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用计量方法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用计量方法研究的论文

你的要求有点苛刻了,恕兄弟我无能为力啊。

请问你们要求用什么软件?stata的行吗

已发

计量经济学论文可以研究的问题有多种,期中比较简单的就是根据数据,建立方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计量经济学的初等知识和Eviews软件,思路、要求和注意事项我觉得这么说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给你一篇我的论文做参考,也许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觉得看的不是很明白的话,可以再留言给我,我把什么思路等告诉你。  计量经济学  期末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大中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级统计学系()班  指导教师:  时 间:  (上面是论文封皮)  2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题目)  一、 经济理论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二、 有关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中出台,原有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目前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体制对居民个人支出的压力较大,而且基本上都是硬性支出,支出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导致居民目前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上升。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经过了一个中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阶段后,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以高档产品为内容的主导性消费热点,如轿车、住房等还远不能纳入大多数人的消费主流,居民现有的购买力不能形成推动主导消费品升级的动力。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因为从居民的消费心理上看,买涨不买降是居民购物的习惯心理。由于居民对物价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因此往往推迟消费,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另外,从统计上分析,由于物价的下降,名义消费增长往往低于实际消费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消费增长幅度的提高。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三、 相关数据收集  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23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表格)  地区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人)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人) 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消费支出(元)  北京 6 8 1 2 9  天津 4 0 6 8 8  石家庄 4 0 3 0 9  太原 3 2 9 9 5  呼和浩特 5 9 2 8 7  沈阳 3 1 5 7 1  大连 6 8 8 1 5  长春 8 7 1 1 2  哈尔滨 4 0 8 5 4  上海 6 9 0 1 3  南京 4 0 4 0 6  杭州 5 9 0 9 2  宁波 5 8 4 2 4  合肥 6 8 5 1 9  福州 7 9 5 4 8  厦门 5 9 7 3 7  南昌 4 8 0 1 4  济南 7 7 3 8 4  青岛 6 8 6 5 7  郑州 4 1 2 2 3  武汉 5 0 5 2 1  长沙 4 1 9 9 8  广州 7 8 6 1 1  四、 模型的建立  根据数据,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  ——人均消费支出  ——常数项  ——回归方程的参数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数  ——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  ——随即误差项  五、实验过程  (一)回归模型参数估计  根据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样本回归方程。  利用Eviews输出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08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180 506 -282633 2159  X1 3490 2332 427889 1704  X2 1209 7866 498528 1513  X3 552510 629371 466766 0239  X4 -180652 742107 -590947 1290  R-squared 721234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659286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8502 Akaike info criterion 77564  Sum squared resid 9 Schwarz criterion 02249  Log likelihood -9199 F-statistic 64259  Durbin-Watson stat 047936 Prob(F-statistic) 000076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关于Eviews输出结果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为: , , , ,  从而初步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Se= (506) (2332) (7866) (629371) (742107)  T= (-282633) (427889) (498528) (466766) (-590947)  F=64259 df=18  模型检验:由于在 的水平下,解释变量 、 、 的检验的P值都大于05,所以变量不显著,说明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进而对模型进行修正。  (二)处理多重共线性  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和处理:  X1: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28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8238 6688 296574 7697  X1 0964 4840 531833 1405  R-squared 100508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057675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6105 Akaike info criterion 68623  Sum squared resid 2 Schwarz criterion 78497  Log likelihood -3917 F-statistic 346511  Durbin-Watson stat 770750 Prob(F-statistic) 140491  X2: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29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641 2658 632596 0156  X2 -1146 9597 -218861 2364  R-squared 066070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021597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7371 Akaike info criterion 72380  Sum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82254  Log likelihood -8237 F-statistic 485623  Durbin-Watson stat 887292 Prob(F-statistic) 236412  X3: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29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8827 8342 326831 1988  X3 540400 095343 667960 0000  R-squared 604712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585888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2575 Akaike info criterion 86402  Sum squared resid 5 Schwarz criterion 96276  Log likelihood -9362 F-statistic 12577  Durbin-Watson stat 064743 Prob(F-statistic) 000013  X4: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30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7094 8178 141465 2665  X4 596476 124231 801338 0001  R-squared 523300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500600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4178 Akaike info criterion 05129  Sum squared resid 1 Schwarz criterion 15003  Log likelihood -0898 F-statistic 05284  Durbin-Watson stat 037087 Prob(F-statistic) 000096  由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 的调整的判定系数最大,因此首先把 引入调整的方程中,然后在分别引入变量 、 、 进行OLS得:  X1、X3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32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8991 9081 -644388 5266  X1 8101 2070 275533 2167  X3 517213 095693 404899 0000  R-squared 634449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597894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1510 Akaike info criterion 87276  Sum squared resid 2 Schwarz criterion 02087  Log likelihood -0368 F-statistic 35596  Durbin-Watson stat 032110 Prob(F-statistic) 000043  X2、X3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33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5536 1435 451015 6568  X2 -00981 0392 -110678 9130  X3 536856 102783 223221 0000  R-squared 604954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565449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7747 Akaike info criterion 95036  Sum squared resid 0 Schwarz criterion 09847  Log likelihood -9292 F-statistic 31348  Durbin-Watson stat 063247 Prob(F-statistic) 000093  X3、X4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34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7015 5882 326290 0306  X3 766892 553402 192782 0046  X4 -473721 656624 -244390 0363  R-squared 684240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652664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11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2634  Sum squared resid 0 Schwarz criterion 87445  Log likelihood -3529 F-statistic 66965  Durbin-Watson stat 111635 Prob(F-statistic) 000010  由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引入X4时方程的调整判定系数最大,且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再分别引入X1、X2进行分析。  X1、X3、X4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37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6693 8464 479562 6370  X1 29944 6512 366505 7180  X3 652622 646003 558228 0192  X4 -345001 757634 -775265 0919  R-squared 686457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636950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0712 Akaike info criterion 80625  Sum squared resid 3 Schwarz criterion 00373  Log likelihood -2719 F-statistic 86591  Durbin-Watson stat 082104 Prob(F-statistic) 000050  X2、X3、X4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38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60939 2088 127981 8995  X2 1557 9303 575948 5714  X3 886588 600027 144175 0053  X4 -596394 701018 -277251 0345  R-squared 689658 Mean dependent var 2913  Adjusted R-squared 640657 SD dependent var 1711  SE of regression 3798 Akaike info criterion 79599  Sum squared resid 8 Schwarz criterion 99347  Log likelihood -1539 F-statistic 07429  Durbin-Watson stat 143110 Prob(F-statistic) 000046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 的水平下,解释变量 、 的检验的P值都大于05,解释变量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模型中只能引入X3、X4两个变量。则调整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Se= (5882) (553402) (656624)  T= (326290) (192782) (-244390)  F=66965 df=20  (三)异方差性的检验  对模型 进行怀特检验: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071659 Probability 399378  Obs*R-squared 423847 Probability 351673  Test Equation:  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11/07 Time: 16:53  Sample: 1 23  Included observations: 23  Variable Coefficient S Error t-Statistic P  C 50 9 266460 7929  X3 9623 1924 394723 6977  X3^2 -071268 187278 -380548 7080  X4 -6779 3390 -467114 6460  X4^2 121138 229933 526841 6047  R-squared 192341 Mean dependent var 87  Adjusted R-squared 012861 SD dependent var 54  SE of regression 59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207  Sum squared resid 60E+09 Schwarz criterion 36892  Log likelihood -9038 F-statistic 071659  Durbin-Watson stat 968939 Prob(F-statistic) 399378  由检验结果可知, ,由White检验知,在 时,查 分布表,得临界值 (20)=1435,因为 < (5)= 1435,所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  (四)自相关的检验  由模型的输出结果可知,估计结果都比较满意,无论是回归方程检验,还是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检验概率,都显著小于05,D-W值为111635,显著性水平 =05下查Durbin-Watson表,其中n=23,解释变量的个数为2,得到下限临界值 ,上限临界值 , =543

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的论文

需要先了解—— 定量研究与数值数据或可测量的数据相关。它用于研究一大群人,通过执行统计、数学或计算技术收集信息。 定量分析法包含的基本分析方法很多,你的这个既然写趋势以及现状,就用趋势分析法即可,找数据。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其实还是满有意思的,不要听别人胡说论文和大学一样是混的,收获很大。偶也在写论文,努力啊!

使用一定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小课题方案更好的实施和推广,同时可以使课题研究具有一定依据。

文献计量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是以几个经验统计规律为核心的。例如:表征出科技文献作者分布的洛特卡定律(1926);表征文献中词频分布的齐普夫定律(1948);确定某一学科论文在期刊中分布的布拉德福定律(1934)等。文献计量学一直围绕这几个定律,沿着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验证与完善这些经验定律;其二是扩大与推广这些经验定律的实际应用。目前,文献计量学应用十分广泛。微观的应用有确定核心文献,评价出版物,考察文献利用率,实现书情报部门的科学管理。宏观的应用有设计更经济的情报系统和网络,提高情报处理效率,寻找文献服务中的弊端与缺陷,预测出版方向,发展并完善情报基础理论等。由于存在影响文献情报流的人为因素,很多文献问题尚难以定量化。特别是由于文献系统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不可能获得足够的、有效的信息,来揭示文献的宏观规律。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赖于数学工具和统计学技术的支持,移植或利用更有效的数学工具和统计学方法,将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得出对主、客观事物认识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通常不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的接触,而是通过文献来间接地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它包括文献计量学法、引文分析法等。简单地说,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GB3792.1—83,文献著录总则)。它由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四部分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文献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出版或加工的形式,可以将文献分为图书、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产品样本、档案文献、“灰色”文献等;从文献加工层次,可以将其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为人们利用这种方法展开研究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1)应适当选择所需的文献。现在是一个信息膨胀的时代,大量的文献都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应的信息。我们要从大量的文献当中找到适合研究目标的文献,特别是要注意选取第一手的原始材料、相对权威的信息源、完整和系统的文献材料。对于历史文献要注重进行考据工作,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能泥古守旧。如法国学者乔治勒费尔(1874—1956)为撰写《法国革命时期的诺尔郡农民》一书,查阅了1066份公证人记录和大量的其他文献,编制了200多页统计图表,深入论证了大革命时代诺尔郡的农村状况。(2)应恰当确定某类文献中所要观察的项目。文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我们要确定所要观察的是哪些项目,这样才能避免其他信息的干扰。如我们要研究某类学术期刊的作者情况,只要从文献中找到相关著者的信息即可,没必要对其他的信息进行采集。这样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保证想获得的信息不被其他的信息污染。(3)应列出观察项目的分布表。为了在观察时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通常要在调研文献前确定一些标准,对观察所要获取的项目确定下来,以此来指导以后的观察活动。如以与《红楼梦》相关的文献为对象展开研究,可以根据文献推出的年代为总线,把各个时代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种类、作者、发表时间、主要观点、发文和语种、作者所在地区、作者所在的工作机构、文献的题名等项目为观察内容。通过对信息的分类、汇总、统计,可以发现《红楼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4)应归纳、统计和分析有关的事实、术语、数据等。由于人们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者的认识不同,对于一些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形成许多种概念。如对于某个概念,在不同的年代,由于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各个学科的学者都会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各种不同的定义。文献研究就是要以众多的定义作为研究的基础,对它们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共同点。(5)应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有关的观点、结论等。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目的性很强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要利用类比、归纳、统计等方法,从普遍的事实和数据中找到共性的内容,然后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其进行一定的抽象,最终形成一定的理论观点或结论。《南京大学在西方图书馆学,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贡献》[2]这篇文章通过对大量文献的调研、分析和汇总,发现了南京大学在开设图书馆学相关课程、创办最早的图书馆学专业、创办最早的图书馆学期刊、筹建中国图书馆协会、培养图书馆学专门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它在西方图书馆学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会计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你只要看到成绩有60分就是过关了,可以顺利拿到证书,初级会计职称现在已经逐步实行机考了,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知识,考试的时候是随机抽题的。机考不存在重点和非重点,机考变化大、题量多、知识点广、难度高,不存在重点和非重点,

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 案例分析法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  6 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 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2 调查法 :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3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4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一)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三)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四)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五)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分利用录象、录音等现代化手段。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5 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注意经验的 先 进 性(观念必须更新)  二、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三、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四、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6 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7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8 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我建议选择财务计财务计主要研究我企业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企业计理论与实务包括企业资金筹集配与使用企业资产形、运用、保值、增值及提高效益途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手段;企业计政策选择计决策实施、计准则具体运用财务与计理论企业经营位作用实践;探讨财务管理与计换算结合点及协调等际计研究资本主义家财务计理论、制度包括西计发展史现代西计本质特征际计准则并与我计理论、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我计改革企业(营企业、集体企业、私企业、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计管理业面更宽财务计厉害混企业CFO手左膀右臂薪水用说

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是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其计量对象主要是:文献量(各种出版物,尤以期刊论文和引文居多)、作者数 (个人集体或团体)、词汇数(各种文献标识,其中以叙词居多)文献计量学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其输出务必是“量”。

人们对文献定量化的研究, 可以回溯到 20世纪初。1917年FJ科尔和NB伊尔斯首先采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1543~1860年所发表的比较解剖学文献,对有关图书和期刊文章进行统计,并按 国别加以分类。1923 年EW休姆提出“文献统计学”一词,并解释为:“通过对书面交流的统计及对其他方面的分析,以观察书面交流的过程,及某个学科的性质和发展方向。”1969年文献学家 A普里查德提出用文 献计量学代替文献统计学,他把文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由期刊扩展到所有的书刊资料。目前,文献计量学已成为情报学和文献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同时也展现出重要的方法论价值,成为情报学的一个特殊研究方法。在情报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中,文献计量学已渐居核心地位,是与科学传播及基础理论关系密切的学术环节。现在全世界每年发表的文献计量学学术论文约为400~500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