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方言文化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方言文化参考文献

先搜集方言,占有基本素材然后根据材料的蕴含,结合自己的所长,选择有关方言的一个方面来写如方言溯源、方言演变、方言的分类、方言蕴含的文化、从方言看生活变迁、方言中的精华与糟粕……还可以写农谚与生产、气象谚语与天气等等

我知到。他主持的不好。

方言的参考文献

汉语方言研究文献目录

“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的来历话说在宋朝,莆田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莆田人称“疯五”,他才高八斗,为人风趣,幽默又急公好义,家学渊博,且说他的舅舅是国舅爷,他的伯父是宰相,他若想取点功名,易如反掌阿,但他却不热衷于功名,整天四处游荡,不合世俗礼仪,爱为人出头,但却也讨人喜欢,深受乡亲的爱戴且说这一天,风高气和,风和日丽,整儿个就是谈情说爱,赏花吟诗,晒晒麦子,晾晾花生的好日子嘛,我们可爱的少爷又出发了,偶尔做做打油诗,摘摘花惹惹草又逛到了湄洲湾附近的一家小村庄,却说同时来到这个村庄的,还有一个大人物----广东省的省长,xxx人,人家的名字我也忘记了,且说这个省长,也是科举出生,中过探花,来到莆田,不知道莆田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还以为荒芜未开化呢这一天他带着他老婆---一个很有个性的福州女和一堆家丁,大摇大摆走在这里吟诗作对忽然发现呢,莆田的女孩都这么的pp,而且勤劳能干,温柔善良 想想自己的悲凉,情不自禁地吟起诗:好男不娶福州女,要娶就娶莆田妹没有想到,话刚出口,他老婆就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拉回了现实中来,赶快改口: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他老婆才罢手,但是偏偏这一句诗被偶们的可爱的少爷给听到了,我们少爷心想:“想我们莆田女,温柔勤快,貌美善良,天下难寻,默娘梅姑,芳名远播,怎么说也得好男不娶莆田女,纵得功名也枉然嘛!想我为了留在莆田。连那功名都不屑,于是随口也说了一句:“好女不嫁莆田男,纵然富贵也枉然”心里耻笑那个省长:“我们莆田女都是好女,要嫁也要嫁给我们莆田好男,才不会看上你这种烂东西呢”却说那省长听了,心中不禁感叹,莆田竟然男的也是如此才高啊,不禁汗颜,回去把此事记叙了下来就有: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好男不娶福州女要娶就娶莆田妹]好女不嫁莆田男纵然富贵也枉然不料,他记下如下事,却被后人给误传成 :“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了想偶们莆田男,就这么名声被诬蔑了查阅多方,终得如上的史实!以求为莆田人更求名声~参考文献:《兴化县志》《兴化人物随笔》《南粤州记》《少府纪事》PS:并不是提起纷争,大家也别做这样的争论现在是好女也嫁莆田郎,好男也娶福州女!似乎很多人一提及莆田,就会说莆田人脾气坏,说话凶,喜武好斗,蛮劲十足。就是莆田人和莆田人之间用方言平常对话,旁人听起来也好似吵架,得赶紧远观。莆田虽说古时为“文献名邦”,但到后来莆田民众的整体素质都比较差。莆田人的性格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独特的性格,纵然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毕竟它的根源就是因为当时的莆田穷,贫穷之中自然易生怪异的个性。莆田人在外,颇有抱团意识。莆田人若是被人欺负,只要用莆田话一声招呼,纵是不认识,也会一拥而上,打了再说。好像觉得是“自己人”被欺负了,不管对方是对是错,也一定要上前帮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都是先出手动粗了再说。前些年,莆田人一拥北上,闯东北去了。而现在,只要东北人一听是福建莆田人,都会有这样的说法:莆田人没文化,莆田人太凶狠了。其实,东北人并不了解莆田人,莆田人也极其崇尚文化,如果有个莆田的孩子上了大学,乡里乡亲都会不约而同地为之庆贺,似乎一人得荣,荫庇一方。莆田人的性格是很独特的:莆田人精明,却不像上海人那样能算会计;莆田人聪慧,却没有广东人那样深藏不露的沉着和灵活多变的花样;莆田人仗义,却没有燕赵之士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风度,往往会先为自己留着点余地;莆田人直爽,却没有东北人那样的没遮没拦。莆田人表面上喜欢说大话,好摆谱,其实说到底就是想要回那么一点的小面子,真正说来也并不骄狂,甚至可以说骨子里有一份谦卑。有人说莆田人把面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我觉得这话一点不假。对于莆田人,你如果懂得其为人之道,顺着他的意,他便对你好得不得了,甚至不惜为你的事丧失自己的处世原则;但如果你不尊重他,他便处处跟你过不去。不过即便是你得罪了他,之后若能请他喝上一杯,说些对不住的话,给足他面子,他便又视你为友,立即忘记以前的不快,且为你办事时又忍不住要丧失点原则。与莆田人相处时间短的人,多半会对莆田人持贬意评价,因为他们只撞得见莆田人的易暴易怒这一环节,却见不到莆田人于一笑中尽释前嫌的环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许多外乡人也慢慢地融会到莆田的那片土地上。潜移默化的结果吧,现在在莆田人的身上几乎看不到多少蛮狠的东西。当然还有一些并不了解的人还心存芥蒂,不过您如果和莆田人相处或在莆田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地体会到莆田人性格的可爱之处。

方言研究参考文献

《萧山方言俗语》即将出版 作者:孙 罕 颖

《蕲春语》 黄侃《湖北方言调查报告》 1948年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广济方音之调类与调值》 1958年 武汉大学刘博平教授撰《广济方音和北京语音的比较》 1959年 詹伯慧教授撰

20多年的方言普查,出1000多种书。

云南方言参考文献

都差不多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北与泸水市相邻,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毗连,西北、北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接壤。地处东经98°05'~98°45'、北纬24°38'~25°52'之间,幅员面积5845平方公里。1913年设腾冲县,2015年撤县设市。腾冲生态环境优越,年平均降雨量1531毫米,年平均气温1℃,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0℃,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30℃,森林覆盖率73%,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最高达38000多个,PM5常年小于10,被称为“天然大氧吧”。 扩展资料腾冲的特点:1、一座世界名山。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明珠,自然景观独特而壮丽,是宝贵的物种基因库,已记载的高等植物有256科1196属4897种及变种,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世界自然博物馆”等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已知有各种动物2389种,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保护区。2、一个罕见的地质奇观。站在高黎贡山顶,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欧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巴大陆。正是由于两个大陆的漂移碰撞,使腾冲成为世界罕见并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3、一条古往今来的大通道。2400多年前,中国先民开辟的南方古丝绸之路,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依托这条古道,腾冲得以较早开放和开发,一度商贾云集、贸易兴盛、经济繁荣,被徐霞客誉为“极边第一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腾冲参考资料来源:腾冲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腾冲概况

大都是汉族。语言都是中国人,凤庆方言

浙江的属于吴方言,就是上海方言的范围

语言与文化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  “语文素养”内涵研究综述  摘要:“语文素养”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与核心理念,挤兑了“语文能力”的核心地位。目前,人们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主要对人们探讨的焦点——“语文素养”的内涵的有关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语文素养 内涵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并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 于是,“语文素养”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素养”这个提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但是人们对这个词本身的理解不同,分歧很大,相关的争鸣和讨论不绝于耳。在这些争鸣和讨论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其探讨的焦点。鉴于此,本文试图对“语文素养”的内涵研究作贯通式的把握,希望能对“语文素养”的研究有所借鉴和帮助。  目前,关于“语文素养”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新课标的三个维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从宏观方面把“语文素养”看作“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内容。[2] 何惠、李东航认为“语文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和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焦急能力、语言的积累、语感能力等;二是过程与方法,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习惯、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民族母语情结、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知识视野、学习态度、思想观念等。[3]  第二种观点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的完整结构。倪文锦主编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对语文素养作了深入的剖析,认为主要是由四个层次构成的:第一层次是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第二层次是支配言语行为的“智能因素”(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情感和语文思维),第三层次是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习惯和语文行为意志),第四层次是言语行为的内外背景(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语言环境)。[4] 彭小明认为可以把“语文素养”分为以下四个层面:①语文知识,包括语文陈述性知识(字、词、句、篇、语、修、辑、文)和程序性知识。②语文能力,包括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和语文实用能力,如语感、自学、创新等能力。③语文心智,包括和语文有关的观察、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象等智力因素和与语文有关的兴趣、情感、态度、习惯、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④语文情意,包括与人的言语行为有关的知识时光视野、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养和人格、品行、思想修养等方面。[5] 李山林将“语文素养”分为“学科素养”与“基础素养”两部分,有关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态度目标属于“学科素养”部分,而思维品质、知识视野思、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等属于“基础素养”部分。“学科素养”要以“基础素养”作为“基础”,语文“学科素养”是表现语文学科独特性的核心目标,是“语文素养”的显性标志,“基础素养”是基础教育各个门学科共同承担的目标。[6]  第三种观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根据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王小明把“语文素养”分成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课文内容知识、语文知识和课文背景知识)、语文智慧技能(字词学习、句子学习和篇章学习)、语文认知策略(如SQ3R阅读策略)、语文动作技能(发音技能和动作技能)和语文情感与态度。[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多学科研究,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挖掘渐趋深入。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语文素养内涵的探讨更多停留于理解水平,离实践操作层面距离尚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1页,2001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35  [3] 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选自《琼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月第1期  [4]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第18页,高等教育出版社,9  [5] 彭小明《语文素养论》,选自《兰州学刊》2004年第6期,总第141期  [6] 李山林《语文素养辩》,选自《语文建设》2004年第7—8期  [7] 王小明《语文素养的心理学观点》,选自《语文建设》3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现象又如此神秘,是人类迄今尚未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美国的鲍阿斯和萨丕尔以来,人类语言学家都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认为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把语言学看作是一门社会科学,把语言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研究。人类语言学的研究传统诱发了文化语言学的出现和兴起。通过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交际过程,语言学家们发现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而且涉及同语言系统紧密关联并赖以生存的文化系统。 在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方面有两种提法:“语言与文化”和“文化中的语言”。为了界定语言与其它文化现象的关系,有的语言学家将文化分为两大范畴,“大文化”和“小文化”(Bright,1976)。其中,语言与大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与小文化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如果把文化作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来看,则语言属于人类总体文化,即大文化的范畴。但它在总体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特殊,与总体文化中的其它成分(即)小文化的关系是相对应的。因此可以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也是使人与文化融合一体的媒介。它随着人类的形成而形成,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 从小文化角度来看,语言和文化是同步发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在文化结构中,语义的基本单位是“义素”。义素是词位通过文化结构表示语义的基本单位。一种语言中的词位和义素之间的关系是基本稳定的。这种稳定关系反映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同时使语言成为了解文化的钥匙。但是,词位和义素之间并不一定总是一对一关系。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地区或不同社会圈子的人的不同文化行为也会影响词位和义素的对应关系。 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语音符号系统和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根本所在。不了解一种语言的语言结构,就无法辨认该语言的语音或书写的符号,并从中获取语义。没有掌握法语语言结构的人,就很难辨认法语字母不同组合后所表现出的词义,同样,不懂俄语的人,也会把俄语当成抽象的字母组合,根本不懂它所表达的词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