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科技论文的评价标准

发布时间:

科技论文的评价标准

科技论文的特点: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二是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三是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一、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选题,是所决定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的开始,直接影响所研究课题的价值,论文的优劣。因此,应该看“关于分拆提高公司价值”这一题目是否具有时代感。另外,题目太大等都会直接影响论文的优劣。二、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可以从一下五个方面来说明。1、学术论文研究水平的独创性。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论文作者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成果。论文应该或者在观点上,或者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看文章的学术核心有没有属于自主研究成果的说明。独创性是评价学术作品的重要的道德性尺度,是有关学术论文优劣的生命线,研究应该具有同类研究中的独创性,作者应该是该成果的主要或至少是一般参加者。2、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论证的严密性。任何学术观点都是建立在严格的论证基础上的,总的说来,任何学术论文的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过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所以,学术论文研究论证是否严谨也直接影响到学术论文的优劣。3、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语言的规范性。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应该是句式严格,行文规范、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特别是术语和详略问题。作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严格的界定,反映在术语上应有其十分严格的意义界定。4、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定位是否相符。每一学术论文都有其严格的学术方向,即使属于同一学术方向的论文,它们的倚重点也不一定相同,但一般也有所倚重,这些都是评价一篇学术论文优劣的标准。5、新颖性和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学术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些文章洋洋洒洒地介绍其“成果”,但对该研究领域他人已有成果、水平、本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独到之处丝毫不提,造成“无对照”的致命缺憾。这种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表达在“前言”部分、“结果与分析”与“参考文献”部分,而且尽可能表达为翔实的数量化指标。三、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可以是审核评价研究成果大小的标准之一,他可以便于检验研究同等性质的问题。如果说研究方法模糊不清,说明很含糊,就可能引起他人对你提出材料的质疑,最终影响评价论文的优劣。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方法要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方法来研究目标对象2、通过采用的方法带来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经验总结、分析,进行理论学习

科技论文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81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1 封面 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1的规定执行。  5 题名  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7 摘要  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2 序号  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1;表2、表2;附注 l);文献[4];式(5)、式(5)等。  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023 567; 314 325  不应写成94,023,567; 314,325  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2和4。  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SCI的严格的选刊原则及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来看,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较真实地反映了论文的水平和质量。根据SCI收录及被引证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术水平的发展情况。特别是每年一次的SCI论文排名成了判断一个学校科研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 SCI以《期刊目次》(Current Content)作为数据源,目前自然科学数据库有五千多种期刊,其中生命科学辑收录1350种;工程与计算机技术辑收录 1030种;临床医学辑收990种;农业、生物环境科学辑收录950种;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辑收录900种期刊。各种版本收录范围不尽相同:《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3万至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44%。 在ISTP、 EI、 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

科技论文评价标准有哪些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一、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选题,是所决定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的开始,直接影响所研究课题的价值,论文的优劣。因此,应该看“关于分拆提高公司价值”这一题目是否具有时代感。另外,题目太大等都会直接影响论文的优劣。二、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可以从一下五个方面来说明。1、学术论文研究水平的独创性。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论文作者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成果。论文应该或者在观点上,或者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看文章的学术核心有没有属于自主研究成果的说明。独创性是评价学术作品的重要的道德性尺度,是有关学术论文优劣的生命线,研究应该具有同类研究中的独创性,作者应该是该成果的主要或至少是一般参加者。2、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论证的严密性。任何学术观点都是建立在严格的论证基础上的,总的说来,任何学术论文的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过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所以,学术论文研究论证是否严谨也直接影响到学术论文的优劣。3、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语言的规范性。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应该是句式严格,行文规范、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特别是术语和详略问题。作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严格的界定,反映在术语上应有其十分严格的意义界定。4、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定位是否相符。每一学术论文都有其严格的学术方向,即使属于同一学术方向的论文,它们的倚重点也不一定相同,但一般也有所倚重,这些都是评价一篇学术论文优劣的标准。5、新颖性和创新性是科技论文学术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有些文章洋洋洒洒地介绍其“成果”,但对该研究领域他人已有成果、水平、本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独到之处丝毫不提,造成“无对照”的致命缺憾。这种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表达在“前言”部分、“结果与分析”与“参考文献”部分,而且尽可能表达为翔实的数量化指标。三、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可以是审核评价研究成果大小的标准之一,他可以便于检验研究同等性质的问题。如果说研究方法模糊不清,说明很含糊,就可能引起他人对你提出材料的质疑,最终影响评价论文的优劣。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方法要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方法来研究目标对象2、通过采用的方法带来的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经验总结、分析,进行理论学习3、如何安排具体研究的程序等这样些问题也影响论文的优劣。四、学术论文的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对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判断其学术演进动向和趋势,带有很大重要性。统计方法可以反映学术论文结论准确性,更加准确、全面反映了本篇学术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五、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基金支持项目的标注以及属于获奖研究项目的标注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基金支持项目的标注以及属于获奖研究项目的标注对学术论文的优劣也有及其重要的影响。1、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事业,每一项研究都要参照大量前人的成果,因此,将文中引用的重要前人成果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清楚,既是一个人科学素质的表现,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纠纷。如果引文中有该刊以往发表过的文章,则更不应遗漏,因为评价一个刊物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就是指该刊物在统计当年的前面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学术期刊引用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文章总数之比。这里说的“学术期刊”既包含其它刊物也包含该刊物,目前,有人建议将本刊引用的数量扣减出去,或单列一个“自引率”,但权威科技刊物统计分析机构迄今并未执行。常见有的作者对参考文献草率处理,甚至标以“参考文献略”,这在任何刊物处理时,都会使文章大失其分。2、基金支持项目的标注。属于科研基金支持项目研究的文章,可以显示该研究方向的“含金量”和加大评价该文章的“砝码”,因为国际统计源检索机构和国内科技期刊统计分析机构均将这一类做单独的统计,并以“基金支持研究论文比率”指标,一并列入刊物评比大表。因此不应遗漏,当然,这里指的是省、部级以上立项的科研项目,同时应给出项目登记编号。这是参评进入优秀学术论文的重要指标。六、最后还可以谈谈你自己通过文章学到了什么。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81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著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著;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1 封面 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1的规定执行。  5 题名  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7 摘要  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2 序号  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1;表2、表2;附注 l);文献[4];式(5)、式(5)等。  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023 567; 314 325  不应写成94,023,567; 314,325  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2和4。  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论文评价标准

衡量一篇优秀论文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作为一篇优秀的论文,一定要具备三点,创新性,规范性,学术性一:创新性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一篇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选题,内容,研究手段等等等的创新,只有那些有创新的的论文才能引人注目,老生常谈的问题总是会被人们所忽视,根本不会引起人的共鸣,不会提起人的兴趣,所以,对于一篇好的论文而言,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二:规范性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写论文也一样,同样有着其固有的规范,那些天马行空的论文从来都不会被认为是优秀的,只有循着该有的规范而写的论文,才有可能进入人们的视线,为人所注意。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无规范不成论文,最基本的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规范,更不要说是那些学术性的论文了,在这些论文中的规范性要远远的严格于那些文章。因此,作为一篇优秀的论文,规范性是其首要的标准。三: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严密的方法开展学术研究。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大量的材料出发,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而不能先有结论,再找材料去论证。从事实验研究,就应对课题进行系统的多方面的实验,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则,具备这三点并不能说明一定是一篇优秀的论文,作为优秀的论文还有很多的要素需要写作者去发掘,因此,还需要学生努力地,用心地去对待写论文这件事。

一、观点要新鲜,具体而言,一要明确,二要有新意。二、结构要规范,论文结构虽无定律,但开篇往往从现象入手,或从政策规章入文,从中引出观点;或分析问题,导出自己理念。三、论述要有力,既然是论文,用到的言语一般带有论述性而非描述性,也不是简单的陈述问题、罗列现象,往往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论述还需具有论辩性。四、材料要适用,材料使用不只是拥有相关的素材即可,而是要能有力支撑自己的观点。运用到文章中的材料要经过筛选组合,不是简单堆砌。如引用材料,要善用注释,不要照搬照抄。材料要用经典,不要信手拈来、随意性强。

据学术堂了解,论文质量共分五个评判标准:  一、优(90分以上):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认真,遵守各项纪律,表现出色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拥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且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结论也正确,并有一定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或实用价值  4、论文的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工整,条理清楚且逻辑性强  5、资料齐全,实验或计算的结论准确可靠  6、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且能流畅正确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深入的回答主要问题,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良(80-89分):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认真,比较努力能遵守各项纪律,表现良好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且理论分析得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正确且能实用  4、论文的结构严谨,格式规范工整,条理较为清楚  5、相关资料搜集的较为齐全,实验或计算的结论准确可靠  6、在论文答辩时,能够简明和正确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准确地回答主要问题,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中(70-79):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比较认真且较为努力,能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在规定时间内独自完成论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比较实用,结论正确  4、论文的观点正确语句通顺,格式规范书写比较工整,条理也较为清楚  5、资料收集的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基本准确  6、在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比较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四、及格(60-69):  1、在写毕业论文时,能基本遵守各项纪律,表现一般  2、能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时和全面地完成毕业论文  3、论文中的立论正确、理论分析无原则性错误,解决问题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基本正确  4、论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确,条理比较清楚,格式符合规定  5、资料收集的得当,实验或计算结论基本准确  6、在论文答辩时能够阐述出主要内容,经答辩教师提醒后能够回答主要问题  五、不及及格(59分以下,同时具备备以下三条或三条以上者):  1、在写毕业论文时,态度不认真,有违反相关纪律的行为  2、有指导教师的指导时,还不能按时和全面地完成毕业论文  3、对于论文当中的理论分析部分有原则性错误,或结论不正确  4、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文观点不正确  5、相关资料不齐全,计算的结论不准确  6、在进行论文答辩时,阐述的论文主要内容不正确,经过答辩教师的提醒后仍不能正确地回答各种问题

优秀论文的标准  一是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创新是答辩委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因为论文研究存在的价值是你的研究比前人又进了一步,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劳动,固步自封。创新又可以继续细分为理论创新、研究视角创新、增加解释变量等方面,不同阶段对学生论文创新性的标准有所不同,本、硕、博三个阶段对毕业论文的创新性逐级增加,其中博士生阶段基本要求有重大理论创新的。  二是论文的实用性。除了论文的创新性,如果所学领域属于社会科学范畴,那么老师答辩是还会问你,你的论文对解决了什么现实问题呀?论文实用性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因为社科的写作逻辑一般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论文只有创新性而没有实用性,那么你可能陷入了为创新而创新的困境之中;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论文没有解决什么问题,那么在研究建议部分应该如何提出建议呢?老师会说,你的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完全是两张皮!  三是论文的流畅性。一方面指论文写作逻辑的流畅。研究的每一个步骤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有的毕业生研究步骤前后不连贯是极其不好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论文行文下笔的流畅。要求语句通顺,无病句!   四是论据的丰富性。在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要对已有研究成果做系统性回顾,包括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有的同学因为英文比较差,也就忽视英文文献的总要性,但是老师们最关注的恰恰就是外文文献部分,你却没有!  五是论文的规范性。一方面,论文的规范性是按照一定规范,对论文进行排版,可以算是对论文的最低要求了!另一方面是不违反毕业生论文管理办法,不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   六是论文的查重率低。论文查重率高就会被认定为抄袭或剽窃别人,所以一定要对查重率高的部分进行修改。很多时候查重率偏高都是由于引用不当。这就需要大家正确使用引用了,将引用的文献以及作者等都精准的写出来,这样有助于保证文献不会出现重复率太高的情况。一般同的学历,对论文的查重率有不同的要求,总之学历越高,论文查重率的要求越高。

评价论文质量的标准

论文选题是否合适。原则上只要和所学专业相关的方向都可以,但热门的、实践价值强的选题会比较受导师青睐。此外,选题应当与本身的专业水平相符合,题目范围不能过大或者过小。建议选择与导师研究方向类型的题目,或者自己比较擅长方向的题目。如果选题与专业差别较大,或者与别人重复,文章价值就大大缩水。论文结构是否合理。硕士论文写作中一般采取“总—分—总”的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在实际写作中,为了论证需要,还需要把论点进行拆分,分别论述。这很容易出现文章结构散乱、论据不充分的问题。在写作上我们要注意,每一个分论点不一定是和完整主旨完全符合,但一定是为总论文服务的。只有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创新点。创新点是衡量硕士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篇硕士论文创新点很明显且具有价值,只要其他不分不出现太大问题,基本都能过关。硕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创新点,但创新点不是要求在理论上或者研究上的巨大突破,只要使新的观点、新的看法、新的角度,都可以是硕士论文中的创新点。硕士论文中的创新,其实是要求毕业生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者全新看法,只要是前人没做过的,或者对前人研究有新看法的都可以用,然后再用所学知识进行论文,并不是在专业领域的开创。那么硕士论文写作时该如何寻找创新点呢?①重新整理过去的文档,有可能从整理当中获得灵感,或是从文档回顾中整理出头绪;②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事情的反面,考虑到事情的另一角度也可以激发想象力,研究对比的客体也可以找出不同面向,更加了解要研究的主体;③利用微观与宏观的角度看事情,可以知道事情的脉络与细节;④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有许多线索。

那么,论文文章怎么评价呢?看中国期刊库的说法。  1、文体。  在文章这个要素当中首先一个间题是“文体”,即所要评审的论文是否合乎硕士、博士论文的文体。这里需要对文体稍加说明。什么是文体?文章的文体,又称文章的体别、体裁,一般说来,指对文章所作的分类。  文章,因所采标准不同,有各种分类。比如第一类记叙,专写客观事物;第二类论辩,着重于是非的判别;第三类抒情,偏于感情的抒发。  论辩文体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体、抒情文体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论说,因此通常简称论文。论文以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进行划分,分为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  非学术论文即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  学术论文,再分为一般学术论文和研究性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研究性学术论文指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这是以研究性作为划分标准对学术论文文体的再划分。  2、文字。  学术研究所要求的“文字”当然首先是:准确、流畅,符合语法、文法。别的文体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不能用,或者一般不能用。例如抒情、描写、夸张、比喻、拟人等等。科学家在讲解什么是“相对论”时,说:你如果和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呆在一起,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两个小时过去了,总觉得还不到半小时。反之,让你和一位又老又难看的老头或老太婆呆在一起,恐怕半小时你也奈不着,心里尽埋怨,时钟是不是停了。感觉上真是度日如年。这就是相对论。这就是比喻。但爱因斯坦研究、证明相对论,能够这样吗?社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文采。  学术研究论文,往往缺乏文采,读来枯燥无味,引不起阅读的兴趣。有人会说,学术研究论文,既然不能使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就难以避免枯燥呆板。但是,学术研究论文也确有不枯燥呆板而具有文采的。  4、文气。  究竟什么是文气?一篇文章,句子的构成,或长或短,或张或弛,彼此并不一律,因此读起来的感觉,及读出来的声音,就有高低、强弱、缓急,产生抑扬顿挫,这就是文气。由于标点是传达说话的语气的,因此往往决定文章的气势。大抵用“句号”则声音由高而低,文气也就由扬转抑;用“疑问号”、“感叹号”则。尾音上升,文气也就由抑转扬。  须注意的要点是:  第一,标点符号错杂运用。一篇文章,不应当全用句号,也不可能全用疑问号、感叹号,错杂运用,使文章抑扬有度,形成文气的跌宕。  第二,句子长短变化。“文气”也与句子的长短有关。大抵句短则气势紧凑、急促,句长则气势迁缓、松弛。有了长短变化,就形成文气跌宕,有抑扬、急徐、张弛的变化,有节奏感、有气势、有气魄。注意了这些要点,文章就会有“文采”,避免了枯燥呆板,就是好文章。

看问题有解决没有及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及实用是经过论证过的吗

论文的具体质量判断人文社科研究拥有不同的研究范式,不同范式的研究成果,其学术质量判断标准是有差异的。因而我们只能就不同的范式来谈论论文的具体质量标准。现实地看,人文社科类研究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哲学思辨类、人文解释类和经验实证类。在此作具体说明:1、哲学思辨类论文哲学思辨类论文不只是指哲学学科的思辨类的论文,而是指包括哲学在内的各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本理论研究成果。此类优秀论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我国学术教育和研究传统历来不重思辨。加之学术从业者对于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的钟爱,哲学思辨类的研究成果数量上较少,质量高的不多。由此还带来人们对此类研究价值在某种程度的怀疑和轻视。质言之,思辨即以思来辨,它发生在经验辨别的边界,要依靠研究主体的直觉和逻辑能力,在概念与概念之间寻觅意义,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新的理解。对于哲学思辨类的论文:首先要判断思辨对象的价值。因思辨发生在经验辨别的边界,经验世界的事物是无需思辨的。对于经验以外的东西,原则上都能思辨,也只能思辨,但并非一切的对象都有思辨的价值。如果我们承认进入思辨范围的对象仅是经验世界在思维中的自然延伸时才有意义,那么,一切关于与经验世界平行的、主观设置的思辨对象,至少在学术研究中是没有价值的。所谓经验世界在思维中的自然延伸,我们可以借助哲学本体论中的“存在”概念加以理解。“存在”不是“是”,它与“时空”这一经验框架保持着关联,所以,“存在”与“是”相比较,不是最抽象的概念,可与具体的“存在者”相比较又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显而易见,“存在”概念处于经验世界的边缘,再向前抽象,就到了“是”,也就只剩下纯粹逻辑的规定性了。原则地说,类似“存在”这样的思辨对象是有重要价值的。各个具体的人文社会学科,都有基础研究领域,其中不乏需要思辨的对象,知晓了思辨的旨意,就容易判断具体论文思辨对象的价值。其次,要判断具体论文的思辨水平。这是一个与逻辑有关又不只是纯粹逻辑学的问题,但对这一问题能够言说的却又只是关联逻辑的部分。从逻辑学的角度看,思辨就是以概念为元素、以判断为中介的推理过程。那么,面对哲学思辨类的论文,要先寻找文本中的关键概念,看其意义是否清晰、界定是否恰当以及前后意义是否一致;再寻找文本中的基本判断,尤其是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判断,看其是否具有经验的和逻辑的可靠性;最后,也是很核心的是析出文本的逻辑理路,即推理路线,看其是否合乎思维形式的规则。其实,这只是判断论文思辨水平的初阶,再进一步还可考察文本的辩证水平,这就超越了形式逻辑的范围。不仅如此,高水平的思辨文本通常能够反映出作者“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逻辑功夫和思维浪漫。再次,要看思辨结论的新旧与正误。一个学术文本必须提供新的结论才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有学术追求的作者通常都力图做到这一点,因而他们通常会自认为有新的进展。这就需要读者具有较好的学术视野和学养,要能判断具体论文的结论是否在已有的最先进的结论基础上有所进益,具体地说,要看其结论对原有认识是否有补充和丰富、是否有纠正和完善。若发现结论确有新意,则要进一步判断其正误。新,并不意味着真,仅意味着不是旧有。对正误的判断又要回复到论文思辨水平的判断上,可见对哲学思辨类论文的质量判断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2、人文解释类论文中国传统学问以人文解释为其要务,以致中国学者多乐于并善于做人文解释的功夫,此类论文也比较多。然而,对于人文解释类的学术研究质量判断却是最难形成共识的,笔者以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此类研究的性质缺乏到位的认识。人文,以文、史为主要领域,兼及一部分哲学的工作,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上可以用“做学问”来表达。既是做学问,功夫当在学、问之间,学者虚心涵泳,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借助对经典(或重要)文本的训诂,使人明白文本之义,也可借此阐发研究者的新意。其效用主要在于唤醒历史,彰显人文的活力,传承优秀的文化。从此意义上讲,判断人文解释类论文的质量,不可以创造新知为标准,而是要评估其所释文本的价值、解释的水平及所阐发意义的新旧与启发性。所释文本的价值是人文解释类论文学术质量的基础。历史遗留下来的文本是巨量的,虽然每一个历史性文本都具有自身的意义,但其学术研究的价值就大相径庭了。人文历史的残酷性表现之一就是只选择和留存可以为时代代言的重要文本,此外的文本客观上充当了重要文本产生的背景,正如“一将名成万骨枯”,无数的学者被湮没,无数的文本被搁置,名垂青史的只是有数的节点性人物及其作品。人文学科的研究者本着创新的立场,存在着对重要历史性文本的解释性研究,也有把目光转移到较次要文本的做法。然而,文本的确有价值上的差异,如果一个论文所选择的文本少有价值,整个后续的研究工作基本上是一种体力的劳作,整个论文在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是不可取的。假如文本的选择合适,读者则要审视其解释的水平。说到解释,中国传统学者所作的基本上是考据释义之事,他们忠实于文本,慎言言外之意,讲究无一念无来历,上乘者能够博学、慎思、明辨,其人可温文尔雅,其文能条理不紊。这样的学者有学养,这样的文本见功夫,这样的研究比的是学问的见识和功力,若言思想的创新和知识的增进则乏善可陈。考虑到人文学科的价值主要在于通过对经典文本的不断解读延续文化的血脉,弘扬人文精神,读者是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判断此类论文的,但考虑到解释一事在西方已由技术而方法论以至成为一种哲学的思维,又使人无法不面对传统解释作为人文学科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且不说当代伽达默尔(1900-2002)已将受到人们关注的历史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文本化,狄尔泰(1833-1911)早已把历史世界这一人的经验的整体实在视为解释学的对象了。中国人文学科有悠久的历史,却进步缓慢,看来需作哲学方法的文章,否则,高水平的学术作品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解释文本以喻人为要义,但绝不仅仅使人明白文本自身的意义。当我们把解释视为人文学科创新方法的时候,解释已经不是教书先生的一种本领了,它必须转变为人文学者阐发、挖掘人文新意的途径。在对经典的无限阅读、解读的过程中,人文世界的新思想才能不断涌现,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这也正是人文学者的应然使命。文本启迪学者,学者阐发思想启迪众人,方为人文学科研究的常态。面对大量的人文解释类论文,学术期刊的读者作为论文“社会化之筛”的第一关,固然要审视论文所释文本的价值和论文作者人文解释的功夫,也应该关注人文解释的文化效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基于经典文本的思想挖掘和阐发是一种主观的随意,在阐发的过程中,新的思想被自然地创造,经典文本也因此不仅是永世诵读的对象,而且成为思想创造的资源。耳闻有的学者表达阅读经典的心得,屡被有功底的专业学者诟病,笔者意识到的是两种对待经典文本的态度和方法。批评的一方自然是坚守传统经学方法的学者,被批评的一方自觉不自觉地实践了狄尔泰解释学的方法。应该说,双方的学术性工作均有其个性化的价值,但相对说来,被批评一方的工作是应该被理解的。在理解的基础上,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有义务帮助这样的研究逐渐规范起来,如此,人文学科的研究才能够在延续优秀传统的同时获得新的生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