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电话

发布时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电话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

南昌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孟广磊,1984年1月出生,2010年7月南昌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毕业,法学硕士学位。曾参加南昌大学学报主编主持的《赣文化通典》江西大事记部分的编写工作,参加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年的学术研讨;曾在《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文化全球化及文化霸权》。从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郭树理、熊瑛子:桑兰赴美诉讼案的法律问题分析,载《中国审判》2011年第6期。 郭树理、宋彬龄:论兴奋剂案件中双方的专家证据力量之平衡——以国际体育仲裁院专家证据制度为视角,载《法学评论》2012年第1期。 郭树理:奥运会仲裁机构及法律精神,载《检察风云》2012年第17期。 郭树理:北京奥运体育仲裁的理论与实践,载《法治研究》2010年第2期。 郭树理、李倩:奥运会特别仲裁机制司法化趋势探讨,载《体育科学》2010年第4期。 郭树理:禁止限制贸易行为理论与职业体育运动中的处罚措施——以加拿大实践为例,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7期。 郭树理:世界杯球票销售的法律问题,载《检察风云》2006年第15期。 理查德·H麦克拉伦、周青山、郭树理:体育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载《仲裁研究》2006年第3期。 郭树理、黄莹:美国反兴奋剂机构的仲裁制度,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郭树理:足球与法律,载《读书》2007年第7期。 郭树理、周青山:南非体育法律制度初探,载《西亚非洲》2007年第7期。 郭树理:体育判例对美国法律制度发展的促进,载《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郭树理:日本体育仲裁制度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8年第1期。 郭树理、夏骄阳:安全保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关键问题,载《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第3期。 郭树理、王蓉:奥运会体育仲裁中的临时措施探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郭树理、肖浩:奥运会志愿服务法律责任问题初探,载《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郭树理、周小英:奥运会特别仲裁管辖权问题探讨,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郭树理、夏骄阳:论国际奥委会的国际法主体资格,载《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与体育纠纷法律救济机制,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郭树理:体育组织内部纪律处罚与纠纷处理机制的完善——以中国足球协会为例,载《法治论丛》2003年第3期。 郭树理:意大利体育法律实践初探,载《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第4期。 郭树理:内地澳门继承制度之法律冲突及其救济,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第3期。 郭树理: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设想,载《法治论丛》2004年第1期。 郭树理:CAS体育仲裁若干问题探讨,载《比较法研究》2004年第5期。 郭树理: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载《法学》2004年第11期。 郭树理: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的适用,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6期。 郭树理:国际体育仲裁院体育仲裁制度评述,载《体育与科学》2002年第6期。 郭树理:《布鲁塞尔公约》在德国的实施情况述评,载《德国研究》2002年第2期。 郭树理:如何利用信息网络研究国际经济法,载《科技与法律》2002年第1期。 郭树理、刘冰:舆论监督、新闻炒作与刑事司法,载《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郭树理:西欧国家晚期仲裁立法改革述评──以英国、比利时、琠典为例,载《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第2期。 郭树理、刘进:“依法治市”含义之我见,载《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第3期。 郭树理: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及其救济——对中国实践的考察,载《法学》2000年第7期。 郭树理: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载《学术界》2000年第6期。 肖永平、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最新发展——民商事司法文书及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事项的合作与协调,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2期。 郭树理:欧盟统一国际破产法运动的最新进展,载《欧洲》2001年第4期。 郭树理:德国法律文化散论,载《德国研究》2001年第3期。 郭树理、郑德成:我国区际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探讨,载《政法论丛》2001年第4期。 郭树理:《海牙民商事司法文书与司法外文书域外送达公约》述评,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第2期。 史蒂芬R·奥顿、郭树理: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到布什诉戈尔案看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两百年,载《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刘进 、郭树理:《商业银行法》实施的障碍及其对策,载《改革与理论》1998年第6期。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探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西部、甘肃、天水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弘扬天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精神、发掘整理其文化、历史、艺术诸方面对人类的贡献。

金科非常不错,江宁那边好点。最好是商学院

金陵不错,你可以去梅兰网上了解这2个学校的资料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是多少

[1]张珍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与艺术设计[D] 淮北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 [2]武宇林 回族民间剪纸及其艺术风格——以阿依舍·井春霞的剪纸为例[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何红一 南方民族民间剪纸对中国剪纸的特殊贡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4]段春华 中国民间剪纸与马蒂斯剪纸的比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戴嘉艳 走过岁月,历久弥新——谈蔚县剪纸与时代发展的全新适应[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6) [6]余晓红 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访湖南望城第一家华夏剪纸博物馆[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7]郭秀 民间剪纸造型手法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8) [8]万炜 黄河三角洲民间剪纸艺术简论[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 [9]赵娅迪 山东民间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J] 美术大观,2010,(5) [10]王媛媛 中国民间剪纸中的牛文化[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2) [11]白航 柳林民间剪纸初探[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12]杨雨佳 创作主体的没落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影响[J] 艺术百家,2010,(4) [13]朱晓红 近现代以来中国民间剪纸研究发展变化思考[J] 装饰,2010,(11) [14]马安君 甘肃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旅游开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1) [15]刘国武,刘贲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文化观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16]吕焰 论格式塔与民间剪纸的造型思维[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17]黄千,王晓华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8]黄千,李英睿 略论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的视觉美感[J] 美术大观,2009,(8) [19]梅玉洁 从齐鲁文化角度看山东民间剪纸[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0]李晓丹 东西方造型基础的追溯——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平面构成之异同[J] 美术大观,2009,(11) [21]董喆 美在人间 贵在纯真——漫话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9,(11) [22]汪辉,肖琼娜 民间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装饰,2006,(2) [23]顾浩,周军 扬州民间剪纸在当下社会的命运[J] 装饰,2006,(7) [24]关健 谈民间剪纸的收藏[J] 装饰,2006,(9) [25]康小花,赵军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J] 美术大观,2006,(10) [26]季玉民,殷晓克 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 美术大观,2006,(10) [27]许中美 浅析乡村女性对民间剪纸传承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06,(11) [28]尚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J] 装饰,2007,(1) [29]黄坚 备极工巧:闽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 [30]陆蕾 浅谈民间剪纸的审美创造[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31]许茵茵 金华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构想[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2]谢群 论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 美术大观,2007,(6) [33]王晓玲 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价值的探究[J] 美术大观,2007,(9) [34]王晓昕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象征体系架构[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9) [35]王继红 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几则断想[J] 淄博师专学报,2006,(2) [36]许中美 民间剪纸里的动物图形寓意[J] 菏泽学院学报,2007,(4) [37]谭嫄嫄,宁绍强 民间剪纸艺术在民族化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08,(12) [38]陆序彦 民间剪纸的精神性及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5) [39]王焰安 试论民间剪纸的版权主体及版权享有[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0]孙琳,陈立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 [41]刘彩清 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42]王景怡,王立秋 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J] 美术大观,2008,(5) [43]王立秋,董其志 民间剪纸艺术在高师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 美术大观,2008,(5) [44]楼正国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设计语言[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7) [45]刘流,张展 毕加索的中国知音——浅谈中国民间剪纸与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中的直觉思维[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6]李志宏 民间剪纸艺术传达方式中的平面构成元素[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47]詹克兢 民间剪纸的艺术语言[J] 艺术百家,2005,(3) [48]何红一 我国南方民间剪纸的历史、现状与保护策略[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9]李滔 民间剪纸中的生活美[J] 装饰,2005,(9) [50]王焰安 对商业形态民间剪纸版权的思考[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主管、天水市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怎么写

文学思潮和价值论研究《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转载1988年《中国文学研究年鉴》选登《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系统论纲》,《文学评论》1989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表现主义文学的兴起与高涨》, 《文学评论》1994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表现主义文艺思潮的嬗变与消退》 《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中国现代文学价值选择的启示意义》(1/2) 《文学评论》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理想人格”设计概观》, 《文艺研究》198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与文学价值体系重建》(1/2)《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卡片摘录《论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与真理之冲突》(1/2) 《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4期转载,《文艺报》、《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辑刊》等摘录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21世纪年度评论----2004年文学评论》转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社科纵横》1997/3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文艺理论》转载《20世纪中外表现主义戏剧关系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3《生命过程的解释与反抗困境的努力-----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特质与价值意蕴》《甘肃社会科学》5 ;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文学角色的喜与悲----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机遇与难题之一》,《飞天》1989/6《神圣与世俗的背反---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机遇与难题之二 》,《飞天》1993/11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中国现代文学价值观念系统的动态描述》, 《西北师大学报》1990/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讫时间与历史分期 》,《甘肃社会科学》1992/4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人格观念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现代的嬗变》《西北师大学报》1992/3《人类性要素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定位》(1/2) 《南开学报》2003/6《审视作为历史“中间物”的“他们”及其文艺理论“遗产”》《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6期《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总结与反思》《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系统与传统文学价值观》《科学 经济 社会》2006年2期《关于21世纪中国文学价值重建的思考》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6期中国文学原型研究《试论中国文学原型系统》(署名程金诚) 《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的意象象征系统》 ,《甘肃社会科学》1994/5《传统文学原型的置换----“五四”文学意象新解 》,《兰州大学学报》1994/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转载《意境与原型 》,《社科纵横》1996/1《新诗的困惑与原型的置换 》,《海上论丛》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原型”概念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3/2 《五四文学原型的变体 》,《西北师大学报》1993/5《论中国现代内倾型作家》, 《甘肃高师学报》1《阴阳原型与中国叙事模式》,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12《中国文学原型研究二题》,《美学与艺术评论》第5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文艺理论和作家作品研究《文学:发展与进步区分说》(署名程 亘) 《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重识中国彩陶艺术价值》 《文艺研究》2001年第6期中国大学人民报刊复印资料《造型艺术》转载《显现与对话 》,《文艺研究》1994年第5期。《文艺理论体系的调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当代文艺思潮》1987年第3期。《文学价值论的哲学特性及其几个重要问题》(1/2) 《兰州大学学报》2003/3《文学价值体系重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4期, 《新华文摘》2005年4期“论点摘录”《文化与学术:异邦的新声与启迪》, 《甘肃社会科学》2004/1 《打开俄罗斯文化的窗户》, 《社会科学报》2004年8月5日《观古今于须臾 笼天地于形内》(画评) 《江苏画刊》1994年第9期《中国西部艺术的独特品格和风度》,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论中国西部独特艺术及其研究思路》, 《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论中国西部独特艺术的文艺人类学价值》, 《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3期《人在早期艺术中的投影----中国彩陶人形器涵义解读》,《艺术学》第3卷第1辑,学林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汉译俄罗斯学术丛书“总序”》,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英雄史诗的起源》(中文译本)序 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出版。《她的灵魂始终是沉默的---<祝福>两个细节的被误解与祥林嫂悲剧的深刻性》《雪莲》1983/3《论茅盾的“新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兰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茅盾研究》1983年4期转载《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 》,《甘肃社会科学》1989年5期。《近年来国内林语堂研究综述》(1/2)《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1/2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清平世界里的暮色人生 》,《飞天》1987年第6期。《令生者无怨 使死者无憾---评<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 《飞天》1998年3期。长篇小说《金瓯缺》评析 《中国当代百部长篇小说评析》,云南教育出版社1992《解构重释与整合重建 》《南方文坛》2001/5《地域性的借重、突破与超越---评长篇小说<雪葬>》 《飞天》2003/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长篇小说的繁荣与缺失》, 《飞天》2006年第7期《向世界报告中国西部的伟业——读报告文学<跨越梦想>》《飞天》2006年8期评吴小美等人《鲁迅与东西方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第4期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系统1900-1949》,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原型批判与重释》,东方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文学原型论》,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远古神韵--中国彩陶艺术论纲》,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国陶瓷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中国西部艺术》,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西方原型美学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与徐行言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大学人文导读》(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文艺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出版。《中国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主编之一),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关注中国西部丛书”(“十五”国家重点选题)6部,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年。《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合著),上海古迹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国现代主义寻踪》(合著),学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参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出版《简明鲁迅词典》(参编),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茅盾年谱》(多人编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出版。《审美学教程》(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程金城文存”7部,读者出版集团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主管、天水市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发行。

湖南南岳衡山人,崇尚自由学问与思想,“虽姓曾,但不爱争权夺利”,创办豪谷研究院,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公共管理研究,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至今,已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课题共10余项;实用新型发明共5项,其中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一、个人专著1、《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因族开发战略研究——理论建构及对红河哈尼族人才资源开发的实证分析》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2、原创《宗教安全论》、《云南宗教问题研究》、《自我开发论》、《人力资源研究散论》、《走出迷茫,读出希望——大学之道与大学生成功励志》、《忽悠“志商”,梦想难圆——中国式成才成功问题探讨》、《走遍梦雄,情系彝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课题研究》、《走遍云南,情系边疆——云南发展问题专题研究》、《左眼看直销,右眼看传销》等学术专著。二、课题类8、主持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多民族共聚地区宗教和谐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以云南为例》(项目编号10XJC730001)。7、主持201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一般项目《楚雄州宗教和谐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Y061)。6、主持2008年度楚雄师范学院课题项目:《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障碍及途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08YJRC04)。5、2010年独立撰写《第二章 少数民族非正常宗教与社会稳定》(10千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杨甫旺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2009年度重点课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非正常宗教与社会稳定研究——以云南“小众教”为例》。(项目编号A09005)4、2007年独立撰写《第六章发展彝州文化产业,建设彝族文化名州》(25千字)楚雄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主任谭斌教授主持:《楚雄和谐发展战略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3、2006年独立撰写《第五章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民间文化禁毒模式》(10千字)云南警官学院陆云教授、博士主持2006年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课题《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禁毒文化建设研究》项目2、2006年独立撰写《第五章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33千字)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任新民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编:《科学人才观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2005年独立撰写《第三章 干部分布情况的描述与分析》(30千字)上海大学郭燕来博士主持的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系统2005年《40年来边疆民族地区干部统计分析与思考——以K市为例》课题三、论文成果类曾在《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发表《党建理论:共产党与时俱进的先导》,《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红河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发表《哈尼族人才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发表《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品德开发》,《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发表《浅谈少数民族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第9期发表《人力资源社会需求与超前开发》,《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第9期发表《哈尼族人才资源开发观察访谈描述分析》,《企业家天地》2007年第10期发表《科学人才观:人才资源开发的新理念》,《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2期发表《浅谈少数民族女性人才资源开发》,《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1期发表《哈尼族和谐水文化调查与思考》,《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发表《楚雄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延边党校学报》2009年第2期发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障碍解决对策探讨》,《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发表《茫然现象与人力资源开发》等学术论文共60余篇。四、发明创造类实用新型发明10余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多功能笔与笔盒专利号为:ZL9

傅玄 傅玄 (217~278) ,字休奕,西晋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南)人。曾任西晋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等监察官吏,敢于“奏劾”,“贵游慑伏”。著有《傅子》120卷,已散佚,今有辑本4卷。傅玄基本上继承了汉代董仲舒、《白虎通》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认为“天地成岁也,先春而后秋;人君之治也,先礼而后刑”。他强调治国在于“贵教”,认为“专任刑名,民不聊生。通儒达道,政乃升平”。 但傅玄比较重视法律的作用,宣称“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他所说的“赏”,首先是指对“修行崇德”者即符合儒家道德标准的人行赏。他强调赏罚二者缺一不可, “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民不乐生,不可得而教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制也。”他甚至说:“礼法殊途而同归,赏刑递用而相济”。傅玄主张认真遵守法律,反对凭个人好恶判案。他说:“释法任情,□佞在下,多疑少决,譬执腐素以御奔马”,是十分危险的。他强调赏罚应不论身份、等级,“有善,虽疏贱必赏;有恶,虽贵近必诛”, “若亲贵犯罪,大者必议,小者必赦,是纵封豕于境内,放长蛇于左右也”。这是对曹魏以来在法律中规定的儒家八议制度的否定。傅玄赞赏曹魏王朝的河南尹傅嘏审案不行刑讯,同时积极拥护恢复肉刑的倡议,认为肉刑可使犯人“终身惩”,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他说“肉刑虽斩其足,犹能生育也”,不妨碍劳动力的增殖。这也符合西晋“土广人稀”的需要。他说:“今有弱子,当陷大辟。问其慈父,必乞以肉刑代之,苟可以生易死也。有道之君,能不以此加百姓乎?” 傅玄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为躲避战乱,举家迁于河内。玄博通众学,善于文词,精通乐律。魏时他曾为弘农太守兼典农校尉,封鹑觚男。傅玄,性刚直,晋武帝时为谏议官,屡陈政见,要求重农轻商、尊儒尚学,以儒道为治国之本,深受重视。在西晋官至司隶校尉。 傅玄极力反对慕虚无与贵刑名的风气,上疏力陈魏贵刑名、尚玄虚的危害,认为魏之风气无异于亡秦之病复发,要求西晋改弦更张,提倡尊儒重教。傅玄有关教育与政治、经济等关系的论述,颇有精当之处,是晋初的一位教育理论家,教育规划的首倡者。 傅玄的主要著作是《傅子》,现仅存24篇,它是研究傅玄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二、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傅玄从人性论与治国安邦两方面论述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在人性的问题上,傅玄不赞成孟轲的“性善论”,也不同意荀况的“性恶论”,而是认为人性既有善的因素,即所谓“好善尚德之性”,又有恶的因素,即所谓“贪荣重利之性”,有善有恶,才是人性的完整涵义。人性中不论是善的因素,还是恶的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变性是人性的最大特点。教育对人性的作用则表现在因善与攻恶两方面,教育就是扬善抑恶的日长日消的过程。而且,教育的功能远大于环境的影响。人在接受教育后,就能为道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傅玄又认为,为防止教育过程发生偏差,确立一定的法度是必要的,只有以教育为主导,以法度为调节因素,教育才能达到教育者所要求的目标。 从治国安邦的角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亦不可小看。傅玄继承德威并举的政治思想,认为治国应备有两手,一为赏,二为罚,“只有德威相济,两手并举,方能“使其民可教可制”。但在德威两者之间,又应以德治为主,必须弘扬德教。通过教育,养成礼义之德,最终才能达到上安下顺、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他把教育看成政治的一部分,是统治的辅助手段,这种观点与传统的“化民成俗”的儒家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论学校教育 振兴国家,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造就主要得力于学校。傅玄列举了九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即:德才、理才、政才、学才、武才、农才、工才、商才、辩才,这些统治人才的培养都应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然而不论何种人才,都必须以崇德修行为先,否则,“道德不修,虽有千金之剑,何所用之”。而道德的养成,要依靠学校教育来达到,“宣德教者,莫明乎学”。但是自东汉末年以来,学校衰废,儒学为人所鄙,魏时玄风兴起。傅玄对此现象深为不满,要求晋武帝整顿纲维时,应该以尊儒尚学为首务,学校以儒学教育为首位。他说:“儒学者,王教之首也。”可见,傅玄的目的在于复兴儒学。值得一提的是,傅玄把尊儒尚学与贵农贱商同样看成事业之要务,振兴教育与发展农业相协调,同是治国要策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这与抛开经济的发展,而一味侈谈发展教育是不同的。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以儒业为贵,严格选拔好儒之士入学受教,慎重聘用学官。只有以“尊其道、贵其业、重其选”为急务,才能振兴衰弱已久的学校教育。 四、论道德教育 傅玄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方面,强调“内省法”,注重自我修养的必要性。他认为修心是修养的关键,因为心乃神明之主,万理之统,有正心必有正德,所以立德的根本在于正心。所谓正心,即以儒道正己,使忠正仁理等时刻存于心中。在傅玄看来,一个人只有自正心开始,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古之君子欲修身治人,必先正心。因此,傅玄反复强调修养只在求之于心而已。如其心正于内,则不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其心性而不迷惘。 值得注意的是,傅玄认为道德教育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经济的发展能促进道德的培养。这种观点与他的政治、经济主张是一致的。经济决定论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傅玄认为既以儒学为治国之道,就应注重传授儒家经典为主的学校教育,尊重儒者,以儒作为一位纯粹的儒者,傅玄能注意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发展,在当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傅玄所处地位显赫,他的主张对晋初经济的繁荣、文教的发达是有影响的。但是随着晋统治的腐朽,玄风的盛行,傅玄大部分主张只作为一种良好的愿望留于史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