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煤矿地质论文

发布时间:

煤矿地质论文

第一篇三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如流水飞快的结束了,回顾实习生活感觉是很深的,收获也是丰富的。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老一辈井下工作技术人员请教,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煤矿相关的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定的基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不旷工,认真听从领导指挥并得到了单位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通过实践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煤矿井下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家连我一家三代都从事煤矿工作,我要向爷爷、爸爸那样对工作认真好学。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对煤矿有了更深的好感, 更想马上加入煤矿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煤矿技术人员。 张矿集团涿鹿矿业公司位于涿鹿县城西15公里矿区交通方便,矿区公路通往涿鹿县城,与下花园——广灵公路、京张公路及京包线新保安站45公里、下花园站30公里,距张家口市80公里、距北京市180公里。 涿鹿矿业公司目前共有三个生产矿井,分别是:西山坡井、黄土湾井、西寺湾井。涿鹿矿业公司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制理,总体推进”的发展,走向了新型工业道路,加入了大集团,成为国有重点煤矿。 实习开始时间2月25日在涿鹿矿业公司西山坡井实习。 西山坡井建井日期1973年12月,投产日期1979年1月,矿井设计能国21万吨/年核定能力15万吨/年,现有能力有6——8万吨/年,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西山坡井田东西长1900M,南北宽1500M,面积3054KM2。其北部与村办煤矿武家沟煤矿及个体煤矿韩家梁煤矿邻近,东部与本公司黄土湾 井田毗邻;南部与本公司原来的白家湾井接壤。 首先了解了西山坡井的各大系统。西山坡井共有三个水平提升,分别是410水平、200水平与85水平,是多水平串车提升,三个水平的井底车场都是采用斜甩车场,这种车场子利用运输大巷作为主井存线,每个水平都设有水仓,主斜井口外设有地面消防水池,每个水仓的容水量都在300M3左右。矿井正常涌水量30M3/h,最大涌水量40M3/ 在井下我们同老工人在802采煤工作面实习上班,时间是8小时。因为是8号煤的第二个工作面所以叫802采面。 802采煤工作面们于85水平西翼,工作面采煤方式是炮采。工作面沿倾布置,走向推进,工作面长度为80米,走向为137米,煤层平均厚度2米,煤层倾角23度,可采储量33500t回采率为95%,回采范围内煤层赋存单斜构造,走向SE60度,南西倾斜,据巷道揭露情况,阶梯状,正断层组合发育,走向NE30——65度。所采煤层是8号煤,属中灰、低磷,主要为动力运煤,直接顶为中细粒灰白色砂岩,含黑色横条纹,伪顶为泥质页岩,8号煤的顶板标志含西伯利牙蚌化石,易风化崩解,底板为灰黄色粒砂岩、灰黑色砂质泥岩,遇水易膨胀底鼓。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62M3/t ,属高瓦斯煤层,煤层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爆炸指数为37%,具有爆炸危险性。 工作面是一次采全厚煤层,工作面采用SG420/22可弯曲刮板运输机,然后转入SG620/40T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输,进入溜煤眼,由85水平大巷装车,在用5吨蓄电机车牵引1吨矿车至外部85水平车场,由二级主暗井绞车提升外运。工作面采用后退式采煤,循环进度1米,采用“三班采煤,边采边准”的作业方式,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正悬臂齐梁式支护,最大控顶距4米,最小控顶距3米,放顶步距为1米,采空区处理方法是全部垮落法处理。工作面炮眼布置用三花眼爆破,炮眼深度2米底眼间距1米,顶眼间距1米,炮眼与煤壁层面夹角70度——80度,项板倾角5度——10度,眼底距顶板3米——4米,底眼俯角10度——20度,眼底高出底板3米,封炮泥长度不小于5米。工作面设有“瓦斯电闭锁”装置,采用KJ86瓦斯监控系统,工作面设两个监控探头,一个们于回采工作面,报警浓度大于等于1%,断电浓度大于等于5%,复电浓度小于1%,另一个设于采面回风巷,巷道顶部。设置报警浓度大于等于1%,断电浓度大于等于1%,复电浓度小于1%。控电范围为工作面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工作面回采工艺是:打眼——爆破——挂梁——出煤——移溜——支柱 工作面上下出口采用4对8梁端头支护,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双排10米再回单排10米,压力大时采用一梁两柱支护。 爆破方式使用MHB——100发爆器,联线方式串联,工作面工种有:放炮员、瓦斯员、回柱工、开溜工、打眼工、装煤工、移溜工等 后两个月在安监通风区实习, 主要掌握风量的分配与通风设施的建筑。 西山坡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方式,主井进风,副井回风,主扇型号为:BO——11——6——NO:18(2台),主井主要是提升运输和进风,副井是下人运料和回风。 配风量是根据工作面及掘进还有各个硐室的所需风量来分配,并且有效风量率必须达到85%心上,西山坡井是高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大于10M3/t。 通风区分五个组:瓦斯员组、放炮员组、井下监控组、防尘组、通风组。在通风区还亲自绘制了五种图纸分别是:防尘系统图、防灭火系统图、避灾路线图、监控系统图、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后附通风西山坡井通风网络图。 在通风并且还了解隔爆水棚的安设,隔爆水棚分为主隔爆和辅助隔爆。主隔爆安设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进回风巷道,还有采区与采区之间、煤层与煤层之间、水平与水平之间安设。辅助隔爆安设在:采面与掘井之间、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及串联工作面之间等。 井下防尘措施有:混式钻眼、喷雾洒水、水泡泥。并且还知道了高低瓦斯矿井探头的安设。 在实习斯间还新为安监通风区编写了“串联通风安全技术措施”与“巷道贯通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两巷道相向贯通时,炮采相距30米必须停止一个工作面的工作,但不能停风,要设警戒挡人,然后考略一下贯通时风流的方向,要准备好什么地方安设风门或调节风窗,贯通点必需回强支护。还要绘制通风系统前后示意图等。 西山坡井的风流方向新风:主斜井——主暗井——二级主暗井——85水平西大巷——802采面进风巷——802采煤工作面 污风:802采煤工作面——802采面回风巷——二级副暗井——副暗井——副斜井——地面。 本人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实践,并用实践工作来巩固理论,要有不怕吃苦耐劳精神,不断向老工作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在这个矿井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其中还有很多就不一个个说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得不断的学。保证绝对不辜负老师、家长、还有矿领导对我们的后望,既然自己学了这个专业,就不能白学,就要干一行学,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能干出一帆成就 。 第二篇毕业了,我们正式走入社会。在公司一年的实习是我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第一步,这个阶段是我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是从学生步入职场的重要过渡,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年的读书。实习虽然苦点、累点,但重要的是通过实习我有了收获、有了知识、有了提高。在学校里,我们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在公司里,我们学习的是师傅们成功的工作经验,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多发现、多分析、多比较、多思考、多总结、多请教,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目的。 回首这一年的光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为期一年的实习时间已经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一次转型,那就是: 我由一个一直在学校单一环境下成长的学生离开校门到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单位成为其中的一员,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基本的工作能力,了解和适应我矿的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事结构以及工作中所需的注意事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付出,和人力资源部及相关区队的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实习。 一、入矿培训: 在实习中公司领导对我们非常关心,公司为我们每个人根据所学的专业安排了一个一年实习计划。公司首先对我们这批新来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以公司发展战略、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入矿教育。在此次培训期间,由矿领导以及区队领导为我们讲解了许多关于我矿的安全、人文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了解我矿的生产能力、工作环境、人文面貌、企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了解了作为煤矿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重中之中是安全,必须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通过培训,我们知道了煤矿的作业环境的危险性、知道入井应该知道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什煤矿安全资格证书,通过入矿培训我知道了羊场湾煤矿的地质结构:羊场湾煤矿地质结构单一,可采煤层主要为一号煤和二号煤,一号煤平均厚度7米,二号煤平均厚度达到10米左右。现在主要采的是一号煤,12采区将采用大采高进行二号煤的开采。羊场湾煤矿地质储量11亿多吨,可采储量4亿吨。企业远景和企业规划:实现千万吨级大矿,实现国内一流的高产、高效、数字化大型现代化矿井。 在实习期间,集团公司还为我们安排了为期10天的军训。通过这次军训,锻炼了我的体魄,加强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团结合作精神,为今后的踏实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综采一队: 从8月1日我们开始实习,经过集团公司指示以及矿里领导给我们制定的实习大纲,在第一个月里我实习的区队是综采一队。在综采一队的实习过程中我经历了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下了井、第一次坐了猴车、第一次见到了采煤机等等。在综采一队的这一个月里,队领导给了我在生活、学习工作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嘘寒问暖使我体会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感到无比的温馨!在综采一队,我了解了他们的概况和基本的人员配制以及各项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和2004届大学生进行了沟通,在交谈的过程中他们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宝贵的工作经验以及他们在工作学习中所得到的深刻认识。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特别宝贵的财富!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如果要想真正了解一个煤矿的具体生产情况,那你就得去生产现场。只有在生产现场你才能了解它的生产情况,也只有在生产现场你才能熟悉它的工作流程以及了解其生产管理情况。“实践出真知”,其实这也是矿领导以及队领导对我们这些刚来的大学生说得最多的、嘱咐得最多的。 在综采一队的实习过程中,队领导让我们一边学习操作规程、各种安全操作质量标准、工作流程一边进行跟班学习,即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跟着工人师傅我首先了解和明白了井下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工作面的供电是由11采区引入再到工作面的1#、2#和3#移动变电站,再由这三个移动变电站对工作面的各个电气设备进行供电,当然在这三个移动变电站后有三个组合高压开关进行控制输出给三机、液压泵、乳化泵和喷雾泵,这就是工作面大概的供电原理。 接下来,师傅让我们了解了工作面整体是怎么进行通信和联络的。因为工作面特别长而且各个环节都必须整体衔接才能保证工作安全顺利的开展,那就必须得有一个 “指挥中心”,这个地方就是控制台,井下的日常电器设备维修和生产都必须由控制台来进行联络。比如三机的开停,液压泵、乳化泵和喷雾泵的开停都必须由控制台来进行控制。这里是实践的场所,在这里我认识和学习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理论,弄明白了许多实际生产工作中需要的东西。比如三机、泵(液压泵、乳化泵和喷雾泵)开停的时间、顺序和操作规程。 在综采一队的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采煤工艺和采煤流程。在生产现场我深刻理解了安全生产生产的具体含义,知道了安全就是生命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同时工人师傅也用他们的具体工作态度、行动诠释了安全就是生命的重要意义。在采煤工作现场,由于顶板的压力过大,时常会听到异常的声音,看到偏帮的出现。这是很危险的,听工人师傅说在工作面现场,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人在行走的时候必须走在液压支架行人道,检修和清理煤渣的时候必须有人在一旁观察时刻注意,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在采煤现场我还了解了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PM4的控制原理以及对采空区的处理措施、办法。后面我陆续了解了皮带机的运转情况以及马蹄儿如何对皮带机进行校正。还了解到工作面的排水系统以及工作面特殊地段水的特殊处理方法。在综采一队我感受到了温馨的气息,感受到了队领导对工人的关心,感受到了队领导对安全的重视。 三、运输一队: 我在运输队的实习期间,正好赶上我队进行上落煤塔皮带的更换工作。我参加了整个工程的实施,从硫化皮带到新旧皮带的更换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不管是硫化皮带的工序、措施还是皮带更换的工序、措施,我都有所了解。根据施工现场工人的工作情况我理解了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安全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在什么场所,也不管是什么人在工作都要重视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贯彻到底的宗旨。通过这个工程的跟班学习,我同时还学到了怎么进行措施的编写,一个措施的编写它包括整个工程施工的工序,每个工序所涉及到的材料、用具,每个工序所存在的所有不安全因素,要在每个工序中提到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等等。 在运输队我还对主皮带、上落煤塔皮带系统、3m绞车、副井提升进行了学习了解,熟悉了其许多设备的基本参数,比如皮带的参数、滚筒的参数、电机的参数、绞车的参数以及轨道的参数等等。熟悉了各个车场,了解了我矿的运输系统。 在实习期间,区队领导给了我许多的指导,还让我参加了为期10天的关于电气防爆检查的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井下工作环境对电气设备的要求、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以及煤矿的安全用电知识。知道了“三专两闭锁”的内容:三专就是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就是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等等。 为期一年的实习时间结束了,在这一年的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感受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在即将结束之际,我想对矿领导、各区队领导以及工人师傅们说一声:“谢谢你们!是你们使我成长,是你们让我得到充实,同时也是你们让我懂得了许多,你们是我心中永远的楷模! 总的来说,在实习期间,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这艰苦的工作中,我却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受到了很到的启发。我明白:社会在发展,新的知识、技能在不断地更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必须学习更多新的东西,这些东西会给我带来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因此,我坚信:只要我用心地去挖掘、勇敢地去尝试,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积累更多知识和宝贵的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地提高自身地综合素质,从实际出发,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每一项工作,努力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个人力量。 第三篇时间飞逝,岁月如歌。告别了2009年的辉煌,迎来了2010年新的期盼,刚从学校步入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倒自己的实践经验少、操作技能差,但我有信心在2010年的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此,我也对自己09年的工作与2010年的工作计划做以汇报。一、2009年我投身于采煤一区工作,作为一名见习技术员,我深知能力欠缺,但我始终把自己所学与矿井实践相联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工作面遇地质变化时,在师傅王永杰的帮助下及时补充各种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工作面职工工作条件。始终把职工安全放到首位。特别利用周二和周五时间讲解«煤矿三大规程»和工作面作业规程,使职工牢固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狠反“三违”现象,对违章人员耐心教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违章后带来的危险性。加强整体思想觉悟,同时把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加强建设,把各类工序管理到位,对区队自我检查永不松懈,查处隐患及时解决不留死角,始终要求工作面坚持“四位一体”检查确认制,保证区队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二、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学习党的先进性、学习党“十七大”精神内容和矿“四会”精神,围绕核心内容发展。把科学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争取在党政领导带领下的把自己培养为“四有”职工,为职工、为区队做贡献。三、在生活作风中严谨节约,严格律己。关心职工生活,舍身处地的为职工所想,把他们的困难及时反应给矿上及区队领导,帮助职工度过困难,使他们安心上班。并组织职工多参加矿上举办的各类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教育,让他们感受区队大家庭的温暖。09年已经结束,也完成了09年的使命,但我不会停步,伴随跨入09年的第一脚步,也代表了新一年的使命由然而生。我会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同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中。09年我信心十足,争取转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采区技术员,更加奋斗于工作中,积极上进,精益求精,做好区队工作。搞好工作面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把采煤一区建设为采区中的示范采区;工作之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多学习、多思考,充分了解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内涵,积极早争取成为一名党员,为工作为职工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生活方面独立自主,加强个人生活卫生管理,始终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为矿、区队的美好明天更加努力。应该够了吧 改一改就好了

要不要,你q我

煤矿地质论文题目

是不是类似这些: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将各地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土层。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厚度0~6m,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出露不全,仅出露本组的沙堡湾段T1y1和玉龙山段T1y2,简述如下:  沙堡湾段(T1y1):厚约3-8m黄灰、灰色钙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与下伏地层(P3c)为整合接触。  玉龙山段(T1y2):灰、浅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及微细晶结构,局部层间夹暗紫、深灰色泥质条带,顶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灰岩含泥质较重,厚度约240-280m。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灰岩内断续见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产较丰富的较大个体海相生物化石,与下伏地层(P3l)为整合接触。厚约38-43m,一般厚约40m。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菱铁质灰岩等组成,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该层为本区含煤地层,产丰富的蕨类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约60-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浅灰色、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细晶石灰岩,产较丰富的腕足及蜓科动物化石。出露于矿区北西面。厚大于100m。  二、地质构造  位于安底背斜东翼临近北端。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85~100°,倾角9~10°,一般7°。区内断层不发育,据对采煤巷道调查了解,采煤中局部见一些小的断裂,长数米~数十余米不等,断距3~8m,对煤层连续性破坏不大。  参照矿区外围资料成果,结合矿区情况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与矿床充水的关系  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土层。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厚度0~6m,一般厚约5m。该层为透水性好、含水性差,富水性较弱。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隔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东部,上部为浅紫、紫红、灰色薄层状泥岩,中上部为灰色灰岩。分布于矿区北东侧,出露不完整,厚大于200m。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3-8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在采空顶板破坏作用下,T1y1易变形破坏,并失去隔水性,所以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T1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T1y2):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及微细晶结构,局部层间夹暗紫、深灰色泥质条带,顶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厚约240-280m。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灰岩内断续见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厚40m。  “T1y2+P3c”层富水性中等~强,平面上分布于矿区东部大部分地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于矿区西部有4个泉水点,即S1、S2、S3、S4,涌水量分别为50、53、85、05l/s。T1y2+P3c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届时“T1y2+P3c”层内地下水将通过导水裂隙带及冒落带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产生影响。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菱铁质灰岩等组成,厚度约40m。区内无泉点出露。该层总体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含煤岩系总体构成了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深灰色细晶灰岩,厚度>100m。该层地表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含水极不均匀,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突破该隔水层进入矿井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也大,故在本矿区中将该层定为矿床下部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  2、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界范围内断裂不发育,对矿层充水性影响小。  3、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季节性溪沟对矿床充水性影响较小。  4、生产巷道及老窑水文地质情况  据收集资料:根据云丰煤矿原生产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QB=0m3/h;最大涌水量:Qmax=0 m3/h。周围开采老硐(LD1、LD2)均为斜井,有一定积水,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涌水量大小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水主要来自煤层顶板渗透水及采空区积水。  根据调查了解,矿区内存在过去采煤时形成的大量采空区或老窑,由于含煤岩系隔水性好,储水性也较好,老硐中可能储集大量的老窑水,矿山开采时应注意。  5、充水因素分析  大气降水:区内部分大气降水通过冲沟汇入溪沟,部分补给地下水。雨季时大气降水可能在洼地汇集,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大气降水是矿区内各岩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当由于采空冒落及由此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展到地表时,大气降水则可通过此途径间接进入矿坑。  地下水:含煤岩系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内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P2c+T1y2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富水性中等~强,地下水可能通过塌陷带、导水裂隙带进入矿坑,对C5、C8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C8煤层距P2m灰岩顶界0~0 m,如底板遭受破坏后地下水可能进入矿坑造成充水。  老窑积水:矿区范围内开采C5、C8煤层留下的老采空区面积较大,老窑积水是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威胁。矿区范围内沿各煤层露头线从南到北民采时间较长,老硐较多,由于停采关闭多年,坑中都有积水,坑中积水部分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岩层地下水渗透长年累月积聚而成,其量难于估算,采矿时存在老硐积水导致突水事故的发生,业主应引起重视。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区内主要为P2c、T1y2岩溶裂隙含水层及老窑水对矿床充水。根据现行规范的划分标准,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定为第三类第一、二亚类第二亚型,即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还差个工程地质条件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  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关键词:开发技术 煤炭工艺 煤炭  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  (一)井下采煤  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二)露天采煤  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  主要优缺点  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  二、采煤方法与工艺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 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  (一)开采技术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 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 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 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二)解决难题  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 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 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 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  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 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 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 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 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三)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 、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  (四)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 强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五)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 —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  三、主要的开采技术  (一)深矿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需要攻关研究的是: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特别是软岩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  (二)“三下”采煤技术  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下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炭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村庄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  (三)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专家系统,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优匹配。  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生产系统要减化,同时实现中采与中掘同走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高产高效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减化巷道布置,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多开煤巷,减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处理、作为充填材料的技术,既是减少污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又减化了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应加紧研究。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 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

煤矿地质论文选题

浅议煤矿煤层的开采技术  摘要:由于煤层的自然条件和采用的机械不同,完成回采工作各工序的方法也就不同,并且在进行的顺序、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有规律地加以安排和配合。这种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称为采煤工艺。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回采工作各项工序的过程,称为采煤工艺过程。  关键词:开发技术 煤炭工艺 煤炭  一、煤炭开采的主要形式  (一)井下采煤  井下采煤的顺序。对于倾角10°以上的煤层一般分水平开采,每一水平又分为若干采区,先在第一水平依次开采各采区煤层,采完后再转移至下一水平。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先将煤层划分为几个盘区,立井于井田中心到达煤层后,先采靠近井筒的盘区,再采较远的盘区。如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煤层,先采第一水平最上面煤层,再自上而下采另外煤层,采完后向第二水平转移。  按落煤技术方法,地下采煤有机械落煤、爆破落煤和水力落煤三种,前二者称为旱采,后者称为水采,我国水采矿井仅占57%。旱采包括壁式采煤法和柱式采煤法,以前者为主。壁式采煤法工作面长,一般100~200 m,可以容纳功率大,生产能力高的采煤机械,因而产量大,效率高。柱式采煤法工作面短,一般6~30 m,由于工作面短,顶板易维护,从而减少了支护费用,主要缺点是回采率低。  (二)露天采煤  移走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使煤敞露地表而进行开采称为露天开采,其中移去土岩的过程称为剥离,采出煤炭的过程称为采煤。露天采煤通常将井田划分为若干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空间上形成阶梯状。  其主要生产环节:首先用穿孔爆破并用机械将岩煤预先松动破碎,然后用采掘设备将岩煤由整体中采出,并装入运输设备,运往指定地点,将运输设备中的剥离物按程序排放于堆放场;将煤炭卸在洗煤厂或其他卸矿点。  主要优缺点  优点为生产空间不受限制,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矿山规模大,劳动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资源回采率可达90%以上,资源利用合理,而且劳动条件好,安全有保证,死亡率仅为地下采煤的1/30左右。  主要缺点是占用土地多,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且生产过程需受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在资源方面,对煤赋存条件要求较严,只宜在埋藏浅,煤层厚度大的矿区采用。  二、采煤方法与工艺  在发展现代采煤工艺的同时,继续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采煤工艺理论。我国长壁采煤方法已趋成熟,放顶煤采煤的应用在不断扩展,应用水平和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提高,急倾斜、不稳定、地质构造复杂等难采煤层采煤方法和工艺的研究有很大空间,主要方向是改善作业 条件,提高单产和机械化水平。  (一)开采技术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生产高度集中、高可靠性的高产高效矿井开采技术。以 提高工作面单产和生产集中化为核心,以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研究开发各种条件下 的高效能、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置,生产过 程监控与科学管理等相互配套的成套开采技术,发展各种矿井煤层条件下的采煤机械化,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应用水平和扩大应用范围,提高采煤机械化的程度和水平。  (二)解决难题  开发“浅埋深、硬顶板、硬煤层高产高效现代开采成套技术”,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难题。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 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快速处理技术,使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率,且基本 顶能按一定步距垮落,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承压力小条件硬厚顶煤的快速处理技术,包括高压 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使顶煤体能随采随冒,提高其回收率。  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放开采成套设备配套技术,研制既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 又有利于放顶煤的新型液压支架,合理确定后部输送机能力。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研究合适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短放煤 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产高效。5~5m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通过宽煤巷锚 杆支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 的应用,促进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三)缓倾斜薄煤层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 、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技术。  (四)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综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 强 支架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形、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支架的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高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五)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系统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运设备进行监控。今后研究的重点是:通过电液控制阀组操纵支架和改善“支架—围岩”系统控制,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油 —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  三、主要的开采技术  (一)深矿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需要攻关研究的是: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特别是软岩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  (二)“三下”采煤技术  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下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的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念和关键技术,包括用地表废料向垮落法工作面采空区充填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村庄房屋加固改造重建技术,适于村庄保护的开采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提出煤炭开采与煤炭城市和谐统一的开采沉陷控制、开采村庄下压煤、土地复垦和矿井水资源化等关键技术。  (三)优化巷道布置,减少矸石排放的开采技术  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专家系统,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优匹配。  实行全煤巷布置单一煤层开采,矸石基本不运出地面,生产系统要减化,同时实现中采与中掘同走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的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高产高效矿井,开拓部署与巷道布置系统的优化,减化巷道布置,优化采区及工作面参数,研究单一煤层集中开拓,集中准备、集中回采的关键技术,大幅度降低岩巷掘进率,多开煤巷,减少出矸率;研究矸石在井下直接处理、作为充填材料的技术,既是减少污染的一项有利措施,又减化了生产系统,有利于高产高效集中化开采,应加紧研究。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学科发展的主题。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现代采煤工艺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基本途径是使采煤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强力、高效、安全、可靠、耐用、智能化的采 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

要不要,你q我

是不是类似这些: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将各地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土层。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厚度0~6m,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出露不全,仅出露本组的沙堡湾段T1y1和玉龙山段T1y2,简述如下:  沙堡湾段(T1y1):厚约3-8m黄灰、灰色钙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与下伏地层(P3c)为整合接触。  玉龙山段(T1y2):灰、浅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及微细晶结构,局部层间夹暗紫、深灰色泥质条带,顶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灰岩含泥质较重,厚度约240-280m。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灰岩内断续见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产较丰富的较大个体海相生物化石,与下伏地层(P3l)为整合接触。厚约38-43m,一般厚约40m。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菱铁质灰岩等组成,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该层为本区含煤地层,产丰富的蕨类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约60-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浅灰色、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细晶石灰岩,产较丰富的腕足及蜓科动物化石。出露于矿区北西面。厚大于100m。  二、地质构造  位于安底背斜东翼临近北端。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85~100°,倾角9~10°,一般7°。区内断层不发育,据对采煤巷道调查了解,采煤中局部见一些小的断裂,长数米~数十余米不等,断距3~8m,对煤层连续性破坏不大。  参照矿区外围资料成果,结合矿区情况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与矿床充水的关系  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土层。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厚度0~6m,一般厚约5m。该层为透水性好、含水性差,富水性较弱。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隔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东部,上部为浅紫、紫红、灰色薄层状泥岩,中上部为灰色灰岩。分布于矿区北东侧,出露不完整,厚大于200m。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3-8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在采空顶板破坏作用下,T1y1易变形破坏,并失去隔水性,所以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T1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T1y2):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及微细晶结构,局部层间夹暗紫、深灰色泥质条带,顶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厚约240-280m。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灰岩内断续见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厚40m。  “T1y2+P3c”层富水性中等~强,平面上分布于矿区东部大部分地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于矿区西部有4个泉水点,即S1、S2、S3、S4,涌水量分别为50、53、85、05l/s。T1y2+P3c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届时“T1y2+P3c”层内地下水将通过导水裂隙带及冒落带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产生影响。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菱铁质灰岩等组成,厚度约40m。区内无泉点出露。该层总体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含煤岩系总体构成了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深灰色细晶灰岩,厚度>100m。该层地表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含水极不均匀,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突破该隔水层进入矿井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也大,故在本矿区中将该层定为矿床下部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  2、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界范围内断裂不发育,对矿层充水性影响小。  3、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季节性溪沟对矿床充水性影响较小。  4、生产巷道及老窑水文地质情况  据收集资料:根据云丰煤矿原生产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QB=0m3/h;最大涌水量:Qmax=0 m3/h。周围开采老硐(LD1、LD2)均为斜井,有一定积水,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涌水量大小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水主要来自煤层顶板渗透水及采空区积水。  根据调查了解,矿区内存在过去采煤时形成的大量采空区或老窑,由于含煤岩系隔水性好,储水性也较好,老硐中可能储集大量的老窑水,矿山开采时应注意。  5、充水因素分析  大气降水:区内部分大气降水通过冲沟汇入溪沟,部分补给地下水。雨季时大气降水可能在洼地汇集,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大气降水是矿区内各岩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当由于采空冒落及由此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展到地表时,大气降水则可通过此途径间接进入矿坑。  地下水:含煤岩系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内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P2c+T1y2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富水性中等~强,地下水可能通过塌陷带、导水裂隙带进入矿坑,对C5、C8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C8煤层距P2m灰岩顶界0~0 m,如底板遭受破坏后地下水可能进入矿坑造成充水。  老窑积水:矿区范围内开采C5、C8煤层留下的老采空区面积较大,老窑积水是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威胁。矿区范围内沿各煤层露头线从南到北民采时间较长,老硐较多,由于停采关闭多年,坑中都有积水,坑中积水部分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岩层地下水渗透长年累月积聚而成,其量难于估算,采矿时存在老硐积水导致突水事故的发生,业主应引起重视。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区内主要为P2c、T1y2岩溶裂隙含水层及老窑水对矿床充水。根据现行规范的划分标准,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定为第三类第一、二亚类第二亚型,即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还差个工程地质条件

煤矿地质论文摘要

是不是类似这些:  一、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夜郎组(T1y)及第四系(Q)。将各地层岩性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主要为残坡积土层。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厚度0~6m,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2、下三叠统夜郎组(T1y)  出露不全,仅出露本组的沙堡湾段T1y1和玉龙山段T1y2,简述如下:  沙堡湾段(T1y1):厚约3-8m黄灰、灰色钙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与下伏地层(P3c)为整合接触。  玉龙山段(T1y2):灰、浅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及微细晶结构,局部层间夹暗紫、深灰色泥质条带,顶部夹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灰岩含泥质较重,厚度约240-280m。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  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灰岩内断续见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产较丰富的较大个体海相生物化石,与下伏地层(P3l)为整合接触。厚约38-43m,一般厚约40m。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  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菱铁质灰岩等组成,底部为含黄铁矿粘土岩。该层为本区含煤地层,产丰富的蕨类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约60-7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  浅灰色、灰色中厚层至厚层状细晶石灰岩,产较丰富的腕足及蜓科动物化石。出露于矿区北西面。厚大于100m。  二、地质构造  位于安底背斜东翼临近北端。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85~100°,倾角9~10°,一般7°。区内断层不发育,据对采煤巷道调查了解,采煤中局部见一些小的断裂,长数米~数十余米不等,断距3~8m,对煤层连续性破坏不大。  参照矿区外围资料成果,结合矿区情况确定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三、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与矿床充水的关系  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零星分布于洼地及平缓斜坡地带,主要为残坡积土层。岩性为褐黄色粘土及砂质粘土,断续夹分布不均的碎石及块石,结构松散。厚度0~6m,一般厚约5m。该层为透水性好、含水性差,富水性较弱。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隔水层:出露于矿区外围东部,上部为浅紫、紫红、灰色薄层状泥岩,中上部为灰色灰岩。分布于矿区北东侧,出露不完整,厚大于200m。  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1y2)及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岩溶裂隙含水层: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岩性和富水性相近,且二层之间仅有3-8m厚的沙堡湾段(T1y1)隔水层相隔,岩性为浅绿色钙质泥岩。在采空顶板破坏作用下,T1y1易变形破坏,并失去隔水性,所以将玉龙山段和长兴组合并为同一层来研究,把两层统称为“T1y2+P3c”岩溶裂隙含水层。  玉龙山段(T1y2):出露于矿区东部,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薄~厚层状石灰岩,隐晶及微细晶结构,局部层间夹暗紫、深灰色泥质条带,顶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厚约240-280m。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细晶至中晶石灰岩,灰岩内断续见燧石结核、团块及条带,厚40m。  “T1y2+P3c”层富水性中等~强,平面上分布于矿区东部大部分地区,节理、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中等,于矿区西部有4个泉水点,即S1、S2、S3、S4,涌水量分别为50、53、85、05l/s。T1y2+P3c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届时“T1y2+P3c”层内地下水将通过导水裂隙带及冒落带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产生影响。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裂隙含水层: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煤及石灰岩、菱铁质灰岩等组成,厚度约40m。区内无泉点出露。该层总体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含煤岩系总体构成了矿床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在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可直接进入井巷对矿床充水。  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  主要为深灰色细晶灰岩,厚度>100m。该层地表岩溶较发育,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含水极不均匀,未来采掘过程中地下水突破该隔水层进入矿井的可能性大,危害性也大,故在本矿区中将该层定为矿床下部主要直接充水含水层。  2、构造断裂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界范围内断裂不发育,对矿层充水性影响小。  3、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无地表水体,季节性溪沟对矿床充水性影响较小。  4、生产巷道及老窑水文地质情况  据收集资料:根据云丰煤矿原生产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QB=0m3/h;最大涌水量:Qmax=0 m3/h。周围开采老硐(LD1、LD2)均为斜井,有一定积水,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涌水量大小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水主要来自煤层顶板渗透水及采空区积水。  根据调查了解,矿区内存在过去采煤时形成的大量采空区或老窑,由于含煤岩系隔水性好,储水性也较好,老硐中可能储集大量的老窑水,矿山开采时应注意。  5、充水因素分析  大气降水:区内部分大气降水通过冲沟汇入溪沟,部分补给地下水。雨季时大气降水可能在洼地汇集,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大气降水是矿区内各岩组地下水的主要来源。当由于采空冒落及由此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发展到地表时,大气降水则可通过此途径间接进入矿坑。  地下水:含煤岩系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内的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P2c+T1y2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富水性中等~强,地下水可能通过塌陷带、导水裂隙带进入矿坑,对C5、C8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C8煤层距P2m灰岩顶界0~0 m,如底板遭受破坏后地下水可能进入矿坑造成充水。  老窑积水:矿区范围内开采C5、C8煤层留下的老采空区面积较大,老窑积水是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大的威胁。矿区范围内沿各煤层露头线从南到北民采时间较长,老硐较多,由于停采关闭多年,坑中都有积水,坑中积水部分来自大气降水,部分来源于岩层地下水渗透长年累月积聚而成,其量难于估算,采矿时存在老硐积水导致突水事故的发生,业主应引起重视。  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区内主要为P2c、T1y2岩溶裂隙含水层及老窑水对矿床充水。根据现行规范的划分标准,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定为第三类第一、二亚类第二亚型,即以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顶底板进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  还差个工程地质条件

不给积分吗?

煤矿地质论文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开题报告主要涉及你所选的毕业论文在你的文献和理论准备下是否有写的必要,一般包括下面四个部分:一、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意义(包括在我国应用的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三、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到什么地方调查研究,在哪个实验室进行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对其他单位的协作要求,指导及辅导试验,论文撰定的合作人员。四、论文总工作量,文献阅读,科学调查,试验阶段,理论分析,论文初稿,文字总结各阶段的进度(起讫日期)和要求,预期结果。-------------------重点是第一、第二部分,尤其是文献准备最为重要。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query取得iframe中元素的几种方法在iframe子页面获取父页面元素代码如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