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民国时期期刊索引书籍排名

发布时间:

民国时期期刊索引书籍排名

推荐民国军事史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只说三本: 1、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文笔风趣幽默,文采又好,偏偏还是学术书籍,好看到爆。正规渠道买不到,某宝有打印版网上也有电子书,强烈推荐。2、叶曙明《国会现场》,了解那个时代的国会立法,几届国会命运蹉跎轮流转换,联系当今,不禁心生感叹。作者文笔也很好。3、沈博爱《蹉跎坡旧事》,看石扉客的平民父亲如何描写那个时代的农耕子弟生活,文笔朴实无华,也很好看。

诞生于抗日岁月的报纸:《进步日报》、《奋斗日报》、《救国日报》、《正义报》、《救亡情报》、《复兴日报》等等;以“中”字开头的报纸:《中报》、《中央晚报》、《中国时报》、《中苏日报》、《中国画报》、《中国儿童新报》等等;地域类报纸:《金坛日报》(国民党元老于佑任题写报头》、《澄清日报》(江阴地区,由社会名流叶楚伧题写报头)、《苏北日报》、《北平评论》、《北平老百姓日报》、《上海人报》等等;专业类报纸:《晶报》(商业信息类)、《品报》(登载小说连载等文艺作品)、《铁道时报》(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题写报头)、《常识》(文化名人胡适题写报头》、《小孩报》、《俗文学》、《戏剧报》、《电影报》、《演艺报》、《总统府公报》。另外,军事类报纸有:《军事日报》、《华北解放军报》、《军政报》等。专用上海方言撰文的报纸《奋报》(小开版);以淡红色粉纸印刷的《幸福报》(颜色与报名及内容吻合)、《世界画报》(铜版纸印刷)。上世纪三十年代少数报纸的报头已采用套红刊印,如《中报》、《民众日报》、《新民报》等。极少数还有彩色插页。有些报纸的文字除了汉字,还有英文、俄文、回文的,如《东方日报》,正版为汉字,背面则为英文;《实话报》(由苏军于抗日战争结束后设在我国辽东北岛的指挥部主办)报眉为俄文。另有几份日本侵略者占领我东三省时发行的《满洲日日新闻》等报纸,文字为汉字、日文间有。在上述的一些早期报纸中,排版艺术令人折服。发行于民国六年的《铎声》报,头版样式新颖大胆,给读者以过目不忘的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以上介绍的各类报纸,有政府办的,有机关团体办的,亦有私人营办的。  重点推介创建于我国清朝的《申报》。《申报》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集资1600两白银在上海创办。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别称“申”的原因,是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为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美查在上海创办地方报,由此取名“申报”。有史料记载,《申报》创办初期好多年,报纸日销售量仅为600份,然而影响却十分广远。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录《报海旧闻》中有记载:“《申报》几乎就是报纸的代名词,人们包东西时常说‘拿张申报纸来包包’。”《申报》从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虽然几易其主,但总体上坚持的策略是“义利兼顾”。1881年,《申报》的发行(销售)范围已从城市拓展到乡镇,并从本埠扩展到外埠。在北京、天津、南京、苏州、扬州、宁波等地设分销处。到1888年,已经发展成为在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大的新闻类报纸,成为中国官府、民间重要的日常读物。据悉,《申报》的办报方针是,不只为士大夫所赏,亦为工农商贾所通晓。其文字风格讲究通俗性和可读性,社会新闻和论说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场,而且注重刊登议论时政的论说文。到了1897年,《申报》日销售量达到万余份。我国著名民主人士史量才1912年接办《申报》。史量才在新闻业务和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引进先进设备,注重广告业务开拓,到1915年后,《申报》刊登广告的版面大于新闻版面。1916年《申报》日售1万4千份,1917年日售2万份,1922年成为实力雄厚的大报。在《申报》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还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报人,如著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等,都先后应聘担任《申报》的特别通信记者。《申报》作为旧中国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商业(企业经营)新闻报纸,是大报中的精品。时至今日,《申报》仍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当代媒体借鉴

民国时期期刊索引书籍

关于各路吴佩俘、冯玉祥,阎百川等军阀的,《封面中国》,作者:李辉《吴佩孚将军传》和《蒋百里先生传《国殇》,作者:张洪涛

馆徽 创意与设计:程焕文艺术创作:陈冰云设计时间:1999年5月释义:1.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徽的设计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融馆藏特色与信息服务于一炉,凸现馆训“智慧与服务”之理念,构成独特优美的图形。2.馆徽由中文字圕演变而成。“圕”字为“图书馆”的中文缩写,此字由曾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杜定友先生于1927年创造,该字曾被多种字典收录,并在中国和日本图书馆界广泛使用。杜定友先生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和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享有“北刘(国钧)南杜(定友)”和“中西两杜”(杜定友、杜威)的盛誉。以此字作为中山大学图书馆馆徽的原创理念,体现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同仁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远大理想。3.从整体上看,馆徽形如光芒四射的光盘,寓意中山大学图书馆迈向光辉灿烂的数字化网络时代。4.馆徽中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字样以汉字和英文相对照、古代文字与现代文字相辉映,体现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兼收并蓄古今中外文献的馆藏发展理念和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方式。5.围绕“书”字四周的光环如同通达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寓意中山大学图书馆致力于通过数字化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理念。6.图形正中的“书”字采用中国古代的篆书字体,既含有中国具有古代灿烂的古代明和悠久的文字史、图书史及图书馆史的意义,又含有中山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古籍馆藏的意义。7.在书法上,篆书“书”字的上下部平滑圆润,中部劲秀工整,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妙趣与优雅,其中“书”字的中部形如鳞次飞檐和满盈插架,具有“汗牛充栋”的涵义。8.在整体效果上,馆徽图形简明直观、动静结合,既具有易识易记的特点,又具有赏心悦目的文化感染力。9.馆徽以蓝色为基本底色,寓意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同时,亦可根据实际需要或变换底色,或免去底色,使馆徽具有灵活的多重使用价值。 一.证件类型中山大学图书馆的读者包括办理了读者证件的本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与本校有协作任务的校外人员,有效读者证件包括在有效期内的校园卡、借书证、临时阅览证、校友卡(需与身份证同时使用)。读者凭有效读者证件进入图书馆,并按其规定使用。借书证由图书馆流通阅览部统一发放和管理。二.办证资格凡该校教职员工和在籍研究生、本科生及进修、短训的师生均有资格申请办理中山大学图书馆借书证。每位读者只能拥有一个有效借书证。三.证件办理方法 借书证(校园卡) 新进固定编制教工和博士后,凭学校统一发放的报到表,携带校园卡和身份证到各校区图书馆总服务台办理开通注册手续。 流动编制教工、访问学者、进修教师及合同制教工,如需开通借书功能,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好《中山大学图书馆临时借书证申请表》,并携带报到表和校园卡、身份证到各校区流通服务前台办理开通借书手续;合同制教工需带上已填好的借书证申请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校园卡和身份证到各校区流通服务前台办理开通注册手续。 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各类学生,取得校园卡后,由本人直接在图书馆主页激活校园卡的借书权限。 非全日制的其他学生,如需开通借书功能,由本人提出申请,填好《中山大学图书馆临时借书证申请表》,并携带校园卡和学生证、身份证到各校区流通服务前台办理开通借书手续。 临时阅览证(如需阅览特藏文献,须带身份证、单位介绍信) 校外的高校师生、军人:凭身份证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每证每天收费10元,最长一次可办3天。如能同时出示工作证、学生证或军官证,则每证每天收费5元。该证提供书刊阅览和电子阅览室服务,同时须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校外其他人员:凭身份证申请,批准后方可办理。每证每天收费10元,最长一次办3天。该证提供书刊阅览和电子阅览室服务,同时须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暨南大学通用阅览证 在职教职工、在校学生可携带一张小一寸照片和校园卡到南校区流通阅览部办理暨南大学通用阅览证,该证只提供阅览。 书证续期 流动编制、合同编制教工:请带上续聘合同的原件和复印件到各校区流通服务前台办理续期手续。 学生:已在院系、研究生院办理延期申请的读者,请到各校区流通服务前台由工作人员登录研究生教务系统查实后进行修改。 注: 伍舜德图书馆临时阅览证到南校区图书馆一楼总服务台办理。 中大校友可凭校友卡(已注销的校园卡)与身份证(须同时出示)登记入馆,提供书刊阅览和电子阅览室服务。 高等教育学院、南方学院、新华学院等学生,可以凭学生证进馆阅览,无须办理临时阅览证。 目前珠海校区尚未开展临时阅览证服务。珠海校区图书馆面向珠海市民开放,市民可凭有效珠海市身份证登记入馆,无须办理临时阅览证。此外,非珠海市民,但是为珠海市实属单位工作人员及军人可凭有效工作证或军官证登记入馆,亦无须办理临时阅览证。但只限于馆内阅览,不可使用电子资源。 四 借阅权限 自2014年4月23日起,持校园卡借书的读者外借册数无上限、预约册数无上限。 借期30天;可续借一次,续借期不超过30天,即借期从续借当天起,顺延30天。例如在2014年4月23日借书,应还日期为2014年5月23日,在此日期前可续借一次。如在2014年5月1日续借,借期从当日起顺延30天,应还日期改为2014年5月31日。 应还书籍如有他人预约,则不能续借。 特藏、期刊、报纸一律不外借。 五 催还制度图书到期前5天,系统会自动发邮件提示读者图书快到期;图书到期后,系统也会再发邮件提醒图书已到期。实行图书预约催还制度,即当图书借出后被人预约,图书馆即发预约催还通知,提醒持书读者该书已被预约,不能续借,请在规定时间内还书。 当外借图书被人预约,持书读者将会收到“图书预约催还通知”电子邮件,邮件将告知新的应还日期。持书读者也可查阅OPAC中的个人借阅信息。 收到“图书预约催还通知”的读者请及时归还图书,否则在“催还后应还日期”起停止借阅权限(包括外借、续借、预约)。 当预约者取消预约请求后,系统会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图书预约催还取消通知”,告知催还的图书已恢复到原始的应还日期。 系统将在保证读者一个借期(30天)的前提下重新计算应还日期。 “催还后应还日期”的计算方法如下 若“被预约当天+7天”还不到一个借期(30天),则“催还后应还日期”等于“原始应还日期”,图书可持有到原应还日期。若“被预约当天+7天”已超过一个借期(30天),则“催还后应还日期”等于“预约催还通知”发送日+7天,持书者应在“预约催还通知”发送日起7天内归还图书。(注意:图书续借后,又被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应还日期可能会提前。)六.妥善保管读者证件 有效读者证件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不得重复领取,不得使用他人证件。如使用他人证件,一经发现将暂停该证件的使用权限,需有效证件持有者本人来馆重新开通。 读者对借书证要妥善保管,如有遗失要及时来馆挂失。借书证遗失后未挂失所造成的后果,由丢失者本人承担。 每个读者享有公平、免费、长期、反复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权利,同时,其行为受“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道德规范”约束并承担相应责任。 七.退证手续读者离开学校时(包括毕业离校、工作调动、休学、退学、出国、博士后离站、进修结业等)须清还所有外借图书,方可办理离校手续。八.读者向图书馆申请办理相关证件即认为承诺遵行本办法,作为读者与图书馆就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所达成的协议。九.图书馆有权根据资源和读者情况对本办法进行修改并在馆内公告,而不需通知到已办理图书馆相关证件的每一个读者。十.本办法解释权归属图书馆。(入馆须知资料来源: ) 南校区总馆开放时间图书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7:30-22:30 劳动节、国庆、春节等特殊节假日另行通知。 办公室 周一至周五 8:00-11:50;14:30-17:30 周六 不开放 周日 不开放 流通部 借还书处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保存本、台湾文献馆 周一至周日 8:00-12:00;14:30-17:30 参考咨询部 电子阅览 周一至周日 8:00-22:00 特藏部 特藏厅(四楼) 周一至周五 8:00-17:30 珍藏厅(五楼) 周一至周五 8:00-12:00;14:30-17:30 北校区医学图书馆开放时间图书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 7:30-22:00 周六 8:00-17:20 周日 8:00-22:00 流通部 科技书库(后座二至三楼) 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六 8:30-12:00;14:30-17:20 周日 8:30-12:00;14:30-17:20;18:30-22:00 保存本书&工具书库(后座四楼) 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六 8:30-12:00;14:30-17:20 周日 8:30-12:00;14:30-17:20;18:30-22:00 社科书库(后座五楼) 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六 8:30-12:00;14:30-17:20 周日 8:30-12:00;14:30-17:20;18:30-22:00 外文书库(后座六楼) 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六 8:30-12:00;14:30-17:20 周日 8:30-12:00;14:30-17:20;18:30-22:00 期刊部 中文现、过刊阅览(前座一楼西)外文过刊(前座二楼西) 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六 8:30-17:20 周日 8:30-22:00 报刊阅览大厅(前座二楼) 周一至周五 7:30-22:00 周六 8:00-17:20 周日 8:00-22:00 文献传递&学位论文递交(前座二楼西) 周一至周五 8:00-12:00;14:30-17:20 周六、日 不开放 中外文过刊&学位论文纸本(后座七至九楼) 周一至周五 8:00-12:00;14:30-17:20 周六、日 不开放 参考咨询部 电子阅览1室(前座二楼) 周一至周五 8:00-22:00 周六 8:30-17:30 周日 8:30-22:00 电子阅览2室(前座二楼) 周一至周五 8:00-11:30;14:30-17:20 周六 8:00-11:30;14:30-17:30 周日 8:30-11:30;14:30-17:30;18:30-22:00 参考咨询查新室、文检教研室(前座一楼东侧) 周一至周五 8:00-12:00;14:30-17:20 周六、日 不开放 荟萃编辑部(后座一楼西) 周一至周五 8:00-12:00;14:30-17:20 周六、日 不开放 东校区图书馆开放时间  图书馆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8:00-22:30 流通台 8:00-22:30 喜乐斯 8:00-22:30 办公室 9:00-12:00;13:00-17:00 劳动节、国庆、春节等特殊节假日另行通知 珠海校区图书馆开放时间图书馆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假日另行通知。 图书馆各学科分管开放时间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 周一至周日 8:00-22:30 周六晚间闭馆。劳动节、国庆、春节等特殊节假日另行通知。 注意: 除正常开放时间的星期一至星期五所有部门都开放外,其他时间并非所有部门都开放。 更具体开放时间表可登陆各校区主页查询。 在闭馆时间之前15分钟开始,停止读者进入书库和阅览室;之前5分钟,停止办理借书手续。 假期开放时间常有变化,请注意图书馆公告。 (开放时间资料来源: ) 南校区总馆楼层位置分类收藏内容一楼 西区大厅 联机书目查询 配置12台终端,供读者查询馆藏书目。 总服务台提供中外文图书外借、续借、书证注册、挂失等。阅览座位60席。馆际互借办公室 负责馆际互借业务及本馆图书预约服务 夹层书库一层 最近新书 收藏最近(2010~2014年)出版中文图书约10万册,开架借阅。阅览座位64席。   密集书库(地下室) 收藏1990年前出版的中外文过刊12万册(包括1990年) 中区 非书资料  电子阅览 配置92台电脑。其中,56台为电子资源检索专用机,提供各种电子资源(包括300多个光盘及网络数据库,近7万份电子期刊,4万多篇学位论文,122万余种电子图书)的检索、浏览、下载;36台为多媒体资源阅览专用机,可提供多媒体光盘计算机阅览服务。 北区 参考工具书 收藏参考工具书中文5万多种,外文8000余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12席。 二楼 西区 现期期刊 收藏中文现刊3100余种及外文现刊1400多种,赠刊300余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10席。 夹层书库二层 外文过期报纸 收藏外文报纸合订本2万余册,开架阅览。 夹层书库三层 中文过期报纸 收藏中文报纸合订本5万余册,开架阅览。 中区 现期报纸 收藏中外文报纸约220种,开架阅览。 中区、北区 过期期刊 收藏1990年后出版中文期刊和外文期刊合订本3万余册,阅览座位420席。 三楼 西区 外国文献馆 收藏外文图书5万余册,开架阅览,可外借。阅览座位106席。 中区、北区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馆 收藏2009年以前(含2009年)出版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图书52万余册,开架阅览,可外借。阅览座位356席。 夹层书库四层 自然科学馆 收藏2009年以前(含2009年)出版的中文自然科学类图书18万余册,开架阅览,可外借。阅览座位16席。 夹层书库五层 外文理科图书、岩波书店日文赠书 收藏日文图书3万余册,外文理科图书3万册,开架阅览,可外借。阅览座位16席 四楼 南区 台湾文献馆 港澳台书刊文献资料3万多册。阅览座位24席。不外借。 西区夹层 保存本阅览厅 收藏解放后中文保存本图书,吴宏聪、叶汝贤、端木正、刘翔、石汉基捐赠的图书共计20万余册。有阅览座位40席。不外借。 书库六层 中区 特藏厅 收藏精平装新版影印古籍4万册;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编方志8000册;影印本报纸2000册。开架阅览,不外借。有阅览座位54席。 校史文献室 位于图书馆四楼特藏厅内,收藏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山大学、岭南大学的各种书、刊及学位论文共8000余册;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教工著作、校友赠书、出版社赠书、学校简介、招生情况、学生社团刊物等共6000余册;1978年以来的博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后出站报告19000余册。 商衍鎏、商承祚纪念室 开架阅览,不外借。 陈寅恪纪念室 开架阅览,不外借。 李新魁纪念室 开架阅览,不外借。 戴镏龄纪念室 开架阅览,不外借。 梁方仲纪念室 开架阅览,不外借。 安志敏纪念室 开架阅览,不外借。 东区 数字化实验室 负责馆藏碑帖及大型图录的扫描,不对外服务。 五楼 南区 邹鲁校长纪念厅 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的纪念室 中区、北区 珍藏馆 收藏普通古籍3万余种,30万册。涵盖经、史、子、集、丛各个门类,以地方志及岭南地方文献为收藏特色。  闭架阅览。 夹层书库七层 民国珍藏馆 收藏1952年前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所藏民国时期中文图书近10万册,期刊17余万册,报纸约3000册。  闭架阅览。 夹层书库八层 聚珍厅 收藏善本古籍4000种6万册、碑帖38161件。 东区 聚贤厅 多功能报告厅,读者教育与培训,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 北校区图书馆(医学分馆)位置 分类 收藏内容 前座   一楼西外文现刊阅览室收藏外文现刊480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8席,配置4台检索终端。一楼西、二楼西外文过刊库收藏外文过刊8万余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46席。二楼报刊阅览大厅收藏报纸60余种,社科类现刊350余种,赠送医学类现刊10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72席。后座  二楼中文现刊阅览室收藏中文现刊1006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66席,配置4台检索终端。二楼、三楼中文过刊库收藏中文过刊8万余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0席。四楼、五楼中文书库收藏中文图书近20万册,可外借。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2席。配置2台检索终端。六楼外文书库收藏外文图书4万多册,可外借。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6席。配置4台检索终端。七楼保存本书库收藏中文保存本图书6万多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4席。八楼工具书库收藏参考工具书及索引类刊物2万多册,收藏学位论文9000多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30席。九楼外文过刊库收藏1970年前的英文过刊2万多册,日文过刊4350册,俄文过刊4812册。东校区图书馆 楼层 位置 收藏内容 一楼西侧法学书刊3万册二楼东侧工具书5000余种东南角现期报纸217种西侧现期期刊1997种中庭电子阅览区112台电脑,可检索中大图书馆订购的所有电子资源三楼全部中外文图书约34万册,受理校区间图书借阅四楼东侧及西侧部分过刊约15万册西侧大部分过报约2万册五楼全部喜乐斯藏书约12万种,15万册六楼西侧部分陈纶绪司铎藏书约6万册,中图法分类,闭架馆理,仅供馆内阅览西侧及东侧部分以旧杜威法分类的“旧外文”图书,约7万册,闭架管理,可外借东侧大部分以刘国钧分类法分类的中文图书馆,约23万余册,闭架管理,可外借地下书库东侧图书近10万册,期刊1万余册珠海校区图书馆位置 收藏内容1楼:现期报刊 约2000种现刊和200多种现期报纸,馆内阅览2楼:电子阅览室提供读者电脑免费上机3楼:参考文献文科基地参考工具书及文科基地(文史哲)图书,馆内阅览4楼:中文图书(A–C类)中文社会科学图书A-C,可外借6楼:中文图书(D-H类)中文社会科学图书D-H,可外借7楼:中文图书(I-K&Z类)中文社会科学图书I-K&Z类,可外借8楼:中文图书(N-X类)中文自然科学图书(TP类计算机图书在三角区里),可外借9楼:过期期刊过期期刊合订本(2010-),馆内阅览10楼:外文图书外文图书,三角区设有小语种专藏,可外借11楼:过期报纸过期报纸合订本,馆内阅览12楼:香港赠书香港赠送外文图书(美国国会分类法排序),可外借经济与管理学科分馆(伍舜德图书馆)位置 分类 收 藏 内 容 一楼 101 多媒体教室 配置多媒体演示设施和20多个座位,提供小型课程和讲座、会议使用。 102 院史展览室 展出岭南学院20年来的教学科研成就和学科发展历程,1-4楼楼梯墙壁同时分布个专题岭南院史图片展和相关资料介绍。 北区 学生自修室 设有自修座位165个。 二楼 201 科研成果展示室 岭南学院教师和学生科研成果展示陈列。 202 项目办公室 岭南学院博士后工作站。 南区 学生自修室 设有自修座位210个。 西区 教师办公室 —— 北区 教师办公室讨论室 设置两个讨论区和咖啡茶座。 三     楼 301 馆长办公室 —— 302 期刊采编室 —— 304 期刊阅览室 半开架阅览,不外借。收藏中外文经济管理类现刊600多种,报纸33种,2005年以后岭南学院博硕士论文2212册,2005年以后过刊合订本5885册 306 电子阅览室 配置电脑10余台,同时提供近50多个网络端口提供读者自带笔记本上网使用。 西区 教师办公室 岭南学院教师办公室 四楼 401 图书采编室 —— 402 收藏书库 岭南旧书和1998以前报刊密集收藏书库。不流通。 404 流通书库 开架借阅,收藏中外文经济管理类图书、词典、百科全书共计6万余册。 406 参考书库 开架在室阅览,不外借。收藏MIT赠书、各类年鉴、岭南学院教师科研成果、经济管理类教参书等共计近万册,2005年之前中外文过刊合订本16000余册,2004年之前岭南学院博硕士论文1030册,各类随书光盘400余张。 西区 教师办公室 岭南学院教师办公室 (馆藏布局资料来源: )

《国殇》张洪涛

1、打开_tsdc/st/news/html,最下面,点击中间“进入使用”,进入新页面2、新页面左下方,点击“申请试用”,注册使用账号,免费到12月31号

民国时期期刊索引书籍推荐

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这个还不错,看看吧!也能找到书的!

世界通史(香港史)

关于各路吴佩俘、冯玉祥,阎百川等军阀的,《封面中国》,作者:李辉《吴佩孚将军传》和《蒋百里先生传《国殇》,作者:张洪涛

《国殇》张洪涛

民国时期期刊索引书籍有哪些

你要看什么类型的啊!

推荐民国军事史

在编辑过程中,《民国时期总书目》分为二十个分册先后分头进行工作。其分类体系和收书数量略述如下。 哲学、心理学,一册,收书3450种。总论(214种),马克思主义哲学(233种)中国哲学 (1138种),外国哲学(324种)逻辑学(112种),美学(27种),伦理学(1037种)心理学(365种) 宗教,一册,收书4617种。总论(180种)佛教(1108种),道教(76种)伊斯兰教(134种),基督教(2810种),其它宗教(94种)迷信术数(215种) 社会科学总类,一册,收书3526种。总论(280种),统计学(327种)社会学(2741种),人口学(113种)管理学(61种),人才学(4种) 政治,上、下册,收书14697种。政治理论(1053种)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451种),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937种)世界各国政治(10845种),外交、国际关系(1411种) 法律,一册,收书4368种。法学(605种),宪法(667种)部门法(9种),行政法(708种)民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415种),商法(253种)刑法、诉讼法、应用法学(545种),立法、司法(922种)国际法、国际私法(244种) 军事,一册,收书5563种。军事理论(229种)世界军事(575种),中国军事(3150种),各国军事(306种)战略战术(418种),军事技术(772种)军事地理学(113种) 经济,上、下册,收书16034种。经济理论(736种)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2444种)经济计划与管理(1371种)农业经济(2130种),工业经济(1495种)交通运输经济(1323种),邮电经济(7种)贸易经济(1573种),财政金融(4065种) 文化科学,收书1585种。文化理论(29种),世界及各国文化事业概况(219种)信息与知识传播(1204种)科学、科学研究(133种) 艺术,收书2825种。艺术理论(111种),世界各国艺术概况(123种)绘画(681种),书法、篆刻(45种),雕塑(8种)摄影艺术(54种),工艺美术(79种)音乐(1117种),舞蹈(35种)戏剧艺术(300种),电影艺术(172种)(8、9合为一册《文化科学·艺术》) 教育、体育,一册,收书10269种。教育理论(912种),世界各国教育事业(1637种)各级教育(5357种),各类教育(1418种)体育(945种) 中小学教材,一册,收书4055种。课程标准与教材书目(43种)小学教材(1878种),中学教材(1971种)师范教材(163种) 语言文字,一册,收书3861种。总论(99种)汉语(2495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44种)外国语(1175种),国际辅助语(48种) 文学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上、下册,收书16619种。文学理论(487种)世界文学(445种)中国文学(15687种) 外国文学,一册,收书4404种。亚洲文学(336种),非洲文学(4种)欧洲文学(3354种),美洲文学(560种)国别不明作品(150种) 历史、传记、考古、地理,上、下册,收书11029种。史学理论(143种),世界史(582种)中国史(3503种)亚洲史(191种),非洲史(8种)欧洲史(234种),大洋洲史(3种),美洲史(21种)传记(3403种),考古(300种)地理(2641种) 自然科学,收书3865种。总论(276种)数学(766种)力学(44种),物理学(276种)化学(319种),晶体学(57种)天文学(248种),测绘学(105种)地球物理学(100种),气象学(204种)地质学(394种),海洋学(21种),自然地理学(43种)普通生物学(263种),细胞学(10种),遗传学(27种)生理学(43种),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12种)古生物学(95种),微生物学(21种)植物学(156种)动物学(221种),昆虫学(72种)人类学(92种) 医药卫生,收书3859种。总论(342种),预防医学、卫生学(955种)中国医学(885种)基础医学(241种),临床医学(223种)内科学(321种),外科学(87种)妇产科学(130种),儿科学(29种)肿瘤学(5种),神经病学、精神病学(53种)皮肤病与性病学(80种),耳鼻喉科学(12种)眼科学(38种),口腔科学(27种)特种医学(215种)药学(216种)(16、17合为一册《自然科学·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收书2455种。总论(169种),农业基础科学(200种)农业工程(115种)农艺学(118种),植物保护(283种)农作物(394种),园艺(265种)林业(321种)畜牧兽医狩猎蚕蜂(523种),水产渔业(67种) 工业技术、交通运输,收书3480种。工业技术(共2760种),其中:总论 (187种),一般工业技术(198种)矿业工程(33种),石油天然气工业(24种)冶金工业(22种),金属学金属工艺(40种)机械仪表工业(90种),武器工业(16种)动力工程(43种)电工技术(139种),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192种)化学工业(311种),轻工业、手工业(519种)建筑科学(442种)水利工程(504种)交通运输(共720种),其中:铁路运输(193种)公路运输(216种)水路运输(136种)航空、航天(175种)(18、19合为一册《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 综合性图书,一册,收书3479种。丛书(子目2520种),百科全书、类书(77种)辞典(11种)论文集、杂著(215种)年鉴、年刊(33种)图书目录、文摘、索引(623种)分册在装订上有分有合,全部共21本,均为16开精装,各分册附书名索引。《民国时期总书目》的分类,原则上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了适应这一时期图书的实际情况,又适当加以变通。其中A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未专门立类,而按内容分入有关各类。B类哲学、宗教分立。D类政治、法律分立。G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中小学教材分立。N类自然科学总论,O类数理科学和化学,P类天文学和地球科学,Q类生物科学,合并为自然科学。X类环境科学空缺。此种分类结构,既具有分类法新的体系,又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图书概貌,体现了编者的开放态度和创造精神。《民国时期总书目》科学性与实用性兼顾,易于判明和检索,实大有益于学者。

民国时期主流期刊有(东方日报)(中报)(申报)(中国时报)(择声)(演绎报)等等很多期刊分为不同类。

民国时期期刊索引

大公报啊,新青年(陈独秀创办的,名气大大的),良友(上海滩娱乐报刊)

只有去图书馆查找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