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

发布时间:

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

如何做好科技图书资料室知识管理工作的探究佳木斯大学图书馆        摘要:图书资料室作为一个弘扬先进文化的前言阵地,有着鲜明的专业特征,不仅在教学还是科研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书资料室的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下面就对科技图书资料室的知识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希望可供相关从业者参考。         1 前言        院系资料室是学校图书馆的延伸,更是开展院系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机构,其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地双重任务。在资料室的工作中,图书资料管理员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资料室的建设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地复合型人才。资料员地知识更新及素质提高更为重要。        2 图书资料室的管理现状        1 滞后的服务手段        目前图书资料人员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应付借借还还打扫卫生上,管理不规范,一些人借书太多长期不归还,使图书资料难以深层次管理与开发,客观上制约了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并且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编目、借阅、流通登记和图书资料整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而对充分开展利用文献资料,编写教学科研需要的二、三级文献、专题资料和咨询服务、跟踪服务等高层次服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体现不出图书资料室的学术性质,也使文献资料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 严重短缺的经费        资金短缺影响相关设备购置,制约着图书资料室实现自动化管理的进程,影响着图书信息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经费是保证图书资料室各项工作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特别是近年来图书资料大幅度涨价,学校所拨经费更显短缺,严重影响图书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图书资料入藏量的逐年递减和图书资料陈旧率与日俱增,满足读者的需要越来越困难。        3 萎缩的整理功能        由于长期以来对图书资料人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以至于图书资料室仅具有流通、阅览功能,处于“借借还还”的被动服务状态,业务的单一使图书资料室的职能萎缩,整体功能也在不断下降。        3 科技图书资料管理中的知识管理措施        1 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知识和信息也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递与共享。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科技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也可以通过建立数字信息数据库的方式,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科技图书馆可以建立多个领域的知识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各大图书馆进行协调,实现资源上的合作与共享,从而扩大科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丰富科技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来源渠道,实现知识资源的传播。另外,科技图书馆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注重收集其他科技图书馆的优秀管理经验,并加强对科技图书馆优秀管理经验的学习,将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融入到知识管理体系当中,实现优秀管理经验的共享。2 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科技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科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和知识管理方式融入到科技图书馆管理的各项环节当中,使科技图书馆管理能够更加科学,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实效性。例如在为科技图书馆员工分配工作任务时,要首先为科技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及当前的任务实施情况,使每一位员工能够清楚当前自己所完成的任务情况以及他人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增加员工之间的配合,减小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并且可以借助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科技图书馆的整体工作效率。        3 管理员自身素质是图书室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        1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资料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资料管理人员做好资料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它影响着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影响着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很强的业务能力        第一,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目前。计算机通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借助‘互联网’。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与计算机终端设备,向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资料管理人员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检索存储等技术。现在的院系资料管理人员除面对各种载体的文献外,还要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这就需要他们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网上科研信息进行查询、核实、存储并整理。所以资料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会影响其服务水平。        第二,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资料员具有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文献情报的服务水平。如果资料管理人员能熟练运用外语。即能及时、准确地获取国外科研信息的最新资讯。并对各种价值的科研信息进行系统收录整理,就能为教学科研人员有效节省查找国外科技信息的时间,使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尽早获得有价值的教学科技信息。为院系的教学科研提供打破无国界的文献资料服务。        4 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及时反馈读者的需求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读者间的交流,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问以及开设意见箱等方式,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使读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对当前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调整,借助信息的力量,实现图书馆的全面、综合管理,更好的展现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价值,实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        4 结语        总而言之,图书资料室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与社会协调共进,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服务的工作,真正将图书室地科学管理方法做好,进而满足借阅者的需求,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使得图书发挥最大效用。参考文献:[1]贾淑萍 加强科研单位图书资料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1)[2]颜英 加强高校系级图书资料室管理建设的思考[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3]王玲玲W0环境下基于组织文化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以南京高校图书馆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2011,21(11):1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校科技文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研究时间:2016-9-29 12:05:00  [摘 要]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图书情报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直接关系着教学、科研信息的来源甚至教学、科研的水平与质量。高校资料室建设中管理松懈脱节、经费缺乏,与图书馆以及各系部资料室之间缺少协调、交流,运作模式传统封闭等问题普遍存在,应加强完善管理格局,提高资金支持制度,加强信息交流,使院系资料室成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关键词] 高校资料室;问题;对策;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1-83-3   Study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Zhang Xiaodan   (School of Software,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School/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work,its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ourc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 research information,even associated with their leve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reference room generally has the problems of sloppy and disjointed management,lacking of funds,lacking of coord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library and various 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s,traditional and closed operation mode, 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prefect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improve the financial support system,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making the school/department reference room become targeted and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information    Keywords:college reference room;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在现代高校科技文献信息系统中,由院系资料室和图书馆共同承担着专业科技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在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中起着辅助作用[1]。但是,目前高校资料室普遍出现了管理运作模式封闭、可用资金不足、文献资料陈旧、设施设备落后、图书馆与资料室及资料室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导致资料室虽然科技文献储存丰富、专业性强,却不能及时、有效地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资料室传统体制的问题,提出新的管理格局,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1 科技文献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1 管理体制不够到位,存在严重缺陷   目前高校资料室和图书馆实行同样的领导体制:行政上属系部领导,业务上归图书馆管理。这种行政、业务分开的隶属关系使资料室与图书馆之间以及各资料室之间几乎处于自我封闭、相互割裂的状态,图书馆除每年为系部征订一次期刊、定时购买图书外,相互之间很少沟通,工作上各行其是;图书馆对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上的指导、进修、职称评定等都不够重视,以致各系资料室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高、职称普遍较低;文献资源与图书馆重复率高、利用率低。   2 科技文献及其配备设施陈旧老化   资料室服务的对象是针对各院系教师及学生,其主要作用是为相关教育教学及研究活动提供专业辅助,这就要求资料室必须具备专业性、精确性以及科技文献材料的广泛性等特点。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迅速的发展速度,以及全球化、一体化的国际形势下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断充实科技文献储备是十分必要的。现阶段高校资料室大多面积狭小,空间不足,纸质文献流传过程中又存在严格的要求,这样就导致文献查找的精确性降低。再加上资金短缺,不能尽快补充最新科技文献及时更新和增加配套设施,导致无法用现代化设备来管理科技文献,势必影响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   3 科技文献管理各部门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在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也日益明显,交叉学科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在钻研本学科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其他专业和学科方面的知识。然而,现阶段很多资料室并没有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信息,达到资源共享。过去那种落后的技术手段既不利于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还严重制约了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更不利于资料室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水平的提高[2]。   4 收藏的信息资源专业性不强   分析当下高校资料室的现状就会发现,有些高校忽略了资料室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拨给院系资料室的经费不足,无法满足院系的教学科研的需要。大多数的高校资料室经常只注重获取外来的相关信息,忽略了那些在图书馆难以获取的却与本学科专业紧密相关的内部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这样一来,资料室的馆藏文献过于杂乱,失去了专业针对性。由于经费紧张、收集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资料室所收藏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数量不足、缺乏专业性,根本无法满足该院系教学科研的需求。   3 高校科技文献管理的创新思考   1 完善管理体制,成立专有的科技文献管理部门   针对上述传统资料室管理体制缺陷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完善和加强管理体制,明确资料室与图书馆和各系部之间的关系,构建行之有效地行政、业务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高校资料管理部门,负责书刊的征订、采购、编目、阅览、流通,资金的审批、落实,以及资料室工作人员的管理、编制、职称、进修、业务培训等问题,形成“统筹全局,着眼局部,通用书籍集中管理,专业文献分散各院系”的管理原则,使高校科技文献资源的管理逐渐趋于一体化、统一化、综合化,也为文献信息资源的高速、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和各系部资料室形成有机系统,密切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强沟通交流,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2 搜集专业最新学术成果,提供宽阔的科研平台   高校资料室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本院系专业的学术资料,这就需要从服务对象入手,了解师生需要,最大限度满足师生需求。现阶段,资料室在科技文献的管理、借阅,以及资料的保存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但是,创新方面做得不足,尤其是对最新科技文献的收集与掌握力度有待加强。应随时把握学术界最新动态,通过网络、媒体等多方渠道获取最新信息,注意收集具有较高价值的电子资源,如学术报告、优秀教师课件、相关课题的研究资料等,建立网站,方便师生使用,提供宽阔的科研平台。   3 对文献管理员进行系统的图书专业知识培训   目前,专属高校资料室管理的各项制度规章中并没有针对资料室管理人员做出细致的规定,所以各高校资料管理员的学历、专业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学校往往将学历学识不过关人安排在学院资料室,还有的高校为减少编制,科技文献管理员由行政秘书或教学秘书兼任,所以,就只是做一些报刊订阅和分发的工作,对于书籍的加工、整理工作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提高科技文献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各院系应当更加重视管理员的工作,聘任的管理员的所学专业应与各院系专业相近或相关,对本院系的课程体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培训,将本专业与图书管理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将本院系的文献管理工作做好,才能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作用。   4 加强科技文献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与针对性   资料室与图书馆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资料室的信息资源收藏的专业性和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更强。为了更好地体现出资料室的信息收集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使专业特色突出。文献资源是物质基础它可以满足科研人员及教师的需求,并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其中重要的是文献资源的质量,要建立特色馆藏。文献资源的质量要依据本院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实际水平、远景规划及科研人员、教师的需求收集文献情报信息,应着重获取本院专业范围的核心文献资料,依据实情获取边缘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依据课题组及教研室提出的期刊、图书目录信息集中统一采购相关专业所需期刊和图书,应着重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保持核心期刊的有效性及连续性。   2 在收集文献资料时,不但要重视公开文献资料的获取,也需要重视质量高的内部文献资料的获取。首先可通过教师人员开会、访问等方式,收集专业性强、学术价值高、发布及时的专题性研究报告、会议论文、学报、论文集和内部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其次,要收集整理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重点收藏由本院承担的国家政府地方政府和部门的科研项目而出版发行的学术专著、刊登发表的学术论文等资料,使专业资料室的信息资源具备专业特色。   3 重点采购本专业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当前学院的许多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需要大量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资料室需要提供本院多媒体教学所需的教学软件和教学图书资料,依据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需要进行购买。   5 加快科技文献管理信息化进程,实现资源共享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载体逐渐从纸质形式转变为光盘、磁盘等电子媒介形式。高校资料室必须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化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加快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来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着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使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时效性提高[3]。   在实现资料室工作自动化方面,应发挥学校图书馆对院系资料室的业务师范及指导作用,院系资料室的所有图书均应在学校图书馆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分类、编目、建库,严格执行文献著录标准化原则,定制统一的分类编目规则。同时,学校图书馆应积极推进在院系资料室采用统一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依托校园网络,形成连接图书馆和各专业资料室的文献信息网络,并使其成为信息服务和文献数据加工的公共平台。新时期提倡资料室应具备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环境,提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水平,迅速完成全校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以学校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的全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通过建立统一标准化的分类编目规则,建立公共查询平台和标准化的电子书目数据库等方式,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料和院系资料室专业文献资料的资源共享。   6 加强高校图书馆与院系文献资料室的相互协调,建立资源采购机制   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职责是“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根据这一原则,院系资料室和学校图书馆在行政隶属上由学校统一管理,由于在财产权方面,高校是唯一法人,因此,在学校内部组建资源采购组织,统一协调学校图书馆与院系的图书采购工作,有效使用购书经费,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对于专业性强的学科,宜采用由学科带头人圈定图书目录与组织专业人员到出版社现场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交叉学科,应由相关教师提供图书目录统一采购,特别是社科类图书,文史哲专业均有相通之处,部分图书可能对几个学科都有所帮助,对于这类图书在协调采购的同时,必须配备图书内容的电子版,在纸本书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校园网同时满足多位读者的需要。   7 合作基建,提高科技文献利用率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稿)第八条规定“高等学校的院系(所)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院系的资料室的科技文献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多年的积累使得专业文献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完整性,但是数量有限的复本制约了读者的使用效率,所以加强文献数字化建设,能有效地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大幅度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率,与学院图书馆资源实现共建共管,建立管理链接真正实现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8 院系科技文献资料室向分馆转型,丰富完善各学科资源   传统的高校资料室往往是集中设置在某一地点供学校师生使用,然而,新时期的资料室可以分别设在各学院、系,院系师生就近就能获取专业文献信息资料,如此一来,在高校规模普遍增大的情况下,资料室给教师学生带来的便利愈显突出。   根据院系专业分开设立的资料室巩固馆藏资源建设的学科特色,馆藏资源的收集采取针对相关学科,秉承藏为所用的基本原则,以满足科研和教学为目的。各资料室涉及的学科具体,范围窄,与学校图书馆相比更能有的放矢、细致深入地满足教研需求。最后,分馆设立的资料室可以成为学科发展的平台与基石,因各院系涉及的学术领域常常由不同专业构成一个相关的学科群,资料室在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服务中,应搜集整理各个学科资料,分门别类标准化系统性地构建馆藏资源,丰富、完善、系统的学科资源是院系各学科不断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和坚实基础。   4 结语   各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创新化是时代大发展的需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虽然现代化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着知识效益发挥因素,但是,伴随着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上的不断完善,这些都是可以妥善解决的问题。只要树立正确的建设理念,不断探寻新思路、新方法,从制度、资金、文献、服务等方面多管齐下就一定能使资料室更好地发挥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科技文献信息中心。所以,在今后高校院系资料室管理格局的创新中,不但要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还应实现“人本主义”,尽力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付光宇谈新时期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建设[J]创新科技,2013(9)   [2]温建英高校院系资料室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J]经营管理者,2014(23)   [3]赵雷基于院系资料室构建学科服务基地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17)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为你进行解答~打字需要一些时间哦,请稍等 文献检索的方法:直接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循环法。 1、直接法 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2、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 3、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4、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5、追溯法 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6、循环法 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更多12条 

文献检索的方法   直接法  直接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是文献检索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1)顺查法  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现在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逐渐向近期查找。  (2)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3)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追溯法  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信息来源的方法。它还可以从查到的“引文”中再追溯查找“引文”,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献。   综合法  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它是把上述两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的方法。综合法既要利用检索工具进行常规检索,又要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即先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到一批文献,再以这些文献末尾的参考目录为线索进行查找,如此循环进行,直到满足要求时为止。  综合法兼有常用法和追溯法的优点,可以查得较为全面而准确的文献,是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方法。对于查新工作中的文献检索,可以根据查新项目的性质和检索要求将上述检索方法融汇在一起,灵活处理。

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的区别

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 Search)。 数据检索(data retrieval)是将经过选择、整理和评价(鉴定)的数据存入某种载体中,并根据用户需要从某种数据集合中检索出能回答问题的准确数据过程或技术。按查询问题的要求,分为简单检索(即单一因素的检索)和综合检索(即综合条件检索)。数据文件组织方式不同,数据检索的技术方法亦不同。对于顺序结构文件,常见方法有顺序检索、分块查找法、两分检索等。对于随机结构文件,常采用直接地址法、杂凑(hash)法等。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检索常涉及目标空间分布范围(行政区域、地理范围或空间关系等)及目标属性类型(地形高度、坡度、土地利用现状等)两个方面的综合条件 事实检索是情报检索的一种类型。广义的事实检索既包括数值数据的检索、算术运算、比较和数学推导,也包括非数值数据 (如事实、概念、思想、知识等) 的检索、比较、演绎和逻辑推理。它要求检索系统不仅能够从数据 (事实) 集合中查出原来存入的数据或事实,还能够从已有的基本数据或事实中推导、演绎出新的数据或事实。例如,该系统中存储有如下事实:①李明是A校的学生。②A 校的学生都学外语。如果该系统是一个事实检索系统,则它应当能回答某用户提出的“李明学外语吗?”这种问题。事实检索是情报检索中最复杂的一种。它要求系统中的数据和事实以自然语言或接近于自然语言的方式存储。不仅要存入各种数据或事实单元,还要存入各单元之间的语义关系、句法关系以及各种有关的背景知识。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提问,并能用自然语言作答。更重要的是,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自然语言理解功能。

质量管理好,未来实际工作中有用处的。

文献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 Search)。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研究是研究发表的文献的一些情况,比如哪年发表等,文献综述是围绕一个主题,查阅很多文献后写的文章,文献检索是查阅文献。

文献检索与文献管理的关系

学的发展是创造和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一个人的知识,不外是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方面获得。直接经验的知识是自己亲身实践所取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古人或他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这些古人的或外域的知识大都以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即从文献中接受古人或他人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地球上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矿产资源,我们不可能都做到实地观察,更多的是靠阅读文献,观察标本,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另外,许多地质现象会因为各种因素而受到破坏,甚至永久消失。而地质观测结果的文字记录则具有长期保存价值。保存起来的这些文献,对发展地质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地质工作者来说,每当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调查之前,首先要了解前人在这一地区做过哪些工作。当着手一个课题的研究时,也必须对该研究工作的历史、目前水平、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动向进行系统和详细的了解。也就是说,要掌握有关的地质信息,查寻和阅读地质文献是一条重要途径。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从而也使地质科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当前,地质科学新的领域在不断开拓,新的理论不断形成,新的信息不断涌现。当代科学技术向地质科学的渗透,不仅使地质观察和研究日益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深入,而且与传统地质科学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边缘学科。同时,地质调查的空间和研究的范围已从陆地扩大到海洋乃至宇宙,从地表扩大到地球深部。地质科学的高速发展,研究规模的迅速扩大,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导致了地质文献数量的急剧增加。一方面,地质科学日益专门化,专门学科的不断出现,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现象日趋强烈,致使各学科的文献愈来愈分散。另一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吸收和利用情报的能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庞大的地质文献数量与人们特定的要求及有限的工作时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这数量庞大、类型复杂、文种多样、出版分散、重复交叉严重、新陈代谢频繁的地质文献集合中,地质人员既难于找到,更难于有效地利用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特定情报。面对这种局面,如何努力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查找文献和情报的技术和方法,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检索,是以科学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从有序的文献集合中检出所需的信息的一种方法。它在科学交流中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人类为了合理地分发情报和充分地利用情报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文献检索不仅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的迅速开发和利用,而且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少走弯路;节省查找文献的时间,从而加速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进程。第三节 地质文献检索的历史和发展地质文献检索是在地质文献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并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文献的不断增加而发展的。不对望见谅。我又找了一个不知可否:一节 文献检索基本原理及其意义文献生产的积累性、广泛性和文献利用的专指性,是文献检索的社会需求。为此,文献工作者便在搜集文献并使之有序化的同时,还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或建立各种数据库等,这些都是使文献具有可检性以适应社会需求的业务基础工作。一.文献检索及其原理 何谓文献检索?文献检索是一个查找文献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情报与文献工作基本述语》(GB4884-85)对文献检索定义为:“从存贮的文献中找出特定文献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献与情报工作辞典》(1976年版)则定义为:“从一个文献集合中查找专门文献的活动、方法与程序。”两者表述方式虽有不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即文献检索是从众多的文献群中查找出符合特定需要的文献信息的全部活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献检索也就是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按其查找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检索: (一)书目检索,这是以检索工具(书目、索引、文摘、题录)为检索对象的一种检索。凡是查找某一主题(时代、地区、著者、文种等)有关文献的检索过程,均为书目检索。如“汕头经济特区投资环境研究都有哪些文献?”其检索结果是一条条的书目记录,包括论著题名、作者、文献出处等书目数据记录。 (二)事实检索(Fact Retrieval),这是以事实为检索对象,要求查出文献中的某些基本事实记录。如“汕头第一城与安居工程项目,李嘉诚先生各投资多少?他是否出席了项目签字仪式?”“汕头经济特区三资企业,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最有发展前途的厂家有哪几家?”这不仅需要查出记录这些事实的资料,而且还要从中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出肯定性的回答。因此,事实检索也译作事项检索,属于数据检索的范畴。 (三)数据检索(Data Retrieval),这是以数据为检索对象要求查出文献中所载的专门数据,包括统计数据、计算公式、图表,以及物性数据、化学物质数据等。如“1994年汕头港进出口贸易额各多少?”“海湾大桥跨度有多长?建在妈屿岛上的铁索吊塔有多高?所用水泥、钢绳性能如何?”等,其检索结果都是经过高度浓缩可供直接利用的数据情报。 上述三种类型检索所提供的书目记录或事实性答案或数据,均来源于文献中的知识记录,属信息检索的范畴。文献检索是信息检索中最为主要的检索。 文献检索与一般的阅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阅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也是文献检索筛选文献内容的过程,其中情报意识是关键。其区别在于:首先,所涉文献范围及其用书的目的有特殊需要与一般需要之别。文献检索是在文献海洋查找特定信息,强烈的情报意识支配着检索的全过程。而阅览往往是在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张报纸等个体文献中获取或多或少的新知识。其次,文献检索需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如书目、索引等检索工具;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手册、年鉴等参考工具书以及数据库等检索系统,否则事倍工半,甚至无从下手。一般的文献阅览只是遇到疑难问题时才利用参考工具书。其中利用工具书释疑解难的过程即是文献检索的过程。 文献检索与文献存贮有着密切的关系。存贮是为了有效的检索和利用;检索必须遵循文献存贮的方法;检索是存贮文献的逆过程,即用什么方法存贮文献信息,就用同样的方法把所需的文献或相关的知识,如数据、信息查找出来。这就是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

文献检索的全过程由文献存储与文献检索构成。文献存贮是文献管理者把一定数量提示文献特征的信息或从文献中桥出的知识信息加以组织,编制成为检索工具或组织成检索系统,即编制检索工具和建立检索系统的过程。存贮是进行检索的前提,也是检索的基础。文献检索是检索者根据需要,从某—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中把相关的文献线索或知识信息查找出来。即利用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检索所需文献的过程。

信息检索与文献管理

文献检索的方法一、文献检索方法 查找文献的方法分为如下三种: 直接法 直接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这是文献检索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1)顺查法 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现在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逐渐向近期查找。(2)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3)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追溯法 不利用一般的检索工具,而是利用已经掌握的文献末尾所列的参考文献,进行逐一地追溯查找“引文”的一种最简便的扩大信息来源的方法。它还可以从查到的“引文”中再追溯查找“引文”,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文献。 综合法 综合法又称为循环法,它是把上述两种方法加以综合运用的方法。综合法既要利用检索工具进行常规检索,又要利用文献后所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检索,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即先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到一批文献,再以这些文献末尾的参考目录为线索进行查找,如此循环进行,直到满足要求时为止。 综合法兼有常用法和追溯法的优点,可以查得较为全面而准确的文献,是实际中采用较多的方法。对于查新工作中的文献检索,可以根据查新项目的性质和检索要求将上述检索方法融汇在一起,灵活处理。二、文献检索途径 检索工具有多种索引,可以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一般来讲,检索途径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分类途径、主题途径、著者途径和其他途径。 分类途径 分类途径是指按照文献资料所属学科(专业)类别进行检索的途径,它所依据的是检索工具中的分类索引。 分类途径检索文献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检索工具的分类表,将待查项目划分到相应的类目中去。一些检索工具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是按分类编排的,可以按照分类进行查找。 主题途径 主题途径是指通过文献资料的内容主题进行检索的途径,它依据的是各种主题索引或关键词索引,检索者只要根据项目确定检索词(主题词或关键词),便可以实施检索。 主题途径检索文献关键在于分析项目、提炼主题概念,运用词语来表达主题概念,是一种主要的检索途径。 著者途径 著者途径是指根据已知文献著者来查找文献的途径,它依据的是著者索引,包括个人著者索引和机关团体索引。 其他途径 其他途径包括利用检索工具的各种专用索引来检索的途径。专用索引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各种号码索引(如专利号、入藏号、报告号等),专用符号代码索引(如元素符号、分子式、结构式等),专用名词术语索引(如地名、机构名、商品名、生物属名等)。三、文献检索程序 文献检索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经验性很强的工作,对于不同的项目,可能采取不同的检索方法和程序。检索程序与检索的具体要求有密切关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待查项目,明确主题概念 首先应分析待查项目的内容实质、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明确要查证的文献内容、性质等,根据要查证的要点抽提出主题概念,明确哪些是主要概念,哪些是次要概念,并初步定出逻辑组配。 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策略 选择恰当的检索工具,是成功实施检索的关键。选择检索工具一定要根据待查项目的内容、性质来确定,选择的检索工具要注意其所报道的学科专业范围、所包括的语种及其所收录的文献类型等,在选择中,要以专业性检索工具为主,再通过综合型检索工具相配合。如果一种检索工具同时具有机读数据库和刊物两种形式,应以检索数据库为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检索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为了避免检索工具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的滞后性,还应该在必要时补充查找若干主要相关期刊的现刊,以防止漏检。 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标识 一般的检索工具都根据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部特征提供多种检索途径,除主要利用主题途径外,还应充分利用分类途径、著者途径等多方位进行补充检索,以避免单一种途径不足所造成的漏检。 查找文献线索,索取原文 应用检索工具实施检索后,获得的检索结果即为文献线索,对文献线索进行整理,分析其相关程度,根据需要,可利用文献线索中提供的文献出处,索取原文。基本检索方法 一、布尔检索 利用布尔逻辑算符进行检索词或代码的逻辑组配,是现代信息检索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布尔逻辑算符有三种,分别是逻辑或“OR”、逻辑与“AND”、逻辑非“NOT”。用这些逻辑算符将检索词组配构成检索提问式,计算机将根据提问式与系统中的记录进行匹配,当两者相符时则命中,并自动输出该文献记录。 下面以“计算机”和“文献检索” 两个词来解释三种逻辑算符的含义。 (1)“计算机”AND“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既含有“计算机”又含有“文献检索”词的文献。 (2)“计算机”OR“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含有“计算机”或含有“文献检索”以及两词都包含的文献。 (3)“计算机”NOT“文献检索”,表示查找文献内容中含有“计算机”而不含有“文献检索”的那部分文献。 检索中逻辑算符使用是最频繁的,对逻辑算符使用的技巧决定检索结果的满意程度。用布尔逻辑表达检索要求,除要掌握检索课题的相关因素外,还应在布尔算符对检索结果的影响方面引起注意。另外,对同一个布尔逻辑提问式来说,不同的运算次序会有不同的检索结果。布尔算符使用正确但不能达到应有检索效果的事情是很多的。 二、截词检索 截词检索就是用截断的词的一个局部进行的检索,并认为凡满足这个词局部中的所有字符(串)的文献,都为命中的文献。按截断的位置来分,截词可有后截断、前截断、中截断三种类型。 不同的系统所用的截词符也不同,常用的有?、$、*等。分为有限截词(即一个截词符只代表一个字符)和无限截词(一个截词符可代表多个字符)。下面以无限截词举例说明: (1)后截断,前方一致。如:comput?表示computer,computers,computing等。 (2)前截断,后方一致。如:?computer表示minicomputer,microcomputers等。 (3)中截断,中间一致。如?comput?表示minicomputer,microcomputers等。 截词检索也是一种常用的检索技术,是防止漏检的有效工具,尤其在西文检索中,更是广泛应用。截断技术可以作为扩大检索范围的手段,具有方便用户、增强检索效果的特点,但一定要合理使用,否则会造成误检。三、原文检索 “原文”是指数据库中的原始记录,原文检索即以原始记录中的检索词与检索词间特定位置关系为对象的运算。原文检索可以说是一种不依赖叙词表而直接使用自由词的检索方法。 原文检索的运算方式,不同的检索系统有不同的规定,其差别是:规定的运算符不同;运算符的职能和使用范围不同。原文检索的运算符可以通称为位置运算符。从RECON、ORBIT和STAIRS三大软件对原文检索的规定,可以看出其运算符主要是以下4个级别: (1)记录级检索,要求检索词出现在同一记录中; (2)字段级检索,要求检索词出现在同一字段中; (3)子字段或自然句级检索,要求检索词出现在同一子字段或同一自然句中; (4)词位置检索,要求检索词之间的相互位置满足某些条件。 原文检索可以弥补布尔逻辑检索、截词方法检索的一些不足。运用原文检索方法,可以增强选词的灵活性,部分地解决布尔检索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文献检索的水平和筛选能力。但是,原文检索的能力是有限的。从逻辑形式上看,它仅是更高级的布尔系统,因此存在着布尔逻辑本身的缺陷。四、加权检索和聚类检索 1.加权检索 加权检索是某些检索系统中提供的一种定量检索技术。加权检索同布尔检索、截词检索等一样,也是文献检索的一个基本检索手段,但与它们不同的是,加权检索的侧重点不在于判定检索词或字符串是不是在数据库中存在、与别的检索词或字符串是什么关系,而是在于判定检索词或字符串在满足检索逻辑后对文献命中与否的影响程度。加权检索的基本方法是:在每个提问词后面给定一个数值表示其重要程度,这个数值称为权,在检索时,先查找这些检索词在数据库记录中是否存在,然后计算存在的检索词的权值总和。权值之和达到或超过预先给定的阈值,该记录即为命中记录。 运用加权检索可以命中核心概念文献,因此它是一种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检准率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系统都能提供加权检索这种检索技术,而能提供加权检索的系统,对权的定义、加权方式、权值计算和检索结果的判定等方面,又有不同的技术规范。 2.聚类检索 聚类检索是在对文献进行自动标引的基础上,构造文献的形式化表示——文献向量,然后通过一定的聚类方法,计算出文献与文献之间的相似度,并把相似度较高的文献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的文献类的检索技术。根据不同的聚类水平的要求,可以形成不同聚类层次的类目体系。在这样的类目体系中,主题相近、内容相关的文献便聚在一起,而相异的则被区分开来。 聚类检索的出现,为文献检索尤其是计算机化的信息检索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文献自动聚类检索系统能够兼有主题检索系统和分类检索系统的优点,同时具备族性检索和特性检索的功能。因此,这种检索方式在信息检索中大有用武之地。五、扩检与缩检 1.扩检 扩检是指初始设定的检索范围太小,命中文献不多,需要扩大检索范围的方法。扩检的方法主要可以有以下几种: = 1 \* GB3 ①概念的扩大; = 2 \* GB3 ②范围的扩大; = 3 \* GB3 ③增加同义词; = 4 \* GB3 ④年代的扩大。 2.缩检 缩检是指开始的检索范围太大,命中文献太多,或查准率太低,需要增加查准率的一个方法。缩检与扩检相反,即概念的缩小、范围的限定、年代的减少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限定: = 1 \* GB3 ①核心概念的限定; = 2 \* GB3 ②语种的限定; = 3 \* GB3 ③特定期刊的限定。 扩检与缩检是检索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在联机检索时,由于机时的限制,用户应该在上机前就拟定好扩检与缩检的策略,也就是说,在拟定检索策略时,应该同时考虑如命中文献太少或太多时如何处理的办法。否则,会大大增加机时,而且不易得到满意的结果文献的概念、等级一、文献的概念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GB/T 1—1983)。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在查新中,文献是科技文献的简称,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文字、图形、公式、代码、声频、视频、电子等)记录下科学技术信息或知识的载体。 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二、文献的等级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出你之口,入我之耳”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和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叫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所包括的新鲜内容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等,如《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主要文献信息源及其特点 一、科技图书二、科技期刊 期刊(Periodicals)也称杂志(Journals 或 Magazine)三、专利文献四、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又称研究报告和技术报告,是科学技术工作者围绕某个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的正式报告,或对某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科技报告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期刊之后的第二大报道科技最新成果的文献类型。从报道的内容看,科技报告大多都涉及高、精、尖科学研究和技术设计及其阶段进展情况,客观地反映科研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科技报告的特点是:单独成册,所报道成果一般必须经过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审定鉴定,其内容专深、可靠、详尽,而且不受篇幅限制,可操作性强,报告迅速。有些报告因涉及尖端技术或国防问题等,所以一般控制发行。 目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科技报告产生,尤以美、英、法、德、日等国的科技报告为多。 在科技查新工作中利用较多的是美国国家技术信息服务局NTIS(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of the US Deportment of Commerce)出版的《美国政府研究报告通报与索引。五、学位论文 检索国外学位论文可利用Dialog国际联机系统或国际大学缩微胶卷公司(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编辑出版的《国际学位论文文摘》、《美国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综合索引》等检索工具。六、会议文献 会议文献的主要特点是:传播信息及时、论题集中、内容新颖、专业性强、质量较高,往往代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内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基本上反映了该学科或专业的学术水平、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七、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设立的专门机构发表、出版的文件,可分为行政性文件(如法令、方针政策、统计资料等)和科技文献(包括政府所属各部门的科技研究报告、科技成果公布、科普资料及技术政策文件等),其中科技文献约占30%~40%左右。 政府出版物的特点是:内容可靠,与其他信息源有一定重复。借助于政府出版物,可以了解某一国家的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等,而且对于了解其科技活动、科技成果等,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美国政府出版物数量最多,每年有几千篇公开,其他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法国等也出版一定数量的政府出版物。查找美国政府出版物可检索索引性刊物《美国政府出版物目录月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收藏)。 八、标准文献 检索国内标准的检索工具主要有《中国标准化年鉴》、《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国家标准和部标准目录》、《中国国家标准文献数据库》等;检索国外标准文献的检索工具主要有《国际标准文献数据库》(中国标准情报中心编)、《ISO国际标准目录》、《美国国家标准目录》、《英国标准年鉴》等中译本资料及各国标准的原版目录。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马上回复您 、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分类、检索语言 1、文献信息检索: 文献检索含义 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通过光盘和联机等现代检索方式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一次文献 (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零次文献 它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零次文献在原始文献的保存、原始数据的核对、原始构思的核定(权利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用检索标识与文献的存储标识相比,如果能够取得一致,就叫"匹配",就可得到"命中文献"。 2、文献检索语言 文献检索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用于各种检索工具的编制和使用、并为检索系统提供一种统一的、作为基准的、用于信息交流的一种符号化或语词化的专用语言。检索语言按原理可分为3大类: (1)、分类语言 它是将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的大量概念,按其所属的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成为基本反映通常科学知识分类体系的逻辑系统,并用号码(分类号)来表示概念及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甚至还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检索语言。 (2)、主题语言 是指经过控制的,表达文献信息内容的语词。主题词需规范,主题词表是主题词语言的体现,词表中的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和查找文献的依据 (3)、关键词语言 指从文献内容中抽出来的关键的词,这些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和查找目录索引的依据关键词不需要规范化,也不需要关键词表作为标引和 更多21条 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是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获取的主要方式,是查找信息的方法和手段。狭义的信息检索仅指信息查询(Information Search)。即用户根据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借助检索工具,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信息的查找过程。广义的信息检索是信息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组织并存储起来,再根据信息用户特定的需要将相关信息准确的查找出来的过程。又称信息的存储于检索。一般情况下,信息检索指的就是广义的信息检索。中文名信息检索外文名Information Retrieval匹配信息检索是一个匹配的过程信息检索过程包括信息存储和检索两个方面发展时间19世纪下半叶快速导航定义 类型 主要环节 热点 检索原因 四个要素 检索方法 检索的一般程序起源信息检索起源于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和文摘索引工作,从19世纪下半叶首先开始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索引和检索成已为图书馆独立的工具和用户服务项目。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技术逐步走进信息检索领域,并与信息检索理论紧密结合起来;脱机批量情报检索系统、联机实时情报检索系统相继研制成功并商业化,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推动下,信息检索在教育、军事和商业等各领域高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是这一时期的信息检索领域的代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系统之一。文献信息检索定义信息检索有广义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信息检索全称为“信息存储与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狭义的信息检索为“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后半部分,通常称为“信息查找”或“信息搜索”,是指从信息集合中找出用户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的过程。狭义的信息检索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信息检索的技术或方法、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由信息检索原理可知,信息的存储是实现信息检索的基础。这里要存储的信息不仅包括原始文档数据,还包括图片、视频和音频等,首先要将这些原始信息进行计算机语言的转换,并将其存储在数据库中,否则无法进行机器识别。待用户根据意图输入查询请求后,检索系统根据用户的查询请求在数据库中搜索与查询相关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匹配机制计算出信息的相似度大小,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信息转换输出。

1、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2、顺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3、倒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4、抽查法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5、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6、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检索

信息文献检索与管理

现代社会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任何一个学科一个人也很难方方面面的知识都了解,而且大学所学知识只是一些最基础的学科知识,所以就要求要去善于检索寻找答案,解决问题,避免做一些无用功。

1、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2、顺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3、倒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4、抽查法: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5、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6、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扩展资料检索原因信息检索是获取知识的捷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系一个年轻大学生名叫约瀚·菲利普,在图书馆里借阅有关公开资料,仅用四个月时间,就画出一张制造原子弹的设计图。他设计的原子弹,体积小(棒球大小)、重量轻(5公斤)、威力大(相当广岛原子弹3/4的威力),造价低(当时仅需两千美元),致使一些国家(法国、巴基斯坦等)纷纷致函美国大使馆,争相购买他的设计拷贝。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核专家泰勒收到一份题为《制造核弹的方法》的报告,他被报告精湛的技术设计所吸引,惊叹地说:“至今我看到的报告中,它是最详细、最全面的一份。”但使他更为惊异的是,这份报告竟出于哈佛大学经济专业的青年学生之手,而这个四百多页的技术报告的全部信息来源又都是从图书馆那些极为平常的、完全公开的图书资料中所获得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检索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马上回复您 、文献信息检索的含义、分类、检索语言 1、文献信息检索: 文献检索含义 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计算机信息检索,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通过光盘和联机等现代检索方式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 一次文献 (primary document):是指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或撰写的文献,不管创作时是否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著作,也不管该文献以何种物质形式出现,均属一次文献。 二次文献 (secondary document):是指文献工作者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和压缩之后所得到的产物,是为了便于管理和利用一次文献而编辑、出版和累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检索工具书和网上检索引擎是典型的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tertiary document):是指对有关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综合概括而成的产物。如大百科全书、辞典等。 零次文献 它是指未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文献,如实验记录、手稿、原始录音、原始录像、谈话记录等。零次文献在原始文献的保存、原始数据的核对、原始构思的核定(权利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用检索标识与文献的存储标识相比,如果能够取得一致,就叫"匹配",就可得到"命中文献"。 2、文献检索语言 文献检索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用于各种检索工具的编制和使用、并为检索系统提供一种统一的、作为基准的、用于信息交流的一种符号化或语词化的专用语言。检索语言按原理可分为3大类: (1)、分类语言 它是将表达文献信息内容和检索课题的大量概念,按其所属的学科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列,成为基本反映通常科学知识分类体系的逻辑系统,并用号码(分类号)来表示概念及其在系统中的位置,甚至还表示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检索语言。 (2)、主题语言 是指经过控制的,表达文献信息内容的语词。主题词需规范,主题词表是主题词语言的体现,词表中的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和查找文献的依据 (3)、关键词语言 指从文献内容中抽出来的关键的词,这些词作为文献内容的标识和查找目录索引的依据关键词不需要规范化,也不需要关键词表作为标引和 更多21条 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为你进行解答~打字需要一些时间哦,请稍等 文献检索的方法:直接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循环法。 1、直接法 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2、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 3、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4、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5、追溯法 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6、循环法 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更多12条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