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发布时间: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这个问题不应该在这问的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学报》)(双月刊)创办于1979年10月,是三峡大学主办的以水电工程技术为主的学术刊物。 立足三峡,面向全国,探索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择优登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管理工程以及基础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自1998年第1期起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用刊为1998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俄罗斯《文摘杂志》源刊。主要栏目:水电论坛、土木工程、机电工程、信息技术、化学与生命科学、数理研究。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1672-948X]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191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4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4年版影响因子:319 相对于北大核心来说,不是那么难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大概就是讲的是伱这个专业期刊是比较多的,且影响力也是很大的,或者是影响力有多少这样来理解的。这样伱跟你讲懂吗?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了

楼主求采纳~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AJCI)说明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定义在普遍意义上,学术期刊(以下简称“期刊”)的影响力一般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里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其价值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所以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的定性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复杂而困难的。忽略了不同文献所产生学术影响的定性差异,计量某个统计年度内出版的某些源文献引证期刊的次数,可以在统计学意义上反映期刊在该统计年度产生的影响力。简单而常用的计量指标有期刊的总被引频次(TC,广延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影响因子(IF,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之前两年发表的文献)、即年指标(强度量,评价对象为期刊在统计年发表的文献)等。显然,上述指标的评价对象是期刊在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献,且评价角度、计量方法各不相同,任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期刊评价中片面强调其中某个指标,都会导致期刊出现片面发展倾向,甚至引发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干扰期刊正常发展。因此,人们一直在希望找到一个综合反映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然而,过去这方面的工作总是试图将TC、IF 等指标先验地假设为同一线性空间的可加标量,按一组人为设定的权重参数拟合为一个“综合指标”,而未注意区分这些指标的内禀属性,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也难以给予合理的解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2013 年首次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方法,连续两年应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遴选,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果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期刊界的基本认可。期刊影响力指数(CI)的基本定义定义1: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在某种可比较大小的期刊范围内(同一学科内)将TC、IF 分别归一化处理为tc、if, 并按其大小进行期刊排序,即可在排序意义上将TC、IF 映射到一个2 维空间,称为“期刊影响力排序空间”。由于在排序意义上tc、if 是相互独立的,因而tc、if 是正交的。定义2:期刊影响力等位线定义3:期刊影响力指数(CI)期刊影响力指数(CloutIndex ,简称CI),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它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CI 的计算公式为:CI 的几何意义如下:图1 期刊影响力指数CI 示意图如图1 所示,(0,0)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0 的期刊。右上角的点(1,1) 代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为最大值的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以(1,1)为原点画圆弧,弧线即影响力等位线,弧线上的各点表示其CI 值大小相等的期刊。分布在弧线左下方的点对应的期刊其相对影响力小于分布于弧线右侧的期刊。可以形象地看到,期刊的CI 值越大,该刊距组内“影响力最大期刊”的差距越小。CI 的具体统计方法1 统计源文献为了突出反映期刊对中高端学术研究的影响力,计算构成CI 的TC、IF 时,选用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5 版)》(下简称《年报(2015)》)中各学科期刊综合他引影响因子排名前60%的期刊,以及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不包括硕士论文。2 他引频次为了体现公平计量,CI 计算中,TC 为总他引频次、IF 为他引影响因子。3 量效指数(Journal Mass Index,简称JMI) 从CI 示意图中可以看出,CI 等位线对单一指标的一般性奇异行为具有较好抑制效果,但对特殊奇异现象,特别是单纯为追求大TC 盲目扩大发文量而降低学术质量的情况,抑制效果尚不理想,这种情况干扰了CI 排序的公正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量效指数(JMI),用以消除这种奇异性造成的影响。量效指数(JMI)是某刊影响因子对应的发文量与该刊影响因子的比值,意义是该刊每产生单位影响因子所需要的论文数量。定义为:JMI 越大表示该刊越“臃肿”,也就是发文规模很大而效用不高。为了全面反映期刊的量效关系,JMI 计算中采用了《年报(2015 版)》公布的复合影响因子。4JMI 对CI 的修正《年报(2015 版)》分别对自科、社科期刊进行了JMI 由大到小排序。按该排序,取排名前5%且可被引文献量大于平均可被引文献量的期刊名单作为需要修正CI 的期刊名单,对这些期刊的TC 所占权重进行修正,其他期刊未作调整。CI 中的TC 和IF 的权重比例为1: 1,被调整期刊的TC 权重根据JMI 大小分别降低至2~05 。具体调整办法为:?其中k 为他引频次调整系数。按JMI 大小将期刊分为三档,TC 权重调整系数分别为该档期刊JMI 均值与所有期刊JMI 均值的比值。各档JMI 指数对应权重具体数据如下:表1 JMI 类型及其他引频次调整系数JMI 类型 取值区间 他引频次调整系数(k) 调整期刊数社 臃肿 [10000~20000) 2 43科 非常臃肿 [20000~40000) 1 23极臃肿 ≧40000 05 11自 臃肿 [7000~17000) 2 102科 非常臃肿 [17000~37000) 1 40极臃肿 ≧37000 05 说明与讨论我们引入了一种可较全面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数CI,可以给出某学科期刊的影响力排序,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期刊内容质量。另请注意,CI 是在一组期刊内定义的,只可用于组内期刊排序,不可用于跨组比较。如需跨组比较,应将不同的组定义为一个组,重新计算CI 值。本报告利用JMI 对234 种期刊的CI进行了修正,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CI 定义中只采用了TC、IF,未考虑其他计量指标,如即年指标、引证半衰期等,另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进一步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请有关专家提出宝贵建议。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 " 载文量多 " 、 " 收录量大 " 和 " 被引次数多 " ,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 学术期刊:、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SCI、CSCD、双核心期刊。 一般分为升级、国家级、核心。这个要看你指哪个专业方向了,一般等级越高的审稿越严格。 九品论文网、提供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学术论文,建筑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论文领域:教育,建筑,经济,管理,社科,医学 ,文学 ,农业 ,体育 ,财会,科技,机械 ,计算机 ,法学,艺术,新闻,工程 ,交通 ,理工,护理等专业。

李栋梁1,2,梁德青1,2李栋梁(1976-),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物性及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州 中国科学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心,广州 510640摘要: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的重要性,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底和大陆架中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单面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定了不同水合物饱和度下石英砂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结果表明:水合物的形成过程显著影响水合物生成后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其有效导热系数和初始含水量并不成比例。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不同的聚集模式可能显著影响它们的导热系数。从实验结果来看,水合物在低水饱和度石英砂中生成的水合物为胶结模式,而在高水饱和度石英砂中生成的是接触模式。从其导热系数来看,胶结模式的导热系数明显大于接触模式。关键词:水合物;导热系数;石英砂;多孔介质Experimental Study on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ydrate-Bearing SandLi Dongliang1,2,Liang Deqing1,Key Laboratory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Gas Hydra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Guangzhou,Guangdong 510640,CG uangzhou Center for G as Hydrate Research,Chinese A cadem y of Sciences,G uangzhou,G uangdong 510640,ChinaAbstract: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methane hydrate-bearing sand samples,which were formedfrom moist sand with different initial water saturations,were measured by Gustafsson' s TPS (transient plane source) The results show the weak negativ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similar to that of a crystal-like material,which agrees well with most sedimentary and pure methane hydrate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ydrate-bearing sediment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se phenomena are in harmony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seismic In partially water-saturated,gas-rich environments,hydrates tend to cement sediment grains together,and even a small amount of hydrate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effective thermal In higher water concentration sand and water-saturated sand,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does not obviously increase with the hydrate It may be that hydrateformed in water-saturated systems does not cement the sand particle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as hydrate is close to that of Key words:hydrate;thermal conductivity;sand;porous medium0 引言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的重要性,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对海底和大陆架中水合物稳定性的影响。松散沉积物的有效导热系数通常在实验室中通过对钻探所得样品测量而得到,但有时候样品并不是很容易取得,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有效导热系数进行原位测量。但是,目前对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测量工作并不是很充分[1]。Henninges等[2]通过原位测试获得了永久冻土带含水合物沉积物的有效导热系数。Trehu[3]也通过原位测试获得了含水合物海底沉积物的有效导热系数。但是,原位测量会受到很多限制。然而,实验室中的研究一般只限于简单的模拟沉积物和人工合成水合物,例如Stoll和Bryan[4]测量了甲烷水合物与沉积物混合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但没有报道详细的配比关系。Waite等[5]研究了甲烷水合物与石英砂混合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有配比关系,但无相关模型建立。Tzirita[6]较早实验测定了含水合物石英砂和黏土的有效导热系数,并指出孔隙度是控制其有效导热系数的临界因子。de Martin[7]通过实验研究了纯甲烷水合物以及含水合物的石英砂导热系数并指出:在增强颗粒之间的热传递方面,甲烷水合物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甲烷水合物在孔隙中的存在增强了体系的有效剪应力,因此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热传递。Cortes等]通过实验研究了THF(四氢呋喃)水合物与石英砂、THF水合物与黏土的有效导热系数,并使用并联模型、串联模型、Hashin-Shtrikman上界和Hashin-Shtrikman下界模型来分析沉积物有效导热系数与孔隙度的关系。黄犊子等[9]结合瞬态面热源法来测量混合气水合物导热系数及含混气水合物的沙子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并发现:由于“爬壁”效应,混合气与饱含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沙子反应生成的含混合气水合物的沙子多孔介质的有效导热系数约为2 W/(m·K),该数值显著低于含四氢呋喃水合物的沙子多孔介质的值(约9W/(m·K))。由于实地测量时接触热阻较大,并且钻井中存在流体的对流换热和测量时热响应的时间滞后,而实验室测量的情况并不能概括实地的样品情况,测量含水合物沉积物的有效导热系数变得相当困难,使得目前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含水合物沉积物的有效导热系数。1 实验装置和过程1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水合物合成系统、水合物压缩成型系统、导热系数测试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整个实验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水合物合成系统由反应釜、反应气路、恒温空气浴等组成。图1 水合物导热测试实验系统图反应釜的材质为1Cr18Ni9Ti,设计耐压强度为30MPa,工作压力最大25 MPa,内径50 mm,有效容积为200 m L。反应釜上端装有液体驱动的液压活塞,活塞杆下部连接压制样品用的圆柱体不锈钢块,反应釜上部连接位移传感器,活塞杆的移动距离可通过位移传感器显示。反应釜底部装有Hot Disk导热系数测量探头,该探头为双螺旋探头结构。该探头在测试过程中起到2个作用,它既是加热样品的热源,又是记录温度随时间升高的阻值温度计。在Hot Disk测试系统中一般要求探头夹在两块平整的样品中间,而水合物的导热测试要求在高压下完成,其样品也需要通过压制才能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因此本文选择直径为66 mm的聚四氟乙烯圆块为背景材料,通过单面测试和特殊计算来获取样品的导热系数。导热测试探头的电缆被分成4根线,每根线用1个带有绝缘套的针连接,针用卡套固定,保证密封且相互绝缘。恒温空气浴采用意大利Angelantoni集团公司旗下的AC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 250试验箱,温度范围为-70~180℃,控温精度和均匀度分别为±1℃和±5℃。数据测试系统包括温度、压力和位移的测量。温度测量是采用四线铠装热电阻(Pt100),量程为-70~100℃,精度为1℃。压力测量用的压力传感器采用广州森纳士仪器公司生产的DG1300型压力传感器,精度5级,量程为0~20 MPa。位移的测量通过位移传感器来实现,位移传感器为北京京海泉传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A-20型传感器,量程0~50 mm,精度05%。数据采集系统为安捷伦公司Agilent-34970A型数据采集仪。2 实验过程确定管路系统无泄漏后在常温下打开反应釜,用吹风机吹干反应釜内残留的水分,然后量取一定体积的干石英砂小心置于反应釜中,用移液枪吸取蒸馏水直到完全浸没石英砂并记录消耗的水量。封好反应釜并连接好管路,然后对系统进行抽真空。抽完真空后通入12~14 MPa的甲烷气体。静置一段时间让甲烷充分溶解直到压力稳定后开始开启空气浴进行降温。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发现在-10℃左右压力会突起,冰生成会使体系的体积发生变化而导致压力升高。这时候可以上调空气浴的温度到5℃左右使冰融化,由于融冰过程可以加快水合物的形成。因此经过若干次重复后不再观察到温度下降过程中压力的突起,就可以判定沉积物中的水完全转化为水合物。待水合物完全生成后即可进行后续的热物性测试。3 实验材料实验中所需材料如表1所示。表1 实验材料表2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部分水饱和石英砂混合体系的有效热导系数图2为不同饱和度石英砂有效导热系数的实验结果。图2 部分水饱和石英砂混合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从图2可以看出,随饱和度的增加,有效导热系数值明显呈增大的趋势。对于饱和度小于90%的石英砂,试样有效导热系数值随含湿率的增加平稳增大,有效导热系数随饱和度的增加几乎呈线性增长,而饱和度从90%开始,随饱和度的增加,有效导热系数的增长速度开始变得非常迅速。和Chen[10]于明志等[11]的结果相比,导热系数还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2 水合物-甲烷-石英砂混合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图3为含水合物石英砂有效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实验结果。3个样品使用同样的石英砂,所不同的只是生成前石英砂孔隙中的水饱和度不同。水砂质量比分别为1927、2367和2568,对应的水饱和度分别为54、93和00。但从实验结果来看,生成水合物后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和初始含水量并不成比例。水砂质量比为1927的样品的有效导热系数最高,平均为60W/(m·K),水砂质量比为2367和2568的样品有效导热系数则分别为07 W/(m·K)和50 W/(m·K)。图3 含水合物石英砂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图4为水合物-甲烷-石英砂混合体系有效导热系数与水合物饱和度的关系。这里采用的石英砂样品不同水饱和度的样品,而样品中水已完全转化为水合物,剩余孔隙空间填充的是甲烷气体。图4 水合物饱和度对甲烷/水合物/石英砂体系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和图3相同,从实验数据来看,生成水合物后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和水合物饱和度并不成比例,高饱和度时导热系数反而较低。黄犊子等[9]报道含甲烷水合物石英砂样品的有效导热系数为98 W/(m·K)。但根据他的评估,该样品含气率为2%,即该样品还含有2%的孔隙。因此,本文的样品和黄犊子等[9]的样品可能一样,水合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气体,但可以肯定不含自由水或仅含少量的自由水,因为在降温过程中并没有观察到压力的突起。3 水合物-水-石英砂混合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图5为水饱和度水合物-石英砂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这里采用的石英砂样品为饱和样品,而样品中剩余孔隙空间填充的是水。从本实验结果来看,水饱和度水合物-石英砂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随水合物的饱和度增大而减小。但从报道的水合物导热系数来看,水合物的导热系数大于水。在有效介质理论中,水合物和沉积物的关系有2种模型:一种是接触模型(grain contact model),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相互松散接触,在这种状态下,水合物有2种处理方法,一是把水合物当做流体,水合物和水共同作为流体相,这种模式也叫悬浮模式(模式A);而是把水合物当做骨架的一部分,水合物和水共同组成固体骨架(模式B)。第二种为胶结模型(cementation model,模式C)[14]。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不同的聚集模式可能显著影响它们的导热系数。从本文的实验结果来看,水合物在低水饱和度石英砂中生成的水合物为胶结模式,而在高水饱和度石英砂中生成的是接触模式。从导热系数来看,胶结模式的导热系数明显大于接触模式。图5 水合物饱和度对湿石英砂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3 结论1)湿砂体系有效导热系数随含湿率的增加平稳增大,且随着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2)水合物的形成过程显著影响水合物生成后体系的有效导热系数,其有效导热系数和初始含水量并不成比例。3)水合物与沉积物颗粒不同的聚集模式可能显著影响它们的导热系数。从实验结果来看,水合物在低水饱和度石英砂中生成的水合物为胶结模式,而在高水饱和度石英砂中生成的是接触模式。从其导热系数来看,胶结模式的导热系数明显大于接触模式。参考文献[1]Waite W F,de Martin B J,Kirby SH,et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in Porous Mixtures of Methane Hydrate and Quartz Sand[J]Geophys Res Lett,2002,29(24):821-[2]Henninges JMeasurement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etrahydrofuran Hydrate-Bearing Sand Using the Constantly Heated Linesource Method[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7 and 97th Annual MBremen:Geologische Vereinigung V,[3]Trehu A MSubsurface Temperatures Beneath Southern Hydrate Ridge[J]Proc Ocean Drill Program Sci Results 2006,204:1-26,doi:2973/[4]Stoll R D,Bryan G M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diments Containing Gas Hydrates[J]J Geophys Res,1979,84:1629-[5]Waite W F,Pinkston J,Kirby S HPreliminary Laboratory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in Pure Methane Hydrate and Methane Hydrate-Sediment Mixtures:a Progress Report[M]Yokohama: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s Hydrate,2002,728-[6]Tzirita AIn Situ Detection of Natural Gas Hydrates Using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D]Texas:A&M U,College Station,[7]deMartin B J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Diffusivity of Methane Hydrate at Simulated in Situ Conditions[D]Georgia:Institute of Technology,[8]Cortes D D,Martin A I,Yun T SThermal Conductivity of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9,114:Bdoi:1029/2008JB[9]黄犊子水合物及其在多孔介质中导热性能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Chen S X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ands[J]Heat Mass Transfer 2008,44:1241-[11]于明志,隋晓凤,彭晓峰堆积型含湿多孔介质导热系数测试实验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8,23(5):385-[12]Waite W F,de Martin B J,Ki rby S H,et Therm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in Porous Mixtures of Methane Hydrate and Quartz Sand[J]Geophys Res Let,2002,29(24):821-doi:1029/2002 GL[13]Duchkov A D,Manakov A Y,Kazant sev S A,et Experimental Modeling and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ediments Containing Methane Hydrates[J]Geophysics,2006,409(1):732-doi:1134/S1028334X[14]Ecker CSeismic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e Hydrates Structures[D]US:Stanford University,

但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有些在1区或者2区的期刊,也有影响因子很低的,比如病毒学最牛的杂志是JournalofVirology(IF=402),但是在它上面发表期刊的难度并不亚于Nature(IF=28)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了吧

SCI----1955年,ISI创始人加菲尔德博士(D Garfield)在科学周刊(Science)发表论文提出将引文索引作为一种新的文献检索与分类工具,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字段从而跟踪一个研究课题的发展过程,由此开创了引文索引的时代,并在此基础上还发展了文献计量学。在SCIE等索引数据库中,每条文献的信息包括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允许用户通过被引作者或被引文献德出处展开检索,可轻松地追溯课题的起源和发展,揭示研究之间隐含的联系,全面掌握有关某一研究课题的过去、现代与将来。在SCIE中,可实现课题研究循环过程中多步骤的完整整合,包括获取所需文献(检索)——提炼课题中研究热点(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跟踪(管理)——研究成果发表(写作)等步骤。核心期刊的概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某一学科中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不难看出,核心期刊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学科性,二是学术性。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都是在某一个学科范围内来界定的某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到另一个学科就不一定是核心期刊(当然,综合性学科的核心期刊,如NATURE、SCIENCE等例外)。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投国际刊物,请参考JCR(包括科技版和社科版),选择自己想要找的学科类目,按照影响因子排序,挑选适合的刊物。然后查找刊物的地址或网站信息,登陆刊物的网站,查找在线投稿信息。投国内刊物,请参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从中选择自己想要找的学科类别,然后按照影响力,挑选适合的刊物。投稿地址信息可以参考工具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也可以登录"中国期刊网",查找刊物的投稿信息。在向核心期刊投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尽量不要投增刊。(2) 单位署名要规范。要写上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这在SCI中尤其要注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Impact Factor 影响因子( If ):605If= (C2+C3)/(A2+A3)其中,A2 =1995年出版的文献数 A3=1994年出版的文献数 C2=1995年出版的文献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 C3=1994年出版的文献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

山东建筑大学是一本类院校。山东建筑大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肇始于1956年建立的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新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后历经山东建筑学院、山东建筑学校等发展时期;1978年恢复本科办学,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扩展资料:山东建筑大学创建于1956年,1958年本科办学。60多年来,学校扎根齐鲁大地,秉承“厚德博学、筑基建业”的校训和“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凝练特色、培植优势,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山东省与住建部共建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单位。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6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97万余册,其中印本图书201万余册、电子图书296万余册。《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并被10大数据库收录。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4个研究(设计)院,58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类别,6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拥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7万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998人,其中专任教师1567人,高级岗位人员888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700人。学校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67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校师德标兵等49人次,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4个。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建筑大学

但是,不同学科之间的SCI期刊很难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了科学地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对科研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合理考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JCR(《期刊引用报告》)公布的期刊分为13大类,在每一类期刊中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及被引频率等指标分成四个区,期刊档次由高到低排列,其中第一区期刊加上第二区少量期刊,被界定为顶级刊物。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有些在1区或者2区的期刊,也有影响因子很低的,比如病毒学最牛的杂志是JournalofVirology(IF=402),但是在它上面发表期刊的难度并不亚于Nature(IF=28)

我来说说如何向SCI投稿:各国SCI论文平均IF:中国94,韩国24,日本99准备投稿选择SCI杂志(IF>5,一般1-2即可),必须找到该杂志,找出其风格仔细阅读投稿简则,包括文献格式等等(可以从网上down)先写出中文稿,再译成英文,免走弯路英文应用简单句已发表的论文中的句型尽量套用,特别是方法部分论文书写摘要:Ai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结构式,不分段。简洁明快,信息量大。引言:回顾全貌,提出特定问题,说明本工作的目的。必须充分引用别人的成果。知而不引,是不道德行为。方法:不能只引文献,应说明要点,使人能重复。结果:图表的设计非常重要(中国人多用表而少用图,应当纠正)。 不解自明self-explanatory 图表与文字不要过多重复 最后把事实明确(不能推翻)论文书写讨论:是全文的灵魂 明确事实的基础上,说明其意义,加深印象 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的视角来提出问题(横/纵,纵/横),必要时可用一个diagram加以表述 每一段有一个意思,论点明确,先把有利因素摆够。在另一段中可以再说不利因素,使论点更全面 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对别人的工作少加针对性(刺刀见红式)批评,但须指出异同,突出自己的贡献论文书写结论:结果要点及意义,浓缩表达致谢:个人、单位、基金等文献:严格按格式要求书写,前后一致关键词:Index Medicus规范署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CA),有所分工 Han Jisheng(Han J),(Jisheng H),Ji-Sheng Han(Han JS),HAN Ji-Sheng计量单位:M=mol/L…应符合国际惯例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早去早回充分利用e-mail投稿,省时省钱投稿后应有收稿单,登记号(Ref# 1234),妥为保存如无回音,超过一个月即可去问,或网上查退修: 正确的意见:接受、修改,补实验(从中接受教益) 不太正确的:解释,不要轻易放弃 不正确的:说明理由,但做好退稿准备 肯定有不公平待遇问题,但要安下心来,找出可行对策出版费:可申请免交订复印本:可以不订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建议百度一下

学报一般分为专科学报,本科学报和核心学报三个级别。学报一般是以各个学校命名的,所以要分清到底是本科学报还是专科学报首先要弄明白这个学校是本科高校还是专科高校。一般专科学校比较好分别,名称无非是例如:某某职业/信息/建筑/技术学院或某某师范/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等。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学报就是被评为核心期刊的学报。

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工程机械、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基础科学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08年影响因子为9238,比较高了。    其它版一般。

一社会科学版学报简介 主要刊登本校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部分校外学者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本刊坚持学术性与政治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在注重学术性、理论性的同时,注重刊发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政治、哲学、历史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主要栏目 哲学研究 经济学研究 管理学研究 图书与信息科学 语言学研究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 主编:雷达 ISSN:1671-6248 CN:61-1391/C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 邮政编码:710064编辑本段二自然科学版学报简介 本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双月刊,她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公路交流科技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她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鉴定的中国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EI(Page One数据库)固定刊源,国际道路科研信息(IRRD)书目文献数据库固定刊源,中国道路文献服务中心(CRDS)核心报道期刊,自1981年创刊以来多次获国家交通部和陕西省奖励。 本刊以繁荣公路交通科技为己任,促进公路交通科技交流和转化。她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筑路机械、交通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基础学科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 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专院校师生、公路交通科研人员、公路交通管理决策人员、公路交通领域的勘测、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及工程设计人员。主要栏目 道路工程 桥隧工程 交通工程 汽车工程 工程机械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与控制 地球科学获奖情况 交通部一等奖 陕西省一等奖 教育部二等奖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长安大学 主编:马建 ISSN:1671-8879 CN:61-1393/N 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 邮政编码:710064

山西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太低

情报学报的影响因子是305;中文信息学报的影响因子是884。《中文信息学报》反映我国中文信息处理的学术水平,重点刊登我国中文信息处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综述、研究成果、技术报告、书刊评论、专题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文章内容主要是汉字及少数民族文字的输入输出及加工处理、印刷体、手写体汉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合成、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等。从本刊刊登的文章中可以及时了解我国最新的中文信息处理水平和学术动向。所刊登的文章多数得到了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项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情报学报》主要发表情报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优秀的综述评论。内容包括:人类知识信息产生、交流和利用行为的研究;信息资源特征的研究;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传递与应用中的理论和方法;情报分析与决策支持;信息经济、信息市场和用户研究;信息服务,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政策研究等。另外,《情报学报》还是CSSCI的来源期刊,所以个人推荐:如果感觉文章写得还不错的话,可以优先考虑发表《情报学报》

2008年12月由清华大学主持的CAJCED统计的评价期刊质量的主要指标“影响因子”,《管理学报》在管理综合类的31种学术期刊中位列第7,“被引频次”位列第1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