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咋样

发布时间: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咋样

钱学森钱学森,著名科学家。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5年留学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翌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并兼任该院一分院院长(该分院后来发展为今天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196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后兼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87年被聘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1998年被聘为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是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至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九至和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后兼任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被中国科协四届一次全委会授予中国科协名誉主席称号。1957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由于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诸多技术科学领域以及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使他获得来自国内外的很高荣誉。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6月获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和国际理工研究所授予的“WF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中央军委授予的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4年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后改称“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2年获第二届“霍英东杰出奖”。同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763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钱学森星”。他的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确定题目细列提纲全心撰写精心修改导入引言完善要素

在研究战略导弹方面国内目前有两所大学,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

初小是一到三年级,高小四到六年级,当时中国的初小学历就不算文盲了。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咋样啊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航空维修与工程 是由 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的。自1992年起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于1996年、2000年和2004连续4次入选中文(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 。但是在 2008版、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都被踢除了。但还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所以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

这两种期刊都是很好的期刊,实在难分伯仲。《航空动力学报》是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文科技核心学术刊物。1986年7月创刊,创刊时为季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CNKI复合影响因子:692 ,综合影响因子:520。《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 CNKI复合影响因子:732 ,综合影响因子:585。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咋样投稿

SCI EI ISTP ISR SSCI简介《科学引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综合性科技引文检索刊物。该刊于1963年创刊,原为年刊,1966年改为季刊,1979年改为双月刊。多年来,SCI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之首。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评价的重要工具。一个国家、一个科研机构、一所高校、一种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出这个国家、机构、高校、期刊及个人的研究水平与学术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SCI报道的核心内容不是原始文献,而是原始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它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主要由“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来源索引”(Source Index),“轮排主题索引”(Permuterm Subject Index)等部分组成。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学、理物、化学、农业、林业、医学、生物、环境、材料、工程技术、行为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约3500余种,扩展版收录期刊5800余种。其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文献量较大。SCI有自己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依次每年对入选的期刊进行评价和调整,从而做到其收录的文献能全面反映全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收录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会议录、图书、科技报告和专利文献。SCI每年还出版“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核心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按每种期刊定义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评价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即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越大,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工程索引》(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3万至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1 、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 、EI Page One题录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 One 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E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 包括的学科有:——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工程管理。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3、 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有创新。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还编辑出版以下几种重要的引文工具:《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TP收录论文的多少与科技人员参加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多少或提交、发表论文的多少有关。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占被收录论文总数的44%。在ISTP、 EI、 SCI这三大检索系统中,SCI最能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该检索系统收录的科技期刊比较全面,可以说它是集中各个学科高质优秀论文的精粹,该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科技界密切注视的中心和焦点。ISTP、EI这两个检索系统评定科技论文和科技期刊的质量标准方面相比之下较为宽松。《科学评论索引》(ISR)《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简称ISR)创刊于1974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 ,)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收录50个语种的1700多种重要的国际性期刊,累计约350万条记录。类似资料很多,最佳可以查阅到很多

上边推荐的刊物百分之80都是很难发的刊物。 最低也要求博士学位的。 像一些国家级省级学术类刊物 《中国校外教育》《中国科技创新导刊》《时代教育》 《佳木斯学院学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现代经济信息》《中国电子商务》 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发的而且也不错的期刊。 不过还是看评什么职称用。 论文是什么方面的才能找到合适的刊物发表。 可以加QQ:1023962647联系一下的

国际航空科学技术,汉斯的核心刊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咋样啊官网

这两种期刊都是很好的期刊,实在难分伯仲。《航空动力学报》是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中文科技核心学术刊物。1986年7月创刊,创刊时为季刊,现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CNKI复合影响因子:692 ,综合影响因子:520。《推进技术》是由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主管、该公司第三研究院第31研究所主办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EI 工程索引(美)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 CNKI复合影响因子:732 ,综合影响因子:585。

回答 香港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学(荣誉)工学士学位有航空及航天工程选修。 而香港科技大学也有举办航空航天工程学士课程,首年提供30名学额。 总归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如果你分数够的话可以去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提问 香港理工大航空工程专业就业咋样待遇咋样 回答 就业你不用愁,待遇虽然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是也很好了 提问 南京航空工程专业和香港理工大学航空航天专业谁更好 港理工优势专业是什么 回答 香港理工大学优势专业:机械工程学、应用生物兼生物科技、化学科技、工程物理学、物流工程兼管理 、食品科技与食物安全、投资科学、电子计算广泛学科 、会计学(荣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土木工程学、环境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学、测绘及地理信息学、物业管理学、地产及建设测量学、工业及系统工程学等。 相对而言的话南京航空航天的工程专业好一些 提问 待遇咋样 回答 待遇非常不错,强烈推荐南京航空航天 更多9条 

航空维修与工程 是由 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的。自1992年起成为中文核心期刊,于1996年、2000年和2004连续4次入选中文(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 。但是在 2008版、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都被踢除了。但还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所以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

航空工程进展期刊咋样啊知乎

谈谈我的感受吧,第一年在南区,身边人的学习劲头真的有吓到我,高数课提前20分钟去只能坐在最后一排(一年都是如此),也有可能是刚大一吧(老师教学水平很阔以)。我不太了解这个学校的体制啊或者历史啊,总觉得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好好学习、认真学习就够了,其他的又改变不了什么。刚刚来东校区军训,觉得丹尼斯的物价和外面一样啊,也不知道是不是经过调整了。最后我不后悔来航院,也欢迎新生来到航院(撒花)。

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从2018年录取分数线来看是一个档次的学校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军航空工程技术军官为主的综合型高等军事工程学校,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99年海军航空技术学院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组建为新型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成立全军综合院校之一。学院分院部(烟台)和青岛分院两地,驻地城市均是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校园依山傍海,绿树成荫,环境幽静,是理想的学习场所。 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首批组建的军事学院之一, 学院设置23个系(部),拥有众多学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军事学和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现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8个全军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2个全军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00余人,讲师500余人。学院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良好,配置各种仪器设备约9000台套;学院图书馆藏书40多万册(外文图书4万多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设有教学指挥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化教学中心、实习工作以及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学院科学研究活跃,学术气氛浓厚。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实行提前录取的办法。招生对象为20周岁以下(截止当年9月1日)、志愿为海军建设事业服务、身体符合军校体检标准的男性应届高中毕业生,外语应试语为英语(黑龙江省考生语种为俄语),新生入学复查,合格,即办理参军手续,着海军学员制服,毕业考试合格授予学士学位,由海军统一分配到海军部队、院校、科研机构、军工厂等单位工作,品学兼优者可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专业: 一、飞机与发动机工程(本科) 二、航空兵器材工程(本科)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四、自动化(本科) 五、导航工程(本科) 六、雷达工程(本科) 七、系统工程(本科) 八、导弹与发动机工程(本科) 九、发射工程(本科) 十、导弹控制与测试工程(本科) 十一、仿真工程(本科) 十二、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十三、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十四、飞机与发动机维修工程(大专) 十五、航空仪电维修工程(大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我省第二所财经类本科,经管实力不错。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平原省财经学校,后几经更名和迁址,1964年在全国16所航空学校专业调整合并时,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1989年获得学士单位授予权。1999年,学校隶属关系发生转变,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09年初,顺利通过硕士单位立项建设评审,学校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之校训,不断探索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管理学科为主,管理学与工学密切结合”(简称“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学校现已建设成为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生活、体育设施齐全,较好地满足了发展的需要。学校现有东、南、北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 900余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9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千多万元。设有管理工程实验中心、会计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等16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其中航空制造及装备研究中心、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工程教学示范中心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65 188平方米,初步建成航空材料、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重点实验室。图书馆现有藏书15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各类专业数据库近20个。学校现已建成“核心层万兆主干、汇聚层千兆主干、百兆交换桌面”的现代校园网络系统,接入到校园网的计算机终端5 500台,约25 000个信息点遍布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所,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学校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取得明显成效。现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六大学科门类,设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语系、法律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数理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电子通信工程系、艺术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航空工程系、体育教学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9个教学院、系、部,1个软件学院和1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会计学、工业工程、审计学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情报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档案学、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等6个专业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工业工程、经济、财务管理等4个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师资力量日益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管专家和省级学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3人。院长施进发入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郭重庆、张彦仲等5位院士以及郭道扬、齐二石、毕强等近百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学校有2人被有关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26人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学校以提升科研水平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科研基础建设。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基于NSFC国际合作项目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近五年来,承担国防科研项目近50项,省部级项目300多项。学校现有中国航空工业质量与生产力改进研究中心、会计与财务研究所、CAD/CAM 研究所、土木工程与管理技术研究所等近20个科学研究机构。学校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质量管理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中韩质量科学与生产力促进国际会议”、“新世纪情报学教育战略研讨会”、“第三届中国建筑经济高峰论坛”等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确立了“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为国家建设各条战线尤其是国防工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2万余名,成为航空工业和河南省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在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以及挑战杯等团学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有100余项,并先后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校连年被国家或河南省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3年获“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04年获“全国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2007年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