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

理论研究(3)现代组织薪酬管理演化的历史脉络及前沿走势——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文献梳理及理论透视 李宝元(11)使用价值及其价格决定的哲学思辨——兼论经济学的两个哲学基础 刘惯超(16)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符号价值创造 田芯 冯文华(23)西部城乡收入差距的适度标准值研究 田双全产业组织(29)基于技术创新的循环经济投入产出分析——以钢铁行业为例 袁丽静(38)汽车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庞丽 赵增耀金融与投资(43)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来自大连市的经验证据 孙刚 谷宇(53)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风险承担效应研究 张鹏 张颖(58)利率调整对股市影响的理论分析 张志强 俞明轩(66)我国创业板市场与中小企业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郭红 刘懿财政与税收(72)通货膨胀、养老保险与政府责任 刘渝琳 陈书(81)公共消费均等化视角下健康公平实现路径研究 董黎明劳动经济(85)经济发展、企业家精神与劳动报酬份额下降 蒋含明 李非(94)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再规制 赵德淳国际经济(100)俄罗斯服务贸易结构变动分析 刘薇娜(106)后危机时代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路径分析 鄂冰(112)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 张纪录

阿瑟·塞西尔·庇古   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马歇尔的学生,被视为剑桥学派正统人物及主要代表。他由于《财富与福利》(后称《福利经济学》)一书而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成为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编辑本段]庇古生平简介  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出生在英国一个军人家庭。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青年时代入剑桥大学学习。最初的专业是历史,后来受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影响,并在其鼓励下转学经济学。毕业后投身于教书生涯,成为宣传他的老师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一位学者。他先后担任过英国伦敦大学杰文斯纪念讲座讲师和剑桥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他被认为是剑桥学派领袖马歇尔的继承人。当时他年仅31岁,是剑桥大学历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年轻的人。他任期长达35年,一直到1943年退休为止。退休后,他仍留剑桥大学从事著述研究工作。另外他还担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经济学会名誉会长、英国通货外汇委员会委员和所得税委员会委员等职。   庇古的学术生涯及学术研究成就这个经济学家是经济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之一,他是从外在形式来考虑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的,并触动了新古典主义经济政策中隐含的狂妄自大。他有一个相当奇怪的名字,但他的个性和怪僻与他名字的怪异非常吻合——他就是庇古。在其学术生涯中,庇古前后判若两人。此外,他还是新古典学派思想的重要典范。事实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是将庇古作为新古典主义学派中持充分就业分析观点的代表人物来进行攻击的。庇古也进行了反击,称凯恩斯的《通论》是错误观点的混合物。对许多更年轻的经济学学生来说,庇古的名字总是不可避免地和“庇古效应”相联系,这是他回应凯恩斯的一个论据,他试图在古典主义有关工资和价格弹性的假设下通过逻辑完全性的演示,恢复新古典主义就业理论的地位。   此外,庇古还首先注意到了私人活动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他还是当时攻击自由放任模型的一个重要人物。庇古早在1912年就在他的《财富和福利》一书中提出了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近半个世纪之后,经济学家们才意识到庇古曾经设法解决的论题是繁荣的经济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实际上将威胁到整个体系的合理性。但是那时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能够理解庇古的分析所具有的突破性本质。庇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已经开始质疑这个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并开始为其他可供选择的体系的经济秩序辩护。弗兰克�6�1奈特是庇古1920年出版的第一版《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者中惟一一个注意到庇古已将争论的主题从各种经济秩序体系之间的选择转向了改变和改良现有的职能体系的方法的人。哈里·约翰逊(Harry Johnson)教授,在他为庇古所做的感人至深的悼词中讲到,庇古的分析将争论从革命性的变化转变为改良现存体系的方法,“在庇古刚刚提出这一理论的时候,以及在这一理论发表之后的困难重重的战时阶段,它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随着凯恩斯革命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加上30年代和40年代的政治分歧也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体系中得到协调,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多地面临庇古曾经关注的那类政策问题,在这些分析中,他是先驱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后来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的片面性”,并推广了几乎在半个世纪之前别人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庇古就很清楚地预见到的许多问题。   作为以古怪个性而著称的这一学科中最奇怪的人之一,庇古的性格经历了一次极端的转变。在早年,他是一个快乐的、爱开玩笑的、爱社交的、好客的单身汉,但是后来他变成了一个相当怪僻的隐士。他终其一生的朋友和同事CR费伊(Fay)如下解释他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战后他就不再是原来那样了。”他将自己在剑桥的大部分假期用于到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战争前线参加志愿急救工作。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就认识到社会和经济问题之间的密切关系,反映了他对人性和科学问题的热情。作为一名学生,庇古显示了在人类知识方面罕见的才能。在他24岁的时候,他有两篇文章获奖,它们的题目充分显示了这个年轻学者知识涉猎之广。其中一篇叫《过去50年中英联邦农业生产相关价值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另一篇叫《罗勃特·布朗宁,一个神学教师》。在此之前两年,他已经因为一篇英文诗获得金质奖章,他还创作了一首名叫Alfredthe Great的歌曲(战后他的性情大变,他卖掉了这枚奖章以资助饥饿的佐治亚人。)从剑桥英王学院毕业后,他将时间主要用于演讲、出版和致力于关税改革的争论,直到晚年,他对这个问题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他的一个学生将他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外貌描绘为高而挺拔,着装怪异,偶尔会在乡间漫步,或者斜靠在英王学院草地上的帆布椅上。为了表示对希特勒的蔑视,在纳粹空袭的时候,他一直坐在帆布椅上。庇古因为着装而享有很高的声誉,20世纪50年代,他穿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服装骄傲地出现在马歇尔图书馆。 [编辑本段]阿瑟·塞西尔·庇古的主要著作  《工业和平原理和方法》(1905)   《财富与福利》(1912)   《论失业问题》(1914)   《工业波动》(1927)   《公共财政研究》(1925,1956)   《失业理论》(1933)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1937)   《静态经济学》(1935)   《就业与均衡》(1945)   《收入理论》(1946)   《凯恩斯“通论”的回顾》(1956) [编辑本段]阿瑟·赛斯尔·庇古税收思想  阿瑟·赛斯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在阐述赋税理论中,他把均等牺牲说发展成为最小牺牲说,并认为最小牺牲原则是税收的最高原则。其理由是:   第一,根据一些学者的论述,均等牺牲包括同样并处在同等地位的人之间的均等牺牲和一切人们之间的均等牺牲。他指出“同样并处在同等地位的人之间的均等牺牲,和一切人们之间的均等牺牲是全然不同的另一回事”。前者包括在最小牺牲原则之中,后者无人明确说明它的具体内容。   第二,均等牺牲的原则,包含着要向最穷的人课征若干税收的要求,这是违背增进公民福利的总原则的,而且也是无法做到的。   庇古给最小牺牲原则下的定义是:“为了获得最小的总牺牲,各项赋税应该如此分配,使纳税的货币边际效用,对一切纳税人都是相等的。如果甲纳税人所付的最后一个便士税款的效用,小于乙纳税人所付的最后一个便士税款的效用,则把对乙纳税人的一部分课税额转到甲纳税人的肩上,则能得到总牺牲的减少。所以,符合最小总牺牲原则的税收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是使所有纳税的社会成员的边际牺牲-而非总牺牲-均等”。   庇古还指出,最小牺牲原则不仅包括上述的均等边际当前牺牲(直接牺牲),而且还包括均等边际未来牺牲(间接牺牲)。在税务实践中,庇古认为,商品税不能贯彻最小牺牲原则,因为商品税无法调节纳税人的收入水平。而所得税由于课税对象不是总收入,也不是毛收入,而是扣除各项费用、基金等后的净收入,所得税比较容易贯彻最小牺牲原则。同时他认为,要彻底贯彻最小牺牲原则,就要实行累进税率。庇古认为,应当对储蓄和固定财产征税,这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均等化。此外,他还提出了几种新税,如垄断收入税和淌得税等。   庇古的税收思想还包括:   (1)利用税收来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促使财富的分配趋于均平,因为,增加社会福利,不仅要创造更多的国民收入,而且取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状况。如果财富分配不均,必然使资源配置不够理想,影响社会福利的增长。   (2)适用税收达到生产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为了说明资源配置的最优条件或最适度,他提出了“边际私人纯产品”和“边际社会纯产品”、“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两对概念,并给出定义。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官网

“订阅网”上有售,可登陆该网站订阅到~

我还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 但我个人感觉是国家财政体系中包括公共财政体系

从本质上来看,公共财政与财国家财政并没有差别,都是特指国家进行的分配活动,都涉及财政收支、财政平衡、财政管理等内容。它们在中文名称上的不同,主要是翻译的问题,英文中的财政概念用“public finance”来表示,如果对其直译就成了“公共财政”。然而“finance”一词具有多种意思,可翻译为“财政”、“财务”、“金融”等,只有在其前面加一个“public”进行限定,才能明确地表示“财政”这一概念。可见,“公共财政”和“财政”都对应于“public finance”,二者并无本质区别。财政是国家进行的分配活动,本来就是公共性的,因此,在“财政”一词加上“公共”二字似乎有同义反复之嫌。但是,由于历史上认识偏差的原因,使二者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财政称为‘公共财政’,而把社会主义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是生产建设性财政。这样一来,约定成俗,公共财政就成为资本主义财政的代名词,自然两者之间就有了根本的区别。”另外,从相关的理论研究来看,公共财政的讨论多是西方财政学上的一些内容,由此可见,我国的公共财政研究在若干方面是与西方财政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财政模式”。其主要原因可以从现实经济和财政理论两方面来认识。

一个是国家制的一个是老百性制的 私有的公共的就这样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投稿

我还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 但我个人感觉是国家财政体系中包括公共财政体系

从本质上来看,公共财政与财国家财政并没有差别,都是特指国家进行的分配活动,都涉及财政收支、财政平衡、财政管理等内容。它们在中文名称上的不同,主要是翻译的问题,英文中的财政概念用“public finance”来表示,如果对其直译就成了“公共财政”。然而“finance”一词具有多种意思,可翻译为“财政”、“财务”、“金融”等,只有在其前面加一个“public”进行限定,才能明确地表示“财政”这一概念。可见,“公共财政”和“财政”都对应于“public finance”,二者并无本质区别。财政是国家进行的分配活动,本来就是公共性的,因此,在“财政”一词加上“公共”二字似乎有同义反复之嫌。但是,由于历史上认识偏差的原因,使二者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看,公共财政与财国家财政并没有差别,都是特指国家进行的分配活动,都涉及财政收支、财政平衡、财政管理等内容。它们在中文名称上的不同,主要是翻译的问题,英文中的财政概念用“public finance”来表示,如果对其直译就成了“公共财政”。然而“finance”一词具有多种意思,可翻译为“财政”、“财务”、“金融”等,只有在其前面加一个“public”进行限定,才能明确地表示“财政”这一概念。可见,“公共财政”和“财政”都对应于“public finance”,二者并无本质区别。财政是国家进行的分配活动,本来就是公共性的,因此,在“财政”一词加上“公共”二字似乎有同义反复之嫌。但是,由于历史上认识偏差的原因,使二者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在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习惯上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财政称为‘公共财政’,而把社会主义财政称为国家财政,是生产建设性财政。这样一来,约定成俗,公共财政就成为资本主义财政的代名词,自然两者之间就有了根本的区别。”另外,从相关的理论研究来看,公共财政的讨论多是西方财政学上的一些内容,由此可见,我国的公共财政研究在若干方面是与西方财政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认为,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财政模式”。其主要原因可以从现实经济和财政理论两方面来认识。

核心刊物查询网站: 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htm 到这可以找到中国所有核心刊物~~ 在给你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用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 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国家级刊物和重点刊物名称目录 (此刊物级别目录执行时间为2001年1月起) 国家级学术刊物 1、《哲学研究》 4、《管理世界》 7、《政治学研究》 10、《教育研究》 13、《中国语文》 16、《中国图书馆学报》 19、《历史研究》 22、《新闻与传播研究》 25、《高校理论战线》 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 5、《经济管理》 8、《社会学研究》 11、《心理学报》 14、《外国文学评论》 17、《音乐研究》 20、《中国史研究》 23、《中国社会科学》 26、《光明日报》 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 6、《法学研究》 9、《民族研究》 12、《文学评论》 15、《外语教学与研究》 18、《美术》 21、《世界历史》 24、《求是》 27、《人民日报》 30、《体育科学》 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理论文章1500字以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刊物目录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重 点 刊 物 出 版 单 位 1、哲学 1、哲学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3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4 《自然辩证法通讯》 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5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6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 7 《宗教学研究》 社科院宗教所 2、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1 《宏观经济管理》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2 《金融研究》 中国金融学会 3 《经济法制》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4 《中国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5 《会计研究》 中国会计学会 6 《统计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国家统计局 7 《保险研究》 中国保险学会 8 《经济学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9 《国际金融研究》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 10 《宏观经济研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11 《财政研究》 中国财政学会与财政部主办 12 《审计研究》 中国审计学学会 13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14 《税务研究》 中国税务学会与国家税务总局主办 应用经济学 1 《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2 《当代经济研究》 中国资本论研究会 3 《国际经济合作》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际经济合作出版社 4 《数量经济与计量经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5 《世界经济》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6 《价格理论与实践》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中国价格学会 7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中国社科院 8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9 《国有资产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10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11 《企业管理》 国家经贸委 12 《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 13 《市场营销导刊》 中国市场学会与国家经贸委主办 3、法学 法学 1 《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学院 2 《中国法学》 中国法学会 3 《中外法学》 北京大学中外法杂志 4 《比较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 政治学 1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社科院 2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3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中共中央党校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中共中央编译局 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5 《科学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党校和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 6 《中共党史研究》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会 社会学 1 《中国青年研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中国青年杂志社 2 《道德与文明》 中国伦理学会、天津社科院 3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妇女理论研究会 4 《世界宗教研究》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5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华书局 6 《现代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研究》 中共中央编译局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 国际共运史学会 民族学 1 《东欧中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 2 《世界民族》 世界民族所 3 《日本学刊》 中国社科院 4、教育学 教育学 1 《中国教育学刊》 教育部 中国教育学会 2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教育部 3 《学前教育研究》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4 《课程 教材 教法》 教育部 5 《比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6 《高等教育研究》 华中理工大学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7 《教育研究与实验》 教育部 华中师范大学 8 《中国高等教育》 教育部 9 《人民教育》(2000字以上) 教育部 10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育部 11 《思想教育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所 12 《外国教育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3 《教学与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心理学 1 《心理科学》 中国心理学会 2 《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 3 《心理学探新》 中国心理学会 5、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当代语言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 《古汉语研究》 湖南大学 3 《古文字研究》 中华书局 4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5 《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6 《语言文字应用》 国家语委 7 《中华文史论丛》 上海古籍出版社 8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0 《文学评论丛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1 《读书》 三联书店 12 《语文建设》 文字改革委员会 13 《辞书研究》 上海辞书出版社 1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所 15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字理论研究会 16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7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18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 《中国典籍与文化》 国家教育部 2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作家出版社 外国语言文学 1 《外国语》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 《外语界》 上海外国语大学 3 《现代外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 《外语学刊》 黑龙江大学 5 《中国翻译》 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 6 《中国俄语教学》 中国俄罗斯研究学会 7 《日语学习与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大连外语学院 9 《外语研究》 解放军外语学院 10 《中国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研究会 11 《外国文学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12 《当代外国文学》 南京大学 新闻传播学 1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2 《中国记者》 新华社 3 《现代广告》 中国广告协会 4 《国际广告》 中国对外经贸企业协会 5 《中国广告》 《中国广告》杂志社 6 《编辑学刊》 学林出版社 7 《中国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署 8 《中国图书评论》 中宣部出版局 9 《大学出版》 教育部 10 《图书发行研究》 中国发行协会 11 《编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12 《出版发行研究》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 艺术学 1 《音乐创作》 中国音乐家协会 2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上海音乐学院 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中央学院 4 《中国音乐》 中国音乐学院 5 《钢琴艺术》 人民音乐出版社 6 《舞蹈》 《舞蹈》杂志社 7 《艺术教育》 文化部 8 《美术研究》 中央美术学院 9 《美术观察》 美术观察编辑部 10 《中国美术教育》 教育部 南京师大 11 《装饰》 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出版:中国装饰杂志社 12 《中国油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3 《水彩艺术》 人民美术出版社 14 《中国版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 15 《国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16 《连环画报》 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17 《雕塑》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 18 《艺术与设计》 出版总署 19 《中国音乐学》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20 《人民音乐》 中国音乐家协会 21 《中国音乐教育》 教育部 6、历史学 历史学 1 《史学理论研究》 历史所 2 《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3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社科院 4 《考古》 中国社科院 5 《军事历史》 军事科学院 6 《民国档案》 中国第二档案馆 7 《抗日战争研究》 近代史研究所 8 《中国地方志》 北京 中国地方志办 9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10 《当代中国史研究》 国史学会 11 《欧洲》 中国社科院 12 《当代亚太》 中国社科院 13 《美国研究》 中国社科院 14 《考古学报》 考古杂志社 15 《历史档案》 中国第一档案馆 16 《台湾研究》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17 《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 18 《南亚研究》 中国社科院 19 《西亚非洲 》 中国社科院 20 《社会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 7、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2 《管理现代化》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公共管理 3 《中国行政管理》 人事部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4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 5 《图书情报工作》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6 《国家图书馆馆刊》 中国国家图书馆 7 《图书馆杂志》 上海图书馆 8 《情报学报》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会刊 9 《情报资料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信息学会、中国人民大学 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11 《中国信息导报》 国家科技部信息司、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2 《情报科学》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 8博物馆学 图书情报文献学 1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学会 9、综合类 1 《文献》 国家图书馆 2 《文物》 国家文物局 文物出版社 3 《文史》 中华书局 4 《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论点摘编 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全文转载 6 《党的文献》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官网网址

简介:管理世界杂志社出版的《管理世界》杂志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和多学科综合反映中国的经济、社会管理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其新颖的观点、翔实的内容在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具有广泛影响。 《管理世界》杂志的主要内容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金融与财政研究、对外经济关系研究、公共管理研究、农村经济研究、企业改革与管理研究、国外经济管理研究与借鉴等。 管理世界杂志社曾成功地组织承办了中国工业四十年大型企业发展成就展、中国改革开放十五年企业发展成就展,以及“中国500家最大企业评价”等重要活动,在中国企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定代表人:李志军成立时间:1992-06-18注册资本:75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100000000011730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3区甲20号

财政类2008中文核心期刊《财政研究》杂志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实证分析和行理论探讨,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动向,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知识,系中国财政学会主办的大型财经刊物,名列全国财政理论核心期刊首位。面向全国广大财经部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研究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出版地:北京市,开本: 16开。

公共财政研究杂志官网电话

本刊坚持改革开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对财经实际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本刊贯彻百家争鸣方针,反映各方观点;及时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

突出“地方性”,追踪当前地方财政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剖析省、市、县、乡四级地方财政基本状况、运行特征、存在问题,推动地方财政问题的有效解决。突出“研究性”,展示、传播财经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推动地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不断创新。突出“工作性”,总结、交流地方各级政府的理财实践,推动地方财政工作的高效运行。突出“资料性”,第一时间提供相关数据指标,反映财政经济最新动态。主办: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等出版:地方财政研究杂志社地址:沈阳市南京北街103号邮编:110002国际刊号:ISSN 1672-9544国内刊号:CN 21-1520/F邮发代号: 8-166周期:每月15日出版

您好,各类论文都可以操作,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