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

从中-国自己的历史来看这个速度越来越快,进行国-际比较的话会发现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也是相对比较快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有一个全世界的排名,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及经济体的统计。1960年中国排在第75名左右,2015年中国排名排到了60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平均趋势的,所以排名在往上走。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从5%涨到10%,几个主要的老龄化国家大概用了多久的时间,现在老龄化最严重的问题是日本,日本从5%到10%用了35年。第二名是意大利,意大利从5%到10%至少用了100年时间,时间非常长。中-国只用了30年,比日本还要短5年。我们老龄化从国-际角度比较也是非常迅速的。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如下: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尽管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已经很少,但由于育龄夫妇的数量依然庞大,未来30多年时间里,人口总量仍将增长到15亿左右才能静止下来。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首次突破10%。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16‰;自然增长率为21‰。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2021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12%以上,比日本、欧洲低得多,美国应该是16%左右,按照专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国可能会超过美国。所以,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趋势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亿,占比例为5%。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是发展中国家。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34亿,比例达到31%,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2010-2040年,是我国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从2010年开始,建国之后婴儿潮出生的婴儿相继步入老年,直到2040年。因为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幅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所以自2040年开始,我国老龄化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204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比例却仍然居高不下,长期徘徊在30%左右。中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且人口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安联集团上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关键。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老年人口迎来总量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结构转变,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新数据是2021年的老年人数相对于2020年上升了44%。而相对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人口总数下降79%。2021年中国老龄化最新数据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95%;上升3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35%;下降79%,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上升44%。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35%、下降79%、上升44%。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1、社会负担加重逐年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老年人不工作却需要养老金,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能下降、容易生病,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2、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3、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4、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 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 的调整。

老人越来越多。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中国老龄化正在扑面而来;前车之鉴!日韩的老龄化之路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摘要

我国已出现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低生育率。一般认为,如果总生育率[1]低于1,新生人口便不足以弥补父母数量。如果总生育率持续低于1,即使总生育率能够保持稳定,出生率[2]也会逐年降低,将会出现总人口增速减缓、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老龄人口占比上升等三个特征,人口结构出现老龄化。我国总生育率于1992年跌破1(98),1995年后长期维持在6-7。近年来,许多研究指出我国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印证了这一判断。当前,我国人口现状呈现出老龄化趋势下的三个特征。第一,总人口增速进一步减缓。2020年我国总人口为12亿人,2010-2020年间总人口增长了38%,低于2000-2010年(84%),明显低于1982-1990年(45%)和1990-2000年(66%)。表1:从人口普查结果看我国总人口变化趋势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1964年后,我国15-64岁年龄段(此年龄段一般被视为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自1964年的75%升至2010年的53%,“人口红利”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然而,本次普查发现,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但首次下降,而且降幅较大(-98%),这无疑将对未来经济增长带来挑战。表2:我国各年龄组人口占比及趋势(单位:%)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第三,老龄人口占比显著提升。从前几次普查结果来看,我国65岁以上(一般被视为老龄人口)人口占比虽然持续提升,但每十年间增幅一般不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据本次普查,老龄人口占比不仅首次突破10%(达到5%),而且增幅高达63个百分点,显示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增长迅速,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一些西方的欧洲国家,且占比较大的大多为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  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人均占比少,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龄化的难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手机中国产业信息网行业频道其他其他201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分析[图]2019-10-29 13:56:19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增长迅速,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一些西方的欧洲国家,且占比较大的大多为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2019年全球老龄化国家排行榜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人均占比少,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龄化的难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202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1、对经济有消极影响; 2、劳动力减少,赡养率高涨; 3、降低了国家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能力; 4、提供社会服务的人数不断减少;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现状,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各行业不乏有担忧甚至悲观之声。 面对这一变化,应该深思,假使自己身处老年阶段,又该如何,是否能享受如德国般优质服务及福利待遇。应当如何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返回顶部简版触屏版电脑版中国产业信息网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如下: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尽管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已经很少,但由于育龄夫妇的数量依然庞大,未来30多年时间里,人口总量仍将增长到15亿左右才能静止下来。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首次突破10%。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16‰;自然增长率为21‰。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2021年3月2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将很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占12%以上,比日本、欧洲低得多,美国应该是16%左右,按照专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国可能会超过美国。所以,人口老龄化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50%。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趋势预测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48亿,占比例为5%。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21%,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15%。而2025年中国经济仅仅是2014年智利、波兰的水平,仍然是发展中国家。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04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30%,65岁以上老人比例将达到22%,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将达到34亿,比例达到31%,65岁以上老人比例会达到四分之一,达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时候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会占全国一半。2010-2040年,是我国老龄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为从2010年开始,建国之后婴儿潮出生的婴儿相继步入老年,直到2040年。因为1980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大幅减少了出生人口的数量,所以自2040年开始,我国老龄化速度会有所减缓。但是2040年之后我国老年人比例却仍然居高不下,长期徘徊在30%左右。中国是人口第一的大国,而且人口仍在持续膨胀,增速为每年570万。一方面是人口总数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会难题。安联集团上一期《人口结构变化报告》的中国专题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至59岁之间人口)的比例约为19∶100。按照中国现行60岁的退休年龄计算,2013年劳动力拐点将会突显,15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随后开始进入退休潮,届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养老体制的改革显得任重道远。专家表示,作为第一支柱,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社会养老体制改革是关键。

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论文题目

手机中国产业信息网行业频道其他其他2019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化问题及带来的影响分析[图]2019-10-29 13:56:19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增长迅速,其中老龄化问题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一些西方的欧洲国家,且占比较大的大多为发达国家,例如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家。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而意大利23%、德国21%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2019年全球老龄化国家排行榜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9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但人均占比少,同样也面临着人口龄化的难题,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道阻力。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 202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分析 1、对经济有消极影响; 2、劳动力减少,赡养率高涨; 3、降低了国家提高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能力; 4、提供社会服务的人数不断减少; 由此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现状,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各行业不乏有担忧甚至悲观之声。 面对这一变化,应该深思,假使自己身处老年阶段,又该如何,是否能享受如德国般优质服务及福利待遇。应当如何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返回顶部简版触屏版电脑版中国产业信息网

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是在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迟滞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现行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制、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和传统管理体制都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为严峻的发展中国家。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照料服务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l%,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届时我国老龄人口总量比美国全部人口还多。从本世纪前半叶开始,我国将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国家。我国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而言,这一速度的确是惊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家庭结构、老年群体状况及城乡老年人口分布将呈现许多变化。一是纯老年人家庭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结构家庭(一对夫妇同时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逐渐增多。有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纯老年人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比例城市约为40.3%,农村约为37.8%,并在继续增加。二是高龄老年人口急剧增长。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1.4岁,80岁以上高龄老人高达1520万,预计到2020年将翻一翻,2052年将超过1亿,占世界高龄老人总量的1/4。高龄老人是老年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本世纪前半叶,我国高龄老年人平均增长率超过4%,是老年人口平均增长率的1.7倍。高龄老人的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三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我国的情况则相反。2000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为10.9%,比城镇高1.24个百分点,2020年、2030年将分别高于城镇5个和7个百分点。老龄化对农村的冲击比城镇更为严重。这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而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较为发达的情况下自然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低收入国家行列,而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一般都在5000—100013美元以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瞻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养老、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对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较弱,制度准备也较为迟滞,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现行养老保障体系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抚养结构的根本性转变,造成在本已较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下,养老金缴费者急剧减少和领取者大量增多,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一方面,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加大。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为l2.8:1,2004年锐减到3:1,养老负担急剧加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窄,只在城镇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绝大多数农村老龄人口还没有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不适应老年群体迅猛增加的要求。老年人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的主体,据统计,60岁以上老人余寿中约有2/3时间为带病期。而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小,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个人负担费用上涨过快。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长,对医疗资源的消费和占用越来越大,而支付能力有限,这将给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  三是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服务需求增长的要求。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要求提供社会照料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约有3250万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照料护理服务。但社会养老床位数占老年人的总数只有0.84%,而发达国家约为7%。这表明,我国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服务能力需要大力加强。  四是传统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要求。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退休人员由“单位人”转为“社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都将进入社区,对其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已成必然。这就要求社区承担起健全老年工作机制、培育和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老年活动项目、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事务等任务,迫切要求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但我国的社区建设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社区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都亟待快速提升。

一、老年人口迎来总量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5岁以上老年人口出现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增长高峰是在2018年—2022年,主要是由于新中国的首个“婴儿潮”出生人口,在这个时段进入了老龄化时期;第二个增长高峰是在2027年—2038年,是“大饥荒”之后的“婴儿潮”出生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二、老龄人口结构转变,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拓展资料:从人口红利到人口老龄化。我国老龄化的特点离不开一个重要背景,即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多年,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总抚养比持续下降。总抚养比指的是需要抚养的老年人和少儿(0—14岁)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换句话就是一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支撑多少需要照顾的老人和需要抚养的孩子。刚进入老龄化的前期,总体来看,少儿的抚养比有所下降,但老年人的比例已经开始上升。从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1960年开始到2049年,总人口大约在2029年达到顶峰,之后开始下降。但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早在2012年就已经达到了顶峰,目前已经连续下降好几年。因此,抚养比已经开始上升,即每个劳动人口所需要抚养的人数正在上升。老龄人口分为8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019年—2038年主要为低龄老人的增长,低龄老人大约占老龄人口的2/3。从2041年开始,高龄老人的数量迅速增长,占比也将快速增大。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首次突破10%。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53亿人。老年人数量超2亿。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1月22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5%,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应答时间:2020-12-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论文

你还是改成高悬赏的吧!这样太慢了。西西~~没想到做作业还有这方法,聪明!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局,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决定》是指导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人口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对人口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标志着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使我国完成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变了人口发展的历史轨迹,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有效控制的两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转折。全国共少生4亿多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功不可没,贡献巨大。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始终是制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紧张的状况,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未来十几年,我国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的现实风险。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放松。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当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从控制数量解决生存发展,到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阶段,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由单纯控制数量为主,向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工作方式由行政制约为主向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综合治理转变。我们要着重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五项任务,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决定》,必须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不动摇。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构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建立稳定增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消费结构面临转变 老年人口的增加,对消费总的影响不大,但会引起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的消费支出,用于医疗方面的会大幅度上升。同时,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等相应服务业的消费需求将加大,大量资金转向老年人消费,将直接导致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比将放慢。 (二)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降低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的贡献作用。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创新型社会,中青年的创新能力较老年人要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正是劳动力人口中中青年比例下降。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 (三)劳动力比例下降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力资源不足就可能导致部分生产资料和设备的闲置,影响社会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这从欧洲发达国家就可以看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正成为制约欧洲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结构老龄化所造成的。 (四)养老、医疗保障压力加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正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据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变到3: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l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5:1。老年人群是医疗卫生资源的主要消费对象。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9倍,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首先,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1%,较2011年下降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4%,比重较2011年上升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5%增加到2012年的1%,年均增加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9%增加到4%,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1%,低于世界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7%,高于世界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下降至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4%和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0%上升至7%。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4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这些省市全部属于东部地区。2012年,有天津、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和四川8个省市的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其中属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各有3个,属于西部地区的有2个。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一方面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人口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  此外,未富先老迹象显现,经济发展压力增强。  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来看,大部分国家都是在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相应地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而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物质财富积累则相对不足。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当年人均GDP仅为6美元,不及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的1/20,仅为美国和日本的3%左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12年,我国人均GDP虽然大幅增长至2美元,但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多数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压力依然较强。  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表面看,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比较简单,即出生率下降、人口寿命提高。但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形成背景有一定区别。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受到人口转变的一般因素影响,也受到计划生育的特殊因素影响。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般因素。从理论上来讲,人口转变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人口的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逐渐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转变的过程。  一般来说,按照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不同,可以把人口转变划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人口增长率。从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来看,人口转变的起点一般是高位均衡阶段,而终点则是低位均衡阶段。可以简单理解为,人口转变进入低位均衡阶段时就表明人口转变基本完成,同时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开始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从死亡率看,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在建国以后开始逐渐下降,1949年人口死亡率为20‰,2003年下降至4‰,随后有所回升,2012年上升至15‰;从出生率看,也表现出与死亡率大致同样的变化趋势,由1949年的36‰下降到2010年的9‰,随后两年微幅回升,2012年为1‰。虽然20世纪50年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处于相对高位,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根据这三个影响因素判断,初步判定我国的人口转变始于1949年。2006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首次接近5‰和-5‰的标准;2003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为4‰,随后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到2012年已经上升到15‰,根据国际惯例可以认为2003年是我国人口死亡率变化的拐点。综合考虑“自然增长率标准”和“死亡率拐点标准”这两大标准,保守估计,在2006年我国就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推断,人口转变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上。伴随着人口转变,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1949年到2012年,我国0-14岁的儿童和少年人口所占比重经历了由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大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但近两年又有所下降;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在前期基本稳定在5%-5%之间,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明显上升,2000年达到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到2012年底,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抚养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人口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都呈现出先升后降走势,只是少儿抚养比略低于总抚养比。比较而言,我国老年抚养比波动较小,基本保持比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而且前期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人口转变完成后,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因素。人口转变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缓慢发生的一个自发过程,是所有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口转变受到了较其他国家更多的人为因素控制,从而显著加快了人口转变的速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转变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是一种非平稳人口转变。从前文提到的人口转变阶段划分来看,1949年以前我国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阶段;1949年以后,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生存环境的逐步优化,人口渐渐表现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加之人口政策的有效推进,人口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人口转变和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一般化趋势,人口转变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政策,那么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也会和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即出现下降。但是这一过程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更加漫长,由此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也会更加缓慢。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的“夹击效应”,一方面是政府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生育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家庭生育决策的改变。1973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加大力度。通过三十多年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并辅之以相应的经济手段和一定的行政手段,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步估计受该政策影响我国少生了4亿人左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下降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并完成了从典型的高出生率国家到低出生率国家的转变,这充分说明了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