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藏文教育期刊

发布时间:

西藏教育期刊藏文版

这个真不知道哦

有是有 但很难在公共场合看到! 差不多都在被强制性的同化! 但是你去一些藏文书店的话会买到的!

藏文教育期刊

藏文主要在藏、川、青、甘、滇五省区和锡金、不丹、印度和巴基斯坦拉达克地区使用。藏文在藏族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以藏文教学的学校遍及整个藏族聚居区,全国藏文报刊有20多家,报出版藏文书籍的出版社有8家,承印藏文书报的现代化印刷厂有20多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0年6月发布的《西藏文化的发展》中对藏语文在西藏的使用和发展作了全面、扼要的介绍,我们不妨摘录于此,从中可以管窥藏文在藏族地区使用的情况。西藏自治区是藏族聚居地区,藏族人口占95%以上,藏语言文字是全省通用的语言文字。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维护和保障藏族人民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先后于1987年和1988年颁布实施《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细则》,将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西藏各级政府依法落实保护和发展藏民族语言文字的规定,在保障藏族人民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同时,使藏语言文字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断的发展。藏语言文字在西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广泛使用。1959年民主改革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西藏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下达的正式文件、发布的公告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在司法诉讼活动中,对藏族诉讼参与人,都使用藏语文审理案件,法律文书都使用藏文。各单位的公章、证件、表格、信封、信笺、稿纸、标识以及机关、厂矿、学校、车站、机场、商店、宾馆、影剧院、体育馆的标牌和街道名称、交通路标等均使用藏汉两种文字。西藏自治区的广播电视每天藏语播出时间达20多小时。1999年10月1日西藏电视台卫视频道开播之后,每天都播放藏语节目和藏语译制片。电影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牧区,每年保证有25部新译制的藏语电影在各地放映。藏文图书报刊发展很快,仅1989年以来的10年间就出版藏文图书441种,许多高质量的藏文图书还在国内外获奖。据统计,西藏现有藏文杂志14种,藏文报纸10种。《西藏日报》藏文版每天出版,大量稿件直接用藏语文采写、编辑,此外还投巨资建立了计算机藏文编辑排版系统,结束了铅字排版的历史。《西藏科技报》和《西藏科技信息报》都创办了藏文版,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西藏所有文艺团体都用藏文创作节目,用藏语表演。藏语文学习依法得到保障。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已经编译出版了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藏语文的词汇和语法得到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藏文专业术语规范化及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藏文编码已正式通过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藏文的信息化正在走向世界。

藏族教育期刊

西藏热巴音乐文化研究 王华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 觉嘎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雪域乐学新论 嘉雍群培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青海省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 机构: 工作职责 青海省考试管理中心挂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省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负责普通和成人大中专学校及研究生等招生考试工作;组织实施高 中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中毕业会考。 负责人: 王录伟 办公地点:五四西路33号 联系电话: 6309596 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藏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拟定全国藏文教材审查工作规划;协调和督促检查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藏文教材建设、藏文教材审查工作。承担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负责人: 办公地点: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10542 青海省人民政府 教育督导室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省教育督导工作;对下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履行教育职责、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全省“两基”的实施和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验收;对全省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并向省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负责人: 钟英明 办公地点: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08799 青海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承担全省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的检测、评估工作;指导全省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统考和教学竞赛、技能竞赛活动;负责地方配套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 负责人: 晁海东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西侧 联系电话: 6310910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承担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民族教育调研工作;组织学术交流。 负责人: 王振岭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1055 青海省电化教育馆挂青海教育电视台牌子 承担教育电视频道及台(站)建设任务;负责校园卫星电视教育网络建设;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任务;承担中小学信息技术软件建设和电教教材的开发研制任务;负责青海教育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播放等工作。 负责人: 杨忠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7号 联系电话: 6303425 青海省特殊教育学校 承担部分盲、聋哑、弱智三类残疾少儿、青年的教育及残疾康复工作,承担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负责人: 熊英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37号 联系电话: 6302456 老干部管理服务所 负责离退休干部的管理与服务。 负责人: 冯洪云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4楼 联系电话: 6310553 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 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培训校办产业的管理人员。 负责人: 张忠实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04801 学生工作管理办公室挂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牌子 负责大中专生的学籍、教育学历管理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工作;指导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和实习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并管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负责人: 张普权 办公地点:五四西路33号 联系电话: 6300711 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挂青海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牌子 研究中小学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出执行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和使用建议,指导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质量评估。 负责人: 李亚岭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 联系电话: 6310084 青海民族教材编译中心 承担九年义务教育藏族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和配套辅助教材的编译任务;编供五省区藏族中小学藏语文、汉语文、综合实践3个学科的教科书及相关的配套辅助教材和学前教育教材;承担自编教材的教师培训任务。 负责人: 梁涛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6楼 联系电话: 6310761 青海省中小学实验图书指导中心 拟定全省中小学教学实验配制标准,承担全省基础教育实验教师的培训任务。指导中小学实验教学,编制中小学图书推荐目录 负责人: 周引民 办公地点: 高槽巷3号 联系电话: 6117134 青海省工业学校 为社会公益兼经营服务类的中专学历教育县级事业单位。 负责人: 郭辉 办公地点: 西宁市南山路建新巷2号 联系电话: 7910901 青海教育杂志社挂《中国教育报》青海记者站牌子 编辑、出版、发行《青海教育》、《藏族教育》,承担《中国教育报》青海记者站的工作;编辑、出版、发行中小学教辅读物。 负责人: 郭风波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5楼联系电话: 6304727 青海省小岛文化教育发展基地 重点开展中日文化交流研究和教育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全省外国文教专家的接待和生活服务。承担日语、英语、计算机等培训任务和国家外语等级水平测试及出国人员青海考点的国家外语水平考试任务。 负责人: 李智 办公地点: 五四西路35号 联系电话: 6304520 省教育信息中心 负责全省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开展社会信息服务工作。 负责人: 杨岩松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2楼 联系电话: 6303997 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承担厅机关后勤保障服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负责人: 孙德贤 办公地点: 省教育厅办公楼1楼 联系电话: 6310577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缔造的。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之一。据1990年7月统计,全国共有藏族人口459333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藏族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虽不是最多的,但分布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少数民族中居住面积最大的民族。数千年来,藏族人民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演变中,藏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藏族就有了自己的文字,从而也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经过一千多年的积累,用藏文撰写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宗教典籍、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建筑艺术、雕刻绘画、民间节日、民族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浩如烟海,卷帙繁多。在中国除了汉文的书籍文献外,在55个少数民族文库中,藏文书籍文献居于首位。目前藏族地区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寺院保存的书籍文献,其品种和数量之多,令世人瞩目。如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现保存有四百多万件藏文文献;拉卜楞印书院藏有二十二万余部文献典籍;德格印书院共保存有三十余万块印版,文字量达2.5亿之巨。这些典籍内容丰富,雕工精细,样式考究,印刷精巧,包装华丽,有的用金银粉汁书写而成;有的用青缎、丝绸等刺绣而成;有的还用珊瑚、玛瑙、珍珠、宝石等镶嵌而成。这些典籍不仅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而且也是研究藏族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正因为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近、现代以来,对藏族和藏区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藏学,为世界学术界所关注。目前,世界上不少学术团体和专家在研究藏族的历史和文化,有几十个国家还设立了藏学研究机构,专门研究藏学。藏学不仅巳成为国际性的一门显学,而且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天加强藏学研究,不仅是一个发展藏学学术的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和继承。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1951年,为了刚刚和平解放的西藏工作的需要,在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语文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藏语班的学生;1981年,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藏学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藏语文教研室与藏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系扩建为藏学研究院。近几年来,全国不少民族院校都建立了藏学系、所。198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发出《关于建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通知》,在北京成立了藏学研究中心,认真地进行藏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此后,全国各地一大批藏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更把国内藏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藏学的故乡在中国,中国具有较国外优越许多的人文地理条件以及汗牛充栋的藏文典籍。经过数十年的耕耘努力,一支门类齐全,集藏语言、文学、历史、宗教等学科为一体的藏学科研队伍已形成规模,且不断发展壮大。许多藏学科研工作者多次深入藏区进行社会调查和古籍整理工作,现已整理、翻译出版了五百多种,上百万册的藏学典籍、名著、资料和历史文献;开展了藏文《大藏经》以及对梵文贝叶经的研究整理工作;一些藏学机构还举行过多次高水平的国际藏学讨论会和有影响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创办了《中国藏学》、《西藏研究》、《中国西藏》、《安多研究》、《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近30种藏、汉、英文藏学研究刊物;还培养和涌现出一批以藏族学者为主的藏学研究人才。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藏族文化按照传统藏族文化的范围划分,有佛学、因明学、工艺学、医药学、声明学,即大五明;以及修辞学、戏剧学、韵律学、星象学、辞藻学,即小五明。这大、小五明即十个学科,按照现代学科来划分,有藏族语言、藏族文学、藏族宗教、藏族历史、敦煌学、藏族逻辑、藏族工艺、藏族天文、藏族医学、藏族教育、藏族文化、汉藏关系史、藏族科技、藏族民俗、藏族旅游以及藏族地区的现代化等。为了弘扬藏族文化,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藏族文化、研究藏族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批中、青年学者撰写了《雪域文化丛书》,由于时间紧、资料少等客观原因,难免会在丛书中挂一漏万,凡有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这个要有这里面教育工作者得人才能写好你知道得

西藏教育期刊

引用jbp0e32312a31的回答:是正规刊物,国家新闻 出版署网站可以查到,省级刊物。

《教学考试》属于国家级期刊,是由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主办的教育类专业期刊。

西藏教学考试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13-05-24在西藏自治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世通阳光新城19-4B。西藏教学考试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540091064660710B,企业法人张玉平,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西藏教学考试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书刊销售;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文化创意;会议策划;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社会人文科学研究;教育辅助服务;教育咨询。【依法需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该项目】。在西藏自治区,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430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西藏教学考试杂志社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西藏教学考试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普通的省级期刊。

青海藏文教育期刊

《青海科技报》藏文版?

1、《人类奥秘大开放-藏传佛教密宗》,206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2、《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210千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年,拉萨。3、《西藏宗教》,100千字,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年,北京。4、《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60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北京。5、《雪域的宗教》上下册,570千字,插图555幅,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北京。6、《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294千字,江苏教育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南京。其中《吐蕃佛教-宁玛派前史与密宗传承研究》2003年获“世界宗教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200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西藏佛教神秘文化-密宗》1996年获“西藏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西藏宗教》(汉文版)一书,被译成英、法、德、藏文等多种文字,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在世界各地发行。 1、《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宗教?儒学》239千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北京。2、《中国佛教基础知识》230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北京。3、《佛教与历史文化》580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北京。4、《后发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云南藏区案例研究》213千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北京。5、《雍和宫-藏传佛教著名古寺》468千字,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北京。6、《市场化与基层公共服务—西藏案例研究》280千字,民族出版社,2005年,北京。 1、《评述“勋努达美”一书》6千字,载《西藏文艺》1985年第2期,拉萨;2、《聂赤赞普及其当时的宗教》7千字,载《中国藏学》1991年第1期,北京;3、《浅谈藏族古代作品的特点》5千字,载《知识火花》第54期,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4、《古代西域佛教与吐蕃佛教之间的关系》10千字,载《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北京;5、《论七赤赞普时期的宗教》8千字,载《西藏研究》1994年第1期,拉萨;6、《论藏族人崇拜格萨尔王之现象》10千字,《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拉萨;7、《宁玛派居士研究》7千字,第八届国际藏学会(1998年)发表会议论文,印第安纳;8、《宁玛派八大仪轨研究》8千字,第九届国际藏学会(2000年)发表会议论文,莱顿;9、《拉日色布寺居士传承研究》8千字,第十一届国际藏学会(2006年)发表会议论文,波恩。 1、《联姻在吐蕃王朝中的政治作用》8千字,载《西藏研究》1988年第3期,拉萨;2、《青海果洛宗教考察》12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1992年第3期,北京;3、《吐蕃佛教与西域》10千字,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1期,拉萨;4、《藏族人对绝对者喇嘛的信仰》6千字,载《佛教文化》1993年第3期,北京;5、《藏族天葬起源窥测》10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4期,北京;6、《藏文文献中所见西域佛教之比较研究》13千字,载《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总第24期),兰州;7、《闪耀在世界屋脊的佛光--记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经》4千字,载《佛教文化》1994年第4期,北京;8、《浅析西藏宗教艺术的奥妙》9千字,载《西藏民族艺术研究》1994年第4期,拉萨;9、《峨嵋山与藏传佛教》6千字,载《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西宁;10、《藏传佛教密宗与北京雍和宫》6千字,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西宁;11、《浅谈藏族宗教文化的历史进程》8千字,载《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拉萨;12、《藏族人对佛教三宝的信仰》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5年第4期,拉萨;13、《万物有灵论与藏族人对森林树木的保护》5千字,载《西藏研究》1996年第2期,拉萨;14、《果洛石经产生的历史背景》12千字,《西藏研究》1996年第3期,拉萨;15、《藏式佛塔考述》11千字,载《中国藏学》1996年第3期,北京;16、《普渡众生论与藏族对野生动物的爱惜》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6年第4期,拉萨;17、《果洛石经的分布及其规模》12千字,载《西藏研究》1997年第1期,拉萨;18、《果洛石经的创建过程》7千字,载《西藏研究》1997年第3期,拉萨;19、《浅谈宗教观念与资源开发》4千字,载《世纪之交的思索--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集》(第二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成都;20、《天葬思想探微》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7年第1期,拉萨;21、《藏传佛教名胜古迹》6千字,载《西藏旅游》1997年第2期,拉萨;22、《藏传密宗在当今世界》3千字,载《西藏旅游》1997年第2期,拉萨;23、《藏传密宗礼仪中的大礼拜》4千字,载《西藏民俗》1998年第2期,拉萨;24、《浅谈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7千字,《西藏研究》1998年第3期,拉萨;25、《青海藏族地区的藏历新年》3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1999年(春节专版)2月14日,北京;26、《藏传佛教称谓漫谈》之一(宗派称谓)3千字,载《法音》1999年第4期,北京;27、《藏传佛教称谓漫谈》之二(僧职称谓)5千字,载《法音》1999年第5期,北京;28、《藏传佛教称谓漫谈》之三(活佛称谓)4千字,载《法音》1999年第6期,北京;29、《佛教最初传入吐蕃之探讨》13千字,载(台湾)《中华佛学学报》第12期,中华佛学研究所,1999年7月出版,台湾;30、《新中国藏传佛教研究-回顾与展望》汉文,8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2期,北京;31、《宁玛派的教法传承及其特色》17千字,载《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1月版,北京。32、《宗教世俗化与藏传佛教》6千字,载《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西宁;33、《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15千字,载《中国藏学》2002年第4期,北京;34、《新中国的藏传佛教研究》6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8月14日(学术版),北京;35、《吐蕃名僧毗茹札那考述》9千字,载《西藏研究》2003年第4期,北京;36、《藏学:一门21世纪的显学》2千字,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学术版),北京;37、《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10千字,载《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3期,北京。38、《果洛石经文化》5千字,载《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3期,北京;39、《论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与生态环境》9千字,载《中国藏学》2005年第4期,北京;40、《关于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几点思考》7千字,载《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研究论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5月,北京;4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信仰习俗:对一个藏族村落民间信仰的考察》7千字,载《安多研究》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6年5月,北京。 1、《青海果洛石刻藏文大藏经》(汉译朝鲜文)4千字,载韩国《佛教新闻》1994年5月18日第7版,汉城(首尔);2、《敦煌吐蕃藏文文献在藏学研究中的资料价值》(汉译英文)15千字,载《中国藏学》(英文版)2004年第1期,北京;3、《论迪庆藏区的神山崇拜与生态环境》(汉译英文)9千字,载《中国藏学》(英文版)2006年第1期,北京;4、《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特质》(汉译藏文)10千字,载《攀登》(藏文版)2006年第1期,西宁。 1、《关于西藏的若干问题》(3千字),调研报告,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课题。2、《十七世噶玛巴出走对海内外所影响及几点思考》(5千字),调研报告(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专报》第42期,2000年3月16日。3、《对外宣传部门如何发挥藏学机构和藏学家的作用》(6千字),2000年6月中央外宣办召开的“藏学研究与对外宣传工作”会议论文。4、《藏传佛教与西部大开发》(20千字),载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内部参考资料集》,2000年8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