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历史文献资料有哪些书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资料有哪些书

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看完这些书,你就是历史大师了

《史记》《尚书》《左传》《国语》丁山先生的《古代神话与民族》和《商周史料考证》《商周墓葬比较研究》

1、正史、史料类:《春秋》《尚书》《史记》《汉书》《三国志》2、通史类: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白寿彝《中国通史》3、通俗史类:个人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好看且基本都是有趣的正史

“《史记》和三家注《帝王世纪》《今本竹书纪年》《古本竹书纪年》《太平御览》《尚书》《尚书正义》《逸周书》《左传》《国语》《白虎通》《三礼》《吕氏春秋》《诗经》《路史》《世本》《说苑》《山海经》《淮南子》《水经注》《说文解字》等等 著作的话,社科院的商代史十一本,中国考古学夏商卷和两周卷,《神与兽的纹样学》,丁山先生的《古代神话与民族》和《商周史料考证》,《宗子维城》,《商周墓葬比较研究》,《殷墟卜辞综述》,杨宽的《西周史》《战国史》《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导论》《古史导论》等等一堆书”

初中历史文献资料有哪些书

我比较推荐袁腾飞的《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这本书本身就是袁根据初高中历史考试,讲解考试用的。一、比较完全的概括了从古到今的历史事件。二、讲课依据是课文,将来对学生学习历史有用。三、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各种升学考试的考点。四、此人讲课幽默生动。对培训兴趣有益。

白话二十四史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

图说天下资治通鉴全球通史史记三国志

中国历史,考古,考古文献这三本杂志

历史文献资料有哪些

《史记》,《全球通史》《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全球通史和世界通史、中国通史

历史文献学资料书

二十五史:《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新元史》(清末民初·柯劭忞)四书五经,清有“六经皆史”之说:《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4史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大清会典等还有一些民间的野史论剑历史网 chuanqi888

史记、资治通鉴

复次,是全书注重理论阐发,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三编之中,概论部分基本上是前人很少系统论述过的问题。如第二章《历史文献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从民族文化心理与历史文献学的繁荣、历史文献学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征、其他文化成就对历史文献学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加以阐发,能促使大家对二者的关系予以深思,将以往的历史文献学放到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把握。第四章《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则从历史科学研究与历史文献资料、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科学的辅助学科等四个方面加以阐发,给学科定位,这对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是一次积极的探索。中编和下编中,也有不少过去为人所忽略的问题。如20世纪前期索引事业的提倡者与组织者洪业,是文献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以往未予充分注意,中编设专节介绍,使他在文献学史上有了一席之地。在基本知识的介绍中,作者将史源学、藏书史等内容纳人大家的视野,也反映出这部书的学术眼光是很高的。

历史法律文献资料有哪些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生效的宪法性文件——1911年《十九信条》; (3)中国历史上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和民主性的宪法性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又称《曹锟宪法》或《贿选宪法》;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人民政权制定的宪法性文件——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6)1949年9月在北京的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有中华民国时期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中国刚建国的时候制定的由《共同纲领》。以及后来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美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法国:1789年《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

法律史是一门法学和史学的交叉学科。文献不但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更是学术进步的源泉。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曾用“入宝山不空归”来形容接触原始材料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法史研究自然也不例外。 自古以来,书目提要就被视为读书的门径。近代以来,先后出版了多部法制史料的书目提要。1934年,孙绍祖撰成《中国历代法家著述考》,收集历来法学著作572种。1957年,国务院法制局法制史研究室李祖荫、杨清源、汪国堂等依据该局图书室收藏的图书(这部分图书绝大部分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继承),编成《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收集历来法学著作932部(法律出版社1957年)。1976年,台湾张伟仁先生主持编辑出版了《中国法制史书目》,收集历来法学著作2473部。1978年之后,大陆先后出现了高潮、刘斌《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北京古籍出版社1993年)、张伯元《法律文献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著作。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编《中国法律图书总目》、中国法学会编《中国法学图书馆目录》、北京图书馆《民国时期总书目》法学卷等也收录了一些主要的法制史书目。其中,中国法学会编《中国法学图书馆目录》一书每条书目后都附有详细的馆藏情况,极便于读者查找。 1990年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国家图书馆等法律古籍的主要收藏单位都纷纷将古籍数据上网。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图书馆也将本馆收藏的珍本法律古籍目录放在了网上。古籍的数字化进程还在继续。相信以后读者可以更多的通过网络查到资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