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目录学文献著作

发布时间:

目录学文献著作

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刘歆的《七略》。 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组织人力整理国家藏书,由著名学者刘向总司其事,并由各种专门人才分工负责各类专业图书。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的分类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撰)和《七略》(刘歆撰)。 刘歆,乃刘向之子,在刘向死后,继承父业,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撰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据前人考证,《七略》亡于唐末五代之乱,宋初已没有人见到。它开创了图书的六分法。 东汉初年班固就刘歆《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写成《汉书•艺文志》。《七略》的梗概得以保留了下来。

目录学文献著作推荐

著作不多 源头是刘歆的《七略》 已失 不过可参考《汉书艺文志》 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 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清代的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写的很不错 通俗易懂 蒋伯潜的《校雠目录学篡要》、《郑樵的校雠目录学》也不错 研究目录学可参考文献学的书籍 例:杜泽逊的《文献学概要》 刘向、刘歆父子的传一定要了解

『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善本部编1959·北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87·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同馆编1999·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增订本1-4同馆编1967·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善本书目』同所编1967·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普通本线装书目』同所编1970·台北『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解题』同馆编1984·长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古籍善本书目』同所图书馆编1993·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同馆编198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同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1991·北京『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善本书录』饶宗颐编著1970·香港『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微☆目录索引』同馆编1984·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上下同院编1983·台北『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辑录·袁同礼重校1972·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同馆编1969·台北『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台湾公藏普通本线装书目书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82·台北『台湾公藏善本书目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编1972·台北『台湾公藏宋元本书目』昌彼得编1955·台北『国立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萧璋编1934,1972·台北『北京图书馆普通古籍总目』第一卷目录门同馆普通古籍组编1990·北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6·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1·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4·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96·上海『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同书编辑委员会编1989·上海『东方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1945·京都『大东急记念文库贵重书解题』第一卷总说·汉籍长泽规矩也编1956·东京『补订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古书分类目录』长泽规矩也编1975·东京『庆应义塾图书馆藏和汉书善本解题』同馆编1958·东京『阳明文库藏书解题国书善本·贵重汉籍』东京『蓬左文库典籍丛录-骏河御让本』杉浦丰治著1975·名古屋『关西大学所藏内藤文库汉籍古刊古钞目录』同大学图书馆编1986·大阪『日光山「天海藏」主要古书解题』长泽规矩也编1966·日光『大仓文化财团汉籍善本目录』同财团编1964·东京『汉籍丛书所在目录』东洋学文献センタ 连络协议会编1965·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合册订正缩印版同所编1981·东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同所编1963·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缩刷版同所编1981·京都

古典文献学目录学著作

每个学校侧重点不同,需要根据各个学校导师的研究兴趣来。linglingruxin 推荐的都是基础参考书,挺不错

中国古典文献学属于目录学的的一个分支,是考镜源流的学问,可惜现在高校都不提供参考书目,因此我不可能百分百的精确的必读书目,但是基本的图书资料还是知道的一些。比如四库全书提要总目,文科目录学,《目录学概论》《中国通史》《尔雅》《小学》《大学》《十三经》《中国文献学》等

必看的书有文献学讲义,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文献学概要,中国目录学史,中国伪书综,古籍辨伪学,古文学学导论,读书杂志,中国文学学史,中国目录学等,接入门的书籍是需要掌握的。

如果想要掌握古典文献学的知识,可以看中国文献学,古籍版本鉴定丛谈,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古文献学4讲。

目录学文献著作怎么找

论文参考文献你还在手动输入吗?利用知网直接生成期刊类参考文献,让你轻松应对各种参考文献格式带来的烦恼!

图书馆目录 读者要利用图书馆大量的书刊资料,就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目录。图书馆目录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方式组织而成,是指示、识别和检索馆藏文献的重要工具。 图书馆目录,由于编制的目的、方法及其功能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种类,最主要的有分类目录、题名目录和著者目录三种: (1)分类目录 所谓分类目录,是依据书刊的学科内容,按照图书馆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我国图书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组织而成的目录。分类目录的作用在于:将馆藏书刊按照知识门类加以系统化,告诉读者关于某一学科有些什么书刊,便于按类索书。因此,读者要查找某一学科方面的书刊,最适宜使用分类目录。 (2)题名目录 所谓题名目录,是按照题名的字顺组织起来的目录。外文题名目录是按书(刊)名的字母顺序,以字为单位,依次排列组织;中文题名目录是采用笔划笔形法进行编排,即首先按照题名首字的笔划多少为序,若笔划相同,即依起笔笔形(、一I J)的顺序排列。若第一笔相同,再依第二笔排。首字相同,再比第二个字,余此类推,直到最终够区别先后为止。 题名目录的作用在于:提供从题名称这一角度来查找的途径,便于读者迅速、准确地了解馆藏中有无自己所需的某种书刊。如果您要借一本已知其名称的书,但不知道它的索书号,这时使用书名目录是最直接、方便的。 (3)著者目录 所谓著者目录,是按著者(包括个人著者、集体著者以及编者、译者等)名称的字顺组织起来的目录。著者目录的作用在于:提供从著者名称来查找图书的途径,便于读者了解馆藏中有无某一著者的某种著作或其它著作。 如何检索文献 传统的图书馆目录是手工查找的卡片式目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管理方面的应用,卡片式目录已逐渐通过计算机查询的机读目录所代替。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同时通过卡片式目录和机读目录来揭示馆藏,帮助读者查找书刊,我馆图书和期刊目录都已应用机读目录。 读者使用机读目录查找本馆馆藏,可通过各库室和一楼大厅的目录检索机进行查检,校园网用户、IN-TERNET用户可通过本馆主页进入到馆藏目录查询系统 进行查检。本馆目录查询系统提供的目录查检途径 有:题名(书名)、著者、分类号、普通主题、ISBN、索书号、登录号、出版商、ISSN、名称主题和地方主题等。读者只需要知道某个项目的部分信息,即可进行查检。例如,读者已知题名或部分题名为《大学英语四级》,只需在“检索途径”中单击“题名”,并输入名《大学英语四级》,点“查询”按钮即可进行检索。 在机读目录检索的过程中,读者还可利用计算机中已设定的参数进行精细的组合检索,如“文种”(文献正文文种)、“类型”(文献的载体)、“年代”、“馆藏地点”等。例如读者输入著者,同时在“年代”项进行设定,就可以查找到馆藏中该作者在指定年代所出版的文献。

比如说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可以查询《四库全书》中有哪些书,在哪个部,在第几卷

知网、万方这些地方都可以的

目录学文献著作有哪些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其中删兵书十家,增《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于西汉所撰写的著作。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成书于公元前6年,根据当时的国家藏书编制而成。 作者:刘歆 刘歆(约公元前53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刘向子。“少以通《诗》《书》能属文”,成帝时,“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河平年间,受诏与父向领校秘书,讲六艺传记。诸子、诗赋、数术、方技,无所不究”。刘向死后,歆复为中垒校尉。哀帝即位,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歆嗣父业,继续校书。王莽篡位后,因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据阮孝绪《七录序》,刘歆的《七略》,是在其父《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而成。《别录》是刘向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的汇编,篇幅比较多。《七略》是摘取《别录》内容成书,比较简略,所以叫做“略”。《七录序》谓:“其一篇即六篇之总最,故以辑略为名,次六艺略,次诸子略,次诗赋略,次兵书略,次数术略,次方技略”,故称《七略》。 辑略为说明其他六略的意义与学术源流,阐述六略的相互关系和六略书籍的用途,是六略之总最,诸书之总要,相当于全书的概要。 六艺略分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种。 诸子略分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种。 诗赋略分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五种。 兵书略分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种。 数术略分天文、历谱、五行、蓍筮、杂占、刑法六种。 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 以上六略共三十八种,即刘歆对当时书籍的分类。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谓:“刘歆《七略》……首之辑略,以总集诸书之要,则分列品题,实六略耳。班固《艺文志》,增入五家,而省其十家,共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篇,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歆原书三万三千九十卷,固节其猥冗,仅得十之三四”,“然《七略》原书二十卷,班氏《艺文》仅一卷者,但存其目耳”。 刘歆《七略》早已亡佚,但班固《汉书•艺文志》,删除《七略》中的辑略,保留了其中的内容,把辑略中的总序列于六略之前,大序列于六略之后,小序列于三十八种之后。在分类方面,保留了《七略》中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著录书籍方面,基本上保留了原貌,增加了《七略》完成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写的著作。凡著录上的删补,分类上的合并、改移,班固均在自注中注明“出”、“入”、“省”若干家、若干篇,以示更改之处。因此,《艺文志》虽仅得《七略》十之三四,但存其目,我们还是据以可窥见《七略》之概貌。西汉哀帝时期,刘歆继承其父刘向遗志,利用天禄阁的政府藏书编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该书依书的内容性质,将书分为六略三十八种,著录603家,共13219卷。《七略》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开创之功,它在校勘整理文化古籍的基础上创立了撰写叙录、总序、大序、小序等方法。它著录了数以万卷计的图书,实际上是一部古代文化史。此书虽然早已亡佚,但其基本内容却在《汉书·艺文志》中被保存下来。

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刘歆的《七略》。 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组织人力整理国家藏书,由著名学者刘向总司其事,并由各种专门人才分工负责各类专业图书。产生了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的分类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撰)和《七略》(刘歆撰)。 刘歆,乃刘向之子,在刘向死后,继承父业,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撰成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据前人考证,《七略》亡于唐末五代之乱,宋初已没有人见到。它开创了图书的六分法。 东汉初年班固就刘歆《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写成《汉书•艺文志》。《七略》的梗概得以保留了下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