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心理教育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心理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乱健康论文其实是可以这样讲,大学生呃,在心理问题上面我个人建议还是要。保持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论文你完全可以去百度图库里找一段粘贴复制,然后发送给老师。

一个人不但要有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心理上的健康,只有两者结合起来的话,他才会正常的工作。

教育心理学理论论文范文

你可以多在网上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像(心理学进展)里面的文献~ 自己多看看多思考吧

论文格式1、开题报告:你写此篇论文的原因,主要运用何种理论,要达到的目的2、文献综述:所引用文献及理论的论述3、正文:(1)、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2)、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3)、正文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运用的理论及理论来源和评价、研究数据(问卷、量表)、对量表的说明、提出你的观点及建议4、参考文献

找范文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不就是在网上搜了~~你找下心理学进展这本找下思路,写论文最终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路才行~

心理学论文怎么写?学术堂整理了一篇范文供你参考写作:  心理学范文题目: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86例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3)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n=43)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前的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优于对照组患者(P<05);试验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07%(P<05)结论对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人文关怀;膀胱镜检查;焦虑;抑郁;护理满意度;心理改善  膀胱镜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主要是指将经尿道将膀胱镜插入患者的膀胱内或者尿道内对人体的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检查的一种方式[1]膀胱镜在检查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机械操作,容易对患者带来较为剧烈的疼痛;同时由于膀胱镜检查主要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对患者的自尊心以及心理感受产生影响,导致患者在检查前以及检查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抑郁情绪,这些均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开展[2]因此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配合检查,保障整个检查过程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86例进行膀胱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3)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和18例,年龄为17~66岁,平均年龄为(26±81)岁;试验组(n=43)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和17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70±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膀胱镜检查时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以及生命特征监测等试验组患者在膀胱镜检查过程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健康教育,在开展膀胱镜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介绍膀胱镜检查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于膀胱镜检查的正确认知,有助于患者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膀胱镜检查[3]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以及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对于重点内容进行反复强调,便于患者对知识更好理解2)心理护理,由于膀胱镜检查需要涉及到患者的隐私部位,所有很多患者在接收膀胱镜检查之前都会产生一定的紧张、焦虑情绪,特别是当患者看到膀胱镜检查的各项设备时,负面的心理情绪会进一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查过程的顺利开展[4]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向患者进一步介绍膀胱镜检查的基本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在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表现出对患者充分的尊重,语气婉转,动作轻柔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将检查室的温度以及光线等调节到患者舒适状态,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患者形成不良的刺激[5]4)规范检查操作,膀胱镜检查对于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注意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操作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开展检查,最大程度降低检查失误率,充分体现操作者检查过程中的专业性,保障患者的安全[6]5)隐私护理,不同于其他检查,膀胱镜检查最为特殊的地方便在于涉及患者的隐私部位,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应该在满足检查需求的情况下,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隐私部位的暴露程度,同时护理人员在语言上切莫对患者形成不良刺激[7]6)疼痛护理,疼痛护理也是膀胱镜检查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原因在于膀胱镜检查容易给患者造成剧烈的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通过在患者疼痛耐受的情况应该采用非药物镇痛措施,包括转移患者注意力自己播放舒缓的音乐等[8-9]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0软件,采用(x-±s)表示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护理满意度,采用χ2检验,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膀胱镜检查患者护理前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28±94)分、(66±27)分和(28±88)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5±68)分、(71±65)分和(1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2两组膀胱镜检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35%(41/43),对照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为07%(34/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见(表1)  3讨论  人文关怀护理是近些年引入我国的一种先进护理理念,其核心思想便是真正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主体,尊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10]近些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就医过程中,人们除了关注治疗效果外,对护理服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克服我院膀胱镜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将人文关怀护理引入到膀胱镜检查护理工作中主要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护理、规范检查操作、隐私护理、疼痛护理、清洁护理、症状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多个方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全面体现患者在护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考虑患者在膀胱镜检查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全面优化各项护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11-12]为了进一步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本文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试验组膀胱镜检查患者常规护理和人文关怀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5)基于以上分析,在膀胱镜检查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助于保障膀胱镜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效果显着  参考文献  [1]张丽梅,杨艳评价人文关怀护理对膀胱镜检查患者心理改善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4):161-  [2]王微人文关怀护理在膀胱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191-  [3]陈海燕,李兰,王礼平品管圈活动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延伸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18,34(3):266-  [4]张方,张玉华心理护理在膀胱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3):181-  [5]王伟,来光华综合护理干预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16(2):156-  [6]陈歆对接受膀胱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8):288-  [7]张慧综合护理干预对膀胱持续冲洗患者膀胱痉挛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188-  [8]朴香兰膀胱镜下灌注化疗时给予人文关怀护理的效果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7(29):229-  [9]徐美兰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9):180-  [10]杨玉玲膀胱镜检查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对疼痛、焦虑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25(1):127-  [11]马金英,王惠琴,马涛人性化护理在电子软式膀胱镜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39,  [12]刘磊认知护理干预在膀胱镜碎石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5):602-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潮倾向于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这是促进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前提条件。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著作《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科书》等书,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起到开拓作用。虽然当时尚未使用“教育心理学”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已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赫尔巴特在教学理论中,把教学分为教育的教学和非教育的教学两种,前者指伦理、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后者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智育活动,这两方面都必须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在讨论教育和教学问题时,他特别重视“兴趣的引起”,并把兴趣分为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宗教的兴趣等六种。这些心理状态,可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定向,并引起心理快感,促进思想活泼和精神旺盛。对兴趣的研究成为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结起来的一个重要联结点。赫尔巴特之前的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上对启发后来的教育理论家重视心理学在教育上的作用也起了一定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另一重要条件,这导致实验教育学的出现。实验教育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先驱,是实验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产物。德国的莱和莫伊曼都把实验心理学的理论广泛地与教育和教学理论相结合。莱所著《实验教学论》一书,实际上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内容的著作,为教育心理学成为心理学中的独立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测验学在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触媒作用,它促使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教育学上常提到因材施教原则,是由于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如何适应个别差异而因材施教,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共同课题。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是实行班级教学制度所必须掌握的两种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教学效果的工具。学校招生和入学后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学生的个案研究,都要应用各种测验。  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应该归功于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0年代前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学派的学说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教育学产生一定影响。格式塔学派介绍到中国以后,教育心理学开始重视“顿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再局限于尝试错误、刺激与反应等联结主义,心理学所提出的教育心理学问题,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桑代克的学习三大定律之外的“顿悟”问题,也将格式塔学派的“整体的概念”,“转移的概念”、“精确律”、“完成原则”等等原理、原则应用到教育上来。  行为主义理论则促使30年代的中国教育心理学界重视人的行为的研究,注意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使教育心理学重新重视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潜意识和下意识问题。教育心理学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把心理卫生知识引进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都是受这一学派的影响。  巴甫洛夫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20世纪50年代不仅影响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影响了教育心理学。他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给教育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根据,也给教育心理学找到了与自然科学相联系的纽带。第二信号系统学说的提出,使儿童言语与思维的问题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鸾ダ┏洹=逃睦硌г诜⒄钩跗谄赜谘靶睦淼难芯亢脱奥傻奶致郏⑶掖蠖嗉杏谥怯矫娴奈侍狻K孀沤逃匀说娜娣⒄沟娜找嬷厥樱簿驮嚼丛街厥拥赖滦形⒌赖虑楦幸约吧竺狼楦械呐嘌?nbsp;  近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医学及精神病学的发展都对教育心理学产生影响,促使它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曾对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对象提出具体建议。  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对教育心理学研究进行规划的委员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包括五个方面,即人类生长和发展,包括遗传与环境,一般生长和发展,社会与情绪的发展,动机的基本理论,智慧、性向与兴趣,以及个别差异等;学习,包括学习的本质,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的动机,技能,推理与问题解决,态度,特殊科目的学习,以及训练的转移等;人格与适应,包括情绪,学生与教师的心理卫生,特殊儿童,品格,以及社会活动;测量与评价,包括测量的基本原则,智力与性向的测量,学习的测量,适应的测量,以及测量结果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包括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统计技术,以及为教师所提供的研究方法。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的实施是在班级集体的活动中或在个别交谈中进行的,可以对外部的活动和表现进行观察,也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或对学生的书面材料进行分析。  调查分普遍调查和抽样调查。前者是对全班级或全学校进行调查,后者又分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分群抽样、比重抽样等多种。调查的方式可分为问卷法和晤谈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各种不同人的智商、性向和性格的方法比问卷法可更深入地了解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的心理特质的变化。各种测验的编制及各种量表的使用,应保证其效度和信度。  对比研究一般是在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中进行。把实验对象分成各种条件(智力、学力、年龄、心理素质等)基本相同的两个组,一组叫实验组,另一组叫控制组,在实验组的学生面前提供新的刺激物,例如新教材,而控制组则保留经常使用的教材。经过一段教学时间,然后测量两组的学习成绩、学习速度、理解程度,比较两组的特点和优劣。对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其他种种教和学的问题,都可以作不同的设计,进行不同的实验。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验,这可以减除在实验室的实验中人为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反映被试的正常心理状态,但对有关变量难以做到严格控制。  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学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有看过这类的范文吧?像(心理学进展)啥的,根据别人写的,你自己总结下别人的经验

找范文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不就是在网上搜了~~你找下心理学进展这本找下思路,写论文最终还是得有自己的思路才行~

教育管理心理学论文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心理学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论文题目《积极心理学对学生品格培养的影响》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时需要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缺乏责任感。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从积极心理学进行全面探讨,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良好品格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采用积极心理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给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重要性  小学作为学生自我成长和学习知识内容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最关键时期。学生在步入小学学习时,对社会充满好奇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使小学生存在悲观、抵触学习等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积极塑造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存在的困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消极情绪,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思维,需要采用积极情绪有效地调节学生存在的消极情绪,逐渐培养小学生良好人格。通过教师开展积极引导教育,逐渐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使学生具备融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感恩良好品质,逐渐提高小学生价值观念,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一般是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时,主要包括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学习心理以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内容。在开展小学校园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重教育、重预防、重全体。然而,当前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以及课程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心理学方面知识内容,没有意识到开展心理活动体验对学生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取向,通过教师充分重视小学生人性优点,采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小学生情感与情绪培养,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使小学生内容感受到满意、满足等积极体验。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良好的品格,帮助小学生具备和平共处、勇于冒险、积极向上、勤劳、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精神。  二、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基本内涵  小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主要包括:正确辨别美丑、好坏以及对错,教师需要进行积极的培养和悉心的教育,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诚实、懂礼貌、有爱心、积极上进、谦恭、踏实、具备正义感以及责任感,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时通过学生获得爱、感激、快乐、兴趣以及满意等积极情绪,使小学生在主观上获得幸福感。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活动,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会感受到满意、快乐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在培养小学生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时,需要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懂礼貌的良好品格。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举止斯文、衣着整洁、倾听他人、孝敬父母等良好的品格。在课堂上应给班级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班级里存在的恃强凌弱、粗言相待等情况,需要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做好性格教育工作。通过积极开展良好品格培养工作帮助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创建文明的班级。  三、积极心理学对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  在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时,需要全面了解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学生在思维方面通常以形象化、具体化思维为主,根据比较形象化、具体化的材料进行相应的推理、分析,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直观活动感兴趣。教师采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拥有共同兴趣、理解以及忠诚作为友谊前提,同时帮助小学生逐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尊感、集体荣誉感以及责任感。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逐渐培养小学生上进心,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有效避免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怯懦以及依赖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学生的长处以及优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优秀表现给予肯定,逐渐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师通过开展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谦恭性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道理,并养成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给学生创建良好氛围,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为了提高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效果,给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与家长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学校、家庭以及社区逐渐完善组织系统,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帮助学生养成懂礼貌、有责任感的良好品格。家长应与教师做好沟通工作,积极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首先,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教学理念、有效地提高职业情感、逐渐规范教学行为,使教师在教学时逐渐提升责任心以及自信心。其次,需要家长的耐心培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离不开家庭环境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学校应给家长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家长养成良好的品格,有利于小学生品格的培养。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家长开展论坛活动,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家长意识到孩子养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详细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具备心理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  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教师在课堂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趣味的知识问题游戏,全面提高小学生参与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在教学时需要充分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通过严格按照公民道德规范“勤俭自强、明礼诚信、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塑造良好的文明社会,逐渐规范小学生文明行为以及文明语言。通过教师合理应用积极心理学,延伸课外培养良好品格活动,将教育性、娱乐性、趣味性以及知识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加强对小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学引导,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品格。针对小学生存在的性格问题,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积极心理辅导工作。班级有的学生存在性格孤僻、在课堂上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后学生却生龙活虎起来。针对存在的这种情况,班主任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并了解学生的个性成因和特征。通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弦。采用事实和道理的方式,正确引导小学生转变他们的观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需要做好礼仪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谦虚诚恳、待人礼让良好品格。此外,在教学时应增加学生体验更多积极情绪机会。为了全面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教师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可以获得更多成功、满意以及快乐的情绪体验,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格。开展积极心理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逐渐培养小学生爱心,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使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培养小学生有爱心,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不同层面,并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逐渐提高责任感,提高竞争意识,逐渐培养合作精神,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绪体验。通过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植树以及春游活动等,采用积极心理全面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应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品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耐心,应给小学生一个理解和体会的过程。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失信于人造成不良的后果,逐渐提高小学生责任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作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最重要阶段,通过采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可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全面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丹华,柴晓运,李晓燕,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黄志英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团体辅导——以罗湖区泰宁小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韶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  [4]孙爱玲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的有效研究[J]成功:教育,2018  [5]张世军核心素养使思品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  [6]王笑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班级管理的制度创新[J]文教资料,2009  [7]邱勇强,黄金来积极心理学理念与高校班级管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1  [8]徐伟东班级管理中“榜样示范”的运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6  [9]杨庚年职高班级管理三阶段[J]职教论坛,1998  [10]顾善明试析班级管理中的误区[J]交通职业教育,1998  [11]毕清泉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J]安徽教育,1999  [12]吴学峰优化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教育[J]青岛教育学院学报,1999  [13]王惠江优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江西教育,2000  [14]刘常元,李生全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  作者:吴长如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

论企业管理心理与径济致益摘要:本文结合企业具体实际,论述企业管理心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关键词:企业管理心理经济效益关系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研究企业中领导心理、职工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具有一f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更应着重对人的心理状态的把握及其行为的管理。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间,人们一方面对改革的承受心理大大增强,从不认识、不理解进而到要改革,坚持改革,参予改革,形成了积极l句上,日益进取的心理;另一方面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一些人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却又产生了畏难心理,对预期改革的目标能否达到,产生怀疑心理,悲观心理,忧虑心理,特别是个人切身利益的影响而产生了职业不安全的心理,分配不公的心理等等。说什么“下放有饭吃,下海有门路,下岗没法子”;另一些人对个别领导干部作风专横,贪污腐化,受贿行贿现象的严重存在而产生“今不如昔”的心理等。这些心理的存在,主观上影响了个体积极性的发挥,客观上对企业的深化改革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学习研究,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加以探讨是}一分重要的。一、高度重视管理心理与经济效益的哭系人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一也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人们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对管理活动和管理效益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关系着深化改革能否在新时期有新的突破,保证深化改革目标顺利实现的问题,关系着企业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问题;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目标能否实现和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关系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的问题。正确把握职工心理,有助于实现有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现代企业从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企业职工在集中统一指挥下彼此协调工作。企业领导者时刻把握职工的心理脉搏,了解、理解企业职工的需求欲望,志向和能力,想法与建议,对积极的心理要进行鼓励,对消极心理要进行疏导与防范,就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正确把握职工心理,有助于调动积极性。管理心理学认为企业职工的工作效率等于他的能力和激励力的乘积。企业领导者把握职工需求,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充分挖掘企业人才资源的潜力,无疑对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正确把握职工心理,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实现企业鱼,生活会无着落,以主改革,将来不知搞成竹理,必须解决好领一导关系,二F群关系,群体什么样的顾虑心理,谨慎心理。针对这种心之间关系,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只有这理,应继续提高职工对改革意义的认识,更要样企业才能其有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辐树立职工主人翁的思想。一方面企业领导者刘一力。企业领导把握职工心理,通过加强企要坚持这种思想,不能因为自己权力、地位变业文化建一设,讲政治,讲纪律,讲以J结,形成催了,凌驾于群众之上,更应该在改革过程中事人奋进的企业精神和高尚的价位观,形成积事时时处处不要忘记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极的群体规范,这对于加强企业的物质文明要把企业职工放在心上,用实际行为去影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他们;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改革和企业的关都是很有价值的。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把握职工心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关系。在当前尤其要激发职工顾全大局,的效能。积极参与深化企业改革。只有广大职工的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分理解和支持,企业改革才能突破重点和解建、)_和国内外市场_竟争的加剧,企业红t织的决难点,企业才会克服困难,寻找加快发展的升降、沉浮表现尤为突出。一些好的企业,追曙光。求资源优化配置,讲求规模经济效益,出现了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更多采用民主收购,兼并,联营,合资,股份制的改造,组建管理。实行企业民主管理,是全心全意依靠企业集团,而另一些企业破产倒闭,经济效益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也只有实行民主管低!:,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职工错综复杂的心理,企业职工的聪明才能,积极性和创造性,理状态和行为。、企业领导者正视这一现实,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把握l彩乏1二心理,克服全LI织变l台J,一}‘的消极心卫!(,富。端正企业行为,增强企业活力,为发展社会i几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解决好义经济作出贡献具有一重要意义。切身利益问题。二、学习与借鉴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人的切身利益是人的自身生存、发展的联系我国企业的实际,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需求。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需求分为三个企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层次: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美国这样、那样的心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的热著名心理学,管理学家马斯洛也指出,人的需点是企业领导如何把握企业职l_的心理,,l:求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一,安全需求一,友谊确引导和采取有效措施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可见,是社会仁义企业,有着与西方国家企业不同企业的每位职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有着的国情,礼情,人情,因此在学习运用西方管切身利益的需求。在深化改革中对于企业职理心理学时,要强调共性的一面,又要注重个工产生的分配不公的埋怨心理,一方面要提性的一面。针对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消极高他们对按劳分配规律重要性的认识,正确因素,我们应始终注意到以下几个方而:理解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确立企平的深刻含义,让职工懂得贯彻按劳分配原业职工王人翁的思想。则才有助于鼓励先进,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集在深化改革中一些职工因企业承包,存体财富;才有助于彻底打破平均主义,使每个在着聘用思想,把企业领导者看着是“老板”,职工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改善。企业管理而自己则是“伙计”,担心总有一天会被炒鱿者的劳动属复杂劳动,企业搞上去,经济效益提高了,领导者多得些也是应该的,领导者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这是组织具有战斗力,现“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是常有的事。但生命力的动力源泉。在深经企业改革的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甚至天,尤其需要这样。搞垮了,然而企业中的“穷庙富方丈”现象不三、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企业实能不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确有一些领导以际,注重科学的激励方法权谋私,导致分配不公。另一方面要关心重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如何运用管视职工切身利益如个人发展目标,工作生活理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对企条件的改善等,切实地把满足职工利益同企业职工进行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的业经济效益挂起钩来,公正、平等地分配,克激励,以实现企业目标呢?管理心理学认为服职工的心理障碍,才能激发职工积极完成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产生过程是:需要~各项任务的热情,才‘能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行为一,目标。而且认为在把握企业职工心理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的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激励理论,切实转方法,核心是运用激励。所谓激励,即激励,变企业领导作风,当好企业带头人。鼓励的意思。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一些企业职工在深经改革中产生悲观心产生一股内在动力,朝向所期待的目标前进理。一是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下岗人数的心理过程。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所著多,对企业的命运前途信心不足;一二是由于对《史记》中就有“欲以激励应候”之说。本世纪企业一些领导者缺乏领导艺术和个人素质较5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们就低,造成职工心理不满。针对这一心理,一方提出激励理论学说,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认,面企业职工要树立“厂荣我荣,厂衰我耻”,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企业共命运的主人翁思想,在企业发展困难当斯的公平理论等等,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取期,如何献计献策渡过难关,克服悲观心理,得较为显著的成就。纵观中外企业的状况,寻找开辟企业新局面的多种途径,为振兴企结合我国企业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有以下业作贡献。另一方面加弧领导自身建设,转几种激励方法:变作风,模范带领企业职工,团结奋斗(。企业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领导是企业的一面镜子,领导具有号召力,影只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不行,只响和,有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一支什么样重视精神激励忽视物质激励也不行,二者必的队伍。作为企业领导要在如下方面给职二工须有机结合。进行物质激励,要充分认识社树立好的形象;(l)坚持企业社会主义方向,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多劳多得,包括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有强烈的事工资、奖金及各种福利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业心,责任感,勤奋工作,勇于开拓和创新;职工要敢于重奖;在进行精神激励时,要通过(3)严于律己,遵章守法,勤政廉洁,乐于奉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培献;(4)关心职工,爱护职工,有良好的人际关养职工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社系;(5)作风平易近人,不专横,不武断。发扬会主义觉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职工的荣誉党的优良传统,讲实话,办实事;(6)有良好的感和进取心。道德品行,胜不骄,败不馁,在困难面前不低榜样激励与惩罚激励相结合。头,充满革命的激情等等。企业有这样的好这是激励理论中正激励与负激励的具体领导,企业职工心理就会获得平衡,就会效法运用。也是人们所熟知的普通道理:好的就领导的行为,克服各种消极心理,焕发出巨大要表扬,差的就要批评、惩罚。榜样激励,就足冈众本企业的劳模,标兵,形成人们的参照问题仁,必须做到授权与信任相结合。也就群体,使人们学有榜样,超有日标,使职工少饮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叶正向J公理服励效应(。惩罚激励,就是对违则。授权激励就是给下级压担子,承担责任,法乱纪,造成不良后果i均职工,除坚持教育和这不仅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也是批评外,辅以恰当及时的处分,以杜绝不良行有效的激励方法。信任激励,就是对下级工为的产生及漫延,转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囚素,作的信任和支持,这样可以发掘下级潜在力,调动切;l丁以调动的因素,为实现企业目标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服务‘目标激幻与管理激励相结合。竞赛激励与竞争激励相结合。这是目的与手段一致的激励方法。管理市场经济说到底是一个竞争经济,有序心理学的目标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目标的实经济,法制经济。通过竞赛,规范人们的行现,在于成功的心理循环。企业制定实施的为,促进_!二作效率提高,企业活力的增强、在目标,会激发人们为实现目标而产生的工作企业内部,通过团体与团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绩效,而工作的绩效会增强人们的自尊心和的分动竟赛来提高职仁的积极J性,开展岗位责任感,带动人们不断向更高目标进军;企业练兵,技术大赛,优质服务竞赛,可以增强群的全体员工,通过目标激励,形成“人人肩上个体的凝聚力,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提高_l:-有目标,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协调的工作局作效率;竟争激励,就是企业领导者及时把国面,能确保任务的顺利实现。扬州市农药厂情,厂情,市场的信息告诉职工,使j冬对本企科学、合理的设计企业目标,并将目标层层分业的生存发)砂隋况有充分r解,从J(l]产生、解,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企业几年来速度与效种坛安思危的紧迫感和做好本职_L作的贵任益同步增长的好成绩,就是一个明显例证。感(所谓管理激励,就是企业将激励机制置于管关怀激励与用人激励相结合。理系统之中,形成激励与管理相结合的有机企业领导者的两大职能,就是出主意,会整体。如尊重职工的民主管理,使职工的民用人:而要用人,就必须关怀人,体贴人,爱主管理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相关,以培养企护人。关怀激励,就是企业领导对企业职卜业精神,改进领导作风等,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及其家庭在思想、_皿作、生活等方而遇到的困工作生活环境,从而激励职工努力工作。上难给一子适当的关怀和照顾,会极大地激发职海宝山钢铁公司创造出的管理激励模式值得卜的工作积极性。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者,江苏省劳模扬州灯泡厂j一’长高仁林,关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人进行,企业职卜的动人事迹就是明显的例证。川人激内外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会发生各种复励,就是企业的领导者要善于识才J月才,爱才杂的变化,只要企业的领导认真了解,及时把护才育刁’。把不同才能的人安排在不同岗位握职_D心理动向,确立以人为本的共识,创造仁,扬其长避其短,人尽其能,在实现人的社性地做好人的工作,尊重管理心理学的规律会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性,向管理要效益,向人要效益,推动深化改革,定能促进企业健康地向前发展。1] 聂延庆 企业管理的心理契约构建难点分析与启示[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5) [2] 刘霞,潘晓良 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心理与行为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1998, (01) [3] 郭震 企业情商:管理的心理战术[J] 人才资源开发, 2006, (10) [4] 刘霞,潘晓良 国有企业管理心理与行为研究[J] 南方经济, 1998, (01) [5] 刘晓文 中国企业管理“心理契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07, (12) [6] 邓靖松 团队管理心理:对集体忠诚[J] 人才资源开发, 2007, (05) [7] 夏金华,朱永新 墨家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 心理学报, 2001, (04) [8] 洪涛 企业呼唤心理管理[J] 人力资源, 2003, (09) [9] 陈云卿 管理的心理方面[J] 管理科学文摘, 1997, (06) [10]心理管理成就成功企业[J] 西部论丛, 2003, (05) 一

热热

教育学心理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怎有泪对于社会责任想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2、主观方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五、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时常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六、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