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

发布时间: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

好像不是哦,官网上也没有表明,建议在目录里查一查,还有中医学,临床医学进展是核心,你也可以都了解一下

赵辨,男,教授1931年4月出生。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顾问;南京中天皮肤病医院名誉院长、特需门诊专家,《临床皮肤科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或特约编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先收录,首先在网络上发表,根据排版等各种情况,后续刊登在期刊上,刊登期刊在哪期未定。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赵辨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fqdb书名: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作者:赵辨 编出版年份:2010-1页数:2内容简介:《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安装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光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 (参与)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中华医学会皮肤分会免疫学组《荨麻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参与)ZXie,YLEJInvestDermatol2014;134:ZhaoZQ,HuoFQ,JeffryJ,ChronicitchdevelopmentinsensoryneuronsrequiresBRAFsignalingpathwaysJClinI2013Nov1;123(11):4769-80(参与)兰宇贞,谢志强敏感性皮肤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199-谢志强,兰宇贞吡美莫司乳膏治疗女性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34:375-谢志强,兰宇贞外用他克莫司治疗男性肛门瘙痒症疗效及其神经源机制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85-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诊疗指南(2011)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5-7(参与)YangGao-yun,XieZhi-qiang,QianGCharacterizationofasmallmoleculeinhibitoroftumornecrosisfactor-ChinMedJ2010;123(20):2883-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与皮肤神经源炎症和瘙痒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8:409-谢志强,杨高云,姜薇,徐敏丽吡美莫司乳膏对成年女性面部皮炎快速抗瘙痒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31:27-谢志强,刘玲玲,杨高云,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Toll样受体2和4表达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420-窦侠,刘玲玲,谢志强,陈连军,李丽,冯素英,谭国珍,阎明,朱学骏。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50-刘玲玲,窦侠,谢志强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608-谢志强,刘玲玲,窦侠,闻卫兢,王娣,朱学骏特应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NFkB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其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487-谢志强,袁姗,王云,陈学荣卡泊三醇与氯氟舒松联合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73-谢志强,王爱琴,袁姗,李林峰,陈学荣结节性皮肤狼疮粘蛋白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87-宋清华,潘满华,谢志强,袁姗,陈海龙,陈学荣银屑病患者服用清血败毒丸后诱发红皮病3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785-王云,谢志强,袁姗,陈学荣,雷鹏程Reiter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王云,路雪艳,袁姗,谢志强等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597-谢志强,郑丹侠,梁力均等抗核抗体阴性、IgE升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260-谢志强,陈学荣迟发型超敏反应分型及其在变应性皮肤病中的意义。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27-谢志强,陈学荣特应性皮炎中的细胞因子异常与Th2细胞亚群优势。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25:139-杨蓉娅,王文岭,部兴珍,谢志强,颜京斌不稳定银屑病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29-谢志强,陈学荣,雷鹏程,钱玉昆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CD4及Th2型细胞特征因子表达。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303-白亚来,张春雷,曾灵芳,谢志强,李世荫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反应中浸润T细胞类型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51-谢志强,陈学荣,钱玉昆白细胞介素4在异位性皮炎中的变化。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447-谢志强,老年慢性瘙痒患者管理:分类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合肥, 谢志强,如何处理慢性瘙痒:欧洲慢性瘙痒指南要点简介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中国杭州, 谢志强,如何处理特应性皮炎患者慢性瘙痒:从皮肤到大脑。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p 108-109, 中国北京, 兰宇贞; 谢志强。Schnitzler综合征1例。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第18次全国皮肤性病学学术会议, p 2, 中国北京, 会议论文谢志强,温度敏感型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温度相关的精神物理学分子识别基础。中华医学会第15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中国天津 2009 会议论文 谢志强,皮肤相关的自身炎症综合征 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 中国上海2008 会议论文

赵辨,男,教授1931年4月出生。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顾问;南京中天皮肤病医院名誉院长、特需门诊专家,《临床皮肤科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或特约编委。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中文核心:1、中华皮肤病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科技核心: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全部皮肤科期刊: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皮肤病与性病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实用皮肤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

LiDM,ShangPP,ZhuL&GSdeHRhino-orbital-EurJI2014;12:1-LiDM&TTSFacialulcerationsduetoAcinetobacterbaumannii:ID2014,LiDM&LunLDMucorirregularisinfectionandlethalmidlinegranuloma,M2012;174:429–GeSH,XieJ,XuJ,LiJ,LiDM,ZongLL,ZhengYC,BaiFYPrevalenceofspecificandphylogeneticallycloselyrelatedgenotypesinthepopulationofCandidaalbicansassociatedwithgenitalcandidiasisinCFungalGenetB2012;49(1):86-LiDM,LiRY,deHoogGS,SudhadhamM,WangDLFatalExophialainfectionsinChina,Mycoses,2011;54(4):e136-WuSX,GuoNR,LiXF,LiaoWQ,ChenM,ZhangQQ,LiCY,LiRY,BulmerGS,LiDM,XiLY,LuS,LiuB,ZhengYC,RanYP,KuanYZHumanpathogenicfungiinChina--emergingtrendsfromongoingnationalsurveyfor1986,1996,M2011;171(6):387-LiDM,ChenXRAnewsuperficialfungalinfectioncausedbyCJAmAcadD2010;63(4):725-ZhangH,RanY,LiD,LiuY,XiangY,ZhangR,DaiYClavisporalusitaniaeandCM2010;169(5):373-LiDM&deHoogGSCerebralphaeohyphomycosis—acureatwhatlengths?LancetInfectD2009;9:376-LiDM,LiRY,deHoogGS,WangDLExophialaasiatica,anewspeciesfromafatalcaseinCMedM2009;47,1:101-LiDM,ChenXR,ZhouJS,XuZB,NawaY,DekumyoyPShortreport:caseofgnathostomiasisinBeijing,CAmJTropMedH2009;80(2):185-LiDM,deHoogGS,SaunteDML&ChenXRC,StudMycol,2008;61:131–LiJ,FanSR,LiuXP,LiDM,NieZH,LiF,LinH,HuangWM,ZongLL,JinJG,LeiH,BaiFYBiasedgenotypedistributionsofCandidaalbicansstrainsassociatedwithvulvovaginalcandidosisandcandidalbalanoposthitisinCClinInfectD2008;47(9):1119-LiDM,XiuDR,LiRY,SamsonRA,deHoogGS,WangDLAClinT2008;22(4):508-LiDM,LunLD,ChenXRNecrotisingfasciitiswithELancetInfectD2006;6(7):LiD,LiR,WangD,MaSInvitroactivitiesoffiveantifungalagentsagainstpathogenicEChinMedJ(Engl)1999;112(6):484-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王文婧,姚一建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4,03:601-黄芩,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葛杰,付又刚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2):99-李东明,黄芩皮肤细菌感染及其诊疗对策[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3):221-蒋丽潇,黄芩,尚盼盼,孙婷婷,李东明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药敏试验研究及文献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6):342-李东明,董绍辉,黄芩,蒋丽潇,卢险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剥脱性皮炎并类白血病反应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7936-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及其诊疗对策[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257-尚盼盼,冯小菊,李东明聚多曲霉引起甲真菌病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5):301-吴婧,李东明,GSdeHoog,姚一建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05):305-房高丽,张秋航,朱丽,李东明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304(20):916-李东明,蒋丽潇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218-李东明,房高丽,王丽,马芙蓉鼻-眼眶-脑真菌感染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0):712-李东明,姚宏伟,侯纯升,张同琳疑难病例析评第172例腹腔积脓-肺粟粒状阴影-脑膜刺激征[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6):427-李东明,伦立德,尤艳明,陈学荣Fournier坏疽3例及治疗转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1):54-李东明,周劲松,李连翠,陈学荣急性阴囊溃疡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722-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及其诊疗对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9):599-李东明,修典荣,李若瑜,陈学荣,王端礼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193-195,李东明,陈学荣饲养遗弃猫致泛发性体癣1例报告[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220-李东明,朱学骏警惕“食肉细菌”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2092-李东明,冯小菊鸡禽小孢子菌致泛发性体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156-伦立德,李东明,张波,周平疑难病例析评——第125例闭经-胸腔积液-肺肾梗死-皮肤结节[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1358-李东明泳衣传染尖锐湿疣及真菌性阴道炎1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0S):89-伦立德,张波,李东明,黄志芳,刘东,高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67-168,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喆,马圣清,王端礼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2):167-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36-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556-李东明,徐敏丽,陈学荣泻痢停与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180-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王端礼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4,2(1):19-李东明,陈庆江,陈学荣,周劲松,许炽熛,NawaYParonD,李世荫疑难病例析评第46例发热-匐行疹-上臂水肿性疼痛性红斑块[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2184-李东明,陈学荣,刘惠焕,王云,李世荫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96-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皮炎外瓶霉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5):249-赵艳霞,李东明,王云,陈学荣胰激肽原酶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1):44-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陈学荣,马圣清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62-刘慧焕,陈学荣,李东明,王云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误诊为药疹[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3):234-李若瑜,李东明,等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59-李东明,孔繁荣,等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3):266-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周劲松,张娟,葛堪忆,王双元,李林峰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88-陈学荣,李东明,王云,刘慧瑛银屑敌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33-李东明,尤艳明,刘惠焕,陈学荣第7例—发热6天,出疹5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341-孙志坚,李东明,李若瑜,万哲,王晓红,王端礼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1):9-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马圣清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308-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1):10-李东明外瓶霉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23(5):24-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313-蒋丽潇,肖秀美,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非典型皮肤细菌感染病原细菌多样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病例系列及文献综述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77-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感染14个目29个属真菌多样性及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558-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真菌病病原真菌多样性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中国菌物学会:,2012:李东明,尚盼盼,李若瑜,田欣,姚宏伟,修典荣,徐敏丽,GSdeH少见及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A]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孔繁荣,马圣清丛梗孢外瓶霉的基因与表型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菌物学会:,2003:361-362-363-364-365-366-367-368

中国中西医皮肤科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赵辨,男,教授1931年4月出生。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顾问;南京中天皮肤病医院名誉院长、特需门诊专家,《临床皮肤科杂志》名誉主编;《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中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编委或特约编委。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赵辨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密码:fqdb书名: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作者:赵辨 编出版年份:2010-1页数:2内容简介:《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根据“全、新、精”的编写原则,结构及内容较《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有了较大的删节、修改和补充。一、随着基础科学的快速发展,皮肤科学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亚专业。皮肤科的服务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全书分为六篇,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性传播感染”“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各作为独立一篇,以体现皮肤科学的进展和发展方向。第一篇皮肤科学基础,概述皮肤科的基础理论,密切与临床的联系,尽量反映当前的研究进展,比《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增加了“皮肤遗传学”“皮肤光生物学”“皮肤药理学”三个新的章节。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是我国所特有。发扬中医精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皮肤科学,为世界皮肤科学作贡献,这也是我国皮肤科学者努力的方向,故将此作为独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有助于“中西医并重”方针的实现。性传播疾病是皮肤性病学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关于“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已远远超出过去传统“性病”的狭义范围。因此对这类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应从宏观上加以认识和研究。故《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性传播疾病”作为一篇,名为“性传播感染”。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其中仍保留“性传播疾病”一章,但未应用“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病名。因这一病名作为诊断已不准确,且目前应用较滥。从参考书的科学性要求出发,我们仅局限于“沙眼衣原体尿道炎/宫颈炎”,而对支原体的性传播感染问题,由于目前尚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故将“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在此篇中作为一章介绍。另外增加“性传播相关疾病”一章,以区别于传统“性病”的概念。我们这样编排,希望能更新传统的“性病”概念,拓宽对性传播感染的认识,有助于深化对性传播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是近年来我国皮肤科中发展起来的两个亚专业,特别是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更是迅速,已是当今皮肤科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将“皮肤外科学”和“美容皮肤科学”各自作为一篇,对其发展方向、基本理论、临床应用、技术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简明的介绍。二、第三篇“皮肤病临床”是《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套装上下册)》的核心部分。这次修改中除在内容上要体现近年来的一些新知识、新经验外,还增补了一些遗漏的病种或新病种、新病症。在章节的分类上,我们继续采取病因及病症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即原则上根据病因归类分章,对许多病因还不明确的疾病,我们又根据皮肤科学重视形态学的特点,采取了按皮肤病特殊病症或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及组织结构(如黏膜、皮肤附属器等)归类。有些疾病虽可归入某一病因的章节,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归入相应的章节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