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国际贸易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

文献综述国际贸易

已发希望采纳

已发

多查一些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学者都在做什么、有什么成果、大的趋势是什么?关于这方面的综述应该有许多,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同时了解一般综述的写作方法。最后,将所看文献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因为文献综述的写作是个大问题,一句话说不清楚,最好自己慢慢学习吧。

国际贸易文献综述

参考网站: 电子商务环境下外贸企业的整合营销--以南京傲凯斯公司为例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有附件: (毕设任务书,毕设开题报告,英文翻译,其他附件(源码,程序等))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了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时代。网络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市场竞争已经远远不只是商品的竞争,而是上升为企业实力的竞争、企业形象的竞争、营销理念的竞争、营销方式的竞争。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传统营销模式提出了挑战。开展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网络营销,有利于中小型外贸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获取商机、增强竞争力、改变生存空间和实现利润增长。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现状,以及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开展网络营销的案例,说明了中小型外贸企业网络营销的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子邮件营销,搜索引擎营销 AbstractAlong with economic globalization's development and networking's development, the society entered the Internet and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Under network condition electronic comm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s not only by competition of commodity, but also rise for the competition of enterprise's strength,enterprise's image, the competition of marketing idea , and the competition of marketing way Electronic commerce's rise present challenge to the small and middl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raditional marketing Unfold network marketing of small and middl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in china, is propitious to reducing the cost,expanding the market, gaining opportunity, enhancing competitive power, changing existing space and growing the Through analyzes Our country enterprise network marketing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network marketing, combine with the case of network marketing measure as Explained the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middle and small scal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 by use network marketing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Network marketing, Email marketing,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世界市场的重新建构,国际贸易方式的创新深化,对每一个国家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意义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给全球工业化带来了飞跃性发展,网络建设已给全球企业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推动力,它使企业产品的各项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使全球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过INTERNET互联网络均可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地区发达国家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纷纷建起的网站,并已进入了电子商务阶段,使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迅速转变为全球性网络化的电子商业经营模式。在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也建起了网站,然而,这些网站大多是在网上发布一下产品信息、政府消息而已,而能在网上实现在线即时交易、在线支付、在线海关申报、货物保险等的网站还为数甚少,距离网络化商业经营方式——“电子商务”这一更高水准的目标还相去甚远。 电子商务作为行业最先进的经营模式,将为企业大大的节约金钱、时间和资源,并将对整个行业的商业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初步统计,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比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所能节省的资金大约是营业总额的5%~7%以上,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甚至能超过15%。 交易费用降低:电子商务免去了一切烦琐的手续,所有的商务活动均在网上一气呵成,诸如海关、商检、外贸、外汇、工商、税务、银行、保险、货运方式、费用、货物保险、合同签署等都能在网上完成,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为企业减少了大量的费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是与国际接轨。电子商务正在掀起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新的革命。 二、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市场交易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市场”。电子商务通过网上“虚拟”的信息交换,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开放、多维、立体的市场空间,突破了传统市场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存在为前提的条件,全球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市场化的形成。信息流动带来的资本、商品、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动,促进了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网络贸易的环境下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 其次,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虚拟公司”。现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单个公司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把众多公司相互联接为公司群体网络,完成一个公司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资本关系上不具有强制各个公司发生联系的权力,而是由于承担了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功能似乎具有某种实体性。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便是这种“虚拟公司”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开放系统的动态网络组合寻找资源和联盟,实现“虚拟经营”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竞争环境和消费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给跨国公司带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处。 再次,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了“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经营管理模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 三、电子商务带来网络贸易的优势 网络贸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贸易将会大大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买卖双方通过网络直接接触,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参与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节省了资金,降低了成本;由于Internet是全球性开放网络,有利于交易双方获得“完整信息”,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网上直接传递电子单证,既节约了纸单证的制作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节省利息开支。 网络贸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标准格式文件(如合同、提单、发票等)即时传送和交换,买卖双方足不出户就可在网上直接办理订购、谈判、签约、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缴税、支付结算等各项外贸业务手续,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方便,从而带动了金融、海关、运输、保险等有关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网络贸易有利于企业增强竞 公司和厂商可以申请注册域名,在Internet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页介绍产品、劳务和宣传企业形象,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网络贸易无时间、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以进行“全天候交易”,把产品推向全球,增加贸易机会,同时又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动态,密切同客户的业务联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地位。 总之,全球化的结果形成了地球村,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加速了地球村各个不同成员间之信息交流与沟通。国际贸易为电子商务之驱动力量之一,而电子商务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方便的交易与信息传输的平台。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商业革命。在这场变革中,世界市场的重新构造,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深化,对每一个国家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认真研究和探索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及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培育企业的创新机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保持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国际贸易外国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

各位路过的兄弟姐妹 帮帮忙 推荐一下好的网站有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的。要花钱买的网站也可以,顺便推荐一个网站 教你怎么写毕业论文 包括怎么收集资料的

你把文献给我吧 我帮你翻译希望采纳

国际贸易文献综述范文

多查一些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学者都在做什么、有什么成果、大的趋势是什么?关于这方面的综述应该有许多,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同时了解一般综述的写作方法。最后,将所看文献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因为文献综述的写作是个大问题,一句话说不清楚,最好自己慢慢学习吧。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 月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综述名称 注意综述名称(综述内容中不要出现本课题怎么样等等)  评阅教师姓名 职称  评 价 项 目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综述结构 01 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  综述内容 02 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  03 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  04 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  参考文献 05 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  06 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  成绩  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文献综述: 小四号宋  空一行  标题 二号黑居中  空一行  1 XXX 三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1 XXXX 小三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1 XXX 四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空一行  2 XXXX 三号黑  (空1行)  参 考 文 献  (空1行)  [要求按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  [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下面的是我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FTO透明导电薄膜的溅射法制备  1 前言  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及毕业实验工作,在查找和阅读与《DSSC用FTO透明导电玻璃的溅射法制备》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完成撰写了本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日趋成熟,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种类也衍生得越来越多。  本文章将对国内外的制备方法,种类,发展现状及趋势,工艺性能,退火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2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简介  1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  1 1 TCO导电玻璃  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玻璃,即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指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均匀的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而形成的组件主要包括铟、锡、锌、铬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  2 ITO透明导电玻璃  ITO透明导电玻璃全称为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透明导电膜玻璃,多通过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在高度净化的厂房环境中,利用平面磁控技术,在超薄玻璃上溅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 ITO玻璃产品广泛地用于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和各种光学领域。  3FTO透明导电玻璃  FTO透明导电玻璃为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简称为FTO。FTO玻璃可以做为ITO导电玻璃的替换用品,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等方面,市场需求极大 FTO玻璃因其特殊性,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致变色和光催化方面对其透光率和导电率都有很高的要求,其综合性能常用直属FTC来评价:FTC=T10/RS。T是薄膜的透光率,RS是薄膜的方阻值;在光学应用方面,则要求其对可见光有好的透射性和对红外有良好的反射性。对其基本要求是:①表面方阻低,②透光率高,③面积大、重量轻,④易加工、耐冲击。  2FTO透明导电玻璃制备方法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有,物理方法:溅射法、真空蒸发镀膜法、离子辅助沉积镀膜法等;化学方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目前适合批量生产且研发较多的有真空蒸发镀膜法、磁控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喷雾热解等方法![1]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真空镀膜法制备的薄膜和玻璃基板的结合强度不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导电薄膜电阻较高。适合于批量生产且已经形成产业的工艺,只有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特别是,溅射法由于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易于获得大面积均匀的薄膜。  1磁控溅射法镀膜:  溅射镀膜(sputtering deposition)是指用离子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的原子被轰击出来,溅射产生的原子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薄膜。溅射镀膜有二级、三级或四级溅射、磁控溅射、射频溅射、偏压溅射、反应溅射、离子束溅射等装置。  目前最常用的制备CoPt 磁性薄膜的方法是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在高真空充入适量的氩气,在阴极(柱状靶或平面靶)和阳极(镀膜室壁) 之间施加几百K 直流电压,在镀膜室内产生磁控型异常辉光放电,使氩气发生电离。氩离子被阴极加速并轰击阴极靶表面,将靶材表面原子溅射出来沉积在基底表面上形成薄膜。通过更换不同材质的靶和控制不同的溅射时间,便可以获得不同材质和不同厚度的薄膜。磁控溅射法具有镀膜层与基材的结合力强、镀膜层致密、均匀等优点。  2真空蒸发镀膜:  真空蒸发镀膜(vacuum vapor deposition)是在工作压强低于10-2 Pa,用蒸发器加热物质使之汽化蒸发到基片,并在基片上沉积形成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真空蒸发的加热方式主要有电阻加热蒸发、电子束加热蒸发、高频加热蒸发和激光加热蒸发等。对于镀制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而言,其真空蒸发镀膜工艺一般有三种途径:(1)直接蒸发氧化物;(2)采用反应蒸发镀,即在蒸发金属的同时通入氧气进行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3)对蒸发金属镀膜进行氧化处理。  3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so1-ge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代替高温固相合成反应制备陶瓷、玻璃和许多固体薄膜材料的一种新方法。它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周化,再将凝胶低温处理变为氧化物的方法,是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制各无机材料的一种湿化学方法。溶胶-凝胶工艺是一种制备多元氧化物薄膜的常用方法。按工艺可分为浸涂法和旋涂法。浸涂法是将衬底浸人含有金属离子的前驱体溶液中,以均匀速度将其提拉出来,在含有水分的空气中发生水解和聚合反应,最后通过热处理形成所需薄膜;而旋涂法则是通过将前体溶液滴在衬底后旋转衬底获得湿膜。  4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薄膜沉积在加热的固态衬底表面,是一种重要的薄膜制各方法。CVD法所选的反应体系必须满足:(1)在沉积温度下,反应物必须有足够的蒸汽压;(2)化学反应产物除了所需的沉积物为固态外,其余必须为气态;(3)沉积物的蒸汽压应足够低,以保证能较好地吸附在具有一定温度的基体上,但此法因必须制各具有高蒸发速率的铟锡前驱物而使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化学气相沉积薄膜的工艺参数很多,包括基体温度、气压、工作气体流量和反应物及其浓度等。  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主要特点包括:设备及工艺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灵活性强;适合在各种形状复杂的部件上沉积薄膜:由于设备简单,薄膜制备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薄膜的表面形貌很大程度上受到化学反应特性以及能量撒活方式的影响。  5喷雾热分解法:  喷雾热分解法是化学法成膜的一种,其过程与APCVD法比较相似。它是将前驱体溶液在高压载气的作用下雾化,然后输送到基片表面,在高温作用下,前驱体溶液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在基片表面上得到需要的薄膜材料。而反应副产物一般是通过气相形式排出反应腔。常用的高压载气主要有:压缩空气、氮气、氩气等等。但是由于压缩空气中常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所以用氮气作为载气的情形比较多。如果需要在基片表面上发生分解反应,基片温度一般在300℃以上,在玻璃上制备FTO薄膜的基片温度一般为500℃。影响最终薄膜性能的喷涂参数有:载气压力、前驱体溶液流量、基片温度、喷口与基片的距离、喷枪移动速度等等[2]。在成膜过程中基材的温度、液体的流速、压缩气体的压力以及喷嘴到基材的距离等参数均可实现精确控制[3]。  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1FTO透明导电玻璃的研究现状  自1907年Badeker首次报道了热氧化溅射的Cd薄膜生成半透明导电的CdO薄膜,引发了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研究。1950年前后出现了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的SnO2基薄膜及综合光电性能优良的In2O3基薄膜,ZnO基薄膜的研究始于2O世纪80年代 。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TCO薄膜主要有SnO2、In2O3。和ZnO基三大体系,其中以In203:Sn(ITO),SnO2 :F(FTO)和ZnO:Al(ZAO)最具代表性,这些薄膜具有高载流子浓度(1018~1021cm-3)和低电阻率(10-3~1O-4Ω•cm),且可见光透射率8O%~90%,使这些薄膜已被广泛应用于平面显示、建筑和太阳光伏能源系统中。[4] 已经商业化应用的TCO薄膜主要是In2O3Sn(ITO)和SnO2:F(FTO)2类,ITO由于其透明性好,电阻率低,易刻蚀和易低温制备等优点,一直是显示器领域中的首选TCO薄膜。FTO薄膜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好,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在节能视窗等建筑用大面积TCO薄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5]。  Sn02:F(FTO)掺杂体系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并且耐腐蚀,耐高温,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好,是现在研究较多,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类TCO薄膜。苗莉等[6]采用喷雾热解法,以NH4F、SnCl2•2H20为原料,在普通玻璃衬底上制备出了方块电阻最低达到2Ω/口,可见光透光率为95%的FTO薄膜,且薄膜晶粒均匀,表面形貌平整致密。Yadav等[7]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FTO薄膜,最低电阻率达到91 X 10-4 Ω•cm。Moholkar等[8]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不同掺F浓度的FTO薄膜,研究了氟的掺杂浓度对Sn02薄膜的光学,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戴松元小组[9、10]将FTO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并获得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射频溅射:  射频溅射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辉光放电。国内外射频溅射普遍选用的射频电源频率为13.56MHz,以防止射频信号与无线电信号的相互干扰。通常直流溅射的基本过程是,从阴极发出的电子,经过电场的加速后获得足够的能量,可以使气氛气体发生电离。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撞击阴极表面,溅射出阴极表面的原子、分子到衬底表面发生吸附、凝聚,最终成膜。  直流溅射不能用于绝缘体材料的薄膜制备,因为绝缘材料在受到正离子轰击时,靶材表面的正离子无法中和,使靶表面的电位逐渐升高,导致阴极靶与阳极问的电场减小,当靶表面电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可以使气体无法电离,溅射无法进行。而射频溅射适合于任何一种类型的阻抗耦合,电极和靶材并不需要是导体,射频溅射非常适合于制备半导体、绝缘体等高熔点材料的薄膜。在靶材表面施加射频电压,当溅射处于上半周时,由于电子的质量比离子的质量小很多,故其迁移率很高,用很短时间就可以飞向靶面,中和其表面积累的正电荷,从而实现对绝缘材料的溅射,并且在靶表面又迅速积累起了大量的电子,使其表面因空间电荷而呈现负电位,导致在射频溅射正半周期,也可吸引离子轰击靶材。从而实现了在电压正、负半周期,均可溅射。磁场的作用是将电子与高密度等离子体束缚在靶材表面,可以提高溅射速度。[11]  用JPGF一450型射频磁控溅射系统在玻璃衬底上制备SnO2:F薄膜,系统的本底真空度为10-3Pa.溅射所用陶瓷靶是由纯度为99%SnO2和NH4F,粉末经混合、球磨后压制成坯,再经1300℃烧结而成,靶中NH4F的重量比是78%,用纯度为99.99% 的氩气和氧气作为工作气体,由可控阀门分别控制气体的流量。溅射过程中,控制真空室内氩气压强为1Pa,氧分压为5—5 Pa,靶与衬底间的距离为5cm.溅射功率为150W,溅射时间为25 min,衬底温度为100℃。用RIGAKU D/MAX—yA型x射线衍射(XRD)仪(CuKa辐射波长,154178 nm)测试样品的结构,用APHM一0190型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样品的表面形貌,使用 rv一1900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吸收谱,使用激发源为325 nm的He—Cd激光器的光谱仪测量样品的室温光致发光谱,使用普通的万电表测试它的导电性(前提是尽量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  2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应用  FTO透明导电玻璃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被广泛用于太阳能电池的窗口材料、低损耗光波导电材料及各种显示器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中作为透明玻璃电极等,与生活息息相关。  1在薄膜太阳电池上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在半导体p-n结直接将太阳光的辐射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光电器件。TCO薄膜是太阳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CS)[12]等的透明电极,对它的要求是:具有低电阻率(方块电阻Rsh约为15Ω/□);高阳光辐射透过率,即吸收率与反射率要尽可能低;化学和力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在薄膜太阳电池中,透明导电膜充当电极,具有太阳能直接透射到作用区域几乎不衰减、形成p-n结温度较低、低接触电阻、可同时作为防反射薄膜等优点。  2在显示器上的应用  显示器件能将外界事物的光、声、电等信息,经过变换处理,以图像、图形、数码、字符等适当形式加以显示。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平板化。在众多平板显示器中,薄膜电致发光显示由于其主动发光、全固体化、耐冲击、视角大、适用温度宽、工序简单等优点,引起广泛关注,并发展迅速。FTO薄膜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电阻率低、较好的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作平板显示器的透明电极。  3在气敏元件上的应用  气体传感器是把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变换成易处理的光、电、磁等信号的转换元件。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是采用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做成的元件,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以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二氧化锡薄膜气敏器件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和恢复速度快、功耗低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容易集成。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不断向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13]  4在建筑幕墙玻璃及透明视窗上的应用  喷雾热解法制各的FTO薄膜能用于阳光节能玻璃,对可见光高透射,但对红外光高反射,其反射率大于70%。让阳光中可见光部分透过,而红外部分和远红外反射。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对室内采光是必需的,但可将红外部分的热能辐射反射回去,能有效调节太阳光的入射和反射。利用FTO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高透射性和对红外光的高反射性,可作为玻璃的防雾和防冰霜薄膜。  3 FTO透明导电玻璃的发展趋势  随着LCD的商品化、彩色化、大型化和TFT的驱动或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变效率的提高,人们对透明导电氧化物(TCO)薄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至少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导电性能好,电阻率较低;  (2)可见光内透光率较高:  (3)镀膜温度更接近室温,能大面积均匀地镀膜;  (4)膜层加工性能好,可以进行高精度低损伤腐蚀;  (5)热稳定性及耐酸、碱性优良,硬度高;  (6)表面形状良好,没有针孔;  (7)价格较低,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目前,TCO薄膜已普遍达到下列水平:膜厚为500 nm的情况下电阻率在10-4 Ω•cm数量级,在可见光区透光率达80%,载流子迁移率一般达到40cm2/(v•s)。虽然TCO薄膜的性能指标可以满足当前应用需要,但随着器件性能的不断提升,对TCO薄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一些学者提出了TCO薄膜发展的一个量化的前景指标:禁带宽度>3 eV,直流电阻率~5×10-5 Ω•cm,可见光段在自由电子作用下的吸收系数<2x103 cm-1,载流子迁移率>100 cm2/(v•s)。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提高透明导电薄膜的透明性和导电性。SnO2:F(TFO)透明导电薄膜由于其兼备低电阻,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近红外高的反射率,优良的膜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必将在平板显示器件、建筑物玻璃和气敏传感器等众多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利用溅射法制备FTO透明导电玻璃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控制。成本较低,原料易得,但在制备过程中NH4F加热分解放出有污染的氮氧化物和氨烟,这对以后商业化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制约。所以对原料的改进和污染的控制方面还有待开发。  4 制备条件对膜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段理等做了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ZnO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实验,发表了文献[14],并在文献14中得出了1——3的结论。  1制备条件对膜厚的影响  文献中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银掺杂ZnO薄膜,当薄膜淀积时间从30rain延长到90min时,薄膜的厚度几乎按照线性关系从约270nm增加到820nm,即薄膜的淀积速率大致稳定在9nm/min左右,为匀速生长。溅射功率与膜厚呈线性增长,及沉淀速率与溅射功率大致呈线性关系。  2制备条件对膜结构的影响  晶体质量随溅射功率的增大而降低,随溅射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3制备条件对膜光电性质的影响  在固定溅射总气压的条件下,增大氧分压可以增强薄膜的紫外发光强度,增大薄膜的载流子浓度。  4 退火对薄膜的影响  退火能显著提高薄膜晶体质量,并增强薄膜的PL发光强度和导电能力,其原因是退火能使银离子完成对锌离子的替代从而形成受主。[15]  5 退火后处理对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光敏薄膜的光电、形貌性能与退火处理密切相关,退火处理优化了薄膜表面形貌、减小了光学能隙、增大了薄膜的导电率和载流子迁移率。光敏薄膜性能的优化,有利于增大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填充因子、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对于提高其能量转换效率、改善器件光伏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分别对较低氧分压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 薄膜进行氧化性气氛和惰性气氛退火。通过XRD和SEM 分析,发现氧化性气氛退火薄膜为表面多孔的金红石结构 ,而惰性气氛退火薄膜表面较为致密,结构分析不仅观察到金红石结构的 ,还发现了四方结构的 。XPS表面分析进一步表明,氧化性气氛退火后,薄膜成分单一,未氧化的 完全氧化成稳定的 ,而且具有稳定结构的 薄膜表面吸附水很少。相对而言,惰性气氛退火后,薄膜表面 、 和 共存,表面化学吸附氧和吸附水较明显,薄膜的稳定性降低。[17]  6 FTO导电玻璃制备相关参数  根据范志新等所提出的理论表达式: 带入相关数据可得到,SnO2:F(FTO)的最佳掺杂含量为54%[18]通过对比总结,参考大量数据,选择溅射功率:100W,溅射压力:5Pa,溅射时间:5h,溅射靶距:38mm[13、19]做产品。进行相关参数的选择与优化。  7 参考文献  1、张志海, 热解法制备氟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  2、汪振东, 玻璃基TiO<,2>-SiO<,2>/SnO<,2>:F薄膜的喷雾热分解法制备和表征 武汉理工大学  3、郝喜红, 喷雾热解法制备掺杂二氧化锡导电薄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4、张明福等,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研究的新进展 压电与声光  5、方俊 杨万莉, n型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研究新进展 陶瓷  6、苗莉等, SnO2:F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表征 材料导报  7、Yadav A A,Masumdar E U,Moholkar A V,et a1.Effect of quantity of spraying solu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pray deposited fluorine doped tin oxide thin films[J].Physiea B:Condensed Matter,2009,404(12—13):1874 - 1877.  8、Moholkar A V,Pawar S M,Rajpure K Y,et a1.Effect of fluorine doping on highly transparent conductive spray deposited nanocrystalline tin oxide thin films[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255(23):9358—9364.  9、Dai S,Wang K,Weng J,et a1.Design of DSC panel with efficiency more than 6%[J1.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ils,2005,85(3):447—455.  10、Huo Z,Dai S,Wang K,et a1.Nanocomposite gel electrolyte with large enhanced charg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n 13-/I- redox couple for quasi-solid-stat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J].Solar Energy Materials and Solar Cells,2007,91(20):1959-1965.  11、王璟和,射频溅射法制备透明导电陶瓷薄膜 天津大学  12、姜磊等,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曾志峰等, 射频溅射法制备掺杂SnO2纳米薄膜的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14、段理、樊小勇等, 磁控溅射制备银掺杂 薄膜结构及光电性质研究 材料导报(研究篇)  15、SunLL,TanO K,ZhuW G,et a1.Pb(Zro 3Ti0. 7)03/Pb-TiO3 multilayer thin films for pyroelectric infrared sensorapplication[J].J Appl Phys,2006,99(9):09410  16、顾锦华、钟志有等, 真空退火处理对光敏薄膜及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7、王磊、杜军等, 退火气氛对SnO2薄膜结构与成分的影响 材料导报  18、范志新等, 二氧化锡薄膜的最佳掺杂含量理论表达式 电子器件  19、刘庆业等, 射频溅射法研制SnO2纳米薄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国际贸易文献综述参考

论述绿色贸易壁垒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具有表面上的合理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成因入手,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即从国家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对一国环境保护、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造、完善本国环境制度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而且也对一国外贸发展产生阻碍、对落后国家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等消极作用,同时综合分析在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对进口国、出口国可能面临的各种影响。最后,针对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对外贸易领域可以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 ABSTRACT Green trade barri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of trade protection i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realm due to its superficial rationality and This text is to analyze the nature of green trade barrier from the research of its causes in both positive aspect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of new product or new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system, etc) and negative aspects(such as hinder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bstacle of GDP increase, etc) And the text explains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its nature under several In the e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our export trade more frequently faces the green trade barrier, the text puts forward to the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 that we should adopt in our foreign Key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一、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同时,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些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其中绿色贸易壁垒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也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主要的贸易壁垒之一。 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发展,绿色壁垒(Green Barriers , GBs)已经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壁垒”可以说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① 2、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下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世界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5万人因此而死亡。②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3)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3、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形式: (1)绿色关税制度。进口国对可能造成环境威胁及破坏的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措施。如1994年美国环保署规定,进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质必须低于有关标准,否则禁止进口。③ (3)“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一国怀疑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4)推行国内PPMs标准及其他环保标准。PPMs是'PROCESSING &PRODUCT METHOD',的缩写,是对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所制定的特定环境标准。有的国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国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PPMs标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达到。 (5)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 14000认证等。绿色标志(签)、认证制度本身是非强制性的,各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决定是否申请,但是如果进口国政府把通过认证规定作为进口商品的必要条件或国内企业对外合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想要出口到对方国家的产品来说,就必须选择通过认证,取得标签这条路。 (6)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绿色贸易壁垒有很多是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而设置的,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口国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利用其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条件对进口货物实施检验,使进口货物难以通过。 (7)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强制性措施。例如荷兰政府规定啤酒饮料一律采用可以回收利用的包装容器,实际上为进口的同类产品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4、绿色贸易壁垒的地位和作用 绿色壁垒除了能超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外,在贸易与环境甚至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现为: (1)绿色壁垒是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保护生态环境,促使全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绿色壁垒是促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绿色壁是技术进步的产生,同时通过不断提高环保技术法规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采取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绿色壁垒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过运用绿色壁垒,限制甚至有害于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的贸易,从而有利保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绿色壁垒是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建立有效的绿色壁垒体系可以帮助一国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害人类生存与活动所领带的自然支持系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对所有国家的安全都构成现实威胁。因此,环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5)绿色壁垒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绿色壁垒措施在调节贸易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趋增多和复杂的绿色壁垒措施正在对国际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能过建立绿色壁垒体系来调节贸易进出口,已经迫在眉睫。④ 二、 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1、绿色贸易壁垒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被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以后的又一重要的贸易措施。在全球4917种产品中,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3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320亿美元,占1999年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790亿美元,占13%,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据欧盟环保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仅1998年,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的“非绿色产品”价值就达300亿美元,其中9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涉及纺织、成衣、化妆品、日用品、玩具、家具和家用电器等几千种商品。又据中国首届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提供的资料,1997年我国至少有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环保因素而受阻。⑤ 2、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 (消费)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条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表现为环境技术规定、标准,而且这些规定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成为外国商品进入市场的严重障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往往导致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取证,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并延误了良好的商机。例如中国出口到韩国的活鱼,就遭到长达45天的批批检验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鱼死在码头,几乎无法再出口。⑥ 3、绿色贸易壁垒设置的对象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绿色贸易壁垒往往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利用本国资源及劳动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资源或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其出口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形成威胁。所以,这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挠。 4、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国所确定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必将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壁垒设置的内容、方式、手段、目标以及设置壁垒的程度等都在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变动;另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性还表现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往往会产生联动反应,一国实施立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由一个设限国快速扩散到多个设限国,给出口国造成重大的打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己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温情脉脉”地刺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 三、 绿色贸易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 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会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设置绿色壁垒之后,受限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减少。但是如果在设置绿色壁垒之前,该类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下降,而并不必然导致国际贸易额绝对量的减少。 2、 对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 一般来讲,农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受到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技术密集型产品,同时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影响的程度超过发达国家本身,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变化,阻碍和损害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 3、 对进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和其他贸易壁垒一样,起到限制进口,引起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和生产的作用。由于有污染的产品被绿色壁垒阻于国门之外,进口国消费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洁的产品,但由于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国的消费者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所需的商品,而有关厂商却从中获得高额利润。 4、 对出口国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不同的生产厂商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厂商,其在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绿色壁垒阻碍了国内许多厂商的出口,竞争对手锐减,出口市场广阔,而且国际市场上绿色产品价格上升,更使得生产绿色产品的厂商能够补偿由于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而增加的成本。对于不能及时改用清洁生产技术,依旧采用旧的有污染的生产技术进行生产的厂商,其境况将严重恶化。国内该类产品供给大大多于需求,短期内产品积压,使得价格下跌,产量减少。消费者将得到价格上的实惠,但同时却要承受使用有污染产品所带来的副作用。 5、 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⑦ 四、 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坚持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纪议程的发展中国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个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产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建议明确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工业化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⑧ 2、发展绿色产业,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目前,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己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开放程度,会因贸易条件的恶化,造成资源外流。因此应该提高我国贸易的质量,优化贸易结构,其中使产品符合环境标准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1)重视科技投入,发展绿色产业 既然绿色贸易壁垒是我国企业无法回避的贸易问题,那么,利用绿色贸易壁垒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我国产业的环保标准,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体现人性化的生产和管理以及服务过程,就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政府应该从宏观上给予企业相应的引导和支持。 (2)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工业制成品质量的提高是突破国际市场环境壁垒的关键。因此应该在有条件的企业和产品中,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以环境标志为引导,提升工业制成品质量。 (3)结合IS0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产品出口的贸易 IS014000系列环境标准作为一套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标准,其实施已成为国际潮流。但在我国,IS014000管理体系的实施还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推进。因此要尽快配置环境管理的硬件设备和完善各种法规,积极推行IS014000,使更多的企业生产符合国际环境标准要求,促进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1)收集、跟踪国外的环境壁垒动态,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主要贸易对象国环境壁垒繁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大,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壁垒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了解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咨询点,便于为企业服务。 (2)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应该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完善检测的技术条件,使部分有条件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以获取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授权,并力争成为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员。 (3)为确保国家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和环境,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主导产业和幼稚产业,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环境壁垒体系。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4)建立我国绿色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国际标准、各国政府及其标准化机构经常对其环保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如果企业信息不畅,不能及时掌握变化了的标准和相关信息,就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对策,无法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因此,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必须高度重视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及时搜集、反馈国外贸易壁垒的变化情况,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出口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出口环境。⑨ 4、重视环境法规的完善和对外协调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从环境税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 (2)应加强对外的公关协调工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应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各种国际公开场合反对发达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壁垒要求,要求给予发展中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在制定新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以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⑩ 5、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广泛树立全社会的环境意识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建立起符合严格环境标准的产业体系,并运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阻挠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渐高涨的公众环保热情和环保要求。我们就以全民环境教育为基础,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需求”,摒弃“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注释: ①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王金南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2页 ②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王金南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4页 ③ 《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杜强,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年5月 ④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王金南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7页 ⑤ 《WTO环境议题对全球贸易的影响》,陈军,环境与开发,2001年4月,第10页 ⑥ 《2003中国贸易投资报告》,商务部,2003年6月 ⑦ 《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王金南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第137页 ⑧ 《可持续发展概论》,王信领、王孔秀、王希荣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56页 ⑨ 《建立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模式探析》曹洁著,外贸经济国际贸易,9 ⑩ 《绿色贸易壁垒对策分析》,王认真、邱凤鸣著,安徽农业科学,4

摘 要:总结常用来测度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体系,综述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和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并进行简要的评价。通过各种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的观点已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同。从各个角度探讨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 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综述     随着服务贸易在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问题开始逐渐引起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们大多是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的。首先,利用各种指标测度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实水平;其次,分析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提出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      (一)测度指标   研究者们用来测度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指标有出口额在世界的排序、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出口行业结构、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指标是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强弱直接表现为一国服务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康承东,2001),因此出口在世界的排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不失为两个最简单、直观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在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中,若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出口比重大,服务贸易竞争力常较弱,若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比重大,则贸易竞争力较强。   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出口贸易减去进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指数的数值越大表示越具有竞争力。该指数的优点在于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值是多少,它均介于±1之间,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是可比的。但该指数只能用于贸易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国际市场上充分竞争的国家或行业,开展贸易伊始,若在仅有出口或进口的情况下采用该指数会得到片面的结论。同时,该指数仅包含一国出口和进口的因素,实际上是该国出口与进口的比较,并不含有世界市场的规模因素,不能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由根据显示性比较优势原理提出,是指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在该经济体出口总额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商品或服务占总贸易额的份额之比。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的相对优势。RCA指数大于1,说明该产业处于比较优势,小于1则相反。该指数尽管包含有世界市场规模的因素,但其仅就出口方面来衡量一国商品或服务的竞争力,虽然一国在某一商品或服务上具有较大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该国若对该种商品或服务的进口量远大于自身的出口量,显然该国在该种产品或服务的贸易上仍是不具备竞争力的,这是该指数用来测度贸易竞争力的缺陷。   为了消除进口的影响,设计了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即从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剔除进口的因素,从而得到某产业的真正竞争优势。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EAi/EA-IAi/IAEWi/EW式中:EAi表示A国i产品出口总额,EA表示A国所有产品出口总额,IAi表示A国i产品进口总额,IA表示A国所有产品进口总额,EWi表示世界i产品出口(或进口)总额,EW表示世界所有产品出口(或进口)总额。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小于0,说明A国i产品有竞争劣势,大于0,有竞争优势,值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综合了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优点,包含了一国进口、出口和世界市场规模的因素,在剔除宏观总量波动影响的同时,能够反映各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可比。因此,测度一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时应更多的采用该指标。然而,该指标并没有引起国内足够的重视,仅有少数研究者采用。   (二)测度的对象与结果   许多研究者对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情况进行了测度,大多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总体水平不高,整体国际竞争力较差。经过测度,张蕴如指出,20世纪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甚至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董小麟等认为,加入WTO后,尽管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比较优势指数已呈现小幅升势,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激烈竞争这一困难环境中还是不断升级的,但竞争力较弱的情况在近期仍不会有明显改善。研究也表明十三个服务部门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国际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贸易领域,国际竞争力较低。   孙江明和苏琴对运输这一部门的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运输贸易出口竞争力极弱。康承东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远洋集装箱运输方式的盛行,这项服务越来越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方式转变,而中国在资本、技术两方面基础较为薄弱,是致使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劣势凸现的原因。董小麟等通过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度与国际比较后认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传统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中国要成为旅游强国,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郑吉昌等对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分析表明,浙江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出口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服务贸易总体比较优势指数在大多数年份为负值,处于竞争弱势。范纯增等对上海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认为上海服务贸易规模小,整体竞争力较差,行业竞争力差异也十分明显。赵书华等的测定表明,北京市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其发展状况影响着全国的整体水平;在全国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服务贸易整体上存在着微弱的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进口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为主,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出口面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其中北京市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的比较优势逐渐增大,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      二、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对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因素的探讨,多在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下进行。郭海虹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工作。张岩根据该理论所进行的分析认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不利因素有:制度因素的制约;高等要素相对贫乏,人力资本状况欠佳;相关产业缺乏有效支持;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有欠缺;缺少能与国外企业相抗衡、“跨国经营”的服务企业集团;政府方面的重视也不足。郑吉昌等以此理论为框架,结合服务贸易的特征,也研究了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并就分析的结果对“钻石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服务贸易竞争力模型。范纯增和于光指出,波特“钻石”理论中六大因素的组合和动态作用过程决定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他们指出,在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不同阶段,其具体的决定因素有明显的差异;在要素驱动阶段,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传统的资源优势;在投资驱动阶段,服务贸易竞争力主要依靠资本实力;在创新驱动阶段,主要依靠创新和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万红先认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是服务业的竞争力。因此,她根据中国的国情对波特的模型进行了改造,把波特认为的辅助因素政府放在了钻石的中央作为第五个基本因素,给出了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之所以这样,她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是以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目前还处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仍然很大,而且政府因素能激发和控制其他四个基本因素。宋瑛等也从波特理论出发分析了构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有的研究者从其它角度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李怀政认为,一国服务贸易能否构建国家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优越的要素生成机制。贺卫和伍星等选取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三个自变量,因变量是作为衡量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后认为,现阶段,中国人力资本、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改善资源禀赋质量而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最大,城市化因素的影响次之,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最小。蔡茂森和谭荣认为服务贸易的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将是服务贸易竞争力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伍再华认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长期“重制造、轻服务”的政策导向客观上造成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服务贸易管理落后等,都是造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的原因。      三、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康承东提出,要加强服务贸易战略研究,在确定服务贸易战略时,中国不仅应进一步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也应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他认为要打破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此,一方面要通过竞争深化改革,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另一方面要在竞争中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促进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素质提高。同时,他还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应对中国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幼稚服务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战略性服务业进行有效保护,应加强政府间的谈判与协作。   郭海虹是从企业创新和政府作用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应如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他认为服务企业应有不畏风险的创新精神;要建立创新环境预警系统;企业创新应以国内为本,注重国内需求的开发;国内企业还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新兴服务种类、先进的服务技术和营销理念。他指出政府应切实加强国内服务生产要素的培育和流动,增加对教育、科研和开发等诸多推进要素的投入;应避免轻服务重产品的倾向,并给予服务业的发展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和优惠;要建立和完善科技项目的评估机制,为技术的产业化奠定基础;应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法制建设,在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时也要注意与国际接轨。   李怀政认为,政府应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给能力;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孵化能力、激励作用,审慎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应稳步推进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邓世荣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并主张要鼓励民间资金进入服务业,多渠道扩大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张蕴如还认为政府应引导和规范服务产业形成行业协会、自律工会等自律性中介组织,增强业内协调能力。   王绍媛提出,要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战略应该符合中国的国情,应正确处理好三次产业间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关系。他认为要创新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划清市场经营与行政管理的界线,在宏观上采取有利措施,保证政府把有限资源集中用于基础性第三产业上。认为要建立有实力的大型服务企业,为此,政府应进行全局性规划和调配,引导生产要素向大型服务企业集中,给予政策倾斜,在承认和保障地区和部门即得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联合体,形成一批实力较强、影响较大、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企业集团,并给予发展服务贸易的合理优惠和合法补贴。他还提出要实施品牌战略,应该综合运用经济手段,鼓励、扶持服务名牌企业进入新兴服务行业,在确定重点服务品牌时,也要协调好与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发展服务贸易。   贺卫和伍星等就如何推动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可持续进程和外商直接投资有效吸收和利用等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此来提高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他们认为,要加强制度供给,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应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应建立人才自由流动的人力资本市场。在推进城市化、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需求和发展空间方面,他们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必须采取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的模式,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在提高外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禀赋质量方面,他们指出,有效利用外资首先要打破垄断,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加强国内企业学习和吸收的能力。杨亚梅(2005)也从利用外资、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四、总结      通过各种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中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行业间存在较大差异的观点已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同。研究者们也从各个角度探讨了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并提出了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建议既有宏观服务贸易战略、政府作用方面的,更有微观企业创新方面的;不仅涉及要素培育、要素形成机制、要素市场完善,涉及服务需求结构升级和服务产品品牌建立,也涉及组建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形成行业协会、自律工会,推进城市化建设,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强国际协调等,这些都对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制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多集中在整体竞争力方面,尽管有些研究者也对旅游、运输等中国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竞争力进行了单独测定,对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市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了单独测定,但对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和深圳、广州等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地市及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地市竞争力的单独研究还没有开展,对这些部门和地市如何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针对性对策更是少见,未来还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采用更加优良的指标(如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来测度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蔡茂森,谭荣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02)   [2]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与‘入世’承诺减让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3 ,(07)   [3]程大中中国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3,(08)   [4]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3)   [5]董小麟,董苑玫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服务业结构缺陷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06)   [6]董小麟,庞小霞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6,(02)   [7]范纯增,于光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研究——兼论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5,(02)   [8]郭海虹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5,(02)   [9]黄鹏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入世后的发展前景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3,(01)   [10]贺卫,伍星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02)   [11]康承东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1,(11)   [12]李怀政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国家竞争优势战略[J]国际贸易问题,2003,(02)   [13]李怀政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2 )   [14]李伍荣,余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初探[J]现代财经 ,2005,(11)   [15]李晓钟,张小蒂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2004,(07)   [16]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   [17]卢映西政府行为与转轨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培育[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02)   [18]卿前龙,孔云龙8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出口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经贸探索,2003,(05)   [19]沈明其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的国际比较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09)   [20]宋瑛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01)   [21]孙江明,苏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6,(04)   [22]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经济评论,2003,(02)   [23]田华,张伟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J]经济纵横,2003,(11)   [24]万红先入世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05)   [25]王庆颖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01)   [26]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J]世界经济 与政治论坛,2005,(01)   [27]王小平服务业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8]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4,(08)   [29]王雪,马倩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04)   [30]王粤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1]伍再华基于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11)   [32]徐晓玲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5,(07)   [33]杨亚梅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探讨[J]现代经济探讨,2005,(09)   [34]杨颖试析我国服务贸易业国际竞争力[J]亚太经济,2001,(03)   [35]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01)   [36]张南从服务产品特征看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国际经济合作,1996,(04)   [37]张向丽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3,(03 )   [38]张岩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对策[J]求索,2004,(03)   [39]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04)   [40]赵书华,李辉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5,(01)   [41]赵书华,宋征北京市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02)   [42]郑吉昌,夏晴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因素探讨[J]国际贸易问题,2004,(12)   [43]郑吉昌,夏晴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与政策措施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05)   [44]周怀峰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03

一般你可以直接去知网里搜相关领域的文章,里面很多参考文献,尤其是EI级别的文章,中英文参考文献都有,现成的。如果你还是找不到,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也有很多参考文献讲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