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地球杂志期刊

发布时间:

地球杂志期刊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地球 国家级期刊 万方收录 知网不收录 地方认可度不同

地球,很重要。

不是很清楚。

《地球》杂志

国家级期刊

投稿,自己投到杂志社去,或者找公司帮投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期刊名称:地球主管单位: 国土资源部主管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出 版 地: 北京市出版语种: 中文杂志本开: 16开国际刊号: ISSN: 1000-405X国内刊号: CN: 11-1467/P邮发代号: 2-253

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

百年以来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趋势近百年以来地球表面温度呈波动上升的特点。原因有自然原因,即:目前处于第四纪冰期的间冰期,处于温暖期,故气温升高。人为原因,从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发达国家开始发展工业,使用了大量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加剧了温室效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以下为地球环境变化土壤遭到破坏 目前,有110个国家的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由于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过分开发和牧场的过度放牧,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问题也是酸雨问题。以前,酸雨问题只涉及到欧洲和北美的老工业国。但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部分地区也受到了酸雨的侵害。空气污染还打乱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加速房屋的损坏,导致气候反常变化。 淡水受到威胁 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1/3以上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或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现在,每天有5万名男人和妇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 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据2500名有代表性的专家预计,海平面将升高,气温的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森林面积减少 在过去数百年里,温带地区国家失去了大部分森林。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难见森林了。 生物品种减少 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生物存在的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物种的绝迹。 化学污染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了污染。 混乱的城市化 人口的爆炸和农业土地的恶化、贫穷,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有些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的污染 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因此,许多靠摄取海产品蛋白质为生的穷人面临饥饿的威胁。 极地臭氧层空洞 每年春天,在地球的两个极地的上空会形成臭氧层空洞,北极的臭氧层损失20%-30%,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欢迎采纳,有问题可以追问!!!!

地球物理学包括:固体地球物理学和应用地球物理学。前者着重在于理论研究,后者偏向于应用,比如勘探地球物理学。

黄石市没有火山。即使有,它也是一座绝种的火山,永远不会爆发。

人会一年一年长大,动物和植物也会随着时间年年长大,而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会不会随着时间长呢?地球,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一般说,没有生命的东西应该不会有大小的变化吧?可是,实际上并不是全对的,比如:我国长江口崇明岛不可思议的就是从水里“长”出来的——由江水中所夹带的泥沙慢慢淤积而成的。上海,这个建筑着高楼大厦的大城市,在许多年前,也是个鱼类悠游的地方。虽然地球没有生命,但它却没有停止过变化。它究竟是在变大,还是变小呢?目前,各有各的说法。有些人说,地球本来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刚开始也是一团炽热的熔体,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冷凝后,就收缩成有现在硬壳的地球了,因此地球应该是在缩小。有些科学家对阿尔卑斯山作了调查后,推断地球的半径比2亿多年前(即阿尔卑斯山开始形成时)缩短了2千米;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每年大约缩短了1%毫米。又有的人说,依据阿尔卑斯山的情况,还可以给整个地球的发展作出正确结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是复杂的,比如现在人们还发现沿赤道一带,地球的半径有加长的痕迹,他们认为这是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球一直以来就在膨胀,因为它把本来包住整个地球的大陆撑裂了,现在这些裂缝还在加宽,说明它还在继续膨胀,但是膨胀的真正原因,他们还没说得非常清楚。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在大量的减少,也有人认为这是地球内部本身放射性物质因散热而引起的。另外有些人说,地球是由宇宙尘埃堆积而成的,这种尘埃还在不停地向地球上聚集,经常有陨星落到地球上来,据科学家计算,一昼夜间进入地球大气中的尘埃,大约会有10万吨之多;而地球上的大气层物质也在不停地向宇宙太空散失,不过他们的数量非常微小。地球的形状是在长大、还是在缩小呢?目前,还是一个谜,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过,不论是哪一种看法,都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但是实际观测结果表明:现在地球的变化是十分微小的,还没有显出什么缩小和增大的现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过去28年中,地球形状发生明显的变化似乎都与气象事件(如厄尔尼诺现象等)有关系。 据美国《每日科学》杂志网站2005年1月10日报道,得克萨斯大学空间研究中心的康·程博士和拜伦D·塔普利博士利用美国航天局大约30年的人造卫星激光测距数据,分析地球两极变平坦,赤道地区增宽的程度。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一些气候现象如厄尔尼诺-南方震荡现象 (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和太平洋10年振荡现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等会影响到世界上流入海洋、大陆和进入大气的水量的大小。 研究者发现,地球赤道凸起的两次大变化与1986年至1991年以及1996年至2002年的两次强厄尔尼诺-南方震荡现象有关。 尽管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被与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增高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还会引起气象模式和海洋流动的方式发生变化。厄尔尼诺现象来临时,信风减弱,暖水东移,给东太平洋地区带来大量降雨,同时使秘鲁等国家陷于洪涝,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则苦于干旱。与厄尔尼诺现象相比,太平洋10年振荡现象则会持续20年至30年的时间。太平洋10年振荡现象是太平洋一个长期的温度波动现象。它同样会影响到冷、暖水团的分布,同时也会使喷射气流的路线发生改变。而这些变化则会使海洋中的水团,大气中的水汽和陆地土壤中的水重新分布,从而可以引起地球重力场发生轻微的,但是可以察觉的变化。 程博士和塔普利博士同时还发现,这些引起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陆地,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海洋的变化。 报道说,这一研究结果还被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期刊——《固体地球》上。

地球科学杂志期刊级别

《地球科学》自1998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30多项。1992年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名列中国地学核心期刊第3名地球科学是国家核心期刊吗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曾用刊名: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主办单位:长安大学出版周期:双月仅仅是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 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也算是 核心期刊的。

地球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这个不好说,具体要看你选择的是什么级别的核心,还要看你文章所属的专业。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不是很清楚。

地球 国家级期刊 万方收录 知网不收录 地方认可度不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