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

发布时间:

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

《红旗》。《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二份机关报。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刊,谢觉哉主编。《红旗》在其创刊号上,全文刊载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1928年11月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书》。创办背景:创办《红旗》杂志,是毛主席首先倡议,并亲自题写刊头。当年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毛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让大家一起来寻个好名字。有关单位就发动大家提名,汇集后上报。毛主席从中圈定了《红旗》这一名字,并经中央全会确认。毛主席亲自题写的刊头,“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就是至今仍为大家广为认知、众口称赞、独具一格的“红旗”二字。而取代《红旗》的《求是》,则由邓小平题写刊头。那个年代著名的“两报一刊”,指的就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红旗》堪称为中国理论第一刊。“两报一刊”经常联合发表社论或文章,很有权威,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毛主席对《红旗》杂志非常重视。除了积极参与筹备《红旗》出版的相关事宜外,对创刊后的《红旗》杂志也非常关注和支持。毛主席不仅在《红旗》创刊号上发表了重要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而且对《红旗》重要的文章或社论文章严格把关,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文章也首先考虑在《红旗》发表。他还经常向《红旗》推荐文章,对一些稿件亲自精心修改。毛主席的《红旗》情结非常深厚。

月刊。红旗杂志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写的中文期刊杂志。总期数《红旗杂志》三十一年完整 一套全544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1958年6月1日创刊,1988年6月31日终刊31年共计出版544期 523本(总第1期至第544期)编辑红旗杂志编辑委员会出版红旗杂志社页数31年总计239页开本161988年7月1日,《求是》杂志创刊。同时,《红旗》杂志停刊。

1958年,在毛泽东倡议下,经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红旗》杂志创立。半月刊。在全国 15 个地区印刷,1984 年每期发行 330 万册。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文字的《红旗文选》。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 年6 月,《红旗》杂志停刊。本来它的发行量就大,存世量也大,而且它只不过作为消息的载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除了对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而外,没有太大的交易价值。很多《红旗》杂志在旧书市场像废纸一样被堆在地上可谓泛滥,其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话说回来,收藏是一种情趣,正确的心态才能真正领略收藏的乐趣!价格只是作为衡量藏品珍惜程度的标准之一,不必过分地注意,而忽略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红旗杂志市场上地价格:3——5元左右

《红旗》?

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论文

1958年,在毛泽东倡议下,经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红旗》杂志创立。半月刊。在全国 15 个地区印刷,1984 年每期发行 330 万册。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文字的《红旗文选》。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 年6 月,《红旗》杂志停刊。本来它的发行量就大,存世量也大,而且它只不过作为消息的载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除了对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而外,没有太大的交易价值。很多《红旗》杂志在旧书市场像废纸一样被堆在地上可谓泛滥,其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话说回来,收藏是一种情趣,正确的心态才能真正领略收藏的乐趣!价格只是作为衡量藏品珍惜程度的标准之一,不必过分地注意,而忽略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红旗杂志市场上地价格:3——5元左右

我现在在郑州飞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做组稿编辑,主要负责论文发表图书出版专利申请,合作的出版社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延边大学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东北师大出版社 天津科技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早发表期刊网就不错,我的论文就是在这发的,编辑也好。

两种方法,找代理,联系编辑部投稿,分开说哈,,,第一种渠道,代理不管是谁,注意查稿,这种方式就是简单粗暴,审稿快,普刊价格一般也比较公道,不过可以选择的刊物范围小,注意需要查稿,就是要打电话给编辑部核实,看稿件是否进入编辑部,,第二种渠道,上知网,找不到的自己百度,去各个期刊里面找编辑部投稿电话,邮箱等等,直接联系,直接联系就是安全,这种方式找到的联系方式肯定是安全的,但是,编辑部有时候会依赖代理,或者工作速度慢,反应迟钝,都是有可能的,除此以外,联系编辑部的价格没准,有些期刊通过代理往外放市场,比他们自己直接做反而会贵,当然也有可能根本不收钱,也不和代理合作,,,,,所以,具体哪条路,自己考虑

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的文章

嵖岈山人民公社1958年7月1日,《红旗》杂志第3期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全新的社会、全新的人》的文章,提出“把合作社办成一个既有农业合作,又有工业合作的基层组织单位,实际上是农业和工业相结合的人民公社”。这篇文章开始透露了毛主席和刘少奇的一次谈话精神。接着第4期《红旗》杂志又发表了陈伯达写的《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的文章,明确引证了毛主席的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民兵,即全民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层单位。”

“中苏决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有关斯大林的评价、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上产生分歧。在中国国家主权问题上,中苏双方还在所谓“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问题上,产生了不愉快。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随后,双方的矛盾扩展到了国家关系上。1963—1964年,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展开公开大论战,还就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问题交换了一系列信件。中共中央在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和《关于中苏两党会谈的声明》后,又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发表九封评论性质的公开信。面对中苏两党关系恶化的局面,中共中央认为,全世界所有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要作充分的准备,在目前情况下,迟开比早开好,甚至不开比开好。但1964年7月3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擅自规定国际会议要在1965年年中举行,而其筹备会议将于1964年12月15日举行。8月30日,中共中央答复苏共中央来信,再次重申,决不参加苏共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会议和它的筹备会议,并指出:苏共召开筹备会议的那一天,就将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分裂的日子记载在历史上。赫鲁晓夫下台以后,中共曾希望苏共新领导改变召开国际会议的决定,但被拒绝。1965年3月,苏共新领导不顾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的坚决反对,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协商会晤”。参加会晤的有19个党,另有一些党拒绝参加。会晤结果发表了《关于越南事件的声明》和《协商会晤公报》。公报呼吁停止公开论战,“反对一些党干涉另一些党的内部事务”,声称要“积极而全面筹备”召开“新的国际会议”。3月23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文章《评莫斯科三月会议》,谴责苏共的分裂行为。莫斯科三月会议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思想上的分歧发展到组织上的分裂,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以及欧洲一些党之间的关系中断了,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因而莫斯科三月会议成了中苏两党关系完全决裂的标志。1966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复信苏共中央,表示中共不能派代表团参加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从此,中苏两党便断绝了往来。中苏两党决裂,引起中苏两国国家关系的恶化。1969年,双方在珍宝岛和新疆边界问题上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几乎导致全面战争。70年代后,苏联大肆扩张,中苏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的局面。直至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党关系才实现正常化。

有深度,函养别致,是个有内容的主……

红旗杂志编辑部

1958年,在毛泽东倡议下,经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红旗》杂志创立。半月刊。在全国 15 个地区印刷,1984 年每期发行 330 万册。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文字的《红旗文选》。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 年6 月,《红旗》杂志停刊。本来它的发行量就大,存世量也大,而且它只不过作为消息的载体,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价值,除了对历史发展的一个见证而外,没有太大的交易价值。很多《红旗》杂志在旧书市场像废纸一样被堆在地上可谓泛滥,其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话说回来,收藏是一种情趣,正确的心态才能真正领略收藏的乐趣!价格只是作为衡量藏品珍惜程度的标准之一,不必过分地注意,而忽略其他值得注意的问题。红旗杂志市场上地价格:3——5元左右

“中苏决裂”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在有关斯大林的评价、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问题上产生分歧。在中国国家主权问题上,中苏双方还在所谓“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问题上,产生了不愉快。1960年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搞突然袭击,对中国共产党进行围攻。随后,双方的矛盾扩展到了国家关系上。1963—1964年,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总路线,展开公开大论战,还就召开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问题交换了一系列信件。中共中央在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和《关于中苏两党会谈的声明》后,又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上发表九封评论性质的公开信。面对中苏两党关系恶化的局面,中共中央认为,全世界所有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会议要作充分的准备,在目前情况下,迟开比早开好,甚至不开比开好。但1964年7月30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擅自规定国际会议要在1965年年中举行,而其筹备会议将于1964年12月15日举行。8月30日,中共中央答复苏共中央来信,再次重申,决不参加苏共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国际会议和它的筹备会议,并指出:苏共召开筹备会议的那一天,就将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分裂的日子记载在历史上。赫鲁晓夫下台以后,中共曾希望苏共新领导改变召开国际会议的决定,但被拒绝。1965年3月,苏共新领导不顾中国共产党和其他一些党的坚决反对,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协商会晤”。参加会晤的有19个党,另有一些党拒绝参加。会晤结果发表了《关于越南事件的声明》和《协商会晤公报》。公报呼吁停止公开论战,“反对一些党干涉另一些党的内部事务”,声称要“积极而全面筹备”召开“新的国际会议”。3月23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文章《评莫斯科三月会议》,谴责苏共的分裂行为。莫斯科三月会议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思想上的分歧发展到组织上的分裂,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以及欧洲一些党之间的关系中断了,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因而莫斯科三月会议成了中苏两党关系完全决裂的标志。1966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复信苏共中央,表示中共不能派代表团参加苏共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从此,中苏两党便断绝了往来。中苏两党决裂,引起中苏两国国家关系的恶化。1969年,双方在珍宝岛和新疆边界问题上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几乎导致全面战争。70年代后,苏联大肆扩张,中苏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的局面。直至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两党关系才实现正常化。

《红旗》?

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列宁主义

四报,指的是四种政治报纸:《人民日报》(中共中央 正部级)、《解放军报》(中央军委 正军级 )、《光明日报》(中共中央 副部级)、《新华日报》(由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主办,新华日报社现为中共江苏省委直属事业单位)可以自己百度看。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中共机关报业 红旗指的是1958年办的《红旗杂志》:1958年,在毛泽东倡议下,经党的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红旗》杂志创立。半月刊。在全国 15 个地区印刷,1984 年每期发行 330 万册。还有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文字的《红旗文选》。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建设,阐述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思想理论问题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1988 年6 月,《红旗》杂志停刊他们通常并列成为“四报一刊”“两报一刊”“三报一刊”等。“刊”指的就是红旗杂志,所以也成为“四报一红旗”

《红旗》杂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直接关怀、具体指导下创办的。早在1955年1月,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指出各省市要办好刊物。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问题。这年3月,创办中央理论刊物的决策在成都会议上被具体化。在1958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届五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出创办刊物的正式决定,并定名为《红旗》 。当中央酝酿创办刊物时,一些同志请毛主席为刊物起名字。主席说,还是走群众路线,让大家一起来寻个好名字。有关单位就发动大家提名,汇集上报。毛主席从中圈定了《红旗》这一名字,并经中央全会确认。毛主席还为《红旗》题写刊头二十余幅,他给《红旗》总编辑陈伯达的信中说:“报头写了几张,请审核,如不能用,再试写。”他在题字旁还注有说明:“拟可用”、“这种写法是从红绸舞来的,画红旗”。编辑部从中选了两字作为正式刊头,这就是至今仍为大家广为认知、众口称赞的“红旗”二字。中央同时还决定成立《红旗》杂志编委会。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于1958年5月24日在中南海居仁堂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编委共36名,由中央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中理论水平高、写作能力强的同志,以及宣传理论系统的负责人、党内学术理论专家组成。其中邓力群、田家英、李友九、陈伯达、胡绳为常任编辑,陈伯达为总编辑。这次会议也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通知了两个李达开会,武汉大学校长“文”李达是编委,与总参的副总长 “武”李达重名。 “武”李达到会后发现不对要退席,小平同志说,既然来了,就坐下听听吧。这个大编委会由于成员分散在全国各地,各人的工作繁重,会议召集困难,以后再未开过。因此,1959年中央决定在《红旗》内部成立一个编委会,由总编辑、副总编辑以及4位编委组成,主持《红旗》的日常工作。《红旗》创刊号于1958年6月1日出版。发刊词由胡绳执笔,经毛主席、邓小平同志审定。同期发表了毛主席的文章《介绍一个合作社》。此后,毛主席一直关注《红旗》的工作,经常向《红旗》推荐文章,对一些稿件还作了精心修改。 1958年8月,陆定一写了一篇题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送毛主席审阅,主席前后看了好几次,每次都提出修改意见,有时自己动手作重要修改。1958年8月22日,他在给陆定一的信中说:“在教育史部分,应批评凯洛夫、斯大林,对中苏都有益。中国教育史有好的一面,应当说到,否则不全。你看如何?”他特意在陆定一的稿件上加写了这样一段话:“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屈原的批判君恶,司马迁的颂扬反抗,王充、范缜、柳宗元、张载、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论,关汉卿、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民众文学,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毛主席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作了精彩补充:“儿童时期需要发展身体,这种发展是要健全的。儿童时期需要发展共产主义的情操、风格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就是我们时代的德育。二者都同从事劳动有关,所以教育与劳动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总结以上所说,我们所主张的全面发展是要使学生发展健全的身体,发展共产主义的道德。”对此文他特批:“登 《红旗》,题目特大,全文尽量用较大字型。”同时,还代《红旗》写了编辑部按语。毛主席还为《红旗》编辑部写过约稿信。他从《光明日报》上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同志写的有关机位设计的文章,很感兴趣,便给作者写信请他们再写一篇更详细的文章,以《红旗》编辑部名义发出。这对 红旗》工作人员来说深感亲切又备受鼓舞。《红旗》杂志的 “三面红旗”在《红旗》头几年的版面上,经常出现几个作者的名字,引人注目。一个是写国际评论的于兆力,一个是写思想文化评论的施东向,一个是写经济评论的许辛学。后来人们才慢慢知道,这原来是三个集体笔名。“于兆力”是由乔冠华、姚臻、王力组成,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或字的一部分。他们都参与中央有关国际问题的研究及文件起草工作,对国际情况、国际问题比较熟悉,又了解中央精神,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很受欢迎和重视。“施东向”是以副总编辑胡绳为首,中央政治研究室王忍之、丁伟志、郑惠等同志参加的写作小组的笔名。“施东向”即取自《思想界动态》这份内部刊物刊名的谐音。他们以渊博的知识、高度的理论修养、充满文采的写作技巧,写出了影响很大、很受欢迎的思想文化评论文章。“许辛学”是由“虚心学”演化而来,由副总编辑邓力群牵头,梅行、马洪参加的写作小组笔名。他们都是中央有关经济问题会议的参加者和经济文件的起草者,所写的文章能够对有关问题进行透彻分析,使中央精神得到最快的传达,对经济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有人开玩笑说,全国有“三面红旗”,《红旗》杂志也有“三面红旗”,指的就是这三个集体写作班子。1960年9月,《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出版,这是我国思想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选集》收集了毛泽东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70篇文章,《红旗》把学习和宣传 “毛选”四卷作为工作重点全面展开。 1960年第19期 《红旗》在刊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介绍的同时,围绕中央确定宣传重点,发表了社论《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即突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思想。社论对此作了全面具体的论述,并指出这是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则。第20-21期合刊上,刊出编辑部文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的基本总结》,重点介绍了毛泽东如何坚持马列主义有关国家机器的观点、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此文刊发前曾送毛主席审阅,他认为写得很好,并作了一些修改。

列宁主义(Ленинизм)(Leninism)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导师列宁同志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新的历史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经验,概括了20世纪初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一样,它的普遍原理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因此,它常常和马克思主义一起合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同志命名的。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下:社会人群最重要的区别在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是对立的,而且对立的矛盾不可调和。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实行集权的公有制。 (1)阶级基础: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2)思想组织基础:80年代,普列汉诺夫、列宁等开始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3)列宁的准备工作。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的早期革命活动在中学的读书时期,列宁就开始学习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著作。他1887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曾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1889年,列宁来到俄国工人运动的中心彼得堡,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1895年,他把彼得堡二十多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协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莫斯科、基辅等地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这年12月,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后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1900年,列宁流放期满后,同普列汉诺夫等人创办了《火星报》。他在这份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修正主义,科学地阐明革命理论对工人运动和党的建设的重大指导意义。俄国的先进工人和社会民主党人都团结在《火星报》的周围。在《火星报》进行大量工作的基础上,1903年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898年3月1~3日,来自彼得堡、莫斯科、基辅等地的“斗争协会”和俄国西部地区工人组织的九名代表,在明斯克秘密举行了这次大会。大会宣告党的成立并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言》,宣言指出,俄国无产阶级将摆脱专制制度的桎梏,用更大的毅力继续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作斗争,直到社会主义胜利为止。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会,批准《工人报》为党的机关报。大会以后,中央委员会虽遭沙皇警察破获,《工人报》被迫停刊,但各地党组织仍在秘密活动。列宁指出:“1898年春党的成立,是这一时期社会民主党人所做的最突出的、同时也是最后的一件事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先在布鲁塞尔、后在伦敦,秘密召开了这次代表大会。大会由普列汉诺夫主持,主要议程是制订党纲、党章和选举中央委员会。大会讨论的党纲草案,是由《火星报》编辑部提出来的。它把争取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作为党的主要任务提出来。经过激烈争论,大会通过了纲领草案。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第一个写入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大会在讨论党章时,发生了更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党章的第一条中关于党员条件的问题。列宁认为,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都可以成为党员。而马尔托夫(真名:尤·奥·策杰尔鲍姆,1873—1923)认为党员不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他甚至主张不管什么人,只要表示承认党纲,就可以自行宣布入党,党员可以不服从党的纪律,不受组织的制约。普列汉诺夫支持列宁的条文。但最后大会在表决时,以多数票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大会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时,由于几名机会主义分子的退出,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大会选举普列汉诺夫、列宁、马尔托夫组成中央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拥护列宁的三名代表组成了中央委员会。从这时起,拥护列宁的人,因在选举中获得多数票,故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俄文译音,意指多数派);获得少数票的,被称为孟什维克(俄文译音,意指少数派)。布尔什维克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孟什维克的观点体系,被称为孟什维克主义。从此,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出现了两个政治观点对立的派别。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在俄国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后来指出:“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

红旗杂志改求是不仅仅是改了名,还把原来的红字黑拼音改成黑字红拼音。这和人民公社改乡是一个目的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