压技术 E* Entomologia SinicaF * 发光学报 分子植物育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 粉末冶金技术 * 纺织学报 * 福建林学院学报 飞行力学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非金属矿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分析测试学报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分析化学 * 辐射防护 * 分析科学学报 *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分析试验室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分析仪器 * 复旦学报医学版 * 分子催化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分子科学学报 * 复合材料学报 G*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功能高分子学报 * 干旱区地理 古地理学报 * 干旱区研究 * 古脊椎动物学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古生物学报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固体火箭技术 *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 固体力学学报 * 钢铁 * 管理工程学报 * 钢铁研究学报 * 管理科学学报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管理评论 *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 管理世界 高电压技术 灌溉排水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光电工程 * 高分子通报 * 光电子激光 * 高分子学报 光电子技术 * 高技术通讯 光谱实验室 *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高校地质学报 * 光散射学报 *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光通信技术 *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光通信研究 高血压杂志 光学技术* 高压物理学报 * 光学精密工程 * 高原气象 * 光学学报 * 给水排水 * 光子学报 工程勘察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工程热物理学报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工程设计学报 *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工程数学学报 * 广西植物 工程塑料应用 广州化学 工程图学学报 * 硅酸盐通报 工业工程 * 硅酸盐学报 工业工程与管理 贵金属 工业建筑 贵州农业科学 工业水处理 桂林工学院学报 工业微生物 *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果树学报 * 功能材料 * 过程工程学报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呵呵。一个学报而已。你可以直接致电学报编辑部。问问他们的影响因子是多少,

没有的,这个学报连中文核心都不是。想发SCI的,最好发英文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吗

福建师范大学这所学校非常好。比任何师范类的学校都很好,他属于军事类学校。很非常重要。

2014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林学院学报(改名为:森林与环境学报)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在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被踢掉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56年,是福建省最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本着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高校人文学科建设的宗旨,本刊自创刊以来,发表了大量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 年来,本刊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和与台湾省毗邻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的优势,充分挖掘本校理论经济学、中国文学、艺术学、专门史等优势学科的学术资源,开辟了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研究、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栏,近几年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闽台区域研究”、“修辞学大视野”三个重点栏目以及若干学术专题栏目。立足福建,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发表研究现实重大理论问题、有创见、有新意的文章是本刊多年遵奉的编辑方针。得益于始终如一的正确办刊方向、较高的学术质量和编辑出版质量,本刊近年来先后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综合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并被评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福建省一级社科期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等,“修辞学大视野”栏目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理论刊物,设有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运动学等栏目。《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56年,原刊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学报》,不定期出版;“文革”期间停刊, 1975年复刊,刊名为《福建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5年刊名变更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半年刊为季刊,并使用卷号; 2007年起改为双月刊。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等。自复刊以来,丁汉波、林辰、林忠民、朱鹤健、吴松刚、李敏、林敏等知名专家学者先后担任过本刊的主编和副主编,目前由黄汉升任编委会主任,王长平、李敏、凌启淡、余望任编委会副主任,余望任主编。半个多世纪的办刊历程,经几代人的努力,本刊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刊物质量不断提升。近年发表的论文大部分为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基金支持的成果,反映了学校的科研水平,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刊物和数据库的来源期刊,主要有: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M)、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等。本刊在历次评比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先后荣获:“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一等奖”(福建省高校学报研究会,1989年),“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1989年),“福建省首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福建省科委、福建省科协、福建省新闻出版局,1992年),“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三等奖”(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1992年),“福建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福建省教委办,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司,1995年),“福建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福建省科委,福建省新闻出版局,1996年) ,“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一等奖”(福建省教委,1999年),“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国家教育部,1999年),“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4年),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6年),首届“福建省高校精品学报奖”(福建省教育厅,2006年),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08年),“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2009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2009年),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0年),全国高师院校自然科学“十佳学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1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2年),“高校科学研究促进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3年)等。编辑部2008年荣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编辑个人也多次获得全国或省级的优秀主编、优秀编辑、优秀学报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编辑人员还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项、福建省优秀出版物奖3项,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和省级学会的奖励。本刊是福建省创办较早的高校学报之一, 在学报界有一定的影响,现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师范院校期刊专业委员会、华东地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协会、福建省期刊协会、福建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福建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等学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单位。 登陆学报编辑部官方网站()投稿系统在线投稿。

如果你是一个一本生的话,那么福建师范大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他的师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核心吗

114.挑战传统教学,引领教学创新——谈微课的内涵意义与建设应用.江苏教育,2015(10). 113.混合学习中微信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2月下. 112.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2月. 111.课程与资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2015年10月. 110.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教育现代化.2015年5月. 109.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以iebook制作电子简历为例.数字教育.2015年12月. 108.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设计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10月. 10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设计与分析——以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12月. 106.基于QQ群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现状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5年10月. 105.基于CSSCI(1986-2014)的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比较研究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6月. 104.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信息化环境内涵解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年8月. 103.境外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教育技术领域20种SSCI和A&HCI期刊的可视化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7月 102.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究——基于国内外典型模式的对比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年6月 101.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6月 100.构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4月 99.关于“MOOCs”的六点质疑及思路.高教探索,2015年2月98.国外高等教育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高等教育学领域12种SSCI期刊可视化分析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15年2月97.媒体类型不同组合方式对大学生多媒体学习效果的影响.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年2月 96.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类融合”现象及其价值探究.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2月95.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变革.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342).94.微课ACTSER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9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TPACK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南京市四城区教师为例.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2).92.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91.问题连续体在微课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90.高校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成人教育,2014(11).89.高校教师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14(11).88.论翻转课堂给我国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基地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0.87.显性隐性注释超链接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及词汇长短时记忆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4,(8)86.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发展与教学创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6).85.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对比研究——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视角.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6).84.网络3D游戏化学习:第二语言学习与研究的新领域.GCCCE2014年论文集. 5.83.国内外教育技术新发展——基于WOS与Histcits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14,(6).82.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架构初探.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月上.81.理解内涵抓住问题寻求对策——解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江苏教育.2014,(2).80.国外教育技术研究趋势管窥与反思——基于ET&S(SSCI)(2003-2012)中高被引论文分析.中国电化教育.2014,(03).79.合理利用超媒体注释技术促进英语阅读理解及词汇习得——梅耶多媒体信息设计“临近原则”的实验验证中国远程教育,2013,(9) .78.Design and Implement of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EITT2013).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ICET) .77.网络课程教育信息的S-P表分析——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为例.农业网络信息.2013,(03).76.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中国教育网络.2013,(10).75.W0时代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路径与发展理念.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74.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人本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南京师范大学多媒体教室信息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11,(9).73.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72.顶层设计确保高效的教育技术培训.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1月.71.“药方”、“超市”、“包装”,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三部曲.中国教育网络,2011年1月.70.iTunes U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Educational R Achievement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Information T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TEE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 69.The Evaluation of IT-Based Teaching Abilities Based on Niche T Achievements in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based on Information T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ergy Engineering (ITEE 2011) Trans Tech Publications L, 68.面向质量工程的高校教育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22)67.A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E-Teaching Ability.2009 Seco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WCSE 2009) Volume2.66.智能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65.Bb推进南京师大质量工程建设.中国教育网络,2009,(5).64.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系统研究.教育与职业.2009,(4中).6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培训策略.教育与职业,2009,(1中).6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我省高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做出新贡献——2008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工作报告.教育传播与研究,2008,(3,4).61.关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8,(10中).60.教师培训文化的现状及建设研究.软件导刊,2008,(3).59.发挥精品课程优势,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教育与教学研究专辑.58.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能力要求.教育传播与研究,2007,(1).57.听力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1).56.加强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提高远程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11).55.携手共进,开拓创新,打造江苏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新平台.教育传播与研究,2006,(4).54.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与模型研究.教育传播与研究,2006,(2、3).5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学习管理.“海杰”杯全国教育技术征文一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6,1152.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学习.教育技术资讯,2006,(7) .51.教师培训的行动星模式研究.教育传播与研究,2005,(3).50.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学习观.南京师大学报,2005年6月,第28卷.49.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信息化进程中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6.48.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及培训的调查研究.教育传播与研究,2004,(2).47.超越培训,走向学习——谈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教育传播与研究,2004,(2).46.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4,(5).45.新闻传播中的网络调查技术研究.新闻知识,2004,(2).44.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网络调查技术.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4).43.联结主义模型及其对网络教学的影响.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2003.12.42.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国电化教育,2003,(11) .41.谈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教育技术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9.40.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传播.新闻知识,2003,(10).39.网络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哲学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03,(6).38.知识管理技术与e-learning资源库建设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5).37.网络教学中的VOD系统应用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3,(4) .36.高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教育传播与研究,2003,(1).35.信息技术培训中的知识观.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25卷.34.KM技术与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2002,11.33.网络教学中的视频点播技术应用研究.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论文集.北京师范大学,2002.6.32.利用微格教学发展电教学生的教学技能.教育传播与研究,2002,(1).31.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组建校园网之策略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1,(4).30.谈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教育探索,2001,(2).29.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教育与现代化,2000,(1).28.谈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中国电化教育,1999,(7).27.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作文教学.中国电化教育,1999,(4).26.谈教学媒体的使用策略.中小学电教.1999,(2).25.走出教学媒体使用的误区.江苏教育报,1999.3.2.24.网络教育前景广阔.江苏教育报,1999.1.19.23.从女娲补天看儿童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1999.122.现代教育技术与未来学校教育.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1999.1.21.计算机技术与未来高等教育.高教研究与探索,1999,(1、2合刊).20.谈教学的优化与改革.红烛新辉,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多媒体组合教学实验与研究.江苏电教.1997,(2).18.关于电教专业实习改革的思考.江苏电教,1997,(1).17.谈教育领域中的虚拟环境技术.南京师大学报,1995增.16.电化教学其器其用.江苏教育报,1996.3.25,第366期.15.虚拟实境.外语电化教学,1996,(4).14.超媒体的教学应用问题初探.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9).13.电化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江苏电教,1996,(3).12.远距离交互式信息网络与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南师大学报,1996增.11.谈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电化教育的开展.教育现代化,1996,(1).10.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现代化.南师大学报,1995增.9.虚拟环境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江苏电教,1995,(4).8.《英语学习》光盘的结构和功能.外语电化教学,1995,(4).7.录像出版业的一次革命——谈高速录像带复制机.电教世界.1995,(1).6.谈教学领域的多媒体系统.教育传播与技术,1995,(1).5.谈个别化教育与多媒体技术.江苏电教,1995,(1).4.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进展.江苏电教,1994,(4).3.从哲学角度论电化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江苏电教,1994,(2).2.CD-ROM光盘及其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1994,(2).1.加快农村电教机构建设.成人教育,1994,(2).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