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目录怎么写

发布时间: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目录怎么写

有具体的题目么 什么时候需要

论文的目录格式它是每个学校都是不一样的他不是有那个格式的规定吗然后你们学校应该也有你可以看一看问一下老师然后,然后这个可以你可以先写论文然后班把你的每个标题都小标题中标题的能都写完之后他会有一个你有一个自动生成目录的那个操作然后你可以学一下这个很简单的然后所有这个自动生成的只要论文写完目录他就是可以自动生成的所以不用担心没组阁是怎么写所以你就是问一下老师然后请教一下这个格式然后谢谢论文论文写完然后自动生成目录就可以了

交通管理可以写道路拥堵、交通运输、海运等等。交通运输的论文写作思路有别于传统的论文,你需要确定自己的设计,以及要实现的效果。并在文章中提及这些设计的理论基础,设计流程,效果展示等。当时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写的《基于博弈论的交通管理政策效用分析》,非常专业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要素集美区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应用研究面向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公安机关交通管理行政强制制度研究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框架设计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系统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研究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方案研究与设计天津市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及道路交通管理对策研究整体性治理的实践探索——深圳一体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案例分析 优先出版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技术基于GIS-T的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架构设计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的研究大型活动期间的交通管理策略与评价研究西安市城市交通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西安市智能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可拓学的城市交通管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智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城市道路网络容量、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基于WebGIS的智能交通管理指挥调度系统长沙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研究基于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研究静态交通管理的内涵研究空中交通管理风险分析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大型活动交通管理措施及在十运会开幕式中的运用基于C/S与B/S混合体系结构的智能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城市公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都市酒驾治理效果解析及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启示

和指导老师搞好关系,也要有真本事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目录怎么写的

前言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交通第二节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规划原则和主要内容第二章 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社会经济及土地使用数据调查第三节 居民出行调查第四节 交通出行率调查第五节 停车调查第六节 机动车出行调查第七节 核查线调查第八节 城市出入口调查第九节 SP调查第三章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第三节 规划示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的交通发展战略简介第四节 规划示例:《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中交通发展战略简介第五节 规划示例:《武汉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第六节 规划示例:《上海综合交通战略(2006-2020年)》第四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第三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编制程序第四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内容第五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与综合评价方法第六节 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第七节 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第八节 无障碍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第五章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第一节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第三节 城市地面公交规划第四节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综合枢纽规划第五节 城市其他公交系统第六章 城市停车系统规划第一节 停车场分类第二节 停车规划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停车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四节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规划第五节 公共停车场规划第六节 停车附属设施第七节 停车政策第七章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交通管理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规划实例:《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的交通管理设施规划第八章 公路系统规划第一节 公路网规划第二节 公路运输场站设施规划第三节 规划实例l:北京市干线公路网规划第四节 规划实例2:北京市公路主枢纽规划第九章 铁路系统规划第一节 铁路的分类第二节 铁路线路规划第三节 铁路车站规划第四节 铁路枢纽规划第五节 规划实例:北京铁路枢纽规划第十章 航空港规划第一节 民用运输机场组成第二节 民用运输机场分类第三节 民用运输机场飞行区分级和布局第四节 民用运输机场旅客航站区分级和位置第五节 民用运输机场空域尺寸第六节 民用运输机场净空要求第七节 民用运输机场位置要求第八节 我国典型民用运输机场的主要数据第十一章 城市交通模型第一节 城市宏观交通模型第二节 微观交通仿真模型第三节 交通承载力分析方法第四节 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整合模型第五节 我国城市交通模型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第十二章 交通影响评价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第三节 我国交通影响评价管理制度的探索第四节 规划实例——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交通影响评价第十三章 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案例第一节 北京市密涿支线(六环路至市界段)道路规划方案第二节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第三节 北京市地铁十五号线工程规划方案第四节 南京市公交场站总体规划第五节 北京市自然博物馆北公交场站规划设计条件第六节 深圳市竹子林交通换乘枢纽综合规划第七节 北京市北苑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条件第八节 武广高速铁路广州新客站地区交通规划参考文献

论文目录格式一般包括:1、目录必须为自动插入2、制表位要求居中 3、行距为固定值22磅 4、目录中不标注页码 5、目录中的英文字母、数字、制表位中的点都为Times New Roman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目录

经济学 城市公共交通具体怎么定

三到五天可以弄好给楼主。

前言1 城市交通战略的视点与对策研究(1)改变城市交通(2)势不可挡的汽车普及化(3)城市交通问题(4)交通问题能否得到解决?(5)城市交通战略目标(6)实现城市交通战略的战术(7)对策研究(8)市民对城市交通战略的参与2 构建城市交通战略的方法1 城市设计对策——构建减少交通负荷的城市(1)治理交通负荷的环节(2)减少交通负荷(3)城市圈内的综合治理2 交通行为实施对策(1)交通问题上的自觉与行动(2)从自觉的角度创建可持续发展社会(3)促进行为变化与行为方式(4)欧洲最近的态势(5)改变出行方式运动(6)日本丰中市的地方议题(7)社会实验3 机动车交通对策(1)控制机动车交通的策略(2)控制机动车的拥有量(3)控制机动车的使用(4)控制停车(5)提高市民对控制机动车交通的认识4 公共交通对策(1)形成统一的公共交通网(2)减少市民对换乘的抵触(3)票价制度(4)用于交通建设、运营的财政(5)公交优先政策(6)信息显示、导向系统(7)重新认识地面公共交通工具5 行人和自行车对策(1)开发安全快捷的步行环境和自行车利用环境(2)改善步行空间(3)改善自行车的利用环境(4)实行静态交通(5)地方策略6 交通空间对策(1)探讨建设城市必要的交通空间和利用方法(2)干线路网的形成(3)道路空问再分配与沿街环境对策(4)确保停车、货物装卸空间(5)地区路网的构成7 老年人、残疾人等交通弱势群体对策(1)急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2)为数众多的交通弱势群体与改善公共交通的必要性(3)创建方便大众的交通系统(4)城市建设的研究战略8 引用先进技术对策(1)有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2)引进低排放、低油耗汽车,治理尾气排放(3)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4)信息通信对交通的影响3 城市交通战略与对策研究的实例1 促进城市中心区环境再生的交通对策 法国 斯特拉斯堡(1)斯特拉斯堡的历史(2)解决交通问题的缘起(3)斯特拉斯堡市的城市交通政策(4)征得市民同意的过程(5)成功的关键2 以地铁为中心的公交一体化 英国 泰茵·安多维尔郡(1)引进地铁与交通一体化(2)放宽对地方公交行业的限制(3)放宽限制带来的影响(4)坚持交通系统的统一化3 城市轻轨与公交车轨道对策 英国 威斯特敏特郡伯明翰(1)威斯特敏特郡的交通战略(2)城市轻轨(LRT)伦敦地铁建设(3)基础公交对策(4)控制机动车交通4 对进入市中心车辆的征税与城市交通基础建设 挪威 卑尔根、奥斯陆、特隆赫姆(1)卑尔根(2)奥斯陆(3)特隆赫姆(4)作为一揽子计划的“区域通行税”政策5 以道路收费制度为中心的交通需求控制 新加坡(1)道路收费的定位(2)1998年以前的道路收费系统(3)电子道路收费系统(ERP)的实验(4)收费系统的要点(5)ERP的政策内容(6)实施ERP政策后,机动车交通量的变化与收费改革(7)以道路收费为中心的综合实施对策6 从城市中心的交通管理过渡到市民参加的城市交通计划 荷兰 格罗宁根(1)简约型城市(2)城市中心交通管理计划(3)向城市规划方面的延伸(4)期待有市民参与的城市环保规划7 环保型首都的交通政策 德国 弗赖堡(1)环保型交通政策的制定过程(2)推进综合交通对策(3)地区环保月票(4)从交通手段的分担率看对策的实施效果8 创建以自行车为中心的城市荷兰豪登(1)荷兰的自行车交通政策(2)新城镇“豪登”的尝试(3)向创建自行车交通的城市发展9 城市中心区步行空间建设与交通对策 英国 霍舍姆(1)英国复兴商业中心措施(2)霍舍姆的城市中心对策10 居住区的静态交通 德国 柏林的莫尔彼特地区、布克斯特胡德(1)柏林莫尔彼特地区(2)布克斯特胡德市11 在交通干道实行的静态交通 丹麦、德国、英国、荷兰等国的城市(1)在交通干道系统实行静态交通与应用中的课题(2)在市内干道应用的实例(3)在商业街应用的实例(4)在居住区内干道应用的实例(5)在局部干道的应用实例12 繁华商业街的道路对策 英国 伯格海姆斯泰德、锡廷伯恩、东哈姆、伯海姆维德(1)繁华商业街的魅力(2)伯格海姆斯泰德:建设绕行路与提升商业街魅力的对策(3)锡廷伯恩:安全通道与静态交通(4)伯海姆维德:在不设绕行路的道路上实行静态交通13 通过社会实验来改善城市交通 日本的金泽市、奈良市、大津市(1)金泽和奈良的交通换乘(2)大津市的公交换乘交通实验(3)在奈良市三条主干道的交通实验4 实现城市交通战略(1)建设资金的来源和费用负担(2)建立实施城市交通战略的机制附录1 城市交通战略的制定方法(1)制定城市交通战略的程序(2)确认目标与限制(3)认识现状(4)未来规划与设想课题(5)解决对策、构想、理念(6)预测、评估、选择(7)阶段设定、实施与监督(8)交通战略评估的推进方法附录2 城市交通战略的模型分析(1)使用交通模型的目的(2)交通模型概要(3)交通规划四阶段法(4)交通模型的发展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摘要怎么写

In the 1960s because the Europe and America industrially advanced country the economical swift growth, compact car sharp growth, caused the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to support stops up, to alleviate the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to support stops up proposed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al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some city's transportation supported stops up obtained certain Afterward, in our country, facing urbanized, motorization challenge, as well as urban development, the people realize the transportation question to become gradually restrict the urban development the primary Therefore, many transportation workers and the urban government start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mass transit, realizes the urban land intensification us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voids walking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y again by the compact car journey old route This article in absorb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many scholar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oundation, how discussed initially to establish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general system's 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oncept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connotation and the measure, let the reader be able first to have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to the public Next, the 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 implementa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strategy policy, from the high place macroscopic has grasped to realize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general system, government's guidance and support Third, the concrete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measure from the spot, the line, surface angle embarking, by the road section, the road intersection, the network will divide into the chapter, has discussed the road sec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general measure, the street intersec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general measure,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iority network plan method , In the road sec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general measure, mainly introduced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pecial-purpose road'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In the street intersection measure, has studied the spatial first measure and the time preference measure separately, namely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pecial-purpose enters the tastes and the road intersec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iority signal But in the network planning method, elaborated for everybody establishes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priority network the Finally, this article urban Lanzhou which is at by the author is an example, has analyzed this city existing mass transit question, and proposed this city should establish a complete public transportation first general system's

序: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的意义。一、目前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二、改进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的途径三、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管理的前景四、结论

题记】简单的来讲,论文摘要就是整篇文章和浓缩预览,它被排放在论文的首要位置。论文摘要是文章的灵魂,很多老师审稿时没有时间查看论文正文内容,往往是通过文章的摘要了解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层次,因此,写好论文摘要无比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非常简单的论文摘要写作方法,让你一分钟看懂哦!摘要主要要包括论文的六个要素,即: 题目 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关键字提示各位同学,上面6个要素,缺一不可,一篇好的论文全看摘要文字的浓缩水平,切记,切记!一般学术期刊小论文和本科毕业论文的摘要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硕士和博士的毕业论文摘要控制在1000字以内。提示各位同学,摘要文字切莫冗繁拖沓,直抒胸臆即可,千万不能为了凑字数而是降低整篇文章的层次,比喻一下,整篇论文是一个人的话,摘要就是人的脸面,可千万不能打脸哦!有论文需要的童鞋关注公众号哲匠文案设计

x想

城市公共交通论文3000字怎么写

城市交通问题是本世纪以来,工业发达国家一直为之困扰的问题。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城市交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道路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前,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问题极其严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这是由于:  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到1994年底,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已发展到32个,人口达到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到6820万人。据抽样调查,城市人均出行次数,从80年代初每天2次多一点,提高到90年代初的7次(东京1968年48次,京阪神城市圈1990年57次,汉城1991年21次,亚特兰大1972年49次--根据国外有关资料)。再加上数目膨大的流动人口,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强度增加,使城市内部客货运交通承受沉重的压力。  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以6%的城市人口占有1/4的国民收入,全国工业产值的1/4在大城市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4通过大城市实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实现这些人员流动和物资交换的主要载体是城市交通。  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大城市交通运输量在全国交通中占了很大比重。大城市负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换乘、换装、中转、集散任务,突出表现为出入口交通和过境车辆的增加,严重地冲击着城市内部交通运输。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市区对外客运量占全国总客运量的1/7,对外货运量占全国的1/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实践告诉我们,城市交通特别是大城市交通,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那么怎样才能整治我国的城市交通紧张、逐步实现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呢?我们首先必须弄清问题--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问题--的生成原因;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然后,采取现实的瞻前顾后的有效对策。  一、当前大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8平方米上升到6平方米。 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5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为什么在道路建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拥挤还如此严重?其直接原因是道路面积严重不足。首先,我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3。其次,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再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道路面积不足原本在于道路建设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使城市现有的道路功能变得混乱而低效,而且造成的时间浪费和行车成本损失是巨大的。有人测算,其直接经济损失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有的大城市可能达到所在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研究报告》)。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广州市近10多年来机动车每年增长速度为17%,其中轿车19%,摩托车35%。汕头市近三年增长速度为30%,仅1993年一年,比上年增长2%,摩托车增长90%。1994年,全国汽车拥有量达95万辆,城市地区约占其一半,而且大城市增长势头还在上升。北京1995年末由于传言要收车辆增容费,仅12月份就卖出轿车2万辆,占全年销售量的13%。  根据我国轿车增长分析,每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1986(3%)、198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9%)、1993(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也正是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远远超过正常年度道路建设的供给可能。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阻碍着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5倍和8倍,公交车辆达到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交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贴,运营效率不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1994年亏损面达70%,亏损补贴5亿人民币,仅北京、上海两市就达16亿人民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缩小。  公共汽车交通的萎缩,加速了自行车的极度膨胀,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至今,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几乎还全靠公共汽车一种方式,只有北京、上海、天津建有67公里的地铁线路,尚未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客运体系。出租汽车和小公共汽车容纳量有限,因此,一旦单一的公共汽车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出路,最有吸引力的便是自行车。结果,使原本已经超量的自行车更趋于饱和,例如,天津市80年代公交与自行车负担客运量的比重为19:81,到90年代初降为10:90,郑州、石家庄公交出行量已不足自行车出行量的10%。近年来,全国大城市自行车每户拥有量一直保持在2辆左右,城市近一半人靠自行车解决出行问题。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就北京与东京比较,两市都有一个交通管制中心,但北京交通控制中心控制的交叉口数只有东京的3%,人行天桥是东京的8%,地下人行道只是东京的5%,每公里交通标志只有东京的15%。北京在全国城市中交通管理设施算是最好的,其它城市更可见一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管理疏漏不少,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北京近年来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在每年500人左右, 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约6人, 而日本东京为9人, 美国和澳大利亚为6人,英国为7 人(均为1985年数)。从停车场看,大城市中特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有一些大城市热衷于建设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出现了许多立交桥、高架路和城市环路,以为只有高标准的大型交通工程,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问题,实际上这种办法只能缓和暂时矛盾,拥挤问题不但没有解决,甚至诱发聚集更多的交通量,引起结构性的“负效应”。城市交通是一个动态的整体,仅靠几项大工程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解决城市交通究竟主要靠谁?是个体交通还是公共交通,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问题。其实,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近年来,许多大城市又过份依赖于未来的地铁和轻轨交通,低估了公共汽车交通的作用,使公共交通进一步陷于困境。确定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结构至关重要,而公共汽、电车交通应是维持大城市客运交通的关键,至少到21世纪初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交通工具。  以上五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点,概括起来是车多路少,现状道路已无多大潜力;车速下降,交通阻塞的趋势在逐渐恶化;公共交通发展步履艰难,汽车和摩托车增长势头强盛,给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交通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大城市过度密集的市中心地区,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尚不明确,其相应的政策措施也不得力。  二、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发展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动力,就不能不带有先天性不足的滞后特点。但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我国又将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时期。面对新时期,大城市的交通滞后,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增量配套问题,而是包含了城市布局和整体交通格局的质的变革,并以此反过来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建设大城市现代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道路面积与城市总用地之比)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指专设人和自行车专用道路,与机动车分道行驶,形成两个互相分离、互相结合的道路系统),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还有与起迄相应的客货运枢纽设施,并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路、人行天桥、地道以及轮渡等作为整个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所有道桥设施都要和城市环境相协调,与城市设计相融合,并具有良好的工程标准。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能自动监测车辆、路段状况,及时传输交通讯息,经综合处理,在点、线、面上制导车辆行驶。并有良好的照明、防滑、防治事故发生的安全设施,并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标志以及停车管理设施。还有经常的宣传教育、合理的税费收取办法,以? 3纸煌ńㄉ韬凸芾淼某中�⒄埂?/P>  实现这个目标将是我国城市交通历史上一个转折点,其时,交通的具体形象将是:①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城市交通结构,在城市的居民出行总量中,以全国平均水平来衡量,公共汽车交通占25~35%,轨道交通占5~10%,公用和私人小汽车占10~15%,其余40~60%为自行车和步行。这个结构的特点是非机动化交通仍占相当比重,公共汽车将比现状增加10~15个百分点,小汽车和轨道交通几乎都是起步阶段,车辆绝对数有较大发展,应该指出的是少数特大城市中,小汽车和轨道交通的比重将超过上述比例。②实现多层次的网络体系,既有汽车化的快速交通系统,又有自行车行驶的慢速交通系统,大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③积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有一批大城市拥有轨道交通并投入客流运输。④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提高道路网的通行能力。⑤扩大高等级路面比重,让私人小汽车逐步进入大城市家庭。  以上目标在实施上可以先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到本世纪末,要求初步建成与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常规道路网布局,拓展空间,打下基础;同时,加强与恢复公共汽车交通运输活力,适当发展其它公共客运交通,大力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初步缓解大城市存在的交通阻塞。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或稍晚一些年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质量,发展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立体交通建设,发挥公共汽车交通的主体作用,建立城市交通信息控制和诱导体系,力求交通量总供需关系保持基本平衡。此后,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到下世纪中叶,我国的大城市交通才全面地进入现代化的高效快速的交通时期。  三、几点措施建议  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现在的大城市交通涉及城市的所有部门,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和土地转让制出现,给城市交通建设增加了许多外部制约条件。只有大家重视城市交通,把问题综合起来,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才能搞好城市的现代化交通建设。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实行“综合互济、协同集成”的方针,保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势头。  关键是要加强大城市政府的集中领导,在中央统一政令的前提下,由市政府建立有效的城市交通行业管理体系。当前,由于管理分散,体系内部不衔接,亟需建立高层次的决策机构--城市交通委员会,统一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集中管理和指导城市交通建设,统筹集资、融资和体制改革工作,把现有城市交通管理机构与城市财政、计划、物价、土地、税务等部门的职能与职责协调好,保证重大交通决策得以实施。  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欠账”过多,道路现状水平很低,功能混乱,已无法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交通需求,因此,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加快城市主、次干道和快速路建设,合理安排立交桥、人行过街设施、停车场和自行车道建设。在旧城改造中,应尽量不建占地过大的大型立交桥和拆迁过量的高架路,要加强路口渠化,打通堵头和改造“瓶颈”地段,提高支路利用率,改善道路功能结构。提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路行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改变现有“三块板”的道路断面布置,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路,完善系统建设,注意节省用地,反对盲目追求高标准,才能节约交通总成本,提高交通建设总效益。  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城市人口密度过密必须疏解,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釜底抽薪”的办法,也是改善城市环境、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由于大城市交通矛盾集中在城市中心区,首先要利用土地级差效应,把市中心区的工厂、仓库以及不适宜市中心功能的用地,迁到城市外围地区,适当分散城市的活动,从交通总量上寻找新的平衡。改造中心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要有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要为城市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不能因为单纯追求土地效益而超量增加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加剧交通恶性循环。  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长期以来,大城市实行低于成本的低票价政策,本意是维护社会安定和方便居民,各届城市政府从其自身政绩考虑,也不愿意轻易触动价格调整。结果,企业因票价问题自身得不到发展,乘客因票价问题得不到交通服务,不得已而再花更多的钱去乘其他交通工具,结果车越多,路更挤,市民更有意见,完全与低票价政策的初衷相悖。因此,要落实优先发展公交政策,首先要调整公共交通价格和改进定额补贴,逐步做到微利保本,在低成本前提下提供最大服务,对有效缓解交通紧张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由于现状道路结构和路网布局等原因,实行公交优先运行有一定难度,但必须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给予公交方便行驶。对于有条件的城市道路,应设置公共交通专用线或专门行驶公交的道路,即使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该实施相应的交通优惠办法,如单向通行道路上可以双向公交通行,某些禁左交叉口可以不受限制,以及在划定的区域内不准非公交车辆停车等。事实上,优先发展公交还包括线路开设、准点运营和提高舒适度等等,目的是为方便乘客,保证正常运营,提高城市交通整体效益。  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是时代发展趋势,但也不可能很快普及。城市交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从积极方面作好思想和物质准备,适应汽车增长的新趋势。但是,发展私人小汽车毕竟不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的根本出路,城市交通现代化并不等于就是小汽车普及化。据估算,在城市中每增加1万辆小汽车,要占用30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和停车场用地,而且每天要排放60多吨的有害废气物。看来,小汽车多了必然会加重大城市的土地、环境、能源和经济负担,也无助于交通问题的解决。  对私人小轿车的发展,必须把握好“车”与“行”及其“停”三方面条件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加强交通需求控制和管理,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道路容量制定总量控制或地区控制措施。所以要做好宏观交通监测分析工作,及时采取调控手段,特别是在市中心地区,限制小汽车通过量。日本规定大城市小汽车交通控制在总交通量的25%以内,西欧诸国均控制在40%左右,象这样的宏观控制措施,在各大城市的交通战略中应有所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已出台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增设小汽车使用道路成本费或使用税,运用经济杠杆发挥宏观控制作用。此外,摩托车属于机动车管理范畴,鉴于它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比小汽车还严重,大城市必须实行严格限制的政策。  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是必须发展的,但目前的造价太高,特别是建设地铁,超过了一般城市经济承担能力。而且今后的交通建设不可能是一种政府性的供给型系统,必须在一个开放性的社会集资型系统下完成。因此,建设轨道交通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这种经济研究,不只是一般投资预算分析,而是以资本、土地、财务、效益等要素的供求变化为特征,实事求是地预测客运需求量,在经济规模的原则下,最后确定选择地铁、轻轨或其它类型轨道交通工具。在目前,更应该把重点发展放在人口300万(指建成区)以上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因为这些大城市用地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形态高度集中在市中心区,交通密集程度高,现在的客运量已经达到或超过轨道交通所规定的运能限量,经济上又具有相当的回报能力。至于其它人口300万以下的大城市,必须采取逐步实施的办法,先要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主要是加强前期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解决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选择哪种技术方案,何时开始建设,都要通过科学论证。从全国来看,应该按照远期发展的总目标,根据各个城市的实际需要与可能,进行宏观控制,一批一批地分阶段组织建设。国外对于地? �颓峁旖ㄉ柘钅浚�薏痪��嗄暄芯浚�苌偾峋偻��?/P>  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我国城市交通建设需要的投资数额很大,除了国家和城市政府拨款以外,更期望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广开渠道多方集资,已被实践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办法。为此,从总体上考虑,首先是要加大投资比重。据联合国社会发展部调查认为,经济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为合适,若按我国以往几年投资比重折算,城市道路交通应占1~2%,但实际上最高年1993年也只有6%,1994年降为46%。建议我国的城市交通建设年度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不低于1%为宜。  其次,应该着重于城市投资体制的改革,对关系到城市交通的重大项目,要制定相应的集资对策,并在利用外资方面实行优惠。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从销售汽油费中附加一定比例作为修建道路的税制,这是一种合理的办法,我国海南省已经开始实行这种办法,反应很好,建议在全国推广实施。现在许多城市都在试行“以路带房,以房养路”的开发政策,通过城市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综合开发和道路交通同步发展。这些办法虽处于初步实施阶段,但已经积累了经验,完全有可能在谨慎操作的基础上逐步完善。  再之,允许大城市因地制宜实行市政设施的配套收费政策,专用于道路交通的发展,也有利于地方财政的补充。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必须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花大力气加强城市交通的科学研究,重视交通经济政策和高新技术的开发,探索新一代捷运交通工具、个体交通工具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的研究,用较少的投入换取较高的交通效益。二是国家要制订有关的技术条例和法规,加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推行交通工程和交通规划专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水平。三是成立国家级的城市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科委和建设部的领导下,组织城市交通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四是由建设部组建全国的城市交通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引导全国城市交通技术科学的健康发展,并对重大城市交通建设项目进行咨询和技术审查。五是把各大城市的远期交通规划和近期综合交通治理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今后,计划部门在安排城市交通建设项目时,必须符合城市交通规划的意向和要求。六是将城市交通教育融合到小学义务教育中,加强对城市各行业职工的交通知识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交通意识,依靠城市的全体市民共同管理好城市交通。

In the future ,there will be fewer and fewer cars on the road because the government has done sommething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If you don't drive your car ,you will be awarded If you drive your car ,you must hand in some tax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