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钱币文化论文范文高中

发布时间:

中国钱币文化论文范文高中

钱币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领域人们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挖掘,给予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同我们金融工作者联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国的钱币文化。  以往,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币、刀币、圜币、贝币(即蚁鼻钱)上面的古文字。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自宋元以来,有许多学者想解读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对不少古文字的解读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古代的钱币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钱文,但并不是说除了钱文就没有其他图饰了,就拿方孔钱来说,钱面特别是钱背上往往也有图饰或其他纹迹。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开元通宝钱背面的所谓“杨贵妃指甲痕”(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史实根据,但月牙形的纹迹却确实是存在于钱上的)。古钱上还有其他的图形或纹迹,较常见的是所谓日、月、星、云、鸟,偶尔还可见到像虎头那样令人不解的图形。这些图饰或纹迹的背后,也有一种文化。古代铜币上虽然图饰较少,古代纸币上却是不乏图画的,据记载,宋代的交子、钱引、会子等都有图,这些图还各有名目,如“吴隐之酌贪泉赋诗”等,显然也同文化相关。至于近代纸币图案、电子货币磁卡图案就更具文化内涵了。  古代钱币钱文、钱图有文化内涵,钱体本身也有文化内涵,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钱的外圆内方与当时人的“天圆地方”观念密切相关。  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  讲中国钱币文化,不能不讲有关钱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这里要特别讲到关于青蚨的传说。青蚨本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但古人却赋予了它神奇:将青蚨母亲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别涂在钱上,人花涂有母亲血的钱后,这些钱不久就会自己回归与涂有子女血的钱团聚,反之也是一样,这样,人的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老字号名店“瑞蚨祥”的名称就与此相联。此外,还有关于“上清童子”、佛教金钱比丘的传说,也是颇脍炙人口的。有关钱币的历史故事,自然首推关于邓通的故事。汉文帝宠爱邓通,有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将来会穷饿而死,汉文帝就把铸币权赏赐给邓通,他满以为这样邓通的钱就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汉文帝一死,政治形势变化,邓通最终还是穷饿而死了。这一曲折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发挥延展,写入很多的文艺作品中。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儿钱”。唐天宝年间,杨贵妃演出了一场为干儿子安禄山“洗儿”的丑剧,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婚嫁风俗中,有“撒账钱”。在节庆风俗中,有所谓的“金钱会”,即由帝王或权贵抛撒钱币助兴等。风俗文化以外,还有与钱币联系的绘画(如财神像)、雕塑(如金钱豹)、剪纸(如吊钱、刘海撒钱)、魔术(如烧钱、钱匣变钱)等。  还有一些文化是与钱币联系密切的,那就是凝聚在钱柜、扑满、钱罐、钱包等与钱相关的用品上的文化,除了它们外观上蕴含的文化艺术外,还有与它们联系的文艺,如古人的“扑满诗”等等。  中国钱币文化,还应当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类钱、钱形物文化。自古以来,钱币收藏者和钱币学家都是把它们二者“一视同仁”的。这里讲的类钱、钱形物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冥钱(特指流通币以外者)、占卜钱与游戏钱等。中国古代的流通钱币,特别是方孔钱,图案较少,但类钱、钱形物上,却是以图案见长的。压胜钱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占卜钱,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游戏钱,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另有“选仙钱”,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诗钱”。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  中国钱币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是奥妙无穷很值得很好挖掘的宝库,应当予以重视和很好利用。

人人都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可离开了钱,就等于放弃了生命。 名、利,这两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也许你会联想到别的东西,但给我的第一联想就是金钱。名、利、钱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有了名会干什么事,无非是去争取更多的利,而利是实实确确的钱或能用钱换取的物质。 权势是每一个人都想要占有的,有了权就有了钱,当官的不都是这样想的吗?人们总是收授贿赂,吃公款喝公款,用的全是人民政府的钱。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公款吃喝岂能休已? 钱的用处很多,要想生活,需要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这些都是用钱来衡量的,钱多点儿,会有汽车、有别墅、有自己的企业;钱少点儿,仅仅是房子、自行车和给别人打工。 钱少的人,需要钱来维持生活;钱多的人,想要占有更多的钱,有更豪华的生活。可以说,金钱能买到一切。可是有人说,钱不能买到感情。我想他们错了,有些人为了钱,不惜牺牲亲情、友情、爱情。我有钱,可没有亲情,你很穷,需要钱,我可以从你那儿得到亲情;我有钱,我没有朋友,你很穷,需要钱,我可以从你那儿得到友情;我有钱,没有爱情,你很穷,需要钱,我可以从你那儿得到爱情。也许你会得到大量的遗产,也许你会得到很多朋友赠送的钱,还有一份好的工作,也许你会得到豪宅、轿车。这些人大有人在。 在这个时代,金钱就是万能的。 转会窗口的关闭并没有挡住罗曼一世的劫掠步伐,石油沙皇不仅从转会市场上“征集”到了能征集的一流球员,还从世界上最有钱的曼联挖走了他们的CEO——一个在过去数年中为“红魔”赚了4亿英镑的敛财高手,这颗炸弹一夜引爆,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难以估量。 但沙皇的一掷千金,很明白地传递着这样一个讯号:朕就是要证明金钱万能。用钱买锦标早已不新鲜,贝鲁斯科尼在米兰做到了;钢铁大亨沃克在布莱克本做到了;皇马的两任主席也做到了,但这几位的成功都和阿布拉莫维奇存在本质区别:他们都是向已成型的球队注入新鲜血液,逐步完成新老交替,但谁也没有像俄罗斯人那样,完全靠钱一夜间拉起一支白金雇佣军。更令人瞠目的是沙皇陛下圣旨一下,称霸英超10年的曼联“首相”也弃暗投明,俯首称臣,回想我们刚刚目睹皇马招安了曼联的副帅和招财童子,不过是个把月的时间,曼联,世界球会的首富,将帅相俱失,欧洲转会市场的秩序被打破,最重要的是,富豪之间的较量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 粗略地估算一下,罗曼用1亿1000多万买下了11名球员,这些人的平均年薪大致在100万英镑左右,签的都是4年的合约,加上上赛季的主力球员,光是薪水在未来4年就可能高达1亿2000万英镑,按照陛下的身家,他完全养得起这么一支近卫军,但套用时髦的发展理论,光是给钱输血,并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而且这么做也无法让切尔西自动升格为G14的当然成员。他们上一次联赛夺冠远在1955年,而几座足总杯和优胜者奖杯并不能让他们在莫斯科或者北京多卖几件球衣,只有依靠拉涅利(或者埃里克森?)的场上胜利,辅以凯尼恩场下的长袖善舞,才能逐渐成长起来,和曼联、利物浦等豪门比肩。 挖凯尼恩不仅因为此公是生意场上的谈判高手,更因为他和埃里克森等人私交甚笃,我们并不排除将来曼联旗下骨干倒戈的可能,这种从敌人内部引爆炸弹和釜底抽薪的手法,虽不至于后无来者,但也堪称前无古人。凯尼恩的叛逃,将在无数大球会引起地震,谁都担心罗曼的插手,但谁又都盼望着罗曼插手。切尔西很快会在经营模式上成为第二个曼联,球会的品牌将随着越来越多的巨星加盟而膨胀升值,谁能保证他们的下一个球衣赞助商不会是耐克?胸前的广告不是诺基亚? 更可怕的是,切尔西无论还会不会进入冬季转会,他们的存在就是一个阴影,是所有经纪人叫价的虚拟买主,是大部分球员闹情绪的梦中东家。但一切就像凯尼恩本人在投诚前说的那样:花钱并不能带来成功。罗曼,还有凯尼恩本人的风险在于他们的赌博规模太大。阿布拉莫维奇到底有多大的耐心?一旦他的目的(真正的目的)达到后甩手就走,留下的摊子谁来收拾?曼联宿将帕克说凯尼恩是在拿以后几年的前途作赌注,他要是被沙皇抛弃,哪家还出得起周薪2万英镑来请他打理台前幕后? 常常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我偏要说“金钱就是万能的”! 金钱买不来健康长寿吗?足够的金钱可以让你得到世界上最好的医疗保健,当然富人比穷人长寿的多! 金钱买不来爱情吗?你用5块钱买一条围巾送给女孩,然后你在用1000元买只CD唱盘送给女孩,回来你在告诉我,哪种方式更让女孩开心? 你花5000元送她一台电脑,然后再花10万送她一辆轿车。回来你再告诉我,哪种方式更容易让她感动? 金钱买不来快乐吗?你乘火车硬座得到男服务员粗暴的呵斥,和乘飞机得到空姐的体贴笑脸,哪个更让你开心? 你花1元门票去你家旁边的老年公园和花一万元去西双版纳,哪个更让你兴奋? 。。。。。。。。。 别故意抬杠,连政治家都承认“人类遇到的99%的灾难和麻烦,都因贫穷所至” 我要说的是“你几乎所有的烦恼和麻烦,都可以用金钱来解决”—— 升学遇到困难了?如果你有钱,你可以去读全世界最好的学校; 工作不顺心了?MD,钱多干脆辞职,还烦心干吗? 恋爱受挫?如果你成了李泽楷,全世界的漂亮女孩随便你选; 单位分房没你的份?靠,有钱能买全市最豪华的公寓别墅。。。。。。 你还能举出用钱解决不了的麻烦吗? 这是一个商品年代、价值社会,任何的劳动和技能都可以用金钱量化、价格度量的! 大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不穷,只是没钱”。有道理吗? 如果我说“我是好球手,只是从来不进球”,或着说“我是好学生,只是考试从来不及格”,哈哈,你不觉得我比阿Q还阿Q吗?! 听到过这样的对骂“你除了有两个臭钱,你还有什么?”,言外之意是你除了钞票比我多,别的什么都不如我! 回答是:错!!! ——他有钱,他比你多的不仅仅是钱,同理可证,你没钱,你比他少的不仅仅是钱!没有胆量、勤奋、毅力和智慧的差别吗? 就好象一个低分学生能对一个高分学生说“你除了考分比我高,你什么都不如我,你没有我聪明,没有我勤奋,没有我毅力”,你能接受他的说法吗? 为什么在同一天走出大学校门,十年后,有的人身价百万,有的人一无所有; 二十年后,有的人身价千万,有的人依然一无所有; 三十年后,甚至有的人身价亿万,我相信,有的人还是一无所有; 别再责备待遇不公,脑体倒挂,好象你是是老共安排不妥,怠慢了你,好象你有一肚子比大粪还多的学问,受尽了委屈似的。 很多人叫嚣“他行,我为什么不行?”很有道理吗? ——没错,很多时候是他行,你就是不行! 金钱可以让平凡的人熠熠生辉。 有钱男人给女孩写了哪怕是狗屁不通的文章,也让人感到他是文武双全、锦上添花; 没钱男人写了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也让人感到是那么的潦倒无奈,后劲乏力; 本人以前有个小女友叫“银子”,就在我面前说过一个电业局的机关干部“都什么年代了,还拿这种酸的倒牙破诗来哄我?”,如果这位兄弟听到这话,我不知他还有没有心情继续给她写诗! 不同的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结果—— 一滴冰冷的雨水,滴在一个珠光宝气的贵夫人的衣领里,那是幽默; 而同样一滴水,滴在一个衣不折体的穷困的流浪汗的衣领里,那是一种残忍! 同理,“大款失恋”都显得那么滑稽可笑,而穷汉被抛弃,却显得那么让人同情,让人心酸!回答者:Angelinda - 副总裁 十级 11-20 12:03知识与金钱 知识和金钱想打个赌,看谁最受世人欢迎,于是各找了一个代理人,来到世间。 知识和金钱一道走进一家酒楼。酒楼老板把知识推到楼下粗席就座,把金钱让进了楼上雅席。 金钱洋洋得意。 知识愤愤不平。 然而知识查验出整座酒楼弥漫着一种乙肝病毒,便及时离开了。 金钱终于住进了医院。 一场大火,将金钱和知识的住宅烧成了一堆灰烬。灾情调查小组前来登记损失情况。 金钱嚎啕大哭:“我的钞票,还有股票,全没了,全没了……” 知识笑笑说:“我损失了一些书籍和资料,然而它们全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了。” 山洪暴发,四周一片汪洋。 知识和金钱都弄来了一条小船。知识轻摇双桨,很快移到高处。金钱吃力地驱动着满载财物的小舟,驶到激流处,终于沉没了…… 玉皇大帝降旨,宣金钱和知识各自带着自己引为骄傲的东西上天廷觐见。知识提前到达。 玉帝问:“你的骄傲之物呢?” 知识一指脑袋:“全在这里,知识和智慧。” 金钱迟到了。 玉帝嗔道:“你的骄傲之物何在?” “驮到半路,实在飞不动了,全都抛进了海里……” 终于有一天,知识和金钱都要去见阎王。 阎王指着金钱说:“你在世间刮够了钱财,享够了清福,世人都愿你早日见我。现在,该你吃吃苦头了。来人,拉下去下油锅、坐电椅……” 阎王又对知识说:“你来之后,世人都在痛哭流涕,埋怨我过早地召你到阴间。现在,我再给你阳寿,回世间为人们造福去吧!” 新中国的钱币 1948年,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人民政府商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底到1990年,42年间我国共发行四套人民币、七种金属币、十一套流通纪念金属币。自1979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金、银贵金属币,累计达一百余套。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期是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其前期尚处战争环境,因而印刷地点多,共发行了十二种面额、六十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俗称旧币,其一万元等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 第二套人民币自1955年3月1日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发行十一种面额、十三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起开始发行,到1981年止,共发行十种面额、十二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设计精美,印刷清晰,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纸张、油墨和先进工艺印刷而成,防伪造性能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五元券被国内外公认为纸币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至1988年9月22日,共发行九种面额、九种版别。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第一次用手工雕刻领袖肖像和其他人像做图案主景;票面上的人像、风景、装饰图皆精细生动、庄重大方、布局合理,显露出我国民族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现代气息,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国的人民币印刷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防伪技术,印制过程中采用了机雕、手雕综合制版,先进的接线印刷技术,固定水印钞纸等特殊方式,防伪性能甚佳。如第四套人民币,采用手工雕刻人像主景、特种油墨及其他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了高水平的防伪能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说别伪造的人民币也是能做到的。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一看二摸三检验”。一看:用眼观察,真钞人像图案点、线光洁清楚,线条深浅粗细富于变化而不紊乱,既逼真又传神;票面上的图纤细清晰,色彩过渡自然。二摸:用手指轻抚票面,隐约似有凹凸感,真钞纸质虽薄但坚挺且富韧性。三检验:举起钞票对着阳光或灯光,在人民币左侧明显可见水印图案。如五元币是古钱币,十元币是农民头像,伍拾元币是炼钢工人头像,一百元币则是毛泽东同志头像。 建国后的金属流通币,从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迄今已发行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共七种金属硬币。从1984年10月1日起,我国又先后发行了有面值并兼流通、收藏双重功能的纪念币十一套十六种,如建国三十五周年一元纪念币,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等等。 我国金、银贵金属纪念币生产起步较晚,但成就斐然,举世瞩目。首先是品种繁多,如熊猫系列金银币、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珍稀动物纪念币等等。其次,我国贵金属币铸造精湛、规格齐全、成色标准、工艺特殊、造型优美、装璜高雅,在世界贵金属币中独树一帜,是国际市场的精品。1983年,“中国壬戌年纪念银币”首获国际大奖。1985年,“中国熊猫金银币(83年版)”、“马可·波罗纪念币”等又获三项国际大奖。去年9月,我国又成功地生产出材质不同、色泽相异的金、银镶嵌币,成为第三届香港钱币展销会的珍贵纪念章。 转载

知识与金钱 知识和金钱想打个赌,看谁最受世人欢迎,于是各找了一个代理人,来到世间。 知识和金钱一道走进一家酒楼。酒楼老板把知识推到楼下粗席就座,把金钱让进了楼上雅席。 金钱洋洋得意。 知识愤愤不平。 然而知识查验出整座酒楼弥漫着一种乙肝病毒,便及时离开了。 金钱终于住进了医院。 一场大火,将金钱和知识的住宅烧成了一堆灰烬。灾情调查小组前来登记损失情况。 金钱嚎啕大哭:“我的钞票,还有股票,全没了,全没了……” 知识笑笑说:“我损失了一些书籍和资料,然而它们全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了。” 山洪暴发,四周一片汪洋。 知识和金钱都弄来了一条小船。知识轻摇双桨,很快移到高处。金钱吃力地驱动着满载财物的小舟,驶到激流处,终于沉没了…… 玉皇大帝降旨,宣金钱和知识各自带着自己引为骄傲的东西上天廷觐见。知识提前到达。 玉帝问:“你的骄傲之物呢?” 知识一指脑袋:“全在这里,知识和智慧。” 金钱迟到了。 玉帝嗔道:“你的骄傲之物何在?” “驮到半路,实在飞不动了,全都抛进了海里……” 终于有一天,知识和金钱都要去见阎王。 阎王指着金钱说:“你在世间刮够了钱财,享够了清福,世人都愿你早日见我。现在,该你吃吃苦头了。来人,拉下去下油锅、坐电椅……” 阎王又对知识说:“你来之后,世人都在痛哭流涕,埋怨我过早地召你到阴间。现在,我再给你阳寿,回世间为人们造福去吧!”新中国的钱币 1948年,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人民政府商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底到1990年,42年间我国共发行四套人民币、七种金属币、十一套流通纪念金属币。自1979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金、银贵金属币,累计达一百余套。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期是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其前期尚处战争环境,因而印刷地点多,共发行了十二种面额、六十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俗称旧币,其一万元等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 第二套人民币自1955年3月1日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发行十一种面额、十三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起开始发行,到1981年止,共发行十种面额、十二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设计精美,印刷清晰,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纸张、油墨和先进工艺印刷而成,防伪造性能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五元券被国内外公认为纸币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至1988年9月22日,共发行九种面额、九种版别。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第一次用手工雕刻领袖肖像和其他人像做图案主景;票面上的人像、风景、装饰图皆精细生动、庄重大方、布局合理,显露出我国民族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现代气息,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国的人民币印刷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防伪技术,印制过程中采用了机雕、手雕综合制版,先进的接线印刷技术,固定水印钞纸等特殊方式,防伪性能甚佳。如第四套人民币,采用手工雕刻人像主景、特种油墨及其他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了高水平的防伪能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说别伪造的人民币也是能做到的。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一看二摸三检验”。一看:用眼观察,真钞人像图案点、线光洁清楚,线条深浅粗细富于变化而不紊乱,既逼真又传神;票面上的图纤细清晰,色彩过渡自然。二摸:用手指轻抚票面,隐约似有凹凸感,真钞纸质虽薄但坚挺且富韧性。三检验:举起钞票对着阳光或灯光,在人民币左侧明显可见水印图案。如五元币是古钱币,十元币是农民头像,伍拾元币是炼钢工人头像,一百元币则是毛泽东同志头像。 建国后的金属流通币,从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迄今已发行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共七种金属硬币。从1984年10月1日起,我国又先后发行了有面值并兼流通、收藏双重功能的纪念币十一套十六种,如建国三十五周年一元纪念币,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等等。 我国金、银贵金属纪念币生产起步较晚,但成就斐然,举世瞩目。首先是品种繁多,如熊猫系列金银币、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珍稀动物纪念币等等。其次,我国贵金属币铸造精湛、规格齐全、成色标准、工艺特殊、造型优美、装璜高雅,在世界贵金属币中独树一帜,是国际市场的精品。1983年,“中国壬戌年纪念银币”首获国际大奖。1985年,“中国熊猫金银币(83年版)”、“马可·波罗纪念币”等又获三项国际大奖。去年9月,我国又成功地生产出材质不同、色泽相异的金、银镶嵌币,成为第三届香港钱币展销会的珍贵纪念章。转载

中国钱币文化论文范文初中

提供2篇范文,仅供参考。(1) 金钱不是万能的 俗话说:“有钱就拥有一切。”言下之意就是说钱是万能的,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种种的物质享受,就会幸福,健康,快乐! 钱真的是万能的么? 曾读过一则故事: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尼亚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者,正盘着腿安静地坐在菩提树下做草编。一位法国商人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老人微笑着回答:“10个比索。”“我给你一百万比索,你给我做十万顶草帽。”“对不起,那样的话,我就不做了。”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老者说:“如果让你做十万顶一模一样的草帽,你不会感到乏味吗?既然不快乐,要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是啊!再追逐财富的过程中,一些人忘了金钱以外的东西,而那位老者却参悟了人生的真谛。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是愿意坐在奔驰车里哭;还是骑在自行车上笑。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因为有钱并不一定快乐,钱未必是万能的。 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 “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珍贵首饰”但买不到“心灵美”;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快乐”;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核武器”但买不到“和平”…… 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要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东西。(2) 金钱与财富 我走在大街上,到处可以看见一些沿街讨饭的乞丐,无论他们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肢体获得人们的同情、怜悯,然后得到金钱;我打开电视机,看到那些舍弃名节而虚度光阴的妇人们,她们正用自己神圣的灵魂去交换金钱;我又翻开报纸,看到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两兄弟竟为争夺百万家产互相残杀,这顿时使我想起了曹植的那首《七步诗》,是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再去看看那些小偷、强盗、以及天天做着发财梦,无日无夜地混在赌场里的赌徒们,有哪一个不是用出卖了自己良知的方法去勒索金钱?又有多少人为了金钱抛妻弃子? 然而,金钱又是什么呢?在乞丐的眼中,金钱是使他们填饱肚子的面包;对于娼妓来说,金钱是闪闪发亮的珠宝首饰;对于道德败坏的禽兽来说,金钱是使他们为所欲为,尽享荣华富贵的工具。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金钱是好东西,因为它能满足人们任何的物质需求。另一种说金钱是最肮脏的东西,它能使人道德败坏,丧尽天良!介于这两种说法,我来到了深山中,找到了一位居士,希望从这位世外高人口中得到答案,但未曾想,他却叫我从一个孩子那里寻找答案,我半信半疑,找到一个才会说话的孩子,问到:“这是什么?”孩子看了看,毫无心机地回答:“这是纸!” 这短短的几个字却使我恍然大悟,是的,这的确只是几张纸而已,它没有任何的过错。当然我也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幼小的时候,都会说出和刚才的孩子同样的回答。但之所以有许多人唯钱是亲,是因为他们倍受着社会不良的污浊。 的确,我承认金钱有它的价值,它能够换取我们所想要的东西。而且,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也是绝对离不开它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让金钱只局限于它本身的价值呢?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许多的金钱,但是他们仍然过得很快活。你们思考过这是为什么吗?让我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他们尚未沦为金钱的奴隶,他们不被所拥有的金钱左右他们的情绪,他们有爱自己的父母,有自己所爱的妻儿,还有许多要好的朋友,正因为他们并不寂寞,所以他们变得快活!

知识与金钱 知识和金钱想打个赌,看谁最受世人欢迎,于是各找了一个代理人,来到世间。 知识和金钱一道走进一家酒楼。酒楼老板把知识推到楼下粗席就座,把金钱让进了楼上雅席。 金钱洋洋得意。 知识愤愤不平。 然而知识查验出整座酒楼弥漫着一种乙肝病毒,便及时离开了。 金钱终于住进了医院。 一场大火,将金钱和知识的住宅烧成了一堆灰烬。灾情调查小组前来登记损失情况。 金钱嚎啕大哭:“我的钞票,还有股票,全没了,全没了……” 知识笑笑说:“我损失了一些书籍和资料,然而它们全都装在我的脑子里了。” 山洪暴发,四周一片汪洋。 知识和金钱都弄来了一条小船。知识轻摇双桨,很快移到高处。金钱吃力地驱动着满载财物的小舟,驶到激流处,终于沉没了…… 玉皇大帝降旨,宣金钱和知识各自带着自己引为骄傲的东西上天廷觐见。知识提前到达。 玉帝问:“你的骄傲之物呢?” 知识一指脑袋:“全在这里,知识和智慧。” 金钱迟到了。 玉帝嗔道:“你的骄傲之物何在?” “驮到半路,实在飞不动了,全都抛进了海里……” 终于有一天,知识和金钱都要去见阎王。 阎王指着金钱说:“你在世间刮够了钱财,享够了清福,世人都愿你早日见我。现在,该你吃吃苦头了。来人,拉下去下油锅、坐电椅……” 阎王又对知识说:“你来之后,世人都在痛哭流涕,埋怨我过早地召你到阴间。现在,我再给你阳寿,回世间为人们造福去吧!”新中国的钱币 1948年,经华北、山东、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人民政府商定,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于当年12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从1948年底到1990年,42年间我国共发行四套人民币、七种金属币、十一套流通纪念金属币。自1979年起,中国人民银行向国内外公开发行金、银贵金属币,累计达一百余套。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期是从1948年12月至1953年12月,其前期尚处战争环境,因而印刷地点多,共发行了十二种面额、六十种版别。第一套人民币俗称旧币,其一万元等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 第二套人民币自1955年3月1日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发行十一种面额、十三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20日起开始发行,到1981年止,共发行十种面额、十二种版别。第三套人民币设计精美,印刷清晰,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设备、纸张、油墨和先进工艺印刷而成,防伪造性能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五元券被国内外公认为纸币精品。 第四套人民币1987年4月27日发行,至1988年9月22日,共发行九种面额、九种版别。第四套人民币设计第一次用手工雕刻领袖肖像和其他人像做图案主景;票面上的人像、风景、装饰图皆精细生动、庄重大方、布局合理,显露出我国民族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现代气息,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我国的人民币印刷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防伪技术,印制过程中采用了机雕、手雕综合制版,先进的接线印刷技术,固定水印钞纸等特殊方式,防伪性能甚佳。如第四套人民币,采用手工雕刻人像主景、特种油墨及其他技术手段,使其具备了高水平的防伪能力。 对于一般人来说,说别伪造的人民币也是能做到的。以第四套人民币为例,简便易行的方法是“一看二摸三检验”。一看:用眼观察,真钞人像图案点、线光洁清楚,线条深浅粗细富于变化而不紊乱,既逼真又传神;票面上的图纤细清晰,色彩过渡自然。二摸:用手指轻抚票面,隐约似有凹凸感,真钞纸质虽薄但坚挺且富韧性。三检验:举起钞票对着阳光或灯光,在人民币左侧明显可见水印图案。如五元币是古钱币,十元币是农民头像,伍拾元币是炼钢工人头像,一百元币则是毛泽东同志头像。 建国后的金属流通币,从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迄今已发行一分、二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共七种金属硬币。从1984年10月1日起,我国又先后发行了有面值并兼流通、收藏双重功能的纪念币十一套十六种,如建国三十五周年一元纪念币,第十一届亚运会纪念币、国际和平年纪念币等等。 我国金、银贵金属纪念币生产起步较晚,但成就斐然,举世瞩目。首先是品种繁多,如熊猫系列金银币、中国生肖系列纪念币、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系列纪念币、珍稀动物纪念币等等。其次,我国贵金属币铸造精湛、规格齐全、成色标准、工艺特殊、造型优美、装璜高雅,在世界贵金属币中独树一帜,是国际市场的精品。1983年,“中国壬戌年纪念银币”首获国际大奖。1985年,“中国熊猫金银币(83年版)”、“马可·波罗纪念币”等又获三项国际大奖。去年9月,我国又成功地生产出材质不同、色泽相异的金、银镶嵌币,成为第三届香港钱币展销会的珍贵纪念章。转载

铜钱的文化寓意 --外圆内方古人认为大自然是有形的事物和无形的意念的结合体,大自然在人们面前的最直接展 示就是天和地。 古人认为圆为天之形、方为地之态,天地产生了万物自然也产生了人类。圆 象征着平等、包容、和谐的道,方象征着尊卑有序、松紧有度、远近有别的理。人在天地之 间繁衍生息,一切行为和观念都应该遵循天地之道。

中国钱币文化论文

钱币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容广阔,近年来,茶文化、酒文化等成为我们关注的热门,而有一个领域人们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挖掘,给予重视,这个领域恰恰是同我们金融工作者联系密切的,那就是中国的钱币文化。  以往,说到钱币文化,人们马上就想到钱币上的文字。中国古代正式流通的钱币上面,大部分没有图像,但钱币上的文字却是多种多样的。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先秦布币、刀币、圜币、贝币(即蚁鼻钱)上面的古文字。这些古币上的古文字有多有少,有大有小,字形因受地域影响,也颇不相同。自宋元以来,有许多学者想解读它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直至今日,对不少古文字的解读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古代的钱币上最引人注意的是钱文,但并不是说除了钱文就没有其他图饰了,就拿方孔钱来说,钱面特别是钱背上往往也有图饰或其他纹迹。人们较为熟悉的是开元通宝钱背面的所谓“杨贵妃指甲痕”(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史实根据,但月牙形的纹迹却确实是存在于钱上的)。古钱上还有其他的图形或纹迹,较常见的是所谓日、月、星、云、鸟,偶尔还可见到像虎头那样令人不解的图形。这些图饰或纹迹的背后,也有一种文化。古代铜币上虽然图饰较少,古代纸币上却是不乏图画的,据记载,宋代的交子、钱引、会子等都有图,这些图还各有名目,如“吴隐之酌贪泉赋诗”等,显然也同文化相关。至于近代纸币图案、电子货币磁卡图案就更具文化内涵了。  古代钱币钱文、钱图有文化内涵,钱体本身也有文化内涵,古人就已指出方孔钱的外圆内方与当时人的“天圆地方”观念密切相关。  说到文化,人们首先会想到诗歌、散文、戏剧等,以钱为描写对象、与钱币相联系的文艺作品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历代咏钱诗有不少首,其中较有名的是唐李峤、清袁枚的《咏钱》各二首,想象丰富、句句用典,艺术性相当不错。又有一些诗歌是抒发对官方货币政策的看法的。如唐白居易《赠友五之三》批评了官方不顾实际情况向农民征收现钱税的错误法令。他在诗中咏道:“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宋陈造《钱弊》抨击了当局人为地划分铁钱区的作法。还有钱币收藏家们的诗作和描述集币活动的诗作,如清末叶德辉的《古泉百咏》、宋梅尧臣写朋友刘分文集币情趣的诗作等。赋和韵文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中最应称道的关于钱的韵文是东晋鲁褒的《钱神论》,这篇嘲笑金钱崇拜的韵文,挥挥洒洒,把崇拜金钱者的心态刻划得淋漓尽致。以钱为主题的还有宋洪咨夔《大冶赋》和佚名《钱赋》。与钱币联系的散文中突出的有唐张说《钱本草》和元陶宗仪《辍耕录》中收录的《乌宝传》。专门描写钱币的戏剧固然是不会有的,但与钱币关系密切的戏剧却有一定数量。早在宋代,就有嘲笑张俊“钱眼里坐”的杂剧,有讽刺官方发行当十钱的杂剧。元代有乔梦符的杂剧《金钱记》,剧情是述以钱作信物的一对情人的悲欢离合的。此外,还有号称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的元人郑延玉的《看钱奴》,有清人李玉的《太平钱》和叶承宗的《孔方兄》。有些戏剧从整体上看,与钱币关系并不大,但其中有些段落的戏词,却是讲钱币的,有些写得很有文采。与杂剧联系密切的还有散曲,近年报刊上曾发表介绍清佚名《南中吕·驻云飞·邓通叹钱》的文章,它确是我国钱币文化的珍品。  讲中国钱币文化,不能不讲有关钱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这里要特别讲到关于青蚨的传说。青蚨本是一种昆虫的名字,但古人却赋予了它神奇:将青蚨母亲和青蚨子女的血分别涂在钱上,人花涂有母亲血的钱后,这些钱不久就会自己回归与涂有子女血的钱团聚,反之也是一样,这样,人的钱就可以永远花不完。老字号名店“瑞蚨祥”的名称就与此相联。此外,还有关于“上清童子”、佛教金钱比丘的传说,也是颇脍炙人口的。有关钱币的历史故事,自然首推关于邓通的故事。汉文帝宠爱邓通,有人给邓通相面,说邓通将来会穷饿而死,汉文帝就把铸币权赏赐给邓通,他满以为这样邓通的钱就一辈子花不完了。但汉文帝一死,政治形势变化,邓通最终还是穷饿而死了。这一曲折的故事被后代文人发挥延展,写入很多的文艺作品中。  在中国钱币文化宝库中,还有与之联系的寓言(如《见金不见人》嘲笑了只顾金钱而忘记一切的人)、典故(如九府、鹅眼、贪泉)、话本(如《宋人话本七种·志诚张主管》)、格言谚语等。  在中国钱币文化中,除了以语言文字表现的以外,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其中最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是风俗文化中与钱币联系的部分。如在生育风俗中,我们可以看到“洗儿钱”。唐天宝年间,杨贵妃演出了一场为干儿子安禄山“洗儿”的丑剧,就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在婚嫁风俗中,有“撒账钱”。在节庆风俗中,有所谓的“金钱会”,即由帝王或权贵抛撒钱币助兴等。风俗文化以外,还有与钱币联系的绘画(如财神像)、雕塑(如金钱豹)、剪纸(如吊钱、刘海撒钱)、魔术(如烧钱、钱匣变钱)等。  还有一些文化是与钱币联系密切的,那就是凝聚在钱柜、扑满、钱罐、钱包等与钱相关的用品上的文化,除了它们外观上蕴含的文化艺术外,还有与它们联系的文艺,如古人的“扑满诗”等等。  中国钱币文化,还应当包含下述的文化,那就是非流通的类钱、钱形物文化。自古以来,钱币收藏者和钱币学家都是把它们二者“一视同仁”的。这里讲的类钱、钱形物主要包括压胜钱、祈祝钱、供养钱、冥钱(特指流通币以外者)、占卜钱与游戏钱等。中国古代的流通钱币,特别是方孔钱,图案较少,但类钱、钱形物上,却是以图案见长的。压胜钱上既寄予了较多的宗教内容,于是压胜钱上就有神魔、刀剑等图形,它们要表现某种宗教思想。祈祝钱要表达人的美好祝愿,在祝贺婚姻的类钱上,就有龙和凤的图形,有龙凤呈祥的精美文字。说到占卜钱,人们往往认为它似乎只同封建迷信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古代有关汉代严子陵的钱卜故事、宋代狄青钱卜的故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大将狄青机智地通过钱卜,使部下增加了战胜敌人的信心,这在历史上是一直传为美谈的。说到游戏钱,人们就会联想到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据说她对打马格棋作过专门研究,写过书,而“打马格钱”与她有密切联系。另有“选仙钱”,宋人王王圭在《宫词》中就写过宫中的人玩这种游戏,咏及“尽日闲窗赌选仙,小娃争觅到盆钱”。现在我们看到的选仙钱正面是“仙人”像(如诗仙、醉仙等),背面则是一首诗,这种钱于是又被称为“诗钱”。这里我们还应讲到,有些事物即非铜铸,也无钱文,只是某些方面与钱有些相似,与这些事物联系的文化也应归入广义的钱币文化。如花草中有一种金钱花,唐朝诗人写过多首《金钱花诗》。人们称圆形苔藓斑点为苔钱,唐宋间有好几位诗人写了《苔钱诗》,《金钱花诗》、《苔钱诗》内容多涉及真正的钱币,也是一种钱币文化。  中国钱币文化,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底蕴深厚,是奥妙无穷很值得很好挖掘的宝库,应当予以重视和很好利用。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html/china

中国钱币文化论文范文大全

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中国货币发展史  一、古钱币的渊源与由来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二、先秦货币初探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 ”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 ”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侯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中国货币发展史  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发行人民币以来,历时5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完善和提高,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除1、2、5分三种硬币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币已经退出流通,目前流通的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以来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和1999年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两套人民币同时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1元券2种、5元券4种、10元券4种、20元券7种、50元券7种、100元券10种、200元券5种、500元券6种、1000元券6种、5000元券5种、10000元券4种、50000元券2种。  统一发行人民币是为迎接全国解放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清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几十年通货膨胀和中国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流通买卖的历史,促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套人民币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其中1元券有2种,5元券有2种,1分、2分和5分券别有纸币、硬币2种。为便于流通,自1957年12月1日起发行1分、2分、5分三种硬币,与纸分币等值流通。1961年3月25日和1962年4月20日分别发行了黑色1元券和棕色5元券,分别对票面图案、花纹进行了调整和更换。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在当时情况下3、5、10元由苏联代印。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主题思想明确,印制工艺技术先进,主辅币结构合理,图案颜色新颖。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在印制工艺上除了分币外,其它券别全部采用胶凹套印,凹印版是以我国传统的手工雕刻方法制作的,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优点是版纹深、墨层厚,有较好的反假防伪功能。  第三套人民币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2年4月20日发行,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图案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并举的方针。在印制工艺上,第三套人民币继承和发扬了第二套人民币的技术传统、风格。制版过程中,精雕细刻,机器和传统的手工相结合,使图案、花纹线条精细;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颖、明快;票面纸幅较小,图案美观大方。  第四套人民币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健全中国的货币制度,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和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适应反假人民币工作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  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主景图案集中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题思想。在设计风格上,这套人民币保持和发扬了中国民族艺术传统特点,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中国名胜古迹、名山大川,背面纹饰全部采用富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图案。在印制工艺上,主景全部采用了大幅人物头像水印,雕刻工艺复杂;钞票纸分别采用了满版水印和固定人像水印,它不仅表现出线条图景,而且表现出明暗层次,工艺技术很高,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印钞工艺技术水平和钞票防伪能力。  第五套人民币  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第五套人民币根据市场流通需要,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使面额结构更加合理。  第五套人民币继承了中国印制技术的传统经验,借鉴了国外钞票设计的先进技术,在防伪性能和适应货币处理现代化方面有了较大提高。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普通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至今,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5亿枚(张)。这些纪念币选题丰富多彩,设计独具匠心,规格材质多种多样,图案新颖美观,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这些纪念币是人民币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货币制度,弘扬了中国货币文化,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先是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重金属货币宋朝出现纸币“交子”明清时期主要为白银

关于中国钱币文化论文

我是钱 我是一张百元大钞。我不记得我是从哪里出来的,但我有很多兄弟姐妹,五十元、二十元、一元几角几分的都是。主人总是把我们放在一起,但每次都把我放在最下面。我上面的50元,虽然他们的面值只是我的一半,但却已是饱经风霜,浑身上下都脏脏的,我努力想离他们远点儿——我是新钱。不久,我听见一个50元说话了:“唉,老兄,你听说了吗?现在很多人造假,假币到处都是,而且大部分是一百元的——说不定咱们这里就有!”“是吗?”一个20元接道:“我听主人说,假币都是些新钱!”我听了吓了一跳,我不会是假币吧?几天后,我到了一家小卖店,接触的人多了,常听到人们说这样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很高兴人类给我们这么高的评价,当然了,前提是我不是假币。后来,这家店主买了一台怪模怪样的机器,我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就问上面的50元。他不悄地撇撇嘴说:“哼,看你面值挺大的,连这玩艺都不知道啊,是验钞机,能验出咱们是真币还是假币。”我听了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果不其然,当晚主人就开始验钞,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吱——”,当我和其它钱币经过验钞机时,机器尖叫了起来,我心一紧,难道我不敢想下去了。店主又把我们分成了几摞,最后单独对我进行检验时,又“吱”地响了——我是假币!当我慢慢从被主人从验钞机里抽出来时,发觉所有的钱币都眼盯着我,一个1元钱喊出来:“哟,看不出来啊,他还是个私生子!”我登时羞愧满面,心想这回主人该把我扔了吧。可主人满不在乎地把我塞进抽屉,并且第二天就把我交给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司机又把我转给衔边的烟亭主,就这样,我总是很快被花掉,最后几经展转我来到了一位工人家里,但不久我就被发现是假币。只听他哀叹一声:“天啊,这是那个丧心病狂的啊”我难受极了,觉得他似乎是在骂我。于是,当晚我便混入了一堆废纸,被扔进碎纸机。在碎纸机启动前,我反复叮嘱我自己:下辈子一定要做个真正的百元大钞!金钱使我们失去了什么在人们眼中,金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东西,有了它,我们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不违法),但是,我们在得到了金钱的同时,往往也会失去一些东西。金钱使我们失去了同情心。在“希望工程”捐助活动中,越来越多的“没钱人”掏出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而越来越多富得流油的人却一毛不拔。难道他们都不知道有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吗?肯定知道。但是他们却一毛不拔,是金钱覆盖了他们本应充满同情的心灵,是金钱阻塞了他们流淌同情的血液的血管,是金钱挡住了他们同情别人的道路。金钱使我们失去了良知。纵观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史,每一场战争,每一次侵略不都是为了那些银子?当对金钱的欲望已充斥我们的大脑,那么人类本应有的良知就会被泯灭,人类原始的天性就会丧失,人类社会原本起来的道德就会被推翻,而成为一切向“钱”看的标准。金钱使我们失去了生活这把杠杆的支点。当社会的价值取向标准已经以金钱为中心时,父母不再会关心孩子考试的分数,人们不再会在乎友谊的价值,而只会考虑这个朋友能不能给我带来利益。金钱使我们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处世原则,每个人都一切以“钱“至上,行贿,受贿,抢劫,偷盗……人类因钱犯下的罪行不可计数。当有些人都在腰间套着一个孔方兄,渴望它是一个游泳圈,保佑自己不在生活的海洋中溺水而死,这种人一定最先被生活的巨浪吞没,因为金钱已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人求生本能。所以,不要让金钱夺去你原本比金钱重要得多的东西,记住,学会游泳比游泳圈有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了我国货币在发展中的几次重大演变。   【关键词】货币 发展 演变      一、我国货币发展的阶段      古代货币发展史   古代货币的发展史指的是从先秦到鸦片战争前期货币的发展史。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它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副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枚举。   在这一期间,我们大致将货币的发展分为先秦钱币、秦汉钱币、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代钱币、辽金西夏、元明清阶段,货币的发展由最早的贝币到秦半两、五铢钱、开元通宝以及北宋纸币“交子”的出现等等。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所以此时中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近代货币发展史   在此期间,主要指的是辛亥革命,民国时期,人民政权革命三个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在海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发行了军事用票和军用钞票,这些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钟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人民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组织,发行了银铜纸布等货币,这些统称为人民政权货币,这些币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稳定金融,推进革命形式的发展,扩大任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公共,乃至中国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代货币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当代货币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时期,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六个时期。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发行了四套人民币,同时还在一些特殊的时刻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等;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后,还诞生了香港货币和澳门货币。在建国之初,人民金融业经历了通货膨胀的洗礼,通过“三平”政策,有效的抑止了10余年来的通货膨胀;从58年至76年,人民金融事业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大跃进”时期,人民金融受浮夸和盲目发展的驱使;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它为把国民经济推上协调发展的轨道做出了贡献;在十年动乱中,它也保守破坏和摧残,曾有两次转轨,又两次受挫而被压制下去。粉碎“四人帮”后,金融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二、中国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的重大演变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关于中国货币,有人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考证的标准不同。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众所周知,海贝便是其中之一,海贝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取得了实物货币的地位,这个约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情。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中国货币史上,最早取得支付手段的是一些自然物,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