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东北农业科学杂志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东北农业科学杂志官网投稿

bu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 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中国农学通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 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以上期刊都很好,主要看你投稿方向和时间要求,中国农业科学最快也得一年以上

《现代农业科学》投稿须知  《现代农业科学》杂志是教育部主管、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原《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改名, 11月首刊。  国内统一刊号 :CN42-1359/S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4650 邮发 :38-185  本刊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业科学,相关栏目设置有:畜牧兽医、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园林科学、食品加工、水产养殖、植物保护、生态农业;第二部分是农业教育教学,相关栏目设置有:教育教学管理、教育发展研究、高校领导论坛、比较教育、学生工作;第三部分是三农问题研究,相关栏目设置有:农业农村经济、农村法制进程、农村金融、农民素质、农村城镇化、粮食安全与农业补贴、农业科技进步。  *来稿要求  一 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二 论文3500—5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使用word排版,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  三 论文的基本要素齐全,文章标题、作者单位、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中英文)、结语、参考文献等。  四 本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收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收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收据库全文收录。若不愿收录的作者请在文章注明。  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无抄袭、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  来稿请通过邮箱发送,我们将在一周内给您答复,请您及时打开邮箱查看回复及修改意见。  *本刊现特邀一些高校老师为特约编辑,负责文章初审和杂志发行工作 ,有意者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经审核合格者,可设为当地工作站负责人(需寄申请书)欢迎高校老师推荐、自荐。  作者自留底稿。  6、 投稿信箱:  通信地址:湖北武昌(华中农业大学院内)《现代农业科学》杂志社  邮编:430064

东北农业科学杂志官网

东北农业大学代码是10224,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东北农业大学(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EAU),简称为“东北农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特色高水平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学校历史东北农学院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1949年1月,原东北大学农学院、原东北科学院农林系、原哈尔滨市第一技术专科学校农学科并入东北农学院。9月,东北农学院正式开学。1950年1月,东北农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农学院。10月,沈阳农学院与哈尔滨农学院合并,恢复东北农学院原称;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兽医科并入东北农学院。1953年3月,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学系部分教师调入东北农学院。黑龙江省工农速成中学并入东北农学院,改建为东北农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7月,佳木斯农业经济学校、佳木斯农业学校、齐齐哈尔畜牧兽医学校、北安农业学校分别升格挂牌东北农学院合江分院、嫩江分院、牡丹江分院和松花江分院。1962年8月,东北农学院四个地区分院除嫩江分院外,其余一律撤销,恢复中等农业学校建置;东北农学院松花江分院更名为黑龙江省双城农业学校;东北农学院合江分院更名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更名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农业学校。1978年6月,省委决定撤销绥化农学院和嫩江农学院,全体教职员工调回东北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1994年2月,东北农学院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为东北农业大学。1996年,学校通过“211工程”预审并跻身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9月,东北农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417人,其中教授333人、副教授48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91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09人。现有“万人计划”入选者15人(含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8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龙江学者”2人,博士生导师228人。                                    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3月,学校设有设有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7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专业30个,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二级学科),10个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物医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学、生物技术、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拔尖创新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复合应用型):农学、园艺、农业水利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畜牧学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二级学科):蔬菜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农业部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群:新型农业装备制造产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黑龙江省级一级重点学科: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园艺学、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学术科研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区域试验站,3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个农业部科研基地,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是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首批建设院校之一。截至2019年3月,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2项。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设有教育部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校长论坛中方秘书处单位,先后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的6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该所高稳定、低功耗的多频段微波辐射计,成功应用于“神舟四号”飞船,对地球大气、海洋、陆地参数进行了有效探测;以科学确定最佳垄(行)向垄(行)距为核心的农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在东北地区示范推广,使得作物单产增加8%~20%;以改土为基础的苏打盐碱地快速高效治理利用技术在松嫩平原西部示范应用,使得pH达5以上的重度盐碱地在开垦当年水稻产量即达400公斤/亩以上、第3年可达533公斤/亩;高产、优质的“东稻”系列水稻新品种和“东生”系列大豆新品种,均得到较大规模的推广,其中“东稻4号”被吉林省确定为2013年该省主导水稻品种之一。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机载三频段微波辐射计及其应用”、“第二松花江水系污染与水资源保护的研究”、“重点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度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等一批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科研获奖(部分)获奖年度获奖名称主要完成人获奖类别获奖等级完成单位2014作物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团队 刘景双、齐晓宁、王洋、何兴元、宋风斌、刘兆永、崔振礼、邱信臣 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沼泽湿地碳循环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理 宋长春,张金波,王毅勇,汤洁,孙丽,王丽丽,宋艳宇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中国科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大学 2014超高产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4的育成与推广 杨福,梁正伟,王志春,李彦利,李景鹏,李景宏,金哲宇,马红媛,黄立华,王明明,杨帆,杨昊谕,刘淼,安丰华,张艳清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4东生号大豆品种选育及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推广 李艳华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中国沼泽湿地形成、发育与关键生态过程研究 吕宪国,刘兴土,赵魁义,王升忠,王国平,马学慧,姜明,卜兆君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 2013松嫩平原瘠薄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刘慧涛、王其存(2)、潘洪玉、张玉先、高玉山、王永军、张玉斌、孙云云、王孟雪、窦金刚、沙洪林、陈宝玉、王洪君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黑龙江省野猪遗传基础、应用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刘娣、张冬杰、何鑫淼、杨秀芹、王文涛、富相奎、(7)刘春龙、李忠秋、冯艳忠、马红、孙金艳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3东北寒带湿地评价与恢复技术 马玲、崔丽娟、(3)姜明、马伟、曹传旺、王素珍、杨军、王竞红、张曼胤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3)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辽东楤木优良无性系繁育及产业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赵恒田、刘静祥、王承义、刘洪家、李富恒、班文杰、权明顺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黑龙江省林宝山农林特色资源研究院 2013中国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动态与生态环境变化 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春颖,杨桄,杜嘉,李晓燕 吉林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吉林大学 2012新型肉羊瘤胃调控剂的研制及机制研究 刘春龙、冯兴军、李忠秋、任延铭、田丽红、王嘉厚、韩鹏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 2012东北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韩贵清、雷国平、李玉影、孙振钧、刘双全、宋 戈、金正勋、刘玉涛、刘春龙(9)、姬景红、佟玉欣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一等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④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优化模式及配套技术 王承义、董希斌、赵恒田(3)、李晶、蒙宽宏、崔崧、张玲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黑龙江半干旱区粮食作物综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张忠学、司振江、魏永霞、李芳花、龚振平、张兴义(6)、滕云、王忠波、王柏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2土壤肥力预警和施肥指导系统3S应用技术 赵军、宋春雨、张文成、李欣、刘桂菊、权明顺、付微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双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 孙鸿烈,陈宜瑜,沈善敏,赵士洞,赵剑平,韩兴国,张佳宝,于贵瑞,刘国彬,秦伯强,赵新全,马克平,欧阳竹,杨林章,李彦,我所:宋长春(30),韩晓增(45)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第八) 2012我国典型地区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治理途径研究 王起超,王宁,郑娜,方凤满,刘,海,张仲胜,张新艳,郑冬梅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2012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东稻03-05中国东稻3号的选育与推广 杨福,梁正伟,李彦利,王志春,李景鹏,黄立华,马红媛,王明明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1蕨类山野菜孢子无菌培养与快繁技术研 赵恒田、李富恒、邓中枢、刘鲁江、黄福山、王石、张婷 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2011土壤肥力预警与施肥指导系统3S应用技 赵军、宋春雨、张文成、贲洪东、李欣、魏士梅、权明顺、谢叶伟、张晓波 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地理科学》:创刊于1981年,月刊。地理学三大期刊之一,荣获中国地理优秀期刊奖,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科技)。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地理科学文摘等中国国内主要数据库收录;并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 )、 日本的科学技术社数据 库( JST) 、美国的剑桥科学文摘(CSA ) 荷兰的斯高帕斯数据库 (Scopus ) 以及美国的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 ( MGA) 收录。《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创刊于1991年,双月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英文地理学术期刊,于2008年被SCI-E收录。该刊主要介绍中国国内外地理学及分支学科具有先进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地理学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等。《土壤与作物》:《土壤与作物》(Soil and Crop)创刊于2012 年3月,季刊,黑龙江省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又一个有关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相关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湿地科学》:《湿地科学》创刊于2003年,季刊,中英文混版。该刊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立足于中国国内,是展示湿地学科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传播湿地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是学术类精品期刊,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湿地专业性学术期刊。至2011 年,《湿地科学》已经被中国中国国内所有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收录为核心源期刊。2004年,《湿地科学》被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至今;2007年,《湿地科学》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库) (CSCD)”收录至今;2011年,《湿地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收录。《湿地科学》还被全球规模最大的文摘和索引数据库Scopus数据库收录,Scopus 数据库对《湿地科学》做了科学评价。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数据库和美国当代地理出版社(CGP)数据库也收录了《湿地科学》。

东北农业科学杂志投稿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科学》2016年更名为《东北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

东北农业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每个杂志文章投稿好不好过都是看文章写作的质量。质量好,自然就好过些。 主管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全国农业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来源期刊参考资料

《吉林农业科学》2016年更名为《东北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

只接收网上在线投稿,不接收纸质投稿或邮箱投稿。请点击中国农业科学主页页面左侧“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区“在线投稿”按钮进行网上投稿。第一次投稿的作者请先注册。注册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单位、详细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电子信箱等必要信息,以便联系。  请按照文内作者顺序提供全部作者信息,特别是通信作者信息。若无法正确填写通信作者信息,请务必在给编辑部留言中说明。稿件要求选录稿件主要视其是否有创新点及其价值大小,并综合其在下述方面的表现:①立题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②对科研进展的了解和引用;③方法或其应用的创新性;④方法的科学性;⑤论证的逻辑性;⑥结果及其分析的合理性;⑦结论的科学性及可参考性/推广应用的前景;⑧信息量与写作质量;⑨本刊不受理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投稿时须填写“版权转让协议”(下载),编辑部在收到作者签名并单位科研主管部门签章的版权转让协议后开始稿件评审工作。审稿程序为:收稿审查(研究方向、基本写作要求、与已有文献的相关性)、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外审、编委主审、主任审核、主编终审。不论退稿或是录用稿件均会给出具体的审稿意见,未赋予稿号的退稿不收取审稿费,可直接改投其他期刊。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作者可随时上网跟踪审稿进程;若审稿时间超过三个月,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若证实为一稿多投,则直接退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如经发现,不仅取消该稿的发表资格,而且取消该稿第一作者及其通信作者此后三年内向本刊的投稿资格。

东北农业科学杂志官网订购

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有《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没有《中国农业科技》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期刊CN号 11-3900/S 主管单位 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文种 汉文 英文 发行范围 公开 出版状态 红和利拓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提供解答

《吉林农业科学》2016年更名为《东北农业科学》,是核心期刊

是的吧,上次发表的论文评职称时还用上了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