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

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的重要保障。旧社会,中国人受尽了外国侵略者的欺凌,这都是因为中国国防方面不够重视,没有一支比较强大、比较有力的军事队伍所造成的。美国近几年曾发起了好多次战役,他们为什么能那么张狂,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支强大的军师队伍,有各种新式的防范、攻击武器。与美国相比较,我国在军事方面还相当落后,因此,加强国防建设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仅体现在科技上,在军事上也同样适用。一个国防建设落后的国家随时都将面临着被军事强国的攻击。且不说我国如何,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都被美国、英国所困扰着,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很典型、很鲜明的例子。美国为了石油问题,曾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对付伊拉克,而伊拉克又有多少无辜的百姓在这场战斗中丧生、受伤。每当我看到电视屏幕上那一幕幕鲜血淋漓的场面和伊拉克儿童那渴望和平的目光,我都会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国家不加强国防建设,会不会重演伊拉克悲剧?如果我们真的遭受军事强国的攻击,那我们能不能抵御他们的侵略?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拥有强大的航空母舰,我们国家能不能制造?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不能成为军事强国,让世人刮目相看?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信息化战争 国防建设信息化战争视野下如何加强国防建设VIP专享文档 2017-11-12 2页 用App免费查看信息化战争视野下如何加强国防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国贸171姓名:李大钊学号:201707070120信息化战争视野下如何加强国防建设关键词:在当代,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世界局势虽整体呈现和平的态势,但国家与国家之间小摩擦不断,局部战争也从未停息过,而且,恐怖主义近年来也有抬头的势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的基础。当代,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一切都越来越信息化,数据化,在这个时候,想要加强国防建设,就不能再走老路子,必须学会跟随着国际潮流,在‘信息化’话题上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我国走在世界前列,才能维护国家安全,才能使我国的国家利益得到维护,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保证。 从古至今战争方式的演变在中国史中,关于战争的记载有很多,王朝交替时期,甚至王位交接时,都发生过战争。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战争的方式与兵器也越来越多样话。在中国,最早的战争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只不过那时的战争是人与自然的战争,兵器也是最古老的石器。之后,随着人类这一种族的强大,在人与自然的战争中,人类胜了。而此时,无聊的统治阶级就把目光转向了人类内部,相应的,以往的兵器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兵器改革开始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于是,中国的兵器就在这种情况下由石器发展到青铜器再到铁器。之后,统治者们不再满足与近战,于是,唐代,火药第一次被应用于战争。直到近代,火药的运用被发展到顶峰。有盛就有衰,二战后,各国讲究人道主义,想要减少战争中士兵的伤亡。而此时,电脑等高科技发展迅速,进入了各国高层的眼中,再加上二战中一些通讯工具的使用以及德国对英国发射v1导弹而导致英国本土人员伤亡惨重等事例的启发,于是,信息化武器平台迅速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武器对人的依赖性。现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已初成规模,中国的北斗 导航·无人机·信息化导弹·战斗机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当代,我国如何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不是一句说一说就完事的口号,我们必须把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上,把这个理念深入到心里。加强信息化国防教育,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从观念入手:信息化国防教育,虽然这个观念早已出现,但是对于中国的广大群众来说,它还是一个很新颖的理念,因此,国家应加大它的宣传与教育力度,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它。(2) 根据现实采取实际行动: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要想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了解并且可以运用,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根据现实,对已毕业者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但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时间一长,中国的隐形战斗力就会形成。(3) 发展经济:很多人会问,发展经济与信息化国防建设有什么关系,而我只想问,美国为什么会越来越强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人才以及相关的硬件,而这些都需要钱,因此我们若是想要发展信息化国防建设,就必须先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科技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说道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很多人就会问,现在,我国已经足够强大,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发展什么信息化。当前,我国国内的确很和平,但这都是身处边疆的战士及时时刻刻都处于紧张状态的警察,武警们为我们得到的,没有他们,我们什么都不是,因此我们既然能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不努力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呢。而且,我国国内虽然和平,但是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远有美国,英国等饿狼,近有印度等想要占便宜的小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想要保护国民,必须保持科技上的强大来震慑宵小之辈,所以我们才应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因为他的威力大,距离远。所具有的震慑力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传承了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会取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同时还有团结。当代,我们应该众志成城,树立信息化国防建设的理念,同时落到实处,做到全民皆兵,若是祖国需要,我们义不容辞。

广科的#24 广科威武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抗拒的当今时代潮流。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中国政府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 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望改善。各主要力量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和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局部战乱时起时伏,一些地区热点短期内难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和社会领域扩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上升。国际恐怖势力依然猖獗,重大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严重疫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危害越来越大。 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重大挑战。少数国家强化军事同盟、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有新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改善。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平等、多元、开放、互利的地区合作局面正在形成,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逐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务实发展的新阶段,为开创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作出了贡献。东盟稳步推进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以东盟与中日韩(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已成为内容日益丰富、机制不断完善的合作体系,在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东亚峰会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南亚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印巴关系相对缓和。 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复杂因素继续增多。战略力量和大国关系开始新的调整,热点问题有新的变化。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仍然动荡,中东形势更加复杂。解决伊朗核问题进程曲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仍影响着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内部矛盾趋于上升。 中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中国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局面得到巩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提高。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务实合作继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形势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但是,中国的安全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国内和国际因素关联性增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台湾当局实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通过推动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立场,但是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先进军事装备,并与台湾加强军事联系和往来。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周边复杂而敏感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仍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依据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安全战略思想,对内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谋求国家综合安全和世界持久和平;统筹发展与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安全。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科学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和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的综合集成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创新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加强国防建设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一、学术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切实地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在论据上,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进行严谨的论证。二、科学性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三、创造性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 唯物主义和 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四、理论性指的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科学道理,不仅要做到文从字顺,而且要准确、鲜明、和谐、力求生动。表论文的过程   投稿-审稿-用稿通知-办理相关费用-出刊-邮递样刊  一般作者先了解期刊,选定期刊后,找到投稿方式,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发表论文审核时间  一般普通刊物(省级、国家级)审核时间为一周,高质量的杂志,审核时间为14-20天。   核心期刊审核时间一般为4个月,须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道程序。   期刊的级别问题   国家没有对期刊进行级别划分。但各单位一般根据期刊的主管单位的级别来对期刊划为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主管单位是国家部门或直属部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谋求合作共赢,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抗拒的当今时代潮流。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与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中国政府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安全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的基本态势进一步发展,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不断出现。 世界和平与安全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望改善。各主要力量既相互牵制和竞争,又相互协调、彼此借重和务实合作。一些发展中大国和区域集团实力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上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分工体系深刻变动,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生机勃勃,国家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逐步加深。传统安全领域的对话不断增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深入发展。各国更加重视通过国际协调合作和多边机制解决发展和安全问题。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维护和加强。世界大战和大国全面对抗在较长时期内可以避免。 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矛盾以及地缘、民族和宗教等矛盾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局部战乱时起时伏,一些地区热点短期内难以消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安全和社会领域扩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运输通道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上升。国际恐怖势力依然猖獗,重大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自然灾害、严重疫病、环境恶化、国际犯罪等跨国性问题危害越来越大。 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竞争加剧,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军事投入,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重大挑战。少数国家强化军事同盟、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有新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安全形势的改善。 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平等、多元、开放、互利的地区合作局面正在形成,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逐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进入务实发展的新阶段,为开创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模式作出了贡献。东盟稳步推进共同体建设,推进与域外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以东盟与中日韩(10+3)为主渠道的东亚合作已成为内容日益丰富、机制不断完善的合作体系,在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东亚峰会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南亚区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印巴关系相对缓和。 亚太地区安全中的复杂因素继续增多。战略力量和大国关系开始新的调整,热点问题有新的变化。美国加快调整军事部署,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能力。美日强化军事同盟,推进军事一体化。日本谋求修改和平宪法和行使集体自卫权,军事外向化趋势明显。朝鲜试射导弹,进行核试验,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局势更趋复杂严峻。伊拉克、阿富汗局势仍然动荡,中东形势更加复杂。解决伊朗核问题进程曲折。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民族和宗教纠纷仍影响着国家间的互信与合作。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威胁依然严峻。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期,内部矛盾趋于上升。 中国的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中国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局面得到巩固,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提高。中国与主要大国的务实合作继续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形势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但是,中国的安全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国内和国际因素关联性增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维护国家安全的难度加大。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斗争复杂严峻。台湾当局实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通过推动所谓“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美国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立场,但是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先进军事装备,并与台湾加强军事联系和往来。少数国家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对中国的战略防范与牵制。周边复杂而敏感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仍对中国的安全环境产生影响。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中国依据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安全战略思想,对内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谋求国家综合安全和世界持久和平;统筹发展与安全、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与其他国家的共同安全。国防政策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依据国家总体规划,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后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科学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加紧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训练体制和保障体制,加强诸军兵种的综合集成建设。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创新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陆军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快速突击和特种作战能力。海军逐步增大近海防御的战略纵深,提高海上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空中打击、防空反导、预警侦察和战略投送能力。第二炮兵逐步完善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新时期的大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更显为重要!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全面的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一方面,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支柱的国防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而国防教育的主要作用正是激发公民的爱国热忱,为国防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国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素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都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由于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目的、内容、手段上的一致性,才使得前者成为后者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军事训练的地位作用1.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根据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院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技能训练,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自觉性,有利于长势快速实施兵员动员。通过学生军事训练,可以为国家储备大量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建设的基础。学生军事训练是粗精血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军事训练,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强体魄,而且还可以培养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扎实奋斗的拼搏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造就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优秀人才。国防教育的目的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观念是公民从四国防活动的思想基础。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正确认识到一个国家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足够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有实际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国防实力和战争潜力于一体的力量,不能把“国富”看成“国强”,“国父”和“国强”必须同步行进。大力开展各种国防教育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现状、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的重要保障。旧社会,中国人受尽了外国侵略者的欺凌,这都是因为中国国防方面不够重视,没有一支比较强大、比较有力的军事队伍所造成的。美国近几年曾发起了好多次战役,他们为什么能那么张狂,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支强大的军师队伍,有各种新式的防范、攻击武器。与美国相比较,我国在军事方面还相当落后,因此,加强国防建设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不仅体现在科技上,在军事上也同样适用。一个国防建设落后的国家随时都将面临着被军事强国的攻击。且不说我国如何,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都被美国、英国所困扰着,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很典型、很鲜明的例子。美国为了石油问题,曾耗费那么大的精力对付伊拉克,而伊拉克又有多少无辜的百姓在这场战斗中丧生、受伤。每当我看到电视屏幕上那一幕幕鲜血淋漓的场面和伊拉克儿童那渴望和平的目光,我都会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国家不加强国防建设,会不会重演伊拉克悲剧?如果我们真的遭受军事强国的攻击,那我们能不能抵御他们的侵略?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拥有强大的航空母舰,我们国家能不能制造?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能不能成为军事强国,让世人刮目相看?每当想到这些,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如何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论文

信息化战争 国防建设信息化战争视野下如何加强国防建设VIP专享文档 2017-11-12 2页 用App免费查看信息化战争视野下如何加强国防建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国贸171姓名:李大钊学号:201707070120信息化战争视野下如何加强国防建设关键词:在当代,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世界局势虽整体呈现和平的态势,但国家与国家之间小摩擦不断,局部战争也从未停息过,而且,恐怖主义近年来也有抬头的势头。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国防建设,是一个国家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的基础。当代,科技发展迅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一切都越来越信息化,数据化,在这个时候,想要加强国防建设,就不能再走老路子,必须学会跟随着国际潮流,在‘信息化’话题上进行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我国走在世界前列,才能维护国家安全,才能使我国的国家利益得到维护,才能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所保证。 从古至今战争方式的演变在中国史中,关于战争的记载有很多,王朝交替时期,甚至王位交接时,都发生过战争。从历史的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进步,战争的方式与兵器也越来越多样话。在中国,最早的战争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只不过那时的战争是人与自然的战争,兵器也是最古老的石器。之后,随着人类这一种族的强大,在人与自然的战争中,人类胜了。而此时,无聊的统治阶级就把目光转向了人类内部,相应的,以往的兵器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兵器改革开始了,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于是,中国的兵器就在这种情况下由石器发展到青铜器再到铁器。之后,统治者们不再满足与近战,于是,唐代,火药第一次被应用于战争。直到近代,火药的运用被发展到顶峰。有盛就有衰,二战后,各国讲究人道主义,想要减少战争中士兵的伤亡。而此时,电脑等高科技发展迅速,进入了各国高层的眼中,再加上二战中一些通讯工具的使用以及德国对英国发射v1导弹而导致英国本土人员伤亡惨重等事例的启发,于是,信息化武器平台迅速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武器对人的依赖性。现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已初成规模,中国的北斗 导航·无人机·信息化导弹·战斗机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当代,我国如何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不是一句说一说就完事的口号,我们必须把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上,把这个理念深入到心里。加强信息化国防教育,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从观念入手:信息化国防教育,虽然这个观念早已出现,但是对于中国的广大群众来说,它还是一个很新颖的理念,因此,国家应加大它的宣传与教育力度,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它。(2) 根据现实采取实际行动: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要想使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了解并且可以运用,是不现实的,我们要根据现实,对已毕业者进行思想上的教育,但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与培训,时间一长,中国的隐形战斗力就会形成。(3) 发展经济:很多人会问,发展经济与信息化国防建设有什么关系,而我只想问,美国为什么会越来越强大-----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人才以及相关的硬件,而这些都需要钱,因此我们若是想要发展信息化国防建设,就必须先大力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科技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说道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很多人就会问,现在,我国已经足够强大,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发展什么信息化。当前,我国国内的确很和平,但这都是身处边疆的战士及时时刻刻都处于紧张状态的警察,武警们为我们得到的,没有他们,我们什么都不是,因此我们既然能拥有如此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不努力发展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呢。而且,我国国内虽然和平,但是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不容乐观,远有美国,英国等饿狼,近有印度等想要占便宜的小人,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想要保护国民,必须保持科技上的强大来震慑宵小之辈,所以我们才应加强信息化国防建设,因为他的威力大,距离远。所具有的震慑力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传承了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民族会取众家之长,补自身之短,同时还有团结。当代,我们应该众志成城,树立信息化国防建设的理念,同时落到实处,做到全民皆兵,若是祖国需要,我们义不容辞。

新时期的大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更显为重要!新时期的大学生应该认真全面的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一方面,以爱国主义为精神支柱的国防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而国防教育的主要作用正是激发公民的爱国热忱,为国防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国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为了提高公民的素质,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都是为了激励全国人民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是由于国防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目的、内容、手段上的一致性,才使得前者成为后者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军事训练的地位作用1.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根据兵役法的规定,高等学院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军训技能训练,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自觉性,有利于长势快速实施兵员动员。通过学生军事训练,可以为国家储备大量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建设的基础。学生军事训练是粗精血是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军事训练,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强体魄,而且还可以培养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扎实奋斗的拼搏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造就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优秀人才。国防教育的目的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观念是公民从四国防活动的思想基础。公民只有具备一定的国防观念,才可能积极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主动履行国防义务。正确认识到一个国家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足够的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有实际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国防实力和战争潜力于一体的力量,不能把“国富”看成“国强”,“国父”和“国强”必须同步行进。大力开展各种国防教育宣传活动,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现状、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其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国防教育中去。

国防建设是整个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实现我国“富民强国”的重要保障,又是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有国无防的历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国防力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当前国际形势并不太平,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形势下,西方国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对手”,周边国家纷纷加强军事建设,对我国采取“防御”措施,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安全环境十分严峻。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富强。一、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的军队。针对我国海岸线长、邻国多的情况,不仅要建立强大的边、海防,而且要建立一支有快速反应能力、强大投送能力、高度机动能力的军队,确保国家在任何方向上遭到侵略,都能迅速投入交战,并取得胜利。二、集中科技力量,重点解决武器装备技术问题。当前我国国防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与美俄等国家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高精尖武器人家对我们实行禁售。因此我们要集中科技力量,自力更生,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提高我国的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尽管我国的国防投入近年呈增长的状态,但占财政支出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占GDP比例维持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国防费总额仍低于世界一些主要政治、军事大国水平,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只有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国防,才能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不被别国掠夺。四、加大国防教育力度,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和经济的发展。要从小抓好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增强全国军民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敌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消灭敌人的精神准备,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良好氛围。

加快教育建设强国论文

1、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教育强国的决心和意志,中华民族建设教育强国的百年梦想正在辽阔的中国大地变为现实。2、建设教育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教育强国是一个中国本土的概念,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趋势作出的政治选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政治理想和战略决策,体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扩展资料: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一个中国人民享受世界水平现代化教育的新时代,一个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总战略是优先发展,总方向是教育现代化,总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总任务是立德树人,总追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论文

前世的我国现代化强国之策,爱国,爱当,外人民,为人民做好事,这些事都与政策相符的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底蕴深厚、前途广阔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光明前景,成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008年,我国把科技支撑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四大措施之一,科技在克服现实困难、创造未来繁荣中的支撑引领地位进一步强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沿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创新铸业的10年,面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创新铸剑的10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一批影响重大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创成果相继涌现;是创新铸基的10年,科技改革稳步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实力迈上新台阶,与主要发达国家不断接近,一些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是创新铸魂的10年,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创新政策体系、文化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断优化。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正确道路。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同步走、同向行的关系,创新驱动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效。当前,距离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还不到10年,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投入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实践,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有新的重大作为。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不竭的技术源泉。同时不断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重视协同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我国科技水平。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层面,全球进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果开辟社会生产力持续提高的广阔空间。从国内看,创新驱动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最关键”的力量。我国以较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巨大的人口规模和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面临着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严峻挑战。经过多年来的艰苦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经济结构问题与科技创新能力、人才队伍水平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就难以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影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因此,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科技实力提升是基本前提,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关键所在。要进一步统筹落实好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足长远,超前部署,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夯实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坚实基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实力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是首要任务。要更加注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创新链,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突破和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综合国力提高是根本目的。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科技工作的领域越来越宽、责任越来越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农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根本动力也在于改革开放。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我们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贯彻到科技领域,努力在科技改革发展上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体制改革始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过程。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日益完善,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激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日益紧密。这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带来的根本性重大变化。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突出问题仍然制约着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牵引还不足;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创新的基础也还不牢。解决好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在继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坚决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始终坚持把解决科技与经济相结合问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中心任务,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有机衔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统筹各类创新人才发展,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人才强促进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完善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总结推广相关试点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不断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创新法治环境和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大力倡导创新光荣,强化科学道德建设,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创新文化土壤。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一、制定科教兴国战略势在必然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抉择。 第一,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在总结世界各国科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19世纪后半期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又一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进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科技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快慢、综合国力强弱的最重要因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近代以来,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各强国兴盛的重要原因。战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受过一定基础教育、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队伍。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提出,“没有科学知识的传播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此后,许多国家纷纷将加速科技发展、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作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还很落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在一个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