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编辑之友杂志社介子平

发布时间:

编辑之友杂志社介子平

《论STP战略在杂志专门化中的运用》可以吗  [营销参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不断成熟,媒介个体日益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进入市场,成为整个市场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市场细分作为媒介市场化的必然结果,不少媒体开始将目标读者集中于具有特殊消费需求的“小众”,媒介产品出现专门化和专业化趋势。市场营销战略中的STP战略也被广泛运用于媒介市场中,锁定特定的分众市场。本文将以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下的《打工》杂志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市场分析,探讨STP战略在杂志专门化中如何运用,怎样决定杂志定位以及所带来的市场成效。  关键词:STP战略 杂志专门化市场细分 《打工》  STP战略是市场营销学中的重要概念,S(Segment)即市场细分,T(Target)即目标市场策略,P(Position)即市场定位。其中市场细分是确定目标市场的前提,也是企业进行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的依据。  随着传媒市场细分的不断成熟,杂志市场也相应呈现专门化趋势。杂志经营单位根据杂志市场的内在规律和读者的特定需求,以一种杂志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内容和风格能够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  《打工》杂志是隶属于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下的一份面向全国发行的子刊,它的创办是对《知音》部分读者群的细分,依托《知音》品牌和资源优势,因而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局面,受到读者的欢迎。2000年11月《打工》创刊,其创刊号发行量就达到10万份,仅办了两期后,即2001年1月就改为半月刊,月发行量达到30万份。目前月发行量近60万册,成为知音期刊集团下仅次于《知音》杂志的第二品牌。创办这份期刊杂志社总共投入50万元,现在年实现利润达到370余万元。  《打工》杂志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基本遵循了STP营销。第一部S是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ation),第二步T是市场目标化(market targeting),第三步P是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  一、S战略(market segmentation)  武汉区域内期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不仅有知音杂志社、幸福杂志社、今古传奇杂志社、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社等专业杂志出版机构,还有包括长江出版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诸多杂志,都在争夺有限的读者市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得不将期刊市场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把期刊市场分成具有相似欲望和需求的市场或子市场。   按照人口统计变量划分:《打工》杂志的目标读者年龄应在16周岁——45周岁,以女性读者稍多。文化层次集中于高中、中职、大一大二的学历水平。  他们应是城市中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他们的收入不高,对致富信息有强烈的兴趣,对财富有急切的追逐。他们属于经济文化状况的较低层,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进入小康或者富裕阶层,也常常有一夜致富的梦想。  按照地理变量划分:《打工》杂志的目标读者应是集中在特大、以及大中城市中的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他们中很多人是从农村来到城市中寻求致富之路的流动人口,对城市有莫大的好奇和向往。  《打工》杂志面向全国发行,但是主要的读者群还是集中在华中地区,尤其以武汉区域市场为主。  按照心理变量划分:《打工》杂志本身定位的目标读者,按照陆学艺划分的中国十大社会阶层来看,他们属于拥有很少量组织、经济和文化资源的底层三个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按李强的利益群体的社会分层范式,属于利益相对受损者。  他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虽然较低,无法拥有社会的决策权,但因其这些人数量众多,整个群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是社会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行为变量划分:目标读者中,他们的日常收入的消费主要用于生活必需品,对文化产品这一类精神层面物品的消费在其开支中所占比例很小。他们大多没有读报、读书的急切需求和固定习惯。因为《打工》杂志是面向低端市场的杂志,个体的购买力较差,但是受众数量大,通常一份杂志在多人中传阅率较高,因此反复使用率高。  在这些市场细分中,目标读者的规模、购买力和特征是可以统计调查得到的。具有可衡量性。《打工》杂志也具有能有效进入和满足细分市场的能力,因此有可获得性。因目标受众人数众多,虽消费能力有限,但仍具有可收益性。《打工》杂志针对自己的目标受众,可以确定用稿标准,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因此也具有可行动性。  二、T战略(market targeting)  针对读者市场进行了细分后,选择适合自己办刊风格的目标受众,并具体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制定出一套完整详实的方案,是将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付诸实际的下一步措施。  《打工》杂志的出现是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遗留下了大量下岗工人安置问题,进城务工的人口迁移浪潮以及中国入世的社会背景相契合的。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以及社会下层民生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打工人群的生存状态被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如何帮助他们走出经济上的困境,如何创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如何为他们在这个信息社会的生存提供有利的信息资源,如何为打工族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倾诉的平台……都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知音传媒集团敏锐得认识到城市中存在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人群:他们年龄介于16周岁——45周岁,具有高中、中职的文化水平,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虽然收入不高,但对财富有强烈的追求欲望,日常消费习惯中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比例不高。这些人的社会身份大多被定义成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他们的人数占据了我国人口比例中的绝大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决策层的关注。创办专门面向打工族的一份期刊是具有前瞻性,并且是与时代的脉搏相契合。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专门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期刊很少,市场还处于一种真空状态,潜力巨大,前景可观。依托知音传媒集团业已取得的巨大影响力,创办一份专门针对打工族、下岗族和创业族的杂志无疑是具有巨大的利益空间的。  《打工》杂志即采取了补缺定位,定位于市场“空白”地带或市场缺口。  在《打工》杂志之前,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面向打工族的杂志,只有广东佛山文艺的《打工族》。但是《打工族》的主要题材是以小说等文艺题材为主,更加突出文学性,因此它所针对的读者群所要求的文化水平更高,与《知音》杂志的目标读者群有所差别。知音集团则在《打工》创刊之初就提出了,要依托《知音》杂志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编辑队伍,将知音的品牌资源最大化得延伸,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因此,《打工》杂志走了以纪实性特稿为主,突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的办刊道路,避免了与《打工族》这个资历更老的杂志的正面竞争,即突出了本集团的办刊风格,也避免了与《打工族》争夺相同的读者市场。  此后,2003年8月,又由全国妇联主管,中国妇女报主办了一份市场更为细分化的《打工妹》,主要针对流动人口中女性群体,关注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和城际间流动务工青年在工作、生活、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反映他们的心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增进他们与城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融合,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心理指导和实际的帮助。这与《打工》杂志在某些地方是十分相似的,而且对读者市场进行了更细的划分。无疑对《打工》杂志提出了挑战。  此外,由于打工族由于收入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们大多没有迫切的阅读需求和固定的阅读习惯。要想使这个人数众多的读者群规模最大化,《打工》杂志还应当致力于培养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他们对于杂志的忠诚度。杂志的重复使用率高,虽然一方面限制了杂志的售卖量,但另一方面通过人人传阅的方式,很好得取得了宣传和广告的作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培养潜在的读者群。  三、P战略(Market positioning)  媒介定位战略是在众多的市场机会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寻求具有竞争力和差异化的品牌与产品特点。通过适当的传播手段,使品牌在消费者心理占据理想地位的一种市场战略。  《打工》杂志要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必须识别并选择自身的竞争优势,确定自己的市场角色定位战略。  《打工》杂志依托知音传媒集团,这个大型传媒集团总资产达36亿元、净资产14亿元、利税38亿元、上缴税收6473万元,下属9种期刊(月发行总量达800万份)、2份子报、4个子公司、1个网站、1所学院,品牌杂志《知音》现月发行量达636万份,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排名第五位,多次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两次荣获中国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  因此,《打工》杂志在创刊时就确立了与相似细分市场争夺读者市场时,要靠背后的“知音”这座大靠山。在多品牌战略中实行了优生优育的滚动发展模式。当其主打刊物《知音》形成知名品牌后,知音传媒集团旋即利用自身所占有的人才、发行、广告等资源优势作为新的子刊的孵化器。《打工》杂志创刊的编辑均是从《知音》杂志调动过去,可以说《打工》办刊内容风格与《知音》一脉相承,素有“小知音”之称。借助《知音》杂志的巨大影响力,《打工》杂志一经推出,迅速占据广阔的读者市场,其创刊号发行量就达到10万份。  但另一方面,《打工》杂志在初步开拓市场后,必须注意与母刊《知音》杂志的差异化竞争。知音集团给旗下的《打工》杂志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编写空间,在总体办刊风格的指导下,给予了充分的办刊自由。《打工》杂志一方面坚持《知音》杂志“人情美,人性美”的总路线,以纪实性的新闻稿件为主。用最精彩的平民创业故事,启迪读者改变命运的财商;以最新锐的现代生活理念,激发读者再战人生的胆魄;以最动人的百姓真情故事,慰藉贫寒中渴望心灵甘露的人们;以最传奇的打工、下岗人物的奋斗经历,树立天下漂泊者和创业者前进的榜样。  此外,《打工》杂志的一大特点是,它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注重为打工族提供丰富有效的打工信息,追求信息性。希望杂志能够承担起“一刊多用”的社会功能,尽可能为打工族服务。“打工城镇推荐榜”集中为打工族和创业族提供招工信息和投资信息。  由于打工族、下岗族受条件所限,其社会参与程度很低,但他们同样渴望有展示自己才华和交友的机会与平台。为了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打工》杂志引进电视媒体的经验,开设了“打工玫瑰之约”、“打工群星灿烂”、“祝福中转站”栏目,专门免费供打工青年征婚、交友之用,每月均吸引逾千人报名参加。  通过网络增加与读者的直接联系也是《打工》杂志所采取的市场战略。2006年1月5日,《打工》编读往来QQ吧产生,并又通过知音技术部和《打工》美编室人员协助,在知音网创建了《打工》论坛,后又与TOM公司合作建立手机评刊方式。通过一系列整合营销策略进一步开拓市场。  《打工》杂志同《知音》杂志及其旗下的多份期刊共同创建追求“人情美,人性美”的文化品牌,确立传媒集团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打工文学”生存样态初探——兼考察几家打工文学杂志的文学生产》 周航 《当代文坛》2009年01期  《媒介营销——理论·方法·案例》 包国强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品牌资源延伸与规模化经营——解读“知音”发展之路》 胡勋璧《出版发行研究》2004年10期  《<知音>杂志发展的三大战略探讨》 文心 李艳华《编辑之友》2005年01期  (作者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06级新闻学专业)  希望参考意见能帮助您

《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是2010-12-10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出版大厦12层C区。《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10656633937X3,企业法人康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设计、制作、发布国内广告;信息咨询服务;会展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销售;编辑、出版《编辑之友》杂志(以《期刊出版许可证》为准,有效期至2013年6月30日)(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4284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编辑之友》介子平

新闻方向的可以吧,(新闻传播科学)

《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是2010-12-10在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建设南路21号出版大厦12层C区。《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10656633937X3,企业法人康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设计、制作、发布国内广告;信息咨询服务;会展服务;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销售;编辑、出版《编辑之友》杂志(以《期刊出版许可证》为准,有效期至2013年6月30日)(依法须经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42849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7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编辑之友》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编辑之友杂志社

编辑之友(ISSN1003-6687,CN14-1066/G2)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编创之友,为山西人民出版社内刊,季刊,大32开,1985年改名编辑之友并公开出版,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编辑专业学术刊物。初仍为季刊,16开本,1987年起改双月刊,1995年又改为国际16开。本刊以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为宗旨,主要刊登编辑出版科研论文,兼及编辑工作的其他方面,努力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主编:宋富盛

介子平简介:介子推(?——公元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编辑之友杂志社主编

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在传播、行动中改变 中国财富杂志,2015年4月刊师曾志、梁天韵、杨茜茜、杨薇: 《互联网公益影响力:互联网公益:角色、功能与方向》,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同心出版社,2015师曾志,杨睿 从“马航失联事件”恐惧奇观看新媒介赋权下的情感话语实践与互联网治理,《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期。师曾志,杨睿, 2013年媒体生态变局与传媒人的自我救赎,《中国慈善蓝皮书(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师曾志 失控:在信息自由与信息控制之间新媒介赋权下的中国互联网治理合法性研究新京报传媒研究, 2013/12第3卷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空间、想象与救赎,北大讲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中的影响 善行天下,2013年第六期师曾志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协同演进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八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师曾志,王帅帅 重返个体生命富生态话语的家园:微公益时代的命运共同体及公共自治,《中国慈善蓝皮书(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师曾志 公益传播如何可能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七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师曾志 微世界中的人类交往。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2012年5月25日师曾志,潘聪平,沈叶 新媒介赋权:一种农村电子商务实践性的社会研究——以沙集网商为例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六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师曾志:谁对公众舆论负责。2011年12月17日,新京报师曾志 微博下的人类灵魂:新媒体公共空间下对话与沟通的意义,收录于2011年《中国慈善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师曾志 当代网络媒介事件研究现状及分析,《中国社会报》,8师曾志 创业产业背景下大陆版权贸易开展的现状与对策,收录于《华文出版与软实力》,中国书籍出版社,8师曾志 徐娟 潘聪平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及其背景下的公益传播,收录于2010年《中国慈善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师曾志 网络媒介事件及其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6期师曾志 近年来中国网络媒介事件研究现状与意义 发表于《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八辑,北京: 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师曾志 “慈善秀”呼唤中国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博览群书》,2010年第1期师曾志 沟通与对话:公民社会与媒体公共空间——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2期师曾志 公共传播视野下的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媒体的角色——以汶川地震灾后救援重建为例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四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师曾志 北京奥运会媒体公共空间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对外传播》2008年第9期师曾志, 杨伯溆 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介事件中公民性的体现与意义 高丙中,袁瑞军主编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师曾志 北大与南都公益基金会联手为汶川地震提供智力支持,新华社通稿,2008年7月24日师曾志 网络公民意见引来执政者关注和对话(专家评点) 瞭望东方周刊, 2008年第7期师曾志 让“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28师曾志 转制中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协会建构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07年“第三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论文师曾志, 杨伯溆 网络媒介事件与中国公民性的建构:互联网的意义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三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师曾志 推动阅读需摸透公众心理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5月10日第4版师曾志《体育时空·NBA时空》杂志案例分析,媒介方法,2007年第1期师曾志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内地版权贸易开展的现状及对策 2006年“第二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经营管理研讨会”论文师曾志, 杨伯溆 网络舆论场与我国公民性的建构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二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P249-263页杨伯溆、吴靖、师曾志 “创意”与“产业”:新媒介传播环境下创意产业的一些基本问题初探,南华出版通讯,2006年10月10日,第6期师曾志 我国出版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中国出版,2006年第5期师曾志 内容创新与营销创新——美国两种异军突起的新类杂志 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7期师曾志 当前我国出版业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前沿地带:把脉转型中的中国编辑出版业 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编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P51—56董小英,师曾志等.奥运会与国家形象: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城市的报道主题分析.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2期,P1~9,该文新闻与传播 2005年第5期,P40~46 全文转载师曾志 没有任何借口的中国出版业,中国出版,2005年第4期师曾志 网络环境下传统学术传播模式的变革及构建 《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师曾志 关于出版传播模式的构想 程曼丽主编 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 第一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P239-249页师曾志杂志的“五四情结”与市场化——市场环境下杂志的创办与运营,出版经济,2004年第12期师曾志民营出版后的出版价值观解读,中国出版,2004年第12期董小英,师曾志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媒体重塑国家形象的策略研究——国外媒体对四个奥运举办国的报道主题分析,2004年10月23-24第八届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师曾志 由流向思考源头——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年-2004年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重新思考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出版,2004年第10期,47-50师曾志 从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1999年-2004年毕业生去向数据分析重新思考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模式2004年国际出版教育与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师曾志美国杂志收入来源,出版参考,5,全文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4年第8期师曾志产、学、研要更有效结合需解决好五大问题,出版参考,1师曾志替代品与出版跟风借势现象分析 出版发行研究,2003,9师曾志从SARS报道看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北大社科项目,2003年师曾志 政府如何为出版市场号脉 中国质量万里行 2师曾志, 朱环新 大学图书馆用户对电子资源的态度和利用调查分析 津图学刊, 1师曾志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编辑研究《中国编辑研究》编辑委员会编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该文曾发表在中国出版, 8。2001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出版年鉴 2000》也收录该文。师曾志 参加撰写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一书, 吴慰慈等编著 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师曾志,钟智锦 新闻出版类部分核心期刊编辑格式的调查研究 出版科学, 2002(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索引。师曾志,王建杭 大学图书馆用户对纯电子期刊的态度与利用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等》索引。师曾志 学术电子期刊:一次调查的发现 出版参考,21师曾志 香港二楼书店解析,出版参考,20师曾志, 吴慰慈 从知识增长方式探索现代图书馆学发展方向 新千年的大学图书馆—功能、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roceedings i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ademic Librarianship in the New Millennium: Roles, Trends, and Global Collaboration) 杨勇等编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5Philip Calvert, 师曾志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Contradictions in LIS Journal Publishing in C Library Management, 22:4/5(英文写作)。作者获2002年度Literati Club的“Highly Commended Award Winner”。师曾志 现代出版学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研究》2001索引。师曾志 影响出版企业竞争力因素的综合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 5师曾志 网络环境下出版理念的变迁 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师曾志 网络电子出版对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大学图书馆学报, 6师曾志 网络出版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出版, 8师曾志 网络电子学术期刊及其研究 出版发行研究, 6师曾志 我国书业书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师曾志 中华文明之光—明清国子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师曾志(参加编写) 清代目录提要 齐鲁书社, 1997师曾志(参加编写) 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师曾志 出版传播事业中把关人的地位与作用 编辑之友, 6。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1997年第11期全文转载。师曾志 文献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网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4师曾志 书评的本质与功能 图书馆论坛, 2师曾志 信息社会纸的作用与地位 情报科学技术杂志, 2师曾志 论文献的序与跋 编辑学刊, 6师曾志 对目录学核心功能的再认识 山西图书馆学刊, 5师曾志 从政府对传媒的管制看中国古代禁书 编辑之友, 2师曾志 清代乾隆时期禁书研究 编辑之友, 3师曾志 试析魏晋南北朝目录学的发展 晋图学刊, 3科研项目:作为学术传播媒介的网络期刊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现代出版学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高等教材从SARS报道看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北大社科项目师曾志,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媒介转型的机理、意义与管理——以网络媒介事件为例。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奖励荣誉:《中国历史文献目录学》(参与编著,承担4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 获北京大学优秀教材奖我国书业书目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参加1998年全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并获优秀论文奖我国书业书目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文获2000年北京大学第七届文科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Philip Calvert, 师曾志 Quality Versus Quantity: Contradictions in LIS Journal Publishing in C Library Management, 22:4/5(英文写作)。作者获2002年度Literati Club的“Highly Commended Award Winner”。师曾志 关于出版传播模式的构想 程曼丽主编,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P239-249页 “本研究论文系经中流文教基金会及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大陆青年学者基础研究奖助】补助”1996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1999年获世川良一优秀青年基金2001年获北京大学岗松奖教金2003年韩静远先生哲学教育奖助金2001年-2002年度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2005年度北京大学正大奖教学优秀奖2009年《现代出版学》教材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二等奖

编辑之友(ISSN1003-6687,CN14-1066/G2)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编创之友,为山西人民出版社内刊,季刊,大32开,1985年改名编辑之友并公开出版,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编辑专业学术刊物。初仍为季刊,16开本,1987年起改双月刊,1995年又改为国际16开。本刊以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为宗旨,主要刊登编辑出版科研论文,兼及编辑工作的其他方面,努力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主编:宋富盛

编辑之友杂志社地址

编辑之友(ISSN1003-6687,CN14-1066/G2)前身是创办于1981年的编创之友,为山西人民出版社内刊,季刊,大32开,1985年改名编辑之友并公开出版,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编辑专业学术刊物。初仍为季刊,16开本,1987年起改双月刊,1995年又改为国际16开。本刊以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为宗旨,主要刊登编辑出版科研论文,兼及编辑工作的其他方面,努力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主编:宋富盛

有需要清廉。专业和编辑部保持长期联系的看名字招呼我

《编辑之友》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编辑专业杂志,是中文新闻出版类核心期刊,以“探索出版规律,引领出版潮流”为宗旨,以前瞻、深刻、务实,形象为特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