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肿瘤免疫学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肿瘤免疫学论文选题

肿瘤学的期刊推荐肿瘤免疫学的期刊OncoImmunology(ISSN:2162-4011)。肿瘤免疫学的期刊OncoImmunology(ISSN:2162-4011)是一本引人注目的开放获取期刊,由Taylor & Francis Group出版,致力于在基础和应用肿瘤免疫学的各个方面提供高质量的研究。重点关注肿瘤免疫学的基础,迁移和临床领域。虽然创刊时间并不长,但起点很高,2013年获得首个影响因子,高达283。OncoImmunology目前有三位联合主编,分别是 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Lorenzo Galluzzi博士,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Guido Kroemer博士,以及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Laurence Zitvogel博士。影响因子:OncoImmunology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就高达283,首次亮相就表现不凡,事实也如此在后面几年,OncoImmunology影响因子连续上涨,一度高达719,2017年影响因子跌落到5分多,今年虽然也只有5分多,但比去年有所增长,是期刊回暖的一种表现,再加上期刊减少发文量,后面能否触底反弹再创新高,值得期待。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644、719、503、333、 869。回答参考资料翻译论文推荐找正规专业的翻译公司,像国际科学编辑就是一家不错的翻译公司,国际科学编辑是最早在中国开展语言编辑服务并提供本地化支持的国际公司。数十年来成功的为众多中国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提供语言支持。国际科学编辑拥有200位全职编辑,500名位兼职编辑,每篇文章润色都必须经过2轮润色和校对,确保语言没有问题。

山西医科大学考研资料链接: -jaaf2vaiJSTgOCw 提取码: hncn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肿瘤免疫治疗论文选题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副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项,湖北省卫生厅资助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国内外中英文杂志发表科研论文88篇。研究方向:肿瘤免疫治疗与肿瘤生物治疗目前在研项目: 《用于长期阻遏肿瘤转移的CBD-HepⅡ重组多肽的药理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3077 25 89),1~12, 32万元, 课题负责人。2.《肿瘤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诱导肿瘤免疫抑制的相关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 30830095),1~12,160万元,参与课题,承担部分研究工作。3.《肿瘤转移潜伏细胞和微小转移病灶的早期诊断及清除》,“973”项目子课题(N2009CB521806),2009~2013,320万元,参与课题,承担部分研究工作。科研论文在国内外中英文杂志发表科研论文88篇。近年以通讯作者署名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张蔚,张桂梅,黄波,刘毅,龚伟,陈国玺,肖晗,吴丰华,冯作化。纤粘连蛋白重组多肽CH50抑制黑色素瘤MMP-2和MMP-9表达、激活的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4(2):116-120。朱明,张桂梅,黄波,刘毅,龚伟,冯作化。重组FN多肽CH50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体内转移的研究。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4(4): 306-310。许朝旭,张桂梅,黄波,冯作化。膜型Tim-3分子促进荷瘤鼠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4(3):200-203。耿婷,张桂梅,黄波,肖晗,冯作化。采用sPD-1协同4-BBL进行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的研究。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4(3):209-214。项锦毅,张桂梅,耿辉,袁野,刘毅,李东,肖晗,吴丰华,冯作化。 重组FN多肽CH50促进肿瘤微环境正向免疫调节效应。中国肿瘤治疗杂志,2006; 13(2):93 - 吴丰华,张桂梅,刘毅,耿辉,李东,袁野,肖晗,冯作化。重组纤维连接蛋白多肽CH50对黑色素瘤B16细胞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6; 3(3): 170 - 于智睿,张桂梅,李东,刘毅,耿辉,肖晗,吴丰华,冯作化。重组多肽CH50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生长和血管形成能力。中华肿瘤杂志,2006; 28(11): 815 - 819。韩凌斐,张桂梅,刘毅,李东,邱惠,耿辉,肖晗,吴丰华,冯作化。sPD-1和4-1BBL体内联合表达对小鼠实验性肝癌的治疗作用。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 26(9):831-朱汉钢,冯作化,耿辉,张桂梅。肿瘤组织中Tim-3表达的特征及其在肿瘤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 21(4):403-

我是绑定IP的帐号,可以帮你下载。

肿瘤免疫治疗论文选题题目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具前景研究方向之一,初步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治疗有效率非常高。根据不同机理疗法应用的时间先后排序,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免疫检验点单抗、过继细胞回输、单克隆T细胞受体疗法、CD47单抗等、肿瘤疫苗等。

你好,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有很多。比如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治疗性抗体、部分有癌症疫苗还有细胞治疗和小分子肿瘤抑制剂等都是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重新启动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身体的正常抗肿瘤免疫反应的。

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免疫检验点单抗、过继细胞回输、单克隆T细胞受体疗法、CD47单抗等、肿瘤疫苗等,比如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治疗性抗体、部分有癌症疫苗还有细胞治疗和小分子肿瘤抑制剂等都是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重新启动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身体的正常抗肿瘤免疫反应的。

~关于这个问题,不可病急乱投医。患者要了解清楚状况,目前全世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和生物治疗,作用明确靶向性,是综合治疗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希望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要放弃。

肿瘤免疫学论文题目

多年来,巴德年共撰写著作多部、论文100多篇。主要代表论著如下: 《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主编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年) 《当代医学新理论与新技术丛书》(主编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就任纪念特别学术讲演》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与小林博合作 《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第4期 《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发展战略》载《中国软科学》 1997年第2期 《改革医学学位类型 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 第3期 /与李介祚合作 《我国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对当前医学教育的反思与建议》载《中华医学杂志》2007第1期 《我的医学科学观——人口、健康与医学真谛》载《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2010学术年会讲座汇编》 《借鉴美国医学教育 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载《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第2期 /与俞方 等合作 《健康是国民第一素质》载《健康大视野》2013年 第22期 《肿瘤免疫的重点课题和主要趋向》载《医院管理》1982年第12期 《同种免疫刺激对LAK细胞抗转移作用的增强》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6第2期 /与李松枝合作 《缓慢释放载体PLF-127的研究——对特定的生物学反应调节剂(BRM)抗肿瘤作用的增强》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 /与鲍桂湘等合作 《体外LAK细胞与人肺癌细胞接触的电镜观察》载《哈尔滨医科大学报》1988第6期 /与史家岚等合作 《THE EFFECT OF THE TRANSFER OF LAK CELLS, COMBINED WITH ALLOIMMUNIZATION, ON THE PULMONARY METASTASES OF RAT MAMMARY CARCINOMA》载《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1989年01期 /与李松枝合作 《治疗癌症的一个新途径——LAK疗法》载《黑龙江医学1989第1期) 《在人的不同转移性肺腺癌细胞中癌基因在DNA和mRNA水平上的比较研究》载《实用肿瘤学杂志》1991年第3期/与范晓波等合作 《淋巴/细胞因子研究与临床应用》载《江苏医药》 1992第2期/与夏志鹏等合作 《Cytotoxicity of Human LAK Cells Against Mitotic Phase Tumor Cells》(《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994年01期 /与刘国荣等合作) 《人CD3AK细胞杀伤人肺腺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载《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5年第1期/与李殿俊等合作 《GM-CSF基因转导对人乳腺癌细胞免疫原性及致瘤性的影响》载《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1996年第4期/与赵明等合作 《病原体抗原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对γδT细胞的影响》载《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7年第6期 / 与何维 等合作 《CD_3AK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载《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与李殿俊等合作 《人肿瘤浸润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载《免疫学杂志》2000年第16期 /与陈娟、何维合作 《免疫重建SCID小鼠B淋巴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载《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与刘庆丰等合作 《人外周血γδ T细胞的可溶性anti-TCRγδ抗体扩增及其培养和保存的条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载《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第16期/与康宁等合作 《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神经精神狼疮的生物标志物》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2第6期/与李永哲合作

肿瘤免疫论文

日本的细胞免疫疗法在国际中已被广泛认可并且是较为成熟的。患者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采血),在实验室中进行活化培养使其具有高效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后,再回输患者体内。患者只需配合做采血与回输血两个步骤,无需住院。疗法优点凸显在:通过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由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上万倍增多,进而使免疫细胞的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打破机体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具有治疗和防治双重功效。细胞免疫疗法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具体的治疗方案还是需要咨询专业医生,可做港’ 安健康前期评估,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某些大成市中已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1] 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发现复发与转移,对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可见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表面,细胞表面糖蛋白(CA153)是目前乳腺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CEA和CA1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辅助手段 1对象和方法 1对象随机收集吉林省人民医院2006年间原发性乳腺癌40例,均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诊断 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小叶癌15例,髓样癌5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3~78(平均49)岁 对照组:乳腺良性疾病20例,其中经病理诊断为小叶增生8例,乳腺纤维腺瘤12例,亦全部为女性,年龄16~72(平均47)岁 两组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 年龄经检验(P>05) 2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尽快分离血清,置-80℃冰冻保存待检,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清中CEA和CA153含量,血清CEA试剂盒由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生产,CEA血清正常参考值为15 μg/L, CA153检测亦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血清CA153试剂盒由Centocor公司生产,正常值20 U/mL,按说明书操作 结果判断: 以试剂盒给定的阳性界值,CEA为15 μg/L CA153为20 U/mL,高于正常值为阳性 组织学分级: 采用BloomRichardson系统Nottingham改良方案[2],将分化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 Ⅱ, Ⅲ级 CEA和CA153联检中如果有一项为阳性者即为阳性病例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阳性率之间用χ2检验 2结果 1乳腺癌组和对照组CEA和CA153表达的比较乳腺癌组CEA 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55±96) μg/L和5%,对照组CEA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83±31) μg/L和 乳腺癌组CA153的血清含量及阳性率分别为(63±22) U/mL和5%,对照组中,乳腺小叶增生有1例呈阳性,但其血清值小于63 U/mL,其余均小于参考值,乳腺癌组和对照组此两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1),表 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见表1乳腺癌Ⅲ级分化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均高于Ⅰ级分化组(P<01),肿瘤>5 cm组的CEA和CA153含量高于2~5cm组和<2 cm组(P<01),淋巴结转移组CEA和CA153含量及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1) 表1乳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5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略 3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阳性组CA153含量高于CEA阴性组(P<01),CEA阳性组的CA153阳性率亦高于CEA阴性组(P<01),表 表2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EA表达与CA153表达的关系 略 3讨论 肿瘤标志物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临床监测,判断疗效及愈后等方面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中以CEA和CA153使用的较为广泛[3] CEA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属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结构抗原,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决定族的酸性糖蛋白,是从腺癌和胚胎结肠粘膜组织中分离的辅助诊断指标[4],但其特异性较差,除结肠癌外,还可见于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可作为肿瘤普查筛选的指标之一 肿瘤相关抗原CA153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粘液样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00~450 ku,包括一个膜区,一个细胞内区和一个富含糖基的细胞外区,由抗人乳脂球膜抗体115D8和DF3所识别,存在于多种腺癌内,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5],当细胞癌变时,由于糖基转化酶被激活,引起细胞膜上蛋白酶和唾液酸酶活性增高,细胞骨架破坏,CA糖类抗原增多并从癌细胞膜上分离出来[6],向血液中释放,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转移复发的判定,当乳腺癌发生肝转移,尤其是骨转移时CA153含量会显著升高,阳性率可达100%[7],EssmannSeboth等[8]曾报道有CA153检测比临床及影像检查早48 mo发现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病例,因此它对乳腺癌的动态追踪、判断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本研究结果表明,CEA和CA153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有一定相关性,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愈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主编,肿瘤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Page DL, Ellis IO, Elston CW Histologic grading of breast cancerLets doit (editorial)[J] Am J Clin Pathol, 1995,103: [3] 孙龙安,李龙,林钢主编 医学特种检验与实验室诊断[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4] KP, Haglund C, Ruberts PJ Comperison of a new tumor marker CA242 with CA191CA50 and Carcinoembryorni cantigen (CEA) Indigertive tract disease [J] Br J Cancer, 1991,63(4):636- [5] 万文徽,李吉友 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7,20(1): [6] Haglund C, Lundin J, Kuusela D, et Ca242 a new tumor marker for pancreatic cancer[J]Br J Cancer,1994,70: [7] 陈智周,范振符,杨剑,等 肿瘤标记物CA153的免疫放射分析及临床应用[J]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2): [8] EssmannSeboth D, Fuchs I, Jakesz R, et CA153 in the post operative follow up of breast cancer In: Klapdor R, Current tumor diagnosis: application, clinical relevance, research trends[M] New York: W Zuckschwerdt Verlag, 1994:158-

相对来说免疫细胞在治疗癌症上升的优势就是相当于容易对这些癌细胞或者是病变部位的炎症进行一个修复而已,在治疗上没什么太大的优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