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车身结构论文

发布时间:

车身结构论文

厢式汽车底盘改装设计【摘要】根据用户需求,使厢式汽车具有各种功能,必须对其底盘进行改造。文章在分析底盘改装设计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对车架后悬的改装,千斤顶的安装,油箱的移位等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并提出了操作注意事项。【关键词】底盘;改装设计;注意事项0引言厢式汽车是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车厢或与驾驶室联成一体的整体式封闭结构车厢,装备有专用设施,用于载运人员、货物或承担专门作业的专用汽车厢式汽车主要由二类汽车底盘、车厢,连接装置等组成。多数情况下,生产厢式汽车的专用汽车改装厂自己不生产底盘,而是从生产汽车的主机厂购买二类汽车底盘,回厂后根据需要对底盘进行改装设计。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保证厢式车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需要对底盘进行这样那样的改装设计总结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底盘改装项目主要有车架后悬的改变、加装千斤顶、油箱移位、移动横梁、移动汽液管等。改装时,总的原则是不影响、不降低原二类底盘的性能,不允许随意改变底盘轴距、轮距,保证改装后底盘的强度性能。改装设计应使原来底盘的保养部位、润滑点、注油口、蓄电池和驾驶室翻转操纵机构易于接近,便于操作,不能损坏原底盘上为用户正确使用而设置的各种标识,不应使底盘的维修及保养变得困难[1]。1车架后悬的改造1后悬改装设计车架后悬的改造有两种情况,1)后悬缩短。2)后悬加长。按照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要求,客车及封闭式车厢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5m。对于特殊改装汽车,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为了保证车辆越野性,还要满足离去角要求,GJB219B《军用通信车通用规范》[3]中规定,底盘改装后离去角不得小于26°。一般情况下,车架后端至上装车厢后端的距离不得超过400 mm。当缩短车架后悬时,要保留后横梁或直接利用后横梁附近之前的横梁,同时注意不能损坏板簧后吊耳的连接。当加长车架后悬时,后横梁至前一横梁的距离不应大于1 200mm~1 400 mm,必要时在延长的空间内纵向增加辅助横梁。不论缩短还是加长车架后悬,改制后的后横梁在车架大梁前大约50mm左右(见图1)。后悬加长设计时,为了保证车架的强度,要采用与原车架纵横梁同型号、规格的材料,材料的性能、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一般车架都选用16MnL专用材料。2后悬改装操作注意事项后悬改装时要移动后横梁或增加辅助横梁,横梁与纵梁上下翼联接最好采用铆接方式。铆接具有工艺简单、抗震、耐冲击和牢固可靠等优点。如果采用螺栓联接,要注意螺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8级的螺栓,螺母应采用自锁螺母,整体上要保证强度和防松要求。纵梁加长一般采用焊接方式,为了确保车架加长不出现质量问题,一般企业都制定了《车辆改装车架接长专用工艺规程》,其中规定了焊接人员、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等,每批产品改装前都要做焊缝强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试样材料与被接长的纵梁一致,一般都是16MnL,按照下图制作两件(见图2)。两件对接立焊,采用J507或J502焊条,分两次焊完,底层采用!(2 mm焊条,顶层采用(!4 mm焊条,电流I=110~170A。焊缝要求如下(图3)。

101格栅对发动机冷却模块性能影响的模拟与试验分析102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轨压波动特性实验研究103油轨压力对高压共轨喷油特性影响研究104组合式电控单体泵结构与性能分析105商用车推力杆优化设计分析106直喷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107基于某型柴油机喷油器喷油特性实验的仿真模拟108亥姆霍兹消声器在某车进气系统中的应用109某欧Ⅳ柴油发动机阀积炭问题试验研究110动力学仿真在汽车发动机轮系设计中的应用111轿车热平衡能力分析与试验研究112基于耦合仿真技术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研究113喷油正时对直喷汽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研究114高压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对喷油规律的影响115高压共轨喷油器电磁系统对喷油规律的影响116某汽油机机体温度场计算与分析117发动机油底壳分析与优化118燃烧离子电流特性试验研究119发动机气门旋转运动的研究120某四缸汽油机的性能提升研究121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的研究122汽油发动机试验台架及其控制系统开发123高压共轨系统高速电磁阀测试系统开发124柴油机喷油系统喷油量自动测量试验研究125汽油机正时轮系噪声机理研究与改进126&发动机润滑系统优化127基于博世共轨系统的喷油特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分析128410汽油机机体的温度场分析129可变喷嘴环涡轮增压器涡轮级流场模拟130变速器的标定及测试131考虑密封阻尼的球轴承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132内外部对柴油燃烧控制的仿真研究133121发动机开发1344系列电控多点喷射汽油机的开发135一汽集团乘用车动力总成低碳技术策略136电控柴油机控制策略对整车性能及油耗影响研究137中重型柴油发动机制动开发138稀燃天然气发动机基础控制参数标定方法研究139对富氧下增压中冷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40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的腐蚀磨损机理分析141乙醇汽油对燃油管路的影响142/甲醇混合燃料燃烧的非常规排放特性试验143两用燃料发动机气门和阀座磨损研究144内燃机代用燃料的性能与前景分析145汽油及3航空煤油喷雾特性的数值分析146可再生燃料汽车技术研究及前景展望147点燃式甲醇发动机的甲醛和未燃甲醇排放测试方法研究1486多点电喷燃气发动机在解放客车上的应用149高压绝缘电阻监测应用技术分析150燃料电池发动机热特性试验研究151串并联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电位均衡测试152混合动力重型商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153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参数匹配与仿真154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155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控制策略仿真分析156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燃料电池神经网络模型157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策略的研究158薄膜电容在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中的应用研究159电动轮驱动电动车直线行驶转矩协调试验研究160纯电动汽车空调制热方案探讨161强混合动力液压系统设计与优化162基于燃料经济性试验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分析163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特性研究164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流场优化研究165基于平台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研究166基于的转矩修正的控制策略167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动力客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168四驱混合动力方案设计169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与摩擦制动耦合控制试验研究170混合动力汽车用复合电源性能研究171再生制动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172纯电动汽车前向仿真模型的研究173纯电动客车底盘结构参数匹配方法研究174基于观测器的可变转向特性新型底盘控制算法研究175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电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研制176一汽强混合动力系统平台开发177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的特性研究178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开发与实车测试179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控制参数标定系统开发180混合动力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设计分析181电动机减速器/变速器系统扭转振动控制研究182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仿真183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多步预测控制研究184客车节能减排技术185对天然气双燃料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186新型零排放燃油蒸发控制系统187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188曲轴箱污染物排放及规避对策研究189测定汽车室内空气中醛酮化合物的方法研究190欧Ⅳ客车底盘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91商用车系统无空气助喷喷嘴的喷雾特性研究192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颗粒物成分的影响研究193柴油机系统中尿素分解和沉积研究194热电发电机在汽车尾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进展195柴油机尿素系统实验研究196车辆尾气余热发电模拟试验研究197国产大尺寸车载金属载体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198基于部分流采样的稀释比对排放的影响分析199国Ⅳ柴油机2及3排放特性试验研究200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201重型国4柴油机系统再生策略及对试验循环排放的影响研究202满足低排放法规的轿车柴油机技术综述203国Ⅳ阶段蒸发排放控制的试验研究204轻型汽车排放结果测量精度分析205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的颗粒数量排放206燃料特性对于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207燃气发动机油在重型燃气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208柴油清净剂清净性初步研究209车用齿轮油热氧化特性试验研究2010101基于知识工程优化的车身轻量化设计2010101虚拟汽车环境下的汽车电子电器系统集成测试2010102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测试方法研究2010102覆层技术在车身纵梁成形模上的应用2010102基于有限元的客车车身骨架模态分析2010103变速器齿轮齿厚监控方法及实践2010103基于有限元法的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研究2010103基于总线的双离合器式轿车综合控制2010104车身钢板激光双光束焊接技术研究2010104车载控制器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分析设计2010104技术在53发动机钢机罩自主设计中的应用2010105变速器副箱支板离子氮化变形控制2010105基于555的整车控制器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2010105基于声固耦合的汽车驾驶室声学设计2010106过冷式冷凝器在商用车上的应用2010106基于车身虚拟振动台的汽车橡胶衬套特性分析2010106碳化硼涂层活塞环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2010107某自卸车车架前部开裂原因分析2010107汽车空调系统异响的研究与解决2010107浅谈白车身生产试制过程中的焊装精度控制方法2010108“数字化工厂”软件在一汽轿车的应用2010108乘用车车身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研究2010108液体加热器在货车上的应用2010109乘用车白车身整体刚度性能指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2010109齿轮型刀具加工齿轮弯曲应力的计算分析2010109主动悬架Q控制加权系数模拟退火遗传优化2010110基于汽车防盗方案中解调技术的分析2010110汽车造型设计的中国元素美学思维探索2010110柔性制造技术应用实例——重型货车转向节自动加工线的开发2010111基于蓝牙的泊车控制系统2010111轿车车身骨架精度调试方法研究2010111物流仿真在焊装工艺规划中的应用2010112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力分配研究2010112功能尺寸在车身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2010112中频逆变技术及功能在白车身焊接中的应用2010113基于32443的驱动系统设计2010113技术在某发动机下护板国产化中的应用2010113针对车身防腐性的涂装同步工程分析方法研究2010114车身闭合力质量改进与试验设计的应用2010114热冲压成形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010114整车控制器实时系统任务机制的研究2010115顶盖模具新工艺应用2010115基于的车身激光在线检测系统特性分析2010115总线通信技术在车型上的应用2010116车载供电系统的中国测试工况开发2010116发动机连杆涨断加工关键技术研究2010116基于车身结构拓扑优化的车身轻量化研究2010117车身附件动态特性的试验及结果评价方法2010117商用车用比例继动阀控制方法的研究2010117纵梁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关键点2010118车门限位器布置与设计初探2010118路面附着系数跃变识别与控制研究2010118重型桥壳轻量化制造工艺2010119基于的焊装夹具模块化设计研究2010119汽车设计开发中驾驶员视野设计及校核2010119优化设计在框架车身开发中的应用2010120道路交通事故起因鉴定新方法的应用2010120基于订单生产的车身高架仓库建模研究2010120汽车车窗智能控制的研究2010121基于和联合仿真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研究2010121基于缩减模型与混合变量结构优化的客车骨架轻量化研究2010122车辆正碰加速度波形()特征参数与乘员伤害研究2010122某款车型侧面车身结构碰撞安全性能开发设计2010122涂装同步工程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2010123车辆安全文化评价方法研究2010123双前桥车型侧滑调整工艺研究2010123阻尼和加强减振材料在车身上的应用2010124两种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的分析与比较2010124浅谈商用车驾驶室分装方案2010124行李箱过冲击计算方法及性能优化研究2010125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2010125某车型白车身动刚度计算方法与性能优化研究2010125总装配厂防磕碰改善探讨2010126防错技术在轿车白车身制造工厂中的应用2010126军用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2010126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骨架的轻量化设计2010127车身模态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2010127汽车制动盘热翘曲与影响因素仿真分析2010127双转向桥车辆侧滑原因及其检测方法2010128基于变压边力控制的高强度钢板车顶横梁成形及回弹分析2010128基于二次开发的轮胎胎面自激振动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2010128拓扑优化在白车身概念设计中的应用2010129基于遗传算法的导流罩外形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2010129盘式制动器连续制动温升计算模型2010129汽车轮毂轴承预紧力影响因素分析2010130江淮重型汽车系统故障诊断方法2010130汽车白车身精度控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2010130商用车车轿表面防护技术研究201013180镁合金动态再结晶软化行为的唯象本构描述2010131汽车轻量化技术2010131汽车制动力分配比设计与仿真计算2010132从被动安全角度看国内长头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展2010132轿车车内噪声控制研究中的车身表面空气动力学仿真2010132裂解连杆的加工工艺及材料2010133半挂液罐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的研究现状2010133基于高速拉伸实验的车身用钢板材料应变速率敏感特性研究2010133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结构优化研究2010134宝钢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产品开发2010134车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2010134钢铝混合车身结构自冲铆的模具几何对连接性能的影响2010135侧面碰撞模拟台车试验研究2010135连退过时效温度对铝系双相钢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2010135设计阶段车身模态分析及结构改进2010136Ⅱ侧碰假人伤害特性研究2010136连续变截面辊轧板在车身柱中的应用及参数优化2010136汽车用超低碳加磷高强钢210冷轧生产工艺探讨2010137国产车如何应对欧洲偏置正面碰撞2010137烘烤硬化钢140组织和性能的研究2010137轻量化车身结构抗撞性多目标及可靠性综合优化2010138高填充高熔指改性材料的应用实践2010138基于侧撞性能的门内饰板结构优化设计2010138某尾门下垂原因分析及其改进2010139车用涡轮增压器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研究2010139基于有限元法的客车骨架结构分析及改进设计2010139某轿车正面安全气囊性能仿真研究2010140410汽油机曲轴疲劳寿命分析2010140基于材料试验的发动机橡胶悬置有限元分析2010140基于双核的车载视觉平台设计2010141合理评价汽车用螺栓的方法2010141尼龙管特点以及在汽车燃油管路上的应用2010141汽车恒速制动过程制动安全性检测研究2010142科技皮纹的开发与应用2010142离心铸造电子封装用/109复合材料组织分析及热膨胀性能研究2010142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模糊自校正控制算法2010143国内车型头部碰撞保护现状分析2010143基于稳定性的车门抗凹陷性能分析及优化2010143仪表板造型面工程可行性的研究2010144甲醇汽油对橡胶材料的溶胀性研究2010144汽车偏置碰撞中的前横梁改进2010144液力缓速器气液控制系统研究2010145基于q的扭力梁强度分析及优化2010145汽车橡塑件老化试验研究2010145软件在汽车安全碰撞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2010146车用磁流变阻尼器迟滞特性分析及试验建模2010146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改性研究进展2010146某轻型货车制动系统改进设计与制动性能分析2010147汽车排气系统悬挂点优化研究2010147行人保护试验冲击点精度研究2010148汽车风窗除霜性能分析2010148行人保护头型试验曲线研究2010149车辆点优化设计研究2010149轿车侧安全气囊在内饰侧面约束系统中的匹配与优化2010150轿车减振器立柱总成的匹配探讨2010150有利于行人腿部保护的车身前端设计和优化2010151积水路面轮胎纵滑特性分析2010151汽车消声器设计2010152乘用车风窗玻璃在整车开发初期的研究2010152载货车水泥护栏碰撞研究2010153侧面碰撞假人12伤害机理及约束系统优化2010153基于的某重型8×4自卸车整车性能分析2010154定位系统在仪表板总成设计中的应用2010154某车型侧面碰撞假人胸部伤害值的优化分析2010155轿车用燃油泵油量指示错误问题分析2010155正面碰撞过程中胸部伤害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10156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系统的设计方法2010156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碰撞事故识别算法研究2010157基于神经网络的半挂液罐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2010157汽车电子式组合仪表设计2010158侧面碰撞乘员下肢伤害研究2010158刮水器电动机对刮水器动力总成噪声影响试验研究2010159基于/的钢板弹簧建模及仿真应用研究2010159某车型正面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能优化2010160某车型的前端保护系统优化2010160某款轻型货车保险杠骨架开裂的分析与改进2010161多目标形貌优化方法研究2010161某车型正面碰撞车身结构和总布置优化2010162基于?的汽车模态相关性分析与优化2010162燃料电池轿车后碰撞仿真与试验分析2010163基于方法的侧面车体结构优化分析2010163橡胶衬套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2010164汽车除霜分析2010164声发射信号在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010165车轮轮辋内部流场特性分析2010165基于的整车平顺性仿真研究2010166安全拉手回弹结构原理分析2010166阶跃输入下非满载液罐车的动力学建模及响应分析2010167基于和unk制动力分配系统的联合仿真2010167轿车底盘结构件疲劳分析与模拟计算方法研究2010168基于虚拟迭代技术的汽车轮心激励求解2010168正面碰撞车身材料和结构改进方法研究2010169进气系统优化分析2010169某量产安全气囊结构改进研究2010170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2010170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与行人腿部碰撞仿真研究2010171分析在车内结构噪声问题整改中的应用2010171汽车油箱吊挂支架的强度分析及优化2010172侧风对高速行驶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的研究2010172用语言清晰度分析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敲击噪声2010173开发初期变速器箱体辐射噪声研究2010173汽车整车定位策略设计开发的探讨2010174两厢轿车搁物架内饰板总成异响优化设计2010174三维虚拟路面重构及其验证2010175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试验平台研究2010175声学包装零件在提高两厢车整车性能中的应用2010176一种汽车速度和前轮转向偏角测量方法2010176应变能在模态优化中的应用2010177基于的发动机失火诊断数据采集系统2010177汽车内部凸出物法规符合性设计的研究2010178车辆动力学开发方法综述2010178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车架虚拟疲劳试验2010179局部均值分解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2010179汽车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对比2010180横向间距对超车气动特性影响的动态模拟2010180基于车内振动控制的副车架分析与优化2010181车用燃油泵噪声的分析和优化2010181基于插值响应面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2010182基于联合仿真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2010182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连杆轴承故障诊断2010183多轴越野车辆悬架性能分析2010183牵引车冷却液温度偏高故障分析及优化设计2010184某款微车底盘动态性能的实车调校2010184轻型越野车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下横臂结构优化设计2010185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2010185悬架阻尼特性的研究2010186基于振动理论的悬架系统优化匹配研究2010186太阳辐射下客车车厢内热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2010187七自由度模型下主动空气悬架最优控制研究2010188汽车前照灯分析及结构优化2010188悬架减振器与车身之间间隙检测方法研究2010189基于道路试验的重型车辆滑行阻力分析2010189直线导引型前独立悬架及转向杆系的设计与动力学仿真2010190汽车悬架设计及流程分析2010190系统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2010191虚拟试车场技术预报轿车悬架系统耐久性研究2010191重型混合动力车辆能耗和排放测试标准研究2010192轿车麦弗逊悬架前支柱总成优化设计2010192汽车仪表板异响分析研究2010193半主动悬架操纵稳定性控制算法研究2010193重型车排放测试方法的研究2010194浅析商用车挠性软管质量现状、试验探测和实验室测试方法2010194中间位置转向试验评价方法分析研究2010195混合动力车用电机系统的台架试验研究2010195整车热管理分析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2010196汽车开关门声品质的评价与改善措施的研究2010196铸造桥壳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2010197基于滤波算法的车辆侧向和纵向速度的估算2010197式举升机构的快速设计计算2010198电控共轨柴油机高原性能台架模拟标定方法201019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传动系统的分析与动力匹配2010199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的研究2010199考虑车轮滑移的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2010200半轴杆径与传动系冲击载荷关系的研究2010200基于的高速公路超车行为辨识与分析2010201浅谈中国智能交通2010201驱动桥支撑刚性对齿轮啮合特性的影响分析2010202载货车系统中膜片弹簧离合器的选型2010203冰雪天气下的城市交通控制研究2010203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压仿真与实验研究2010204后悬架限位行程设计研究2010204基于/的辅助泊车仿真系统2010205高效率手动变速器开发2010205基于多维高斯的驾驶员转向意图辨识2010206车辆跟驰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2010206基于动力学仿真的悬架系统优化设计2010207基于颜色空间的交通标志的定位与分类方法研究2010207限滑差速器结构原理及应用简介2010208变速器齿轮载荷测试与编谱2010209基于滑转率监测的夹紧力控制研究2010210汽车底盘试验操纵台架改进设计2010211一种自卸车举升机构优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2010212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分析与优化2010213单体泵柴油机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2010214基于1939协议的重型车辆坡道识别实时算法2010215换挡系统的仿真技术2010216差速锁齿套强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2010217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2010218壳体油道流场分析和优化2010219重型车动力传动系统优化匹配2010220换挡品质评价在轿车开发中的应用2010221齿轮齿条动力转向系统动态试验研究2010222基于改进的智能车辆机械转向装置改造方案设计201022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位补偿2010224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线故障诊断研究2010225汽车主动转向与主动横摆力矩协调控制策略研究2010226高速转弯操纵性能的评价方法研究2010227转向盘力矩特性舒适性损失评价2010228基于分数阶控制的主动前轮转向转角跟踪控制2010229差动助力转向系统转矩协调控制仿真2010230大型车辆电动助力转向器设计研究2010231一种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器电控装置2010232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研究2010233用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2010234当代先进汽车冲压线输送系统2010235汽车工厂信息系统设计分析2010236涂装车间机械化输送系统运行模拟仿真20102375节能灯在汽车总装工位照明上的应用2010238浅谈凸轮轴机加工生产线工艺设计与设备验收2010239代工、追赶与中国汽车企业的转型2010240中国由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有关问题2010241浅谈汽车设计中的降成本201024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思考和建议2010243质量与顾客满意管理2010244汽车企业节能管理2010245浅论“5”管理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2010246浅谈在生产设备中的应用2010247东风商用车公司精益生产物流研究2010248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249浅谈重型货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的库房布局规划2010250浅谈汽车物流配送中心内部的平面布置2010251浅谈目视化管理在物流企业现场改善中的应用2010252浅析运输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中的作用2010253汽车产品研发中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2010254浅谈汽车工厂如何做好基层质量管理2010255基于故障树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2010256基于资产评估原理的二手车评估方法比较研究2010257浅谈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010258大型特种车驾驶模拟器自动评分模块的设计2010259汽车油泥模型师培养及能力评定方法的探讨2010260汽车可回收设计研究2010261设计符号学在汽车定制设计中的应用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范文题目《浅谈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摘要: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检测,维修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英文是“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根据国际机电委员会下属的电力机动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源或转换器作驱动能源,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称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本论文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只局限于这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电池) 做为动力源,通过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统驱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内燃机既可是汽油机也可以是柴油机,而使用的电动系统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两套系统的联合使用使得内燃机、电动机都可在高效区经济内运行,输出功率相对稳定。燃油提供了车辆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源,而辅助动力单元即动力电池通过电机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概述  汽车维修工作主要分为保养、机械维修、电器及电控系统维修、钣金和喷漆这几个部分。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主要差别在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这套系统的增加使得原本就复杂的电控系统变得更加复杂,电器及电控系统的维修难度之大不言而喻。由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并对原有内燃机汽车的结构作了相应的改造,这决定了混合动力汽车必将产生出新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原本适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一些维修经验、诊断思路和检测方法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可能将不再适用,所以,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如果墨守成规、依赖经验,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诊断思维的培养,将很快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呢?  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  其次,多观察、多比较。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回到实践当中来,多观察、多比较。仔细观察汽车的结构,认真的比较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异同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连接起来。  再次,勤总结。混合动力汽车必然会出现不同于现有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应该在维修实践中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日积月累便能形成一套适合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  二、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与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相关的问题。  1、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注意事项  普锐斯采用的是高压电路,动力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6V,发电机和电动机发出(或使用)的电压为500V。在普锐斯的电路系统中,高压电路的线束和连接器都为橙色,而且蓄电池等高压零件都贴有“高压”的警示标志,注意!不要触碰这些配线。论文格式。在检修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在检修过程中(如安装或拆卸零部件、对车辆进行检查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高压系统进行操作时首先应将车辆电源开关关闭;  (2)穿好绝缘手套(戴绝缘手套前一定要先检查手套,不能有破损,哪怕针眼大的也不行,不能有裂纹,不能有老化的迹象,也不能是湿的);  (3)将辅助蓄电池的负极电缆断开(在此之前应先查看故障码,有必要的化将故障码保存或记录下来,因为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一样,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故障码将被清除);  (4)拆下检修塞,并将检修塞放在衣袋里妥善保管,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员误将检修塞装回原处,造成意外;  (5)拆下检修塞后不要操作电源开关,否则可能损坏混合动力ECU;  (6)拆下检修塞后至少将车辆放置5分钟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因为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对变频器内的高压电容器进行放电;  (7)在进行高压系统的作业时,应在醒目的地方摆放警告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8)不要随身携带任何金属物体或其他导电体,以免不小心掉落引起线路短路;  (9)拆下任何高压配线后应立刻用绝缘交代将其包好,保证其完全绝缘;  (10)一定要按规定扭矩将高压螺钉端子拧紧。扭矩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导致故障;  (11)完成对高压系统的操作后,在重新安装检修赛前,应再次确认在工作平台周围没有遗留任何零件或工具,并确认高压端子已拧紧,连接器已插好。论文格式。  2、普锐斯的基本检修程序  (1)车辆进入车间。  (2)分析各户所述的故障。  (3)将智能诊断仪II连接到车辆的诊断插座上。  (4)读取故障码和定格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出现与CAN通信系统有关的故障码则应首先检查并修复CAN通信。  (5)清除故障码。  (6)故障症状确认。若故障未出现则进行故障症状模拟;若故障出现则查看故障码及相关数据流以获取相关信息。  (7)进行基本检查,查阅相关资料。  (8)根据故障现象、故障码、相关数据流并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原因。  (9)排除故障。  (10)确认故障排除。  3、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1)对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进行操作前必须弄清楚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和相关的维修资料严格按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2)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的相关检查  ①检查变频器  查看故障码;清除故障码;戴上绝缘手套;关闭电源开关;拆下检修塞;拆下变频器盖,断开端子A和B。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此时会产生互锁开关系统的故障码;在线束侧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用欧姆表测电阻。  ②检查转换器(戴上绝缘手套操作)  若混合动力系统警告灯、主警告灯和充电警告灯同时点亮,则检查故障码并进行相应的故障排除。  ③检查速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④检查温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⑤检查加速踏板位置信号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用电压表测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ECU连接器B中相应端子的电压,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加速踏板连杆总成。  4、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动力电池组、12V辅助电池、电池ECU、冷却系统、电流传感器、检修塞系统主继电器等组成。  动力电池组:普锐斯采用的是镍-氢动力电池组,它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常使用寿命的特点。该电池组由28个电池模块串联而成,每个模块由6个1V或2V的单节电池串联而成。所以整个电池组共168个单节电池,可以得到6V的高电压。论文格式。  电池ECU:电池ECU的功能是用来检测电池组的充电状态(SOC)、温度、电压、电流以及是否漏电,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HV ECU(混合动力ECU)。电池ECU还负责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确保电池组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电池组冷却系统:电池组冷却系统由冷却风扇,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和3个位于电池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通风管路组成。3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随时检测蓄电池及进气口的进气温度,若温度升高到一定值,电池ECU将启动冷却风扇,直到温度下降到规定值,从而使电池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检修塞:检修塞位于电池组第19模块和第20模块中间,在检查或维修前拆下检修塞便可以切断电池组中部的高压电路,可以保证维修期间的人员安全。  系统主继电器(SMR):系统主继电器的作用是按照HV ECU的指令连接和断开到高压电路的动力。系统主继电器共由3个继电器组成,两个位于正极分别为SMR1、SMR2,一个位于负极SMR3。电路接通时,SMR1和SMR3工作,而后SMR2工作而SMR1关闭。  辅助蓄电池:普锐斯采用的是12V的免维护电池,它与传统的汽车用蓄电池类似,负极也是通过车身接地的。该电池对高压很敏感,对其充电时应将它从车上拆下,用丰田专用的充电机充电,普通充电器没有专用的电压控制功能,有可能毁坏电池。  参考文献  [1] 陈清泉,孙逢春 编译 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张金柱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耿新 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 汽车维修与保养,  [4] Jon M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可靠锂离子电池监视系统[J] CompoTechChina,2008(10)  [5] 陈宗璋,吴振军 电动汽车动力源类型[J] 大众英雄,2008,(3)

汽车车身结构论文

懒惰是贫穷的根源;成功是行动的奖赏。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范文题目《浅谈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摘要: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检测,维修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英文是“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根据国际机电委员会下属的电力机动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源或转换器作驱动能源,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称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本论文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只局限于这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电池) 做为动力源,通过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统驱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内燃机既可是汽油机也可以是柴油机,而使用的电动系统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两套系统的联合使用使得内燃机、电动机都可在高效区经济内运行,输出功率相对稳定。燃油提供了车辆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源,而辅助动力单元即动力电池通过电机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概述  汽车维修工作主要分为保养、机械维修、电器及电控系统维修、钣金和喷漆这几个部分。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主要差别在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这套系统的增加使得原本就复杂的电控系统变得更加复杂,电器及电控系统的维修难度之大不言而喻。由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并对原有内燃机汽车的结构作了相应的改造,这决定了混合动力汽车必将产生出新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原本适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一些维修经验、诊断思路和检测方法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可能将不再适用,所以,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如果墨守成规、依赖经验,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诊断思维的培养,将很快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呢?  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  其次,多观察、多比较。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回到实践当中来,多观察、多比较。仔细观察汽车的结构,认真的比较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异同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连接起来。  再次,勤总结。混合动力汽车必然会出现不同于现有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应该在维修实践中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日积月累便能形成一套适合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  二、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与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相关的问题。  1、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注意事项  普锐斯采用的是高压电路,动力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6V,发电机和电动机发出(或使用)的电压为500V。在普锐斯的电路系统中,高压电路的线束和连接器都为橙色,而且蓄电池等高压零件都贴有“高压”的警示标志,注意!不要触碰这些配线。论文格式。在检修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在检修过程中(如安装或拆卸零部件、对车辆进行检查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高压系统进行操作时首先应将车辆电源开关关闭;  (2)穿好绝缘手套(戴绝缘手套前一定要先检查手套,不能有破损,哪怕针眼大的也不行,不能有裂纹,不能有老化的迹象,也不能是湿的);  (3)将辅助蓄电池的负极电缆断开(在此之前应先查看故障码,有必要的化将故障码保存或记录下来,因为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一样,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故障码将被清除);  (4)拆下检修塞,并将检修塞放在衣袋里妥善保管,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员误将检修塞装回原处,造成意外;  (5)拆下检修塞后不要操作电源开关,否则可能损坏混合动力ECU;  (6)拆下检修塞后至少将车辆放置5分钟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因为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对变频器内的高压电容器进行放电;  (7)在进行高压系统的作业时,应在醒目的地方摆放警告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8)不要随身携带任何金属物体或其他导电体,以免不小心掉落引起线路短路;  (9)拆下任何高压配线后应立刻用绝缘交代将其包好,保证其完全绝缘;  (10)一定要按规定扭矩将高压螺钉端子拧紧。扭矩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导致故障;  (11)完成对高压系统的操作后,在重新安装检修赛前,应再次确认在工作平台周围没有遗留任何零件或工具,并确认高压端子已拧紧,连接器已插好。论文格式。  2、普锐斯的基本检修程序  (1)车辆进入车间。  (2)分析各户所述的故障。  (3)将智能诊断仪II连接到车辆的诊断插座上。  (4)读取故障码和定格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出现与CAN通信系统有关的故障码则应首先检查并修复CAN通信。  (5)清除故障码。  (6)故障症状确认。若故障未出现则进行故障症状模拟;若故障出现则查看故障码及相关数据流以获取相关信息。  (7)进行基本检查,查阅相关资料。  (8)根据故障现象、故障码、相关数据流并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原因。  (9)排除故障。  (10)确认故障排除。  3、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1)对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进行操作前必须弄清楚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和相关的维修资料严格按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2)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的相关检查  ①检查变频器  查看故障码;清除故障码;戴上绝缘手套;关闭电源开关;拆下检修塞;拆下变频器盖,断开端子A和B。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此时会产生互锁开关系统的故障码;在线束侧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用欧姆表测电阻。  ②检查转换器(戴上绝缘手套操作)  若混合动力系统警告灯、主警告灯和充电警告灯同时点亮,则检查故障码并进行相应的故障排除。  ③检查速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④检查温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⑤检查加速踏板位置信号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用电压表测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ECU连接器B中相应端子的电压,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加速踏板连杆总成。  4、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动力电池组、12V辅助电池、电池ECU、冷却系统、电流传感器、检修塞系统主继电器等组成。  动力电池组:普锐斯采用的是镍-氢动力电池组,它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常使用寿命的特点。该电池组由28个电池模块串联而成,每个模块由6个1V或2V的单节电池串联而成。所以整个电池组共168个单节电池,可以得到6V的高电压。论文格式。  电池ECU:电池ECU的功能是用来检测电池组的充电状态(SOC)、温度、电压、电流以及是否漏电,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HV ECU(混合动力ECU)。电池ECU还负责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确保电池组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电池组冷却系统:电池组冷却系统由冷却风扇,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和3个位于电池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通风管路组成。3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随时检测蓄电池及进气口的进气温度,若温度升高到一定值,电池ECU将启动冷却风扇,直到温度下降到规定值,从而使电池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检修塞:检修塞位于电池组第19模块和第20模块中间,在检查或维修前拆下检修塞便可以切断电池组中部的高压电路,可以保证维修期间的人员安全。  系统主继电器(SMR):系统主继电器的作用是按照HV ECU的指令连接和断开到高压电路的动力。系统主继电器共由3个继电器组成,两个位于正极分别为SMR1、SMR2,一个位于负极SMR3。电路接通时,SMR1和SMR3工作,而后SMR2工作而SMR1关闭。  辅助蓄电池:普锐斯采用的是12V的免维护电池,它与传统的汽车用蓄电池类似,负极也是通过车身接地的。该电池对高压很敏感,对其充电时应将它从车上拆下,用丰田专用的充电机充电,普通充电器没有专用的电压控制功能,有可能毁坏电池。  参考文献  [1] 陈清泉,孙逢春 编译 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张金柱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耿新 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 汽车维修与保养,  [4] Jon M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可靠锂离子电池监视系统[J] CompoTechChina,2008(10)  [5] 陈宗璋,吴振军 电动汽车动力源类型[J] 大众英雄,2008,(3)

厢式汽车底盘改装设计【摘要】根据用户需求,使厢式汽车具有各种功能,必须对其底盘进行改造。文章在分析底盘改装设计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对车架后悬的改装,千斤顶的安装,油箱的移位等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并提出了操作注意事项。【关键词】底盘;改装设计;注意事项0引言厢式汽车是具有独立的封闭结构车厢或与驾驶室联成一体的整体式封闭结构车厢,装备有专用设施,用于载运人员、货物或承担专门作业的专用汽车厢式汽车主要由二类汽车底盘、车厢,连接装置等组成。多数情况下,生产厢式汽车的专用汽车改装厂自己不生产底盘,而是从生产汽车的主机厂购买二类汽车底盘,回厂后根据需要对底盘进行改装设计。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要求,保证厢式车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需要对底盘进行这样那样的改装设计总结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底盘改装项目主要有车架后悬的改变、加装千斤顶、油箱移位、移动横梁、移动汽液管等。改装时,总的原则是不影响、不降低原二类底盘的性能,不允许随意改变底盘轴距、轮距,保证改装后底盘的强度性能。改装设计应使原来底盘的保养部位、润滑点、注油口、蓄电池和驾驶室翻转操纵机构易于接近,便于操作,不能损坏原底盘上为用户正确使用而设置的各种标识,不应使底盘的维修及保养变得困难[1]。1车架后悬的改造1后悬改装设计车架后悬的改造有两种情况,1)后悬缩短。2)后悬加长。按照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2]要求,客车及封闭式车厢的车辆后悬不得超过轴距的65%,最大不得超过5m。对于特殊改装汽车,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为了保证车辆越野性,还要满足离去角要求,GJB219B《军用通信车通用规范》[3]中规定,底盘改装后离去角不得小于26°。一般情况下,车架后端至上装车厢后端的距离不得超过400 mm。当缩短车架后悬时,要保留后横梁或直接利用后横梁附近之前的横梁,同时注意不能损坏板簧后吊耳的连接。当加长车架后悬时,后横梁至前一横梁的距离不应大于1 200mm~1 400 mm,必要时在延长的空间内纵向增加辅助横梁。不论缩短还是加长车架后悬,改制后的后横梁在车架大梁前大约50mm左右(见图1)。后悬加长设计时,为了保证车架的强度,要采用与原车架纵横梁同型号、规格的材料,材料的性能、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一般车架都选用16MnL专用材料。2后悬改装操作注意事项后悬改装时要移动后横梁或增加辅助横梁,横梁与纵梁上下翼联接最好采用铆接方式。铆接具有工艺简单、抗震、耐冲击和牢固可靠等优点。如果采用螺栓联接,要注意螺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8级的螺栓,螺母应采用自锁螺母,整体上要保证强度和防松要求。纵梁加长一般采用焊接方式,为了确保车架加长不出现质量问题,一般企业都制定了《车辆改装车架接长专用工艺规程》,其中规定了焊接人员、设备、材料、操作方法等,每批产品改装前都要做焊缝强度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试样材料与被接长的纵梁一致,一般都是16MnL,按照下图制作两件(见图2)。两件对接立焊,采用J507或J502焊条,分两次焊完,底层采用!(2 mm焊条,顶层采用(!4 mm焊条,电流I=110~170A。焊缝要求如下(图3)。

这个 就有些纠结了 可以去书店弄点资料 汗 我对论文这东西没兴趣 不过要说关于汽车的东西的话 就是说话的话 随便谈论一下 也不少于3000字了 书店一般都有关于汽车的书籍 其中涵盖了  汽车基本结构(汽车基本结构分为 发动机结构 底盘结构[底盘结构也分得很细 变速箱结构 传动轴结构 主减速器结构 主减速器中还有差速器结构 还有制动器结构等等] 汽车电器结构 汽车气路结构 等等)  汽车保养维护[其中包括 汽车日常保养 汽车发动机保养 汽车底盘保养 汽车电器设备保养 汽车气路设备保养 汽车轮胎保养 汽车油漆保养 汽车玻璃保养等等]  汽车文化[其中包括 世界名车介绍 世界各大名牌汽车的辉煌历史等等]  汽车驾驶技巧[其中包括正常的交通规则 和一般驾驶时 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等等]  这里面东西可多了 我上面说的这一部分里面 还有好多内容可以在论文中写到一块 比如说 踩一脚刹车 这一脚刹车里面 学问可多了 从汽车驾驶技巧来说 踩刹车的时机 和松刹车的时机 都很重要 除了刹车时机 刹车深度也很重要 这个时候 就可以谈到车的操控部分 从刹车踏板 到刹车总泵的杠杆原理 然后是刹车总泵从油杯里泵油 再到输油管 进入ABS(防抱死系统) 有的车甚至还要经过一道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通过感应4个车轮附着地面的条件 自动分配每个轮子的刹车力度) 然后油会到刹车分泵 再从刹车分泵的油管到刹车分泵里的活塞 再到制动片 制动盘 固定螺栓 轮辋 轮胎 (这里面 又包括了 刹车油的选择和更换条件 如何更换刹车油 制动片的材料 制动盘的材料[这个地方是高温件 对材料有讲究] 如何检测 更换制动片 制动盘 还有轮胎的养护 轮辋的养护等等 ) 通过制动片与制动盘 和 轮胎的抓地力 与地面摩擦 跟速度相抗衡 才能起到刹车的效果 [这里面 又包含了汽车底盘构造里面的好多内容 其实 车这东西 就是人类通过想象力构造出的一种连锁反应 就像是玩多米诺一样 给一个动力 它就会好无止境的一环扣一环的发生连锁反应 直到这个动力消失为止(也就是这个连锁反应的终点) 它是人类想象力 创造力 和 现代工艺的产物 代表着人类的思维能力]  而且 制动系统的种类又有那么多 盘式 毂式 电涡流缓速器(这个是辅助制动系统 装在主减速器与传动轴之间 通过高电流产生与传动轴动力相反的作用力实现缓速作用) 就光盘式制动器 就分出了通风盘式 带毂盘式 单活塞盘式制动器 双活塞盘式制动器 四活塞盘式制动器等  看 就光刹车就能谈出这么多东西出来 而且还是正常的基本理论 那么随便翻一下关于车的那么多书 我相信 你的 3000字的论文 绝对是小菜一碟 车的学问太多了 短短3000字 其实是说不完的 随便找个品牌的车的使用说明书 可能都不止3000字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别笑我

车身结构论文选题

不断增加的城市空气污染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私人汽车数量迅速增加,汽车开始进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汽车需求的迅猛增长是推动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去年汽车制造商制造并销售了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了37%。此外,去年载客汽车的销售首次突破了100万大关,猛增56%,达到了6万辆。 2001年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已经将汽车的进口关税从70-90%降低到44-51%,到2005年将进一步降低到25%。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及中国人较低的汽车拥有量,中国的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繁荣。 随着轿车进入家庭,主要城市及近郊的交通拥挤状况会进一步加剧,从而使汽车废气排放问题更加严重。中国有2000万辆汽车和1亿辆摩托车,而其中大多数都在城市。在城市环境污染物中,汽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了45至60%,而一氧化碳则占到了85%。因此,中国城市居民所吸入的劣质空气主要是由汽车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除非政府愿意牺牲这方面的经济支柱产业,限制上路汽车数量。因此,要控制汽车废气排放问题,利用电子技术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是解决方案之一。 排放标准 2001年底,中国政府宣布对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商降低30%的汽车消费税,前提是他们所制造的汽车得满足欧II标准。六个月后,在第三届中国亚洲清洁燃料国际会议上,政府的另一项声明进一步表明了控制汽车排放的决心。声明称,北京将从2003年1月开始对在北京销售的机动车辆实行欧II标准,并计划于2005年实施欧III标准。 要控制废气排放所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具有清洁燃烧能力的完美发动机,还要利用合适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英飞凌为今天的发动机管理平台提供了所需要的单片机、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器件。 用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半导体器件 为控制废气排放量,可利用半导体传感器来精确测量吸入空气的成份。利用单片机快速计算出所使用的燃料数量,然后再起动燃料喷射器。由于有正确的空气-燃料比,因此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燃烧状态,从而使废气的排放达到最少。 汽车动力总成应用中需要多个传感器来将"真实"环境与电子部分连接起来。基于半导体的传感器专用于测量速度、位置、温度和压力。对于动力总成应用来说,最大的变化趋势是利用集成了传感器单元和信号处理部分的有源传感器来代替过去的被动式传感器。由于需要更精确地测量发动机的状态,因此这一趋势发展很快。 在通过传感器测量到发动机的状态以后,单片机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合适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致动器的动作。单片机是利用逻辑技术制造的,而集成度的提高使得可以将功能强大的处理器与外设集成在一起。目前的趋势是将DSP功能集成进来,从而允许实现更为复杂和精确的信号处理软件算法。这样就可用软件实现以前采用硬件实现的功能。 一旦单片机"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单片机就发送合适的信号到致动器。通常,致动器需要高电压或者大电流才能动作。因此,需要利用功率半导体器件来驱动致动器,如燃料喷射器或火花塞。过去几年里,功率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于优化现有系统的成本和部分集成。这产生了能够集成功率输出级(DMOS或双极)、模拟电路和数字逻辑的混合集成技术(BCD)。高集成度功率器件的优势是可以支持诊断,从而可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动力总成是汽车中的关键应用)。同时,这还可使最终产品所需要的外部器件数量大大降低。 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的动力总成电子控制单元(ECU)中,电子器件部分主要是半导体器件。 半导体传感器 传感器位于动力总成系统的前端。传感器用来测量物理参数,如水温、空气压力以及发动机曲轴的转动速度。这些数据非常关键,它们为闭环控制系统提供了关键信息。除了温度传感、压力传感和霍尔传感器以外,微机械技术还带来了崭新的加速和偏向角速度传感器,同时还允许利用标准晶圆制造工艺集成信号处理电路和数字化电路。 温度传感器 根据扩展电阻原理,线性和稳定的半导体传感器可低成本地替代镍或铂金属膜传感器,同时还可提供比PTC热电阻技术上更优越的器件。 位置和速度传感器 动态差分霍尔IC可以测量曲轴或凸轮轴速度、传动速度和车轮速度。通过使用位于单个芯片上的两个霍尔单元,一个差分放大器和处理电路,可以测量到磁场差。这意味着可以将温度漂移、制造容差和外部电磁环境等破坏性环境影响降到最小。同样的信号水平,与单片机的接口要比采用旧式的有感线圈简单得多、便宜得多。 英飞凌新开发的TLE4925C特别适合曲轴应用。其集成电路(基于霍尔效应)提供了频率与转速成正比的数字信号输出。额外的自校正模块提供最优的精度。利用新的模块型封装所集成的滤波器电容器可以减少干扰。 进气管绝对压力/大气绝对压力传感器 在新一代传感器中,复杂的处理电路完全集成在传感器芯片上。随着表面微机械技术得以在标准BiCMOS工艺进行微机械加工,利用其技术制造的传感器称为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利用微机械技术,可以制作出厚度仅有400 m的多晶硅薄膜。这些薄膜构成在芯片上的多个电容器和两个参考电容器。信号则源于压感区域和参考区域的差别。 由于需要利用模拟的绝对压力传感器来测量进气管绝对压力和大气绝对压力,因此标准BiCMOS技术就特别重要。这是因为需要复杂的电路来提供模拟输出信号,进行线性化和偏差补偿。一个MAP传感器测量进气管中空气的绝对压力,并为发动机管理系统提供一个重要的参数(空气体积)。另一方面,一个BAP传感器则测量环境空气压力(是汽车高度的函数),这也是发动机管理系统所需要的同样重要的一个参数(空气密度)。有了这两个参数,就可算出空气的质量,并利用算出的空气质量来决定喷入多少燃料以实现最佳的燃烧。英飞凌的BAP传感器KP120适用于柴油和汽油发动机的管理。 单片机 单片机是动力总成系统的大脑。实时运行的高度复杂的算法用来在各种情况下管理发动机及传送动作。由于系统位于发动机罩下的恶劣环境中,因此除了合适的CPU以外,单片机的整个系统架构对于系统性能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在动力总成应用中使用的CPU架构有8位、16位和32位。 8位架构主要用于非常低端的汽车产品,但在摩托车ECU中的应用前景看起来很好。英飞凌提供低成本的增强8位C500核心,以及适合在成本敏感的摩托车市场中应用的高性能外设。由于相应的软件和工具集与业界标准的80C51单片机完全兼容,因此可加快软件开发周期。 32位单片机的市场份额正越来越大。但是,大批量生产的16位产品仍然在目前的汽车中有很大的市场。英飞凌的16位C167系列旨在满足实时嵌入式控制应用的高性能要求。该系列单片机的架构针对大指令吞吐量和对外部刺激(中断)的快速响应而优化。集成的智能外设子系统可将所需要的CPU干预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还减少了对通过外部总线接口进行通信的需要。C167系列的成功源于其CPU,以及对于动力总成应用的要求来说非常理想的外设组合。 称为C166v2内核的新一代C166内核采用了单时钟周期执行技术,因此性能提升了一倍。内置的高级乘法和累加指令(MAC)执行单元极大地提高了DSP性能。 目前功能最强大的单片机采用了32位CPU。此类CPU中的一些源于单片机架构。而象英飞凌TriCore这样的CPU则是针对实时环境中的嵌入式控制应用而设计的,因此非常适用于象动力总成这样的应用。 功率半导体器件 在动力总成应用中,需要开关驱动喷射器、氧气传感器加热器、放气阀、冷却风扇以及一些继电器等负载。在单片IC中集成多个开关可以缩小电路板尺寸,从而降低成本。目前可提供2至18通道的多通道开关器件。根据特定的应用,可驱动从50mA直到30A的电流。负载可以是欧姆负载、容性负载或感性负载。 越来越多的数字逻辑可以在功率输出级一起实现。随着BCD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器件中集成许多此前必须由专用ASIC或单片机完成的新功能。 除了这一控制功能外,目前的开关器件还集成了保护和检测功能,如短路、过载、超温、过压、负载开路、静电放电(ESD)和反向电流保护等。此外,还可通过实现在过载时断路以及限流模式等故障保护模式来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多通道开关器件通常可利用标准通信接口(SPI)进行控制。诊断信息通过SPI传输回单片机。英飞凌公司还提供了一种高速点到点通信接口,可为未来时间关键的应用(如PWM电流调整)提供更大的数据带宽,并降低微控制器和功率开关器件(如超过 8通道的器件)的I/O端口数量。

起重机的结构图行吗

101格栅对发动机冷却模块性能影响的模拟与试验分析102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轨压波动特性实验研究103油轨压力对高压共轨喷油特性影响研究104组合式电控单体泵结构与性能分析105商用车推力杆优化设计分析106直喷发动机进气道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107基于某型柴油机喷油器喷油特性实验的仿真模拟108亥姆霍兹消声器在某车进气系统中的应用109某欧Ⅳ柴油发动机阀积炭问题试验研究110动力学仿真在汽车发动机轮系设计中的应用111轿车热平衡能力分析与试验研究112基于耦合仿真技术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研究113喷油正时对直喷汽油机燃烧排放的影响研究114高压共轨喷油器结构参数对喷油规律的影响115高压共轨喷油器电磁系统对喷油规律的影响116某汽油机机体温度场计算与分析117发动机油底壳分析与优化118燃烧离子电流特性试验研究119发动机气门旋转运动的研究120某四缸汽油机的性能提升研究121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的研究122汽油发动机试验台架及其控制系统开发123高压共轨系统高速电磁阀测试系统开发124柴油机喷油系统喷油量自动测量试验研究125汽油机正时轮系噪声机理研究与改进126&发动机润滑系统优化127基于博世共轨系统的喷油特性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分析128410汽油机机体的温度场分析129可变喷嘴环涡轮增压器涡轮级流场模拟130变速器的标定及测试131考虑密封阻尼的球轴承增压器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132内外部对柴油燃烧控制的仿真研究133121发动机开发1344系列电控多点喷射汽油机的开发135一汽集团乘用车动力总成低碳技术策略136电控柴油机控制策略对整车性能及油耗影响研究137中重型柴油发动机制动开发138稀燃天然气发动机基础控制参数标定方法研究139对富氧下增压中冷发动机性能的影响140生物柴油对发动机的腐蚀磨损机理分析141乙醇汽油对燃油管路的影响142/甲醇混合燃料燃烧的非常规排放特性试验143两用燃料发动机气门和阀座磨损研究144内燃机代用燃料的性能与前景分析145汽油及3航空煤油喷雾特性的数值分析146可再生燃料汽车技术研究及前景展望147点燃式甲醇发动机的甲醛和未燃甲醇排放测试方法研究1486多点电喷燃气发动机在解放客车上的应用149高压绝缘电阻监测应用技术分析150燃料电池发动机热特性试验研究151串并联电动汽车电池包的电位均衡测试152混合动力重型商用汽车驱动系统设计153插电式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参数匹配与仿真154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参数匹配155电动客车动力总成控制策略仿真分析156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燃料电池神经网络模型157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策略的研究158薄膜电容在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中的应用研究159电动轮驱动电动车直线行驶转矩协调试验研究160纯电动汽车空调制热方案探讨161强混合动力液压系统设计与优化162基于燃料经济性试验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分析163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真空助力特性研究164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热管理系统流场优化研究165基于平台的电液复合制动系统研究166基于的转矩修正的控制策略167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混合动力客车模糊控制策略研究168四驱混合动力方案设计169电驱动车辆回馈制动与摩擦制动耦合控制试验研究170混合动力汽车用复合电源性能研究171再生制动系统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172纯电动汽车前向仿真模型的研究173纯电动客车底盘结构参数匹配方法研究174基于观测器的可变转向特性新型底盘控制算法研究175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电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研制176一汽强混合动力系统平台开发177一种汽车能量再生减振器的特性研究178串联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开发与实车测试179并联混合动力客车控制参数标定系统开发180混合动力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设计分析181电动机减速器/变速器系统扭转振动控制研究182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仿真183基于神经网络的汽油机过渡工况空燃比多步预测控制研究184客车节能减排技术185对天然气双燃料柴油机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186新型零排放燃油蒸发控制系统187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188曲轴箱污染物排放及规避对策研究189测定汽车室内空气中醛酮化合物的方法研究190欧Ⅳ客车底盘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91商用车系统无空气助喷喷嘴的喷雾特性研究192后处理系统对柴油机颗粒物成分的影响研究193柴油机系统中尿素分解和沉积研究194热电发电机在汽车尾气余热回收中的应用进展195柴油机尿素系统实验研究196车辆尾气余热发电模拟试验研究197国产大尺寸车载金属载体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198基于部分流采样的稀释比对排放的影响分析199国Ⅳ柴油机2及3排放特性试验研究200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排放和能耗评价方法研究201重型国4柴油机系统再生策略及对试验循环排放的影响研究202满足低排放法规的轿车柴油机技术综述203国Ⅳ阶段蒸发排放控制的试验研究204轻型汽车排放结果测量精度分析205车用柴油机瞬态工况的颗粒数量排放206燃料特性对于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207燃气发动机油在重型燃气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208柴油清净剂清净性初步研究209车用齿轮油热氧化特性试验研究2010101基于知识工程优化的车身轻量化设计2010101虚拟汽车环境下的汽车电子电器系统集成测试2010102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测试方法研究2010102覆层技术在车身纵梁成形模上的应用2010102基于有限元的客车车身骨架模态分析2010103变速器齿轮齿厚监控方法及实践2010103基于有限元法的轿车白车身模态分析研究2010103基于总线的双离合器式轿车综合控制2010104车身钢板激光双光束焊接技术研究2010104车载控制器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分析设计2010104技术在53发动机钢机罩自主设计中的应用2010105变速器副箱支板离子氮化变形控制2010105基于555的整车控制器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2010105基于声固耦合的汽车驾驶室声学设计2010106过冷式冷凝器在商用车上的应用2010106基于车身虚拟振动台的汽车橡胶衬套特性分析2010106碳化硼涂层活塞环磨损性能的试验研究2010107某自卸车车架前部开裂原因分析2010107汽车空调系统异响的研究与解决2010107浅谈白车身生产试制过程中的焊装精度控制方法2010108“数字化工厂”软件在一汽轿车的应用2010108乘用车车身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研究2010108液体加热器在货车上的应用2010109乘用车白车身整体刚度性能指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2010109齿轮型刀具加工齿轮弯曲应力的计算分析2010109主动悬架Q控制加权系数模拟退火遗传优化2010110基于汽车防盗方案中解调技术的分析2010110汽车造型设计的中国元素美学思维探索2010110柔性制造技术应用实例——重型货车转向节自动加工线的开发2010111基于蓝牙的泊车控制系统2010111轿车车身骨架精度调试方法研究2010111物流仿真在焊装工艺规划中的应用2010112半挂汽车列车制动力分配研究2010112功能尺寸在车身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2010112中频逆变技术及功能在白车身焊接中的应用2010113基于32443的驱动系统设计2010113技术在某发动机下护板国产化中的应用2010113针对车身防腐性的涂装同步工程分析方法研究2010114车身闭合力质量改进与试验设计的应用2010114热冲压成形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2010114整车控制器实时系统任务机制的研究2010115顶盖模具新工艺应用2010115基于的车身激光在线检测系统特性分析2010115总线通信技术在车型上的应用2010116车载供电系统的中国测试工况开发2010116发动机连杆涨断加工关键技术研究2010116基于车身结构拓扑优化的车身轻量化研究2010117车身附件动态特性的试验及结果评价方法2010117商用车用比例继动阀控制方法的研究2010117纵梁零件冲压工艺设计中的关键点2010118车门限位器布置与设计初探2010118路面附着系数跃变识别与控制研究2010118重型桥壳轻量化制造工艺2010119基于的焊装夹具模块化设计研究2010119汽车设计开发中驾驶员视野设计及校核2010119优化设计在框架车身开发中的应用2010120道路交通事故起因鉴定新方法的应用2010120基于订单生产的车身高架仓库建模研究2010120汽车车窗智能控制的研究2010121基于和联合仿真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研究2010121基于缩减模型与混合变量结构优化的客车骨架轻量化研究2010122车辆正碰加速度波形()特征参数与乘员伤害研究2010122某款车型侧面车身结构碰撞安全性能开发设计2010122涂装同步工程在汽车产品开发中的应用2010123车辆安全文化评价方法研究2010123双前桥车型侧滑调整工艺研究2010123阻尼和加强减振材料在车身上的应用2010124两种汽车稳定性控制策略的分析与比较2010124浅谈商用车驾驶室分装方案2010124行李箱过冲击计算方法及性能优化研究2010125基于局部均值分解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2010125某车型白车身动刚度计算方法与性能优化研究2010125总装配厂防磕碰改善探讨2010126防错技术在轿车白车身制造工厂中的应用2010126军用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2010126商用车驾驶室卧铺骨架的轻量化设计2010127车身模态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2010127汽车制动盘热翘曲与影响因素仿真分析2010127双转向桥车辆侧滑原因及其检测方法2010128基于变压边力控制的高强度钢板车顶横梁成形及回弹分析2010128基于二次开发的轮胎胎面自激振动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2010128拓扑优化在白车身概念设计中的应用2010129基于遗传算法的导流罩外形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2010129盘式制动器连续制动温升计算模型2010129汽车轮毂轴承预紧力影响因素分析2010130江淮重型汽车系统故障诊断方法2010130汽车白车身精度控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2010130商用车车轿表面防护技术研究201013180镁合金动态再结晶软化行为的唯象本构描述2010131汽车轻量化技术2010131汽车制动力分配比设计与仿真计算2010132从被动安全角度看国内长头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展2010132轿车车内噪声控制研究中的车身表面空气动力学仿真2010132裂解连杆的加工工艺及材料2010133半挂液罐汽车操纵稳定性控制的研究现状2010133基于高速拉伸实验的车身用钢板材料应变速率敏感特性研究2010133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结构优化研究2010134宝钢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产品开发2010134车辆随机路面激励时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2010134钢铝混合车身结构自冲铆的模具几何对连接性能的影响2010135侧面碰撞模拟台车试验研究2010135连退过时效温度对铝系双相钢成形性能的影响研究2010135设计阶段车身模态分析及结构改进2010136Ⅱ侧碰假人伤害特性研究2010136连续变截面辊轧板在车身柱中的应用及参数优化2010136汽车用超低碳加磷高强钢210冷轧生产工艺探讨2010137国产车如何应对欧洲偏置正面碰撞2010137烘烤硬化钢140组织和性能的研究2010137轻量化车身结构抗撞性多目标及可靠性综合优化2010138高填充高熔指改性材料的应用实践2010138基于侧撞性能的门内饰板结构优化设计2010138某尾门下垂原因分析及其改进2010139车用涡轮增压器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研究2010139基于有限元法的客车骨架结构分析及改进设计2010139某轿车正面安全气囊性能仿真研究2010140410汽油机曲轴疲劳寿命分析2010140基于材料试验的发动机橡胶悬置有限元分析2010140基于双核的车载视觉平台设计2010141合理评价汽车用螺栓的方法2010141尼龙管特点以及在汽车燃油管路上的应用2010141汽车恒速制动过程制动安全性检测研究2010142科技皮纹的开发与应用2010142离心铸造电子封装用/109复合材料组织分析及热膨胀性能研究2010142汽车自适应巡航系统的模糊自校正控制算法2010143国内车型头部碰撞保护现状分析2010143基于稳定性的车门抗凹陷性能分析及优化2010143仪表板造型面工程可行性的研究2010144甲醇汽油对橡胶材料的溶胀性研究2010144汽车偏置碰撞中的前横梁改进2010144液力缓速器气液控制系统研究2010145基于q的扭力梁强度分析及优化2010145汽车橡塑件老化试验研究2010145软件在汽车安全碰撞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2010146车用磁流变阻尼器迟滞特性分析及试验建模2010146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改性研究进展2010146某轻型货车制动系统改进设计与制动性能分析2010147汽车排气系统悬挂点优化研究2010147行人保护试验冲击点精度研究2010148汽车风窗除霜性能分析2010148行人保护头型试验曲线研究2010149车辆点优化设计研究2010149轿车侧安全气囊在内饰侧面约束系统中的匹配与优化2010150轿车减振器立柱总成的匹配探讨2010150有利于行人腿部保护的车身前端设计和优化2010151积水路面轮胎纵滑特性分析2010151汽车消声器设计2010152乘用车风窗玻璃在整车开发初期的研究2010152载货车水泥护栏碰撞研究2010153侧面碰撞假人12伤害机理及约束系统优化2010153基于的某重型8×4自卸车整车性能分析2010154定位系统在仪表板总成设计中的应用2010154某车型侧面碰撞假人胸部伤害值的优化分析2010155轿车用燃油泵油量指示错误问题分析2010155正面碰撞过程中胸部伤害关键影响因素分析2010156轿车风窗玻璃刮水器系统的设计方法2010156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碰撞事故识别算法研究2010157基于神经网络的半挂液罐汽车动力学仿真分析2010157汽车电子式组合仪表设计2010158侧面碰撞乘员下肢伤害研究2010158刮水器电动机对刮水器动力总成噪声影响试验研究2010159基于/的钢板弹簧建模及仿真应用研究2010159某车型正面碰撞车身结构安全性能优化2010160某车型的前端保护系统优化2010160某款轻型货车保险杠骨架开裂的分析与改进2010161多目标形貌优化方法研究2010161某车型正面碰撞车身结构和总布置优化2010162基于?的汽车模态相关性分析与优化2010162燃料电池轿车后碰撞仿真与试验分析2010163基于方法的侧面车体结构优化分析2010163橡胶衬套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2010164汽车除霜分析2010164声发射信号在碰摩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010165车轮轮辋内部流场特性分析2010165基于的整车平顺性仿真研究2010166安全拉手回弹结构原理分析2010166阶跃输入下非满载液罐车的动力学建模及响应分析2010167基于和unk制动力分配系统的联合仿真2010167轿车底盘结构件疲劳分析与模拟计算方法研究2010168基于虚拟迭代技术的汽车轮心激励求解2010168正面碰撞车身材料和结构改进方法研究2010169进气系统优化分析2010169某量产安全气囊结构改进研究2010170基于传递路径分析的汽车车内噪声控制方法研究2010170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与行人腿部碰撞仿真研究2010171分析在车内结构噪声问题整改中的应用2010171汽车油箱吊挂支架的强度分析及优化2010172侧风对高速行驶汽车操纵稳定性影响的研究2010172用语言清晰度分析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敲击噪声2010173开发初期变速器箱体辐射噪声研究2010173汽车整车定位策略设计开发的探讨2010174两厢轿车搁物架内饰板总成异响优化设计2010174三维虚拟路面重构及其验证2010175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试验平台研究2010175声学包装零件在提高两厢车整车性能中的应用2010176一种汽车速度和前轮转向偏角测量方法2010176应变能在模态优化中的应用2010177基于的发动机失火诊断数据采集系统2010177汽车内部凸出物法规符合性设计的研究2010178车辆动力学开发方法综述2010178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车架虚拟疲劳试验2010179局部均值分解在齿轮故障诊断中的应用2010179汽车空调负荷计算方法对比2010180横向间距对超车气动特性影响的动态模拟2010180基于车内振动控制的副车架分析与优化2010181车用燃油泵噪声的分析和优化2010181基于插值响应面的优化设计方法在汽车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2010182基于联合仿真的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2010182基于小波包神经网络的连杆轴承故障诊断2010183多轴越野车辆悬架性能分析2010183牵引车冷却液温度偏高故障分析及优化设计2010184某款微车底盘动态性能的实车调校2010184轻型越野车扭杆式双横臂独立悬架下横臂结构优化设计2010185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乙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2010185悬架阻尼特性的研究2010186基于振动理论的悬架系统优化匹配研究2010186太阳辐射下客车车厢内热环境状况的分析研究2010187七自由度模型下主动空气悬架最优控制研究2010188汽车前照灯分析及结构优化2010188悬架减振器与车身之间间隙检测方法研究2010189基于道路试验的重型车辆滑行阻力分析2010189直线导引型前独立悬架及转向杆系的设计与动力学仿真2010190汽车悬架设计及流程分析2010190系统控制策略的试验研究2010191虚拟试车场技术预报轿车悬架系统耐久性研究2010191重型混合动力车辆能耗和排放测试标准研究2010192轿车麦弗逊悬架前支柱总成优化设计2010192汽车仪表板异响分析研究2010193半主动悬架操纵稳定性控制算法研究2010193重型车排放测试方法的研究2010194浅析商用车挠性软管质量现状、试验探测和实验室测试方法2010194中间位置转向试验评价方法分析研究2010195混合动力车用电机系统的台架试验研究2010195整车热管理分析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2010196汽车开关门声品质的评价与改善措施的研究2010196铸造桥壳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2010197基于滤波算法的车辆侧向和纵向速度的估算2010197式举升机构的快速设计计算2010198电控共轨柴油机高原性能台架模拟标定方法2010198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传动系统的分析与动力匹配2010199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转向盘异常振动问题的研究2010199考虑车轮滑移的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2010200半轴杆径与传动系冲击载荷关系的研究2010200基于的高速公路超车行为辨识与分析2010201浅谈中国智能交通2010201驱动桥支撑刚性对齿轮啮合特性的影响分析2010202载货车系统中膜片弹簧离合器的选型2010203冰雪天气下的城市交通控制研究2010203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压仿真与实验研究2010204后悬架限位行程设计研究2010204基于/的辅助泊车仿真系统2010205高效率手动变速器开发2010205基于多维高斯的驾驶员转向意图辨识2010206车辆跟驰的计算机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2010206基于动力学仿真的悬架系统优化设计2010207基于颜色空间的交通标志的定位与分类方法研究2010207限滑差速器结构原理及应用简介2010208变速器齿轮载荷测试与编谱2010209基于滑转率监测的夹紧力控制研究2010210汽车底盘试验操纵台架改进设计2010211一种自卸车举升机构优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2010212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分析与优化2010213单体泵柴油机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2010214基于1939协议的重型车辆坡道识别实时算法2010215换挡系统的仿真技术2010216差速锁齿套强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2010217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2010218壳体油道流场分析和优化2010219重型车动力传动系统优化匹配2010220换挡品质评价在轿车开发中的应用2010221齿轮齿条动力转向系统动态试验研究2010222基于改进的智能车辆机械转向装置改造方案设计201022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位补偿2010224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线故障诊断研究2010225汽车主动转向与主动横摆力矩协调控制策略研究2010226高速转弯操纵性能的评价方法研究2010227转向盘力矩特性舒适性损失评价2010228基于分数阶控制的主动前轮转向转角跟踪控制2010229差动助力转向系统转矩协调控制仿真2010230大型车辆电动助力转向器设计研究2010231一种汽车电控液压助力转向器电控装置2010232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研究2010233用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2010234当代先进汽车冲压线输送系统2010235汽车工厂信息系统设计分析2010236涂装车间机械化输送系统运行模拟仿真20102375节能灯在汽车总装工位照明上的应用2010238浅谈凸轮轴机加工生产线工艺设计与设备验收2010239代工、追赶与中国汽车企业的转型2010240中国由汽车大国成为汽车强国的有关问题2010241浅谈汽车设计中的降成本201024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思考和建议2010243质量与顾客满意管理2010244汽车企业节能管理2010245浅论“5”管理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2010246浅谈在生产设备中的应用2010247东风商用车公司精益生产物流研究2010248基于技术路线图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10249浅谈重型货车零部件第三方物流的库房布局规划2010250浅谈汽车物流配送中心内部的平面布置2010251浅谈目视化管理在物流企业现场改善中的应用2010252浅析运输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中的作用2010253汽车产品研发中的成本管理方法研究2010254浅谈汽车工厂如何做好基层质量管理2010255基于故障树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2010256基于资产评估原理的二手车评估方法比较研究2010257浅谈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2010258大型特种车驾驶模拟器自动评分模块的设计2010259汽车油泥模型师培养及能力评定方法的探讨2010260汽车可回收设计研究2010261设计符号学在汽车定制设计中的应用

车身结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汽车系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进行参考:  范文题目《浅谈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摘要: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检测,维修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英文是“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根据国际机电委员会下属的电力机动车技术委员会的建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储能器、能源或转换器作驱动能源,至少有一种能提供电能的车辆称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目前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主要是内燃机与蓄电池混合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它被称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本论文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只局限于这类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所谓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电池) 做为动力源,通过使用热能和电力两套系统驱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采用的内燃机既可是汽油机也可以是柴油机,而使用的电动系统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两套系统的联合使用使得内燃机、电动机都可在高效区经济内运行,输出功率相对稳定。燃油提供了车辆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来源,而辅助动力单元即动力电池通过电机使车辆具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一、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概述  汽车维修工作主要分为保养、机械维修、电器及电控系统维修、钣金和喷漆这几个部分。对于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主要差别在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这套系统的增加使得原本就复杂的电控系统变得更加复杂,电器及电控系统的维修难度之大不言而喻。由于增加了一套电驱动系统并对原有内燃机汽车的结构作了相应的改造,这决定了混合动力汽车必将产生出新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原本适用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一些维修经验、诊断思路和检测方法在混合动力汽车上可能将不再适用,所以,作为一名维修人员如果墨守成规、依赖经验,不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诊断思维的培养,将很快被淘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接下来的挑战呢?  首先,随着汽车电控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未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汽车的主要故障将出现在电路方面,面对复杂、纷乱的汽车电路时,只有具备了过硬的理论知识后才有可能将它们理清楚、弄明白,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找到正确的维修方法。  其次,多观察、多比较。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回到实践当中来,多观察、多比较。仔细观察汽车的结构,认真的比较它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异同点,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的连接起来。  再次,勤总结。混合动力汽车必然会出现不同于现有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特有的故障类型,应该在维修实践中将其详细的记录下来并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日积月累便能形成一套适合于混合动力汽车的行之有效的维修方法。  二、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  我们知道不同的混合动力系统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混合动力汽车其检测与维修的方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以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为例简单的介绍一下与混合动力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相关的问题。  1、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注意事项  普锐斯采用的是高压电路,动力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6V,发电机和电动机发出(或使用)的电压为500V。在普锐斯的电路系统中,高压电路的线束和连接器都为橙色,而且蓄电池等高压零件都贴有“高压”的警示标志,注意!不要触碰这些配线。论文格式。在检修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操作。在检修过程中(如安装或拆卸零部件、对车辆进行检查等)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对高压系统进行操作时首先应将车辆电源开关关闭;  (2)穿好绝缘手套(戴绝缘手套前一定要先检查手套,不能有破损,哪怕针眼大的也不行,不能有裂纹,不能有老化的迹象,也不能是湿的);  (3)将辅助蓄电池的负极电缆断开(在此之前应先查看故障码,有必要的化将故障码保存或记录下来,因为与传统内燃机汽车一样,断开蓄电池负极电缆故障码将被清除);  (4)拆下检修塞,并将检修塞放在衣袋里妥善保管,这样可以避免其他人员误将检修塞装回原处,造成意外;  (5)拆下检修塞后不要操作电源开关,否则可能损坏混合动力ECU;  (6)拆下检修塞后至少将车辆放置5分钟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因为至少需要5分钟的时间对变频器内的高压电容器进行放电;  (7)在进行高压系统的作业时,应在醒目的地方摆放警告标志,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8)不要随身携带任何金属物体或其他导电体,以免不小心掉落引起线路短路;  (9)拆下任何高压配线后应立刻用绝缘交代将其包好,保证其完全绝缘;  (10)一定要按规定扭矩将高压螺钉端子拧紧。扭矩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导致故障;  (11)完成对高压系统的操作后,在重新安装检修赛前,应再次确认在工作平台周围没有遗留任何零件或工具,并确认高压端子已拧紧,连接器已插好。论文格式。  2、普锐斯的基本检修程序  (1)车辆进入车间。  (2)分析各户所述的故障。  (3)将智能诊断仪II连接到车辆的诊断插座上。  (4)读取故障码和定格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如果出现与CAN通信系统有关的故障码则应首先检查并修复CAN通信。  (5)清除故障码。  (6)故障症状确认。若故障未出现则进行故障症状模拟;若故障出现则查看故障码及相关数据流以获取相关信息。  (7)进行基本检查,查阅相关资料。  (8)根据故障现象、故障码、相关数据流并结合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故障诊断,找出故障原因。  (9)排除故障。  (10)确认故障排除。  3、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1)对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进行操作前必须弄清楚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结合电路图和相关的维修资料严格按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  (2)普锐斯混合动力系统的相关检查  ①检查变频器  查看故障码;清除故障码;戴上绝缘手套;关闭电源开关;拆下检修塞;拆下变频器盖,断开端子A和B。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此时会产生互锁开关系统的故障码;在线束侧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用欧姆表测电阻。  ②检查转换器(戴上绝缘手套操作)  若混合动力系统警告灯、主警告灯和充电警告灯同时点亮,则检查故障码并进行相应的故障排除。  ③检查速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其值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④检查温度传感器  用欧姆表测量端子间的电阻,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变速驱动桥总成。  ⑤检查加速踏板位置信号  将电源开关拨到IG位置;用电压表测量混合动力车辆控制ECU连接器B中相应端子的电压,应符合标准值,否则更换加速踏板连杆总成。  4、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的检测与维修  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电池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动力电池组、12V辅助电池、电池ECU、冷却系统、电流传感器、检修塞系统主继电器等组成。  动力电池组:普锐斯采用的是镍-氢动力电池组,它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常使用寿命的特点。该电池组由28个电池模块串联而成,每个模块由6个1V或2V的单节电池串联而成。所以整个电池组共168个单节电池,可以得到6V的高电压。论文格式。  电池ECU:电池ECU的功能是用来检测电池组的充电状态(SOC)、温度、电压、电流以及是否漏电,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到HV ECU(混合动力ECU)。电池ECU还负责控制冷却风扇的工作,确保电池组处于正常的温度范围内。  电池组冷却系统:电池组冷却系统由冷却风扇,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和3个位于电池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及通风管路组成。3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进气温度传感器随时检测蓄电池及进气口的进气温度,若温度升高到一定值,电池ECU将启动冷却风扇,直到温度下降到规定值,从而使电池组的温度始终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检修塞:检修塞位于电池组第19模块和第20模块中间,在检查或维修前拆下检修塞便可以切断电池组中部的高压电路,可以保证维修期间的人员安全。  系统主继电器(SMR):系统主继电器的作用是按照HV ECU的指令连接和断开到高压电路的动力。系统主继电器共由3个继电器组成,两个位于正极分别为SMR1、SMR2,一个位于负极SMR3。电路接通时,SMR1和SMR3工作,而后SMR2工作而SMR1关闭。  辅助蓄电池:普锐斯采用的是12V的免维护电池,它与传统的汽车用蓄电池类似,负极也是通过车身接地的。该电池对高压很敏感,对其充电时应将它从车上拆下,用丰田专用的充电机充电,普通充电器没有专用的电压控制功能,有可能毁坏电池。  参考文献  [1] 陈清泉,孙逢春 编译 混合电动车辆基础[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 张金柱 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3] 耿新 混合动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 汽车维修与保养,  [4] Jon M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可靠锂离子电池监视系统[J] CompoTechChina,2008(10)  [5] 陈宗璋,吴振军 电动汽车动力源类型[J] 大众英雄,2008,(3)

汽车毕业设计题目怎么选?有哪些题目可以选择呢?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汽车毕业设计题目,希望能够帮到您! 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与保养 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关于奔驰300SEL型不能着车的故障分析 奔驰Sprinter动力不足的检测与维修 上海通用别克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广本雅阁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帕萨特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广本雅阁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丰田凌志400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奥迪A6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标致30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 汽车的常用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 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 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 通用系列ABS故障诊断探讨 奔驰560SEL车型ABS系统故障案例分析 AL4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汽车制动系 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 4T65E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上海通用别克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标致307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标致307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 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 58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 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汽车转向系课件设计 汽车ABS综述 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 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故障控制 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 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丰田凌志400空调控制系统分析 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汽车空调技术浅析 蒙迪欧的空调系统分析 氧传感器故障检测 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 广本雅阁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电子点火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上海帕萨特B5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论车身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上海通用别克空调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检修 广本雅阁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汽车常用防盗系统综述 汽车防撞技术综术 现代汽车音响防干扰设计 汽车电控技术分析 奥迪A6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上海通用别克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标致307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86、试论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技术。 87、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技术初探。 88、电喷与普通化油器性能优劣对比研究。 89、中国家用轿车的性价比研究及展望家用轿车发展的大趋势。 90、中国汽车性能与我国道路状况适应性研究; 9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研究; 92、浅谈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93、汽车电源系统交流发电机特性参数选择定型; 94、现代汽车电气系统采用高电压(42伏)共电方; 95、汽车交流发电机特性、汽车交流发电机特性试验; 96、浅论前轮定位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及参数调整; 90、中国汽车性能与我国道路状况适应性研究。 91、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研究。 92、浅谈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93、汽车电源系统交流发电机特性参数选择定型 94、现代汽车电气系统采用高电压(42伏)共电方案的可行性的论证 95、汽车交流发电机特性、汽车交流发电机特性试验台设计 96、浅论前轮定位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及参数调整方法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论文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维护  所在院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 03月 21 日  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2  2 冷却系统的作用……………………………………………………………2  3 冷却系统的组成………………………………………………………………2  4 冷却系统的构造及维护……………………………………………………………2  5 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4  6 冷却系统的特点……………………………………………………………………4  7 冷却系统的检修……………………………………………………………………4  8冷却系统智能控制……………………………………………………………………6  1 系统组成……………………………………………………………………6  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6  3 单片机系统控制工作过程……………………………………………………………6  结论…………………………………………………………………………………10  谢辞…………………………………………………………………………………11  参考文献 ………………………………………………………………………12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冷却系统的作用、组成、主要构造、工作原理、日常维护、故障的检测步骤和排除方法,同时论述了冷却系统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以及冷却系统的智能控制,并举例做出简单介绍。  关键词: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维护 温度设定点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1 引言:如果一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一直居高不下,往往会引起发动机其他构件损坏,特别是随着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逐渐下降,对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冷却系统的重要性在于维护发动机常温下工作,尤如人体的皮肤汗腺,如果有一天,人体的汗腺不能正常工作,那么身体内的热量将无法散去,轻则产生中暑,重则休克。  2 冷却系统的作用  冷却系统的功用是带走引擎因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引擎维持在正常的运转温度范围内。引擎依照冷却的方式可分为气冷式引擎及水冷式引擎,气冷式引擎是靠引擎带动风扇及车辆行驶时的气流来冷却引擎;水冷式引擎则是靠冷却水在引擎中循环来冷却引擎。不论采何种方式冷却,正常的冷却系统必须确保引擎在各样行驶环境都不致过热。  3 冷却系统的组成  水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水道、风扇等组成。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多用铝材制成,铝制水管做成扁平形状,散热片带波纹状,注重散热性能,安装方向垂直于空气流动的方向,尽量做到风阻要小,冷却效率要高。散热器又分为横流式和垂直流动两种,空调冷凝器通常与其装在一起。  水泵和节温器  发动机是由冷却液的循环来实现的,强制冷却液循环的部件是水泵,它由曲轴皮带带动,推动冷却液在整个系统内循环。目前最先进的水泵是宝马新一代直六发动机上采用的电动水泵,它能精确的控制水泵的转速,并有效的减少了对输出功率的损耗。这些冷却液对发动机的冷却,要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而随时调节。当发动机温度低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本身内部做小循环,当发动机温度高的时候,冷却液就在发动机—散热器之间做大循环。实现冷却液做不同循环的控制部件是节温器。可以将节温器看作一个阀门,其原理是利用可随温度伸缩的材料(石蜡或乙醚之类的材料)做开关阀门,当水温高时材料膨胀顶开阀门,冷却液进行大循环,当水温低时材料收缩关闭阀门,冷却液小循环。  空气的流动  为了提高散热器的冷却能力,在散热器后面安装风扇强制通风。以前的轿车散热器风扇是由曲轴皮带直接带动的,发动机启动它就要转,不能视发动机温度变化而变化,为了调节散热器的冷却力,要在散热器上装上活动百页窗以控制风力进入。现在已经普遍使用风扇电磁离合器或者电子风扇,当水温比较低时离合器与转轴分离,风扇不动,当水温比较高时由温度传感器接通电源,使离合器与转轴接合,风扇转动。同样,电子风扇由电动机直接带动,由温度传感器控制电动机运转。这两种形式的散热器电扇运转实际上都由温度传感器控制。  散热器  散热器兼作储水及散热作用,再此之上还装有膨胀水箱。因为单纯依赖散热器有几个缺点,一是水泵吸水一侧因压力低而容易沸腾,水泵的叶轮容易穴蚀;二是气水分离会产生气阻;三是温度高冷却液容易沸腾。因此设计师就加装了膨胀水箱,它的上下两根水管分别与散热器上部和水泵进水口联接,防止上述问题的产生。  冷却介质  虽然我们称其为水冷但冷却介质并不是单纯的水,而是由水、防冻液和各种专门用途的防腐剂组成的混合物,也称为冷却液。这些冷却液中的防冻液含量占30%~50%,提高了液体的凝固点,防止在低温下结冰而损坏发动机。整个冷却系统并不与大气相通,相当于高压锅的作用,水箱盖则相当于高压阀,一般情况下,轿车冷却液的允许工作温度可达摄氏120度,提高传热能  4 冷却系统的构造及维护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保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重要部件,如果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修率很高,就会引起发动机其他部件的损坏,使发动机的整体工作能力受到影响,因此,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保持良好的状态呢?驰耐普的汽车美容养护专家告诉我们,正确堆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首先应了解常用的水冷式发动机的主要部件:  第一、冷却液,冷却液指清洁的软水,不是什么水都可以当作冷却液的,越娇贵的车对水质的要求越高。比如,清澈的泉水,虽然清澈,看起来也干净,但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如果加入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影响冷却系统正常作用的发挥,可见,冷却液水质的好坏是相当重要的,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乙二醇型冷却液是在软化水中按比例添加防冻剂乙二醇,配以适量的金属缓蚀剂、阻垢剂等添加剂进行科学调和,达到冬季防冻、夏季防沸、且能防腐蚀、防水垢等作用。  1、防冻。用乙二醇配制的冷却液最低可在-70℃环境下使用。市场上销售的冷却液,乙二醇浓度一般保持在33~50%之间,也就是冰点在-20℃~-45℃之间,往往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以满足使用要求。  2、防沸。加到水中的乙二醇会改变冷却液的沸点。乙二醇浓度越高,冷却液的沸点也就越高,-20℃时冷却液的沸点为5℃,而-50℃时沸点达到5℃。如果冷却系统采用压力盖,冷却液的实际沸点会更高,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有效的防止冷却液“开锅”。  3、防腐。冷却液最主要的功能是防腐蚀。腐蚀是一种化学、电化学和浸蚀作用,逐步破坏冷却系统内的金属表面,严重时可使冷却系统的壁穿孔,引起冷却液漏失,导致发动机损坏。使用去离子水及适当的添加剂能防止各种腐蚀的出现。  4、防锈。锈蚀是由于冷却系统内的氧化作用造成的。热量和湿气使锈蚀的过程加速。锈蚀留下的残余物会阻塞冷却系统,加速磨损和降低热传导的效率。冷却液中的添加剂有助于防止冷却系统通道内锈蚀的出现。  5、防垢。水源中所含的各种杂质,其中包括金属离子、无机盐等,决定了结垢和沉淀的形成,会大大地降低冷却系统的导热效率,在许多情况下会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害。冷却液所使用的去离子水,可以避免结垢和沉淀的形成,从而保护发动机。  第二、汽缸水套,它相当于发动机燃烧室周围的水道,当发动机产生大量的热时,汽缸水套将发挥降温的作用在发动机中,水和油的管道泾渭分明、互不干涉,如果发现冷却液中有油,就说明水路和油路发生了穿孔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水温表的水温会急剧上升,这时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  第三、散热水箱和冷却风扇,散热水箱从外观看状似蜂窝,做成这种形状是为了增加水箱的散热面积,以增强散热效果;冷却风扇有在正面安装的,也有在侧面安装的,汽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冷却风扇将外面的空气吸引进来,利用自然风,起到冷却的作用。冷却系和空调冷凝器共同的风扇是直流永磁电动机风扇,用装在散热器上的温度控制开关来控制,当散热器中冷却液温度下降至93℃-98℃时风扇停转。由于电动风扇的电源不受点火开关的控制,因此发动机熄火后,散热器中液温若高于88℃-93℃,电动风扇运转是不正常的。如果低于88℃时风扇仍转,则是不正常的;而温度高于98℃时,仍不转也是不正常的。当温度高于105℃时,温控开关高温部分接通,电源接通电动机便高速运转;当温度达到120℃时,冷却水温过高,报警指示灯闪亮,为风扇有故障或冷却液不足。如电动机风扇不转,先检查和更换熔断丝,或检修温控开关,必要时再查看电风扇有无损坏。  第四、冷却水泵和节温器,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主要依靠冷却水泵的动力;节温器能感知发动机的工作温度,低温时,它封住水套中的水,令其在水套内流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再打开,让水经过散热水箱,发挥散热作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切勿将节温器摘掉,否则会导致发动机过冷而难以启动。正确维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应了解经常出现的几种冷却系统故障:  1、由于冷却液水质不好,水箱中经常会出现锈污和水垢,它们积聚在水箱通道结合处、弯角处,阻碍水流畅通,造成散热不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清洗干净,日常加水时,尽量加清洁软水,如果用除垢防锈液,养护效果会更好,这里给您推荐驰耐普的S-510冷却系快速除垢剂,它可以迅速溶解冷却系统中形成的水垢、油泥和锈皮,恢复冷却系统的功能,使冷却液循环顺畅,防止过热、开锅而引发的发动机损坏及动力不足;另外,驰耐普的S-520冷却系防锈润滑剂也是一款不错的产品,它能防止冷却系统锈蚀和腐蚀,有效抑制水垢生成,润滑水泵、节温器,消除水泵异响,保护铜、铝、锡和其它金属部件,延长水箱寿命,防止水箱开锅,使发动机在正常温度下工作。维护时清除冷却系水垢措施:可采用2%苛性钠水溶液加入冷却系统,使汽车行驶一天后全部放出,再用清水冲洗;然后再加入同样苛性钠溶液,使用一天后放净,最后用清水冲净即可。也可在冷却系统中加满清水后,从膨胀箱的加水口加入1kg苏打,让汽车行驶一天放净后,使发动机低速运行,并不断从加水口加入清水,即可彻底清除水垢。  2、漏水,只要是流体,都有泄漏的可能,汽缸水套中的水一旦发生泄漏,水温表的水温就会急剧上升,出现这种情况,您一定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这里给您介绍驰耐普的S-530冷却系止漏剂,它对于冷却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作用等同于“99超强修复剂”和“S-201”,对于发动机的修复和保护,对于阻止水箱、散热器、水泵、节温器等部件的渗漏是独到的,它可与任何冷却液相融使用,并可减缓冷却系统杂质的产生。  总的来讲,冷却系统还有很多故障,不能一一列举。一般情况下,各位车主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车辆每行驶1000千米,就应查看一下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另外,汽车刚停车时,不可立即打开水箱盖,以免出现烫伤的情况。  5 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冷却系的功用就是使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都得到适度的冷却,从而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冷却液温度)下工作。  夏利TJ376Q型发动机采用闭式强制循环水冷却系,其组成如图所示。  图1-1 发动机的冷却系  (A)冷却系的布置示意图;(b)发动机机体内的水套  l-风扇;2-散热器;3-散热器出水管;4-水泵;5-节温器;6-进气管;7-风扇电机控制开关;8-空阀散热器进水管;9-旁通软管;10-蓄电池;11-点火开关;12-膨胀水箱;13-空调散热器出水管;14-散热器进水管;l5—风扇电机;I6-进气管底部水套;17-气缸盖水套;l8-气缸体水套;A-到空调散热器去;B-由空调散热器来  当发动机工作时,在水泵4的作用下,进入水泵4中的冷却液被压入缸体水套l8中,并进入缸盖水套l7中,然后经缸盖侧向水道进入进气管底部的水套16中,对进气管6进行加热,以促进其中的混合气中的汽油蒸发、混合。在进气管6的后端装有节温器5,在冷却液温度低于82℃时,节温器阀门关闭,冷却液仅经空调散热器进水管8、空调散热器、空调散热器出水管l3流入散热器出水管3。如果空调暖风开关处于关闭,冷却液则不流经空调散热器,而直接由空调散热器进水管8经旁通管9流进散热器出水管3,最后进入水泵4,即进行小循环;在冷却液温度高于82℃时,节温器阀门打开,冷却液除进行上述小循环外,还经散热器进水管8流入散热器2中冷却降温,再沿散热器出水管3流入水泵4,即进行大循环。冷却液如此不断地循环流动,就使得发动机能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工作。  冷却液的循环路线如图2-2所示。  图2-2 冷却液循环路线示意图  图3-3 散热器盖  (A)压力阀打开;(B)真空阀打开  1-溢流管;2-压力阀弹簧;3-压力阀;4-散热器加水口;5-真空阀  6 冷却系统的特点  传统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可靠地保护发动机,而还应具有改善燃料经济性和降低排放的作用。为此,现代冷却系统要综合考虑下面的因素:发动机内部的摩擦损失;冷却系统水泵的功率;燃烧边界条件,如燃烧室温度、充量密度、充量温度。  先进的冷却系统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统筹考虑每项影响因素,使冷却系统既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又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减少排放。  1 温度设定点  发动机工作温度的极限值取决于排气门周围区域最高温度。最理想的情况是按金属温度而不是冷却液温度控制冷却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发动机。由于冷却系统设定的冷却温度是以满负荷时最大散热率为基础,因此,发动机和冷却系统在部分负荷时处于不太理想状态,如市区行驶和低速行驶时,会产生高油耗和排放。  通过改变冷却液温度设定点可改善发动机和冷却系统在部分负荷时的性能。根据排气门周围区域温度极限值,可升高或降低冷却液或金属温度设定点。升高或降低温度点都各有特点,这取决于希望达到的目的。  2 提高温度设定点  提高工作温度设定点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方法。提高温度有许多优点,它直接影响发动机损耗和冷却系统的效果以及发动机排放物的形成。提高工作温度将提高发动机机油温度,降低发动机摩擦磨损,降低发动机燃油消耗。  研究表明,发动机工作温度对摩擦损失有很大影响。将冷却液排出温度提高到150℃,使气缸温度升高到195℃,油耗则下降4%-6%。将冷却液温度保持在90-115℃范围内,使发动机机油的最高温度为140℃,则油耗在部分负荷时下降10%。  提高工作温度也明显影响冷却系统的效能。提高冷却液或金属温度会改善发动机和散热气热传递传递的效果,降低冷却液的流速,减小水泵的额定功率,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消耗。此外,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减小冷却液的流速。  3 降低温度设定点  降低冷却系统的工作温度可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降低进气温度。这对燃烧过程、燃油效率及排放有利。降低温度设定点可以节省发动机运行成本,提高部件使用寿命。  研究表明,若气缸盖温度降低到50℃,点火提前角可提前3℃A而不发生爆震,充气效率提高2%,发动机工作特性改善,有助于优化压缩比和参数选择,取得更好的燃油效率和排放性能。  7 冷却系统的检修  常见引起发动机过热的原因有:冷却空气流量减少(如散热器阻塞等);散热风扇不工作;低速上坡,环境温度过高;V型皮带过松,转动效率差;以及缸体有水垢,节温器失效,水泵损坏,热敏开关失灵等。  为防止冷却液温度过高,在使用中必须保持散热器和水套清洁、冷却液数量充足、风扇皮带张紧适当,以防发动机在负荷工作时间过长。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保持冷却系(尤其散热器)外部和内部清洁,是提高散热效能的重要条件。散热器外部沾有泥污或碰撞变形,均合影响风量流通,使冷却液温度过高,必要时清洗或修复。  按规定使用防冻冷却液,保持冷却液数量充足。正确的冷却液液面高度:当发动机处于冷态时,冷却液液面在膨胀箱内,位于最高和最低标志之间。膨胀箱内装有自动液位报警传感器,当箱内液面过低时、位于仪表板上的冷却液温度报警灯问烁,应及时予以添加。  应保持风扇皮带张紧力适当,风扇正常工作。皮带过松影响水循环,加剧其磨损;过紧易损坏轴承。  热敏开关连接良好,若有松动会影响风扇换档变速及正常运转;如果发现冷却系溢水,应及时检查节温器技术状况。  防止发动机大负荷、长时间工作,以免水温过高;上坡及时换档,减轻负荷。汽车长时间坡道行驶、挡住低或是环境温度较高时,应注意散热。  更换冷却液时,将仪表板的暖风开关拨至右端使暖风控制阀全开,拆下冷却液膨胀箱盖,松开水泵口软管夹箍,拉出冷却液软管,放出冷却液后再将软管夹箍拧紧。在膨胀箱中加入冷却液,直到液面高度与最高标志齐平为止。拧紧膨胀箱盖。启动发动机,直到风扇运转,将发动机熄火,检查冷却液高度,必要时补充。膨胀箱内冷却液不能注满,加注1/2即可,一般使用2年左右更换一次。  8 冷却系统智能控制  系统由于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振动、热辐射和电磁干扰,因此对该系统电路有特殊要求:电路要有较高的抗振动能力,以适应不同路况、车况的要求。提高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电路应采取有效的防护隔离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能力。  1 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电控冷却风扇、电控节温器、电控导风板、微控制机构组成。电控冷却风扇由电动机驱动;电控节温器利用电加热引起双金属片变形,由双金属片变形带动节温阀旋转运动,来改变大小循环;电控导风板由双向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使之打开或关闭;微控制机构是利用89C51开发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2 单片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由温度传感器感受发动机水温的变化,同时把温度信号转变为同其成反比关系的电压模拟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处理(电容器低通滤波、校正和电压跟随器耦合)送入A/D转换器(ADC0809)中INO信号通道。由A/D转换器把采集来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读入单片机,89C510单片机89C51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分析处理去控制驱动电路,实现对节温器继电器、导风板继电器和风扇继电器的控制。即可实现对发动机冷却能力的智能控制。  3 单片机 系统控制过程  当发动机预热时(发动机水温(70℃),单片机根据检测来的温度数据处理分析向执行元件发出控制信号,使其完成如下操作。  电控冷却风扇不工作;  电控导风板关闭状态;  电控节温器处于小循环状态。  由于导风板关闭,冷却风扇不工作,以至冷却空气不能进入散热器;同时节温器处于小循环(加热电阻丝通电),发动机水温上升很快。当水温升至75℃,单片机根据检测来的温度数据处理分析向执行元件发出控制信号,使电控节温器的加热电阻丝断电(让其进入大循环控制状态)。当水温达到80℃时,单片机又发出指令,使电控导风板处于敞开状态。  此时可充分利用汽车行驶迎面风对散热器的冷却作用,尽量减少冷却风扇的工作时间。当水温高达95℃时,单片机经数据分析发出控制指令使电控冷却风扇工作,而让节温器仍处于大循环状态,导风板仍处于敞开状态。这时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最大,实现快速降温。当发动机水温降至89℃时,单片机根据采样数据分析处理发出控制指令,使执行元件完成以下操作。  电控冷却风扇不工作;  电控导风板处于敞开状态;  电控节温器处于大循环状态。  这样,直到发动机水温返升至95℃,电控冷却风扇又重新工作。  结 论  汽车冷却系统对汽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发动机就如同人类的心脏,如果不好好保护就会受到威胁,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冷却系统不象以往那样只是单纯的水冷循环,现在冷却系统智能控制很受欢迎,所以在以后的汽车发展中,单纯的冷却系统不会站主导位置了,虽然智能控制要求很高,但是在高级轿车中很实用,它代表着未来冷却系统的发现方向,智能冷却系统控制将会作为标准装置在汽车上,未来一段时间在冷却系统中将占主导位置;而智能控制将会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保障汽车的安全行驶,提高人身安全等原因,将来智能控制冷却系统的发展将占主导位置  谢 辞  时间过的很快,两年的大学生活就这么结束了,有些匆忙、有些不舍,却也很充实。感谢我的母校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让我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快乐充实的大学生活。  感谢我的辅导员XXX老师。他给予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祝X老师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谢我的论文导师,XX老师,X老师在我写论文过程中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指正了我论文中的诸多不足,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对导师的细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  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中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给予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我衷心地感谢!  最后,祝母校蒸蒸日上!祝所有老师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 杨万福发动机原理与汽车性能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孔宪辉张广坤。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子波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陈家瑞等汽车构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5] 黄虎等现代汽车维修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的汽车安全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传统的安全理念很被动比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多是些被动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的安全被细化,目前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种概念。  主动安全技术将成未来汽车的研发重点  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据报载,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约50万,因此汽车的安全性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速度也相应加快,加之汽车数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汽车的行车安全更显得非常重要。而传统的被动安全已经远远不能避免交通的事故发生,因此主动安全的概念慢慢的行成并不断的完善。  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现代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而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是保证汽车乘员安全的重要保障。过去,汽车安全设计主要考虑被动安全系统,如设置安全带、安全气囊、保险杠等。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则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汽车上装有汽车规避系统,包括装在车身各部位的防撞雷达、多普勒雷达、红外雷达等传感器、盲点探测器等设施,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在超车、倒车、换道、大雾、雨天等易发生危险的情况下随时以声、光形式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周围必要的信息,并可自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另外在计算机的存储器内还可存储大量有关驾驶员和车辆的各种信息,对驾驶员和车辆进行监测控制。例如,根据日本政府“提高汽车智能和安全性的高级汽车计划”,由日本丰田公司研制成功的“丰田高级安全汽车”即具有驾驶员瞌睡预警系统、轮胎压力监测警告系统、发动机火警预报系统、前照灯自动调整系统、盲区监控系统、汽车间信息传输系统、道路交通信息引导系统、自动制动系统、紧急呼叫(SOS)停车系统、灭火系统以及各向安全气囊系统等,其中有些单项设备已投放市场。  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中,有关汽车的安全性能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客安全带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试验、车轮防抱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到无盲点、无视差安全后视镜及儿童座椅系统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上。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运用现代高新科,加紧研制汽车安全技术,一批批有关汽车安全的前沿技术、新产品陆续装车使用,使未来的汽车更加安全。  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几个方向发展: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安全气囊和ABS/ASR。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侦测到的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计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由此了解车轮是否已抱死,再命令执行机构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 对ABS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  它必须配合ABS使用,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摩擦力数值,根据各轮摩擦力数值的不同分配相应的刹车力,避免因各轮刹车力不同而导致的打滑,倾斜和侧翻等危险。  ESP(电子稳定程序)  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控制从动轮。它通过主动干预危险信号来实现车辆平稳行驶。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放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放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  电脑根据刹车踏板上侦测到的刹车动作,来判断驾驶员对此次刹车的意图,如属于紧急刹车,则指示刹车系统产生更高的油压使ABS发挥作用,从而使刹车力更快速的产生,缩短刹车距离。  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该系统提供智能的车道偏离预警,在无意识(驾驶员未打转向灯)偏离原车道时,能在偏离车道5秒之前发出警报,为驾驶员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大大减少了因车道偏离引发的碰撞事故,此外,使用LDWS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辅助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引发的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胎压监控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已经做出要求,截止2003产品年车重小于或达到4536公斤的所有美国乘用车辆都必须配备胎压监控系统,事后宝马公司就已经把该系统用在全系轿车中。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提示警告系统来判断轮胎胎压情况是否正常,首先避免了因轮胎亏气出现的行车跑偏,其次在高速行驶时也对乘坐者安全是一种保障。?  所用车型:奥迪、宝马、上海通用别克君越、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迈巴赫、梅塞德斯奔驰、沃尔沃等  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  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标示会给驾驶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警告。  倒车影像和后视摄像机是一体,不仅保护您的轿车,还能够避免在倒车时意外伤及儿童和动物。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发出声音警告到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机,它可以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对您身后的一切进行广角拍摄,然后反映在车内屏幕上,从而帮助您倒车或挂接拖车。  所用车型:雷克萨斯、上海通用别克君越、梅塞德斯-奔驰等  芯片防盗系统  财产安全也被人日益关注,一部几十万的轿车被偷盗会让车主受到很大的损失。厂家也绞尽脑汁为轿车加入更多的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Passkey III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行李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大大减低了被盗被撬的几率,给车主财产方面的最大保护。  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雨雾天气光线不够,大灯会自动亮起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自适应大灯系统,这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调节(在车辆转向时会转动灯光)。它们也可以是车速感应式车灯(可以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或者对环境光进行补偿。  夜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基本的红外线大灯或热成像摄像机。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科技,作用都一样:在夜间或者视线不明的情况下,帮助您看清更远处的路面并且辨别接近 1000 英尺外道路上的动物、人或树木。图像在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上形成,使肉眼难于看清的障碍物体提前被驾驶者掌控,目前博世公司开发的夜视系统则具有以上功能,但价格很是昂贵,即使是超豪华轿车目前也基本为选配系统。相信不久将来这一更高级的系统也会被中高级轿车所选用。  所用车型: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梅塞德斯-奔驰S系等  相关运用车型  (ASR奔驰/TCS凯迪拉克/TCR丰田/DCT宝马、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博世/DSC宝马/VSC丰田/VDC日产/VSA本田)、陡坡缓降系统(HDC)、自动驻车/上坡辅助系统、高位刹车灯(第三刹车灯)等这些都属于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产品。 除了以上这些在操控性方面的主动安全设施外,还有基于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雷达感应技术,可以提前预防和缓解交通事故的汽车主动安全用品。其中以基于图像处理技术原理的碰撞预警系统为目前汽车主动安全产品中的领航者。  最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VSC车辆稳定控制系统  四轮转向控制技术  卫星导航与车距控制系统  自动刹车系统  LWD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LNVS夜视系统  FCWS前碰撞预警系统  HMWS车距监控系统  HUD抬头显示系统  最新主动安全产品运用车型  1、VOLVO-XC60 城市安全系统,自动刹车。  2、奔驰公司,自动报警、自动锁定车速刹车。  3、福建东南汽车工业集团----东南(三菱君阁)旗舰版已经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4、(VOLVO-S80)配套车道偏离预警;  5、( BMW-X5)配套车道偏离预警和HUD抬头显示系统;  6、(宝马-745)配套被动式红外夜视系统;  7、 新(奔驰-E350)带车道偏离预警和主动夜视系统上市;  8、 新(凌志)LS460和E350已经配套视觉和雷达结合防撞系统;  9、 现代顶级豪车(雅科仕)带车道偏离预警上市;  10、 (雪铁龙C4)配套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11、 英菲尼迪顶级版和起亚k7北京车展也展示带车道偏离警报器系统的车;  12、欧洲2012年新车必须强制安装车道偏离预警(LWDS)。    国际市场运用  国际市场运用  综述  虽然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但是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才是我们对于未来车辆安全的讨论重点。因为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率,才能最好地体现车辆安全。可以预见,主动安全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不断完善被动安全系统的同时,逐渐地发展和应用主动安全系统,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结合行人保护的概念和技术的引入,完善对行人的保护是当今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系统集成,可以将汽车安全的很多方面,例如防驾驶瞌睡装置、轮胎压力监测报警装置、行人碰撞保护装置集成在一起,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未来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PP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保持车道状态系统、夜视系统、高灵敏度雷达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水平。欧盟委员会和日本政府已颁布了新法规来保护行人和其他易受伤的道路使用者。相信随着技术和立法的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将与被动安全技术一起发挥作用,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  在汽车业群雄逐鹿的今天,中国汽车工业必须顺应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的。目前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还比较滞后,但广阔的前景不言而喻。当然主动安全的意识要不断的推广普及,让更多的人加入主动安全的行列中。更希望涌现一批像南京运泰汽车自动防撞器销售有限公司这样的以(关爱生命,造福人类)为主旨致力于推广主动安全事业的单位。

急的话,也关键质量,网上下载,那样过不了,最后误事。

懒惰是贫穷的根源;成功是行动的奖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