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天府新论审稿中

发布时间:

天府新论审稿中

罗贯中《三国演义》里面的

《人际交往中的名与实》,《学术论坛》2003年第4期。《探寻“二元思维”之外的可能性》,《社会理论学报》(港)2004年秋季卷。《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研究》,《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第5期。《人缘取向:中庸之道的人际实践》,《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模型及相关挑战》,《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二辑)。《现代社区的整合机制》,《学海》2006年第3期。《社会整合与社区整合》,《天府新论》2007年第4期。《社区分化与治理模式探讨》,《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义”“利”混合之“人情”实践》,《开放时代》2007年第4期。《“仁”、“义”、“礼”的日常实践:“关系”、“人情”与“面子”》,《开放时代》2007年第4期。《从封闭组织到社会网络:组织信任研究的不同视角》,《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家”“国”关联的历史社会学分析——兼论“差序格局”的宏观建构》,《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6期。《社区建设的组织化困境》,《城市问题》2009年第1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网络空间的社会文化意涵》,《浙江学刊》2010年第2期。《信用问题的比较社会学解析——从职业伦理到法人团体研究视角的转换》,《江海学刊》2011年第2期。

天府新论杂志审稿

(一)著作:专著、编著、主编、参编并出版专著12本: 专著:《物联网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定稿);(300千字) 主编:《电子政府案例》(中组部新时期党员干部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224千字) 编著:《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280千字) 编著:《电子政务——战略、标准、绩效与智能决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461千字) 主编:《现代城市公共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MPA系列丛书,2005年1月; (382千字) 主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287千字) 编著:《电子商务——信息时代的管理与战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419千字) 参编、编委:《电子政务知识读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参编、编委:《中国电子政务》,人民出版社,2004; 参编、编委:《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教程》,人民人事出版社,2003年; 参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理论与实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二)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共71篇,其中,核心期刊共42篇,三大检索EI共8篇,三大检索ISTP共7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共11篇,第一作者共40篇,第二作者共25篇(其中第一作者是我的研究生的有18篇),第三作者共1篇: “The limits of planning in China:equalizing bas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第二作者,2,(SSCI——A刊);70 “观念与认知的转变在高校基地干部短期培训中的重要性研究——以信息革命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一作者,1,第1期,PP112-116,(中文核心期刊——C刊);“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困局的制度诱因与理性出路”,《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作者,1,第1期,PP85-89,(中核心期刊——C刊);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管理研究——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下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1,第1期,PP145-149,(中文核心期刊——C刊);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环境污染监控新思考”,《管理观察》,第一作者,11,第560期,PP180-182,(CNKI普刊);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关键因素分析”,第一作者,《旅游纵览》,12,第12期,PP53-54,(CNKI普刊);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智慧物流模式构建”,《中国市场》,第一作者,2014,12,d第50期,PP79-82,(CNKI普刊);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四川省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新平台的搭建与研究”,《商》,第一作者,11,第27期,PP72-75,(CNKI普刊); “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11,第6期,PP60-66,(中文核心期刊——C刊); “物联网管理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途径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12,第4期,PP166-171,(中文核心期刊——C刊); “政府治理中网络众包模式的生成、构建及效用”,《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14,10,第4期,PP61-70,(中文核心期刊——C刊);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Model”,《2014年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LEM2014)》,第一作者,9,PP916-921,(EI检索——C刊);59 “Traff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Modle”,《2014年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LEM2014)》,第一作者,9,PP1162-1168,(EI检索——C刊);“物联网管理模式——基于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的管理思辨”,《四川大学学报》,第一作者,10,第5期,PP119-126,(中文核心期刊——B刊); “Evaluation Model of IT Outsourcing Service of E-government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AHP”,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10(ISSHP/ISTP检索); “政府视觉下的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2009 6,(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9,The First,10(EI全文检索);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hina’s E-government Service Quality”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8,The Second,10(EI全文检索); “国债、国债规模及其管理: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第二作者,2008年12期,(CSSCI,中文核心期刊); “Evaluating Index Desig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9VII(ISSHP/ISTP检索);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of Government Reconciling Leadership Based on DEA Model”,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9VI(ISSHP/ISTP检索); “灰色系统师资预测模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丛》,第二作者,1992年8月; “电子信息能力与素养对公众电子政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08年3期,(CSSC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定的22种期刊之一); “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举措”,《科技管理研究》,第二作者,2008年9月(CSSCI,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政务系统外包过程中群体决策的应用研究”,《情报资料工作》,第二作者,2008年5月,(CSSCI,中文核心期刊); “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2006,(04);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实施”,《办公自动化》, 第一作者,2005 (11);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第二作者,2008年1月; “乡镇改革诌议”,《美中公共管理》,第二作者,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7, The Second, 10(EI全文检索); “The Model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Linguistics”,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10(ISSHP/ISTP检索); “数据采集渠道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煤矿安全》,第一作者,8(中文核心期刊); “强化行政体制创新,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初探”,《电子政务》,第二作者,6; “电子政务知识社群服务品质评估模式建构分析”,《电子政务》,第二作者,4; “关于高校师资职称最优结构的理论探讨”,《系统工程》,第二作者,1,(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师资预测一类纵横统计推进模型”,《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作者,4;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Government Objective by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10(ISSHP/ISTP检索);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Combinatorial Evaluating Methods”,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10(ISSHP/ISTP检索); “高校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的理性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第一作者,4,第4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构建电子政务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平衡计分卡”[J]《内江科技》,第二作者,2006(1):25(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初步探索”[J]《内江科技》,第二作者,2006(2):24(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二作者,2:28~30,(中文核心期刊); “加强定量分析方法教育,提高行政管理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当代教育核心杂志》,第一作者,6第2卷第3期(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对电子政务促进和谐质监构建的思考”,《电子政务》,第二作者,3; “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一种实现途径”,《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1 ,(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 “我国营销渠道管理发展与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二作者,1; “浅谈客户关系管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电子政务》,第二作者,22; “浅论电子政务与和谐政府构建的关系”,《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二作者,12; “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天府新论》,第二作者,6,(CSSCI); “电子政务、和谐政府与和谐四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第一作者,12(获政府奖); “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构建与实施”,《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三作者,5; “农村‘留守子女’的抚育撂荒”,《管理研究》,第二作者,4; “制定与政府战略相适应的电子政务战略途径研究”,《管理研究》,第二作者,4; “电子政务、和谐政府与和谐社会”,《电子政务》,第一作者,14; “电子政务与信息孤岛”,《电子政务》,第二作者,11; “A New Method of Evaluat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Rouph Sets”,《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10(ISTP全文检索) ;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Public Satisfaction Degree Evaluation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10(ISTP全文检索); “煮粥原理及其应用”,《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10; “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系推进和谐成都”,《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论文集》,第一作者,7; “公共管理部门的目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4,(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标杆管理与数据包络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第一作者,5,(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关于高层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一点浅见”,《中华教育杂志》,(香港),第一作者,7; “关于当前城市低保体制建设中的几点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4,(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基于标杆管理的DEA算法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中国管理科学》,第二作者,6,(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便携式条形码识别存储器”,《计算机应用研究》,第二作者;9,(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试论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本质区别与区别本质”,《东华大学学报》,第二作者,1,(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高等数学教学与MATHEMATICA使用”,《工科数学》,第一作者,10,(中文核心期刊); “模糊多目标规划的可能性理论模型及算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8,(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一作者,4,(CSSCI,中文核心期刊); “煮粥原理及其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2002 6,(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 “政府再造与电子政府的非技术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作者,1,(CSSCI,中文核心期刊)。 主持和主研项目共21项,其中,主持项目18项,主研项目3项: (主持)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项目:“观念与认知的转变在高校基地干部短期培训中的重要性研究——以信息革命为例”,2014年8-10月,无经费;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物联网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2013年7月12日-2014年12月31日,经费:18万,项目批准号:13FZZ002; (主持)成都市武侯区残疾人联合会项目:“’智慧残联.和谐武侯’武侯区残疾人民生服务系统顶层设计”,2013年4月-2013年6月,经费:3万; (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度政务调研项目:“物联网管理模式下四川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模式和途径研究”,2013年7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川办函【2013】55号,无经费; (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西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模式构建研究——以全域成都为例”,2013年8月6号-2015年8月6号,经费:5万,项目批准号:QGXH13-01; (主持)2011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政府管理遭遇物联网时代——现代信息革命与管理创新”,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项目经费:3万,项目批准号:skcb201104; (主持)获国家应用专利:《便携式条形码识别存储器》,1997年,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分类号:G06K9/18; (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商务经济效率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2002年~2003年; (主研)四川省教委项目:《西部地区高校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与实践》,2002年~2005年(完成); (主持)铁道部运输局项目:《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质量考核标准研究》,2003年~2004年(完成);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基于电子政务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绩效考评方法与实证研究》,2004年~2005年(03ZR025-070)(完成);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和实施标准研究》,2004年~2005年(03ZR025-071)(完成); (主持)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西部电子政府的构建及其博弈分析与实施》,2002年~2005年(2002A05);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岗位绩效评估体系研究》,2006年~2007年。(06ZR0185);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加强农业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2006年~2007年(06ZR0180); (主持)四川省法改委项目:通江县、宜宾县、乐至县《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2006年6月(完成); (主持)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委项目:《关于完善龙泉驿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定位和招商引资业务流程的立项报告》,2007年9月-2008年2月; (主研)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2007年-2010年(06ZJB0014); (主研)铁道部软课题项目:《人才预测系统》,1991年~1992年,获得铁道部科技优秀设计方案奖。(铁道部人字[1992]164号文件); (主持)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绩效考评测试》,2003年~2005年(2003A06); (主持)西南交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09年09月-2011年09月(项目编号2009YZ12,经费4万,西交校研【2009】7号)。

1, 《刘少奇的反腐败思想》, 江西师大学报, 1999年第1期, 独著, 6500字2, 《刘少奇的经济伦理思想》, 江西社会科学, 1999年第2期, 独著, 6500字3, 《人的本质是劳动与社会性的统一》, 江西社会科学, 1999年第7期, 独著, 6000字4, 《青年学生价值观的“三性”特点》, 江西教育科研(核心期刊), 1999年第4期, 第一作者, 6000字5, 《试论大学生社会化运行的动力机制》, 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9年7月, 独著, 7000字6, 《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 广西师大出版社, 1999年5月, 第一作者, 7000字7, 《刘少奇的教育伦理思想》, 理论导报, 1999年第11期, 独著, 3000字8,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分析》, 新华出版社, 1999年12月, 独著, 4000字9, 《试论人文素质教育与师范教育的内在整合》, 新华出版社, 1999年12月, 独著, 6000字10,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作者之一, 16000字11, 《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特点及教育对策》,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作者之一, 10000字1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12月, 执笔之一, 11000字13,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9年12月, 独著, 6000字14, 《论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0年, 第一作者, 7000字15, 《跨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要特点及教育对策》, 华艺出版社, 2001年3月, 第一作者, 10000字16, 《江西大学生思想观念呈多样化趋势,》国内动态清样, 第2107期,2001年10月1日, 作者之一, 2000字17, 《构建面向21世纪的素质教育体系》, 江西教育科研(核心期刊), 2001年第11期, 第二作者, 8000字18, 《论西方市场经济伦理思想的嬗变,》天府新论, 2002年第1期, 第二作者, 7000字19, 《集中力量,优化组合,建设高水平学科》, 中国高等教育, 2002年第3期, 第三作者, 8000字20, 《21世纪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 中国大学教学, 2002年第2/3期, 第三作者, 7000字21, 《论美育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第12期, 第二作者, 7000字22, 《“三个代表”的伦理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核心), 2003年第1期, 独著, 7000字23, 《欠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选择》, 江西师大学报, 2003年第2期, 第一作者, 8000字24, 《“三个代表”的伦理价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义》,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 独著, 7000字25, 《江西干部道德状况呈现“四强四弱”特点》, 内参选编(新华通讯社), 2004年第6期, 第一作者, 3000字26, 《鲜明的“四强四弱”特点》, 江西内参(新华社江西分社), 2004年第5期, 第一作者, 2000字27, 《构建体系 完善机制 强化自律》, 江西内参(新华社江西分社), 2004年第5期, 第一作者, 2000字28, 《中国伦理学会第十次研讨会综述》,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 第一作者, 2000字29, 《道德:经济发展的内驱力》, 道德与文明, 2005年第1期, 独著, 8000字30,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1期, 第一作者, 4000字31, 《论经济伦理主流》, 企业经济, 2005年第3期, 第一作者, 6300字32, 《中国古代生产伦理观》,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 独著, 7000字

天府新论投稿初审

什么是天府文化?就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在天府之国发展起来的文化,这是一种典型的特殊的地域文化,在特定圈层和区域内形成的文化。文化既然是人造的,那么文化一定是多样的、各具特色的。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水土的人不同,有黄、黑、白皮肤,世界上有2000种民族,不同的人就会创造不同的文化,因此文化具有典型的水土性、地域性。这是文化的本质,就是个性与特色。在地球的三维坐标系中,由于每一点的XYZ值(长、宽、高)不同,所以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从理论上讲,世界上有无穷多种文化,只是有的没有凸显出来,有的成为了重要现象或者主流文化。因此,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是其主要特征,绝不能谋求文化的一致性和相同性,文化交流也不能消灭多样性。当然,既然是文化,就有共同性的一面,这就是文化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研究文化必须从地理学、历史学、经纬度入手。研究天府文化必须研究成都平原特点、研究成都人口来源。从地理学看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处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过渡阶段,是第二阶梯中海拔最低的部分,300米到800米),青藏高原东大门,横断山东北侧,北纬30°线与胡焕然曲线交点,是四周封闭的盆地,有内陆海洋性气候,有河流数千条(大河流1409条,中河流2860条,小河流5870条),受喜马拉雅雪原与印度洋暖流影响很大,古蜀海洋就在成都平原。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中国古地貌是东高西低,7000多万年前,古长江分为东西两条,西长江南流印度洋,东长江(即扬子江发源于西陵峡)从东往西倒流(太平洋水系),两条互不相通。四川盆地是20万平方公里的内海大泽,《易经》的八卦兑泽(方位西)就是指西方四川盆地古海。因此,成都平原特别适合植物生长,是水稻最早种植地,物产丰富。早在商代就有用稻米做成的化妆品。因此,天府文化是过渡态文化、是山水文化、是农耕文化、是内海文化。从移民史看天府文化。成都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物产、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各方人才汇集于此,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和移民精神。古蜀人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部落。这些土著人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古羌族应该是喜马拉雅人。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蚕丛氏、柏灌氏、鱼凫氏、开明氏,是长江文明的源头。蜀部落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部落。“蜀”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据记载武王伐纣时蜀人曾经相助。但关于蜀国的历史在先秦文献中一直没有详细记载,直到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中才记载了关于蜀国的历史和传说。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写:“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秦代“移秦民万家入蜀”。三国至东晋,随刘备入蜀的移民达数万家。西晋甘肃陕西大旱,流民十万人入川“就食西蜀”。元末明初,发生了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明末清初,一百多万移民进入四川,迎来“湖广填四川”移民高潮。抗战爆发,华东华北大量人口和各种机构、学校迁入成都。建国后的“三线建设”,也有大批工厂和技术工人进入成都。清代末年的《成都通览》记载清代成都人的构成:湖广占25%、山东占5%、陕西占10%、云贵占15%、江西占15%、安徽占5%、江浙占10%、广东广西占10%、福建山西甘肃占5%,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根本没有。清顺治三年(1646),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随后的五六年间断绝人烟,因此清初四川省会曾迁往保宁府阆中,这在成都历史上绝无仅有。康熙年间,清政府实施“湖广填四川”移民政策,来自大半个中国十多个省份的一百多万人口移入四川,数量大大超过了土著(四川清初土著人口仅八九万人)。移民文化造就了天府文化的特征:一是冒险开拓性;二是开放兼容性;三是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具有创新性等。从三星堆看天府文化。天府文化的源头是古蜀文化。茂县营盘山、德阳三星堆、成都金沙古遗址证明,古蜀文明可以延伸到5300年以前。在营盘山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屋基址、墓葬、殉人坑、窑址等各种遗迹。营盘山遗址还出土了不少果核残块,通过浮选之后发现,里面有桃、梅、杏这三种果树的种子,说明早在5300年到4600年前,这里就已经水果丰富。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批河蚌、海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明证。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其中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有长达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了金、 铜、玉、石、陶、贝、骨等珍贵文物近千件,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三星堆那些造型各异的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这说明很时尚,懂得生活。川剧变脸的源头与祖先在三星堆的面具。三星堆人没有胖子,青铜站立人很清秀、干练,瘦身紧衣,说明把减肥作为健康、美丽的标志,早就有了。从金沙遗址看天府文化。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是世界上同时期出土古代象牙最集中的遗址之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金器、玉器最多的遗址之一。有商、周祭祀场所、大型建筑、一般居址、墓地等。位于遗址东南部,沿着一条古河道南岸分布,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象牙数百根,还出土了2000多根野猪獠牙、2000多支鹿角等。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是一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由门房、厢房、前庭、殿堂构成,总长90米、宽50余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发现的最大的一群建筑。为木骨泥墙式建筑,屋顶覆以茅草。同时发现了70余座,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金沙遗址所清理出的重要珍贵文物多达数千件,包括: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此外金沙遗址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晚期和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数量众多的象牙、精美的玉琮等外来文化的用品,在金沙遗址已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占有相当比例。由此,考古专家认为金沙文化既有其独特魅力,又是深受中原、长江下游等文化深刻作用的产物。 金沙遗址出土的30多件金器是该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独特风格和鲜明自身特色的。这些金器包括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蛙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除了金面具与三星堆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以外,其它各类金饰均为金沙遗址所独有,都是用金片、金箔锤打而成,种类非常丰富。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5厘米,内径29厘米,厚度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其含金量高达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从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残留的痕迹分析,它的加工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先用自然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包括太阳及光芒和四只鸟),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13年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专家普遍认为,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在成都地区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这说明古蜀文化非常辉煌和高端,制造业、文创业很发达,具有工匠精神。三星堆、金沙遗址是中国工匠的摇篮、是中国工匠精神的发源地、是世界文化创意中心、是世界手工业制造中心。“天府之国”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在远古时期优势极为明显。但在依靠市场资源的工业社会,天府之国的优势会下降,因此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型制造能力。从西汉文物看天府文化。老官山汉代漆人穴位、纺织机、医简(蜀椒),青白江船棺(战国青铜器、漆具)、汉砖(说唱俑)。说明天府文化是健康幸福文化。从丝绸和盐茶看天府文化。成都是古代丝绸生产地和供销地,是茶马古道起点,是食盐的重要供应地,是纸币交子的诞生地。说明天府文化是开放贸易文化。天府文化是一种迭代循环文化。整个世界是一个迭代循环(重复)走向高级的过程,输出(结果)就是下一个输入(开始)。迭代方程(机制和方式)不同,结果不同。哲学家讲事物发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前进,就是这个道理。物理学家用最简单的逻辑斯谛映射(logistic map)亦称抛物线映射就可以表现复杂的非线性行为,如混沌、分岔、分形等。如果用更高级的非线性方程,就能产生更复杂的局面。“一切皆过程”。文化就是过程,也是过程的积淀。每一秒钟都在成为历史。历史就是时间轴上的事件序列,就是以时间为轴心的树枝群,因此过程、过去可以恢复。未来结果可以预测,这是确定性理论的主张。对于随机论来讲,什么都不可预测、不可知。真实世界介于随机与确定之间,更为奇妙。随机的本质是数据(事件)太多太大,常人无法掌握和处理,其本身是有规律的。确定性是因为数据(事件)较少较小,常人能够掌握和处理。在大数据时代,随机性可以减少,甚至成为确定性。但是,由于非线性存在,随机性和复杂性又成倍增加,因此预测未来难度更大。天气预报就是这样,不准,是因为系统非线性很强,因素太多。如果未来可以预测,人生乐趣就减少了许多,甚至枯燥乏味。文化就是一个介于随机与确定之间的过程,呈现多样性、复杂性、个体性。天府文化是成都平原发展的一个过程、阶段、积淀,是一种迭代循环文化,在一定精度下可以恢复过去历史(历史剧、古村古镇),也可以畅想未来(预测预报、科幻设想)。人与普通动物的最大差异之一就是怀旧、恋乡、乡愁,因此根据迭代法则恢复过去,市场很大。花椒树可能是摇钱树的原型,马可能是龙的原型,纵目人可能是古蜀王蚕丛的造型。从三星堆到金沙,从蚕丛到开明,天府文化是一个过程、阶段、点位,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在不断丰富与完善。天府文化是盆地文化,是山脉、人脉、河流、海拔、温度、湿度的复合函数。水是天府文化的流体、血液,山是天府文化的载体、依托,地是天府文化的母体、根基,人是天府文化的主体、灵魂。天府文化是一个人体系统,各种河流是天府文化的经络,各种湖泊是天府文化的穴位。天府文化的核心是崇尚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天府文化就是生态文化、和谐文化、创新文化、顺变文化。都江堰工程是天府文化的典型标志。要发扬天府文化,必须把水文化做活,“复活”成都消失的河流。没有水网、水系、水脉,就没有人脉、文脉、商脉。总之,天府文化是内海文化、治水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工匠文化、时尚文化、开放文化、商贸文化、创新文化的总和,具有恋土、顺变、包容、外向、赶超的特点。成都人自古时尚、潮流,化妆、穿耳、面具、瘦身、多彩、玉佩、金器、铜器,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了。

《区域经济政策》,商务印书馆, 《中国区域经济问题》(参与),商务印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2004——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纪宝成、杨瑞龙主编,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区域经济理论》(合著),商务印书馆, 《区域大战与区域经济关系》,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基础与欧盟国家实践》,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第1期 关于我国未来规划体系的改进问题思考,《天府新论》,2004年第1期 推动企业主导型区域合作模式,《经济日报》,2004年12月20日 环京区域经济合作发展问题探讨,《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统筹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新华文摘》(转载),2004年第7期 中国重要的区域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关于我国未来规划体系的改进问题思考,《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转载),2004年第3期 再造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4年第4期 行政区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第4期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探讨,《经济经纬》,2004年第6期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复印报刊资料•地理》(转载),2004年第6期 北京市未来房地产需求趋势分析,《城市开发》,2003年第2期 北京城区发展差距问题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中部六省怎样走出尴尬,《中国经济周刊》,2003年,第11期 西部地区投资的区际比较及其软环境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几点建议,《问题与思路》,2003年第23期 预防新一轮区域经济冲突,《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2期 预防新一轮区域经济冲突,《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02年第4期 北京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上),《首都经济》,2002年第6期 北京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下),《首都经济》,2002年第7期 区域间技术和创新传播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思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第4期 预防萧条病与北京市功能重构,《城建工作研究》,2002年,总第128期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取向辨析,《首都经济》,2001年第2期 警惕第三轮区域大战爆发,《中国信息报》,2001年4月9日 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与经济学职业的发展,《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5期 北京市“十五”期间的结构调整重点的政策支持,《首都经济》,2001年第6期 西部中心城市功能极化与外溢效应完善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我国区域管理缺些什么,《中国信息报》,2001年5月7日 联动解决各类区域病——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取向,《西部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取向辨析,《首都经济》,2001年第2期 警惕第三轮区域大战爆发,《中国信息报》,2001年4月9日 区域分工与区域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理论研究》,2000年第5期 中国农业如何应对WTO挑战(合作),《学术研究》,2000年第1期

天府新论投稿

省级的费用是比较低的。

发论文去投稿指南网的网站看下有核心期刊,可以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个人简介里有网址 也可百度搜索

上联:百里河山存雅韵,偶临槐里,最难忘妙句怡心,荷香扑鼻下联:千年历史泛新潮,乐享太平,常相忆茂陵浩气,古刹清风上联:兴业以诚,缘于清水出芙蓉,从菏泽有归,旱地田中开创意下联:平心而论,本是关中藏造化,兼魁星点引,藕花香里说丰年上联:不愧瑶池种,翠韵霞风,喜当年落户兴平,长藉莲塘荣万顷下联:果然君子花,冰心玉骨,值此际播香世界,更凭"井冠"惠八方上联:万顷荷花荡彩云,时有清风摇露,薄雾飞纱,疑为西子江南景下联:千重农舍临芳渡,再邀细柳题诗,斜阳着印,好作兴平河上图上联:荷风送爽,荷香醉客,荷露沁心,荷月含情,香城六月花开好下联:莲清去暑,莲色迷人,莲雾润肤,莲日养性,新都夏日荷飘香

一共一千九百多种期刊。 涵盖了各个学科, 可以再北大图书馆买纸本书。

天府新论投稿要求

《空间化: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社会分类和群体符号边界: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社会》2007年第4期。《社会分类和群体符号边界:以农民工社会分类问题为例》,人大复印《社会学》2007年第10期(全文转载)。《社区:作为改造和重构社会的想象和剧场》,《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国外社会政策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对我国的启示》,《理论探讨》,2007年第4期。《社会网排斥与发展困境:基于流动农民工的经验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社会网排斥与发展困境:基于流动农民工的经验研究》,人大复印《社会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现代化与发展主义语境中的中国农民工发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社会信任危机:一项经验研究》,《韶关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实践中流动的关系:一种分析视角》,《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社会空间的极化与隔离:一项有关城市空间消费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作为道德方案的城市空间生态》,《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3期。《社会学视野中的后现代社会理论》,《天府新论》2005年第1期(《世纪中国》(2005年3月A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1月25日)论点摘编)。《理论范式和现代性议题:一个有关情感社会学的分析框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理论范式和现代性议题:一个有关情感社会学的分析框架》,《社会学文摘卡》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3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困境与社会风险》,《战略与管理》2004年1期。《乡土中国走向何处》,《中国研究》2006年第3期。《现代家庭功能的变迁趋势研究》,《学术交流》2005年第1期。《实践中流动的关系:一项有关中国村落村民关系的人类学分析》,《视野》2004年第7期。《贫困的社会建构、再生产与对策:中国农村发展30年》,《学术研究》,2009年第1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3期论点摘要。《农民工与制度排斥:一个制度分析的范式》,《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10期。《社区建设与发展话语的实践逻辑与新趋势》,《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参与与赋权:基于草根运动与权力基础的社区发展》,《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4期。——《羊城晚报》2009年11月22日观点摘要。《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解释社会的可能性及其效度》,《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5期。《以构建市民社会为目标:社区建设和发展策略的转变》,《福建论坛》,2009年第3期。《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农民工的生存生态研究》,《前沿》2009年第2期。《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4月21日论点摘编。《社会资本与社区建设》,《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2期全文转载;《底层生态和秩序建构:基于农民工问题的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5期。——《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非政府组织与现代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2008年第12期。《改革开发30年与中国农民工》,《学习月刊》,2008年12期。《国家调整农民工政策的过程分析: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理论与改革》,2008年第5期。《论发展的可能性与条件:以政府为行动主体的社区建设走向》,《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12期。《从湖南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湘潮》,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农民工、身体与社会: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学习与实践》,2008年第4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市场排斥与边缘化研究》,《天府新论》,2008年第4期。《我国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的缺失与重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共有的空间何以可能》,《中州学刊》2008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9期论点摘要。《从社会排斥视角解读农民工:一个分析框架及其运用》,《学术交流》2008年第5期。《重新认识农民工:弱者的行动逻辑和生存策略》,《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3期。——《社会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第4期转载《全球化、世界工厂与农民工发展困境:中国经验》,《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发表的主要论文(2003-2007年独撰或第一作者):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略,《人民日报(理论版)》2007年6月29日。中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路径—基于河南林州、江西余江、安徽六安、上海金山等地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3期。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基于RCA和“钻石”模型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11期。国内需求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奶业为例,《管理世界》2006年第4期。海峡两岸农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7期。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9期。中国农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第6期。政府行为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一个分析框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年第 5期。五保制度:从互助共济到政府救助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45期。如何纾解地方高校债务压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绿色壁垒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思考,原载《天府新论》,2003年第2期,为人大书报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第6期转载。战略性贸易政策影响奶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独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