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广西医科大学sci奖励

发布时间:

广西医科大学sci奖励

而且林业是较冷的行业,通信现在是较热行业, 经典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现设59个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生态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木材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森林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林产化工、生物工程、城市规划、交通运输、汽车服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自动化、测绘工程、物流工程、软件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程力学、园艺、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汉语言、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俄语、广告学、艺术设计、音乐表演、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社会体育、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农林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瞧瞧上面有多少个冷门专业?????也看看有多少个通信方面的专业生态学 木材科学与技术 森林培育 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冷门为其中的森林培育请问 下面这些是不是新兴专业 ?????是不是朝阳专业????物流工程 物流管理 热能与动力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旅游管理 汽车服务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等电子与信息类的就不说了,,上面有还有个家具专业艺术设计的后面有个家具设计(这个是研究生阶段) 本来也有家具本科专业的 由于本科调整使得本科破产,本科的大众化教育使的本科生不能设计家具,所以本科取消,,研究生有

今年是第二年招生,还是医科大的外国语学院,要求英语达到120分,够的话可以填。这个专业还可以,以为是医科大,所以也会教一点简单的医学方面的知识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多科性大学。⊙ 涵盖理、工、文、法、管、经、农、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 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0个硕士点,59个本科专业。⊙ 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管理专业,9个省重点专业。⊙ 博士生导师111人,硕士生导师309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职称人员198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称人员614人,外聘外籍教师 46人。⊙ 1个国家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几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一个国家级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开放性实验室,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家具家饰工业设计中心,28个研究中心(所、室),5个设计所,54个实验室。⊙ 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8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1人 。⊙ 学校现分长沙、株洲两校区,校园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0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亿元,藏书277万册,办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经济林研究》、《家具与室内装饰》、《森林旅游》等公开出版刊物。⊙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 2001年以来,学生在各类活动、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15项,省级奖励464项⊙ 在校生12万余人,已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勇于创新,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且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及大中型企业的管理和技术骨干。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北京、上海、深圳、厦门、杭州、南京等大中城市,近几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 近几年,学校共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948”计划、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80项,省部级项目414项,其它项目635项;“十五”期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2001年以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328篇,正式出版专著和教材189部,自编教材210部。⊙ 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典、芬兰、挪威、奥地利、日本、澳大利亚、印度、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签订了双边合作交流协议,在校外国留学生90人。

金眼银外,骨科

西南医科大学sci奖励

这所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是非常有实力的,请尽快去学习吧!

请在知乎等平台搜索,有惊喜!

南方著名的医科大学有很多。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都很不错。医科大学,是比医学院整体实力更高的医学院校的命名,一般当一所医学院达到或超过医科大学的条件要求可以向当地教育厅和教育部申请升格为医科大学。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科大学全日制在校生基本要求是规模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高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其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覆盖了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全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普通本科专业总数在20个以上。专任教师总数一般应使生师比不高于18∶1;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不低于100人。在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上,学校应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达到3000万元;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有2个国家级奖励;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一般至少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普通本科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达到60平方米以上。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普通本科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普通本科学校生均适用图书,理、工、农、医类应不低于8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和师范院校应不低于100册,体育、艺术类应不低于80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拥有相应的教学实践、实习基地。至少应当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和适用需要的教学医院。办学经费普通本科学校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须有稳定、可靠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领导班子具备《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关于高等学校领导任职条件要求,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品德高尚、熟悉高等教育、有高等教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领导班子。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还不错。

广东工业大学sci奖励

三、培养费等相关问题: 1)调剂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要求,并高出25分以上(含25分)的考生,面试合格者不收费培养费,为学术型公费生,发放普通助学金; 2)调剂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要求,但分数不高出25分的考生,面试合格者,收录为学术型公费生时,收取培养费3000元/年,发放普通助学金; 3)调剂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要求,但分数不高出25分的考生,面试合格者,收录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时,收取培养费6000元/年,发放普通助学金; 4)成绩及科研能力强者,可进入英才培育计划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享受相应待遇。

截至2014年,学校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牵头或参与组建省部院产学研创新联盟28个,另有省级国际合作平台2个,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1个,省经信委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科研、教学平台18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协同创新平台2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 制造业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部级科研平台(1个)机械装备制造及控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平台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物联网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省计算机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动汽车驱动装置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软凝聚态物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端厨房电器技术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广东省现代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动力电池及太阳能转换与储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物联网共性技术研发工程中心、广东省工业设计集成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建筑业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物联网与控制专用芯片及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两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金属成型与模具新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粤港网络化制造科技合作基地。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4个)广东省制造物联网技术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自动化装备与集成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清洁化学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电力节能与新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高校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设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现代计算机技术实验室、广东高校先进控制技术实验室。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工业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广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广州市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室(2个) 实验室  院士现代有机合成及新药研发实验室Bernard Meunier(法国科学院)天然药物与绿色化学研究所Conney(美国科学院)联合实验室(17个) 实验室  联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利物浦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英国利物浦大学热带病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莫斯科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高性能结构与材料联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学电磁波材料和器件检测及应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Actel联合实验室 美国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广东工业大学-PSoC联合实验室美国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广东工业大学-Freescale 单片机联合实验室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Freescal)广东工业大学-美国德州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赛灵思集成电路验证联合实验室 美国赛灵思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联合实验室 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  广东工业大学-三菱PLC联合实验室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广东工业大学-西门子现场总线联合实验室德国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集团广东工业大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R&D联合研发中心美国莱特技术有限公司广工大-ALTERA国际有限公司EDA/SOPC联合实验室 香港卓尔国际有限公司(ALTERA)粤-港联合工程培训中心香港职业训练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美国EON Realidy公司现代设计制造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美国UGS公司市级协同创新平台3个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创新园校级协创新平台4个广东工业大学(河源)协同创新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国际协同创新中心高端应用电子芯片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截至2011年,纸质文献累计数量341万册、电子图书9000GB,其中中文图书2574050册,外文图书38523册,中文报刊222406册,外文报刊77259册,受赠文献371874件;引进中文网络数据库24个,外文网络数据库18个,自建网络数据库8个。馆藏文献种类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诸学科门类,其中专业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73%,理工类书刊占馆藏总量的60%。 学术期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12月,原名《广东工学院学报》。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成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学院学报》成为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重要园地。后于1997年第1期起改用为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现为季刊。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4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2009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201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2007~2011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到校科研总经费近5亿元。2011年学校科研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科研经费实现50%的快速增长,提前突破5亿元大关。2012年学校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主持承担500万元以上科研项目5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4项,获财政资助经费3720万元。2007-2012年学校获国家基金立项共222项,省基金项目立项共263项,其中2012年已获得国家基金立项65项。2007~2011年,学校承担来自企事业委托的横向科研课题累计3000多项,到校经费达到22亿元。此外,还与广东省企业联合承担一大批省、市各级产学研项目。如与企业联合承担省部产学研项目近200项,项目经费超过8亿元。学校积极开拓和推进“校-市”、“校-区”、“校-园”、“校-镇”等多模式产学研结合工作。 2009-2014年,学校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此外,学校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专利571件,发表学术论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长。

努力学习,参加社团,当班委,参加竞赛,做好社会实践,搞好班里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sci奖励

学院在昆虫分类与标本馆建设、小麦条锈病、蚜虫传毒专化性和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居国内领先水平。学院始终坚持以农作物病虫害成灾机理与综合治理为主攻方向,先后对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其中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品种抗病性和病菌毒性变异、杀虫活性物质苦皮藤素的发现与应用研究、小麦赤霉病致病机理与防控关键技术等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五年来,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力度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加,研究经费稳步增长。学院共承担国家“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专项及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600项,科研到位经费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1203篇,其中SCI收录814篇,国家一级学报389篇,在Genome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Nature Microbiology、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New Phytologist等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65篇。

学校始终坚持“顶天”“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动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生物技术、旱区农业与节水技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建校以来,学校累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6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 培育出了世界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小麦品种“碧蚂1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换代的远缘杂交小麦良种“小偃6号”,我国自主培育和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良苹果品种“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3000亿元。 合校以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4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87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最高成就奖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29件;审定动植物新品种594个。发表SCI、EI、SSCI论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单位SCI、EI、SSCI论文3317篇。现有8家农、林、水专业陕西省一级学会挂靠学校,编辑出版20种学术期刊,建有大学出版社。 学校面向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在国内率先探索实践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与500多个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28个、示范基地46个,构建了大学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快捷通道,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多亿元。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进入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中北大学sci奖励

中北大学位于山西太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 、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2] 、中国航天核心院校、原国防科工委直属的八所本科院校之一[3] (被誉为“国防八校”)、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器工业部直属的七所本科院校之一(被誉为“兵工七子”),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被誉为中国“人民兵工第一校”[3] ;为中国校友会网评选出的三星级、专业型、中国知名大学[4] 。中北大学设有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大学科技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1981)、第七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的单位[5] ,是同时具有副教授(第三批,1993)和教授(第四批,2003)任职资格评审权的175所高校之一[6] ,是与北京军区、广州军区签约的具有培养国防生资格的大学,也是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的大学[7] 。中北大学是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艺八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在28个省、市、自治区本科一批录取[8] 。学校与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在内[9] 的70多所世界名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和声誉不断扩大[7] 。老牌名校,人才辈出,七十多年来,中北大学培养出了1位共和国部长、2位世界冠军、12位共和国将军、几十位党和国家领导干部、数百位科学家、数千名行业高管和数以万计的行业精英。

中北大学是国家“小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2011计划”协同院校、山西煤炭产业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教育部“卓越计划”建设高校、工信部和山西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彭德怀元帅于1941年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首任校长是军工泰斗刘鼎。学校1963年成为国防工业八所本科院校之一,曾是中央部属高校,后来成为中国航天核心院校。中北大学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光辉历史的老牌名校,也是山西省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硬件设施最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部分学科位居全国前列。  【学校简介】   中北大学位于晋商之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创建于1941年5月,是工业与信息化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北大学的学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经、管、法、教、农、医 9大门类,是在国防科技领域和区域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从05年开始在11省一本招生,到08年已有24个省一本招生,自2010年起,学校准备面向全国一本招生。目前学校正处于转型阶段,中北人将齐心协力,为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她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饱历沧桑,薪火相继。1949年学校迁至现址,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后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4个常规兵器专业和沈阳工学院(现沈阳理工大学)2个常规兵器专业相继迁入,学校成为当时国内常规兵器专业最为齐全的高等学校,规模和整体办学实力也得到了充实和提高。1963年学校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是当时国防工业八大本科院校之一。1971年归属第五机械工业部,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1999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北大学,学校由理工类院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长期办学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进取意识”为内涵的太行精神,并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发扬光大。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教育思想观念: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方位育人的育人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质量观。学校现任党委书记 师谦教授,校长贾锁堂教授,校庆日为9月8日。  学校位于晋商之都——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西倚巍巍二龙山,南临清清汾河水,毗邻太原名胜窦大夫祠,青山碧水,风景旖旎。 占地17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拥有完善的教学和公共服务设施。校园依山傍水,林木葱郁,环境幽雅。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等教学、科研、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的图书大楼设有大型电子阅览室、音像资料室、情报学术交流室和学生专业阅览室,拥有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 200 多万册。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5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设有11个学院及研究生院、后备军官教育学院(招收国防生)、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等教学机构。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四个(今年增加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62个(其中国家管理专业9个)。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1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12个专业的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电集团共建)、国家级工程中心(与中兵器集团共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工程中心两个,兵器工业中心实验室一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两个,山西省工程中心10个。并且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国重(培育)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5个,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1个其他省级重点学科10个,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现有专任教师近1700人,其中有正教授职称者226个;副教授508个;另有教辅高级108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2人,硕士学位的教师94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有兼职院士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全国劳动模范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60多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防科工委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在国家级学会担任理事以上职务的39人,山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获得者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者1人。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2年、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三年先后获33项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8项。在国际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奖39项,在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521项,山西省一等奖123项。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位居山西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  “十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863” 、 “973” 、国家攻关项目等)军民项目近百项,各类项目总数达2700多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4亿元,2007年达到1.5亿元。2008年达到7个亿。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71项,发表学术论文7979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2902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40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学校自主开发的尼龙-11、电脑验光仪、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和硅微机械加速度传感器等项目为山西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电子存储器,在神舟一号到七号的各次飞行实验中,得到成功应用;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等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电子存储器和硅微加速度传感器在“神舟1-7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北大学科技园通过国家验收。  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每年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文化节等系列活动,近三年举办各类科技文化活动1033次,人文素质报告384场。  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荣誉,曾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校、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山西省文明学校、结构调整突出贡献科研单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育人杯先进集体、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近70年的办学历史和浓郁的文化积淀,学校以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培养出各类优秀人才 7 万余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中大毕业生一直深受兵器、航天、航空、部队和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 90% 以上,位居山西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 每年中国兵器,航空,航天等部门都在中北进行专项招聘会,并且中国航天科技总公司还在中北设立奖学金,该奖学金设立的学校(除中北外)均系985院校,以表彰其对国家航空事业的作用。  面向未来,中北大学将弘扬“太行精神”,秉承“致知于行”的校训,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坚持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协调发展,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不偏为中,有容乃大”(中国工程院院士朵英贤校友寄语)。正值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北大学坚定目标,敢为人先,善抓机遇,勇于跨越发展;中北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必将绘就灿烂美好的未来,为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北之最   1 中北大学是山西省硬件设施最好的大学。  2 中北大学是山西省校园面积最大的大学(目前面积3026亩,建成集科技,教育,产业的中北信息科技产业园后,面积将达到10000亩)。  3 中北大学是山西省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全国科研经费排名42)  4 中北大学的图书馆是华北最大的高校图书馆(比国家图书馆还要大,造价一个亿)。  5 中北大学是山西省高校人数最多的大学,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总计约35000人。  6 中北大学是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在山西最有发展前景。  7 中北大学拥有在全国高校中质量最高的足球场。  8 中北大学某些军工专业是全国最强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