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印度文明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印度文明论文1000字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还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古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印度文明以其异常丰富、玄奥和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世人,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古代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宗教性。

谁那么无聊帮你写

是恒河吧?转自mlb55简单点的: 印度的第一大河是印度河,第二河是恒河,国教是佛教,它有世界上最早发现数学符号的国家,代表人物有摩亨佐达罗及释迦牟尼复杂点: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遗址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最著名。摩亨佐·达罗城分卫城和下城。卫城有巨大的公共建筑物和粮仓,下城有规划整齐、垂直相交的大街小巷还有一整套下水道网络 公元前15世纪后,从中亚南下的雅利安人陆续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他们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记数法。 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脱苦难,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因为佛教教人忍耐顺从,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印度摩揭陀过的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他在过内广建寺院和佛塔等,佛教得到很大发展。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印度文明论文

印度历史我只是粗浅有一点阅读,零碎不成系统。与朋友聊到印度,第一个跳进脑袋里的词是印度教,第二个就是种姓。在我看来,印度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四分五裂,从未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语言多至十三四种,却能固守着一种统一的民族性,印度教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应当是巨大的。     印度教的崇拜对象,也与其他主要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不同,呈现出一种不同信仰之间壁垒清晰却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稳定了千年的结构,是和种姓制度的根深蒂固相辅相成,骨肉难分的。可以说,现代文明对印度种姓社会的挑战,实质上就是对印度教的挑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IT业发展居世界前列的印度社会里,种姓制度就象看不见的雨林藤萝,还在紧紧地纠缠着这个所谓的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的社会灵魂。     在前印度教时期,也就是婆罗门教时期,原始的种姓制度已经出现,界定了现代印度主要的四大种姓(实质上是五大种姓,因贱民不被认可为一个种姓)。英语里的种姓译成Caste,梵文音译成Varna(瓦尔纳)。我一直觉得“种姓”这个汉译,非常准确地传达出瓦尔纳的含义,比Caste的含义更丰富,更接近原义。原因在于,Caset强调了“种”,而忽略了“姓”。     事实上,现代印度社会里的种姓数量已经多达上万,这上万个种姓都是从四个Varna(五个阶层)中分化出来的,印度学研究中称作亚种姓(Sub-caste),梵文音译成Jati。很多印度人的姓氏,往往就是他们的Jati。理论上的四大种姓(Varna)分别是婆罗门(Brahmin,神职人员)、刹帝利(Kshatriya,武士)、吠舍(Vaishya,平民)、首陀罗(Sudra,奴隶),另外还有一个贱民阶层,被称作不可接触者(有点类似日本的“秽多”)。但经过历史的演变,种姓制度本身已经变得非常复杂,已经很难完全按照四大Varna严格区分。     例如印度的圣雄甘地,他的家族属于古吉拉特的班尼亚种姓(吠舍的一个Jati),但从甘地的祖父开始,就担任过波尔班达和朱纳卡德两个土邦的首相(Diwan);甘地的父亲卡巴*甘地则担任过拉奇科特和樊康那两个土邦的首相。而且班尼亚Jati是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教徒(印度教中有湿婆崇拜、黑天崇拜、毗湿奴崇拜、各类女神崇拜等不同信仰)。如果从四大Varna的分野来看,吠舍的出身,是不能让甘地在印度教社会里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的。但班尼亚Jati的政治地位,以及甘地在南非印度裔民主斗争取得的声望,在英国殖民统治的特殊环境下,就可以跨越传统种姓制度的壁垒,成为印度宗教社会的领袖。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却从来没有完全统一成为一个国家,特别是印度次大陆的南端的泰米尔纳杜邦,一直处于印度中心国家之外,直到印巴分治才并入印度联邦。而且从11世纪初加兹尼的马茂德17次袭击印度之后,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错乱纷杂的800年的伊斯兰教统治,各种印度教的、伊斯兰教的、耆那教的土邦,最多时候有三百多个。种姓制度能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如此复杂的宗教文化冲突中,不仅保存下来而且愈加发扬光大,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佛教复兴运动在19世纪出现在印度后,吸引了大量的贱民,怀着摆脱种姓制度的美好愿望,投入到这宣传普世的宗教中去。但是历史的发展开了个玩笑,佛教这么个强大得感化了整个东亚的宗教,在印度的发展结果,却是产生了更多新的种姓。     在印度人的心目中,种姓是一个身份的表示,代表着自己的出身、职业、信仰和母语。已经生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结构,渗透进每一个印度人的思想中。可以说没有种姓的印度人,就不是印度人(穆斯林的群落也被视作种姓,现任印度总统就是个穆斯林)。同一种姓的认同感,不能简单地类比为中国的本家或者同乡关系,还要深刻得多,就如计算机中的“属性”中的每一个参数的整齐划一的认同。在树立了人人平等观念的现代社会中,这种顽固坚硬的小圈子意识,在印度是如此的天经地义,似乎不可想象。     事实上,人以类分、人以群居,即使在标榜不分种族的大熔炉的美国,也是难以被消除的社会基本意识。但在“绝对正确”的主流意识中,这种社会微观现象的存在却往往处于灰色、负面的地位。主流的历史观,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共产主义的,都在历史演进的学说中把这种人为的阶层结构描绘成文明进步中的过去式,即使是打着民主大旗的印度政府也不会把种姓制度挂在嘴上。     但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的浑然一体,却是支撑起印度这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基石所在。南亚国家为什么频频出现家族政治?父死子女继,甚至夫死妻继都非常普遍,而且这并非特定的政治制度的,完全是依靠家族影响力,在议会斗争中取得的结果。在这个现象中,不难嗅出种姓观念的气味。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印度电影《流浪者》,片中的法官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现在看来这就是种姓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社会里,种姓思维也曾经残渣泛起。五六十年代的唯成分论喧嚣一时,也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种姓制度的翻版。不过中国人的思维里是不能接受这种缺乏土壤的社会等级观念的,所以文革的结束就宣告了唯成分论的快速破产。当然在我们的观念中,种姓制度是落后的,野蛮的,专制的体现。但是否真的可以把种姓制度一棒子打死呢?     其实,种姓制度在印度存在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印度文化能够保存至今的根基所在。正是种姓制度形成的四分五裂的印度政治之下的强大的稳定结构,保证了印度在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了印度教的不同信仰的统一性。从而凝聚起印度讲印地语、旁遮普语、古吉拉特语、马拉提语、孟加拉语、阿萨姆语、泰米尔语等等各种人群的印度民族意识,才会在英国殖民退出后,形成现在这么一个人口世界第二的民族国家。     种姓制度,在印度出现之初,是基于种族或民族的,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更多地具有了一种社会分工上的意义。这种世袭的职业种姓制度,在印度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印度社会中严格而细致的职业分工。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离开不了经济这个基础,可以说印度教社会的职业分工结构,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也是最稳定的,由此产生了历史最悠久、最稳定的经济形态。这个经济形态,完全是在一种无主的状态中自发形成的,无论是马茂德及其后继者的突厥王朝,还是帖木耳家族的莫卧尔王朝,还是英国殖民政府,都是构建在这个最古老最稳定的经济结构之上的。     我们可以看出,种姓制度在印度经济结构基础上的强大力量,使得印度创造了伟大的文明之后,以一种强力胶的方式,牢牢地固化下来,几乎没有发展和创新地延续了千年。直到现在,谈起印度的哲学,话题的下限还停留在公元1000年伊斯兰教统治印度之前。这种文明的固化的作用和意义,有点类似中国的儒家文明的作用和意义,既有因其雄厚的基础而成熟和强大的一面,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阻碍发展的一面。     进入20世纪,印度的社会发展,开始对种姓制度形成威胁。传统价值观在新的经济技术的发展面前,新的生活方式面前,日益脆弱。我相信印度的老派人中,也有类似中国的“人心不古”的感叹。在甘地主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他试图冲破与不可接触者的种姓壁垒的努力是非常失败的。但是当宝莱坞、中产阶级、印度籍世界小姐、软件产业发达等等的冲击到来,在印度的城市社会中,种姓制度已经开始淡化,这同时也体现出印度教文化在印度城市中的衰落。不过,印度的大多数人口还在乡村,强大的印度教宗教势力和严格的种姓制度以印度乡村为基地,还将在很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其在印度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古印度文明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巴文化是古代印度青铜时代的文化,它代表了一种城市文明。从已经发掘的城市遗址来看,城市的规划和建筑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摩亨佐·达罗城,面积达260公顷,全城划分为12个街区,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有的住宅精美宽敞,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于公元前18世纪灭亡。哈拉巴文化衰落后,由印度西北方入侵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在印度创立了更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西北部,逐渐向南扩张。到了公元前6世纪初,相传在印度形成了16个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兼并战争,到公元前4世纪,在南部的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为中心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时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国的入侵。波斯人统治印度河流域近两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前4世纪后期才一度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所征服。旃陀罗笈多领导了反马其顿起义,在驱逐了侵略者后统一了北印度,不久又推翻了摩揭陀国的难陀王朝,从而建立起古代印度最为强盛的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文明议论文1000字

嗯;你在哪呢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知道,良好的纪律是学好文化知识的保障。因此,做文明的中学生首先要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做到遵纪守法,爱护花草。还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安全;在学校也不要玩危险游戏,更不要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  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要我们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维持公共秩序。在教室里,在马路上,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喊大叫,最近学校里追跑喊叫的现象较为严重,妨碍了其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不能在建筑物上或课桌椅上乱刻乱画。  我们不仅要做到自己爱护,而且还应当劝阻、制止有些人破坏公共财物的不文明行为。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

文明美德如一泓清泉,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之邦”的美誉。从踏进校园开始,我们的老师就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让。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文明这个词似乎已被人们渐渐淡忘了,甚至不知什么是文明……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学校庄严的升旗仪式上,队伍里少不了在底下窃窃私语或是东张西望的人;课堂上,一些同学在喧哗,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在课余时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见到老师不问好,还有一些同学出口就是脏话……――这些都在说明什么?说明有时候我们已经丢了文明。  有一次中秋节,我坐公交车去亲戚家玩。车上人很多,甭说是座位,而且过道上也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因为是先上的车,所以我才能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了下来。过了一会,上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还带着一位年幼的小孙子,可车上居然没有人让座。那位老奶奶领着孙子艰难的从车门口一直走到车尾,可这满车的人却毫不在乎,视若无睹。坐着的人心安理得,连正眼都不去瞧一下他们,站着的人怨天尤人。  广播上一遍遍播放着:“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您给身边的老弱病残孕让座。”我想,这是在浪费电。我听了几百遍了,想必经常坐车的人听了无数遍了。而今天,满车的人,对他们却不加理睬。从他们上车开始我就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那位老奶奶抱着她那年幼的孙子挤在人堆里,要不是有扶栏扶着,他们不知会摔多少次。终于一个急刹车,他们摔倒了,车里的人只是淡漠的看着这一切,尤其是他们旁边的那两位青年,竟然还能无动于衷。我终于看不下去了,便走到他们身边,扶起他们并带到我的座位,可是令我更生气的是:居然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占了我的位置。于是我用平淡的语气说:“不好意思这位先生,这是我的座位,请您站起来,把位置让给这位老奶奶。”他竟然回我一句:“你刚刚离开位置,现在我又是好不容易坐着。凭什么让给他们!!”我愤怒的说:“先生,我离开我的座位时,我有说下车吗?没有吧!既然您刚刚那样说,你就是在霸占我一个小孩子的位置,作为成年人你好意思吗?其次,我一个小孩都知道尊老爱幼,你们一堆人,又怎么会不知道?”那人顿时被我说得哑口无言,车里的人也纷纷开始让座。我感慨万千地听着大家的夸赞,感觉车上的气氛骤然由冷漠变得温馨。  曾有一位作者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所以请你记住:无论你丢失了什么,永远不要丢掉自己的文明。  文明起始于人类,它随着人类的推行不断前进,融入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为老人让座、向师长问好、不随地吐痰,休息期间不高声喧哗?每一个文明的行为,都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美好。文明的核心是爱与美。爱是博爱、关爱、大爱;美是思想美和行为美。与文明生生相息的,便是美德。在我看来,文明与美德其实是一体的。一个有文明习惯的人,必然也会是个有良好品德的人。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女,我们更应好好彰显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养成文明习惯,培养美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有情操的人。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首先要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成为讲文明有修养的人。  让文明常驻你我身边,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从此和谐温馨,让我们与文明结伴,和美德拉手,让我们的青春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谁那么无聊帮你写

丝网印刷论文1000字

SMT的丝网印刷机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机械设计部分)论文编号:JX400 包括设计图,论文,外文翻译,论文字数:页数:44摘 要随着丝印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印制电路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印制电路的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印制电路板的加工质量。新型元器件的发展和应用必然对焊膏印刷工艺带来新的冲击。因此,我国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与研究,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SMT(表面组装技术)丝网印刷机设计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设计一台模板印刷机,线性位移定位精度1mm,最大进退速度Vmax=5m/min,最大行程400cm,可广泛应用于各种PCB焊膏印刷的场合。本文设计主要是整机总体设计,可细分为刮刀组件设计、传送导轨、基板定位夹持设计和基板支撑的升降台设计等;刮刀设计主要在于刮刀头移动与刮刀升降使用的传动类型和刮刀类型,传送导轨设计主要是宽度可调节,可以满足一系列尺寸PCB板传送;基板定位夹持设计主要设计PCB板的定位方式,而升降台设计在于设计支撑基板的方法。在刮刀组件设计中,刮刀组件运动采用了直齿轮与带齿条啮合方式,实现了刮刀组件往复运动速度平稳、均匀;刮刀升降设计传动中采用了滚珠丝杠传动类型,保证了线性位移定位精度,通过高度可调整刮刀压力。在基板定位夹持设计中,本文采用了顶面夹持的方式;而基板支撑的升降台设计中,则采用了四个锁紧气缸来对升降台进行驱动,能够防止突发事件,保证了工程的安全。辅以检测电气,本设计可成为真正的机电产品,适用一系列PCB板的焊膏印刷。设计任务达到了任务书的要求。关键词:表面组装技术;印刷机;基板;刮刀;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role of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electronic products, its application not just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inted circuit,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cost besid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Inevitably,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devices make an impact on the solder printing Therefore, our country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this item to gain further development Thus ,the design of SMT screen process pr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industrialized production This paper designs a stenciler, with the precis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1mm , maximum back-and-forth rate Vmax=5m/min and maximum distance 400cm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PCB solder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mplete machine design , which is composed of Squeegee module , rail , The design of PCB locating clamp as well as the rising table of board support, and so on The design of Squeegee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stencil printing type for the queegee head movement and stencil printing rising And the design of rail is the transmission, which can adjust the width to meet the need of a series of PBC The designing PCB locating clamp is the way to locate the PCB And the rising table is to design the way for the board As for the Squeegee module, its movement uses the forms of the meshe of spur-gear and the rubber rac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ability and evenness in back-and-forth movement of that The transmission of squeegee rising design adopts the way of ball screw transmission type to assure the precision of linear displacement and adjust the pressure of squeegee through the The design of PCB locating clamp,introduces the way of the top clamp While, the rising table of board support employs four locking cylinders to transmit ,which can guarantee emergency not to happen ,meanwhile the security of the project can be ensured Accompanying with detecting electric, the design may become the real electromechanical product, and is suitable for a series of PCB solder Naturally, this design task can meet the key words:SMT; Stencil Printer; PCB; Squeegee 目 录引言 11 绪论 1 课题背景 2 SMT印刷机的概述 32 方案设计 1 方案设计的选择 2 设备的总体组成 3 各个组件功能的说明 53 机器的设计基础 1 方案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1 一般传动形式应遵循如下原则 2 滑轨设计 3 步进电机概述 4 滚球丝杠副概述 5气缸概述 134 方案设计分析 1 机器各个组件的详细设计 1 刮刀组件的设计过程 2 传送导轨与基板支撑工作台的设计过程 3 模板的夹持组件的设计 4 各个组件联动过程 2 刮刀组件步进电机和丝杠选择与校核 2 按精度要求验证允许的滚珠丝杠的最小螺纹底径d2m 3 确定滚珠丝杠副预紧力 4 滚珠丝杠的参数选择 5 螺纹滚道半径R 6 滚珠丝杠的长度的计算 7 锁紧气缸分析选用 345 小结 37谢 辞 38参考文献 39普通CA6140车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 机电一体化包括外文,说明书,和电气图,装配图 字数:14549,页数:35 论文编号:JX090 概 论一、数控系统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6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从此,传统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系统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代的发展。二、国内数控机床状况分析(一)国内数控机床现状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控机床占有率逐年上升,在大中企业已有较多的使用,在中小企业甚至个体企业中也普遍开始使用。在这些数控机床中,除少量机床以FMS模式集成使用外,大都处于单机运行状态,并且相当部分处于使用效率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的状态。 2001年,我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达39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67亿美元,消费额比上一年增长25%。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使我国机床的进口额呈逐年上升态势,2001年进口机床跃升至世界第2位,达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近年来我国出口额增幅较大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数控剪板机、数控成形折弯机、数控压铸机等,普通机床有钻床、锯床、插床、拉床、组合机床、液压压力机、木工机床等。出口的数控机床品种以中低档为主。(二)国内数控机床的特点 1、新产品开发有了很大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 2、数控机床产量大幅度增长,数控化率显著提高。 2001年国内数控金切机床产量已达8万台,比上年增长5%。金切机床行业产值数控化率从2000年的4%提高到2001年的7%。 3、数控机床发展的关键配套产品有了突破。 三、数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继续向开放式、基于PC的第六代方向发展 目 录第一章 前言……………………………………………………………………1 概论……………………………………………………………………2 摘要……………………………………………………………………7 设计要求 1总体方案设计要求………………………………………………8 2设计参数…………………………………………………………9 其它要求…………………………………………………………12第三章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与计算 1进给系统机械结构改造设计……………………………………13 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的计算与选型…………………………13第四章 步进电动机的计算与选型 1步进电动机选用的基本原则……………………………………24 2步进电动机的选择………………………………………………25第五章 主轴交流伺服电机 1主轴的变速范围…………………………………………………26 2初选主轴电机的型号……………………………………………26 3主轴电机的校核…………………………………………………26第六章 微机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27 2硬件电路的组成…………………………………………………27 3设计说明…………………………………………………………27第七章 车床改造的结构特点…………………………………………30第八章 安装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31参考文献………………………………………………………………32总结……………………………………………………………………33以上回答来自: 汽车主减速器试验台结构设计 机电一体化字数:页数:33,包括,任务书,说明书, 所有设计图 论文编号:JX085 汽车主减试验台结构设计摘要: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其性能对整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生产线上通过试验台对主减速器进行全方位的检测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本文介绍了汽车主减试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及电气系统设计。系统可以实现对三种主减速器的综合性能检测,并能根据预先设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产品性能评判。机械部分的设计包括试验台底座,传动系统及夹具系统的设计。其中底座可实现对整个试验台以及电机的支撑定位。传动系统实现对电机输出动力的传送并且将转矩转速传感器接入整个系统。夹具系统实现主减速器的定位和夹紧同时保证主减速器输入轴能和传动系统形成稳定的连接。关键词:主减速器 ;试验台 ;机械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final drive is the main vehicle of transmission in reducing speed and increase torque of the main components,its performance has the direct influence to the entire vehicle quality, carries on the omni-directional examination on the production line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of final drive to be able effectively to guarantee the produ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echanism design and the Electrical system The system may realize to three types of final drive overall performance examinations, and evaluat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parameters Machine parts include platform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jig Platform system may realize to strut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may realize to translate power and connect torque tachometer to overall The jig system may realize to locate and clamp the final drive and guarantee the final drive input axis can form the stable connection with the transmission Keywords: final drive ;experimental system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目录中文摘要 1Abstract 21 引言 1 主减速器简介 2 国内外主减速器检测技术意义及发展现状 42 主减实验台总体方案 1 主减速器工作环境和要求 53总体设计思路和方案 1底座部分设计 2传动系统设计 1 电机选择 2 传动带选择 3 联轴器选择 4传感器选择 5 轴承校核 6 齿轮参数 7 传动法兰选择 3 夹具定位系统 1气缸的选择 224 电气控制系统 1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 2 系统控制模块 295 检测原理与步骤、 1 检测原理 2 检测步骤 30六.结论 31致谢 31参考文献 32以上回答来自:

丝网印刷工艺与参数研究,我写的这个题目。文中用实验数据分析对比,对油墨的附着公式进行了修正,使墨层厚度的计算结果提高。最后设计实验,验证了粗糙度对印迹的影响。引入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出在丝网印刷中,目数对精度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其次为粗糙度和网距,对于一定的印品。  开始也苦于写不出来,还是学长给的莫’文网,专业的就是靠谱,很快就帮忙搞定了

王阳明论文1000字

王阳明早年推崇朱熹的“格物致知”,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不过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所以最终推出的他“心学”,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我认为其心学,是突破了“格物”的一些客观上的束缚,所谓“千万里一念之间”,这个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实验科学,现实中很少出现或者不出现的现象可以在实验室里实现、研究,而王阳明的实验室就是“心”。王阳明的厉害之处还在于其后的“知行合一”,因为纯粹的“心学”就有点太唯心了,说王阳明和道家有所相通是指和“庄子”相通,道家后续分为三派,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大家相对熟知可能是老庄派,而个人推崇的的黄老派,王阳明就是通过“知行合一”将唯心回归到唯物而来,和邓老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出一辙,即你实验可能随便做,但你最终还是要学以致用,所以才造就了王阳明既开放又务实的“阳明心学”。“阳明心学”从本质上是一种致知的术(没有贬义,道、术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类似于战略和战术对于结果很难说孰重孰轻,归结的还是道家的度,窃喜,重战略轻战术,失败;重战术轻战略,也失败,所谓战略高于一切,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其实都是片面的,真正的成功还是各类因素上度的平衡,所谓“木桶效应”,每块木板都是合适的长短,你的水才是最多的),而其道的层面还是“孔孟之道”。

《传习录》是其学说的经典之作《王文成公全集》《明朝一哥王阳明》《明朝那些事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