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发布时间: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1、《朱熹<诗集传>引文续考》,《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待刊。2、《王柏<诗经>学思想探索》,《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009年第8期。3、《王柏<诗疑>成书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3期。4、编著“国学经典-诗词曲赋”系列之“词”,出版《词》一书,北京出版社,2004年4月。5、注释王国维《人间词话》,出版《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一书,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证大房产董事现任上海证大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上海证大外滩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置业房地产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专家委员。长期从事商业房地产的开发、运营与管理工作拥有逾十二年经验。先后参与开发建设了以上海证大大拇指商业广场及上海证大五道口金融中心为代表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对中国的商业地产有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正确理解“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复旦学报》1982年第6期《中晚唐间著名诗人张祜》 《文史知识》1984年第6期《演化与革命:中国文化型态转换的临界点》 《反思:传统与价值》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明代文人文学中的游侠主题》 《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道南理窟”重围中的一次文化更新——试论郑善夫在明代中期福建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福建论坛》1991年第5期《汉赋与赋诗制度》 《殷都学刊》1993年第2期《锺惺万历己未在吴越交游考述》 《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 日本早稻田大学宋代诗文研究会会志《橄榄》第4辑(日文);《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中文修订稿)《晚明福建地区的城市诗人》 《中西学术》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论明代文学在日本的传播》 《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假晶现象:明代福建地区文化特征漫说》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期《竟陵派领袖锺惺》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4期《论“锺伯敬体”的形成》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1999年第4期《二十世纪竟陵派研究的回顾》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19辑,1999,12;《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西北大学文学院编) 中华书局2004,11《论竟陵派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2辑,2000,3《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 《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竟陵派诗歌评点之学中的传释论》 《中国学研究》第5辑 ,2002,6《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2002年第3期《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 《复旦学报》2002年第4期《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 《中国文学》第40辑(韩国汉城大学),2003,11;《卿云集续编——复旦大学中文系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曾毅〈中国文学史〉与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纲〉之比较研究》 《中国语文学》第42辑(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2003,12;《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9,10(修订稿)《后李、何时代的文学变局》 《中国学研究》第3辑(韩国东国大学东西研究所),2003,12《谭元春年谱》 《中国文学研究》第7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 香港国际学术文化信息出版公司2005,5《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锺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关系平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韩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之沉重一页——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 《韩国研究论丛》第12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元明之际宗唐诗风传播的一个侧面 ——以“二蓝”师法渊源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第82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 《复旦学报》2007第1期《中晚明女性诗歌总集编刊宗旨及选录标准的文化解读》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鲍照诗风及其文学史意义的重新解读》 莫砺锋主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 凤凰出版社2007,7《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上篇)》 《韩国研究论丛》第15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0《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 《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张以宁诗歌创作历程考论》 《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山林别响、闽派先声——元明易代际蓝仁、蓝智之诗歌创作论》 《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下篇)》 《韩国学研究》第17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2《晋安诗派:万历间福州文人群体对本地域文学的自觉建构》 《中国文学研究》第12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2008,9《晚清以来侠情小说的发达与“侠”观念的变迁》 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论丛》第24辑,2008,9《许筠与朝、明文学交流之再检讨》 《韩国研究论丛》第19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12《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 《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龚自珍与中国抒情文学的前现代转型》 《中国文学研究》第13辑,2009,6《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 《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王慎中与闽学传统》 《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 韩国中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38辑,2009,6;《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2010,3(修订稿)《关于钟惺的〈诗经〉评点》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9辑,2010,6《明代文学东传与江户汉诗的唐宋之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6期《元明之际唐诗系谱构建的观念及背景》 《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辑《刘大杰文学史思想的形成与日本》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文学论集》第39号,2010,12《关于斋藤木的<支那文学史>讲义录——东京专门学校文学科创立期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6期,2010,12(日文);北京大学汉学家研修基地《汉学研究通讯》2011年第4期(中文)《章培恒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 《文汇报》2011年6月21日《闽诗传统在明代的形成与展开》,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28辑,2012,2《移植与调适:近代学科体制下的文学史形态——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成因及其性质的再检讨》,《复旦古籍所学报》第1期,2012,6《<列朝诗集>闰集“香奁”撰集考》,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志》第39辑,2012,6《“古文辞”沿革的文化形态考察》,《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朝鲜版装<空际格致>版本及其价值初探》,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8期,2012,12(日文)《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与侯荣川合作),《复旦学报》2013年第1期 《胡适如何认识〈老残游记〉》(日)樽本照雄 《近代文学研究》第1辑,1993《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上)(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下)(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1期《酒中趣》(日)荒井健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八景现象考》(日)内山精也 (与益西拉姆共译) 《新宋学》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联系刘铁云与李伯元的纽带》(日)樽本照雄 《中国学研究》第八辑2005,12《祁彪佳社交界中的园亭:晚明的财富与价值观念》(美)Joanna F Handlin Smith 《中国文学研究》第9辑,2007,4《白行简与〈李娃传〉》(日)内山知也 《中国学研究》第十二辑 2009,6 《锺惺年谱》(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明代福建地区城市生活与文学》(博士学位论文,1990,未刊)《侠的人格与世界》(与汪涌豪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文学史的文化叙事——中国文学演变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文本、史案与实证:明代文学文献考论》(台湾学生书局,2013)编著《历代小品选》(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中国诗学》(第二卷,与郑利华、归青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等校点《锺惺集》、《谭元春集》(均为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等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David E Pollar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参加《中国文学史》(前野直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隋唐小说研究》(内山知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等翻译。《汉语日历》(兴膳宏)(与潘德宝合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获1994-199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中国诗学》(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2000)(汪涌豪、骆玉明主编,本人为第二卷第一作者)。3、《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获2000-2001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4、《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构建》获2002-200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5、《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获2006-2007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基金《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6、《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获2010-2011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7、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王思任年谱》(作者:吕明)获2006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8、指导博士学位论文《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作者:叶晔)获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并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

·茶与佛教,台湾《国文天地》,1990年第3期。·从周公制礼作乐谈起,《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朱彝尊诗文词的结集与刊布,《北京大学国学文萃·语言文献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朱彝尊晚年手牍考录,《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第一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2月。·法、荷、比汉学研究管窥,《汉学研究》第五集,中华书局,2000年9月。·朱彝尊与曝书亭,《藏书家》第二辑,齐鲁书社,2000年。·韩国奎章阁藏抄本《皇朝遗民录》刍议,《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苏武气节故国情-记韩藏抄本《皇朝遗民录》,《藏书家》第三辑,齐鲁书社,2001年。·全祖望学术史观探微,《第七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中山大学,2002年6月。收入《越魂史笔-全祖望诞辰三百周年纪念文集》,宁波出版社,2005年10月。·《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初学记》影印说明(线局,2002年)。·《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寒山诗集》影印说明(线局,2002年)。·《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辑《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影印说明(线装书局,2002年)。·试论明清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4辑,2003年12月。·关于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后村居士集》的版本问题(日文),《中国古籍文化研究》第三号,日本早稻田大学,2005年3月。·十六到十八世纪中国商人的活动与社会文化变迁――以江南地区为中心(日文),《中国古籍文化研究》第三号,日本早稻田大学,2005年3月。·试论钟山书院的学术传承--兼及《乙未课艺》的文献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 2006年1月。·日本所藏《四库全书》散本杂考,《文献》,2006年3期。·基于书院教育的古典学术传承(日文),《中国古籍流通学的创立》,日本雄山阁,2007年3月。·岛田瀚《访余录》,《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九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莽苍园诗稿余》(整理补遗),《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三辑,中华书局,2007年5月。·《千载佳句》校读刍议(合撰),《文史》,2007年3期。·论清初书院的理学与教化,《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4期。·阮元与诂经精舍的学术崇尚,《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从学海堂策问看文笔之辨,《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2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6期。

(含书评、外文翻译等,共72篇):1.乾嘉学术成因新探,《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兰州] 1991年第2期。P53-58。2.论段、顾之争对乾嘉校勘学的影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1年第3期。P13-163.读书的困惑与困惑的读书,《读书》[北京]1991年第5期。P102-105。又《新华文摘》1991年第7期全文转载。P29-2104.论乾嘉学术走失之症结,《西北师大学报增刊—历史教学与研究专辑》[兰州]1991年版。P107-1125.惠栋与古籍整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2年第1期。P39-416.论乾嘉时期的汉宋之争,甘肃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甘肃省历史学会编《史学论丛》,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P107-1177.钱大昕校勘学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3年第1期。P39-418.刊落浮词,独求真解——清代著名学者顾广圻,《文史知识》[北京]1993年第3期。P94-989.日本人与敦煌学,[日本]池田温撰、漆永祥译,《丝绸之路》[兰州]1993年第3期。P60-6210.段玉裁校勘学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1993年第6期。P28-3211.钱大昕音韵学述论——兼谈钱氏对少数民族语言汉译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兰州]1993年第6期。P34-3812.试论乾嘉校勘学家对校勘学理论的贡献,《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版。P180-19013.论清代学术史上的汉宋之争,《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哲社版)1995年第4期。P16-2114.乾嘉考据学家臧庸,《西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北京]1995年第5期。P14-1815.论钱大昕考据学成就及其学术地位,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版。P146-16716.论西学东渐与乾嘉考据学之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北京]1998年第2期。P1-1717.论乾嘉考据学派别之划分与相关诸问题,《国学研究》[北京]1998年第5卷。P303-33018.评李清淩著《西北经济史》,《中国史研究》[北京]1998年第4期。P161-16319.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系袭江藩《经解入门》而成,《中国语文》[北京]1999年第1期。P60-6120.《全宋诗》的编纂及学术价值,《高校古籍工作通报》[北京]总第60期,1999年。P2-1021.整理古籍岂能忽视标点符号?—点校本《书林清话》标点纠误,《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京]1999年第4期。P123-12522.论江藩《汉学师承记》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第1辑),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版。P343-36923.清代起居注官与钱大昕《讲筵日记》,《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2000年第3期。P122-12424.简论《全宋诗》的编纂特色与学术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北京]2000年第5期。P7-1225.《四库总目提要》惠栋著述纠误,《文史》[北京]2000年第4期(总第53期)。P315-31726.论中国传统经学研究方法——古书通例归纳法,蒋秋华主编《乾嘉学者的治经方法》(下),[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出2000年版。P71-10827.发先贤之幽德,启後学以梯航——郑伟章新著《文献家通考》,[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8月11日第8版。28.《汉学师承记》史源考辨,祁龙威、林庆彰主编《清代扬州学术研究》(下),[台北]学生书局2001年版。P445-47029.论中国传统考据学的现代意义——以清乾嘉时期考据学家的治学与立身精神为例,[韩国]韩国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研究》第20辑,中国学研究会2001年6月版。P587-60530.难堪与挣脱:清乾嘉时期义理、考据、词章之争中的词章之学,《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7辑,[韩国]中国语文论译学会2001年6月版。P123-14031.清学领域辛勤耕耘的厚重之作——读王俊义、黄爱平著《清代学术文化史论》,《中国文化研究》[北京]2001年第3期(秋之卷)。P141-14532.论清代《起居注册》及其文献价值,《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集刊》(第2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P 355-377。又载《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0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P329-34233.《大金吊伐录校补》跋,《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2002年第1期。P96-9734.亟待建立规范的古籍整理学,《高校古籍通报》[北京]2002年9月版(总第70期)。P23-2435.从《全宋诗》的编纂看《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主编《海峡两岸古典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P 405-447。又载田澍主编《中国古代侃论萃――庆贺历史学家金宝祥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P464-50236.赵之谦《汉学师承续记》整理记,台湾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编《第七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02年版。P35-48。又载[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下册P984-99837.读书不谨的一次教训――关於拙文《古书疑义举例系袭江藩经解入门而成》之误,姚小平主编《马氏文通与中国语言学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P285-29238.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北京]《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1期。P90-96。又载[清]江藩纂、漆永祥笺释《〈汉学师承记〉笺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下册P999-101639.惠栋《易》学著述考,[山东]《周易研究》2004年第3期。P51-5740.魏建功先生朝鲜授课事略,《炎黄文化研究》第1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版。P271-27741.东吴三惠世系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集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292-30542.《汉学师承记》考异,《文史》2004年第4期。P205-25143.《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读後,王兆鹏主编《宋代文学研究年鉴》(2004),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P307-31344.东吴三惠著述考,[北京]《国学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363-42745.王欣夫先生《松崖读书记》蠡测,[兰州]《图书与情报》2004年第4期。P50-5446.新发现戴震《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佚文一篇,《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P122-123。又《徽州文化研究》第118期转载,2005年。P13-1547.《东吴三惠诗文集》整理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P16-2048.《汉学师承记》版本考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中心研究集刊》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版。P237-27749.清人稀见著述十五种提要,《文献》2005年第3期。P189-19950.江藩生平事迹考,张玉春主编《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文出版社2005年7月版。P264-27751.读《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4期。P20-2752.《中国古文献学史 系统·全面·立体》,《科学时报》2005年2月24日B2版“教材酷评”栏。53.别把古籍整理活活掐死――从“蘇图事件”再谈古籍收藏与利用的矛盾及建议,《中华读书报》2005年6月15日第5版。54.从《全宋诗》的编纂看宋末元初诗人的断代问题,安平秋、章培恒主编《中国中世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55.江藩著述考,彭林主编《清代经学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6.《江藩传记资料选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江藩集》本。P294-37057.《江藩交游资料彚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江藩集》本。P408-49958.《江藩年谱新编》,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4月版《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本。59.《读〈汉学师承记〉札记(20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0.《喜见高邮二王研究的新成果――王章涛先生〈王念孙王引之年谱〉读後》,《炎黄文化研究》第5辑,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又见《扬州史志》2006年第4期,第12-14页)。61.书篆巨擘 学林新人――从赵之谦《论学丛札》看《汉学师承续记》,《中国典藏》2007年第1期,第37-47页。62.论江藩“文无八家气”之说,台湾成功大学等主办《清代文学与学术--“近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之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7年3月版,第455-470页。63.读《汉学师承记札记》(20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6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37-253页。64.佚名《燕行录》作者及文学价值考述,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编《中国学论丛》第21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2007年3月版,第75-90页。65.清代学术拾零(20条),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编《中国语文论丛》(第33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2007年6月版,第259-286页。66.《沅湘耆旧诗集续编》及其作者小考,《文献》2007年第4期,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6-189页。67.清代学术札记(20则),《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7辑)――中国古文献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349-367页。68.从《汉学师承记》看西学对乾嘉考据学的影响,《西学与清代文化》,中华书局2008年1月版,第306-313页。69.书画之外的赵之谦,《神州国光·金石书画》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2月版,第46-54页。70.朝鲜燕行使笔下的“神丹”清心丸,李安东主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9辑),韩国首尔出版社2008年12月版,第65-81页。71.《燕行录全集》考误,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编《中国学论丛》第24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2008年版。72.韩语译注本《乙丙朝天录》纠误,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编《中国语文论丛》(第40辑),韩国高丽大学中国语文研究会2009年版。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最好的自然是古委会直接联系的22家,但有的学校不在所里招生。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山东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武汉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浙江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地方文献研究室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兰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北大中文系川大古籍研究所南大和浙大的中文系。。。。你去网上的国学论坛搜,看友情链接,能找到个八九。不敢给你链接,不然回答不了。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22辑

2002a, 汉语史性别研究一例, 《语文研究》2002年第1期。 2002b, 以殷周之际天命观释读《尚书》例, 《语言学论丛》第25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2002c, 《诗经》“友生”解, 《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年。 2004a, 论《诗经》的“中+名词”结构, 《语文研究》2004年第1期。 2004b, “史书”考,《燕京学报》新16期,2004年。 2004c, “叟”与古代的老人政治,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04d, 卫宏《古文官书》考述,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4期。 2004e, 碧落碑考释, 《文史》2004年第4期,总第69辑,中华书局。 2005a, “乐饥”与“食医”, 《新国学》第五卷,巴蜀书社,2005年。 2005b, 《孝经》“圣治章”正读, 《开篇》第24卷,东京:好文出版社,2005年。 2005c, 西方语法进入汉语词典, 《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8月5日。 2006a, 试论汉代小学对汉赋的影响,《燕京学报》新20期,2006年。 2006b, 《周礼》“任人”解,《开篇》第25卷,东京:好文出版,2006年。 2007a, 论孔子思想体系的逻辑,《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 2007b, 古文源流考,《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5辑。 2007c, 《论语故训疑误举例》,《孔子研究》第5期,2007年。 2008a,《春秋》“木冰”说,《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3期。 2008b,礼制的隐含与《论语》的诠释,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5辑。 2008c,《孟子》“舍皆取诸其宫中”补证,《开篇》第27卷,东京:好文出版,2008年。

代表专著 1,全宋诗,集体,北大出版社,12,国家图书奖2,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自撰,江苏古籍出版社,12其他专著1,陈子昂诗文选译,自撰,巴蜀书社,72,《经籍会通》等六种点校,合撰,燕山出版社,8代表论文1,《百川学海》所收宋元笔记中的宋诗辑佚,自撰,《古籍整理与研究》,102,唐庚集版本源流考,自撰,《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一辑,93,张咏年谱,自撰,《古典文献研究论丛》,34,周紫芝文集版本特征比较及其渊源考辨,自撰,《中国诗学》第五辑,75,戴复古诗集版本源流分析,自撰,《北大中文研究》,6其他作品1,《全宋诗》前五册编纂出版,自撰,《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253期,122,古籍版本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自撰,《缀玉二集》,123,(重发)*唐庚集版本源流考,自撰,《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语言文献卷》,44,司马光文集在宋以后的流传,自撰,《古籍研究》1999年第一期,19995,范仲淹文集编刻源流考,自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五期,19996,古籍整理与研究青年学者笔谈——看古书难的现状亟待改变,自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期,19997,黄庭坚诗文集之编刻流传,自撰,《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集刊1》,128,张咏集版本考,自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2》,49,欧阳修文集版本流传系统辨析,自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3》,2002

《语言学论丛》语言学论丛》是中国国家教育部所属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定期性系列学术集刊(以书代刊),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集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办刊宗旨: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以此来推进二十一世纪汉语语言学的发展,使汉语语言学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更大的影响和更高的地位。历史沿革:《语言学论丛》的前身是创办于1957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编的《语言学论丛》,属不定期同仁刊物,已出版25期。从2001年的总第26期起改为北大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面向国内外征稿的学术集刊。细节描述:自26辑期改为小16开本,每辑30万字,半年一辑,由商务印书馆(北京)在每年的6月和12月出版,至2008年底已出版到第38辑。组织机构:新刊《语言学论丛》实行编辑委员会指导下的主编责任制,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主编先后由本中心资深教授林焘、陆俭明担任。编委会下设编辑部处理日常事务,编辑部由本中心中青年教员组成,并从本中心的硕士或博士长期聘用编辑助理一人。工作流程:《语言学论丛》恪守学术自由的原则,鼓励学术争鸣;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获匿名审稿通过的稿件,再经过编委会和编辑部在京成员集体会议,决定每辑入选稿件和篇目排列次序。学术地位:2003年,《语言学论丛》入选欧洲科学基金人文科学标准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for the Humanities,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颁布的刊物索引目录。该索引是为评价欧盟所有国家人文学科科研提供统一标准而设立的,相当于欧盟的A & HCI。该委员会历时三年对全世界以不同语言出版的语言学刊物进行文献学分析,引用率较高的85种刊物入选名录。其中以中文出版的语言学刊物入选的只有三种,《语言学论丛》是其中之一。2005年CSSCI设立集刊类索引目录以来,《语言学论丛》每年入选并每年名列按引用率排名的第一名。

南大cssci集刊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中心集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而成。CSSCIcssci集刊来源文献检索界面,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来源期刊经常更新,需要到南京大学网站查询都包含哪些期刊。如果你需要在CSSCI上发表文章,要注意发表的时间段内,该期刊被CSSCI所收录,否则无效——即不会被索引。

是的,这个就是要看发的是什么期刊,每个期刊都是不一样的。一般都是在四千左右。

北大核心与南大核心是什么意思?北大核心与南大核心都是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SSCI,很多作者当然想要知道北大核心与南大核心期刊哪个更具有

任何核心期刊都可以,现在国家规定不许收版面费了,而且每个核心期刊都很好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