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西域研究编辑部

发布时间:

西域研究编辑部

简介:新疆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11月18日,由新疆教育厅主管,新疆大学主办。 新疆大学出版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惟一的一所大学出版社。新疆大学出版社立足新疆,面向中国,竭诚为新疆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重点编辑出版高校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著作等,同时积极出版反映新疆科研成果、具有新疆地区与民族特色和学科特点的专著及其他图书。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依托新疆大学及新疆其他各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发挥优势,以西域研究、中国西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研究、双语教学等类图书为品牌,着力打造学术著作、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民族文字图书精品,开拓文教社科类普及图书,先后策划出版了西域研究、中国西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俗研究、双语教学等系列特色图书多种,形成了鲜明的西域特色。 全社现共有正式员工32人,下设汉编室、维编室、审读室、总编室、出版部、发行部、储运部、财务部等部门。

《西域研究》 是季刊,1991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行量3000本,其中国外发行量有300本,这在全国名列前茅。《西域研究》是自治区社科类唯一的一本全国核心期刊,连续3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很多中外专家学者都珍藏着《西域研究》,证明了它的权威性。《西域研究》的编辑们曾回绝过知名学者的平庸之作,也刊登过不知名作者的上乘之作。在人气浮躁的当今,新疆还有这样一方净土,一直追求着学术上的理性精神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Mei Jianjun, Xu Jianwei, Chen Kunlong, et Recent Research on Early Bronze Metallurgy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ul Jett (), Scientific Research on Ancient Asian Metallurgy, Washington: Freer Gallery of A 2012: 37- 陈坤龙、梅建军、赵丛苍 城固宝山遗址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文物 2012(7): 85- 张治国、马清林、梅建军、Heinz B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模拟制备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2(2): 128- 梅建军(执笔) 中国早期冶金术研究的新进展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编,《科技考古》第三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5- 梅建军、陈坤龙、曹玮 汉中出土商代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见:曹玮主编,《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卷四)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250- 郑蓉妮、梅建军 使用劫掠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伦理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 2011(1): 38- 陈坤龙、梅建军 辉县琉璃阁甲乙墓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中原文物 2011(6): 99- 梅建军、王璞、黄兴 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0(1): 1- Jianjun M A review of Donald B Wagner,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part 11: Ferrous M Revue de Synthèse, 2010(3): 465- 邵安定、梅建军、陈坤龙、周广济、王辉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金属饰件的初步分析 文物 2010(10): 88- 徐建炜、梅建军、格桑木、陈洪海: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西域研究 2010(2): 31- Jianjun M Early Metallurgy in China: Some Challenging issues in Current S In Jianjun Mei and Thilo Rehren () 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 Eurasia and B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 36(2009): 9- Jianjun Mei, Kunlong Chen and Wei C Scientific Examination of Shang-Dynasty Bronzes from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C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6 (2009): 1881- Kunlong Chen, Thilo Rehren, Jianjun Mei and Congcang Z Special Alloys from Remote Frontiers: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Shang Bronzes from Hanzhong, Southwest Shaanxi [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6(2009): 2108- Jianjun M Early Metallurgy and Socio-Cultural Complexity: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Northwest C In Bryan K Hanks and Katheryn M Linduff () Social Complexity in Prehistoric Eura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15- 王文芝,梅建军.《鼓铜图录》浅探.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1):99-113。 陈坤龙,梅建军,孙秉君.梁带村两周墓地出土青铜器初步检测分析.考古与文物,2009(6):97-101。 陈刚,渭雄,梅建军.国外古代失蜡铸造工艺研究综述.南方文物,2009(2):109-113。 凌勇、梅建军、吕恩国:新疆伊犁地区出土时前铜器的科学分析,《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3期,359-369页。 凌勇、梅建军:关于新疆公元前第一千纪金属技术的几点思考,《西域研究》2008年4期,42-49页。 梅建军、李明华:关于我国北方商周墓葬所出“弓形饰”的若干问题,《西域研究》2007年3期,116-123页。 陈坤龙、梅建军和岳连建:陕西县出土的两件薄壁铜容器的科学分析,收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安北郊秦墓》,西安:三秦出版社,378-384页。 梅建军:“北方系青铜器”:一个术语的“诞生”和“成长”,收入《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考古发掘与历史复原》,《法国汉学》第十一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32-147页。 Jianjun M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Iron Age peoples 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中亚东部铁器时代的物质文化) In Joan Aruz and Ann Farkas (), The Golden Deer of E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 132- 梅建军:关于新疆出土早期铜镜研究的几个问题,收入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编《吐鲁番学研究——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10月。246-251页。 陈坤龙、梅建军:山西灵石县旌介村商墓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收入海金乐、韩炳华编著《灵石旌介商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 梅建军:关于中国冶金起源及早期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古代文明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168-179页。 梅建军、王博和李肖:新疆出土铜鍑的初步科学分析,《考古》,2005年第4期,78-84页。 J Mei & T R Copper Smelting from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Part I: Kangcun village, Kuche County, 18th century AD Historical Metallurgy, 2(2005): 96- Jianjun M Qijia and Seima-Turbino: the question of early contacts betwee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Eurasian Steppe,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75: 31- Jianjun M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Bronze Age,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121(2003), 1- Jianjun M Metallurgical analysis of metal cauldrons from Xinjiang, Northwest C In Paul Jett (),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sian A London: Archetype P 2003: 53- Jianjun Mei, Guori Liu & Xi’en C A metallurgical study of early metal objects from eastern Xinjiang, C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36(2003): 45- Jianjun Mei & Yanxiang L Early copper technology in Xinjiang, China: The evidence so In Paul Craddock & Janet Lang (), Mining and Metal Production Through the A London: British Museum P 2003: 111- Jianjun Mei & Colin S The Iron Age cultures in Xinjiang and their steppe In Katie Boyle et (), Ancient Interactions: East and West in E Cambridge: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 2002: 213- 梅建军、刘国瑞、常喜恩: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分析和研究,《西域研究》2002年第2期,1-10页。 Jianjun M Copper smelting technologies in Iron Age Xinjiang: The evidence from the Nulasai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34(2001): 22- Jianjun M Copper and Bronze Metallurgy in Late Prehistoric Xinjiang: Its Cultural Context and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uring R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865, Oxford: A Jianjun Mei & Colin Shell: The existence of Andronovo cultural influence in Xinjiang during the 2nd millennium BC Antiquity 281 (September 1999): 570- Jianjun Mei & Colin S Copper and bronze metallurgy in the late prehistoric X In Victor Mair (), The Bronze Age and Iron Age Peoples of Eastern Central A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 1998: 581-603 Jianjun Mei, Colin Shell, Xiao Li & Bo Wang (1998) A metallurgical study of early copper and bronze artefacts from Xinjiang, C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30(1998): 1- Mei Jianjun: The history, metallurgy and spread of P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N 24 (1995-II): 43- Mei Jianjun & T Ko: A comparison of ancient metallurgy in India and C In K Hashimoto et (), East Asian Science: Tradition and B Japan: Kansi University P 233- 梅建军:印度与中国古代炼锌术的比较,《自然科学史研究》12卷第4期 (1993),第360-367页。 梅建军:中国传统炼锌术,《中国科技史料》11卷第2期 (1990),22-26页。 梅建军、柯俊:中国古代镍白铜冶炼技术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8卷第1期 (1989), 67-77页。

西域研究编辑部工作

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地图是杂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图和晕渲图外,大量采用三维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以及手绘图等。2000年第8期首次在专辑中赠送大幅单张地图区域综合性原则:以自然为核心的选题必须揭示其对人类的影响,而人文类选题的命脉则是梳理其兴衰传承的自然背景;差异演替性原则:所有自然的更替、人文的盛衰都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无论是“以今证古”还是“以古喻今”的地理思维,都需要展示大尺度的时空变化;原创首发原则:研究性的选题制度以及专家型的制作队伍,确保杂志内容的原创性;而互联网检查制度,又保证了发表内容的独家性。一是要求杂志整体视觉设计风格的完整一致,保证杂志视觉形象的协调统一。二是强调信息传达的直接、有效。要求版面设计要有信息的切入点,要第一时间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自改版以来,逐步引入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网格设计理念,遵循视觉规律,通过理性的设计将大量信息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梳理,从而使编辑意图表现更加充分,读者阅读过程更加流畅。三是版面设计追求简约、灵性,有意味的设计形式,强调设计形式对内容的依附性,注重信息传达与阅读趣味之间的平衡,通过设计阅读的延展,拓展想象的空间,丰富阅读的体验。2005年10月号选美中国特辑:“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厚达550页,专辑累积发行突破300万册,国家外文局将该期翻译成英、法、德、俄、日、韩、意、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面向全世界发售。2006年10月号“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410页,中文简体字发行突破100万册;英文版版权由境外公司取得,并以上下卷的形式在全球发行超过20万册;2007年10月号“塞北西域珍藏版”专辑366页;2008年10月号“东北专辑”386页;2009年10月“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400页。“中国最美的地方”专刊2008年7月成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能否被公众认可和接受是决定传媒存亡兴衰的关键,而这又要以获得关注为前提。《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以来期平均发行量稳定在100万册以上。根据该刊总编李栓科先生提供的官方解释,这是因为他们始终践行了“内容为王”的原则,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销售。所谓重构常识也就是用新的观念来替代既有观念的常识地位。由于常识在公众知识的体系架构中具有这样的独特地位,使得对它的重构尝试必然会同时遇到双重境遇:在引来关注的同时也会遭来质疑。重构必然意味着要有所颠覆,而公开地试图对既有常识加以颠覆,本身就足以引来公众的关注。对于《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以颠覆常识来吸引公众目光是它的常规战术。例如在它隆重举荐的“中国十大最美名山”中,不仅五岳有四座落选,而且高居榜首的是此前名头并不是特别响亮的南迦巴瓦峰。再如,2003年出刊的四川专号明确表示峨嵋青城并非是典型的蜀山,它们带来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当期销量明显上升。“编辑部和经营部门是完全独立的,还是那句老话,内容为王。我们很少就一个内容去进行营销,而是内容自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的销售。”社长李栓科说。“景观大道”专辑带来的成功,印证了李栓科的话。而用编辑们的话来说,为了这个计划中的发行量,整个9月,他们就跟上了发条一样。说及“景观大道”的策划,李栓科介绍:“我们希望找到能代表我国辽阔国土、壮丽山河的象征物,而寻找的结果是,发现大致沿着北纬30度线延伸的长达5000多公里的318国道是最佳选择。”而为了这个发现,杂志社不但派出了专门的考察队,还邀请了众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分头探访。“对于一本杂志来讲,最重要的是编辑部,包括背后的专家支持。如果没有打不烂、揉不碎的编辑部,市场运营就是缺少根基的。”李栓科表示。伴随着内容的提升,是发行量和广告价格的增长。这一路走来,不能不提及杂志创刊55周年之际,持续一年之久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的评选与报道。“其影响力远超我们的预想。”回顾那段经历,李栓科仍然很感慨。据介绍,杂志社首先组织了一个专家协会组、一个媒体组。专家协会组负责制定详尽的评选标准,跟媒体的合作则是希望在每一个省市都进行评选,“比如广东的一些媒体,组织当地的专家合作,并调动读者参与评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员俱乐部组织了首次“青藏线龙脊行”会员户外科学考察活动,从此,参与会员户外科考的人数每年成倍递增。10月,《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成为大陆地区惟一原创并由出版人购买版权发行他种文本的杂志。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建新的发行团队。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这是中国第一家在发达国家完整落地的媒体。1月,第一届发行年会召开,发行渠道由原来的40多家增长到70多家,发行市场数量比01年翻了两番。6月,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正式开通,网站功能为每期杂志的内容介绍;地理论坛同时开放,简单的留言板功能。年底,《中国国家地理》首次广告客户答谢会在北京京城大厦举。6月,推出“典藏三峡”专辑,9月推出“四川专辑”,10月推出“青藏高原科考50年”不仅是CNG“认识中国”的高潮,也为以后10月特辑的推出奠定了基础。8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联合举“回望阿尔金山20年”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开启CNG联合国内著名主流媒体共同关注原生态保护区的媒体联盟报道。杂志每月拥有固定会员人数达到1万。1月,《中国国家地理》青少版《博物》创刊,她的宗旨是:博学成就梦想,知识改变人生。2月,《中国国家地理》发行量经bpa国际媒体公司认证7月,推出“大香格里拉”专辑,开始了CNG圈点中国的里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川藏线培训。《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青藏线培训。2-9月,联合全国31个省份的主流媒体开始“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3月,读者见面会南京站。4月,读者见面会西安站。5月,读者见面会广州站。6月,读者见面会上海站。7月,读者见面会北京站。10月,出版的纪念特刊“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选美中国”特辑创造了传媒界的奇迹,现已被翻译十种外文版本全球发行。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创刊55周年庆典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及500多位嘉宾共飨盛典。每月固定会员人数激增到2万6。《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南疆培训。3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杂志广东移动全线推出。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专辑,打造了一条属于国人的景观之路。此专辑也创造了高档杂志单期发行100万册的传媒界奇迹。10月10日,《中国国家地理》单期发行100万册庆典在北京华联印刷厂举行。启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项目,支持高校环保社团的公益活动。11月,对公众免费开放的“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开讲。《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北疆培训。1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作为中国移动惟一人文类手机报全国重点推出。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圈点大西北”专辑,用干旱半干旱区的地理概念带领国人重新认识西北。10月,圈点大西北图片展在北京东方新天地及上海正大广场巡回展出。3月,与中华书局合作发行《中华遗产》杂志。5月,《中国国家地理》手机电视在中国移动平台上线。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员工内蒙徒步培训。6月,开启“触摸中国”之旅,对中国的八大极限进行全方位考察。推出《地震专辑》7月,港澳繁体字版创刊号上市。7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先生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与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美中国》作为北京奥组委特选礼品。8月,中国国家地理网全新改版,域名正式变更。9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英文版创刊号上市。10月,《中国国家地理》推出“东北专辑”特刊。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庆典活动。12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辽沈晚报》、《生活报》发起了征集最佳旅游线路的活动1月非著名山峰颁奖典礼在贵州举行,并得到了贵州日报社的大力支持,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出席了颁奖典礼。3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致远协创达成合作共同推行“绿色工作”4个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LAMER海蓝之谜共同主了“珍爱海洋”摄影展。4月举第二届“飞羽瞬间”摄影大赛。6月杂志社与Jeep共同完成“极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时代”,对中国的冰川现状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系统考察。7月《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庆系列活动启动:收藏创刊号寻找传读世家重温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征集改变最大的地方首届“校园行知客”挑战赛10月推出杂志社耗时1年制作的“海洋中国”专辑聚焦海洋。该期也是杂志总第600期。12月,中国国家地理IPAD全新客户端上线,用户可看到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杂志、行天下、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地理周报)等产品,《行天下》还增加了中国国家地理影视公司提供的视频延展内容。1月9日举《中国国家地理》创刊60周年庆典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北京国贸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国家地理六十周年庆典典礼”。与来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及京城各大媒体的领导、院士专家、摄影师作者以及常年支持这本刊物的读者、广告商、发行商等近400位嘉宾共度60华诞。马艳丽和胡海泉出现在盛典现场。他们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忠实粉丝,也是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保、提倡绿色出行的积极倡导者。此次他们接受邀请成为“中国国家地理荣誉会员”,将以的实际行动影响公众,共同珍爱我们的家园。2月,该刊刊发的关于千岛湖水下古城的报道引起各方关注。3月,社长李栓科获第一届优秀出版人物;杂志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3-4月,该刊推出上下两辑《盐专辑》,用精美的大图片展示了“盐是一种景观”和“盐与健康”的主题,其间恰逢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抢购盐的风潮,该专辑选题被网友赞誉为“未卜先知,想不火都不行。”6月,联手Jeep,完成“非凡故事路”的年度品牌活动。9月16日,举最美山河水60年经典摄影作品展。12月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称号。4月,中国国家地理“百年追寻”图片展在伦敦举行5月,在香港举“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图片展11月,“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南极1月8日举“我们的2012”嘉年华6月6日“中国国家地理号”首航北极

汉朝对西域各地政治上的统一是与其抗击匈奴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汉朝统一西域之前,天山南北各地处在匈奴统治之下。匈奴是秦汉之际活动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个强盛的游牧民族,曾创建了威震欧亚大陆的奴隶主政权。公元前176年,匈奴右贤王统兵西征,打败了当时占据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将西域“三十六国”尽收其治下,并在焉耆、尉犁之间设置了“僮仆(奴隶)都尉”负责收取赋税,管理当地事务。夺取西域使匈奴获得后勤粮饷保障,于是经常发兵劫掠汉朝边境地区,对西汉王朝政治统治构成威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为了能够打败匈奴,派遣汉中人张骞出使西域,计划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对付匈奴。张骞是汉朝派遣到西域执行公务活动的第一位政府官员。张骞的西使客观上加深了两地彼此间政治、经济的了解和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为此,司马迁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亦即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受命率军西征,打败了活动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政府随之在此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后扩展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朝这一军事行动切断了匈奴同西北强族氐、羌诸部之间的联系,扩大了汉朝与西域各族间的往来联系。公元前119年,张骞再度西使,前往伊犁河流域商议与乌孙结盟事宜。经过张骞的多方努力,致使双方建立了密切关系,为此,汉朝先后将解忧、细君等公主远嫁乌孙昆莫(王),以增强双方之间的关系。汉朝与乌孙间的联盟有力地遏制了匈奴对汉朝的侵扰,使匈奴在西域的处境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占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公元前102年,汉军西行,又攻克时常与汉朝作对的位居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显示了汉朝国力的强盛,将汉朝的政治影响向西扩散延伸到中亚广大地区。汉朝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其在西域各族中的威望。翌年,为解决驻扎西域的汉军和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设“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应是西汉政府设在西域地区最早的地方官员。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漠北草原的匈奴政权发生内讧,复遭自然灾害,局势动荡不定,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在争斗中恐遭不幸,遂率部众自愿归服汉朝,汉朝闻讯,派出在西域执行公务活动的郑吉前往迎接,至此匈奴设立的“僮仆都尉”随之撤消,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统属。西汉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各地的军政管理,设“西域都护”管理军政事务,府治立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郑吉被任命为首位都护。在此之前,郑吉曾就任“护鄯善以西使者”,专事保护西域南麓通道诸地,现在就不同了,“西域都护”承担着管理保护整个天山南北各地重任,这一名称无论从字面上,还是内涵上都同匈奴人设立的“僮仆都尉”有很大区别。郑吉之后,已知西汉时期担任西域都护职位姓名的的共有18位,20世纪30年代,人们曾在裕勒都斯地方发现了西汉王朝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的印章。“西域都护”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矣”,标志着天山南北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国家的一部分。自此,西域各地进入中央政府有序的军政管理之下。汉朝政府直接任免西域都护、以及专理屯田事务的“戊己校尉”等统领西域各地军政事务的高级官吏;又委任册封当地各族首领,颁发汉朝印绶,允准其按照本地习俗管理地方行政事务,1953年,新和县一处古城遗址出土的一枚“汉归义羌长”的铜印就是当时汉朝授给羌人首领的官印;为避免西域各地遭受匈奴的侵袭,汉朝还在天山南北驻兵设防,为减轻各族民众负担,同时实行屯田以解决驻军官吏和来往使者商旅的食宿问题,莎车、车师和焉耆等地都是当时汉朝在西域的屯田中心;又修筑城堡,建立烽燧,使“丝绸之路”更加畅达。西汉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措施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密切了西域各地同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边疆各族人民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摘要 本文认为自西汉始至清朝对新疆的开发二千多年,形成了西汉、唐朝和清朝三次大的开发高潮,并且一次比一次深入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规律,无疑对今天边疆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新疆史称西域,早在汉代之前,西域与内地的关系就十分密切。在政治方面,西域各部以“诸侯”自称,要求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中原王朝也以宗主身份要求各部进行朝贡,其政治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在经济方面,除了朝贡和赠予外,相当发达的民间贸易,促进了汉以后“丝绸之路”的诞生。这些活动为西汉对西域的开发,奠定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西汉统一西域,吹响了开发新疆的号角  西汉初期,匈奴不断南下,攻扰汉朝北部边境地区,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汉高祖、惠帝、文帝、景帝为了解决北方之患,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60多年的努力,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日益繁荣,为开发新疆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公元前127年至前119年,汉武帝先后组织了河南、河西和漠北等战役,匈奴被迫向西北远徒。这就为西汉统一新疆,开发新疆扫清了前进的道路。  漠北战役后,汉朝经过4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西域各部摆脱了匈奴奴隶主的奴役和掠夺,归入当时政治先进、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的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  汉武帝统一西域,揭开了新疆开发史的第一页。从公元前105年的胘雷屯田开始至西汉灭亡为止的113年间, 西汉中央政府曾组织成千上万的汉族军民在天山南北的西域都护府附近地区、鄯善地区、车师前国地区、乌孙地区和南疆西部地区,总共开荒50万亩左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新疆的开发进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这种农业耕作的现实示范,使西域各族人民亲身感受到汉朝先进的生产方式,促使部分游牧民族转入农业区域定居生活。毫无疑问,西汉在新疆的开发是有效的,其主张开发新疆的思想中,有不少至今依然有借鉴作用

郎芳,女,悬疑作家、画家、诗人,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之一,腾迅怪谈社版主。 原美国玛克工作室的持牌油画家,代表作[苏玛的眼泪],[朝飞飞]等。 其长篇悬疑惊悚《午夜蛇变》被评为“2006年悬疑界最狠的午夜藏书”,本人也因此成功跃上了悬疑天后的宝座。长篇悬疑《天眼寺》,被媒体誉为“不弱于《退魔录》的东方悬疑,”在各报刊杂志先后发表有《一定要救我》,《不要放过我》,《初九》等数十短篇。飞雪情 ,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始人之一。 混迹于天山脚下,一生最爱冒险,少时曾去西藏探险,被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美女作家。最新力作《诡谷符文》,由新世界出版社隆重推出。沈阳唐伯虎,东北大汉,夜行动物,**网络中毒者,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之一,具备东北汉子的粗狂,亦有南方人的温柔。才高七斗半,常以唐伯虎自居。爱烈酒,喜古文,对诸多俗世人情不感冒,但MM除外。自谓:尘世多烦扰,风流不可少。已出版《国家宝藏4部曲》系列第一部《天国迷墓》、第二部《南海鬼谷》、第三部《西域奇宫》。肥丁,神秘写手,擅长悬疑推理,爱好文字,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之一。曾出版出版长篇《西双版纳铜甲尸》《墓诀》等,其长篇赢得上千万读者疯狂追捧,曾被誉为“盗墓小说界”掌门人之一。《墓诀》横空出世,奠定了他在惊悚小说界的地位。并先后各报刊杂志发表了中短篇小说若干。姻合,江苏盐城人,本名陈克治,现为江苏省在职建造师,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之一。08年前与文无缘,08年8月取自撰《祝酒词》中姻合二字为笔名,偶于天涯进行文学创造,以无羁的想像,缜密的思维,悬疑的剧情,炯别于前人的写作手法,简洁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引发网络点击回复井喷,从此受到多家网络媒体关注,兼职成为悬疑杂志约稿人、东方卫视迷案记专职编剧,多部作品正在东方卫视播出。花迟暮,广西凤山人,新锐悬疑小说家,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之一。自幼喜好舞文弄墨,其作品以题材新颖、剑走偏锋著称。出版作品《冥度空间》等。海雅阿木,真名岑富杰,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之一,2008年最富传奇色彩的悬疑小说家。常混迹天涯社区、晋江网、红袖添香文学网等著名网站。其作品《深海水妖》已由珠海出版社强推上市玉七,原名魏永生,苏北人,1979年的羊,豪爽憨直,朋多交广,职业写手,迷瞳悬疑创作社创办人。擅长悬疑、探险、惊怵类型,文笔硬郎,故事节奏感强烈,素以惊险刺激、诡异匪夷著称。出版作品有《诡盗双星》《机关重重》等。迷瞳悬疑创作社策划组人员: 刀文,原名刘建林,现任某报主编,迷瞳悬疑创作社图书策划,性耿直豪爽,喜舞文弄墨,爱憎分明,好管百姓闲事,好替百姓喊冤叫苦,深伤领导脑筋。乐在文笔间,喜于情节中,演绎人间真情,记录生命轨迹,寻觅人间真情挚爱,唤醒沉睡迷醉之人。宸曦暗暗,原名陈梦莉,重庆人,直来直往的白羊,专业美编,迷瞳悬疑创作社图书策划,写作范围广泛,言情、奇幻、悬疑、探险、惊怵等各类型均有涉猎,07年红袖添香首届言情大赛,《刁蛮女儿神医爹》获得第八期亚军。沈琪莎, 曾用多个不同笔名混迹各大文学网站或论坛。现为某文学网站记者,阡陌图书总策划,迷瞳悬疑创作社论坛版主。人脉极广,采访过多位人气作者。自小对书籍便甚是喜爱,琢磨着这辈子非要与之死磕到底。故常用私人签名“无它,唯一学生耳”勉励自己要一直如学生般虚心求教,以求更多进步。九色鹿,女,相貌模糊、年龄不详、籍贯待查,迷瞳悬疑创作社图书策划。此女行事低调,隐于民间,擅长轻功,踏雪无痕。以摘叶飞花做武器。若见哪个贪官污吏、地痞恶霸死于一叶穿喉、一花断首定是此女所为。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江湖传言不一。曾有人见过一红衣女子走在雪上而脚踏无痕,疑是她,追去,却不见踪影。社团优势:1:新老结合,文风各异,写作题材范围广泛,不同年龄阶层、不同阅读爱好及欣赏水平的读者读者群覆盖面广。2:成员都有较长的创作经历,走媒体及出版路线,写作经验丰富,文字功底深厚,作品质量有极大保证。3:成员中不乏知名网站编辑、记者及报刊杂志的在职人员,便于宣传。

西夏研究编辑部

1、《唐代藩镇供军案例解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  2、《从出土文物管窥唐代私家藏书印》《江汉考古》2011年第2期。  3、《隋唐时期中外贸易纠纷及其解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1年5期全文转载。  4、《唐代甲仗库史事寻踪》《西夏研究》2010年第2期。  5、《大明宫太液池出土左策铭文砖考释》《丝绸之路》2010年第24期。  6、《隋朝畜牧成毁初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7、《唐代河东承天军史实寻踪》《人文杂志》2009年第6期。  8、《唐代地方长吏交接替代》《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5期全文转载。  9、《唐肃代之际河西军费问题试析》《敦煌研究》005年第2期。  10、《唐代外交出使费用探析》《人文杂志》2004年第3期。  11、《唐代军籍虚占与军费》《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3年第4期全文转载。  12、《唐代羊业研究》《中国农史》2002年第1期,等。  13、《唐魏系墓志考释》《唐史论丛》2011年第13辑。  14、《唐代军市问题研究》《唐史论丛》2008年第10辑。  15、《唐代供军使院及其相关问题探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1年第18辑。  16、《唐代剑南道军费刍议》《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2年第19辑。  17、《唐代地方长吏的交接替代问题》《周秦汉唐文化研究》2007年第5辑。  18、《唐中后期长行制度考》《乾陵文化研究》2008年第4辑,

1992年末,中国西夏文化专家李范文教授历经20年艰辛,编纂完成《夏汉字典》,对于西夏文的数量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在对《夏汉字典》每个字目做了详细考证后,李范文认为,全部西夏文共计5917字,而实际上有意义的字共5857字 。在宁夏社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努力下,西夏文字还实现了电脑录入。有专家认为,“远看全是字,近看不是字”的西夏文实现电脑录入,极大地便利了个人的电脑写作以及正规书刊的排印,较好地解决了电子化时代西夏文字仍用手工书写的问题。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出土的西夏辞书《文海》与《音同》收字最全。这两部辞书是由西夏时期的党项族人编著的,为进一步研究西夏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出土的还有一部由党项族人骨勒茂才编著的辞书《蕃汉合时掌中珠》,它是用汉文与西夏文对音、对意的方式编成的,并收录了许多党项语词汇,因而成为后人解开西夏语言、文字的钥匙。百年来,中外专家学者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钻研,结合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已基本掌握了西夏文的结构与部分语音,使西夏学的研究有了明显的突破。 专家们在整理俄罗斯藏西夏文献中,发现了一批关于西夏社会的重要资料,如《圣立义海》系统记录西夏自然状况、社会制度和伦理道德,《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全面反映西夏社会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王朝法典。特别是大量反映西夏社会底层的乡里户籍,军抄文书,借贷,买卖文契,各种账目、官牒私信以及很多文献的序跋、题款等,都是反映西夏社会的真实纪录。这些文书多是草书。这些出自西夏基层的文书很多记有西夏的年号。这些文书从数量、内容、价值方面都可与敦煌社会文书相媲美,为研究西夏社会增添了新的资料。

办公室科研组织处纪检组机关党委后勤服务中心宁夏国史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宁夏地方志编审委员会办公室宁夏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综合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国史研究所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 社科图书资料中心《宁夏社会科学》编辑部《回族研究》编辑部《西夏研究》编辑部 《新智库》(院报)

西藏研究编辑部

琼华 ,女,藏族,毕业于中央民院历史系。1978年至1985年在咸阳西藏民院历史系工作,1985年正式调入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工作,先后在《西藏研究》编辑部、文献信息管理处工作。现任文献信息管理处副处长,副编审。

(1)多识·东舟宁洛(多识仁波切),第六世多识,西北民族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著作就比较多了,知名度也很高,肯定能比得过清华北大教授,只是研究领域不同而已。(2)顿珠杰(安多语端智嘉),学过《晨曦集》里的部分内容,那时候不太能欣赏文学作品的初中生都很觉得那叫优美,愿意天天提起嗓门在校园里大声朗读。他在文学上的活动,一是用藏文翻译汉文名著,二是对藏文原著进行注释和评介,三是用藏文进行文学创作。端智嘉被藏学界有当代藏族文坛的一颗明星美誉。最可惜的是三十来岁就辞世了。(3)根敦群培,西藏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藏族著名的学者、诗人、翻译家、画家、历史学家、旅行家、散文作家。他的学术成就在藏族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在藏区藏文课本上它的文章都是重点内容,有佛门奇僧的外号,晚年有妻儿。也是在闹市里折腾了很久后辞世的。还有,久格桑,东噶仁波切,齐阿培次丹平措等有非常多的知名作家,文学家。多数为僧侣。

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地址邮编

西北民族大学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新村1号(城关校区)还有兰州市榆中新校区,两校区有直通学校大巴很方便。

西北民族大学院校代码是10742。西北民族大学(NorthwestMinzuUniversity),简称“西北民大”,位于甘肃兰州,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为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设有22个教学单位,其中,设有20个二级学院,2个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培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医学部,有7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门类。

直接到民大本部坐车,或者去兰大坐车也行,不刷卡交7元现金,在车站坐车不但而且还要转车!如果要邮寄什么东西的话,直接写西北民大榆中校区就可以了还可以榆中校区不在兰州市区,需要做去榆中的短途班车,就再盘旋路兰大电脑城往西去的大马路边就可以等到兰州至榆中和平的短途客车。。。。。。。。。。。。。

西北民族大学(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代码10742,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简称国家民委),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民委与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学校。现有西北新村校区和榆中校区,西北新村校区地址为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1号,邮编730030;榆中校区地址为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邮编73012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