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首页 论文期刊知识库 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是核心吗

发布时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是核心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我国国家级名录目前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及旅游开发战略分析报告前瞻》中分析指出,我国今后“非遗”项目的申报不仅在数量上应当有所控制,而且申报、立项程序应该多元化,政府和社会大众应该将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从“重申报”转为“更重保护”,从盲目追求上名录、上项目,转向更加科学地评估非遗保护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从“重申报、轻保护”向“重申报、更重保护”发展,不仅有利于监管名录项目,而且有利于保障处于农村、偏远地区的传承人的利益,扭转他们对于非遗保护的冷漠态度,增强非遗保护的社会参与度。拓展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比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更宽泛。它包括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进入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明逐渐削弱,民众生活方式嬗变,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失却了生存的土壤。一些有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随着传承人逝去而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你非遗的资讯和动态可以访问非遗文化网

非物质文化遗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拓展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是核心吗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回答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 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 更多1条 

很多技艺都濒临失传,而能够获得认证需要很多复杂的程序。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

从非遗的定义和特征来看,活态或再生产是非遗生存的希望,非遗的保护并不局限于静态固化的记录延续,而更重视向前的发展,活态也正是其生命需要延续的状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操作形式,一是记录、封存、收藏(档案式管理研究),二是衍生、开发、传承(开放式活态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应从教育、生活、市场三个方面展开:传统民俗的活态延续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首要条件;文化遗产教育在教育体制中的贯穿;开发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加大市场流通宣传,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艺术家、设计师取材于民间美术的创作,文化遗产在商品上的提升,汉声杂志等出版业以及教育界的重视等,都是活态传播传统文化的典型事例。

有关你非遗的资讯和动态可以访问非遗文化网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Unesco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康卡迪亚大学(Concordia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塞多(Tim Sedo)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杭州菜。塞多和他的妻子制作烹饪系列视频,并在YouTube上发布。一些杭州菜具有历史渊源,宋代名将岳飞英勇抵抗大金国的侵略,成为名族英雄以及忠诚的象征。但他遭人背叛,据说是在杭州的一个牢中被毒死的。塞多说,正因为如此,在杭州有很多食物代表了对陷害岳飞的那些人的憎恨。例如油条,代表对陷害岳飞的两个人物施以下油锅的酷刑。在位于海牙的国际社会科学研究所(ISS)担任教授的谢敏仪(Mindi Schneider)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想法,推荐中国本土生猪养殖技术以及所得到的高脂肪的猪肉。她说,中国是饲养家猪的鼻祖,早在6,000至10,000年前就实现了家猪饲养。每个地方都有当地培育的生猪品种,各有不同。这些本土牲畜品种很有必要被保留下来。谢敏仪发表了一份四页纸的报告来阐述其想法。大董烤鸭店的厨师兼总经理石秀松推荐自己餐厅的特色菜肴,称其兼具传奇历史的继承和创新。与此同时,中国杂志《悦食Epicure》主编兼几本美食书籍的作者 俏推荐了臭豆腐和绍兴黄酒。Unesco未透露评选的进程。该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规划实施部门主管Frank Proschan称,他们不能谈论任何特定的提名。边疆说,中国烹饪协会确定其首选提名后,将在明年3月申报至文化部。明年6月或7月,中国文化部将向Unesco申报,要到11月份才会有结果。在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中国已取得的收获包括:使用算盘进行数学教学(2013年),皮影戏(2011年),针灸艾灸疗法(2010年)以及雕版印刷(2009年)。或许有一天饺子或高脂肪的猪肉也将上榜~

中国美食,或者至少是其中一部分,可能将很快加入韩国泡菜和地中海食物的行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烹饪协会在2011年就曾试图让中国美食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当时申报了逾30种食物和烹饪技艺。如今,该协会再次作出尝试,然而这一次,他们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了。该协会副会长边疆称,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该协会将不再会把中国美食打包申请了。他说,该协会在2011年曾尝试过这一策略,但是甚至都没有在中国文化部获得通过。“申遗”均需要先获得文化部的批准。所以今年,该协会召集了一个专家团队来缩短名单。边疆称,中国美食体系庞大、复杂,Unesco官员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是很难的。他说,最终他们可能将会挑选一种特色食品(例如饺子),或者一种烹饪技巧(例如腌制)。Unesco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的在于对仪式和民俗文化表示敬重,尤其是对可能没有马丘比丘(Machu Piccus)或帕特农神庙(Parthenons)的文化。而非物质这个词,有时候就可以解读为美食及其工艺这类的东西。在2013年,韩国的泡菜(既包括制作又包括分享)以及地中海餐饮都进入了该名录。Unesco称,地中海餐饮反映了社会交流和沟通,是对家庭、集体或者社区身份的一种确认和延续,这也许可以解读为在一顿吃了三个小时的午餐时喝酒。那么,哪些中华美食应该被列入Unesco文化遗产名录呢?就像玲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一样,人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饕餮之欲:当代中国的食与色》(Appetites: Food and Sex in Post-Socialist China)一书的作者冯珠娣(Judith Farquhar)说,她认为饺子该上榜。她说,饺子有特定的符号形式,有外表有内在,兼有肉和小麦这两种中华美食的基本元素。饺子拥有社交生活,它们成群做好,吃的时候也是成群下肚。曾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金厨奖”荣誉称号的屈浩推荐大葱烧海参,理由是这道菜历史悠久。他说,许多中国名厨为这道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这是一道山东名菜,但在国内家喻户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北大每年都有关于全国核心期刊的统计表,您在网上可以查阅到。另外,您可将关注的刊物刊号在网上查一下,以便确认其级别和类型。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库。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双核心期刊: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因为在国内对于中国核心期刊的认知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分成了不同的体系。各个体系都是有着自己的考量标准的。在这七大体系中最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核心期刊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认的核心期刊有北大、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还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科技核心等。目前在国内一共有7大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直接上中国知网上面查就行了,如果被评为核心期刊介绍下面就会写出来,就像下面这样的就很直观的看得出来是核心了刊名: 社会学研究 Sociological Studies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2-5936CN: 11-1100/C邮发代号:82-499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社会学研究创刊时间:198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是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宣纸制作技艺、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粤剧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