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历史文献学的基础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学的基础

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4、文献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文献数据化等。

不知道你是为啥报研究生,如果是为了学术研究的话建议不管你喜欢什么方向都先报历史文献学,这和史学理论一样,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其中历史文献学包涵了传统的文字,训诂校勘音韵等小学内容,更是基础的基础。当然,现代以来,出土文献也算是历史文献学研究范畴之一,比如长沙马王堆的,郭店楚简,银雀山等。不过如果不是确实有兴趣,这个学科你是学不下去的。参考书目:张舜徽的史籍举要和中国文献学,郑鹤声兄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通志校雠,金石,图谱,艺文四略,章学诚校雠通义等等。。。历史文献学比较好的学校首推华中师大,北师大和北大,吉林大学等。如果运气不佳比如因为英语等原因被刷不得不调剂的话,例如福建师大的梁韦弦老师为金景芳先生嫡传弟子,也可以考虑。 查看原帖>>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中国史: 1、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 2、 张岂之《中国历史》1-4卷 (高教版); 3、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人民出版社); 4、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5、 詹子庆 《中国古代史》(高教版); 6、 钱穆 《国史大纲》; 7、 张传玺《中国史纲》; 8、 周谷城《中国通史》; 9、 张大可《中国史学史纲》; 10、 晁福林、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上)(下)》(北师大版); 11、 李侃、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 12、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高教版); 13、 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世界史: 1、 吴于廑《世界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 (山东大学出版社); 3、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十卷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科版); 5、 王斯德《世界通史(三卷本)》; 6、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历史文选: 1、 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 2、 张衍田《中国历史文选》(北大版)。 历史文献: 1、 杨燕起《中国历史文献学》; 2、 张传玺《简明中国历史文献》(北大版)。 史学史: 1、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2、 仓修良、魏德良《中国史学史》; 3、 宋衍申《中国史学史纲要》(东北师大版)。 史学理论: 1、 庞卓恒《史学概论》(高教版)。 历史地理: 1、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 蓝勇《历史地理》; 3、 李孝聪《区域历史地理》。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 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 的记录。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 国,约 1200 多年。 三、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 、 ,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尚书》是中国最 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 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 《诗经》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诗三百》 又称 。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 法是赋、比、兴。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五、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 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 。 优缺点: (1)首创国别体。 (2)与《左传》互相参证补充,史料价值高。 (3)缺点:文风、语言不统一。 六、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 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七、 《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 ,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 。 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 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八、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 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 有极重要的地位。 九、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 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 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 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著有《史记》 。 《史记》的成就: (1)创立史书纪传体; (2)内容广泛,规模宏大; (3)厚古薄今,思想进步; (4)尊重史实,秉笔直书; (5)文学成就巨大。 不足:P107 十、 《汉书》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 、 、 1 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下至新朝的王莽地 皇四年(公元 23 年) ,共 230 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成就:P109 缺点:P110 十一、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 ,记载 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 195 年历史。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 成就:P112 缺点:114 十二、 《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三国志》全书一共 六十五卷, 《魏书》三十卷, 《蜀书》十五卷, 《吴书》二十卷。与《史记》 (司马迁) 《汉书》 、 (班 固) 《后汉书》 、 (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成就:P115 缺点:117 十三、 《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 ,终于〈周世宗之 征淮南〉 ,共 1300 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 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 239 事,另附录 66 事。 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十四、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 ,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 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 年) 。全书共 12 卷,约 11 万字。记录 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 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史料来源:P307 十四、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又称《伽蓝记》 ,为北魏人杨炫之 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 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 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成就:P309 缺点:310 十五、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 ,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 成。 《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 19 年间之游历 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十六、 《史通》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史通》包括内 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 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成就与缺点:P336 十七、 《文史通史》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 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文史通义》共 8 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 5 2 卷,外篇 3 卷。 成就:P338 十八、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全书约 60 余万字分为 50 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 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 30 目, 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 论纵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 的历史现和政治思想倾向。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汉族复兴的大道。 成就:P340 缺点:P341 十九、 《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 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 有条目 1009 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 艺文。 二十、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专著。 《明儒学案》系统记载、总结论述明代 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和流派,是明代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的专著。作者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 家”之一的黄宗羲。 价值:P369 二十一、何谓编年体?有何有优缺点?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 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二十二、何谓“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 巧。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 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 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二十三、简述《左传》在中国史学上的成就。P59 二十四、 《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P64 二十五、何谓实录?,将整个朝代的实录完整地保存至今天地实录书有哪几部?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 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 《明实录》《清实录》 、 、 二十六、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作的注有哪些特点?P66 二十七、为什么纪传体史书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正史” 。 中国纪传体史书体现它的人文价值,立传撰书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而纪传体为士大夫提供 这样一个平台,被士大夫认可。而传记里大人物的行为为天下人做了示范作用,符合封建阶级的统 治。再者纪传体史书,有其相当的艺术价值,要求撰写人又较高的文采,是对读书人的一种肯定, 传记里的人物不在北一个个历史时间限制而生动活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所接受。 二十八、史书纪传体为什么会在汉代产生? 首先,经济角度。汉朝结束了秦朝的混乱统治,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经 济高度繁荣。这就为史记这一部史学巨著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其次,政治角度。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重视修史, 3 孔子曾亲自编订《春秋》 。儒家思想的成熟,使得统治者重视历史的记录及教育意义,也成为加强 封建统治的重要方式,政治制度给予了史记重要的政治基础。 第三,个人角度。司马迁出身史学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史学教育,史记的完成,与司马迁 个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十九、班马异同论 “班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与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两人在史学上、文学 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既有类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班固所著《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汉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是把“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前半部照抄《史记》,武帝以后是新作。 司马迁及其《史记》在思想上既吸取了各家学说,又自成一家之言,具有卓越的思想和批判精 神。班固及其《汉书》在思想上尊奉儒家,有明显的正统观念。《汉书》从儒家伦理道德出发,肯 定了一些正直之士,批判了一些奸佞小人,这与《史记》有类似之处,但不具有《史记》那样强烈 的思想锐气和广泛的人民性,有时还表现出与《史记》针锋相对的观点。 《史记》与《汉书》在史传文学上都有高度成就。《史记》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成为 中国史传文学的千古典范。《汉书》在描写手法上继承了《史记》的一些传统,又呈现出不同的风 格。它没有《史记》那样的奇崛多姿,但文章组织严密,语言受到汉辞赋散文影响,繁富绮丽,凝 炼整饬,具有一种雍容典雅之美。 4

著作: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浙江区域史研究:1000-1900》(主编),杭州出版社,2003年。《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与陈晓燕合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1900-2000》(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宋朝简史》(与吴铮强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选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史学文存(1936-2000):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论文集》(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宋史·食货志>补正》(与梁太济同著),中华书局,2008年。《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商务印书馆,2009年。《龙泉司法档案选编 第一辑 晚清时期》,中华书局,2012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与郑嘉励合著),中华书局,2012年。部分论文:《唐宋城市研究学术史批判》,《人文杂志》2013年第1期。《两宋“城市文化”新论》,《文史哲》2012年第5期。《理论与方法:近三十年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史学月刊》2012年第5期。《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酒史与酒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唐代市制再议》,《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宋代城市税制再议》,《文史哲》2011年第3期。《略论元初四明儒士的遗民心态》,《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宋代州县城市市制新议》,载《文史》2011年第1辑,第151-169页。《再论南宋国家财政的几个问题——答刘光临君》,载《台大历史学报》第46期(2010年12月),第177-231页。  《技术传播与社会进步:1930年代浙江蚕桑统制案例分析》,载Christian Lamouroux(蓝克利)主编《中国近现代行业文化研究: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传承与功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9-89页。  《杂学谓博:江南市镇考察忆旧》,载王家范主编《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86-95页。  《唐宋转折视野之下的赋役制度研究》,载《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17-23页;收入李华瑞主编《“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63-277页。  《意象与现实:宋代城市等级刍议》,《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第34-41页。   《视角、史料与方法:关于宋代研究中的“问题”》,载《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第18-24页。《宋徽宗:“昏庸之君”与他的时代》,载《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15-120页。《努力构建以本土经验为基础的史学理论体系一一从宋代“货币地租”问题的争论谈起》,载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39-48页。《中国史研究:“国际化”还是“中国化”》,载《历史研究》2008第2期,46-48页。《从宋代财政史看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地方化》,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7期,14-16页。《宋代城市管理制度》,载《文史》(中华书局)2007年第2期(第79辑),187-228页Behind the form: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e encouragement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 i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 1, N 3, July, 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427-448《精英们“地方化”了吗?——试论韩明士〈政治家绅士〉与“地方史”研究方法》,载(北京)《唐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53-672页。

什么是历史文献学基础

这样的问题你敢在网上问,你对自己也太不负责了吧?找兰州大学官网,然后找研究生院,打电话问招生办啊。应该会有一个详细的说明,可能还会有考点说明。祝你好运

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4、文献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文献数据化等。

历史学基础,一般说的是史学概论及史学文献之类的历史学基础知识。也有的附加了简单的历史学条条知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不过,一般指的是历史文献解读和历史学理论与方法。这些是做史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我感到很奇怪,你怎么不来东部做研究生,为啥到西部去?

中医药历史文化基础论文

我可以给你,不上传,

买本本草纲目回去研究研究不就是了!

去翻翻本草纲目啦

中医药历史文化基础论文题目

知网上看看

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Medline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