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比较文学的核心期刊是什么

发布时间:

比较文学的核心期刊是什么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网上可以自己查。

读者 青年文摘 青年博览 意林 新蕾(100和101的,建议看100的。)(这是大多数讲爱情的) 萌芽(哭某凉加了好多次它的网站,都进不去) 花火(貌似很有名哦) 最小说 作家天地(貌似有些也称不上核心但至大部分我那都买得到了吧)

比较文学的核心是什么

前段时间比较文学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什么是比较文学,定义也不统一,各说各的。这个词汇被搞的很神秘,似乎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出来说话的基本都是文学博士什么的,似乎连一般职业作家也不敢轻易的发表对比较文学的议论。其实没有那么神秘,介绍一个简单的例子,易中天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进行比较研究就是比较文学。做文学研究就必然涉及到比较,比较文学只是区别于一般文学史,一般文艺理论的文学研究的通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做文学研究的,基本都是比较文学,只是一般人家只说具体问题,没有无端的加个莫名其妙帽子。 红学研究就是具体的比较文学,流派众多,众说纷云。但是不管从那方面研究,都是在比较,最典型就是版本的比较。蔡元培的引索派就是和当时的时政的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比较,也是典型的比较文学。没有具体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抽象词汇。文学博士们就是这样干的,架空一个莫名其妙的词汇,飘在空中,用抽象的语言描述这个东西,看起来象天外来客。至少也要被误解成是什么文艺新发明,最次也是西方文艺新动向。其实象《文心雕龙》这样的古书,也是比较文学。 文学流派的研究自然也是比较文学,但是文学流派的诞生演变又和政治经济哲学等所有文化因素相关联,所以比较文学被扩大为比较文化。势头似乎连数学和物理学的阵地都给占领才叫过瘾。什么心理学,哲学,历史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人家物理学也不是吃干饭的,量子力学的诞生,有人就试图盼望用物理学给世界来个终极解释,占领一切神秘主义的阵地,到那时候,什么比较文学的小儿科就一边去歇歇去吧。 神秘主义的又是什么东西呢?人的心理有个基本原理,就是对未知的事物不仅有好奇心,而且还有恐惧心理。神秘主义在宗教上被应用的最广泛,甚至使用神秘主义力量进行统治,欧洲的中世纪,以及一些宗教盛行的国家,简单的讲就是神秘主义占了统治地位。在文学中也盛行了神秘主义,在这里不是要说,神话,悬疑小说,等具体神秘主义,而是说在文学理论中,也将神秘主义搀和进去。比如比较文学,就用了电报密码式的语言,霸占了文学话语权。 文学理论家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不如历史学家,对于抽象问题的研究不如哲学家。而文学理论家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超过过作家。很少听到文学博士写出什么优秀文学作品的事情。而众多文学大家,根本就没学过所谓文学。莫言就说过自己一看文学理论就头晕。这个奇怪的现象极度的普遍,但是却没有作为比较文学课题进行必要的研究,这个完全有理由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说就不需要文学理论呢?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究竟有没有指导作用?首先来讨论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般的理论建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确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标。研究对象,诗歌,散文,小说,这种分类本身就是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一般的理论研究方法都是寻找共同规律,寻找公理定理。 这在文学中也是有的,比如修辞学,这也可以看作是比较文学。其实就是中学语文中学生们学都学过的东西。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被无限制的扩大,其实还不如回来研究基本问题。这种跨学科扩大,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基本问题探讨。了解了修辞一些原理是不够的,修辞的深入探讨,会使问题成为诸如哲学,和心理学问题。所以说中学课本涉及的文学问题,就是比较文学。但是没有告诉他们这就是比较文学。以至于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怕也弄不清楚什么是比较文学,文学博士估计就更糊涂了。什么是比较文学?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从那里说起了。 少年作家行成了一个写作阅读的文学循环系统,这个现象同样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课题。理论家似乎不承认这个文学现象,认为这不是文学。比较文学甚至都跨越到比较文化的范围来研究文学,我真不知道究竟评什么将这种文学现象,不当作文学。举个例子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上就是重要的课题,重要到在佛罗伊德理论里起到支柱性作用。何以少年文学就不是文学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个理论的理论构架是残缺的,是不健全的。 甚至是没有能力解释少年文学现象。又何以去解读大师作品,又何以解读更为复杂的文学现象。这等于再讲唐诗是文学的幼稚时期,所以不是文学。说唐诗躺是文学幼稚时期是对的,不过这说法可能还没有那个有见识的理论家认识到。但是说唐诗不是文学,可能全国人民都不能答应。文学理论不能解释文学现象,这究竟叫什么文学理论。又等于说口语不是文学,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口语是文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口语那里来的文字。还要告诉你目前世界上最后一个伟大哲学家,研究的是幼儿语言学。你可千万不要告诉语言学不属于文学,这也是比较文学,对于哲学家的文本研究同样是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呢?红学是文学理论,具体讲就是比较文学。莎士比亚研究也是文学理论,比如研究莎士比亚作品和其同时代作品的关系也是比较文学。文学理论似乎成了事后诸葛亮,成了文学作品的跟屁虫。萨特的所写《文学是什么》,是试图从哲学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文学。文学理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具体的一般都化进艺术哲学中,成为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哲学思想要是没有文学这一块也是不健全的理论。这种理论可以来源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也可以是哲学思想的直接解释。文学理论在这里起到一个结构上的作用。 那么文学理论有没有指导文学创作的作用呢?有作用,但不是起到决定作用。一个作家可以象张爱玲那样只看路边的小报,也可以直接看哲学。对于明锐的作家来家,看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就足够了,看文学理论就属于脱裤子放屁多一道手续。但是对于不够明锐的,看看理论还是有作用的,那也许是通往理解哲学的一个途径。每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必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有一种哲学被背景。文学表达对世界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哲学。 文学叛逆者的愤怒青年,究竟叛逆什么?愤怒什么?到底是谁对不起他了,这个问题我一直无法知晓。是对文学理论愤怒,文学理论本身什么问题也没有,就是有问题,那只是理解的问题,应用的问题。是对传统的愤怒?对传统反对什么?传统又究竟那里惹了你了。所谓传统遗留下来的一般都是经典,几乎只有学习的份,在说摆在那里也没有碍着谁的事情啊。究竟愤怒什么?反对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知道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比较文学是想通过文学的比较来发现地理意义上或时空意义上不同的文学范畴的差异,其比较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比较来发现各自文学的不同特质,内在和关联,来为本民族的文学服务。 做文学研究就必然涉及到比较,比较文学只是区别于一般文学史,一般文艺理论的文学研究的通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做文学研究的,基本都是比较文学。前者的核心是比较,后者的核心是文学

比较文学是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正是这种多元文化的交互渗透,融合促进了跨文化研究的发展,推动了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建立民族特色,它主要的研究领域有文类学、主题学、形象学、媒介学和比较诗学等。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它的两个基本方法,前者侧重研究各民族文学中存在的事实联系,后者则对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目前有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前苏联学派三大学派。中国早在五四时期就引入了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但真正获得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比较文学是一门有着极大发展前景的新兴学科,比如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它又把异质文化的沟通与对话等新课题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的出现: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 比较文学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持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比较文学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发展: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比较文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比较文学的出现: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他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了"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并于两年后将讲稿整理,以《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书名出版。 比较文学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持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比较文学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在讲课和著述中,维尔曼多次使用“比较文学”、“比较历史”等词语,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比较文学提供了范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讲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专门术语,后人因此尊他为“比较文学之父”。发展: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比较文学的核心是什么专业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选择学电脑是很不错的,出来基本不愁找工作的问题,还有些也可以自己创业都行。

比较文学在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 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是在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之间 总之不是单纯的研究某一文学,而是各个方面的文学都要涉及,但是又不是各个都需要涉及得很深很深。 我感觉这专业很难找,之所以这么说是 这个专业在中国涉及还不像其它专业那样深和广 用得到这个专业的地方也很少。如果找记者 编辑或是老师特别是高中,初中老师,这个专业没有其它专业有优势。毕竟是在国内,人们涉及多的是中国文学,有些是国内文学还没学好的,那这个外国文学更派不上其它专业那么大的用场。 但如果用另一种角度看的话,可能又比较好找。 原因是这个专业在中国正慢慢推广开来,虽然这个专业不是在每个大学都设立了,现在设立这个专业的大多在一些师范类学校,而且不多。但是依照发展的趋势,以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学校或是学院会开设这门课程。比如在一些小地方市有一些专科学校。 所以读完之后如果机会出现,那么可以选择去这些地方教书。这与教初中高中不同,毕竟是大学,所以这时候应该就不会存在这个专业劣于其它汉语言文学专业了。 一般一个这样的专科学校或是有些差一点的本科,如果开设这门课程,至少是要招一个这个专业的老师。当然如果你是名校毕业的话,可以选择更好的大学教了。 反正这个偏一点的专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我想任何一个专业都存在这个问题。 那就要看你把握了。

当然不同啦~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说白了就是要研究外国文学以及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对比差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研究高尔基,或者高尔基和鲁迅的异同。与它最近的是单个语言的文学,比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不过不同的是,世界文学比较文学是中文就好了,而单个语言文学需要外语。文艺学属于理论的范畴,研究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这一类的。比如什么结构主义文论,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接触的是文学作品,比如小说,诗歌,剧本,散文,而文艺学接触的是文艺方面的理论书籍,然后再运用到个别文本里。总的说起来,文艺学更枯燥。。。。但是,文艺学更有前途,因为单纯的依靠文本和社会文化做批评已经落伍了,要做文学,必须掌握理论

比较文学方面的理论书,就国内的著作来说,有不少:卢康华、孙景尧合著的《比较文学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充任了入门的向导。这本书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如命名、定义、学派、特征、内容与范围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如可比性与工具性、影响研究法、平行研究法、比较诗学与美学,作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介绍;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如在中西方的酝酿、形成、成熟、发展,作了扼要而又鸟瞰式的叙述。在表述上,这本书文字简洁,例证较多,通俗明了,深入浅出,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学到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此外,日本大幸男的《比较文学原理》(中译本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不过十万字,十分简要地介绍了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异同与优劣,文体学与主题学的基本内涵,发动者、接受者、媒介者及其关系,比较文学与价值判断诸问题,也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入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张隆溪编选的《比较文学译文集》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特性以及国外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的实际情况。张隆溪与温儒敏合编的《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了我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所写的有代表性的论文,如钱钟书的《读<拉奥孔>》、《通感》、《诗可以怨》,范存忠的《<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黄佐临的《梅兰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等。法国作者马•法•基亚的《比较文学》是法国学派的代表作,读者翻阅此书,可以深得影响研究的精神,窥测法国学派的主体风貌。这套丛书还将出海外与港台学者的论文集、北大教授们的专著、《中国比较文学年鉴》等,皆可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高研习水平。此外,刘介民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曹顺庆编的《中西美学文学比较论文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倪蕊琴等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还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会刊《中国比较文学》、《文贝》等,都可把读者的研习引向纵深。

比较文学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百度百科里边关于比较文学给出的解释挺详细的,你可以看一下。个人认为比较文学跟单纯的一种文学有一定相似之处,学习方法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只不过前者更加侧重两种或几种文学之间的关联及互相影响,从更加综合更高的角度来看文学。它注重的不再是单一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及演变等内容,而是作为比较对象的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异同点。暂时想到的就是这些,希望能帮到你!

前段时间比较文学成为一个流行词汇,什么是比较文学,定义也不统一,各说各的。这个词汇被搞的很神秘,似乎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东西。出来说话的基本都是文学博士什么的,似乎连一般职业作家也不敢轻易的发表对比较文学的议论。其实没有那么神秘,介绍一个简单的例子,易中天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进行比较研究就是比较文学。做文学研究就必然涉及到比较,比较文学只是区别于一般文学史,一般文艺理论的文学研究的通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做文学研究的,基本都是比较文学,只是一般人家只说具体问题,没有无端的加个莫名其妙帽子。 红学研究就是具体的比较文学,流派众多,众说纷云。但是不管从那方面研究,都是在比较,最典型就是版本的比较。蔡元培的引索派就是和当时的时政的比较。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比较,也是典型的比较文学。没有具体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就是一个被架空的抽象词汇。文学博士们就是这样干的,架空一个莫名其妙的词汇,飘在空中,用抽象的语言描述这个东西,看起来象天外来客。至少也要被误解成是什么文艺新发明,最次也是西方文艺新动向。其实象《文心雕龙》这样的古书,也是比较文学。 文学流派的研究自然也是比较文学,但是文学流派的诞生演变又和政治经济哲学等所有文化因素相关联,所以比较文学被扩大为比较文化。势头似乎连数学和物理学的阵地都给占领才叫过瘾。什么心理学,哲学,历史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人家物理学也不是吃干饭的,量子力学的诞生,有人就试图盼望用物理学给世界来个终极解释,占领一切神秘主义的阵地,到那时候,什么比较文学的小儿科就一边去歇歇去吧。 神秘主义的又是什么东西呢?人的心理有个基本原理,就是对未知的事物不仅有好奇心,而且还有恐惧心理。神秘主义在宗教上被应用的最广泛,甚至使用神秘主义力量进行统治,欧洲的中世纪,以及一些宗教盛行的国家,简单的讲就是神秘主义占了统治地位。在文学中也盛行了神秘主义,在这里不是要说,神话,悬疑小说,等具体神秘主义,而是说在文学理论中,也将神秘主义搀和进去。比如比较文学,就用了电报密码式的语言,霸占了文学话语权。 文学理论家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不如历史学家,对于抽象问题的研究不如哲学家。而文学理论家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超过过作家。很少听到文学博士写出什么优秀文学作品的事情。而众多文学大家,根本就没学过所谓文学。莫言就说过自己一看文学理论就头晕。这个奇怪的现象极度的普遍,但是却没有作为比较文学课题进行必要的研究,这个完全有理由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说就不需要文学理论呢?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究竟有没有指导作用?首先来讨论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东西?一般的理论建立是这样的一个过程,首先确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标。研究对象,诗歌,散文,小说,这种分类本身就是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一般的理论研究方法都是寻找共同规律,寻找公理定理。 这在文学中也是有的,比如修辞学,这也可以看作是比较文学。其实就是中学语文中学生们学都学过的东西。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被无限制的扩大,其实还不如回来研究基本问题。这种跨学科扩大,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基本问题探讨。了解了修辞一些原理是不够的,修辞的深入探讨,会使问题成为诸如哲学,和心理学问题。所以说中学课本涉及的文学问题,就是比较文学。但是没有告诉他们这就是比较文学。以至于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怕也弄不清楚什么是比较文学,文学博士估计就更糊涂了。什么是比较文学?因为知道的太多,所以根本就不知道应该从那里说起了。 少年作家行成了一个写作阅读的文学循环系统,这个现象同样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课题。理论家似乎不承认这个文学现象,认为这不是文学。比较文学甚至都跨越到比较文化的范围来研究文学,我真不知道究竟评什么将这种文学现象,不当作文学。举个例子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上就是重要的课题,重要到在佛罗伊德理论里起到支柱性作用。何以少年文学就不是文学了?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个理论的理论构架是残缺的,是不健全的。 甚至是没有能力解释少年文学现象。又何以去解读大师作品,又何以解读更为复杂的文学现象。这等于再讲唐诗是文学的幼稚时期,所以不是文学。说唐诗躺是文学幼稚时期是对的,不过这说法可能还没有那个有见识的理论家认识到。但是说唐诗不是文学,可能全国人民都不能答应。文学理论不能解释文学现象,这究竟叫什么文学理论。又等于说口语不是文学,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口语是文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口语那里来的文字。还要告诉你目前世界上最后一个伟大哲学家,研究的是幼儿语言学。你可千万不要告诉语言学不属于文学,这也是比较文学,对于哲学家的文本研究同样是比较文学。 文学理论究竟是什么呢?红学是文学理论,具体讲就是比较文学。莎士比亚研究也是文学理论,比如研究莎士比亚作品和其同时代作品的关系也是比较文学。文学理论似乎成了事后诸葛亮,成了文学作品的跟屁虫。萨特的所写《文学是什么》,是试图从哲学角度来解释什么是文学。文学理论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具体的一般都化进艺术哲学中,成为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哲学思想要是没有文学这一块也是不健全的理论。这种理论可以来源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也可以是哲学思想的直接解释。文学理论在这里起到一个结构上的作用。 那么文学理论有没有指导文学创作的作用呢?有作用,但不是起到决定作用。一个作家可以象张爱玲那样只看路边的小报,也可以直接看哲学。对于明锐的作家来家,看文学作品和哲学思想就足够了,看文学理论就属于脱裤子放屁多一道手续。但是对于不够明锐的,看看理论还是有作用的,那也许是通往理解哲学的一个途径。每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必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有一种哲学被背景。文学表达对世界认识,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哲学。 文学叛逆者的愤怒青年,究竟叛逆什么?愤怒什么?到底是谁对不起他了,这个问题我一直无法知晓。是对文学理论愤怒,文学理论本身什么问题也没有,就是有问题,那只是理解的问题,应用的问题。是对传统的愤怒?对传统反对什么?传统又究竟那里惹了你了。所谓传统遗留下来的一般都是经典,几乎只有学习的份,在说摆在那里也没有碍着谁的事情啊。究竟愤怒什么?反对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种知道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又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比较文学是想通过文学的比较来发现地理意义上或时空意义上不同的文学范畴的差异,其比较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比较来发现各自文学的不同特质,内在和关联,来为本民族的文学服务。 做文学研究就必然涉及到比较,比较文学只是区别于一般文学史,一般文艺理论的文学研究的通称,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做文学研究的,基本都是比较文学。前者的核心是比较,后者的核心是文学

简单地说,比较文学是想通过文学的比较来发现地理意义上或时空意义上不同的文学范畴的差异,其比较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比较来发现各自文学的不同特质,内在和关联,来为本民族的文学服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